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峡》 释“三绝”——语文探究性学习示例

合集下载

诗画散文-------------《三峡》的研究性案例(语文版七年级)

诗画散文-------------《三峡》的研究性案例(语文版七年级)

诗画散文-------------《三峡》的研究性案例设计思想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

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教学方法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

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影片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

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2.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3.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二)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三峡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背诵全文。

2. 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教时一、导入新课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

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二、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①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②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ǜ)素湍(tuān)绝(yān)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哀转(zhuǎn)3.齐读: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三。

合作学习1.结合课下解释及工具书,圈点翻译文章(小组不会的字。

词。

句挑拣出来,我们共同解答)2.展示:检查检测结果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②古今异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③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④重点词语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3.大声读出你的译文,体会三峡的美。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一大难点,是近年来中考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而精细阅读是文言文考试中的高难度题型,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材中文言文课文《三峡》为例,设计了一份针对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文言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精细阅读能力;3.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4.能够独立完成文言文精细阅读题目。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概述;2.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介绍;3. 《三峡》文言文的讲解和分析;4. 文言文精细阅读题目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2.介绍文言文的背景和文学特点:通过多媒体等方式,给学生讲解文言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为后续精细阅读做好铺垫。

3.阅读技巧和方法介绍:通过讲解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如看上下文,理解句意,辨析词义,分析结构等,提高学生的精细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能。

4.《三峡》文言文的讲解和分析:对《三峡》文言文进行逐句解读,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5.文言文精细阅读题目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文言文精细阅读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6.课堂练习和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是一次针对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三峡》文言文的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了精细阅读的能力。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读好三峡文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我来挑战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读懂齐读:屏显准确解释我能行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生分)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二)读赏三峡景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明确?提示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美)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清幽美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寂静凄婉美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峡》课例(推荐5篇)

《三峡》课例(推荐5篇)

《三峡》课例(推荐5篇)第一篇:《三峡》课例《三峡》课例教材分析《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概述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通过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鉴赏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堂实录师: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们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生:三峡师: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师:下面由同学自己讨论关于三峡的知识,弄懂后,可以派代表说说三峡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由讨论,展示交流)学生甲:我知道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

认识这位作者是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文中提到了《水经注》,《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

学生乙:我知道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天,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师:同学们看来对三峡了解挺多的嘛。

下面大家四人一组,由组长带领对个人自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解决。

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想象的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全班分为四组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学生代表一: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漂亮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上册《三峡》语文教案优秀9篇,欢迎借鉴。

《巴东三峡》教案篇一一、设计指导思想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

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

《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

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必备:三峡教案实例分析近年来,教育不断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能够模拟得了老师的智慧吗?还是仍然需要人工教师来指引学生前行?不管怎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师的学科中。

如今,许多语文教师虽然对语文的授课充满激情,但是常常缺乏实际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峡教案”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必备的实用教学方法。

一、三峡教案的简介三峡教案是一份集语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实例于一体的案例,由教育部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编,以“红楼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教学对象,主要讲述了如何以文中人物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策略和实例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三峡教案的教学策略三峡教案基于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更深入的掌握知识。

1.以人物为核心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元素,人物是红楼梦这个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峡教案就是通过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注意文学中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打造分类由于小说中人物的众多,学生们可能会难以从中找到规律。

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三峡教案将人物分类,让学生们在分类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3.引导关注情感人物形象说到底表现的是情感。

三峡教案将情感的处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情感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三、实案分析三峡教案强调让学生以人物为核心,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分类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小说中人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对人物和情感的逐渐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三峡教案的思路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例如,可以通过阅读文中某个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描写,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情感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技巧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总结三峡教案的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人物分类和情感还原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说。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7篇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7篇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7篇本次教案主要围绕初二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三峡》一课展开,旨在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于长江三峡的知识,同时进一步提升其阅读与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案例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案例

初中语文三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案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三峡主题:探究“三峡”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点;2. 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3. 分析“三峡”的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对“三峡”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通过多种资料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景点;2. 通过多种资料介绍“三峡”的历史文化;3. 培养学生对“三峡”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分析“三峡”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对“三峡”的保护意识。

一、自主观察,引入课堂(5分钟)教师拿出关于“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自由观察,引导他们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学“三峡”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景点,提出自己的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疑问,并共同解答。

三、信息搜集,展示分享(15分钟)1.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三峡”的文字和图像资料;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四、合作研究,分析文化内涵(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研读资料和讨论,分析“三峡”的文化内涵;2.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展示。

五、师生互动,讲解历史文化(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并进一步讲解“三峡”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和民俗传统等。

六、小组合作,制作宣传海报(2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包括地理位置、景点和文化内涵等要素;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并完成宣传海报的制作。

七、展示评价,培养保护意识(15分钟)1. 学生代表将自己的宣传海报展示给全班;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讨论,评选出最佳海报,并解读其中的保护意识;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三峡”的建议,并号召大家动手行动。

八、总结反思,课堂检测(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展开反思并回答一些问题,检验学生对“三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西峡初中三疑三探语文教案

西峡初中三疑三探语文教案

西峡初中三疑三探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峡》全文,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深入理解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三峡》全文。

2. 掌握“三疑三探”的学习方法,能够运用到其他文本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1. 《三峡》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一、疑: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教师简要介绍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的美丽与神秘。

2. 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问,进行整理。

二、探: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 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深入理解文本。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分析。

3.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三、疑:质疑拓展,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质疑,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学生围绕质疑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答。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探:实践应用,提高能力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背诵与总结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三峡》的背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 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强调“三疑三探”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峡》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三峡》研讨课教案

《三峡》研讨课教案

《三峡》研讨课教案第一篇:《三峡》研讨课教案《三峡》研讨课教案23中初二语文组靳月娈一、导入朱熹的《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二、熟读(一)试读师正音(二)跟读老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三)自渎要求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

(四)齐读三、精思(五)译读1、生小组互相边读边翻译,实在翻译不出的可以找老师帮忙。

2、询问学生翻译时觉得有困难的地方,然后问学生是怎样解决的。

3、指名翻译,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以:比。

疾:快。

湍:急流。

绝:极高的山峰。

良:实在。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六)研读研读思考问题: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的主体内容。

(七)问读看生能否同起同止。

1、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

(自……阙处)2、第二段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或王命……疾也)3、第三段中总说三峡美景的句子。

(清荣……趣味)4、第四段中写求日三峡凄美动人的句子。

(每至……久绝)(说出后师提示完成板书。

)(八)比读《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讨论明确: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九)疑读作者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而最后写秋季?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

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

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

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

探究性学习设计案例--《三峡》

探究性学习设计案例--《三峡》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三峡》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教师:梁秀英学校:临江市外国语学校一、案例背景《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

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

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初中语文大纲》在古文阅读上要求诵读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

我把课文结合单元来分析,甚至置于整个初中古文学习的阶段来分析。

宏观看,本单元都是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

本文更是开启山水游记的先河,借山水抒性灵,对后一代的柳宗元影响颇深。

由此可知酷爱山水是各代文人的共同追求。

本文为以后学习山水游记打下基础,具连贯性。

微观看,本文不单写景优美,且语言明易,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感情。

因此,我将本课设计成一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以期能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老师的手脚,让沉闷的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家园。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整体设计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培养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课堂上指导学生试读、听读、齐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峡》案例分析

《三峡》案例分析

察近物,又有仰观
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
写貌,形神兼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背诵课文,加深理解教师总结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
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增强
语感
读出
气势
读出
语气
感悟
文意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试释《三峡》中的三个“绝”(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

试释《三峡》中的三个“绝”(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

试释《三峡》中的三个“绝”(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三峡》,语言简练生动,短短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山水草木,面面俱到;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不过,由于该书著于1500年前,一些词句意思和用法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要准确理解文意,对其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如该文中出现的三个“绝”字。

一说文解字究其义据《说文解字》记载:,断丝也,从纟从刀从卩。

情雪切。

古代写作,象不连体,绝二丝。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一个词在最初产生时,大多是单义的,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词的多义性便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绝”字后来就有了许多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①特指断交。

《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②停止;消失。

《石壕吏》:“夜久语声绝。

”③死亡。

如“悲痛欲绝”。

④尽;穷尽。

如“斩尽杀绝”。

⑤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游黄山记》:“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⑥到极点的;无与伦比的。

《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⑦极;非常。

《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

”⑧横渡;越过。

《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绝句。

如“七绝”,旧体诗的一种。

二辨伪去妄求真知《三峡》中的三个“绝”字,分别出现在下面三个句子中:“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对于后两句中“绝”字的解释,笔者没有异议。

即:“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绝”可解释为“极”,“哀转久绝”中的“绝”可解释为“消失”。

但对于“沿溯阻绝”中的“绝”字的解释,本人不敢苟同一些人的观点。

对于这一句的理解,不少书上都是这样翻译的:(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诚然,“绝”有“断绝”的意思,但此处这样翻译,笔者认为很是不妥。

因为下文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很显然,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当时从上游到下游的航路是通畅的,并没有被阻断。

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

揭开文言面纱意外生成精彩——《三峡》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文言文,我的挚爱,她丰富的内涵,精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一直以来我都在探索与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也能与我共鸣,领略这份文化的精彩,可因为作品本身与学生时空的差距,加上提高考试成绩的思想作祟,因而有时难免犯急功近利的毛病,认为狠抓字词句的落实最为重要,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导致学生常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死记硬背,感觉不到其中的情趣,我一直竭力寻找解决的突破口。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的《三峡》,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文言散文, 其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言美,结构美,情感更美,又极有层次感,它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那次,我满怀期待走进了课堂。

案例描述与评析片段一:课堂上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非常认真,当我正陶醉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时,却一眼看到李相可同学正在低头画画,还很投入,我看了他多次而他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一股怒火顿时油然而生,心想:这孩子怎么这样,平时画画好也不能在语文课上乱画呀,当堂把他抓起来,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可转念一想,这样做岂不倒了他的台,可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琅琅书声中我渐渐平静下来。

悄悄走到他身边,可他竟然一点不知觉,斜眼瞟了一下,模糊中大概看到一些景物之类的简笔画。

突然一种想法闪过,对了,我何不把教学形式稍作变动。

于是我面带微笑很坦诚地说: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想,我若能像我们班美术高手李相可同学那样会画画就好了(我故意把“李相可”说得很响亮,学生们纷纷把眼神转向他),我发现他眼睛一亮,两颊绯红,我接着说:根据课文我该画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还请大家多多指点,最好能找到依据。

学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要画些山、树、水,、猴子,还有画几只飞速前行的船只……师:那必须画出他们各自怎样的特点,才算好?生1:三峡的山要画得高、连绵不断。

你看这里的山连绵有七百里。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优秀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

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

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3)情感目标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品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朗读带、音乐“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及三峡工程。

教学设计:一、激情引入: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峡》释三“绝”
——语文探究性学习示例
江苏省兴化市茅山初级中学郭子林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三峡》,语言简练生动,短短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山水草木,面面俱到;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不过,由于该书著于1500年前,一些词句意思和用法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要准确理解文意,对其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如该文中出现的三个“绝”字。

一说文解字究其义
据《说文解字》记载:,断丝也,从纟从刀从卩。

情雪切。

古代写作,象
不连体,绝二丝。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一个词在最初产生时,大多是单义的,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词的多义性便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绝”字后来就有了许多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①特指断交。

《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②停止;消失。

《石壕吏》:“夜久语声绝。

”③死亡。

如“悲痛欲绝”。

④尽;穷尽。

如“斩尽杀绝”。

⑤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游黄山记》:“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⑥到极点的;无与伦比的。

《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⑦极;非常。

《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

”⑧横渡;越过。

《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绝句。

如“七绝”,旧体诗的一种。

二辨伪去妄求真知
《三峡》中的三个“绝”字,分别出现在下面三个句子中:“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对于后两句中“绝”字的解释,笔者没有异议。

即:“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绝”可解释为“极”,“哀转久绝”中的“绝”可解释为“消失”。

但对于“沿溯阻绝”中的“绝”字的解释,本人不敢苟同一些人的观点。

对于这一句的理解,不少书上都是这样翻译的:(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诚然,“绝”有“断绝”的意思,但此处这样翻译,笔者认为很是不妥。

因为下文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很显然,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当时从上游到下游的航路是通畅的,并没有被阻断。

不仅如此,航行的时间还大大缩短,航行的速度比以往也更快了。

正如文中所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人说,江水暴涨,航行非常危险,所以航路中断了。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江水暴涨,对航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无非是洪峰的出现。

但长江上并非每天都有洪峰,且并非每一段都同时有洪峰。

恰恰相反,江水暴涨,水位升高,船只的航行有时会更加安全,因为原来影响航行的暗礁都深藏于水底了。

同时,水位升高,淹没了两岸的山陵,水面也变得更加广阔,这对下行船只的航行也应该更加有利。

现在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在某些方面是与此相似的。

据报道,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升高,水面更加开阔,长江三峡将变成真正的“黄金水道”,宜昌至重庆间将成为深水航道,
一百零九处险滩全部被深水淹没,万吨级船队从汉口可直达重庆。

航行时间大为缩短,航运成本将降低百分之三十三至三十七。

笔者认为,江水暴涨,阻断的只是从下游到上游的航路。

因为江水暴涨,两岸山陵被淹,在没有机器动力的年代里,人力纤夫已无用武之地。

加上江水流速剧增,从下游逆流而上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沿溯阻绝”应当这样翻译:下行的航路畅通无阻,上行的航路艰险难行。

即这里的“绝”不应译为“断绝”,而应译为“横渡”。

在文言文中,“绝”为“横渡”之意的也并非仅此一处。

荀子《劝学》中就有这样一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也许有人要问,你怎么可把其中的词语分拆开来进行翻译呢?其实,“沿溯阻绝”运用了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并提分承,也叫"合叙"。

即先把两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说,后面再承接。

当然在翻译的时候,理应将它们分拆开来。

如“沿溯阻绝”即为“沿绝溯阻”。

(注:沿,顺水而下。

溯,逆流而上。

阻,险阻。

)相类似的用法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否泰如天地(否如地,泰如天)等等。

三标新立异读书本
对待书本,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也早就提出“普遍怀疑原则”,即把一切事物放在理性面前加以审视,以辨真伪。

用马克思的话来讲::“怀疑一切。


我们想想,如果伽利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他怎么会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他怎么会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书本作为知识的载体,诚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但“金无足赤”,其缺点或错误也在所难免。

要通过书本学到真正的知识,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常有疑问,才会常思考、常探索,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人们见过秋叶凋零、苹果落地,见过悬挂在空中的油灯来回摆动,但许多人熟视无睹,不能从中发现问题,而牛顿、伽利略他们发现了,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下去,最后分别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摆的等时性定律。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书本中没有问题,而是我们缺少发现问题的眼光。

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除了要有怀疑态度外,我们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探求到真正的知识。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代学者陆九渊的这句话,真可谓入木三分。

附联系方式:
E-mail:jsgz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