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word教案 (1)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立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你认为导游不应该带他们到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3.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板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学案: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时训练: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吸收外国资金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 扩大出口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A.实现经济全球化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吸引外资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7、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深圳的开放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C.广州的开发开放 D.北京的发展8、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9、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美建交10、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11.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基础知识。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提高识图能力。
3.认识对外开放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是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问题导学】 (我自信,我能行!)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试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2-53,解决以下问题:1. (会议)以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把 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 、 、 、 设置经济特区。
1988年又增设 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何在?首批经济特区为何设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3.经济特区的建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选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巩固练习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是在( )A 一五计划期间B 三大改造完成后C 大跃进运动后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观察下面图表,你认为深圳全市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3.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的经济特区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是( )①广州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⑥湛江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D ②③④A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55,解决如下问题:1.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是怎样的?2. 时间: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浦东的开发开放结果怎样?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请同学们自学P56第三标题的内容。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word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慢慢扩大【内容标准】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⑴明白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慢慢扩大取得了举世注视的成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熟悉对外开放,从方式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伶俐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增进中外交流,加速经济进展的贤明决策;从久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成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切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导入新课】温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慢慢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讨】一、经济特区的成立1.经济特区成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成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展生产、扩大出口、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课文第52页小字部份介绍了特区的建设成绩和邓小平的评价。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动,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如此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名师教案1 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建设教师对创设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略加说明,同时,进一步点明,开放最早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目标展示: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预习点拨: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自主练习:1、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吸收外国资金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 扩大出口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4、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A.实现经济全球化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吸引外资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5、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6、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美建交巩固达标: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2、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3、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拓展延伸: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提到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真的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样的事情发生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闭关锁国的做法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讲述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提出在广东、福建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中央决定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提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哪几个经济特区?【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为何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为例,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xxxxxxxx一、教材解析本课内容与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构成了改革开放的主要内涵,既是初二年级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中考考点。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教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如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1.使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掌握“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关史实。
2.使学生初步理解对外开放的艰辛历程以及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落实中考考点“改革开放之对外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经济制度;对外开放。
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呢?(二)材料研读(提升学生阅读文本,归纳总结的能力):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目的。
2.经济特区设立的区区位优势。
3.特区“特”在何处。
4.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提取课本有效信息和动手及合作能力):1.阅读课本“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3分钟)。
2.小组合作,绘制完成“对外开放地图”。
3.小组展示。
(四)师生共学(课外拓展,补充知识):1.问题导学:①世贸组织的职能是什么?②中国何时加入世贸,原因是什么?③入世的影响有哪些?2.知识拓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
3.视频观看《厉害了我的国》:使学生全面感受目前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小结与巩固(梳理知识、巩固提高):1.绘制思维导图。
2.中考演练。
五、作业设计1.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第六课内容。
2.绘制“改革开放”思维导图。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学习目标经济特区的创设、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创设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特区作为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对外开放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一、《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请回答:(1)这位老人是谁:(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何时建立、建立几个?后又增补哪个地方?带来了什么影响?(3)“一九九二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是指什么?有什么意义?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发浦东提上日程。
(1)上海曾经是旧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是什么条约?上海的经济和城市建设由此快速发展。
(2)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经济腾飞,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简称为三个中心一个腾飞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什么地方?何时决定的。
结果如何?三、2001年是中国对外开放获得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除了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简答APEC会议),还有什么大事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1、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请你写出下列反映上海历史进程的有关史实。
①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③20世纪9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2、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word教案1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导学稿)马庄初中刘金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掌握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及成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意义。
2、能力培养:看图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分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特点及其缘由。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开放的中国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国际大家庭也离不开广阔的中国市场。
教学要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
2、难点;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门知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具体讲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学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是如何开放的呢,我们来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特区的设立1、使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
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和设置经济特区。
(具体看深圳特区的建立)3、经济特区的创设有什么历史意义?4、小组探究(53页小字部分),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结合课本的三幅图,看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3、浦东的开发开放,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意义?(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经过年的艰苦谈判,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小组探讨: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三个阶段)小议论:课本57页。
课外学史:课本5小结:本节课我们依次学习了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步骤,一步步的开放,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达标检测:1、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位于()A山东省和江苏省B安徽省和四川省C广东省和福建省D海南省和浙江省2、“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内容标准】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课文第52页小字部分介绍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邓小平的评价。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学案
历史-资料-打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9 课学案 班级 姓名 年 月 日学习内容 对外开方逐步扩大 主备 课时化和 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3、1990年4月,国务院决定 ,实行 区和 区的政策。
浦东建成为 、 、 新城区;建立起 、 、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 。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 成员。
标志着中国新阶段。
五、分层练习 1、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① 海南 ② 深圳 ③ 珠海 ④ 汕头 ⑤ 厦门A. ①②③④⑤B. ③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 2、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为便于外商投资,我国新增设的作为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广州B.上海C.珠海D.海南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4、沿海开放城市中,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深圳B.海南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珠江三角洲5、识图回答 (1)我国的经济特区哪一年成立? 与哪一位领导人有关?1980年、邓小平(2)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我国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特区是哪一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岛、海南6、阅读材料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 交关系说明了什么?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2)(3) 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 什么新变化?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 (4)简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并说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①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②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学习目标 识记:1、经济特区的创设 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方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学习流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二、学生自学: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明确 经济特区的建立: 必要性 示范性 14个沿海开放城市2、认真阅读课文第二目明确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方:20世纪90年代为何选择上海为开发重点 建设上海为什么重点开发浦东 浦东开发为什么取得成功3、认真阅读课文第三目明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易组织的必要性 加入世贸易组织可能性 加入世贸易组织后的前景三、知识结构四、自学检查1、1980年,国务院决定在 、 、 、 、建立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图片展示: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赣州市第一中学历史组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设计思想: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与问题情景创设理念相结合,与竞争抢答方式相结合,压缩教师的讲授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围绕三维目标,精选了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高效高能的新课堂。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八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两课共同阐述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
教学内容共分三大目,一为经济特区的建立;二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综合性很强。
新课标对这一知识模块的要求是“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实际教学时应依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
本课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开放格局的形成本课难点:经济政策、、金融术语等。
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刃剑。
学前准备:学习时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让学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图填充图册,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学习内容结束时,学生就拥有了一副自己绘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图”了。
课前教师制作一幅对外开放格局动态图,以便于教学。
选取视频《深圳——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改革开放的王牌——上海》、经济特区图片、世贸组织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学法、讨论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认知经济特区设立及作用,2、认知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3、掌握对外开放地带及格局特点,4、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能力培养:1、看图分析能力:能在地图上标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并能分析它们的有利条件,绘制一份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地图;2、概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并概括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培养历史分析比较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认识对外开放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明智举措,是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典例分析
初中-历史-打印版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例1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分析此题属于对基础知识考查的范畴。
由题干中的提示“一夜崛起之城”可知,此城市为深圳。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正确答案为C。
例3 改革开放至2001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最高阶段的是( )A.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B.建立长江三角洲等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是逐步对外开放的,由1980年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为开端,逐步深入,直至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材中没有“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最高阶段”之语,但从时间顺序上推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是最晚的,因此从时间上,可以判定正确答案为D。
例4 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B.珠海市C.汕头市D.厦门市分析此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题干要求的是广东省,因此排除福建的厦门。
故答案是D。
例5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这里的“老人”是指( )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刘少奇分析“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比喻中国的改革开放,因此判断老人是邓小平。
故答案是B。
例6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B.进行土地改革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分析此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2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经济特区的创设及意义;浦东开发开放的目的及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意义。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投资、贸易、金融等概念的解释的英明决策。
【教具】PPT课件教材视频和图片资料【教学方法】1、讲析法。
对一些理论上的内容,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必然性,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图片展示法。
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3、影像辅助法。
通过播放春天的故事MTV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MTV。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依据下列提纲,自主阅读学习教材: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经济特区的建立:时间、目的、意义。
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背景、目的、时间、成果。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意义。
【新课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提问学生回答完成。
2、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城市?利用PPT上的地图,介绍着几个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并提出新问题: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1)、4个经济特区位于东南沿海,对外交通方便。
(2)、4个特区分别临近港澳台,便于利用港澳的条件,搞出口加工业,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经济开放积累经验。
(3)、重要侨乡,便于吸引华侨资本。
3、图片展示:我来说说特区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开放后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以及邓小平1984年和1992年给深圳的题词等6幅图片。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1: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开放为什 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2: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 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 有何根本区别?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你对世界贸易组织了解多少?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致力 于监督世界贸易和使世界贸易自 由化的国际组织。
简单说,基本上就是三件事: 一制定规则; 二促进开放市场; 三解决纠纷。
知识小结 80年代 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始 90年代 上海浦东的开发 深入 21世纪 加入世贸易组织 新阶段
谁动了我的蛋糕?
材料一: 我国正式加入WTO,国内不少厂
家惊呼:狼真的来了。我国将逐步降低 关税、取消地方保护以及开放市场。国 外厂商虎视耽耽地盯着具有很大潜力的 国内市场,原来在政府的保护下吃“独 食”的我国厂家感受到了压力。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说出“蛋糕” 指的是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你 是企业家,想要得到更多的“蛋 糕”,应该怎么办?
3、你能说说现在的上海吗?
开放前的浦东
如今的浦东
上海的金茂大厦是 一座88层的超高层 大厦,建筑高度 420.5米,建筑面 积28.9万平方米, 是目前世界第三、
亚洲第二、中国第
一高的摩天大楼,
于1998年8月28日 竣工。金茂大厦既 传统又现代,既是 中国古老塔式建筑 的延伸和发展,又 是海派建筑风格在 浦东的再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WTO,
是致力于监督
世界贸易和使
世界贸易自由
化的国际组织。
简单说,她基
本上就干三件
事:一制定规
则;二促进开
放市场;三解
决纠纷。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有 什么影响?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氛围。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如深圳的变迁、高铁的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经济特区的创设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能力培养(1)看图说明: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的地理分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特点及其缘由。
(2)分析论证: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同自力更生、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充分认识对外开放。
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2)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开放的中国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国际大家庭也离不开广阔的中国市场。
二、教学要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创建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特区作为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难点系统讲述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出示内容标准]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80年代,成立经济特区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示图片](深圳开放前后的对比变化,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一个城市?)[作简单的介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26日,其前身原为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镇。
当时,宝安县全部人口仅有31万,深圳人口不足3万。
20多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深圳,把这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现在,深圳特区的面积已达到202 0平方千米,人口400万,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
[讲述]深圳的发展是由于她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的突出代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第一个问题一、8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学生阅读课文并积极回答]1、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3、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回答]1、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解释]对内改革使我国改变了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而对外开放则使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面向世界,因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经济特区创设的作用和影响。
⑵了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⑶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 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来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是把双韧剑。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并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新课探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
2.意义:
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⑵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⑷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思维拓展:
对外开放的开始。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1985年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梯次推进,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利用地图加以形象了解开放格局的特点)
建设教师对创设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略加说明,同时,进一步点明,开放最早的珠江三
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1990年4月。
3.结果:
⑴已建成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⑵初步建立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
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4.设问:为什么中央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选择上海作为开发的重点?
思路:第一取决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90 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也相应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二,取决于上海自身的优势。
出示中国地图和上海地图,师生共同分析上海在地理交通,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说明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上海建设好了,就可发挥其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及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
5.设问:建设上海为什么又要重点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思路:借助地图说明浦东具有区位优势,浦西沿江不临海,开发余地不大,而且开发成本高。
而浦东既沿江又靠海,交通更为便利;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地价低。
强调指出中央对建设上海和开发浦东的定位,即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和长江经济的龙头,简称“三个中心,一个龙头”。
由此可见,上海的建设目标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6.设问: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思路:邓小平的关心支持,中央的英明决策,上海人民的热情和创造力,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影响: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况:它成立于 1995 年 1 月 1 日,总部设在日内瓦,由二战后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
作为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贸组织又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它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行互惠、公平竞争,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磋商协商等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6.讨论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调整。
利:有利于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和合作,它可以绕过某些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自身在制造业,加工业,初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贸易市场,确保贸易利益。
弊: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权利和机遇,还有各种义务和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弱势项目,或竞争力低或产品老化或技术不具优势,或特色不鲜明等。
调整:举例说明竞争会引起调整。
如我国铁路过去曾被称为“铁老大”。
近年来,随着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手段的快速发展,铁路的优势不再。
于是,铁路部门不得不通过提速,改善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求生存求发展。
【课堂检测】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吸收外国资金
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C 扩大出口
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结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