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考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聚焦于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和部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但可能对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2)了解元素化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反应;(4)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性质测试;(5)掌握查阅化学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3)结合实验、观察、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们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化学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例谈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例谈在教育教学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抽象概念中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
“模型认知”是指通过使用具体的、可视化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本文将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背景,探讨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策略例谈。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和反应,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
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物理模型,如分子模型、结晶模型等,来展示元素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彩色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并结合说明原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和操作分子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元素之间的结合和反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模型进行思维练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问题,让学生使用模型来模拟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思考步骤,进一步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提供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虚拟实验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自由度和实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真实的物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用模型来展示和解释各自的观点。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某个化学现象的模型图。
通过互相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共同构建和完善模型,深入理解元素之间的结合和变化。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可视化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物理模型、引导思维练习和问题解决、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以及鼓励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施这一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5篇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5篇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接下来是关于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三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总结1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
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
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
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
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思考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体会,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的相关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运用实验强化形象思维”、“结合生活构建核心理念”、“加强研究掌握变化规律”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和操作价值。
关键词:实验;形象思维;生活;理念;变化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元素与化合物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知识“碎、散、多、繁”,学生学起来感到易懂难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和铺垫化学结构理论,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适当利用化学理论去体会、分析和总结元素化合物知识,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建立知识联想程序,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
从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科学抽象。
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学生引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运用实验手段,强化形象思维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实验不但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硫的转化,需要我们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成及转换关系。
二是要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是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我们可以先播放火出喷发的录像,由这个录像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式,发现硫的常见价态,及每种价态所对应硫元素的各种化合物,接下来引导学生去讨论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低价态的硫向高价态的硫实际上是通过氧化反应实现的,反之是通过还原反应实现的。
通过演示硫跟氧的反应,硫跟铁的反应来说明,硫是既有氧化性又是有还原性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想法: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那么它的氧化性与氯气、氧气比较谁强谁弱呢?我们又设计铁与氯气、铁与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产物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和氧气要弱的结论。
【谈 萍】新课程下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的教学思考
三、学生化学学习现状分析—— 缺乏合作性
在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显得较
少。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非常少见。 由于教师与学生所
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这样往往难以及时回答有些学 生的疑问。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处时间较多,每个学生的
知识储备量 、科普常识 ,学科边缘知识的融合能力,以
及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程度、对信息的感悟程度、对社会热 点的关注程度很不一样, 所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获取身 边有用信息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的教学思考
江苏省溧阳中学 演讲人:谈 萍
引言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 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知识涵盖广,学 生普遍觉得这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杂乱无章,无从 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摆脱这样的 困扰,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我从自己的实践与 思考,谈一谈这些知识复习的时候出现的情况及一 些改进措施。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进教学方式(二)——放大练习功能
以推断题为例,此题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集中 的题目,思维容量大,解题过程中的困难也很大。 解决这类题目有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直觉的方法,直 觉是面对问题时,你的下意识的想法,其实直觉是 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所以适当的引发 学生的直觉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再一 个我们也可以运用论证法,针对不能确定的答案, 将可能的结果代入原题,若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相 对应,则正确,反之则错误。
改进教学方式 ——抛砖引玉、自主学习
首先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内在主线 进行自主复习,课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纳, 让知识变的有条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教后反思《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后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本节课讲解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足,
1、导入时,利用了广告词,但是有点赶。
2、在讲解知识时有前松后紧的现象,前面知识点讲得过细,导致后面的时间紧;
3、小组讨论时,组内成员没有全部参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不足,课堂讨论太少;
4、图形分析时,仅仅给了答案,没有提方法,没有带着学生分析。
5、语速偏快,每个知识点结束后,马上又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
5、主板书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6、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记住学生的名字。
7、课堂提问大多是自问自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建议:
1、尽可能做到分层教学形式。
2、练习题可适当有个难度梯度。
3、时间的把控适当再合理性。
4、小组讨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5、图形分析时,教学生方法。
6、放慢语速,每个知识点结束后由几秒的停顿。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高中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一)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由于初步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体会到一点益处,但也遇到很多困惑,有待进一步实践摸索与提高,也愿同行一起交流。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可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三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三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语言。
”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清意思,读出感受”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
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
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2个学生中的1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
另外,在完成前2个实验时,1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1个实验的操作。
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方法总结
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方法总结在化学学科中,元素和化合物是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理解化学世界的重要起点。
为了提高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
一、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来激发学习动力。
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实验、示意图、图片等方式,例如展示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元素和化合物。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一知识的实际意义。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实验经验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经验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问题解决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幻灯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实验过程和重要概念等,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课外阅读,参加化学实验等活动,从而加深对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技巧、概念串联等,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元素化合物教案
初中数学元素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原子、离子、化学式等。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族别等。
3. 化学方程式与数学关系的建立: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化学方程式与数学关系的建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方程式与数学关系的建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讲解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介绍元素、化合物、原子、离子、化学式等概念,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族别等,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
4. 分析化学方程式与数学关系的建立:通过化学方程式平衡的实例,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化学方程式与数学关系的建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学习。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 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基于新课程要求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I0 酸 、 与 4 、 碱反应) , 等
物理性 质 、 化学性质 ( C H' 与 0、 0反应 )应用 ( 、 呼吸面具 或潜水艇 中作 为 氧气的来源) 等 强氧化性 电离 、 化学性质 ( A 、 0 、 IO 3A F F 、 u 、 H*C 2SO 、 与 l 23A ( H) 1 、e 、 e C N 4 O 、i 2 、 , C l NO a H的工业制取( 氯碱工业 ) 等 : 反应 )
・
课程改革研究 ・
基于新课程要求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兴邦 周
( 1江苏省泰 州市教育局
跃z
2 50 ) 2 40
江苏 泰 州 25 0 ;2江苏省泰 兴市教 育局 江苏 泰兴 2 00
摘要 : 新课程标 准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 学与过去比存在较大差异, 江苏新课程 高考方案对元素化合物也 有不 同层 次 和不 同阶段的要 求 , 文章阐述 了一个地区的有效教学实践和探 索。
江苏实施新 的一轮课 程改革 以来 。 新课程标 准下 的
化学教学 从高一到 高三不 同学段 ,不仅教学 内容不 同 , 而 且 即便 是 同一 学段 相 同教 学 内容 的教学策 略也应存
的。
在教学中 。还要熟悉并定 位好相关知识点 在必修 、
选修 中的呈现方式 、 程度 、 区别 与联系 . 然后 引导学生 回
知识点
必 修
选
修
N a C 3 物理性质 、 H O 化学性质( 溶液的碱性 、 热稳定性 、 与酸、 碱反应 ) N 20 8 i3 S N al C 俗称 、 、 制法 与盐酸反应 、 ( 应用 制备硅胶和木材 防火剂等原料 ) 等
《元素》的教学反思
《元素》的教学反思《元素》的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其次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
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熟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
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慢慢深化,让同学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熟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头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
同学在学校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学问,有确定的试验动手力气。
同学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惊奇心的,老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同学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同学的探究、思考及动手力气。
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让同学主动地探究,从而猎取学问,提高学习力气,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老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同学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接受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开放探究学习。
在整堂课中,老师充当的是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争辩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终得出结论,都是同学通过自主合作争辩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当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诞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行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试验,因此老师要生疏教学内容要求,擅长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试验设计方案。
在课前老师确定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尽量将可能消逝的状况都估量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同学也应当做好课前预备,预习试验,初步了解试验的原理及试验步骤,保证明验的顺当进行。
本试验由于时间关系,对选则试验材料的原则,无法在本试验中拓展完成,另外,若时间较充分,还可以鼓舞同学自带试验材料,将成功与试验的机会更多地让位于同学,使同学建立自信,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和反思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2017年9月21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徒对比”晒课。
我晒课的内容是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第一节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本次活动对我来说既是一次交流学习又是一次自我反思的好机会。
这一次听评课,是一次交流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上完课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新踏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我还有很多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各位听课老师的点评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延续自己的课堂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下面就谈谈我在本次活动中的课后反思。
一、优点:1.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能面向全体学生,能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与鼓励,注重师生的教学互动。
3.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课堂的进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缺点:1.教学设计不够合理,课前回顾时间冗长,学习目标未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短,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后黑板的运用不够合理,知识点没有集中讲解,过多的学生进行点评,重复了一些知识点内容。
3.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使学生分不清本节课的重点到底是哪一部分,满课堂的重点,容易使学生感觉疲惫,积极性降低。
这次的“师徒对比”晒课活动,使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位新老师,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方面,不断去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还需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
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担任五个班级的生物老师已经有半学期。
这半个学期我曾经茫然,曾经沮丧,但是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1、备课反思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等。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思考
一
材截然不 同 , 而 且 每 个 专 题 的安 排 不 再 是 以 “ 族” 为单 位 , 而 是
学 中的 一 些 想 法和 认 识
关键 词 : 元 素 化合 物 ; 教学 ; 思考
【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8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8 4 3 7 ( 2 0 1 3 ) 0 1 — 0 1 3 9 — 0 2
苏教版《 化学 1 》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的安 排 如 下 : 以海 水 获 得
行 自行 复 习 归 纳 ,将 知识 内 化 提 升 而 不 是停 留 在 探究 的 表 象 . 因此 , 强 化 复 习这 ~ 点 尤 为 重 要 。
二、 忌 随意 打 乱 教 材 安 排 的顺 序
新 教 材 对 每 一 种 元 素 及 化 合 物 知 识 教 学 的 顺 序 几 乎 都 是
行“ 从 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教学” 。从 表 面 上 看 似 乎 更 符 合 逻 辑 , 而 事 实 上 却 违 背 了教 材 编 者 的 理 念 。其 实 本 单元 完全 可 以按 教 材顺序设计并实施教学 , 先进行 “ 从 铝 土 矿 中提 取 铝 的 教 学 ” 并 采 用 问题 探究 法 。在教 学 中设 置 问 题 : “ 用 氢 氧化 钠 溶 液 溶 解 铝 土 矿 的 目的 是 什 么 ? ” 、 “ 向滤 液 中通 二 氧化 碳 酸化 过 滤后 得 到
样 按 教 材 顺 序 的教 学恰 恰 更 好 地 培 养 了学 生 问 题探 究 的能 力 。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帮助教师检验自己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反思:1.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例如,知识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和作用;技能目标可以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情感目标可以是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界、探究科学知识的好习惯。
2.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核心知识和辅助知识。
核心知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辅助知识是对核心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应该在学生已经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3.教学方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对于中学生,可以使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演示实验等方法;对于高中生,可以使用讲课、论文写作、科技展览等方法。
4.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评估本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的看法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总的来说,《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门课程的教学反思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审视自己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谈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谈高一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摘要: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生物体得以存活和繁殖。
了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对于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生物教学中,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由于教材的内容繁杂,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与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细胞;问题分析;改进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引言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其中包含着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对于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存在教材内容深奥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简化教材内容、加强实践与案例分析、引入互动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评估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如何改进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分析1. 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过多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为一部分内容,与其他知识点相互关联,不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容易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教材中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较为晦涩,没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实例和案例的引导。
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参与度较低。
3. 缺乏互动性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解和演示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产生兴趣和投入其中。
二、改进策略1. 简化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针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精简。
突出重点和难点,减少无关知识的干扰,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教学资源的充足和传播方式的普及,许多学科都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
而主题式的教学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它可以将元素与化合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的性质和结构。
针对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一、选择有代表性的化合物作为主题化学元素很多,化合物种类更是繁多。
我们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化合物或者反应作为主题,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感到过于枯燥和繁琐。
例如,可以选择氢氧化物、酸碱、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这些反应的认知和实践,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二、注重阶段性知识的呈现虽然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一个整体,但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物时,可以将它分为酸碱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阶段,在酸碱性质中讲解pH值、指示剂和酸碱滴定等基础知识,在化学反应中讲解氢氧化物的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等知识点。
三、注重观察和实验的运用学习化学知识,不能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观察和实验来进行。
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适当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设置酒石酸铜(II)饱和溶液和锌粉的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四、注重综合性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需要记忆和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还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类似于案例分析或者综合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综上所述,主题式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元素》的教学反思
元素》的教学反思元素》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元素》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引入了“元素”的概念,虽然前面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已有了“元素”概念的模糊知识,但要全面掌握本节的元素的涵义、表示方法、分类及书写等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就直接让学生说出已经知识的元素名称,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起来,再由学生熟知的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学生便建立起物质由元素组成的理论观念,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化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感同身受,所以本节中由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入手,又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认识生活中的元素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元素的存在,使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同时也贯穿了“分类研究”的科学方法。
对于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元素,按谐音的“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的顺口溜记,虽然不十分科学,但相信学生对于氧硅铝铁的排名应该是终生铭记了。
本节课始终不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采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元素符号的记忆采用竞赛的方法,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及时鼓励,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为主,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对于水、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空气、氧气等物质的分类又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加以点评,既照顾到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又使要学的内容精彩登场,很好的完成了物质分类知识的教学。
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将本节内容全面概括,使学生又将本节课所学用一线相连,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当然,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对所学还不够精,还需要在后面的习题中加以巩固,对于元素符号的全面记忆也还需进一部巩固。
《元素》的教学反思2将教科书中有关元素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系统分析,不难发现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难点分散,逐步形成元素概念的提示。
《绪言》中提出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第二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中,知道元素可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依据纯净物中的元素种类,可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氯气性质”
学生
老师
政府
学习
教学
评价
为学什什么么学??
为教什什么么教??
为考什什么么考??
学怎什么么学??
教怎什么么教??
考怎什么么考??
怎么学?
怎么教?
怎么考?
学得如何?
教得如a何?
考得如何?
2
为什么教元素化合物?
Ø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教 Ø为学生取得好的分数而教 Ø为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而教 Ø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 Ø为学生学习后继化学相关课程而教
a
3
高中化学课程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
课程标准要求所学元素 初中:C H O 高中:Na Al Fe Cu S Cl Si N
Ø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组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质
Ø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映了性质递变规律
Ø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能揭示反应基本原理
a
4
为什么教“氯气性质”这一课?
为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而教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教
“课堂原始问题”
化学原始问题
u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 是利用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u为什么钠与氯气反应比铁与氯气反 应剧烈? u为什么二氧化氯的杀菌性能比氯气 的杀菌性能大2.63倍?
u84消毒液和洁厕灵是否能混 合使用? u通常应如何保存漂白粉? u实验室制备少量氯气,如何 吸收氯气尾气? u假如你是消防指挥员,在氯 气泄漏现场你会如何指挥?
a
9
与化学同仁共勉: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a
10
a
7
思考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Ø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实验 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Ø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的 重要途径和方法 Ø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激发兴趣、诱导思维、 获得知识、学习方法、检验过程、认同 文化等作用。
a
8
氯气性质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实验
u“84消毒液和洁厕灵在挤癟的、密封塑料瓶中混合实验” u“氯气溶于水、NaOH溶液的对比实验” u“氯水成分探究的开放性设计实验” u“HClO光照分解实验” u“氯气漂白的对比实验” u“氯水和盐酸分别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的实验”
为学生提高未来生活质量而教
为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方法而教
为学生今后学好化学而教
a
5
思考二:充分利用化学原始问题教学
化学原始问题: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 存在、能够反映化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 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真实性
应用性
复杂性
开放性
挑战性
a
启迪性
6
化学原始问题和“课堂化学问题”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