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买文具》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 买文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 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进率关系。
2. 人民币的计算: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能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找零问题。
3. 购物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总价、找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方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进率关系和找零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进率关系,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购物案例,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找零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购物问题的策略。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人民币,了解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的特点。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购物实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购物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对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 买文具北师大版的详细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买文具练习课-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买文具练习课-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价格计算,了解小钱制的使用。
2.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并进行简单的找零。
3.学生能够通过购买文具练习课程,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并培养实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买文具为情境,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的口试,了解学生的前置知识水平。
口试题目如下:1.你知道什么是小钱制吗?2.你平时都用什么支付方式?第二步:知识梳理1.讲解小钱制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小钱制是一个简单易用的货币平面加减方法,主要应用于小额货币计算和流通领域。
小钱制是指将一个单位货币分解为一些小面值的货币,一般由不同颜色代表,以便进行运算和流通。
2.讲解支付方式的种类及使用场景。
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POS机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多种方式。
每一种支付方式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
现金支付一般用于小额交易,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则适用于线上交易,POS机支付则适用于线下大额交易。
第三步:实际操作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张购物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里的物品和价格,进行简单的计算。
购买清单如下: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铅笔2支0.5元/支橡皮擦1个1元/个铅笔盒1个2元/个尺子1把2元/把老师提醒学生,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各个位数的对齐;数值较小的数字前,记得要补齐“0”。
第四步:购买文具练习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的物品和价格,自行选择支付方式进行购买,同时练习找零的运算。
每个学生需要留下自己的购买清单和支付方式,并计算出找零金额,做到实物操作与计算运算相结合。
三、课后作业对上一个课时的教学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复习内容包括:1.银行卡的使用方法;2.在超市购物时,如何正确找零;3.通过小钱制计算物品的价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买文具的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并培养实际技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导学案设计教学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导学案设计教学案第四单元运算律 1.买文具导学案设计课题买文具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买文具”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利用迁移法、讨论法、练习法学习新知。
2.注重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要让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建构学习。
从学生已有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探究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操作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脑、手三个感官系统并重参与,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效持久的提高。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操作经验,引导学生在操作、计算中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买文具(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学过的几种运算并回答: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其中加法、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
2.思考后回答: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购物结算。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引入,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货币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认识阶段,对元、角、分的换算和计算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结算。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结算,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2.难点: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结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感受人民币的应用,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购物场景和人民币图片。
2.准备一些文具作为购物物品,以及相应的价格标签。
3.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购物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呈现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和价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文具的价格,并引导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例如,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角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模拟,每组选定一位“店长”和几位“顾客”。
店长负责摆放物品和报价,顾客负责挑选物品和计算总价。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购物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引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购物场景较多,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购物场景结合起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引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2.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购物场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购物小票,用于拓展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总价。
提问:你们在购物时,有没有注意到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购物与生活》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比较大小等基本运算,对于购物场景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价格,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物场景中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购物场景中熟练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2.准备一张购物清单,列出一部分文具商品的价格。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关注价格信息。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要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你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进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价格最低的商品。
同时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些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主要围绕购物场景展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人民币的认识、简单计算以及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支付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复杂的情景感到困惑,对支付方法的判断和选择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够解决简单的购物支付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支付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复杂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支付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文具、人民币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文具、练习册、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去文具店购买文具,你会怎样付钱?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支付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铅笔2元,一个橡皮1元,让学生计算购买一个铅笔和一个橡皮需要多少钱。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购物支付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第2课时 买文具(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第2课时买文具(2)一、课前思考1.老师让我们上一节课买的文具你们都买了吗?2.你们在买文具时都是怎么选的?3.你们自己动手计算过买文具时的价格吗?二、预习导航1.本课要学的知识点:如何用心比心选择文具,如何用数学方法计算价格。
2.预习材料:本单元课本第2页~第3页。
三、新知解读1. 如何选文具在上一节课中,老师让我们到文具店里购买文具,你们都带回来了吗?今天,我们将从如何选择文具这个话题出发,学习如何在购买文具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从心比心,想一想自己需要什么文具,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
例如,我们需要的文具可能有铅笔、橡皮、尺子、笔袋等,而每个人所需的文具可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然后,我们要从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考虑。
当我们购买文具时,需要注意文具的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选择质量好、价格适中的文具,这样既能满足学习需要,又能节省开支。
最后,我们要自己动手试用,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文具。
在选择文具时,我们需要自己动手试用,看看手感是否舒适、质量是否好,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
2. 如何用数学方法计算文具价格当我们在购买文具时,往往需要用数学方法计算文具的价格,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计算文具价格。
例如,现在我们需要购买一支笔的价格是1.8元,我们需要购买5支笔,请问这5支笔的价格是多少?这个问题其实就是5乘以1.8的结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
5×1.8=9所以,这5支笔的价格是9元。
3. 综合练习请你们根据上面的方法,在课后完成以下数学试题。
1.小明需要购买3支笔,每支笔的价格是2.5元,请问这3支笔的价格是多少?2.小张需要购买2把橡皮,每把橡皮的价格是0.5元,请问这2把橡皮的价格是多少?四、课后延伸1.再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假设你们购买的文具超出预算了,你们会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的省钱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2.如果你们要根据心比心选择文具,你们更重视哪些因素?为什么?五、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心比心选择文具以及如何用数学方法计算文具价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对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购物模拟,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文具、购物场景布置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练习册、笔记本等。
3.教学场地:教室、购物中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购物时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购物时如何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例如,购买一个铅笔和一个橡皮,铅笔价格为2元,橡皮价格为1元,让学生计算需要支付的总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模拟,每组选定一组文具进行计算。
4.1《买文具》(导学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买文具》(导学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
2. 买文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3. 讨论如何合理消费,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元、角、分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并学会换算。
3. 情境创设: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消费,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5.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消费。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买文具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元、角、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具备初步的理财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总之,《买文具》这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使用元、角、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境创设:教师创设买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元、角、分。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购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购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总价、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购物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人民币(元、角、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对单价、总价、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这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购物,能正确计算总价,并能运用到实际购物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单价、总价、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购物,正确计算总价。
2.难点:学生能理解单价、总价、支付金额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购物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购物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文具、人民币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商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计算总价。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购物任务。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总价。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购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运算已经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还不是很熟练。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难点:如何在实际购物中灵活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购物的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人民币的道具,以及购物的情境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书、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的道具,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物情境的材料,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出示一些具体的购物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计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1课《买文具》。
本课主要通过引入中括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对于乘除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现错位、漏项等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核对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和4个橡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是关于购买文具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实例教师可以将以下实例投影到课件或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每支笔2元;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
请你算一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环节: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每支笔2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和4个橡皮,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你会怎么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买文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买文具|北师大版一、目标1.了解“元”、“角”、“分”的概念。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使用“估算”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二、导入小明要去学校,他的文具袋里只有 1 元、2 元和 5 元的钞票,请帮他算出他至少要拿几张钞票才能买下文具。
三、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和掌握元、角、分的概念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明买文具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讲解1. 元、角、分的概念1.元:是我国货币单位,也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量单位。
1 元 = 10 角。
2.角:是我国货币单位,是元的十分之一。
1 角 = 10 分。
3.分:是我国货币单位,是角的十分之一。
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1.角和分的换算:1 角 = 10 分。
2.元和角的换算:1 元 = 10 角。
3.元和分的换算:1 元 = 100 分。
3. 估算法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需要精确地算出某个数的结果,只需要一个比较接近的估算值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估算法。
比如,小明要去购买文具,他总共需要买 10 支笔,每支笔 1.5 元,那么他需要付出的总钱数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的方式来求解,将 1.5 元估算为 1 元,那么 10 根笔需要10 元,此时我们再进行精确计算,1.5 元× 10 = 15 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 15 元的钱。
五、练习1.3 元 = __ 角 __ 分。
2.25 分 = __ 角 __ 分。
3.20 角 = __ 元 __ 角。
4.125 分 = __ 元 __ 角 __ 分。
5.估算一下:小明要买 7 支笔,每支笔 2 元,他至少要拿多少元才能买下这些笔?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角、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通过例子介绍了估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买文具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计算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乘法口诀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复杂的情况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文具模型,用于展示实际情境。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点。
3.准备多媒体教具,用于展示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文具店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去文具店买文具,你会怎么计算总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位数乘两位数。
2.呈现(10分钟)展示文具模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文具模型的特点。
然后呈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呈现的计算方法,互相练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讲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 运算律:买文具》 赛课获奖教案_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买文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获取信息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回忆有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引入中括号,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归纳和交流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让学生独立探索、大胆交流,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养成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三,课时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进行计算。
五,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47页情境图,观察图画寻找信息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分步计算:综合算式:22×3=66(元) 22×3+24÷424÷4=6 (元) =66+666+6=72 (元) =72(元)2、质疑讨论算法3、练习48页2题4、课件出示47页计算式题,先说算法再计算。
5、概括小结算法。
6、尝试新知,出示48页试一试,学生讨论、合作探讨,师生共同认识、学习中括号,并会算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试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49页“练一练”第4题观察试题和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计算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1《买文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购物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课件、道具(如文具、人民币等)、计分器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文具,准备好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生日快到了,他想买一些文具作为生日礼物,请你帮他计算一下需要多少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如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购物问题,如“一本故事书8元,一个铅笔盒3元,一支铅笔0.5元,请问买一本故事书、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计算。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篇5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
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22×3=66(元)24÷4=6(元)66+6=72(元)。
综合算式:22×3+24÷4=66+24÷4=66+6=72(元)(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6.1买文具(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1买文具(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知道他们已经准备好开始学习新知识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一节《买文具》。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具的分类、价格以及购买文具的计算方法。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37页至第40页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分类和价格,学会使用加减法计算购买文具的总价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文具的分类和价格;2.学会使用加减法计算购买文具的总价和找零;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文具的分类和价格,并学会使用加减法计算购买文具的总价和找零。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具价格的计算方法和找零的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文具模型和价格标签;2.计算器;3.练习册;4.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拿出一个文具盒,让学生列举出文具盒里可以有哪些文具。
学生们积极回答,列举出了笔、橡皮、尺子、铅笔刀等文具。
3.举例讲解购买文具的计算方法:我拿出一份练习册,让学生假设自己要购买2支铅笔和1个橡皮,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学生们通过计算器计算出总价和找零,我进行点评和讲解。
4.随堂练习: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假设自己要购买一些文具,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学生们积极练习,我进行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文具价格铅笔 3元橡皮 2元尺子 5元文具盒 10元购买文具的计算方法:假设购买2支铅笔和1个橡皮:2支铅笔的价格: 3元/支× 2支 = 6元1个橡皮的价格: 2元/个× 1个 = 2元总价: 6元 + 2元 = 8元假设给10元钱,找零:10元 8元 = 2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列举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并写出它们的价格。
2.假设自己要购买3支铅笔和2个橡皮,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答案:1.略2.3支铅笔的价格: 3元/支× 3支 = 9元2个橡皮的价格: 2元/个× 2个 = 4元总价: 9元 + 4元 = 13元假设给20元钱,找零:20元 13元 = 7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买文具》
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六单元除法 1.买文具导学案设计
课题
买文具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旧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上课伊始,出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样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又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演示操作,帮学生理解算理。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80÷20时,用演示计算步骤,达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交流效率,使每一步骤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商的书写位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
30×4=20×5=
60×8=80×6=
30×9=90×9=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买文具”时遇到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问题。
1.快速说出每道题的得数。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20×8=
70×3=
×40=360
×80=0
40×=280
50×=400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按要求列式,推测结果。
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80÷20的结果是多少?
3.引导学生体验竖式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80÷20。
讨论商的定位方法:商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应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出示第三个问题:16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及结果。
组织讨论:“160”的前两位除以“30”不够商“1”怎么办?“5”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5.组织学生总结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1.观察情境图,自主回答获取的信息。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0÷20。
交流计算方法及依据,得出80÷20=4,可以通过想乘法算除法来计算,也可以通过表内除法来计算。
3.尝试用竖式计算,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全班交流,得出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商应该写在个位上。
4.自主列式、估算并用竖式计算。
交流试商的方法、计算过程及结果。
小组讨论,“160”的前两位除以“30”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明确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5.小组交流,共同总结笔算方法。
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中有几个整十数,商就是几,商写在个位上。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有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里最大能填几?
30×<230
8×<340
40×<210
6×<470
90×<200
7×<570
3.不计算,直接判断商是几位数。
650÷45
789÷60
457÷78
1200÷30
205÷25
600÷30
4.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
160÷20
180÷60
320÷80
240÷40
5.选择。
230÷30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A.十B.百c.个
余数一定要除数。
A.大于B.小于
c.等于
250÷40的结果是。
(1)
(10)
三、巩固应用。
1.里最大能填几?
50×<85
20×<79
80×<200
2.先估算,再计算。
1.自主填空,汇报填几,并说明理由。
2.同桌交流估算结果,并计算。
6.有110个石榴,每筐装20个,需要几个筐?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自主总结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买文具
方法一:
20×4=80
80÷20=4
方法二:
8÷2=4
80÷20=4
方法三: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
120÷4=200÷5=
480÷8=480÷6=
270÷9=810÷9=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快速说出每道题的得数。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直接写得数。
90÷3=80÷20=
560÷80=
240÷60=
40×6=90÷10=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600÷30,交流自己的想法。
2.体验商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组织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520÷40。
讨论、明确算理。
讨论:商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商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组织学生总结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汇报交流口算方法及依据。
2.尝试用竖式计算,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推荐代表汇报。
3.小组交流,共同总结笔算方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得到的商是两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有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列式计算。
40除360得多少?
490里面有多少个70?
把810平均分成90份,每份是多少?
350是70的多少倍?
3.有960个鸭蛋,每盒装80个鸭蛋,一共需要几个盒子?
三、巩固应用。
1.里最大能填几?
50×<850
20×<790
30×<800
2.先估算,再计算。
900÷30=840÷20=
462÷30=
1.自主填空,汇报填几,并说明理由。
2.同桌交流估算结果,并笔算验证。
4.有600张照片,每个影集能装90张照片。
至少需要多少个影集?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买文具
20×30=60060÷30=260÷3=20
↓↓↓
600÷30=20600÷30=20600÷30=20
520÷40=13北师大,小学数学,教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