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论宝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子罕论宝》有感

读《子罕论宝》有感

读《子罕论宝》有感《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宋国有个人把一块玉献给了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

献玉者认为他可能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请琢玉的鉴定过,他们断定这是块宝玉,我才敢献给您的。

”子罕直截了当的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

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宋国那人为何向子罕献宝,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毋庸追究;倒是子罕对‘宝’的论述颇发人深思。

“以不贪为宝”,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宝库里的珍奇之一。

即使在鼓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旧社会里,它也发出夺目的光芒。

像子罕这样的良吏,在我们国历史上也不罕见。

他们清廉正直,名垂青史;他们唯其清廉,才能正直;他们“不以一己之私,而使天下受其利”;他们不仅不贪财,而且不贪位、不贪生;他们身居高位、两袖清风、心忧天下,惩处恶霸、不阿权贵、为民请命、失位丧身,包拯、海瑞、岳飞……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

当然,在旧社会,更多的是“以我之私为天下之公”的贪官,他们为了充实一己之私囊,请万户之家产,甚至丧权辱国而在所不惜。

由此可见,对当权者来说,能否“以不贪为宝”,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的试金石,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

难怪岳飞一针见血地指出:“文拐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真正将“以不贪为宝”这一份珍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继承而且发扬光大的是中国共产党。

他不仅把它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而且把它作为改造社会、教育人的有力武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归公”,这不是通俗而又生动地体现了“以不贪为宝”?在旧社会里,他只是少数人的洁身自守的格言;“艰苦奋斗”则是先进阶级的道德准则。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是身体力行这一准则的,如赣东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方志敏同志,他经受了大宗款子,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总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中的《子罕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罕的对话,内容涉及到了很多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和哲理。

通过阅读《子罕篇》,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学习、处世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子罕篇》中提到了“君子不器”这一观念,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

而孔子在《子罕篇》中却告诫人们,君子不以器物来定义自己的价值,而是以内在的修养和品德来衡量自己。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他的品德和修养。

这也提醒了我,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其次,《子罕篇》中还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一观念,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沉迷于琐碎的娱乐和消遣中。

而孔子却在《子罕篇》中告诫人们,不要患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患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

这也提醒了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最后,《子罕篇》中还提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观念,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和私利,而忽视了公平和正义。

而孔子却在《子罕篇》中告诫人们,不要患自己的财富少,而要患财富的分配不公。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这也提醒了我,要不断地追求公平和正义,不断地为社会的公平发展而努力。

通过阅读《子罕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修身、学习、公平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读了《论语·子罕》篇,心中颇有感触。

这一篇里,孔子的言语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我在反复咀嚼中品出了许多滋味。

其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就像那滔滔江水,不分昼夜地奔腾而去,一去不复返。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压力如山般沉重。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匆匆洗漱后赶往教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声像密集的鼓点,敲打着我们的神经;课下,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知识点,让我们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模拟考试,我连续几个晚上都熬到深夜。

台灯下,我强忍着困倦,努力让自己的眼睛聚焦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上。

当时的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然而,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我突然病倒了。

高烧让我浑身无力,脑袋昏昏沉沉。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

我望着窗外,阳光依旧灿烂,可我却被困在了这小小的病床上,无法去迎接那场重要的考试。

在养病的那几天里,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意识到,我一直拼命地追赶时间,却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我就像一个盲目奔跑的人,只顾着向前冲,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确是不停流逝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急于追赶它而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我们应该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张弛有度。

高考结束后,当我回顾那段时光,心中既有感慨,也有欣慰。

感慨的是,时光匆匆,那些曾经以为无比漫长的日子,如今都已成为回忆;欣慰的是,通过那段经历,我明白了珍惜时光的真正意义。

如今,每当我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想要急于求成的时候,都会想起孔子的这句话。

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急躁,不要盲目,要稳稳地走好每一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

时光如流水,不可逆转,我们无法让它停下脚步,但我们可以让每一刻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便是我从《论语·子罕》篇中所获得的最真切的感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论语》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国人修身立德的重要读本。

其中,子罕篇作为《论语》中的一篇,讲述了孔子与他的弟子子罕之间的对话,意在传达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与体悟。

阅读过子罕篇后,让我颇有些感慨与启示。

首先是孔子弟子们的思考方式和态度,他们在子罕的提问下,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先思考后作答,表现出了他们深刻的思考和虚心的态度。

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勤于自省的态度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同时,孔子弟子也展现了他们对宗教、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探究,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是孔子弟子们的言行一致,即在言论和行为上一致。

孔子曾说:“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对于现代人同样适用。

许多人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或者心中明白却不敢去实践,这样的行为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将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同时,此篇对于家庭教育也有很好的启示。

孔子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个告诉我们,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应该轻易抛弃他们,但也不能一味地做“铁面无私”的家长。

要让孩子自由发挥,去探索自己的天赋和潜力,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为独立自立的人。

最后是对待学问和名利的态度。

孔子在子罕篇中的一句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寓意着平时的一点一滴、小事小物也要重视,并且这些琐碎的事情也能随时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学问和名利也是如此,我们要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它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排场和虚名,要把实际的生活和真实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总之,《论语》中的子罕篇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萃取了孔子弟子们优秀的品质和人生智慧。

我们作为现代人,也应该从这篇文章中寻找自我,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言行一致及对待学问和名利的态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深刻有意义。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的“子罕”篇是其中的一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通过对话的形式,向他的学生阐述了自己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及对于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指导原则。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修身的根本在于修养自己的品德,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要首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信、正直,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品德修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德修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其次,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孔子在《论语》中还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做到宽容、谦逊、有礼貌。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到坦荡荡,就要做到宽容、谦逊,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够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子罕”篇,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受益匪浅。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身,不断地为人处世,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德行、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子罕篇”是其中的一篇。

读完《论语子罕篇》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对人生、修养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被孔子的言行所感动。

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过分追求权势和名利,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而且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些言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一个真正的君子是多么不容易,但又是多么值得追求的。

其次,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对修养和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他说:“子不语怪,力,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识和修养,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而且,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

这些话语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重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水平。

最后,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还对处世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而不是不断地和别人攀比。

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能够包容别人的无知和过失,并且不因此而生气。

这些话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处世之道。

总之,《论语子罕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修养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会牢记孔子的教诲,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说起《论语》中的子罕篇,我就想起了曾经的一段经历,这让我对其中的一些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

这座山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不算特别高,但山势陡峭,颇具挑战性。

我们一早便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刚开始的时候,山路还算平坦,我们一边聊天一边轻松地走着,心情格外舒畅。

可随着我们不断向上攀登,山路变得越来越崎岖难行。

脚下的石头也不再那么稳固,有时候一脚踩下去,还会有小石子滑落。

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了,心里想着:“哎呀,干嘛要来受这个罪啊!”我越想越觉得累,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朋友看到我的样子,笑着说:“别灰心呀,咱们都走到这儿了,再坚持坚持!” 我无奈地点点头,继续跟着他往上爬。

这时候,我想起了《论语子罕篇》里的一句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这不就像我们现在的情况吗?如果在快要成功的时候放弃,那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但只要坚持前进,哪怕每次只迈出一小步,也总有到达山顶的时候。

想到这里,我仿佛又有了力气,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可我顾不上这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登上山顶。

终于,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攀爬,我们登上了山顶!那一刻,眼前的美景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惫。

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远处波光粼粼的湖泊,一切都那么美丽,那么令人陶醉。

站在山顶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坚持和努力是多么重要。

如果当初我因为困难而选择放弃,就无法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色,也无法体会到那种战胜自我的喜悦和成就感。

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次爬山的经历和《论语子罕篇》中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可能会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想要放弃。

但就像这次爬山一样,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也许就能迎来成功。

而且,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子罕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子罕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读这篇篇章,我受益匪浅,深感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对人生道路的指引作用。

下面我将简要分享我对子罕篇的读后感。

子罕篇开篇,记载了孔子的教导:“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他告诉弟子们,要善于从利益、命运和仁爱三个方面思考问题。

这让我深思:在面对各种情况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尽力遵循命运的安排,如何以仁爱的心态对待他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在子罕篇中,还有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关注。

弟子问孔子:“有人在我家植杨,我栽乔,那么谁正确?”孔子回答说:“你们的父祖是我家的长者,他种植的是什么,你们就种植什么。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要尊重前辈的经验和智慧,要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要盲目追求个人意愿和利益。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并体验到真理和道义的美好,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子罕篇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修养和学问的关系。

孔子强调说:“身体力行,没有完成学问的先修阶段,就不能被称之为学问。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自省。

在追求学问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除此之外,子罕篇还有关于恭敬、教育、友谊等诸多内容。

这些内容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和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恭敬、教育和友谊依然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培养的品质和价值观。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我们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子罕篇,我深深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他所传递的人生哲学。

他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践行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子罕篇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篇篇章中,我不仅从孔子的教导中得到启示,也触及到了许多生活的真谛。

我将继续研读《论语》,探索更多孔子的智慧,同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中的子罕篇,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

初读时,或许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活智慧。

在子罕篇中,有一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命运和仁德,这并不是他不重视,而是因为这些东西太过深奥,难以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述。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次和朋友一起参加的志愿者活动,我们去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支教。

出发前,大家都怀揣着满满的热情,想着能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快乐。

当我们到达那里时,看到的是简陋的校舍和孩子们纯真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神。

学校的条件很差,教室里的桌椅都有些破旧,黑板也不太光滑。

但是,孩子们却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他们早早地就坐在教室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我负责教孩子们语文,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本以为会听到科学家、医生、老师这样常见的答案,可没想到,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想每天都能吃饱饭。

”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重重地撞击了一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我教他们认字、读书,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他们也会拉着我的手,跟我分享他们的小秘密和快乐。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谢谢你,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

”看着那张纸条,我的眼眶湿润了。

在那里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而我们这些志愿者,原本是抱着帮助他人的心态去的,可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我们收获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收获了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这不就像是孔子所倡导的“仁”吗?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而是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关爱他人,去传递温暖。

我们没有去追求所谓的利益,也没有刻意去强调命运的不公,只是单纯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子罕篇》是论语中的第二十二篇,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弟子一起论述人之道、政治、道德等问题的对话内容。

这篇篇章中,弟子们向孔子请教关于贤人、君子、人之道德等问题,孔子则以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和实际做法来回答并解决弟子们的疑问。

通过对话的方式,孔子阐述了自己关于人之道德的观点,并以自身为榜样来教育、引导他的弟子。

《子罕篇》中的对话让我对孔子的智慧和教育方法赞叹不已。

他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辨精神的思想家。

他的回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导,更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让弟子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待,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尽量避免伤害他人。

这种关注他人的思想可以让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并促进社会和谐。

在《子罕篇》中,孔子还提到了人之道德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即不具备仁心的人无法获得长久的利益。

仁心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它包括“仁爱他人”的意义,是一种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只有具备了仁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此外,孔子还提到了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他主张君主应以德治国,要求君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他强调君主应当以身作则,展示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行为,以此来影响他人,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政治的核心在于行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他人,才能实现治理国家和建设社会的目标。

通过阅读《子罕篇》,我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赞赏之情。

他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以及对弟子们的教导和引导,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人应该追求的美德和道德标准。

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读完《子罕篇》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人之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始终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子罕辞玉蕴含的道理

子罕辞玉蕴含的道理

子罕辞玉蕴含的道理
子罕是孔子的一位弟子,他的辞赋被孔子称为“玉蕴”。

这些辞赋充满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一些从子罕辞玉蕴中汲取的道理:
1. 明智的人应该尽力避免冲动和偏见的影响。

只有通过审慎思考和理智行动,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2. 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耐心。

3. 真正的领袖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

4. 勇气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

5. 谦逊和虚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只有谦逊和虚心,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

6.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7. 人生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但只要秉持着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就能在不断的人生旅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从子罕辞玉蕴中所汲取到的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中的子罕篇,就像一本古老而珍贵的智慧秘籍,每次翻开都能让我有所触动。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简单的几个字,却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住在北方的一个小乡村。

村子周围环绕着大片的树林,有杨树、柳树、槐树等等。

一到冬天,这些树大多都变得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仿佛在向寒冷的天气求饶。

然而,在这片树林的角落里,有几棵松柏却依然翠绿挺拔。

我闲着没事,就决定去仔细瞧瞧这些与众不同的家伙。

当我走近它们,我发现松柏的叶子并不是那种柔软的、容易被寒风摧残的类型,而是坚硬且尖锐的,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绿色宝剑。

寒风吹过,它们只是微微晃动,仿佛在向寒风示威:“你尽管来,我们可不怕!”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些叶子,冰凉冰凉的,但却充满了韧性。

再看看树干,那粗糙的树皮上有着一道道深深的纹路,就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用手轻轻敲了敲,发出“咚咚”的声音,坚实而有力,仿佛在告诉我它们内心的坚定。

我在那几棵松柏树下站了好久好久,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其他的树都屈服于寒冬,而松柏却能如此坚强?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还是因为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磨难,从而锻炼出了这种坚韧的性格?后来,我回到村子里,发现村里的人们也有着类似松柏的品质。

有一位老爷爷,他年轻的时候经历过饥荒,但他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如今还每天乐呵呵地照顾着自己的小菜园。

还有一位阿姨,丈夫生病去世,留下一堆债务,但她没有被压垮,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还清了债务,还把孩子抚养长大。

这些人,不就像那在寒冬中依然挺立的松柏吗?他们在生活的困难面前没有选择退缩,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向前走。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意。

它不仅仅是在说松柏在寒冷的季节里展现出的坚韧,更是在告诉我们,在艰难的时刻,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中的子罕篇,就像一扇古老而神秘的门,当我轻轻推开它,走进那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

开篇那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利益似乎成了人们追逐的首要目标。

大家都在为了金钱、地位、名声奔波忙碌,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些真的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吗?而孔子罕言利,他更关注的是天命和仁德。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

那是一个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的活动。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大家都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前来捐赠。

我注意到有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他拎着一个破旧的袋子,里面装着几本有些泛黄的书和一些铅笔。

和其他人崭新的捐赠物品相比,老人的东西显得有些寒酸。

但是,当我看到他的眼神,那种充满了真诚和关切的眼神,我被深深触动了。

他拉着志愿者的手,不停地说着:“希望这些能帮到孩子们,让他们多学点知识。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作秀的成分,只有纯粹的善良和对孩子们的关爱。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孔子所说的“仁”。

这并非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发自内心的善举,那些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这位老人或许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他拥有一颗仁德之心,这比任何利益都要珍贵。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发出的这句感慨,也让我感触良多。

时间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河水,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感叹时间不够用,却又常常在虚度光阴。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手机游戏,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

结果,作业没完成好,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在虚拟的世界里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

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提升自己上。

我发现,当我充分利用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最近读了《论语子罕篇》,心里头那叫一个有感触啊!这一篇里孔子说的好多话,都让我想了又想。

就比如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让我琢磨起生活中的种种选择。

我们总是在追求利益,可有时候是不是忽略了命运的安排和仁德的重要性呢?像我之前遇到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那时候我工作特别忙,天天加班加点,就为了能多赚点钱,升职加薪。

有个项目来了,完成了能有一大笔奖金,我那叫一个拼命啊,没日没夜地干。

结果呢,身体累垮了,生病住院。

躺在病床上我就想啊,我这么拼命追求那点利益,把身体搞坏了,到底值不值?这是不是就没顾上命呢?还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小李。

小李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身边的人都劝他,说这事儿不靠谱,竞争太激烈,很难赚到钱。

可小李就是不听,一门心思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他到处去学习咖啡知识,研究怎么做出好喝的咖啡,找店面,筹资金。

过程中遇到了好多困难,资金不够,店面不好找,家人也不支持。

但他那股子劲儿,谁也夺不走他的志。

最后,还真让他把咖啡店开起来了,而且生意还不错。

看着他满足的样子,我就明白了,一个人要是有坚定的志向,那真是谁也拦不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里的王大爷。

王大爷都七十多岁了,身子骨还特别硬朗。

冬天的时候,小区里好多树叶子都掉光了,花草也都枯萎了。

可王大爷种的那几棵松柏,还是绿油油的。

王大爷年轻的时候吃过不少苦,可他一直都特别乐观坚强,从来没向困难低过头。

现在老了,还是每天笑呵呵的,还经常帮助邻居们。

大家都说,王大爷就像那松柏一样,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

再说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公司组织去户外拓展,有个高空断桥的项目,就是要从一块板子跳到另一块板子上,中间隔着挺宽的距离,还在高空,特别吓人。

我站在那里,腿都发抖。

心里那个纠结啊,跳还是不跳?后来我一咬牙,想,怕啥!我就跳了过去。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中的子罕篇,就像一扇古老而神秘的门,当我轻轻推开它,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世界。

开篇那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益似乎总是摆在眼前,诱惑着我们去追逐。

可孔子却很少谈论它,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呢?也许是内心的坚守,也许是对道德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真的太有感触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大海波澜壮阔,一浪接着一浪地拍打着沙滩。

我站在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感受着海风的吹拂。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可又好像在飞速流逝。

海浪不停地涌来,又迅速退去,就像时间一样,一刻也不停歇。

我看着那波涛汹涌的海面,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们的生命不也像这海浪吗?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到底该如何度过?是浑浑噩噩地追逐着那些表面的东西,还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像孔子说的,时间不会等待我们,它一直在流逝。

我们不能总是拖延,总是觉得还有明天。

那次在海边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含义。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珍惜时间,不再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减肥的那段经历。

当时我信誓旦旦地说要减掉十斤肉,一开始还充满了热情,每天坚持锻炼,控制饮食。

可没过多久,就觉得太辛苦了,想要放弃。

有一天,我看着镜子里那个胖胖的自己,心里特别难受。

我问自己,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吗?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孔子的这句话。

是啊,减肥就像堆一座山,如果就差一筐土就放弃了,那是自己的问题;如果才刚刚开始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成功。

于是,我咬咬牙,又重新开始了我的减肥计划。

哪怕每天只是多做了一点点运动,少吃了一点点零食,我都告诉自己,这是在前进,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效果。

子罕篇读后感(共五则)

子罕篇读后感(共五则)

子罕篇读后感(共五则)第一篇:子罕篇读后感子罕篇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子罕篇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子罕篇读后感1《孟子》中说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对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咱们读经其实也一样,“独读经,不如众读经”。

大家一起读经可以各抒己见,辨明是非,发现一些自己难以自查的错误。

比如今天读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我一直理解成“天气冷了,我们就知道松柏凋谢了”,犹如“一叶知秋”。

其实不然,经过大家一起解读后,我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气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树。

比喻,苦难能历练一个人”。

真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

因此,我很高兴能与那么多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并发现自己的错误,一起进步。

今天我们读了《论语》第九篇《子罕》。

这篇文章中阐述了好几方面的道理,主要包括处事原则、做事恒定、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以及自信心、时间观念等。

其中不乏名句,例如“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上面哪句都是朗朗上口的名句。

但我最钟情的句子却是一句不起眼的——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博学多才,却无专长。

有嘲讽孔子,其实是大而无当,并无真才实学的意思。

听了这个话以后,孔子对弟子说:“我有什么专长呢?是射箭呢?还是驾驶马车呢?就算是驾驶车马吧。

”孔子最大的才能显然不是驾驶车马。

可是为什么他要这样贬低自己呢。

把自己从一个大学士贬为一个马夫。

这显然是有隐情的。

南怀瑾先生对此的理解是,驾驶马车,寓意孔子想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子罕读后感

子罕读后感

子罕读后感第1篇:子罕论宝读后感《子罕论宝》读后感《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宋国有个人把一块玉献给了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

献玉者认为他可能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请琢玉的鉴定过,他们断定这是块宝玉,我才敢献给您的。

”子罕直截了当的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

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开展打击贪污腐败、转变工作作风、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查处和曝光各地一些典型的人和事,激发了就如何抓好作风转变、加强纪律教育、带好队伍建设和管好自身建设,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就如何抓好纪律作风建设,守住做人的底线谈一些基本要素。

一、用人性、个性、品性,坚守做人之德作为一个普通人,首先必须做到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底线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做人要有人性、个性、品性,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评判,就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

二、用“平常、平静、平和”,保持为人之要那么做人要守住底线,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似乎要做的事情很多。

我想有三个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平常”、“平静”、“平和”,是所谓平常之为、平静之心、平和之态,也就是行为不过激,情绪不浮躁,处世和为贵。

这三点做好了,基本能算是做好了一个人。

如果你还有精力,还有能力,心存信念和抱负,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某些方面做得更优秀,力求获得一些成功,那就更好了,你就成了人精、人物。

再深入一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为干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做别人的思想工作。

可以说,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果呢?还是要回到“人”这个字上来,要了解人的本性、人的特征、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人的缺陷,也就是人固有的劣根性,不了解人,就没有办法做人的思想工作。

三、用“改良、改革、改造”,实现人性之美人的本性中,有几样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子罕“不贪为宝”》《风月尚书》读后感

《子罕“不贪为宝”》《风月尚书》读后感

《子罕“不贪为宝”》《风月尚书》读后感战国时期,有位贤人,名曰子罕。

他官至辅政,却异常清廉。

国中有人得美玉献于他,他却拒而不收。

献宝者曰:此乃珍品,价值连城啊!子罕答曰: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们还是各安其宝,否则我们两人的宝都失去了!不贪为宝,这是多么精辟而又令人深思的话语!不贪为宝的典故使人看到了一位古时坚持操守,廉洁从政的清官形象。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古有留下《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于谦、被赞为: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今有被歌唱为位不在高,廉洁则名。

权不在大,为公则灵的焦裕禄、女包公任长霞。

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

所以,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为人民所赞扬。

廉生威、奢毁誉、贪丧志。

在今天这样一个民主社会,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清正廉洁是党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可是很多坐上领导干部岗位的人却利令智昏,忘却了人民公仆这重要的身份。

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遇。

人在世上,都有想发财过更好生活的愿望,诱惑是很大的,但靠辛勤劳动、不断创造换取的,受之心安理得,靠不择手段,贪污受贿,甚至不惜失去人格换取的,在把贪欲付之行动的那一刻起也已失去自我,失去做人的尊严,最终遭世人唾弃。

所以我们要树立不贪为宝、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而这一点对我们党的事业也是至关重要的。

史载“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掌握了官吏的任免大权之后,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开始多起来。

某日夜晚,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一位名叫虞皓的客人向他求官,一次便“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地告辞了。

时人对徐勉的无私佩服之至,送其雅号“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止谈风月”这则故事道出了徐勉一心为公的政治情怀,在面对挚友求官的请托时,他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而将公私的天平倾斜,只以轻轻的一句“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子罕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资料,欢迎大家阅览学习。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

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

利者,义之和也。

命者,天之命也。

仁者,行之盛也。

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

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

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

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

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

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

”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

皆子所罕言。

而言仁稍多。

言命次之。

言利最少”。

杨树达分析孔子“罕言仁”的原因是“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

以上解释均认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应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在此,“与”被译为“和”的意思。

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如此断句则把此句解释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赞许命运,赞许仁德。

在这里,“与”被译为“赞许”。

史绳祖《学斋占毕》:“《论语》谓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古注诸家皆以为三者子所希言,余独疑之。

利者固圣人深耻而不言也……如命与仁,……尝不言。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

论语子罕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众多思想观点和人生哲理。

其中,《论语子罕篇》更是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论语子罕篇》,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读后感受。

首先,“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论语给予了我对利益的重新审视。

在当今社会,追求个人利益已经成为主导价值观念,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底线。

然而,孔子却告诫我们,利益并非唯一的追求目标,更重要的是遵守命运和尽善尽美的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论语子罕篇》,我明白了利益与道德、命运与责任的关系,更加认识到个人追求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前提。

其次,“子罕言孝。

” 孔子对于孝的重视让我深受触动。

在当今社会,孝已渐渐淡化,忽视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和关怀。

然而,《论语子罕篇》告诉我们,孝非常重要,是家庭美德的基石。

孝敬父母,不仅是尊重传统,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修养和修身养性的一种体现。

只有通过孝心,我们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包容,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最后,“子罕言成,或问之曰:‘子路行何如’?子曰:‘聘也,奚其聘也?'” 孔子的这段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到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的追求目标和行为准则。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成功和地位,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修养。

然而,《论语子罕篇》中的这段对话提醒我们,成功并非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逐渐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不为名利所迷惑。

只有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通过阅读《论语子罕篇》,我不仅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人生智慧。

我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在于修养和道德准则,孝敬父母是家庭的基础美德,成功与成就不应忽视道德修养。

这些思想观点振奋人心,为我提供了在日常生活和职业道路上的指导。

我将继续读《论语》,深入探究其中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努力追寻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罕论宝》读后感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宋国有个人把一块玉献给了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

献玉者认为他可能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说:“我请琢玉的鉴定过,他们断定这是块宝玉,我才敢献给您的。

”子罕直截了当的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

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开展打击贪污腐败、转变工作作风、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查处和曝光各地一些典型的人和事,激发了就如何抓好作风转变、加强纪律教育、带好队伍建设和管好自身建设,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就如何抓好纪律作风建设,守住做人的底线谈一些基本要素。

一、用人性、个性、品性,坚守做人之德
作为一个普通人,首先必须做到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底线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做人要有人性、个性、品性,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评判,就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

二、用“平常、平静、平和”,保持为人之要
那么做人要守住底线,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似乎要做的事情很多。

我想有三个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平常”、“平静”、“平和”,是所谓平常之为、平静之心、平和之态,也就是行为不过激,情绪不浮躁,处世和为贵。

这三点做好了,基本能算是做好了一个人。

如果你还有精力,还有能力,心存信念和抱负,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某些方面做得更优秀,力求获得一些成功,那就更好了,你就成了人精、人物。

再深入一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为干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做别人的思想工作。

可以说,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果呢?还是要回到“人”这个字上来,要了解人的本性、人的特征、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人的缺陷,也就是人固有的劣根性,不了解人,就没有办法做人的思想工作。

三、用“改良、改革、改造”,实现人性之美
人的本性中,有几样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一是生存欲望,二是满足欲望,三是幸福欲望。

这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初衷都离不开追求以上三种欲望的目标,封建社会如此,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抑或共产主义社会更是如此。

只不过形式各有不同,方法各异。

有的是改良,有的是改革,有的是改造。

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在这个世界上过得越来越幸福。

四、用“拒贪、尺度、谨慎”,解决问题之道
一是解决一个“贪”字。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似乎是本性使然,人都有欲望不可回避,但欲望无限度的膨胀,就是“贪”,“贪”是万恶之首,解决好了是免遭挫折的根本。

二是解决一个“度”字。

凡事有度,这是一条真理,也得到无数次证实。

做人也是如此,做人的尺度把握不好,你就会出差错。

很多错误分析起来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但从根本上深究,其实就
是没有把握住一个“度”,要么是过头了,要么是不到位,说白了,就是分寸拿捏得不好。

三是解决一个“慎”字。

做人一定要谨小慎微,最忌狂妄浮躁。

一是慎初,就是慎重自己的每一个第一次,要不存侥幸,不越雷池一步。

二是慎为,其实就是解决好行为上的“度”。

俗话说,凡事走在十步之里,也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活动,不会犯大忌。

三是慎独。

这是一个高境界,也很难做到。

难做到就求其次,至少我们可以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没有任何监督和提示的情况下,一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二不做徇私枉法的事,三不做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站得住的人,甚或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节拍的人。

下面一段话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善处顺逆,随缘自适,用舍由时,淡泊名利,安心为本,进退有节,仰俯皆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