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_班主任论文_1.doc
以心理健康教育促德育工作[论文]
以心理健康教育促德育工作[摘要]: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的首要工作,它是用心灵感染心灵、用心灵培育心灵的工作。
高中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习和升学压力过大,许多学生心理变得非常的脆弱,心理障碍现象也越来越多,各种心理问题接踵而至。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的越来越迫切,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障碍,而且能够使班级更具凝聚力,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凝聚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新世纪,它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求具备心理上、生理上及社会文化上的高素质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使学校教育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如何使学生个体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为此,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1. 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
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
2. 寓说教于“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
”经过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证明,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训,或板着面孔的说教,学生根本不爱听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关于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首先,应要求学生为自己订立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个体依靠思想、语言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
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意志,乃至能力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缺乏信心时,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肯定能做好”;当学生过于紧张时,引导学生对自己说:“不用紧张,深呼吸,我可以调整好”;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引导学生鼓励自己“不要气馁,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等,有助于学生克服暂时的困难,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利用校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辅导
根据班内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规律,确立适当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利用校班会,系统扎实地开展心理教育,通过重点传授一些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自己去合理解决。
此外,可结合讲解辅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与治防心理问题相结合。
力求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调整方法,如出现焦虑、焦躁、灰心等不良情绪时,首先能意识到。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完善和谐德育体系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谐德育体系——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的渗透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沟通手段的多样性,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以及对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半懂不懂的家长们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源于现代的社会太复杂,孩子们获取知识以及了解社会的方式手段太多了,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沟通设备帮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我们的已知社会和未知社会,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各种设备软件的使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不能完全从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来辨别和区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吸收,什么应该剔除。
那么,时代就赋予社会,家庭,家长,教师,其实就是每一个成年人一份责任,就是如何来正确引导孩子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中适应社会,做一个心理健康,有道德的真正的人。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德”一直都是我们这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文明古国所传承提倡的精神。
由于当今的社会过于复杂,诱惑太多,势必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以及思想道德上的波动和变化。
所以,现如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的医疗机构和产业。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认为在高中阶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谐德育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针对这一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了研究渗透,现将点滴收获总结如下:之前震惊了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很是发人深省,真不仅让我们深思,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知识传授和育人品德两者,哪一样跟重要?教师面对着智商,性格,知识基础,家庭背景千差万别的学生们,知识传授要想达到极高的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我们却一定可以给予学生高尚的人格道德的培养。
一个人知识水平有限,但却可以通过今后一生不断的学习来弥补,同样可以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可是如果一个人缺少道德,却拥有着高超的知识技能,大多这样的人只想着如何用自己的知识来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不是为社会做什么。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论文旨在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估其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 社会和谐稳定: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
3. 个人幸福感提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培养道德品质:通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努力等,使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
2. 增强心理健康:通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公民意识、社会参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 道德教育: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包括道德讲堂、道德模范评选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匡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参预能力。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教育课程:开设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班主任也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公平和公正,避免任何形式的欺凌和排斥现象。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班主任应该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3.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和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班主任还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举办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如讲座、系列讨论、心理测试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建立紧密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合适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流,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总之,班主任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需要关心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
班主任在教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下面就讨论一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班主任应该注重日常教育。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们在一起,所以他们应该多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为教育素材。
班级中出现了学生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又班级中有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可以采取耐心倾听、合理批评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错就改。
班主任还应该定期组织一些德育教育活动。
比如每周一次的班级主题会,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品德、社会公德的活动,通过讨论、辩论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正确的价值观。
又比如每个月举办一次品德表彰大会,对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班主任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班主任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辅导老师来为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或者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
班主任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利用写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自己和解决问题;又比如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复杂性,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管理等。
因此,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1)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2)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德育教育环境。
(3)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4)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匡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应对挫折和压力。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等内容,匡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与展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
德育及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论文一、引言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本论文旨在探讨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提高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生活。
三、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
通过开展德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 德育教育的内容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
通过开展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同时,通过开展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权利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等方面。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情绪状态,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提高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我校德育工作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校德育工作质量【摘要】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对于德育工作都很重视,但问题在于: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行为的“外化”,因而德育的效果不明显。
改变这种现象的关键应该在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促进学生主动认识自己、调适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心理品德的内化,最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对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这向我们学校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而探索德育工作新出路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增加德育工作的工作量,增加德育工作的难度,所以必须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我们既不能看不到两者的联系,也不能把这二者混为一谈。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大德育”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这二者毕竟又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如果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它看成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而认为可以取代德育,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具体方法而没有必要再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会导致既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1.1.1 工作目的不同,其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
使个体心态面对环境的刺激时不焦虑、不紧张,内心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主要是解决心理失衡问题。
而德育则以道德修养为目标,具有高度的约束性和社会取向性,工作侧重点是把个体放在社会关系上去考察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他现在所承担的与未来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主要是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_1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以下是关于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学习《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部分的体会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
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
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1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必须具备完整的个性素质,它的内涵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它与德育是相互依赖,并行不悖的。
当今的中小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因此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施效果,要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这项工作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提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界的反思乃至人们日常生活诸多变化,都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
他们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应。
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压力,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都会使学生焦虑不安和心理压力过于沉重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调,造成心理障碍。
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学习负担加重,课余生活单调,学习目的的迷茫等,都使有些学生觉得压抑、烦躁、学习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
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兼并,实行寄宿制,大都采用封闭式管理,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劳动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
师生常常泡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努力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只顾讲好课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因素。
要把此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力开展,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二、加大投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健康教育的开展领导重视是关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是完成学业,胜任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
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组织落实到位,把心理咨询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这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举措。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1. 引言1.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为学生的第一任导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更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园中的第一道防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开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管理和组织上,更重要的是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他们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班主任还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班主任管理下的班级,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2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健康的人格和独立自主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学会有效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因此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新-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精品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学习《课程标准》初中一年级部分的体会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
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
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XX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_XX治论_2
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_治一体,全部内容包括绪言和三个部分(十二课)组成。
“前言”部分:着重于说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初步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课和第二课。
这是本门课程的导论部分。
第一课“正确看待自己”,以个人和的相互关系切入,使学生懂得个人是在不断地化的过程中逐步地成熟.正确对待影响,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正确认识自己,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的要求。
第二课“锻炼心理品质”,使学生初步理解的内容内涵,知道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锻炼良好心理品质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第二部分:从第三课到第十一课。
这是本门课程的实体部分,对学生具体地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个方面的教育。
第三课“善于调节情绪”,从学生最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针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冲动、易变、肤浅、强烈、不协调、不成熟,指导学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渲泄自己的情绪,以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
第四课“磨砺坚强意志”、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第六课“勇于开拓进取",主要是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指导学生自觉磨练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勇敢面对挫折的考验,积极地对待挫折,提高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具有积极进取、不畏惧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第七课“增强自尊自信",引导和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训练学生逐步具备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尊重、相信自己和自强不息的观念和精神.第八课“塑造良好性格",使学生知道良好性格和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了解性格的可塑性,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发扬自己性格中积极的方面,克服和改造消极的方面.第九课“寻求真挚友情”,力求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保持健康心理的意义,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和同学间的真挚**。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 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家教委已经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这一文件,是由国家制定的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习测量和考核、检查评估的法定依据。
课程标准的颁发,既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本文就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初中一年级部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小学的‘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
”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心理品质修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既是对学校的德育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富有实效性。
首先,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客观需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备素质的高度。
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次,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人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1. 引言1.1 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之一,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况。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亲近接触,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成自己的目标。
班主任还要开展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和健康的心态。
通过定期进行个体谈心与心理疏导,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有效预防和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
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与学生进行亲和力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困难。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班主任也应该保持公正和严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走向健康、阳光的人生道路。
论文关于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究
关于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究龙溪小学杨启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决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程度中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也是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学育中指出: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独生子女日异增多的今天,他们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心,同时缺乏自力能力和合作精神,所以现在的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第一、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各种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学生,常见于学校新生入学,老生转学过程之中,不适应环境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缺少息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下降严重,更在甚者会出现行为问题,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例如:杜帮成同学因为家庭的一些因素,再加上周围环境的改变,所以他总是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上课时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从不主动的和同学们谈话,爱和同学发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他的班主任,我主动找他谈心,让他说出他心里的一些压力,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他一起来探讨他的问题,并且借此机会鼓励他,给他以自信。
在和他聊天的最后,我告诉他:“我相信你在咱们的班集体中一定能做得更好!但是你必须放下所有的负担,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重新认识你,把同学们当成你的弟弟妹妹!”通过这次谈心,杜帮成克服了不自信的心理障碍。
课下我又找了热心的班干部和同学主动和他交流,现在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班集体了,他也没有在和同学发生过矛盾了。
所以做为班主任要对这种问题学生及时的正确的引导,为他们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时加强团结友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对学生成绩和学习进行管理外,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一、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应该和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让学生们知晓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班主任还需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们感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对班级秩序的重视。
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准确、公正的奖惩,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二、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情感。
通过定期的班级会议、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关心和支持。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及时给予学习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应该通过班会、辅导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班主任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专题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班主任还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寻求适当的心理帮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五、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需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完善德育教学体系_班主
任论文
优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融化在心理
品质修养知识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生动、浅显的心理品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
并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心理品质修养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
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达到提高品德修养的目的。
简单地说,心理品质修养
课的宗旨,应该是教导学生做人和做怎样的人,所以,它是以德育的目标为目标,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要求和
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教育。
由此可见,心理品质修养课是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顺理成章的。
三、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内容和框架
《课程标准》规定,作为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修养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
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
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这门课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
它从德育的角度入手,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
养为主,集学习心理知识和培养能力于一体,全部内容包括绪言和三个部分(十二课)组成。
“前言”部分:着重于说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要求和方法,使
学生初步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课和第二课。
这是本门课程的导论部分。
第一课“正确看待自己”,以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切入,使学生懂得个人是在不断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
步地成熟。
正确对待社会影响,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心理适
应能力和调控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第二课“锻炼心理品质”,使学生初步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内涵,知道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
的重要意义,了解锻炼良好心理品质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
第二部分:从第三课到第十一课。
这是本门课程的实体部分,对学生具体地进行心理品质修养的各个方面
的教育。
第三课“善于调节情绪”,从学生最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针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冲动、易变、肤
浅、强烈、不协调、不成熟,指导学生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渲泄自己的情绪,以保持愉快乐观的
心情。
第四课“磨砺坚强意志”、第五课“能够承受挫折”、第六课“勇于开拓进取”,主要是进行意志品质的
教育,指导学生自觉磨练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勇敢面对挫折的考验,积极地对待挫折,提高对于挫折
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具有积极进取、不畏惧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第七课“增强自尊自信”,引导和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训练学生逐步具备正确的自我意
识,培养自我尊重、相信自己和自强不息的观念和精神。
第八课“塑造良好性格”,使学生知道良好性格和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了解性格的可塑性,
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发扬自己性格中积极的方面,克服和改造消极的方面。
第九课“寻求真挚友情”,力求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使学生知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保持健康心理的意义,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和发展同学间的真挚友谊。
第十课“陶冶高雅情趣”和第十一课“培养爱国情操”,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内容的展开。
使学生懂得
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别,要在生活中培养和发展有益的正当的兴趣爱好;知道情操是高尚的道德情感,热
爱祖国是高尚的情操,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做坚贞的爱国者。
第三部分:第十二课“增强自律能力”,可以说是本门课程的总结部分。
诸多心理品质的修养,都是为了
达到完善自身,而个人心理品质的完善又必须注重个人的自觉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具有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