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秋水》优秀教案(精选10篇)

《秋水》优秀教案(精选10篇)

《秋水》优秀教案(精选10篇)《秋水》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水》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引入课文二、简介《庄子》并解题: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秋水》教案_2

《秋水》教案_2

《秋水》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 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 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 sp&nbsp&nbsp&nbsp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nbsp1、&nbsp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nbsp2、&nbsp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nbsp1、&nbsp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nbsp2、&nbsp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秋水 第二课时教案

秋水  第二课时教案

秋水第二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张云霞执教教师教学流程:一、导入及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对比的表现手法。

2、理解本文的深刻哲理。

三、学习目标一:(一)自学指导:内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时间:6分钟方法和要求:根据老师提示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对比的语句,并思考其作用。

(二)自学检测:(1)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第一次所见““此景是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的广阔。

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 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有所见必有所感。

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

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第二次则为“”,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

“喜”所表现的是河伯志得意满的神态,“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的神态。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

一“顺”一“旋”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心情。

“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 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

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

15 《秋水》2课时

15 《秋水》2课时

十五课《秋水》1-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秋水》所阐述的道家思想,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2、感受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善用寓言的特色教学难点:结合《齐物论》《养生主》《逍遥游》,阐述《庄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庄子和《庄子》1、庄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唐玄宗时庄子又号“南华真人”,史记载庄子是“蒙人”,生活时代约战国中期,与魏惠王、齐宣王(滥竽充数)、楚威王(怀王之父)同时。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专管种植漆树)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是惠施。

2、《庄子》今版《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而流传下来的,唐时又改名为《南华真经》,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以及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庄子》的外篇不是庄子本人所作,而是他的弟子所作。

二、课文释义1、请学生齐读课文,个别学生逐节分析内容,提醒学生重要字词、文言语法现象。

Q1:文章第一节对于黄河和北海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的说理作铺垫:写黄河的波澜壮阔,引出河伯洋洋自得的心态,继而写“不见水端”的大海,与“径流之大”的黄河对照;在小、大对比中引出河伯“望洋兴叹”的自我否定,交待了河伯由狂妄自大到自知渺小的变化的原因。

2、请学生朗读“北海若曰……束于教也。

”分析: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比喻和排比)说明了什么道理?从空间、时间和所受教育的条件等角度,具体指出河伯自鸣得意的浅薄,是由于他所生活的黄河崖涘的环境制约;说明人的认识受环境制约,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补充:《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

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

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开课《秋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二、教学步骤(一)导入语: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秋水》第二课时

《秋水》第二课时
《庄子》
而 知 也 无 涯 。
我 生 也 有 涯 ,
• • • • •
1、古人写文章讲究写作思路吗?
2、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3、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4、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河伯看见北海前后有哪些不同?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 现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河伯看见北海前后有哪些不同?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河伯前后变化
前 认识 神情 结果
——自大 黄河 开阔 骄傲 自满
踌躇 满志

——自叹
“不辩 牛马” “欣然 自喜”
“美尽 在己”
对 比
“不见 水端”
“望洋 兴叹” “贻笑 大方”
北海 壮阔 自叹 不如
狂妄 盲目

•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古人写文章讲究写作思路吗?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
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 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
• 根据这节课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 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批评自己狂妄自大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 ”者 。 • 3、请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 •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 • 4、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通过开拓视野 • 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盲目的骄傲自满 ,就难免会 • 贻笑大方 ,要懂得 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水》教案最新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秋水》 教案

《秋水》 教案

《秋水》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水》教案《秋水》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语文《秋水》教案

大学语文《秋水》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秋水》一文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掌握《秋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秋水》的中心思想。

2. 分析《秋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秋水》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庄子有什么了解?2. 介绍庄子及其代表作《庄子》。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读《秋水》,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秋水》的中心思想,强调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2. 提出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秋水》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的现实意义。

二、深入分析1. 分析《秋水》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讲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秋水》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秋水》中的观点对现代人的启示。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秋水》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秋水》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秋水》的现实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作业:1. 阅读与《秋水》相关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异同。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秋水》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20.秋水(两课时)

20.秋水(两课时)
旋转,掉转 面孔
抬头仰望的 样子
俗语, 俗话
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若己” ,没 有谁比得上自 己 说的就是 我呀
在这个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 ,抬头看着海神若叹 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 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15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
百川灌河
18
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名词,东方
于是焉河伯始 旋其面目
古义:脸、面部。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 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
19
三)、一词多义: 1、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始吾弗信 (开始)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表停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 当作“怎么、哪里”讲) 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当作“于此”讲) (语气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 当作“在”讲) (介词 引出行为的对象)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 表比较) (介词 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连词 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4、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连词 表并列关系) 性贪而狠 (连词 表转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代词 用“而”当作“你”讲)
四、根据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找出古今异义词与一词多义词,并理 解。 3、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4、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5、你知道从文中引申出了哪些成语吗?
17
五、讨论展示
一)通假字:
1、泾流之大 (同“径”)2、不辩牛马 (同“辨”)

秋水两课时 课件 教学课件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秋水两课时 课件   教学课件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 耻笑。
2019/1/15
13
问题一: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 自喜?后来为何又望洋兴叹?河伯面 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问题二:文中出现了哪些成语?本文 的寓意是什么?
2019/1/15 14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 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 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 此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 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 15 以望洋而叹。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脸朝东 古义:到达
今义:关联词,表另提一 件事:面部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相貌
5
旋其面目
2019/1/15
古今异义:
百川灌河
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2019/1/15 16
河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其一,它看到了北海的壮阔;其二,它 善于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将自己与海 神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其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具有勇于自 我批评的精神。 小结河伯形象:
最初骄傲自大和后来的知错能改
2019/1/15 17
寓意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 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 较就会显出自己的不足,如 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 方

2
听读课文
1、听准字音。 2、听准节奏。 3、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 句式,词类活用。 4、初步翻译全文。

秋水(第二课时).

秋水(第二课时).

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2、完成学法大视野
20. 秋水
《常见文言词语及句式,疏通文意。 2、了解本文寓意。 3、掌握望洋兴叹、贻笑大方的含义。 3、熟读成诵。
一、解释重点字词。
1、秋水时至 3、河伯始旋其面目 5、闻道百 7、始吾弗信 2、顺流而东行 4、望洋向若而叹 6、少仲尼之闻 8、我之谓也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 弗信。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显 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 笑大方。 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 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4、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二、解释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百川灌河 不辨牛马
秋 水
至于北海 不见水端
雄 壮 开 阔
自 大
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
于是焉
无 边 无 际
自 省
河 伯
望洋向若 见笑大方
黄河:不辨牛马 (雄壮开阔)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对 比
北海:不见水端 (辽阔无边)
对 比
于是焉河伯自叹不如,吾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黄河与北海之比
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之比
一、翻译特殊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三、研读课文
(一)找一找: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二)想一想: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为 什么会望洋兴叹? (三)填一填:“这是一个 的河伯。”

最新整理语文版初三上册《秋水》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整理语文版初三上册《秋水》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整理语文版初三上册《秋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2.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完成第一课时词语疏通的教学并要求全文背诵,请同学们以四人为组查找庄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1.导入:师: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几家?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师: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

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庄子思想对于我们或许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庄子的精神世界。

师:庄子是一个善于用寓言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现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个,有哪位同学能讲给大家听听?生:井底之蛙对东海的大甲鱼说:我快乐极了,出来时在井栏上跳跃,回去时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时候,水会浮起我,到水底的时候呢,有泥巴来按摩我的脚,可看看旁边的小蝌蚪、小螃蟹它们就比不上我了。

我独据一池井水,跳跃其间,无比自在,你也进来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鱼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膝却已被绊住了。

它缓缓地说道:东海有一千里长,八千尺高,即便连年旱灾水灾海水都不曾为之减少或增加,这才是它真正的快乐呢!井底之蛙听了之后若有所思。

(可简要讲述)师:庄子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不要自以为是,天外有天……2.领悟课文《秋水》中庄子的思想含义。

(1)师:那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呢?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秋水 上课课件(精)

秋水  上课课件(精)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 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 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 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 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共33篇,分内篇、 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的寓意和由此体现的庄子的思想; 2、能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0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 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该词最早见于《庄 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 的一种体裁。它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 的短小精悍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言近而旨远。
2、试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 寓意的理解。
濠梁之辩
庄子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 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 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 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教学内容: 1、 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2、 了解本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3、 准确、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 掌握好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全文。
《秋水》

《秋水》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秋水》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秋水》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秋水》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领会主旨,明确寓意。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深入文本,明确手法;领会主旨,明确寓意。

第二课时(执教展示)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开始了一篇新的文言文的学习,课题是---《秋水》。

上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疏通文意,老师先看看大家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1、秋水时至:2、百川灌河:3、不辩牛马: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5、东面而视:6、不见水端:7、始旋其面目:8、始旋其面目:9、望洋:10、以为莫己若:11、少仲尼之闻:12、轻伯夷之义:13、则殆矣:14、大方之家:对于文言词语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希望大家多加留意。

二、今天我们进行更深入地学习。

先将课文齐读一次。

三、概括内容:刚才大家朗读的这段文字是《庄子》中《秋水》原文节选部分,但仍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你认为概括内容,应该抓住哪些要素呢(谁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四、理清思路:对于一篇要熟读成诵的文言文而言,理清写作思路,尤其重要。

如果让你给短文分层,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你会怎样划分?第一层:河伯见黄河(“秋水时至”---“为尽在己”)第二层:河伯见北海(“顺流而东行”---“大方之家”)五、深入文本:河伯从见黄河到见到北海,处处都在发生变化。

文章写了哪些“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变化的1、“水”在变:黄河宽阔,“不辩牛马”;北海壮阔,“不见水端”。

2、河伯的认识在变:河伯见黄河,“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他踌躇满志,骄傲自满;河伯见北海,“望洋向若而叹曰”,虚心认错,甘拜下风。

3、河伯的神态在变:河伯见黄河,“欣然自喜”一“喜”写出了河伯得意洋洋的神态;“向若而叹”一“叹”写出了河伯羞愧佩服的神态。

高二秋水第二课时答案附答案

高二秋水第二课时答案附答案

………………………………装………………………………订…………………………线……………………………………………………………训练案一、基础检测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1)泾()流之大(2)两()渚()崖之间(3)始吾弗()信(4)则殆()矣2.解释下列各句中粗体字的含义。

(1)秋水时至(2)不辩牛马(3)不见水端(4)河伯始旋(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6)而轻伯夷之义者3.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阅读实践(一)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在课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5.强调说明由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而导致河伯的认识也不同的句子是。

6.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包括哪三层意思?7.本文通过河神见海神的寓言说明的哲理是什么?(二)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通“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鈒(sà)蟹与蝌斗(通“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纟俞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8.文段所描写的坎井之蛙与秋水中“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河伯有什么相同之处?请认真体会。

9.坎井之蛙与河伯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能说说吗?拓展阅读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于勇 不要用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 否则会贻笑大方 有比较才有鉴别
8
随堂检测
一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开始是志得意满、 狂妄自大,后来自叹不如、羞愧不已。变化的原 因是河伯见闻和眼界的拓展,以及他善于自省、 勇于改错的精神。 2 、你认为孔子的学识到底是不是广博?伯夷的道 义到底是否值得轻视? 3、选取你感触最深刻的一点,说说你对本文寓意 的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
10
三、选出对本文点评不够正确的一项( D ) A 河伯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得意洋洋,狂妄自 大,主要原因是他的见闻太狭窄。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切忌 自高自大,否则难免贻笑大方。 C 河伯前后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鲜明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值得肯定。 D 河伯是被作者批评和嘲讽的对象,他必将 被得大道的人长久耻笑。
11
四 根据本文内容,仿照前面的句式,把下面 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 也; 不临北海 , 不知海之阔也 。
12
5
5、怎样看待河伯这个形象? 河伯最初骄傲自大,洋洋自得,后 来却能够幡然悔悟,知错就改,他勇于 自省、过而能改的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6
探讨寓意
1、庄子想借这个故事来阐明怎样深奥的哲 理呢? 明确:宇宙是无穷的,个人的认识和作 用是十分有限的,人如果满足于已有的一 点认识和成就,是十分可笑的。 2、试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 寓意的理解。
3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 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 辨牛马。”
狂妄自大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
自愧不如
4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第一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 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 第二层: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批评自己目光的短浅; 第三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庆幸自己遇到了若,否 则 将贻笑大方。 4、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① 他看到了壮 阔无边的北海;② 他善于比较,看到自己的不 足之处;③ 他具有勇于自省,自我批评的精神。
9
随堂检测
二、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1、从正面描写黄河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2、运用侧面描写突显黄河水势的句子是: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表现河伯骄傲自满的心情的句子是: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引用野语,说明自己狂妄自大的句子是: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5、成语“贻笑大方”的出处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寓言的故事情节;了解寓言 的寓意和由此体现的庄子的思想; 2、能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和口译全文。 (男生读原文,女生口译,逐句进行)
2
整体感知
自由探讨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河伯一开始为何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4、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 是什么? 5、怎样看待河伯这个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