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3_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
上出历史课的“历史味”——《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片段赏析
银 河 落 九 天
( 自由写诗 , 生 师巡视 并作 个 别
指 导 Βιβλιοθήκη 者安排 “ ” 山, 诗 庐 即让 学 生吟 诵 与
庐 山有关 的诗 句 ,既 继承 和 发扬 了 中华 民族优 秀 的文 化 遗产 ,弘扬 民 族 精神 ,又 让学 生 在诵 读 过程 中感
受 古诗 文的文化 魅 力。接着 , 学生 为
师 : 来把 写的诗 读给 大 家听 听? 谁
生 : 姿 百 态 似 仙 境 , 息 万 变 千 瞬 真 奇 妙
师 : 望 庐 山 瀑 布 》 这 首 千 古 流 《 传 、 久 不 衰 的 诗 句 。 李 白 感 叹 秀 经 是
师 : 议 将 “ 妙 ” 为 “ 奇 ” 建 奇 改 神 , 效果会 更好 一 些 。 大 声地读 一遍 。 再
“ 庐 山 五 老峰 ” ? ( 点 头 ) 望 吧 生
生 : 有天堂 . 有庐山。( 上 下 众
笑1
庐 山 , 步 在 庐 山 的 云 雾 之 中 , 一 漫 做
师 : 了 不 起 , 这 首 诗 你 都 能 真 连 吟 诵 出来 !
生 :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 只 缘 横
到 过 庐 山 .他 们 同样 被 庐 山 的 秀 美
生 ( )想 ! 齐 :
师 : 就 快 快 拿 起 你 们 手 中 的 那 笔 . 手 写吧 ! 动
我 们 留 下 了 4 0 0余首 有 关 庐 山 的 0 诗 词歌 赋。在 上述教 学片段 中, 执教
所 吸 引 .并为后 人 留 下 了许 多赞 美 庐 山 的诗 句 你们 能吟 诵 一 两 句与 庐 山 有 关 的诗 句 吗 ?
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课件)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学习要点: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 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背景 战后西方国家实力的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 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4、国际收支的调节
5、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 响
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
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
4.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 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 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 的输入与输出
5.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世界银行总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
(3)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立(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 容(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 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 立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洲的 布雷顿森林举行有 44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 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 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形成的经过
三、影响
以美国为主导;是世界经济朝着 体系1、美国的“怀特计划” 2、《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4、世界银行的成立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B.实行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西欧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故A项正确。
答案:A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经营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解析: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故选B项。
答案:B3.美国股票持有者从1953年的4.2%增长到20世纪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的根本原因是()A.企业规模的扩大B.生产力的发展C.国家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解析:题干中的数字说明美国股票持有者大量上升,这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由于二战后企业经营方面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5.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
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
(2)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不同。
4.影响(1)积极: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资本家和企业普通职工都拥有股票,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3)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要求。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建立: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制度的是英国。
2.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3.评价(1)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3)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5、16课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
高一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16课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仔细研读文本,用时间轴梳理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过程,并说出其原因、内容和影响。
【问题销号】(对照题目逐一销号,记住的打勾,★表示选学内容)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有哪些?()2.罗斯福新政内容、实质、评价分别是什么?()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背景、内容是什么?()★4.逐条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5.说出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影响?()★6.什么是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7.福利制度的特点、实质和评价分别是什么?()【我的知识树】(请对以下内容用时间轴进行体系构建;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学以致用】(带★为选做内容)1.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严重缺点”主要是指A.高度垄断 B.忽视农业 C.自由放任 D.通货膨胀2.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3.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4.新政对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5.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金沙县第五中学万飞制)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知识迁移注重实战本书叙述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展示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和体系构建。
【核心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本单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区域分布特点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教材中图片资料等应加以识记。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西方的工业文明进程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B、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冲击,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核心内容】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4世纪),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成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掠夺与扩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壮大了西方国家的实力,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导致了洋务运动以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交通通讯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复习指导】理清两条主线:A、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改革;B、资本主义国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核心内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尼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内容;罗斯福新政、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相关内容。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指导】运用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所经历的时间段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
高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全)
高中历史知识库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题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6课雅典民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罗马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潍坊一中学案国际学校高一历史学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国际学校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编写:葛海霞审核:高一历史组【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实行大力干预的手段并如何评价。
如何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①30年代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的经济政策;②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③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战后,发达国家采取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A.国有化政策:实行,建立。
发达国家把、等基础工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等工业企业。
这就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在私有制以外出现了国有制。
这种经济被称为。
(如英法德)B.制定经济计划:制订,指导经济发展,避免生产的状态,保证经济运行。
(日本)C.财政调控:利用、以及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美国)3.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保证。
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A.背景:随着的发展和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B.表现:股票不再为拥有,呈现的趋势。
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
C.评价:起到了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手中。
2.“经营者革命”A.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知识。
B.表现: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C.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概况: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资金由、、组成。
2.特点:从单纯的发展成为,得到的保证;广;受惠多。
3.评价: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
各国经济的调整和创新(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课时与前面内容的关系14、15世纪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政策失去作用,被迫调整。
)我们知道发展经济无外乎两个手段即市场(经济)和行政(政府)手段,也叫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也叫微观手段和宏观手段。
本节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当纯粹的经济手段失去作用之后,政府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是继续的放任自由还是强化国家的权力就摆在人们面前。
通过具体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经济单靠某种手段是不全面的,要想使经济按照正常和健康的道路发展就必须市场和行政两手抓,两个手段相互配合。
几种重要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即14、15世纪到工业革命)——————自由放任政策(自由主义时期)————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各国调整经济政策。
转型的原因:原有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和经济体制(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经济危机。
(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下一步转型将会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其他原因:供需矛盾(供大于求)直接原因:股票暴跌(通过原因的分析,大家想想解决危机的办法有哪些?)特点:时间长(4年)、范围广(几乎所有工业国和所有经济部门)、破坏严重、影响深远。
影响:波及所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各国转嫁危机(提高关税),以邻为壑,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措施——罗斯福新政背景:上述的影响既是改革的背景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这条特别注意,要和现实的社会保证问题联系起来,注意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体系化制度化的特点)。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第九课时本单元与前面内容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采集和渔猎——农耕经济——传统工业经济——现代工业经济的三次转型。
然仔细分析每一次的社会转型都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也是从两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经济上)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上)。
首先是:生产力(经济)的角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社会关系已经无法容纳这些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因而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社会体制(包括经济、社会),这样社会就会出现转型,即经济上首先出现转型。
其次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角度。
前面分析了,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社会已经无法容纳时社会就要变革转型。
但是由于社会是有人组成的,原有社会的统治者是不会自发的退出历史舞台的,所以要实现社会的真正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转型,还要政治和社会领域转型。
实现社会的政治转型就要靠政治手段即——革命或改革。
今天我们只讲经济问题。
经过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的工业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已经不适应日益扩大的生产需要了,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发展经济有两个手段,一是按照经济自身的规律来发展经济即市场的手段,二是采用行政的手段。
纵观人类经济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这两种手段使用的具体情况不同。
如认为发展经济主要靠经济手段的国家他们就迷信市场,特别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发展经济完全依赖市场,在经济政策上就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有的国家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发展经济就要靠行政手段,这就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一批国家。
今后两课时就要分别讲述这两种类型。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行政命令型)对于前苏联的经济问题,同学们只要掌握六个问题就行了。
这六个问题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现代史?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知识体系】一、抓住一条发展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紧扣两个关键词:“政府”和“市场”。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重点解析】一、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到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会迅速波及世界。
2.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和启示(1)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调整(2)注意协调国际关系(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已)(3)经济危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迫使政府在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1.整顿财政金融:(1)措施:成立联邦储备银行,由政府为储户提供担保;禁止交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2)作用: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促使金融业正常运行,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
2.调整农业:(1)措施:实行减耕减产,国家提供补贴。
(2)作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复兴工业:(1)措施: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定,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2)作用:把工业生产置于国家监管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也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4.举办救济和“以工代赈”:(1)措施:通过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等。
(2)作用: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二第三单元过关试题 NO:_05_1..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3.1922年苏俄一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官员的正确态度是A.增加税额B.处以罚款C.帮助出售D.听之任之4. 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5.“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6.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7.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时期④戈尔巴乔夫改革⑤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⑤⑥8.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3-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ppt课件
)
②通过政府的直接
③利用税收政策抑制对某些行业的投
④制定国家的经济计划 A.①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
济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① ②③④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
答案 D
5.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 万个股东把储 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都 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相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 )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 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 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 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
解析
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人民资本主义的特点,但是
并未改变资本家对企业的控股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有 权的某种变化。
答案 B
9.肇始于 2009 年的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 荡,希腊目前的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高达 12%,远远超过欧 元区设定的 3%上限。 下列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A.人民资本主义 C.高福利政策 B.经营者革命 D.企业国有化 )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作业 目标 作业 设计
①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理解战后资 本主义经济调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②认识战 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 限时:4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 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 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 )
高中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目的:直接:减少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实质: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 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 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 业保险、教育等等。
第三产业
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 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 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兴起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由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 3、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的发展
感谢观看
战后资主义的新变化
1. 经济体制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经济关系缓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 欧地区,福利制度更为完善。
3.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4. 增长模式发生变化:“新经济”出现
第三产业
表现: 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就业人数比重迅速上升 作用: ①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②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新经济
1、含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 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 资 本
主 建立福利国家
义 的 新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
变 化
名词解释
原创一轮复习必修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
工业国有化
影响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 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影响:超过 过渡的正确道路,工 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农支持,经济恢复、 政权巩固。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 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 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 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作用(经验):
①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③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存在四大问题: 1)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拿走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 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2、管理体制: 3、调节手段: 4、管理手段: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计划
特点?
1.1932年,“一五”
计划完成,苏联从农
业国转化成工业国。
2.“二五”计划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内
农 业 工 业 商 容 业 分 配
新经济政策
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农 业 工 业
新经济政策
国外有武装干涉、国内有叛乱、 国内经济困难与出 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现政治危机
内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 中、小工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 商 取消商业贸易,由国家集中分 容 业配 贸易 分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工资级别制,按 配 劳分配
高考历史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知识点】“斯大林模式”【试题解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提前完成超额,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并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知识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试题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D项错误。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
世界历史《政治发展历程》一、《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
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3、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我 必修2历史 复习考得棒
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 ( 10分钟 )
七、
1、新航路开辟 背景 (新航路开辟最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
经过(方向、时间、国家、人物)、影响
2、判断: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
3、判断: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为葡、西班带来源源不断的资本
八、
1、16、17、18世纪掌握世界殖民霸权的分别是哪些国家?
第三单元复习(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 十四、 1、苏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三次实践(时间、名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的时间、背景、目的、内容、评价 3、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的时间、背景、目的、内容、新在哪里、评价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经济体制(回归理想的实验)建立的过程(措施、 结果)、特征(看一下)、评价
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
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
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
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税制改革的表现、 实质、影响;商鞅变法的确立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时间、主要形式、占主导地位的形式、形成的主要途径 3、“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是?出现原因、影响(学案第五页) 4、均田制实行的时期、性质、能否解决土地兼并及原因 5、“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分别指哪种经营方 式、各自产生的时间;租佃制产生的时间、发展、影响
• (3、传22)统0c战的50国小年商农代鞅经,变济我法开国确始的立解农了体村土,经地耕济私织又有分发制离生,了农怎产样品的大变量化商,品有化什,么被影 迫响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私4家(有小产、庭1,农力1)联9巩经的7产18固9济发年承5以了0确展包—后责工立—,任农的又1制联9根发—5盟3本生—,了,原提土怎高调因地样了动在的改积了于变极革农—化性,,民—,没意的促铁收义进生农地何了产具在主发积和?展土极牛地性耕分,的给有使农利用民于推,农动土村了地经生 •济农的(业春秋恢2生秋时)复产书期1和合9籍牛5发作3里耕—展社记的—,载出1土9,现5地6“年公宗底有庙,,之对推牲农动,业了为进计畎行划亩社经之会济勤主体”义制,改的这造建反,立映农,了民进—加一—入步春 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知识点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原因:____________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________主义。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________。
(2)制定________,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________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________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性:________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预习评价】1.(判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即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2.(判断)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 )3.(思考)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
这说明法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试答:知识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________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________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
(3)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4)作用:缓和了________________和吸收了大量资金,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趋向。
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________的日益复杂。
(2)含义:________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成为“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评价】1.(判断)股票分散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 )2.(判断)股票分散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意味着资本家丧失了操控企业的权力。
( )知识点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前提:在________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________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包括________、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________阶层受惠多。
4.实质:国家进行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评价(1)积极方面:缓解了________,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方面: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________。
6.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变化(1)原因:________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________”现象。
(2)表现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____________,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②____________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预习评价】1.(判断)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是资本主义对自身的调节。
( )2.(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3.(思考)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
材料说明福利制度有何影响?试答:[误区警示]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手段之一是制定经济计划,但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指导经济发展。
[图示巧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误区警示] 股票分散化,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已经不再掌握企业权力了。
因为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
[名师点拨]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图示巧记] 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 1.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 2. 1 国营企业 2 经济计划 3 税收3. 1 私人资本 2 国有企业预习评价 1.× 2.× 3.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知识点二1. 1 股份公司 2 股票 4 社会矛盾 资本社会化2. 1 生产过程 2 企业所有者 3 新中间阶层预习评价 1.× 2.×知识点三1.生产力2.国家补贴3. 1 立法 2 医疗保险 3 低收入4.国民收入再分配5. 1 社会矛盾 2 积极性6. 1 1973滞胀 2 ①国有企业②凯恩斯主义预习评价 1.√ 2.× 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主题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史料探究]1.经济大危机史料“梅隆①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注:①梅隆当时是美国财政部长,他和总统胡佛都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政策。
思考指出胡佛政府面对“敲起钟”的状况所采取的对策及其结果。
答案对策: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趋于严重。
2.国家干预经济史料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①的比重思考据史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经济结构特点: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原因: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史论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3)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5)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6)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发展历程: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于罗斯福新政时期,广泛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主题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史料探究]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史料二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①,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摘自《世界当代史》注:①反映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思考依据史料指出,美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答案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2.股票分散化史料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成了公司的主人①!”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注:①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思考结合史料和上图可以看出股票持有者发生了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变化: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这种说法不正确,企业决策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3.福利制度史料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①……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
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
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注: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思考有人据史料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虽然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但是它仍然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是一种保障,有积极意义。
同意。
福利制度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并不是资本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民的恩赐。
[史论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表现(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2)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
(3)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4)分配关系的变化: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5)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6)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变化:建立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体制。
2.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3.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还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福利制度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名家论史]观点: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
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导读:史料讲述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英国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走出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