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造景与赏景 (第四章)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提要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提要(红色字体为重点掌握)第一章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生活型;多度;频度;盖度;物候期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在设计时,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最先考虑的,其次才是观赏特性等其他因素的考虑。
()2、利用植物材料创造一定的视线条件可增强空间感、提高视觉和空间序列质量。
()3、在园林景观构图中,主要观赏面可能更多的是树木和花草,植物是构图的关键,以植物为主的景点,起到补充和加强山水气韵的作用。
()4、群落是由一定数量的同种类植物组成,这是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决定群落外貌及结构的基础条件。
()5、多度直接影响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关系到植物对环境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程度,这对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及相对稳定有极大的关系。
()6、在地理空间上,温度随海拔的升高、纬度的北移而升高,随海拔的降低、纬度的南移而降低。
()7、儿童活动场地设计时,由于儿童视线低,绿篱修剪高度不宜过高,微缩景观园林植株选用低矮品种,或多用修剪植物。
()8、杭州白堤上“间株垂柳间株桃”主要体现出对比与调和运用之绝妙。
()9、大多数针叶树喜欢偏酸性的土壤pH3.7-5.5,大多数阔叶树较适应微酸性土壤pH5.5-6.9。
()10、山茶花配植于白玉兰树下,则花、叶均茂,而广玉兰树下不适宜配植山茶花。
()。
三、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1、高山杜鹃引种到低海拔平地时,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B、土壤湿度C、空气湿度D、低温E、弱光照2、蝴蝶兰、卡特兰在四川栽培,其存活的主导因子是()。
A、高温B、xxC、高湿D、低湿E、低温3、下列植物中,在15℃以上才生长的有()。
A、梅花B、桃花C、袖珍椰子D、花叶榕E、紫叶李4、下列植物中,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蔽荫的有()。
A、红豆杉B、橡皮树C、中华常春藤D、文竹E、杜鹃5、下列植物中,只能在蔽荫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过强光照的有()A、肉桂B、珠兰C、木麻黄D、木棉E、银杏6、下列水生植物中,属挺水植物的有()。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 早春开放的白玉兰硕大洁白,有如白鸽群集 枝头;
• 初夏开放的珙桐、四照花,以其洁白硕大, 如鸽似蝶的苞片在风中飞舞;小小的桂花则 带来了秋天的甜香;
• 蜡梅和梅花的凌霜傲雪,使得人类坚定了等 待春天的信念。
10
五、主体与从属 •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一般地,乔木
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
重心位置法和对比法。 六、比例与尺度 • 所谓比例就是指园林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
关系,而尺度是指景物与人之间的比例关 系。
11
第三节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一、“适地适树”的原则 • 适地适树 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
生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时,首先应满足植
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生长正常,通常的 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
12
二、功能性要求 •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
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应考虑绿地的功能。
三、景观需求 • 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
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 1、因地制宜 2、因时制宜 •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
28
第五节 观赏竹类的园林应用
一、竹子的观赏特性 • 根据各种竹子的秆形、色等方面的不
同,它们在园林绿化中有不同的用途, 如用竹子造成主景(竹林、竹径、竹篱 等形式)、配景(配景树、点缀树或隐 蔽树等形式)、制作盆景或作花坛绿化 等。
29
1、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配置方法 • 以形态奇特、色彩鲜艳的竹种,采用群植、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园艺学概论》是农科种植类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园艺学内容包括广泛,有果树、蔬菜和园林等方面,这些内容之下又包括很多内容。
本课程将这些内容作了概述性介绍,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生物学基础、生长发育与环境、繁殖技术、品种改良,以及分别介绍栽培管理、品种、贮藏、加工、市场等。
使学生对园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植物的繁殖、改良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几种主要园艺作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的栽培要点,了解园林改造要点,了解几种主要园产品的采后处理及贮藏,园产品市场概说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园艺专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54,3学分。
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5学时)第二章生长发育与环境(5学时)第三章园艺植物繁殖技术(4学时)第四章园艺植物改良(4学时)第五章果树栽培(7学时)第六章蔬菜栽培(7学时)第七章花卉栽培(6学时)第八章园林艺术(5学时)第九章园艺产品贮藏(6学时)第十章园艺产品市场学简介(4学时)大纲本文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园艺学的历史与生产发展趋势(一)世界性的园艺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二)综合经营与综合利用(三)园艺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四)园艺生产社会化(五)生产技术改进三、园艺学的研究范围(一)果树学(二)蔬菜学(三)观赏园艺(四)园艺工程四、园艺植物的分类(一)果树作物分类(二)蔬菜作物分类(三)花卉分类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及世界园艺生产的发展趋势.第一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一、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一)种子的构造(二) 种子的萌发过程(三)幼苗的形成二、根的生长(一) 根的作用(二)根的类型(三) 根系的分布(四) 根瘤与菌根(五)根系的生长规律三、芽的特性(一)芽的类型(二)木本园艺植物芽的特性四、枝的生长(一)枝的类型(二)茎的生长(三)茎的变态(四) 顶端优势与层性五、叶(一)叶的形态与发育(二)叶片衰老与脱落第二节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一、花及花序二、花芽的形成(一)花芽分化的部位(二)花芽分化的标志和过程(三)花芽分化的时期(四)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五)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三、开花与座果(一)开花(二) 授粉(三)异花传粉植物(四)授粉与受精的作用(五)种子的形成(六) 果实的形成(七)果实的膨大和发育(八)单性结实四、生理落花落果(一)落花、落果的现象与规律(二)防止生理落果的方法五、生态条件与果实发育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一)两种生长的相关与竞争(二)果树的隔年结果第三节园艺植物的营养一、矿质营养(一)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二)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运转二、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一)园艺作物的光合率(二)“源”与“漏”(三)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四)产量形成第四节园艺植物的休眠一、种子休眠二、芽的休眠(一)芽休眠的特点(二)休眠机制与休眠控制第五节园艺植物的生命周期一、植物生命周期的概念二、果树的生命周期(一) 幼树时期(二) 结果初期(三)盛果期(四)结果后期(五) 衰老期三、蔬菜和草木花卉的生命周期(一) 种子期(二)营养生长期(三)生殖生长期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定芽、不定芽、顶芽、侧芽、单芽、复芽、混合芽、芽的异质性、萌芽力、成枝力、新梢、顶端优势、主根、侧根、不定根、节、节间、层性、叶面积指数、叶果比、花芽分化、单性结实、生理落果、隔年结果等概念。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气象气候景观和生物景观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暑型气候(北戴河、庐山、神农架、莫干山四大避暑胜地)
神农架
莫干山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避寒型气候(海南、西双版纳)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1.气候景观 四季如春型气候(昆明)
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与景观美 生物景观与生态美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气象是指大气中的风、云、雨、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这些气象往往与其他自然和人 文景观相融合,形成奇妙的气象景观。 云雨雾景
气象 气 象 气 候 景 观 气候 冰雪凇景 日月霞光景 佛光蜃景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区 青藏高原区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林海雪原
2017旅游美学旅源自美学第三部分 自然景观 与审美鉴赏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山岳景观 水域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生物景观
旅游美学
希腊扎金索斯沉船湾 回顾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
广义 平面风景水体(江、河、湖、海等) 立面风景水体(瀑布、冰川等) 水 域 景 观
冰雪——白色旅游:东北的林海雪原、西湖的“断桥残雪”、太白积雪、西山晴雪、玉山积雪等。
西山晴雪
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主要泛指西山雪景,北京西北郊的西山山脉素称"神京右臂",早在金代,就有西山积雪之说。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3 气象气候景观审美 2.气象景观——冰雪凇景
中国园林的构景要素及特征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
拙政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司马迁《史记》中《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十、四时造景
运用大自然景色的四季变迁,创造春夏秋冬景观,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四季造景,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总之,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第四章 园林风景赏析
庞世伟
自然风景
不同的山形水系可引起不同的感受,风景的
特色越明显,给人的感受就愈强烈。
如: 黄山有嶙峋之感, 漓江以秀媚取胜, 武夷山以形奇见长, 泰山则以雄浑、华山以险峻名闻天下。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猴子观海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漓江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二)主景升高 (三)动势向心
(四)空间构图重心合理
(五)渐变至主景
(六)园中园法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一)中轴对称
在园林空间布局中,先确定某一方向的轴线,再
在轴线的端点安排主体景物,在主体景物前方两 侧对置次要景物(配景)作为主景的陪衬,这是 规则式园林布局最常用的突出主景的手法之一。 中轴对称布局中的对称配体,有“严格对称”和 “拟对称”之分。
2.如何利用不同的视距、视角感受造景?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二、视点高度与赏景
观景因视点位置高低不同而有平视、仰视、
俯视之别。
在地势平坦地区或江河之滨,向前观赏时多为平
视; 在低处仰望高山高楼,即为仰视; 登上高处,居高临下,景色尽收眼底,则为俯视。
平视、仰视、俯视的观赏效果或感受各不相
一是全园的主景, 二是局部空间的主景,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配景
为使主景更加突出,配景是必不可少的。但
配景不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宾夺主,对主景应该起到的是 “烘托”的作用。 配景主要从两个方面起突出主景的作用:
一是对比, 二是类似。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
庞世伟
突出主景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一览无余,一望到边。
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这种构景手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
园林景观与赏景
园林景观与赏景摘要景是园林的灵魂,地形、植物等各类造园材料都可以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
从景的含义及园林景观的类型出发,分析了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时,不同的游览方式和观赏视距,对景观不同的观赏效果,及给人以不同的景观感受。
因此,园林工作者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掌握游览观赏的规律。
关键词园林;景观;赏景1园林景观1.1园林景观的含义我国园林中,常有“景”的说法,如燕京八景、西湖十景、关中八景、圆明园四十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等。
《说文解字》中说景:“光也。
从日,京声”。
古人认为风和日丽就叫景,一切景物都只有在日光下才能在视觉上成景。
《辞海》中说景:“风光、景色”;《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说景:“风景、景致”。
它们把对景的一般解释引向了审美范畴,认为景是美的,是可以供人们观赏的。
园林中的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能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1]。
景有大有小,大者如万顷浩瀚的西湖、昆明湖,小者如庭院角隅的竹石小景;景亦有不同特色,有高山峻岭、江河湖海之景,有树木花草、鱼跃虫鸣之景,有亭台楼阁之景,还有重在园林群体观瞻或个体玩味之景,也有偏于文物古迹观览之景。
因此,景是千变万化、不胜枚举的,但任何景都包含有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等方面的内容。
1.2园林景观的类型园林景观按景的主题可分为5种类型[2]:1.2.1地形主题。
地形是园林景物的基础,是指自然界的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河湖,凹地、谷地及人工创造的各种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风景主题。
平原、平坦地、大湖面貌的开阔空旷;山体的雄壮秀丽险峻奇特;溪流的多变幽深等,都可贯穿于园林设计中,用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成为园景的表现主题。
1.2.2植物主题。
植物是园林的毛发,是园林环境美的主题,具有显著观赏特点的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种类或以其树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
例如以种类取胜的牡丹园、芍药圃等,以季相为主的枫林等。
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73240课程名称: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Tourism Landscape Design and Appreciation学时:36(含课外学时)学分:2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开课学期:6开课部门:旅游管理教研室先修课程:旅游地理学、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凌善金主编,《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杨世瑜主编,《旅游景观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陈兴中主编,《现代旅游景观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柳丹主编,《旅游景观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JR布洛克,《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约翰.西蒙兹,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以阐明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为目标力求站在更宽泛的学科知识背景下运用多学科理论来综合论述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旅游景观实体属性与景观结构等级体制属性的理念,能够运用旅游景观构景元素设计方法以及各类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本质、意义等基本理论旅游景观欣赏心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赏特性及欣赏方法,在旅游景观规划、管理、审美评价、导服等领域大显身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以阐明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为目标力求站在更宽泛的学科知识背景下运用多学科理论来综合论述旅游景观设计与欣赏问题,培养学生们旅游资源规划设计能力、景观审美评价欣赏能力。
本课程要求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本质、分类等相关理论;掌握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旅游景观设计的依据;掌握旅游景观构景元素设计方法以及各类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方法;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本质、意义等基本理论,理解旅游景观欣赏心理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赏特性,掌握欣赏方法。
植物造景与园林赏参考文档
第一章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1、植物景观的定义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2、什么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3、植物造景的意义心理需求植物的生态效应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时代进步的需要植物的生态效应光合作用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温室效应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分泌杀菌素植物的生态效应——光合作用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呼吸需O2量为0. 75公斤,排出CO2量为0. 9公斤草坪,50平方米/人,满足呼吸树林,10平方米/人植物的生态效应——温室效应植物的生态效应——分泌杀菌素分泌强烈芳香的挥发物质,如丁香酚、桉油、松脂、肉桂油、柠檬油等,杀死大量细菌。
尤其是柏树、松树、香樟、桉树、肉桂、柠檬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2007年,天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
2007年,塘沽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2平方米。
上海人均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
北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植物造景的意义——时代进步的需要植物造景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
考虑到保护自然植被,并有目的地规划和栽植了大片绿带(Green Belt)。
4、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科学性+艺术性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
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科学性——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视
俯视 平视
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动势集中法
颐和园布局示意图
障景
借景
隔景
框 景
夹景
各种漏窗
添景
园林视景空间类型
静态空间 动态空间
开敞空间
闭合空间
纵深空间
拱穹空间
以地形地貌分隔Leabharlann 系空间以植物材料分隔联系空间
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联系空间
以道路分隔联系空间
交。被俯视的景物垂直地面的直线产生向下的消失感,所以景物愈低显得愈小,所以 创造开阔、惊险的环境景观时,可采用这种视角,以产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意境。
第三节 园林造景手法
一、主景与配景 (突出主景的手法) )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2.视线交点或终点法; 3.对比衬托法; 4.动势集中法; 5.中心重心法; 6.园中之园法; 7.尺度突出法。
第四节
园林视景空间类型 1、静态空间 2、动态空间
园林空间布局
园林空间的分隔与联系 1、以地形地貌分隔联系空间 2、利用植物材料分隔联系空间
3、开敞空间
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联系空间
4、闭合空间 5、纵深空间 6、拱穹空间
4、以道路分隔联系空间
第四节
园林空间布局
连续风景序列布局 1.一般序列 2.循环序列 3.专类序列 4.季相交替布局
第二节
一、静态观赏与动态观赏
景的观赏
在园林中人们欣赏景物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前者是坐或立在景物之前细细观看欣赏, 常常可以结合在游园中休息时的观赏。后者是游园过程中边步行边赏景,或者在行进中 的车船中观赏外间的景物,只能宏观享受景色。 二、赏景点与赏景视距 最适视距,如主景为雕像、建筑、树丛、花坛、喷泉等,最好能在垂直视角30°、水平 视角45°的范围内。从最适视域中垂直视角和水平视角的大小可得最佳观赏视距,或者 求出最佳景物的高度或宽度。 粗略估计,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小型景物约为3倍;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园林建筑如有华丽的外形,可分别在建筑物高度的1倍、2倍、3倍、4倍距离处,设空场 布视点使在不同视距内对同一景物能收移步换景的效果。
二、景深处理 (加大景深的方式) 1.尽量选择深远透景方向 作为前景方向; 2.增加前景层次; 3.合理的色彩处理; 4.错觉手法的运用。
第三节 园林造景手法
三、景物布局 1.对景:凡是与观赏点相对的景物。 2.障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 变方向的屏障物。 3.隔景:把空间分隔成不同景区、空 间 的景物。 4.借景:将园外景物组织到游人视线中 的处理方式。 2.夹景:在视线两侧布置景物,将视线 范围起来,使风景线、轴线的透视 效果及终点景物更加突出的处理方 式。 3.漏景:通过漏窗的空隙所观赏到的若 隐若现的景物。 4.添景:在主景或对景前增添的前景。 四、前景处理 1.框景:以景框作前景,通过景框观赏 到的景物。
园林艺术
---风景园林.艺术设计专业
第四章
造景与赏景
(4学时)
第一节 景观的概念与发展(0.5) 第二节 景的观赏(0.5) 第三节 造景手法(2) 第四节 园林空间布局(1)
第一节 景观的概念
景观的概念: 景观的概念: “景观”的含义同汉语中的“风景”、“景致”、“景色”相一致, 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指园林绿地中自然的 指园林绿地中自然的 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供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 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供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展的“景观评价” (landscape evaluation)。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 1. 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 2. 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 3. 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或称心理学派(psychological paradigm) 4.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或称现象学派(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风景的感受类型: 风景的感受类型:安闲;快乐;陶醉(排它性的深入欣赏);惊喜(柳暗花明); 追忆,怀古;慑服(雄伟壮丽,庄严肃穆的)
三、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仰视、
1、平视观赏
平视是中视线与地平线平行而伸向前方,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 舒展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
2、仰视观赏 、
游人居低处向上瞻望景物称为仰视。仰视观赏的景物,其垂直地面的直线
会产生向上的消失感,所以景物高度的感染力较强,易使人们感到雄伟、庄严;但对 赏景者也具有一定的压抑感,易产生紧张情绪。 3、俯视观赏 、 游人居高临下向下眺望观赏景物称为俯视,俯视时人的中视线与地平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