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围绕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概述和理论基础研究,接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还探讨了现代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传统音乐理论在现实应用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探讨了研究的价值,为传统音乐理论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思路。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动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理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音乐概述、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分析、表现形式、现实应用、总结与展望、研究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凸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传承困难、受众群体狭窄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的根源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对中国传统音乐现状的分析也能够为现代音乐创作和演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现状,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播和传承。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有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交 响— — 西 安 音 乐学 院 学 报( 季刊 )
Ja Xin - o r a fXi n Co sr ao y fM u i io a g J u n lo " n ev t r o sc a
S 20 叩 09
.
Vo.8 . 1‘No3 2
摘
要 中国传 统音 乐基础理 论的体 系建构 , 首先要 确 立所属 的基本 内容 范畴 。 作 为音 乐的一般基 础理 论 ,中 国传统 乐理应 该做 到与普 通 乐理 之 间的互补 性 和与其 他传 统音 乐学科 门类的合 理分 工 , 在应 有的 内容上 下功 夫。 在确
立 了基本 范畴之 后 , 需要 将 这些 范畴 按 照一定 的 内容 关 系. 建起一 个 完 搭 整 合理 的体 系框 架 , 着还 需要进 一步 充 实具体 的 内容 . 接 完善 其 内部 各 个 系统 的构建 。 着学术研 究的 不断推进 和 学术认识 水平 的不断提 高 。 随 我们 定会逐 步 消除分歧 、 统一认 识 。 最终搞 出一部 真正反 映 中国传统音 乐规 律 的具 有 自身体 系完整性和 科 学性 、 比较 合理 而 完善 的基础理 论 来。 关 键词 传 统音 乐基础 理论 ; 系建 构 ; 体 基本 范畴 ; 系框 架 ; 体 内部 系统
一
作 者 简 介 : 善 武 (9 8 ) 男 , 南 大学 音 乐 学研 究 所教 授 。 杨 14 一 , 河
收 稿 日期 : o 9 o — 5 2 0 一 5 0
44
关 于 中 国传 统 音 乐基础 理论 的体 系建 构
基本理论 的内容范 畴并进 行具 体 的建构 。 旋律 表现 出来 的 。 虽然 此一 内容 在古 代理论 中 比较 欠 但 所 作 确立 基本 内容 范畴 , 有赖 于对 普通 乐理 经 验 的 缺 , 在 音乐实 践 中的地位 却 异常突 出。 以 , 为旋 也 借鉴 。 近代 以来 在我 国应用 的普 通乐 理 , 特别 是 2 0世 律 的“ , 曲” 也应 该纳 入传统 乐理 体 系 中作 为其 基本 范 纪6 0年 代 以来 的普 通乐理 ,既保 持 了西 方体 系 的严 畴之 一 。 总之 , 、 、 、 , 加上拍 、 , 六个 方 面便 律 调 谱 器 再 曲 这 密完整 性 . 纳入 了我 国传 统 的部 分 内容 , 又 为我 们 提 供 了多方 面有 用 的经 验 , 鉴这 方 面 的经 验 , 以使 是 中国传 统乐理 体 系所应 有 的基 本 内容范 畴 。 借 可 我们 在传 统体 系的建构 上少 走弯路 且 富有成 效 。 那 么传 统 音乐 基 础 理论 到 底应 该 确立 哪些 基本 二 、 宜 纳 入 的 内容 不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腔是一个带有全局,具有音乐形态学、音乐结构学和音乐关学诸多方而意义的概念。
在音乐形态学方而,沈洽指出:所谓腔,指的是音的进程中成心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用意相联系的音成份(音高、力度、音色)的某种转变,。
单音,犹如语言学中的字一样,是结构音乐活体中的一种最小的有机元素。
中国音乐体系的传统音乐中,单音作为一个音进程来明白得时,可能显现的音高转变一般是一种递变量,形成曲线状的音进程。
而且这种贯穿着音高、力度、音色转变的音进程的单音,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乐音。
而在欧洲传统音乐中,单音是一种直线式的音进程,音与音之间组成跃进的关系;尽管在欧洲的某些传统音乐乐种中也存在着歌腔,可是,这种歌腔指的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音乐主题,是一句有特色的旋律,即便其中个别乐音有音高、力度、音色的转变,却并无成为主流,因为其乐音大体生成因素之一的语言属于重音语言,而不同于中国音乐体系大多数民族利用的是汉藏语系的声调语言,这种腔音在欧洲传统音乐中不具有普遍意义,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
在音乐结构学意义方而,中国传统音乐的腔,从字义上看,具有框架的意义。
《辞海》中,对腔字的第一种说明是:动物体内的间隙或室。
如体腔、胸腔、腹腔、围心腔、围腮腔、血腔、外衣腔、生殖腔等。
《现代汉语词典》中,腔也是这种意义:动物躯体内部空的部份: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满腔热血、炉腔儿。
指的都是动物体内的空的部份,而且具有框架的意义。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腔的另外一种说明,就更明确地指出:腔是曲调;唱腔。
如:昆腔;字正腔圆。
乐曲的音调: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儿、唱走了腔儿。
那个地址的腔,要紧指的是一种曲调框架,曲调样式。
这种框架、样式,既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式性,乃至提炼归纳为程式,成为行内人必需遵循的某种艺术的法式、标准,形成程式性:又具有能够依照唱词内容、情感的转变和演奏者情绪、灵感作即兴发挥的变易性。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音乐学科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囊括了音乐的创作、表演、教育、研究等各个领域。
而音乐理论作为音乐学科的一部分,是研究音乐的内部规律和结构的学问。
本文将从音乐理论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音乐理论进行探究。
一、音乐理论的学科体系1.音乐学基础理论音乐学基础理论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的起源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这一学科体系主要研究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等基本元素,以及音乐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2.音乐形式与结构音乐形式与结构是研究音乐的组成形式,包括音乐的节奏、编曲、和声等内容。
这一学科体系主要研究音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结构,探究音乐如何通过内部结构的安排来表现出各种情感和意象。
3.音乐分析与评价音乐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对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探究作者作品创作时的思想和意图。
这一学科体系将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出其内在的美学规律和审美价值。
4.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理论主要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这一学科体系从音乐教育的运行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音乐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音乐理论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理论研究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学术论著、史料资料、刊物杂志等,获取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文献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深入了解音乐理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音乐理论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相关音乐理论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和音乐心理学领域,通过对听众行为和心理反应的测量和分析,探究音乐听众的审美偏好和意向。
3.分析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是音乐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音乐作品中元素和结构的分析,探求内在的美学规律和艺术表现力,帮助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4.实践研究法实践研究法是音乐理论研究的一种新兴方法。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是我国当下音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学者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分类观①,目的是便于我们对其进行更为系统地研究与教学。
我们应建立起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才能有效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笔者将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方法论原则、教学的具体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核心理念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传承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潮流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问题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学界所关注。
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大力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保存、民族精神和气质的弘扬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当代学校中,确立合理的传统音乐的课程设置,立足校本教研,探索传统音乐的教学法,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传统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编写成系列化的教材,同时开发和利用民间与校外的传统音乐的课程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传播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等,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当下最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2.以音乐的实践为导向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应始终保持以音乐的实践为导向。
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传统音乐的美和内在精神魅力,更应强调其对传统音乐的整体认知与把握,将中国传统音乐置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语境之中,从多重角度解读我国传统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会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
在传统音乐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强调“行动”,强调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方面去体验和理解音乐,无论是学习演唱民歌还是戏曲唱腔,无论是学习演奏旋律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应在演唱演奏中学,做到“反思于行”②,通过亲身的表演来体悟五彩缤纷的传统音乐。
3.重视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也是引起个人愉快地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中国传统音乐与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与理论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西方音乐不同,中国传统音乐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与氛围的营造,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一、核心概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的核心概念是“音韵”,意味着不同的音符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同时也揭示了音乐与语言、诗歌等艺术形式之间的密切联系。
尤其在民族器乐演奏中,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歌词通常是密不可分的,一旦音乐失去了歌词的支撑,就意味着失去了其文化的内涵。
二、音乐体系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着独特的音乐体系。
与西方音乐的7个音符不同,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是12个半音的体系,既包含了西方的音乐体系,也融入了特有的中式音乐元素,如“宫商角徵羽”等五声音阶。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注重各个调式之间的转换,如“角徵羽变调”和“五声式宫商变调”等,体现了其丰富的音乐内涵和多变的音乐结构。
三、乐器与演奏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是古琴,被誉为“乐之至也”,其音色深沉古雅,以其独特的美感受到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此外,二胡、笛子、古筝等民族器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
在演奏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注重的是音乐表现的细节和情感的表达。
演奏者对于音乐的节奏、音色和氛围的掌控、再现和表达至关重要。
传统乐曲中还常常加入了一些即兴发挥的技巧,以增强音乐的美感和艺术性。
四、现代转化尽管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依然是无法逾越的文化瑰宝。
在当代的音乐创作中,许多人还是在借鉴和传承传统音乐的精髓,同时也尝试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流行乐、电子音乐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传统音乐不断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总结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演奏特点和文化内涵。
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重视发挥和传承中国音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工作。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传统音乐,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传统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也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与精神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从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着学科门类不完善、研究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在学科门类上,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往往被归为音乐学或民俗学等学科范畴,而这些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西方音乐和中国西方化音乐的研究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性和独特魅力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这导致在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输出方面存在不足。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和对外国元素趋之若鹜的问题。
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和社会风貌,它是中华民族独立而鲜明的文化符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的研究往往受到了外国音乐理论与技巧的影响。
许多研究者在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更加关注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理论,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本身的独特性和特色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统音乐的研究。
另外,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调体系、节奏结构和音乐美学特征,对于研究传统音乐的理论与方法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为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数字化音乐记录、计算机辅助音乐分析等。
同时,也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如何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传统音乐的音调、音色、节奏等特征,如何将传统音乐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传达给受众等问题。
因此,传统音乐理论研究需要综合运用音乐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一、前言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音乐理论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也逐渐形成与发展。
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与现状进行分析,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辉煌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起源于殷商时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古代,音乐理论主要以《乐经》、《乐府琴谱》等著作为代表,探讨音律、格律和乐曲演奏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宋代理论家赵孟頫的《樂書綱目》对古代音乐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对后世的音乐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现代,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在融合西方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清末民初,李仲明、戴望舒等音乐理论家提出了“中国音乐学”、“五声十二律”等概念,并试图通过借鉴西方音乐的知识和方法,深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会成立,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音乐理论家徐岳衡等提出了“音活物质”论,对传统音乐的内涵和形态进行了深入剖析。
之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在理论框架搭建、音乐理论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首先是理论框架的建立。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以传统音乐学为基础,吸收西方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历史、民族音乐学、乐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
其次是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
音乐理论体系是音乐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律、音韵、音程、音高等概念被系统地阐述和归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同时,乐器分类、乐曲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还在音乐美学、作曲技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探究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探究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向人们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者通过音乐向听众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意蕴,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特殊情感。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传统音乐有着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和哲学基础,正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哲学基础决定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与哲学基础,对其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通过文字的论述可以让现代的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音乐,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一)以“腔”为基础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层次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的音乐形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尤其是在结构层次方面的不同更为突出。
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强调方面的不同,“腔”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元素,而是多方面共同决定的的音乐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为腔音与腔段:1、腔音在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层次之中,腔音是最为基础和简单的一个音乐元素,这一特点与欧洲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不谋而合。
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同,欧洲的音乐单元主要是一种音高感的持续,一般的特点是直线型的音过程,但是我国传统的腔音可能出现的音高变化则通常是一种“递变量”,是“曲线状”的音过程,同时还有“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力度、音色)的某种变化”。
2、腔段我国的传统音乐的结构层次之中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腔段,腔段相对于腔音而言是较大的结构单元,对于传统音乐的结构层次影响程度会略大。
腔段包含有其构成因素,其子因素主要有腔句数量、各腔句的句幅、骨干音、起落音、起落板眼位置等,这些元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腔段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决定了音乐的结构层次。
(二)各音乐结构层次的规式性和可变性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层次表现的另一种方式是其规式性和可变性,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各个层次结构之中这两种特点都有所体现。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从历史渊源、特点、理论体系、当代发展和未来方向等五个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传承特点的剖析,揭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还展望了中国民族音乐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中国民族音乐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思考、历史渊源、特点、理论体系、当代发展、未来方向、总结、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乐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势在必行。
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学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为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可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展音乐学科的研究领域,为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与传承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渊源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系统和风格。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曲调、乐器和曲艺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乐曲、乐器和声腔。
乐曲是构成一首曲子的基本元素,它有丰富的曲调结构和表达手法。
中国传统乐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宫调、商调、角调和徵调。
不同的曲调代表不同的情绪,在音乐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乐曲的构成还包括曲式、动机、主题等元素。
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弦鸣乐器、管鸣乐器、膜鸣乐器和杂弦器。
弦乐器有琴、琵琶、二胡等;管乐器有笛子、箫等;膜乐器有鼓、锣等;杂弦器有扬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都有独特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音乐组合和演奏方式,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声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它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旋律和情感,有独唱、合唱、纯音等形式。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声腔往往和动作、表情、化妆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以共同营造出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音乐,这些音乐具有强烈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各地的地方音乐和民间音乐。
这些音乐以地域特色和民间风情为主要元素,流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在唐代,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音乐吸收了印度和西亚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音乐;而在宋代,中国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到了明清时期,乐曲的形式和表达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和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今天,中国传统音乐在各种文化交流和表演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
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一、本文概述《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纲》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历程、主要成果及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文章将围绕传统音乐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进行系统的论述和分析。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本文旨在揭示中国传统音乐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发展脉络,以及传统音乐研究对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创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具体内容方面,本文首先将对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国内外学术环境的变化、音乐学学科的发展以及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等。
接着,文章将梳理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主要历程,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包括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历史考证、音乐表演实践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探讨传统音乐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了解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共同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且充满变革的世纪。
在这一百年间,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音乐形式、演奏技巧、音乐理论上,更体现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上。
20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其形式和内容大多保持着古老的样式。
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音乐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西方音乐理论、乐器和演奏方法的引入,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另一方面,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势地位也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曲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不断演变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其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可以从其音乐元素、表现形式和演奏方式等方面来进行解析。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元素,其基本音阶为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各具有特定的音色和音韵。
中国民间音乐还采用了许多与西方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泛音、颤音、滑音等,这些音乐表现手法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也十分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吹奏、弹奏、弦乐、民族乐器到现代的管弦乐队,各种乐器和演奏方式均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彩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来进行分析。
在古代,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体现在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上,宫廷音乐是由专门的乐班演奏,而宗教音乐则是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演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向民间流传,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宋元时期,北方的音乐主要是以笛子、琵琶等为主,南方的音乐则以琵琶、笛子、箫等乐器为主,形成了北曲和南曲两大流派。
明清时期,京剧、评剧等戏曲音乐开始兴起,同样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在不断吸收外来音乐元素的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特特色。
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心灵世界的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对中国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乐器、曲调、曲式和演唱等几个方面。
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弦乐、管乐、打击乐、民族乐器等,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在曲调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曲调的旋律和节奏,其曲调多以古老的五声音阶为基础,又结合丰富多彩的变化,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曲调体系。
在曲式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式,包括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构成的曲牌,也有民歌、散曲、戏曲、器乐曲等多种曲式。
而演唱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既有声乐,也有器乐,每种演唱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它在古代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贵族和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融合了汉、藏、回、蒙等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近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音乐风格,走向了世界舞台。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和核心,它包括了弦乐、管乐、打击乐、民族乐器等几大类。
弦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包括了古琴、琵琶、二胡、京胡、三弦等。
这些古老的弦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其音调柔和多变,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沉和内敛。
管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笙、管、箫等各种管乐器,这些管乐器吹奏时音色清脆悦耳,适合表达情感和气氛。
打击乐和民族乐器也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了丰富的韵味,它们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更加丰富多彩。
综合与逻辑共生——关于音乐学科建构的理论构想
综合与逻辑共生——关于音乐学科建构的理论构想摘要:音乐本身具有的文化性、科学性、开放性使其具有了综合扩展的可能性,而特殊性、组织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则使其表现出对系统逻辑性的追求。
综合和逻辑共生的视角是在建构音乐学科的理论时可以借鉴的有效视角。
关键词:综合;逻辑;音乐综合或逻辑是人们在理解和建构课程时表现出来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思考角度。
前者以普遍联系的视角强调不同的学科之间,学科和生活之间的横向联系。
而后者则从学科本体的角度出发,更重视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
长期以来,受价值二元对立观点的影响,我们在音乐学科建构中常常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其结果往往导致肯定“逻辑”否定“综合”,或者肯定“综合”否定“逻辑”的极端错误。
体现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前一种误区表现为把音乐教育等同于机械、枯燥的技能训练,而后一种误区则体现为忽视音乐本体性的内容,仅仅注重到音乐审美层面和娱乐层面的工具性功能。
建构在这两种误区基础上的音乐学科教育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很难实现个体音乐潜能的充分完善和发展。
提倡价值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多元化背景下音乐学科的建构和理解视角应该是辩证的、立体的、多元化的,应该既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关照学科的纵向结构,从综合和逻辑并存、共生的视角来发展和建构。
从音乐本身来讲,音乐学科具有综合的可能性和对逻辑性追求,本身就很好的体现了综合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和共生。
一、综合性——音乐学科本身具有扩展的可能性音乐具有的文化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得音乐学科具有扩展的可能性和综合的必要性。
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超越了仅仅关注音乐本身的“本体论”而转向一种,更开放、更宏观的“文化论”。
也就是说在解释音乐时,我们开始注意到音乐本身的文化性。
管建华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的主要行为特征,是人类群体所共有和习惯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选择性模式。
”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特性、理念、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特性、理念、方式作者:李月红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李月红[1]白宁“中国传统音乐”,就其代指一个学科研究领域而言,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称谓,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新晋的概念。
当然,今天它已被音乐学界广泛认可,即便是刚刚入学的音乐学系新生,也能自如地回答出它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也已经召开了四届。
然而,“中国传统音乐”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各学院的课程设置,尚没有条件把上述罗列的具体领域全部覆盖掉,有关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的课程,或未及开设,或只列为选修对象;学术会议上相关问题的讨论也更多地集中于民间音乐方面。
笔者的思考也是如此,甚至由于学术方向的局限,常常囿于更加窄小的视域内。
因此,以这样的立场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种,笔者内心颇有以偏概全之忧。
实际上本文论述的依据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民歌和中国音乐学院的民间音乐教学传统与现状。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性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性,宏观地看可以概括为流脉广远、高度发展和整体关联。
但以此为出发点所遇到的问题是,当笔者以这几个方面来比照西方古典音乐时,发现完全可以直接套用。
所以,这里不得不首先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东西方音乐都流脉广远,但中国传统音乐所依赖的东方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历史。
正如一篇关于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文章所引述的黄枝连的说法:“显然地,在历史上中华传统或中华文明,即其中的诸子百家,文字文学,佛学佛教,豆腐筷子,中医草药,典章制度以至灾异祥瑞观念等,都是从中国大陆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等地去的,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规范、典范或范式,变成为各地文明。
”“西方国家以基督教文明在世界各地推广其发展范式,是葡萄牙人东来后于1511年消灭了马六甲王国以后的事情。
”也正如同一文章中谢丰斋所表述的:“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开始,西方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中西方社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查与整理,对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探究,对音乐的教育与传承进行推动。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的根源和传统,传承和发展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学是中国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着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丰富音乐文化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其研究有助于拓展音乐学研究的领域,丰富音乐学的学科内容,为音乐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促进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现状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视和研究程度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门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和学者。
他们通过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素材,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力求揭示民族音乐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现状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见解。
他们结合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探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深入研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学是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科,它包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
演变规律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也越来越深入。
一、民族音乐的时空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中国
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历史、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中
国民族音乐要了解音乐的时空背景,探索音乐与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音乐形式与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在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民歌、乐曲、戏曲等不同的音乐形式。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要探索其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演变规律,了解不同音乐形
式和音乐风格的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
四、音乐表达手段与艺术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表达手段和艺术特点,
如音调、音节、节奏、旋律等方面。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要分析其表达手段和艺术特点的特征,了解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五、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受到世人的喜爱。
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时,既要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又要推进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使音乐得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互融的发展。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学要从多个角度深入进行思考,只有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
研究,才能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
生命力。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作者:赵晓楠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传统音乐课(或称‘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在国内各专业音乐院校中都处在重要的基础课程地位,从 1950 年代至今已经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相对统一的体系。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体系主要是在本科层次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上形成的。
以建设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为己任的中国音乐学院,其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亦体现出这一特点。
其在本科层次已经有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架构,但在研究生层次的传统音乐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
在核心课程的设置,外延课程的支撑,具体授课的手段和形式,也处在摸索阶段。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传统音乐教学在本科、研究生(本文所指为硕士研究生,下同)阶段的差别在哪里?研究生阶段的传统音乐课程应该如何设置?一、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层次的传统音乐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建院 50 年来,经过几代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其本科层次的传统音乐教学形成了必修专业课、必修共同课、全院选修课的课程群体系。
所谓必修专业课是针对音乐学系五年制本科一至三年级同学设置的系列课程,包括“汉族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少数民族民歌”五门课程[2],在校内称之为传统音乐 A 类课程。
这五门课程的学制均为一个学期,每周 4 课时,18 个教学周,共 72 课时。
其授课方式多以常识介绍、赏听模唱、简单形态分析、初步文化理论模式为主要内容,其考试方式多为论文加模唱的形式。
为了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还开设了学制一年的民族乐器演奏必修课程,也称为“乐器副修”,由本院国乐系教师担任教学。
所谓必修共同课是针对全院所有本科一年级[3]开设的“中国传统音乐基础”课程,其学制为两个学期,每周 2 课时,36 个教学周,共 72 课时。
在学期间,主要以常识介绍、模唱赏听为主,教学内容分为汉族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少数民族民歌等五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0年 第 4期
乐 学 的学 科 概 念 问题 。 应 该说 ,中 国传 统 音 乐 学 既 与 民族 音乐 学 和 音 乐 史 学 、音 乐 美 学 等 有 密 切 的 关 联 ,
的 “ 总序”中,王耀华教授 阐述 了建设 中国传统音乐
学 的构想 ,他说 :前人 “ 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建设 和发 展奠定 了扎实的基础 ” ;而这套丛 书的诸位 作者均是
“ 浸润着 中华民族优 秀音乐传统 的雨露 ,吸吮着前 辈、
同仁 的学 术 养 分 ” 在 “ 贤 的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前
个学术 团体 ,他们对推动我国传统音乐 的研 究发挥 了
积 极 的作 用 。两 个 学 会 是 在 18 9 0年 6月 南 京 艺 术 学
院举行 的首届 “ 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 ”后 ,分
收 稿 日期 :2 1 0 0—1 3 1— 0 ・
实践上的问题需要全面加 以考虑 。首先是中国传统音
传 统 音 乐学 的 学科 概 念
我 国先人 向来有 从事 、研 究 传 统音 乐 的优 良传
统 ,历 代 的 乐 论 、琴 论 及 乐 学 、律 学 ,特 别 是 近 现 代
学者开始提出建构 中国传统音乐学的设想 ,较早见诸
于文 字倡导 的则是董维松 、王耀华 教授 。董维 松教授 在 18 9 7年首次提 出建立 “ 中国传统音乐学 ” 的建议 ,
文 献 学 、 音 乐
各地区 、各 民族 的传 统音乐 为宗 旨,但 各有 所侧重 , 前者 以研究汉族传 统音乐 为主,后者以研究少数 民族 传统音乐为主。二 十多年来 ,这两个学会通过开展各
展 ,而且一些 新 的音 乐理 论 分支 学科 亦 不断 萌 生建 构 ,显示 出一定 的理论活力 ,中国传统音 乐学就是其 中一个 富有生 气 的新 兴学 科 ,虽然 其 尚处 于草 创 阶 段 ,但却充满了勃勃生机 ,受到学界 同仁 的关注 。
又有新 的贡献” ;丛 书本身 “ 对中 国传统音 乐理论研
究 的青 年 学 子 提供 一些 可 资参 考 的材 料 ,也 起 到 为 中 国传 统 音 乐 学 的学 术 建 设 添 砖 加 瓦 的 作 用 。 序 王 耀 ”
华教授对建立中国传统音 乐学 的倡议 ,不仅得到参与 此套丛 书撰稿 的诸位 传统音 乐学者实 际行 动 的支持 ,
他说 :“ 国传 统 音 乐 既 然 有 自 己 的特 质 和 规 律 , 当 中 然 应 该 而且 可 以成 为 一 门 单 独 研 究 的 学 问 ,成 为 一 门 独 立 的 学 科 。 … 王 耀 华 教 授 在 19 ” 9 0年 9月 出 版 的
的民族 民间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都对 我 国 传统音乐所涉及的诸 多方面展开 了探讨 ,且取得 了丰 硕 的成果 。尤其值得 一提 的是 ,上世 纪八 九十年 代 , 由文化部 、国家民委 、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联 合主 持编纂的 四部集成 ( 民间歌 曲、民族民间器乐 曲、戏 曲音乐 、曲艺音乐 ) ,对 我 国各 民族 、各 地 区的传 统 音 乐进行了全 面普查 和记录整理 ,以录音 为根据 ,由 曲谱 、文稿 、照片 、图表等有机编纂而成 的各集成 省 ( 自治区、直辖 市 )卷 ,则 是 音 乐资 料 、社 会 生 活、 文化传统 “ 三位一 体 ” 的传 统音 乐 文献 性专 著 。其 编纂过程中全 国各省份 的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都参 与 到对传 统 音乐 的研 究 中来 ,与此 同 时 ,各 地 音乐 院
也 是 众 多 传 统 音 乐 家 及 广 大 音 乐 界 人 士 期 盼 的一 件 大事 。 建 构 一 门新 兴 的 中 国传 统 音 乐 学 ,有 许 多 理 论 及
谈 到对 我 国传 统 音 乐 的研 究 ,应 当特 别 提 及 “ 中
国传统音乐学会”和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这两
种学术活动 ,组织广大 民族音乐家对传 统音乐进行 了 深入的探讨 ,仅两年一届 的学术年会 ,迄今 已分别举 行了十余 次 ,既交流学术经验 ,又展现令人瞩 目的研 究成 果 ,出版多种学术论文集 ,大大 地推动 了我 国传
统 音 乐研 究 的进 程 。
随着我国传统音乐学术研究活动的深人开展 ,有
中国传 统 音 乐理 论 研 究和 学科 建 设 笔 谈
中 国传 统 音 乐 学 的学 科 建 构 与理 论 研 究
王 桂 芹 ,冯光 钰
( . 湖 南理 工 学院 音 乐学院 ,湖南 岳 阳 4 4 0 ;2 清华 大学 赵 泯 艺术教 育研 究 中心 ,北 京 10 2 ) 1 10 6 . 0 10
作 者 简 介 :王 桂 芹 ( 93一) 17 ,女 , 山 东莒 县 人 , 湖 南 理 工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副教 授 , 文 学硕 士 ; 冯光 钰 ( 95一 ) 男 ,重 13 ,
庆人 ,清华大学赵 讽艺术教育研 究中心副主任 ,博 士生导师。
・
3・
星海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新 中 国成 立 后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以来 ,随 着 我 国 别 于 18 和 18 先 后 成 立 的 ,均 是 以 研 究 我 国 92年 96年
音乐事业 的迅速发展 ,音乐艺术方 向的诸 理论学科建 设也得到了相应 的充实和提高 。不 仅历史 较悠久 的音 乐史学、音乐美学 、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 、音乐
校 、音 乐 研 究 机 构 的学 者 也 对传 统 音 乐 展 开 了 比较 系
统 而 深 入 的理 论 探 究 。
《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中对 “ 中国传 统音乐学 的研 究
范 畴 ” 做 了 较 为 全 面 的 论 述 ,并 于 壬 午 年 ( 0 2 20 ) 主编 了 “ 中国 传统 音 乐学 丛 书 ”。在 这 套 八 卷 本 丛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