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
忆儿时赏析
复习课——《忆儿时》赏析教学目标:学习本文难以忘却的儿时往事,细细体味朴素自然的语言。
领悟作者蕴含字里行间对儿时往事神往、忏悔等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想象、诵读、开放性表述等方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通过多重方法体会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1、你能说说下面三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情吗?诗1:冲泥觅叶为蚕忙,到处园林叶尽荒。
今日始知蚕食苦,不应空着绮罗裳。
诗2: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诗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明确:这三首小诗的内容分别写的是养蚕、吃蟹、钓鱼,这三件事与哪一篇文章所叙述的儿时故事是一样的?《忆儿时》。
丰子恺为我们讲述了儿时生活片段,他对自己的儿时趣事怀着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同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2、让我们共同再次认识下这位大作家。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
以漫画著名艺坛。
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
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形式灵活,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
国际友人曾赞誉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极具童心,极具善心得艺术家的形象。
二、说一说,理思路课前的三首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与课文所写的是否相同?明确:文中三件事都与动物有关,蚕、蟹、鱼。
三件事又与三位主要人物有关,分别是祖母、父亲、王囡囡。
教师形成板书。
三、读读品品,体会朴素语言。
儿时的三件往事,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一)养蚕片段的要点:1、作者回忆儿时养蚕的乐趣:①句作者运用比喻揭示出跳板在孩子眼里的神秘性和可玩性,跳板就像棋盘一样,具有迷宫般极大的吸引力,能勾起孩子的探索欲望,且百玩不厌,这确是件很“有趣”的事。
《妙趣横生》教案
《妙趣横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妙趣横生》概述1. 了解《妙趣横生》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概括《妙趣横生》的主题和风格。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 探讨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1. 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 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修辞手法鉴赏1. 识别和分析文中的常用修辞手法。
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思想内涵解读1. 阐述《妙趣横生》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梳理、修辞手法鉴赏。
难点: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和现实意义的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讨论、分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作品。
3. 组织课外活动,如文学沙龙、作品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型:新授课、练习课、讨论课。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妙趣横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者善于用通俗平易、朴素自然的语言在其田园诗中描写他所喜爱的农村生活。
在《桃花源记》中也是如此。
如作品的第一段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仅仅用22个字就描画出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
头两句从正面写桃林之茂密,第三句从反面写桃树之多而且纯,后两句从侧面衬托出桃林地面之美,以及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桃林之美,其中有的词语如“芳草鲜美”,简直给读者一种有色有香的感觉,而所用的语言却是接近口语化的。
陶渊明用这些朴素的散文语言描绘了桃源外围及内部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美,因此吸引了后世不少的画家去画桃源图。
清人卫炳鋆说:“桃源山水,画中景也。
……而古今之列人画谱者,唐、宋以来,惟摩诘《桃花源里人家》,意趣盎然,神致生动。
……韩文公《题桃源图》诗,舒元舆有《录桃源画记》,吟咏之余,宛若置身洞天福地,然其造意设色,大约因明记想象为之。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下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作者在叙述中的语言不仅到朴素自然,而且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废话。
全文用320个字就讲了一个有头有尾,有人物,有话,有情节的故事。
整篇作品因主要写桃源社会,所以着重详写桃源内的人与事,写桃源外的事就从略。
作者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如写到桃源人初见渔人的情景,只写“见渔人,乃大惊”,后面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桃源人见到渔人的神色,而且也体现了他们与外界隔绝之久。
又如写渔人与桃源人谈话的情景,作者以“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话作了交代。
这个复句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
陋室铭语言特点
陋室铭语言特点
《陋室铭》是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作品,它既是书法作品,又
是一篇文学作品,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珍品。
作品的内容为王羲之对自身的境遇以及生活环
境的反思,其中透露出对道德伦常、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该
文章的语言特点:
1. 简洁明了的结构
《陋室铭》的结构十分简洁明了,全文不到100字,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境遇、境
况的反思。
从头到尾,全文呈现出了一种简单朴实的结构,没有过多的修辞技巧和花哨的
语言,直接阐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抒情的语言
《陋室铭》中的语言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作者在表达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思考时,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悼念亲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自身处境的难过之情。
全篇以抒情为主,
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悲凉。
3. 朴实无华的语言
《陋室铭》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修辞,也没有用华丽的词汇来堆砌文章。
作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人感到深刻。
4. 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5. 精炼概括的语言
《陋室铭》中的语言精炼概括,作者用短短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义。
通过对自然景
观和自身境遇的描写,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篇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
最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总之,《陋室铭》全文朴实无华,语言短小精悍,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又反映
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书法艺术魅力无穷的魅力词性
书法艺术魅力无穷的魅力词性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
人们在学习和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
练习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菁华,妙发灵机,创物我同心的大境。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东汉大书法家蔡邕说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焉。
”如果说,汉字源于对自然的效法,那么书法艺术则是与自然的精神相通,也即是哲学意义上的道法自然。
林语堂先生说过:“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书法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对生命力的一种体验和展现,是人主观精神的流露和表现。
当人用审美的目光接受大自然的启迪,溶于心而化为情,借助书法艺术再现时,已经将自己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个性化的汇于其中。
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
笔墨有常理,山水无常形
笔墨有常理,山水无常形笔墨有常理,山水无常形。
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生动地表达了笔墨与山水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被赋予了非凡的象征意义,而山水则被认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虽然笔墨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法则,但山水艺术却不受限于任何固定的形式和规范。
笔墨有常理,指的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法。
笔墨是书画艺术的基本工具,也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在书法中,通过笔画的粗细、激起的水墨深浅、书写的节奏和间距等方面来传达意境和表达情感。
在绘画中,通过线条的虚实、墨色的深浅和水墨的湿润程度等方面来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色彩。
这些技法和规律既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又是艺术家们不断创新的结果。
作品中的笔墨运用是必须要遵循的,它们是书法和绘画的基础,也是判断一个作品好坏的标准。
山水无常形,强调的是山水艺术的独特性和自由性。
山水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分支,以山水为题材,通过绘画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
山水的形态是无常的,每一次观察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而画家则根据自己的感知和情感来表达这种变化。
山水艺术是具有主观色彩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有的注重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有的注重神韵的捕捉和空灵的意境,有的则追求写意的笔法和诗意的意象。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会使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境界”。
境界是指艺术家通过绘画所表现的景物对于人的思维和感觉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作品所要传递的审美意境和情感体验。
境界是山水艺术的灵魂,也是作品的核心。
艺术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来创造出一种深邃、奇特、禅意或者高远的境界,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沉浸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而这种境界往往是超越形式和技法的,它是艺术家的个性和灵感的流露,是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体验。
笔墨有常理,山水无常形。
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2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
2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 炽热(zhì)稽首(qǐ)戛然而止(jiá)C. 哺育(bǔ)粗犷(guǎng)相形见绌(chù)D. 伫立(zhù)氛围(fèn)忍俊不禁(jī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搏抉择坐无虚席。
B. 端详松弛融会贯通。
C. 幅射寒暄再接再励。
D. 迁徙羁拌谈笑风生。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其他国家。
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_____作出答复。
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___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 波及择要而是/或者。
B. 涉及择要就是/或许。
C. 涉及摘要而是/或者。
D. 波及摘要就是/或许。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C. 听了潜水员的搜救经历,感动得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D. 通过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笔近率更俗客少,书随松雪雅情多的意思
笔近率更俗客少,书随松雪雅情多的意思笔近率更俗客少,书随松雪雅情多。
这句话意味着用笔写字更为接近于生活,不拘小节,而书法则更注重于墨守传统,追求雅致情趣。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含义,并给出相关的参考内容。
首先,笔近率更俗客少。
使用笔来书写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更容易与人们产生共鸣。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记事本、手账上记录细节,还是在社交媒体上与好友分享心情,我们经常使用笔进行文字表达。
无论是圆珠笔、钢笔、铅笔还是毛笔,这些工具都能够忠实地记录下我们的真实感受和思绪。
而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笔会比使用书法工具更加随意,不受限制。
这种随意使文字更加贴近于人们的内心,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其次,书随松雪雅情多。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书写的优雅和情趣。
通过书写,人们追求字迹的美感以及艺术上的享受。
书法作品要求字体工整、线条流畅,并注重空灵清雅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常常与诗词、绘画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慢慢雕琢和练习,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追求的精神及能力。
综上所述,笔近率更俗客少,书随松雪雅情多这句话的含义是,用笔写字更贴近于生活,更能表达人们的真实感受,而书法则注重于墨守传统,追求雅致情趣。
这两种书写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内容:1. 笔近率更俗客少:- 现实生活中的记事本和手账:使用各种笔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和计划安排。
- 社交媒体上的文字表达: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用笔写下心情、感受和思考。
- 散文写作和小说创作:通过笔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
- 漫画和插画:用各种笔画描绘出生动有趣的漫画形象。
2. 书随松雪雅情多:- 书法练习和展示:通过书写字体的优雅和线条的流畅来展示传统书法的雅致情趣。
- 中国传统绘画:常常与书法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 中文书法课程和培训:教授学生传统的笔画和字体构造,让他们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感。
语言之美图画之美结构之美——《岳阳楼记》赏析
语言之美图画之美结构之美——《岳阳楼记》赏析《岳阳楼记》是唐朝大文豪白居易的代表作,历经千载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佳作,其文笔结构调和,有其高雅的文学语言和独特的文学魅力,使它一直备受评论家的研究和推崇。
从文学角度来看,《岳阳楼记》的语言非常优美,白居易采用了典雅华丽的文字,结构严谨,笔法灵巧,意境深远,表情传神,使读者为之动容。
例如,他在第一段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段文字以典雅的语言描绘出黄鹤的离去,不禁令读者为之动容,深情的抒发了白居易对故地的思念之情。
再如,他在第二段中写道:“楼中聚散把酒问青天,地上歌舞凝丝丝草臭。
把酒问黄昏,天涯何处无芳草?”在这段话中,他又用精致的文字描绘出黄昏的美景,令人神往,引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从结构角度来看,《岳阳楼记》可以分为四段,即“情节前言”、“现实描写”、“抒怀叙述”和“收场总结”。
白居易在前言中提出自己描写岳阳楼的内容,现实描写中,他体现自己对岳阳楼的看法和态度;抒怀叙述段中,他抒发了对故地的思念;收场总结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将这篇文章中的精神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采用这种文字结构,可结合连贯,结构清晰,从而使这篇文章容易接受和理解。
从图画角度来看,《岳阳楼记》所描绘的景象也非常优美。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文字,把岳阳楼的美景浓缩成了几幅图画:一是夕阳西下的黄色鹤,二是夜晚的街道上,唤醒思乡的歌声,三是夜晚的天空中,游弋的点点星光,四是撩乱的星辰,洒落的月光,五是满月吐芳的晚景。
这些图画的绘制技巧,对现代艺术家而言,也是一大启发。
以上是《岳阳楼记》的语言之美、图画之美、结构之美等方面的赏析。
白居易以其精湛的文字把岳阳楼的美景全都描绘出来,让我们体会到离别的苦痛,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魅力。
因此,《岳阳楼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内容,优美的语言和精练的结构,都是深藏在古今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充满了着无穷的美感,使白居易的《岳阳楼记》历久弥新,值得推崇。
周先慎《简笔与繁笔》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简笔与繁笔周先慎①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这诚然是不错的。
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这可称为以繁胜简。
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
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③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
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
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
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④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
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10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10篇】教案是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的工作,教师们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篇1单元名称:乐趣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环绕“乐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包蕴着辛劳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
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环绕“乐趣”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
只有酷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酷爱自然,就可以体会自然之乐。
单元学习目标:1. 学习生字词,掌控课文大意。
了解作者不同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
并通过作家绘声绘色地描写知道“乐趣”的含义。
2. 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学习挑选小事例“以小见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自己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
2.培养学生酷爱生活,酷爱自然的思想。
3.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换自己的感受。
单元学习安排课题:《养花》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环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
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3.独立自主学字词。
认字3个,写字2个。
4.知道“计较、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学习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环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
3. 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三、学习准备: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
(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内容,自学生字词。
泼墨横生,随心雅逸
泼墨横生,随心雅逸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多样,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
泼墨横生,随心雅逸,是中国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非常具有特色和独特的韵味。
泼墨横生的技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时候,那时的人们用墨水泼在绢或宣纸上,然后配以水墨的描绘,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技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然界中的山水景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泼墨横生的特点在于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它无需受到规则和束缚,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随意的挥洒墨水,然后在墨水的基础上进行点缀和描绘。
这样的作品不仅给人以舒展和自由的感觉,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泼墨横生的艺术形式独特而雅逸。
墨水的飞溅和渗透,配以笔触的细腻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的墨色浓淡交错,柔韧而有力,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泼墨横生的作品也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和符号,如山水、花鸟、古代的人物等等,这些都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深度。
泼墨横生的艺术形式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哲学观点,即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泼墨横生的作品常常表现出自然界的景色和事物,画家通过墨水的运动和笔触的勾勒,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
作品中的人物和动物,也常常与自然界的景色融为一体,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泼墨横生是中国画中一种具有独特特色和丰富内涵的传统技法。
它通过墨水的飞溅和渗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充满了自由和随意的笔触,给人以舒展和自由的感觉。
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象,展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哲学观点。
泼墨横生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表现力,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手指》教案
《手指》教案《手指》教案1活动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手指的用处活动准备:关于手指的图片豆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观察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引出主题二:基本部分1、师:老师身体的什么部位在动?幼儿:肩膀在动,胳膊在动,膝盖在动,脚在动,腰在动,手指在动......2、老师伸出一根大拇指——很棒老师伸出两根手指——耶老师伸出三根手指——OK老师伸出四根手指——切切切切切老师伸出五根手指——拍拍拍(你好你你好)3、在屏幕中出示六张图片,让幼儿观察(1)师:让幼儿说一说有几张图片?(六张)六张图片中有一张不是用手指做的事情,是哪一张?幼儿:是第三张,用脚在走路(2)哪一张是用手指在动的?在干什么?幼儿:第二张图再用手写字(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第四张图再用手拿筷子(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第六张图再用手搭积木(五个手指都用到了)第一张图再用手开门第五章图是在用手按铃4、让幼儿自己表扬自己(唱歌的方式)5、老师讲小故事——五根手指的故事提问:幼儿喜欢哪根手指?6、游戏:抓豆子比赛(白芸豆)老师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抓豆子,让幼儿看看能抓出几个豆子,然后用多个手指头去抓,看能抓几个豆子。
让幼自己体验抓豆子,哪些手指合作能抓的最多?(手指全部合作,会抓的更多)三:活动延伸:老师讲解我们的手指合作能做更多的事情。
《手指》教案2设计背景通过用手指画,让幼儿看手指画,是怎么画的,用什么画的,在让幼儿畅所欲言都说出来是什么做的,在培养幼儿的点画的能力。
活动目标1 尝试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随意点画。
2 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点画。
3 愿意大胆点画,感受到用手指在纸上留下痕迹的乐趣重点难点让幼儿让认识到颜色分别颜色都有什么颜色的,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 颜色颜料,红色绿色黄色颜料等每组都2到3块抹布,在每人一张八开的大白纸。
活动过程1 教师以边魔术的方式出示颜料,请幼儿说说颜色的名称。
师:1 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颜料)2 这是什么颜色?2 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讲解示范手指点画。
汉字之美(蒋小园)
形美—书法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 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 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 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 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形美—书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 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 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 与性,故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 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等。技法 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 等。
音美—押韵
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 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 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 我们浮躁的心灵。
音美—押韵
汉字入诗也会创造出韵律美。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汉字入诗也是技巧之一。 有意识地把一首诗的大部分句子都用上数字, 就是数字诗了。清代诗人纪昀的《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 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此诗全诗咏雪, 将数字一至十巧妙地嵌入诗中,人们回看诗题 才恍然知是咏雪。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 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 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 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 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 出的字是会意字。
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 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有的形旁在左,声 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 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 上,声旁在下;有的形 旁在下,声旁在上;有 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 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 外。
形美—书法
篆、隶、楷、行、草书 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 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 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 应用着,而篆书、隶书、 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 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 了。
书法精髓之语
书法精髓之语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个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书法精髓的语录: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的力度和气势,以及书法家运用笔墨的熟练程度。
●“墨分五色,笔断干丝。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细腻度,以及书法家对笔墨的掌握和运用。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与作者个性、气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书法家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
”
这句话强调书法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写照,通过书法作品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笔墨传情,字里行间。
”
这句话形容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以及书法家通过笔墨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书法的精髓在于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个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 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 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 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 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 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 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 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 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 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 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 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 的道理。
短处: 能力薄弱是其他手 指的附庸。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 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 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 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 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 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 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 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 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 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 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 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 高傲的特点。
散 文
5*手 指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 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 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 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 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 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 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 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 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 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 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 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 神,别具 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 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 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 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文章主旨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 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 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 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 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团 结 就 是 胜 利 !
团 结 就 是 力 量 !
随时随地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 瘙痒 姿态 窈窕 秽物 纽扣 扶衬 薄弱 享乐 渺小 鼻涕 附庸 爱憎 强弱 美丑
总写→分写→总写 第一段总写? 第二段分写? 第三段总写?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课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 小指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长处: 最肯吃苦; 短处: 姿态不美——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矮 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 单,只有一个关节。
食指: 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 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 敏; 短处: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 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 的曲线。
中指: 地位最优,身体最高、 长处: 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 曲线优美; 短处: 养尊处优,做事名 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
无名指和小指: 长处: 体态秀丽,样子可 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 能力强,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