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与策略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聚焦于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和部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但可能对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2)了解元素化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反应;(4)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性质测试;(5)掌握查阅化学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3)结合实验、观察、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们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化学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与教学策略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与教学策略

分 反 映现 代 化 学发 展和 应 用 的趋 势 , 以物 质 的组 成 、 构 和 反 应 结
为 主 线 , 科 学 素 养 和 人 类 文 化 背 景 下 构 建 高 中化 学 知识 体 系 ; 在

重 新 认 识“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 化 学 学 习 中 的 元 在
地 位 和作 用

认识化 学反应本质 、 定量 研 究 方 法 及 了 解 科 学 、 术 、 会 的 载 技 社
体 , 种 编 排 方 式 有 助 于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 具 体 物 质 的学 这 但 习被 弱 化 了 。 课 程 标 准 对“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 元 的学 习 要 求 是 : 充
化 学 是在 原 子 、 子水 平 上 研 究 物 质 的 组 成 、 构 、 质 、 分 结 性 变 化 、 备 和 应 用 的 自然 科 学 , 学 学 习 的最 终 目的 是 为 了 认 识 和 制 化 利 用 物 质 , 之 为人 类 服 务 。 因 此 , 论 是 新 教 材 还 是 旧教 材 , 使 无
最 生 动 的 设 疑 。 学 以实 验 为 基 础 , 量 的 实 验 为 学 科 设 疑 提 供 化 大 了得 天独 厚 的 条 件 ,更 重 要 的 还 在 于 实 验 设 疑 能够 有 效 地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和 教 师 的教 学 方 式 ,使 化 学 教 学 从 当 前 的 学 化 学 、 化 学 向做 化 学 探 究 化 学 转 变 。 验 设 疑 是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听 实
最大亮 点。
3为什 么 溶 液 中 的 氢 离 子 会 在 铜 片 表 面 变 成 氢 气 ? .
4 哪个 是 正 极 , 个 是 负极 ? . 哪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与知识构建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与知识构建
中 学 教 学 参 考
教 学经纬
新 课 程 “ 素 化 合 物 ’ 教 学 策 略 与 知 识 构 建 元 ’ 的
湖 南 泸溪县 第 一 中学 ( 1 1 0 李 小 萍 460)
高 中化 学 新课 程 改 革 , 教材 内容 及 编 排 上 变 化很 大, 尤其是 “ 素化合物” 元 知识 只在 必修模 块 《 必修 1 中 》 编排 了两章内容 , 选修模块再 也没有 接触元 素化 合物 的 相 关知识 , 而高 中化学新课程 必修模 块 的课 程 目标 是认 识常 见的化学物质 , 课程 目标 和各版 本教材 中的价 值功
能 和呈 现 方 式 等 都 发 生 了很 大 的 变 化 , 种 变 化 给 教 学 这 栏 目如 思 考 与 交 流 、 学 探 究 等 , 以组 织 师 生 互 动 ; 科 可 对
于像资 料 卡片 、 学视 野等栏 目的处理 , 师可 以灵 活 科 教
化 , 以根据 自己的教学实 际情况把 这些栏 目改变成 为 可
4 — ; 4 4 0 一 4 ‘
些课外读物似 的。教 师如何备 课 呢?笔者认 为 : 些 有
’ ,! t !

次习题” 的特点 是题 量少 , 针对 性 强 , 利 于查漏 补 缺 , 有
及 时 巩 固 和 提 升 , 教 学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环 节 , 完 是 是 善 教与学的必要补充 。
同 步 练 习 , 者 让 学 生 课 后 阅 读 , 读 之 后 再 提 出 一 两 或 阅 个 问 题 。教 材 内容 主 要 是 写 给 学 生 看 的 , 不 是 靠 教 师 而
的嘴去 讲 , 多知 识本 身需要 学生 自己去看 , 很 自己去 r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转变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元素与化合物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活动一:元素的特征与分类1. 实验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火焰颜色实验,观察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并与元素周期表上的颜色对应。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元素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周期表位置。

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元素,通过查阅资料或使用化学元素周期表,了解所选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

然后,让他们汇报所学,并共同完成一个展示板,展示各个元素的特征和分类。

3. 课堂讨论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元素是否可以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与分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活动二:化合物的形成与命名1. 实验演示活动:教师演示加热铜和硫粉的实验,展示铜与硫的化学反应,生成深蓝色的硫化铜。

通过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合物形成的原理。

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份化合物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推测化合物的成分并给出命名。

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运用所学知识给化合物命名。

3.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化合物的合成实践,在指导下,让他们选择适当的原料和实验条件,合成一个特定的化合物,并进行产品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巩固对化合物形成与命名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思路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形式,主动探索元素与化合物的特征、分类和形成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化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要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一、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化合物。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键合和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验教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形态等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2. 连接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元素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氧气、水等都是元素化合物,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了解更加丰富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要掌握元素之间的化合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等知识。

2. 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学生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新课程视角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视角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析, 提高学 生对 问题 的反思能力.
就 在 只需 保 证 3 n时摩 托车 mi 的位移 比汽 车
总之 , 改革传 统 的教育 方法 , 培养 和提高学 生
发 散思维的能力 ,是适 应培养创新人才 的需要 , 是
教 学改革 中的一个重要 的课题 .
位 移 多 l0m O0
从 就 行 。
图2

在 习题教学 中 ,教 师要精 心选择典型 习题 , 通
即 只 需
过一题 多解 、 多变等方式的思维训练和常见错 一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证 3 i m n时摩托车位移 为 2 x 8 + O O 60 0 10 lO=40 m. 首先作速度 时间 图象 , 图 2 面积表示位 移. 如 , 在 3 n时三 条 速度 时 间 图象包 围的面 积是 一样 mi 的 , 明摩托 的运动方式有 多种选择. 说
误 的分析 , 有意识地 培养学 生思维 的流畅性 、 变通
性 和独 特性 . 有这 样才 能提 高学 生 的创 造 性思 只 维, 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 问题.


_ 学版・ 一 J中 教学参考 —■
丽0 ■ 2/ 08 1
如何让 学生在有 限 的教 学时 间里 达成学 习 目 则 ( 0H)的两性的理解 就不难 了. 。
本概 念 、 基本 理论 的知识加 以解 释, 化 学 l 安 排 知识进行 由外到 内的转移 和传递 , 是学习者主动 《 》 而
了物 质分 类 的思想 、 化还 原反 应 、 氧 离子 反应 、 电 地建构 自己的经验 的过程 , 即通过新经验 与原有知
解质 、 子结构 、 质 的量等 . 原 物 教材 将 这部分 内容 识经验 的反复双 向 的相互 作用 , 来充 实 、 富和改 丰 安排在元 素化合 物之前 ,其 目的在 于运用 理论解 造 自己的知识经验 , 促进知识 自然生成 .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摘要: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授新课阶段和复习阶段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知识;授新课阶段;复习阶段;教学方法和策略中图分类号:g421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就是元素化合物。

我们居住的房屋,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具等无一不是元素化合物,就连人类本身也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

作为一个有文化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而且这部分内容多是描述性、识记性知识,具有难、杂、散、乱的特点,难以全面准确掌握。

学生普遍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一看就懂,有的记不好,有的记不住,有的用不好,有的不会用。

”在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占有了相当高的比例的。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呢?1 授新课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实验,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来感受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1.2联系生活实例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得“巴斯夫”的一句广告台词是:“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广泛、也更为学生感知和接受,就高一学生来说,所学的化学知识并不多,元素化合物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

1.3灵活的记忆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著名化学家鲍林在谈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时,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单纯靠学习理论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化学知识的。

纵使一个学生已学习了全部已知的化学理论,由于化学的主要部分(个别物质的很多特殊性质)尚未很好的形成化学理论,他仍不具备科学知识。

”他还说:“让学生单凭记忆的方法去学习一些描述化学的事实是必需的。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策略和资源选择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策略和资源选择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策略和资源选择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元素和化合物则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策略和选择适宜的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选择,以帮助教师提高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策略1.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实践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主动发现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和规律。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结合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理论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时候,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供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同时,实验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学习和探讨相关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资源选择1. 教材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化学教材和课本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好的教材应该具有系统、完整和准确的内容,结构合理,语言简明,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2. 综合类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综合类的教学资源,如教学网站、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等。

这些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案例、实验演示、科技新闻等内容,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3. 实验设备和试剂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和试剂。

浅谈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大 大 的 增 加 了 , 验 启 迪 功 能 得 到 充 分 的 实
体现。 学 实验在元素化合 物知识学 习中 化 的重 要 性 , 无 论 怎样 强 调 都 不 过 分 的 。 是 实 验 设 计 与 实 验 教 学 的 水 平 , 接 标 志 着 一 直
( ) 对 学 生原 有 认 知 水 平 与 预期 学 习 2针 变 成 一 种 有 意 记 忆 , 而 将 学 生 从 “ 化 个 元 素 化 合 物 课 的 设 计 水 平 , 有 一 些 别 从 背 没 目标 差 距 , 计 学 习 内容 ; 设 学” 泥潭中引向“ 化学”“ 的 学 、 用化 学 ” 阳 具 心 裁 的 实 验 设 计 , 个 元 素 化 合 物 课 的 的 一 ( ) 据 学 习 内 容 , 计 符 合 教 学 规 律 光 大 道 E。 3根 设 设计很难达到 优秀的水平。 的教 与 学 活动 策 略 ; ( ) 据 选 定 的 教学 策 略 , 计 合适 的 4根 设 教学 方 法 ; ( ) 测 反 馈 信 息 , 计 相 应 采 取 的 对 5预 设
策;
2 元素化合物课 要以实验为基础
如 果 在 教 学 中 注 意 加 强 化 学 实验 和 其
3 元素 化合物课要尽 可能紧密地联 系 社会 联 系实 际
化 学 是 一 门 实 用 的 科 学 。 何 化 学 知 任 它直 观 教 学 手 段 , 学 生 们 注 意 观 察 、 真 让 认 思 考 、 确描 述 , 仅 能 使 学 生获 得生 动 准 识 都 要 在 实 践 上 得 到 证 实 和 应 用 才 有 意 正 不 () 6 设计 能 体 现 本 课学 习 目标 的 结 果 评 确 的 感 性 知识 , 楚 、 确 地 认识 物 质及 其 义 。 清 准 因此 在 传 授 元 素化 合物 知 识 时 , 该 多 应 价。 社 环 科 变 化 的规 律 , 能 增 强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还 强 列 举 化 学 在 生 活 、 会 、 境 、 技 等 各 个 下 面我 就 元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的教 学 设 计 化 学 生 的 形 象 思 维 , 助 他 们 理 解 和记 忆 领 域 的 应 用 。 帮 这样 学生 感 性 认 识 增加 了 , 学 谈 谈 我 的 认识 。 这 些 重 要 的知 识 。 习兴 趣 也 得 到 了 提 升 。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学 和 热 爱 科 学 的 情 感 也 会 得 到 培 养 。 学 习 如 元 素 化 合物 知 识 构 成 了现 代 中学 化 学 在进行 实验设计时要注意两点 : 雷 教材 的主 体 内容 , 0 占6 %以 上 的 比 重 。 含 它 第 一 , 验 的 设 计 要 现 象 明 显 , 刻 地 氮 及 其 化 合 物 的性 质 时 可 以 联 系 “ 雨 发 实 深 有大量叙述性材料 , 识分散 , 忆量大。 知 记 揭示反应规律 。 庄稼 ” 原 理 , 车 尾 气 的成 分 的 测 定 , 的 汽 酸 学 学生 在 学 习 时 , 易产 生 兴 趣 , 容 却难 于 保 持 例如 , 的氧化物 的性 质这一 部分 内 氮 雨的 形 成 和 危 害 危 害 等 。 习醛 类 可 以 联 糖 甲醛 的 注意 ; 易 理 解 , 容 却不 容 易记 忆与 运 用 。 容, 在介 绍 完NO及NO。 的物 理 性 质后 , 我们 系 工 业 制镜 的 原 理 , 尿病 的检 验 , 因 此 , 素 化 合 物 知 识 的 教 学 设 计 与 可 以 进 行 这 样 一 个 演 示 实 验 : 取 一 瓶 无 危 害 和测 定方 法等 , 习 乙醇 时 , 以 联 系 元 制 学 可 色 的 NO气 体 , 一 空 瓶 倒 放 在 上 面 , 后 酒 精 对 人 体 的 危 害 , 交 通 法 规 对 酒 后 驾 将 然 新 实践 应 符 合 下 面 三 个要 求 。 在 抽 走 之 间 的 玻 璃 片 , 以 看 到 气体 逐 渐 变 车 的 处 罚及 酒 精 含 量 的测 试 方 法 等 。 氨 可 可 1元素 化合物课要在 化学理论 的指导 为 红 棕 色 , 后再 小 心插 上 玻 璃 片 , 其 分 和 铵 盐 的 教 学 设 计 时 , 以 将 整 个 内容 放 然 将 下提 示各 知识 的 内在联 系 为 两 部 分 , 其 中一 瓶 中加 处 少 量 水 , 上 到 化 肥 这 样 一 个 背 景 中 , 绍 我 国 解 放 前 向 盖 介 为 了 防 “ ” “ ” 应 该 有 意 识 地 用 散 治 乱 , 学 生 能 接 受 的 化 学 理 论 作 为 灵 魂 , 具 体 将 的化学事实统帅起来 。 例 如 “ 酸 ” 整 节 课 可 以 以 氧 化 还 原 硫 , 为 主线 , 可 以从 分 析 硫 的 化 合价 人手 , 先 以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例谈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例谈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例谈在教育教学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抽象概念中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

“模型认知”是指通过使用具体的、可视化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本文将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背景,探讨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策略例谈。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元素之间的化学结合和反应,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

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物理模型,如分子模型、结晶模型等,来展示元素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彩色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并结合说明原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和操作分子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元素之间的结合和反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模型进行思维练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问题,让学生使用模型来模拟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思考步骤,进一步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提供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虚拟实验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自由度和实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真实的物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用模型来展示和解释各自的观点。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某个化学现象的模型图。

通过互相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共同构建和完善模型,深入理解元素之间的结合和变化。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可视化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物理模型、引导思维练习和问题解决、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以及鼓励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施这一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的理解。

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概念
2. 理解元素化合物特征
3. 学习常用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讲授:用多媒体工具讲解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等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物的作用。

2. 练习:通过看实验动态图解、探究实验的思路,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去练习识别不同元素化合物特征,并且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反应
机制。

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实际的科学问题讨论,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回顾:反思本课所学内容,完成概念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总结
1. 通过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从概念本质出发,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特征
结构,以及化学反应的机制。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更好的学习获取有效信息。

3. 结合实际,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反思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元素观
1.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分“化学元素”组成的。 2.元素是按质子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类 原子。 3.仅百余中元素却形成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物质中元素的有 限性和元素形成物质的多样性。 4.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5.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的多少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6.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 7.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序号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元素的性 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8. 元素可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表示一 定的信息。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体作用
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了解,即通过 实验探索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满足我们能够解决和解释这些生产生活中日 常问题的需要。 提升同学们对物质世界认识 的归纳和概括,同时也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索 新的物质世界和新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思路 和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发展作用.doc
①创设情景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回归学生的实际。(如现代科技成就、社 会热点问题、学生遇到生活现象) ②情境素材必须与核心知识相联系。 ③情景可以用在知识的引入阶段,更应该用 于知识的理解阶段,还可以用在应用阶段。 ④情境素材最好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 一条完整情境线索。
创设有意义情境线索,渗透STS教学思想。
如氧气一节
知识价值与功能:体现物质知识体系逻辑线索,物质的 存在----制备----性质(物理、化学性质)----用途。 丰富对氧气具体认识,解释身边与氧气有关的一些现象。 方法价值与功能:学会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思想观念价值: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深化变化与能量观、分类观和微粒观。

教学设计2: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设计2: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策略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较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

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

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列举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了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和试剂2.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内容教师准备教学设计和教案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细胞中的一些元素和化合物,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课堂讲解:讲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包括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以及蛋白质、核酸、脂质、碳水化合物等化合物。

举例说明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五、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练习讲解: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析学生的答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六、教学活动: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七、实验结果分析1. 数据收集: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树⽴典型案例,以点⾄⾯教学中学化学中各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可以根据其组成、性质进⾏分类,每⼀类中都有典型的代表,对典型代表物质的掌握程度极⼤地影响对同⼀类别其他物质的学习。

从学习类型上来看,这叫做学习迁移,也就是常说的“举⼀反三”。

例如在进⾏卤族元素性质的教学时,先要引导学⽣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个过程需要⾮常详细和深⼊,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途等⽅⾯都要有所涉及。

讲完氯及其化合物,再让学⽣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同族元素最外层电⼦数相同,性质相似的规律去学习该主族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在学习中,要改变问题完全由教师提出的⽅式,⿎励学⽣⾃⼰去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讨论或其他⽅式解决问题。

说到以点到⾯,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不得不提。

各种类别的有机物都有⼀个典型代表:烷烃以甲烷为代表,烯烃以⼄烯为代表,醇类以⼄醇为代表。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把这种“抓典型”的思想⽅法牢牢渗透,让学⽣在接触有机化学⼀段时间之后悟出⼀个规律:学习⼀类有机物,只要掌握这类物质中最基本、最简单那种物质的性质。

这⼀类别中其他物质的类别都与它的代表物类似。

这⼀递变规律会使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变得紧凑和有序。

这种以点⾄⾯的⽅法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帮助学⽣养成科学的学习⽅法,在教学中值得继续深⼊地研究和使⽤。

(三)结合⽣活实例,系统联⽹归纳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知识量相当⼤,如果只从理论上死记硬背,学⽣很容易产⽣倦怠情绪。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归纳,通过⼤量活⽣⽣的事实,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活⽤看不见的“线”连接起来,促进学⽣联想,把学⽣从⽣活的世界引向化学的世界,再利⽤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回归⽣活。

例如,在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以在课前给学⽣布置任务:查阅有关氮氧化合物的资料。

课堂上可先进⾏简短的主题演讲:NOX的功和过。

学⽣将⾃⼰所找关于氮氧化合物的资料根据题⽬的要求展⽰出来,之后教师需要恰到好处地总结和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么⼏种物质就会对我们的⽣活产⽣如此⼤的影响?它们的哪些性质决定了它们有这些作⽤?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索⼀下。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是化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性、挑战、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一、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是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为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化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和演绎,这些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虽然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们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离子式等,这些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很难在教学中给学生进行全面的展示和操作。

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大多来自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缺乏足够的实际应用和体验,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策略方面,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讲授和举例的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有限。

以及,如何巧妙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化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与策略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我们应该在一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2007年的湖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就是一个例子。

2007年11月28日至29日,在荆门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了湖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

参赛选手共24人,分甲、乙两组同时进行,每天每组六节课,故两天时间我一共听了12节课。

我听的第一节课是沙洋市一中李少君老师讲的《铁和铁的化合物》。

这节课的引入很有特色,首先是投影大江水为背景的唐朝杜牧的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接着说明千百年来,主宰世界,主导世界的就一直离不开金、银、铜、铁,而钢铁的使用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有目共睹。

这样的引入,用文学的语言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让学生感受化学材料,特别是铁对人类进步的价值!
当然要说这节课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化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如李老师讲过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后,就又设问并讲解了铁锅为什么能炒菜铁制锅炉为什么能烧水以及烤蓝的制作和应用等。

这节课的缺点自然也是有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李老师将几
个重要的实验如Fe与Cl
2的反应和Fe与H
2
O的反应都用视频录像来播放给
学生看而不直接演示实验,应该说是这节课最大的缺点。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李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总是有且仅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们都猜想是不是因为半主场的原因。

听的第二节课是武汉市十九中冠辉老师讲的《氯水的成分探究》。

本来这节课还是设计得比较好的,但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到这里来,一开始就跟老师配合得不好,所以老师就好像有些慌了神,就只好引导学生生硬的探究。

作为公开课,这位老师的课件制作很一般(就是“氯水久置见光分解的视频”还可以),而且不怎么会用,这一点确实让我们感到意外。

第三节课是黄冈汪丽涵老师讲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异常情况的探究》。

虽然是一节设计得较新颖的课,但探究的内容并不全面并不严密。

其实这节课主要是探究了“反应得到的灰白色沉淀是什么?”和“温度
对浓硫酸和较浓硫酸吸水性的影响”;而对于“反应中得到的黑色固体是CuO还是CuS?”这个问题则并没有进行探究!
第四节课是黄冈李照爱老师讲的《Na
2O
2
性质的探究》。

用滴水
生火、吹气生火的实验引入新课。

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Na
2O
2
与水的历程。

特色是对于“加酚酞变红,振荡后褪色”这个现象让学生提出了很多的假想并进行分析验证。

襄樊王畅老师讲的《钠的化合物》这节课,相比之下就更高一筹。

这节课不仅知识容量大,而且应用聂海胜、费俊龙、候得榜制碱法等事例来融德育入学科课堂,最大的特色是用实验对知识进行探究以及对比
实验的设计,不仅过程严密,而且现象明显,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遗憾的
是,老师对探究过程控制得太严,语言也不富有激情,教态一般。

孝感一中祝亮老师讲的《氨铵盐》也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仅从他那发给评委的彩色封面和长达8页的教案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投资和投入了。

这节课首先由“荆门液氨泄漏的新闻录像”引入,接着展示一瓶氨气,学习其物理性质。

然后提问“不用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并演示
喷泉实验,再分析NH
3
的分子结构和极性(这其中还提示了氢键),演示
NH
3
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3D动画,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
然”。

这节课的重点是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微粒和探究的NH
3
还原性,其中
用盛NH
3的注射器分别吸入少量大量Cl
2
的对比实验颇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
力。

最后说说天门特级教师夏校长对化学课提的几点要求:1、国外谚语所说“知识多,废话少”,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可能的简洁、实在,力争每句话都是最重要的,!2、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化学的灵魂,讲课必须注重基础。

3、研究性学习,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课件信息量不能太大,否则学生怎么忙得过来?5、提问要有科学性,不能有太多简单的一问一答。

6、讨论问题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浪费时间得不到实际的知识。

7、学生自己动手才能叫探究。

教师说“我们现在来探究……”,学生没动手,怎么能算探究?8、教学挖掘的深度、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9、教学应以教本为本,应用教材去教;上新课绝对不能丢开课本。

10、不能一味的探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是否
探究。

11、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尽量还给学生。

不讲不行,多讲无效。

12、课件不能成为帮助老师记忆的工具,而应成为辅助教学的媒体。

13、多媒体信息量大,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14、普遍存在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的问题。

要重视当堂练习,“知识形成结构后应立即训练”,这样效果最好。

15、学科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这是我们教师要一直关注、并且要重视的!16、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杂”,所以从教者应注重研究每一知识点的“杂”。

17、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和思维的习惯。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悟出真谛悟出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