【初中历史】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共1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共16张PPT)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由血缘确定。等级越高, 地位越高,权力越大。
2.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 差异?
现代社会强调平等、竞 争奋斗,西周强调等级, 重视人的出身。
目的:
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 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 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政治制度
分封制
礼乐制度
诸侯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西周
作用:
1.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 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 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2.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 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周王 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 疏远。而生产力的发展使一 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诸侯 争霸埋下了祸根。
商朝和西周 都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国家
思考:
从材料上看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需要经过 哪些生产环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 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 经济政治情况,如狩猎、战 争、祭祀、婚嫁等,还有一 些商王室的占卜活动。
甲骨文的影响: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中国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出土于河南安阳,重 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 誉“镇国之宝”的美誉。
司母戊鼎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 的古代最大的青 铜器。
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 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 12.7 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 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 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 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 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课件 (共36张PPT)
从小处讲,学习历史能获取智慧,是提 升个人修养、气质的有效途径。
《圣经》上的国家
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在公元前2000年 前生活在迦南地(今巴勒斯坦地区), 但不幸的犹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先后 遭受过埃及人的奴役,巴比伦人的征服 和流放,罗马人的入侵、阿拉伯人的驱 逐以及当代纳粹德国的屠杀,虽然历经 千年的分离、压迫和流浪,但犹太人民 族始终没有消亡,相反在没有固定领土 的情况下完整地传承了希伯来文明。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
圆明园是谁烧的?
一天,历史老师正讲到火烧圆明园, 突然发现一位同学睡觉,老师提问他 说:“你来给我说下圆明园是谁烧的 !” 同学迷糊又委屈地的看着老师说:“ 老师,不是我烧的……” 你回去给我叫家长来!
下午,老师当着家长教训道:“这孩子 上课睡觉不说,竟然还说什么圆明园不 是他烧的!” “当然不是我孩子烧的,我孩子可老实 了,他都说了那一定不是。” “再说了,要真是我儿子干的,我赔还 不成么?”
看书先看目录
鸦片战争
1840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 会 性 质 :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1840年之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之后也是清朝 统治,为什么1840年之前就属于中国古代史,而 之后就属于中国近代史呢?
中国近代史—— 屈辱史
唐太宗李世民a他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之一b他能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c他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他在位期间被史家称为贞观之治a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之一d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b它的门人曾在秦朝时遭到惨重的迫害c它在西汉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a是一个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b这是一个短命王朝真正意义上只有两个皇帝c它的第一个皇帝很清明第二个皇帝却很残暴d它的末代皇帝杨广曾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a男子多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d创立者是穆罕默德b创立于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c清真寺是该宗教的建筑风格a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b汉帝国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精兵攻打过该名族c王昭君嫁给该民族首领呼韩邪单于d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该民族的侵扰而修筑的司马迁信以为真拜金主义晋室东渡猜一中国古代人物淮阴侯中计猜一成语秦桧乞和君王意猜一常用词语太白全集猜一中国古代人物全是山东兵猜一世界古代国家诸葛入蜀废旧法猜一世界近代名词李鸿章普鲁士明治维新8月15日下午载有14名香港保钓人士的启丰二号保钓船进入钓鱼岛海域7名保钓人员登上钓鱼岛并竖起中国国旗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上《1.2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
第1课时
夏、商、周时期,史称“”,是中华 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商周
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朝的建立 禹 桀 汤 纣 标志着我国早期 夏 商
国家的产生。
周武王 西周建立
周幽王 西周灭亡
约公元 约公元 前2070年 前1600年
公元 公元 前1046年 前771年
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 和亡国君主分别是谁?
河南偃师二里 头夏朝宫殿遗 址复原图
商朝司母戊大方鼎
文物解说词
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是商王文丁为 其母所做,出土于河南安阳,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
车光日兔
文物解说词
商朝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具备了 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刻有较多甲骨文。我国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公元前11世纪左右,商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商纣 王继续在宫廷深处饮酒作乐,宠幸妃子妲己,整日不 理朝政,却浑然不知由祖先开创的殷商王朝已经走到 了统治的尽头。
公元前1046年,西方属国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亲自 率领联合组成的军队4.5万人,向商朝都城进军。联军 进至牧野时,商纣王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七十万 人,开赴牧野迎战。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牧野之战就这 样拉开了帷幕。
作用:确立了周王
的权威,开发了边远
地区,扩大了周朝的
疆域,成为对周围民
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
西周
家。
商朝和西周 都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国家
宗法制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以血 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周代的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 周王的嫡长子以后会成为新的天子,而其他 儿子只能被封为诸侯。周朝所有的天子被成 为大宗,而诸侯们被称为小宗。诸侯和卿大 夫也是如此。作为大宗的嫡长子即位,作为 小宗的其他儿子就被封为卿大夫或士。而士 的儿子不能再接受分封,他们就是百姓了。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析 (共92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解析 (共92张PPT)

总体介绍
内容表述的变化
2001 年版课标知识内容表述 2011年版课标知识内容表述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 从此开始。 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 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不怕牺牲的精神。 的精神。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等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
16
第一单元问题提示
1.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说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它指的是在外国 侵略下中国的一种不完全自主、不完全近代化的国家形态。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 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 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 度。
戊戌变法
23
第二单元知识网络图
近 代 化 的 早 期 探 索 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剧 近 代 化 的 早 期 探 索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剧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没有使中国走 上富强的道路
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解放区土地改革
原则:在不影响历史发展的主线 情况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而进行 的删减。
总体介绍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内容表述的变化
2011年版课标知识内容表述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很多不愿再服从
商朝统治的部落进攻商,纣王临时凑集人马,在牧野
(今河南汲县)与周激战。结果,因为商朝的百姓都痛 恨纣王的残暴,所以他们一与周军相遇,就掉转矛头 引导周军杀向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 的故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在他存放财宝 的地方——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夏朝筑有城堡和 大型宫殿,建立起 国家政权机构。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 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 基址达9座。二里头遗 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 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 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 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 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 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 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 局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 河。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 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收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 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 誉“镇国之宝”的美誉。
司(祭祀)母 (母亲)戊(妇妌) 大方鼎(权力地位象 征)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的古代最大 的青铜器。
想一想: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说 明了什么道理?
君主暴政。 说明了国家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
周武王
我一个人如何来管理这么 大的一个国家呢?
巩固政权的措施
分封制,除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 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赐给 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封他们 为诸侯。
分封制的对象是哪些人? 兄弟和少量的功臣
容酒器 高 58.3厘米 口长 52.4厘米 重 34.5千克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教材培训解读PPT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教材培训解读PPT

中世纪东亚国家日本的发展主要受到中华文明尤其是 隋唐文化的影响,大化改新即是典型例证。中华文化圈的 影响波及东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中国儒家思想对东亚 的日本影响尤为显著。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既可以领略文明的多样性, 又可以体会文明的交融性,世界各区域的文明就是在这种 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形态下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文明史的立意。
历史可以这样教
——对八上新教材第二单元的理解与把握
一、第二单元的相关课标
2-1-7 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
期和影响范围。
2-1-8 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
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2-4-4 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 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组成 。
社会史观:
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 社会空间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
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
住行、风俗习惯等。
历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每个人 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收获,这种收获往往
(二)知识框架
西欧封建国家的由来; 西欧封建国家 与基督教文明 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在农村和城市的 不同表现。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特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帝国
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
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史料阅读法
3、教学方法
史论结合法 图片对比法
· · · · · ·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课件(共30张PPT)
过:秦始皇统治时,滥用民力,赋税沉重,法律严酷, 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该
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 B)
A. 开发灵渠 B.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 修筑万里长城 D. 统一文字
李白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指谁?
( )A
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 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 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加上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 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 己手上。
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去各地看无法交流,看不懂下发的诏书。寸步难行
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 规范的文字
有利于政令的推 行和各族文化的 交流。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商) (周) (秦) (汉) 楷书 → 行书 (魏晋) 草书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
A. 实行郡县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建立君主专制 D. 修筑长城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 不在制。”材料中的“周制”与“秦政”分别指的是
(B)
A.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B. 分封制,暴政 C. 禅让制,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暴政
西
南至南海
秦统一全国的重要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混战 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演示课件.ppt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演示课件.ppt
1.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
1.
曹操像
1.
汉 昭 烈 帝 刘 备 像
1.
孙权像
1.
小组探究
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 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 历史的退步。
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 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 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1.
1.
1.
三顾茅庐
1.
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在 黄巾大起义的 沉重打击下, 东汉政权名存 实亡。各地豪 强地主、官吏 趁机扩大军事 力量,形成了 大大小小的军 阀割据势力。
“隆中对”
古隆中牌坊
1.
隆 中 对
1.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蒿里行》
(节选)
千里无鸡鸣,
曹操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1.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1.
1.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早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 中期:朝政日益黑暗。 末期:农民战争爆发,豪强并起,

曹 军
赤壁 之战
孙、刘孙
联军
1.
1.
动动手
根据课文和图册,动手设计一幅三国 鼎立的示意简图,要求如下: 1.示意图中应包括三国的名称、建立者; 2.示意图应体现出三国鼎立的局面。
提示:可采用以下图形的方式:
1.
14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上)
• • • • • •
时期:公元前221年~907年 秦朝建立~唐朝灭亡 朝代: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主题: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总特点:统一 分立 统一
注意几个问题:
• 1、各朝代的特点: • 秦——开创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汉——巩固,形成大一统;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对峙,出现过短期统一; • 隋——结束分裂,大统一; • 唐——封建国家的辉煌 • 2、对秦始皇措施的认识 • (1)全方位的措施 • (2)作用——对后世影响大 • (3)如何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作用 • (4)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先秦时期的特点
• 1、中华文明的开始——国家建立和文 字出现(奴隶制王朝夏,商代甲骨文) • 2、青铜文明发达:数量多、品种多、 工艺高、艺术高、分布广 • 3、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国家制度 与经济基础,巩固疆域和国家管理 • 4、春秋战国社会动荡与变革——趋向 统一
• • • • • • • • • •
• • • • • • 炎黄帝的贡献 (1)传说中的发明 (2)统一黄河各部落, 形成华夏族的主干 对禅让制的认识 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著
第二课 青铜时代的王朝
• 第二阶段:早期的王朝 • 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 夏朝建立 ~秦统一六国前 • 三代更替:夏 商 周(西周 东周) • 春秋、战国
1、先秦各代特点: 夏朝——第一个王朝; 商朝——疆域扩展、文字成熟; 西周是三代最鼎盛时期; 东周——动荡、变革,走向统一 2、淡化社会性质 3、甲骨文——成熟的文字及其价值 4、分封制:分封形式、作用 5、东周变革的原因 6、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异同
• 春秋争霸特点: • 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 实际天子依附诸侯; • 重礼仪,表现宗法社会的贵族风尚等 • 战国争霸特点: • 蔑视周天子、消灭敌国、铲除宗族, 无视礼仪,惟利是图,养士成风,布衣卿 相,来去任便,自由择主等,表现了官僚 制度和平民社会的活力和新鲜气象 • 形态特点:争霸先后相继,七雄同时并存
原始 采集、 兽皮、 野果、 人群 狩猎 树叶 肉等 半坡 氏族 河姆 渡 原始 农业 (农 耕) 麻布 衣服 粟 水稻
教学建议
• • • • • 1、充分发挥图的作用 (1)远古遗址分布特点 主要在河流地区 分布广泛 各时期都有
(2)不同区域的生活
• 河姆渡干栏式和半坡地穴式房屋
2、对华夏族祖先的认识
第一单元
• • • • • • • • • • 线索: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 (国家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远古时期(第一课) 早期王朝(第二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第三、四课) 几个问题: (1)朝代的更替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统一 (3)疆域的形成 (4)中华民族的形成——各民族共同缔造
概念解释
• 文明:文明是人类的开化状态,是相对于蒙昧、 野蛮的概念。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是文明时 代的标志 • 青铜文明: • (1)青铜时代是使用青铜制作工具、武器、生活 用品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 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 (2)在此时代创造的物质文明,被称作“青铜文 明”。 • 青铜时代:指夏、商、周三代。
注意几个问题
• 1、各朝代特点: •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 • 北宋—— 局部统一; • 辽、西夏、金——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对峙; • 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 • 建立的统一政权 • 明清—— 专制主义封建统一国家达到顶峰 • 2、宋辽夏金对峙: • 状态:政权并立; • 关系: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友好往来; • 结果:共同发展、民族融合
3、中国 疆域的形 成发展是 中国古代 统一国家 形成发展 的最重要 方面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 • • 目的:为巩固汉朝统治 背景: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作用:思想统一、儒家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评价:二观点 ①认为只许儒家存在,禁绝其他学说,是极端 错误的;禁锢了头脑,钳制了思想,是专制主义 的表现,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作 • ②认为从大一统政治目的出发,这一思想适应 当时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突出儒家 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无可非议 • 与焚书坑儒相比:目的、手段、作用等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书学习主题
• 两个主题:古代历史的发展;古代的文明 • 四个方面: (1)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第一单元) (2)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些特点(六个单元) (3)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 (第三单元) (4)祖先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 (第四、五、六单元)
第一课 石器开辟的世界
• 第一阶段:远古时期 • 时期:170万前~约公元前2070年 • 元谋人 ~ 夏朝建立 • 特点:1、远古遗址最多 • 2、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 3、区域不同生产、生活特点不同 • 4、炎黄部落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
远古 居民 生 产 生 衣 食 住 洞石器 磨制 石器、 彩陶、 玉器
5、唐朝国势强盛
• • • • • • • 原因: (1)隋朝大统一,前期经济繁荣 (2)唐朝前期统治者有效统治措施 (三位皇帝) 表现:全面强盛 (本单元中的唐疆域、对外交往、世界地位) (其余各单元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 系中涉及唐部分等)
6、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 (秦始皇或汉武帝)
• 评价标准:
第一单元的学习标准
• 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基本 线索 • 内容标准: • (1)了解中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认识 古代文明的起源 • (2)了解主要王朝的兴替和疆域的变化,认 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特点和统一的趋势 • (3)了解中华民族融合和发展的线索,认识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 同创造了祖国的文化
• • • •
①看他较前人有什么新的发展 ②看他能否顺应统一的潮流 ③看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④要对人物做出全面评价
第四课 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下)
• 时期:907年~1840年前 • 五代十国~鸦片战争前 • 朝代: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 • 元 明 清 • 主题:统一国家的发展 • 总特点:藩镇割据 政权对峙 • 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