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切除技术
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标本固定盒技术介绍
不锈钢针的强度 和韧性
不锈钢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韧性,能够有效地支撑标本 ,并保证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同时,不锈钢针的韧性也 使得其在插入和取出时不容
易断裂或损伤。
不锈钢针的清洁 保养
不锈钢针的清洁保养相对简 单,只需要用干布擦拭表面 即可恢复其光泽和清洁度。
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
本小发明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盒盖可以有效地 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标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他人 员误触标本造成危险。信息标签可以清晰地标注标本 的相关信息,方便后续的病理检查和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医学病理学和医疗 器械设计。具体来说,它是用于固定 EMR/ESD标本的一种新型装置。
现有技术的缺点
标记信息不清晰
01
标记信息通常采用纸质标签或马克笔手写,易模糊或损坏,且信息
量有限。
不能完全浸入到固定液中
02
由于固定针较粗或固定板材质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不能完全浸入到
固定盒盖
本小发明提供两种盒盖,一中是卡扣型,一种
01
是旋钮型,供操作者自行选用。
送检
02
依次标记盒盖上所需信息后即可送检。
05 讨论
小发明亮点
创新性
本小发明采用不锈钢针将ESD标本固定在硅胶材质的固定板上,这一创新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固定 方式中固定针较粗易生锈的问题,还能保证稳定固定标本。其次,固定板采用密度大于水的硅胶材 质,可使标本完全浸入固定液中。
固定板与刻度线
起点设置
刻度线起点可以设在 固 定 中心或边缘,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
刻度间隔
刻度线的刻度间隔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一 般以毫米为单位。
网格设计
在整数刻度处设置延 长线,形成网格,以 便更精确地 测 量 标本 。
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PT精选课件
22
EMR并发症及其对策
• 穿孔:
• 谨记以下几点:(1)确保良好视野,控制内镜 (肠镜需轴保持短缩法);(2)足够量的局部注 射;(3)根据收紧圈套器时的感觉进行判断; (4)要具备选择合理的、计划性分割切除的判断 能力。万一发生穿孔,应冷静地对创面进行钛夹 闭合;(5)术后吸除消化道腔内气体。
优势
利用此项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 组织 ,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 发生
除了能够获得完整标本作病理 检查进行确诊外, 还扩大了以往内 镜下切除病变的适应症。
4
适应症
– 直径<2cm粘膜肿瘤 – 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度浅的早癌
5
EMR术式种类
透明帽法 注射法 注射分片法 6
EMR器械
7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23
直肠等部位的病变
10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理:
– 粘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亚
定位
甲蓝,使病变基底隆起
(将平坦型病变转变为隆
起型病变)。
注射
布线 切除 收取病灶
– 利用圈套器套住病灶,收 紧后使之成为假蒂息肉, 然后用PSD切除。(将宽基 病变转变成假蒂息肉)。
11
病例一 结肠IIa﹢IIc型病变,直径0.6cm
12
病例二 结肠LST
13
病例三 食管平滑肌瘤EMR
14
病例四 结肠管状腺瘤EMR
15
病例五 结肠息肉EMR
16
病例六 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EMR
17
病例七 乙状结肠粘膜内癌EMR
18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 优点
内镜术的名词解释
内镜术的名词解释在当代医学领域中,内镜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疗方法,逐渐成为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内镜术利用显微镜和光传导系统,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可弯曲的管道(内镜)插入人体腔道或组织内部,从而实现病变的观察、诊断、治疗甚至微创手术等多种目的。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释内镜术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技术。
1. 内镜:内镜是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主要器械,分为各个部位的特定类型。
比如,胃镜用于检查和治疗胃内疾病,肠镜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腹腔镜用于腹腔内疾病的显微观察与手术操作。
内镜由光纤和摄像头组成,光纤传输光线,摄像头将显微图像传输到显示器上,供医生观察。
2. 柔性内窥镜:柔性内窥镜是内镜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可曲性,能够适应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复杂性。
柔性内窥镜通过弯曲的操纵杆和可控制的弯曲部分,可以精确地导航到目标区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柔性内窥镜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鼻咽、气道等部位的检查与治疗。
3. 幕上内镜:幕上内镜是一种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内镜系统。
幕上内镜在外部显像设备上形成了一个虚拟视野,从而提供了更加宽广和立体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操作。
幕上内镜可以用在胃镜、肠镜、鼻喉镜等多种内窥镜中,大大提高了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4. 双向刷内窥镜:双向刷内窥镜是用于消化道疾病的一种特殊内窥镜,也称为"幽门扩张器"。
该内窥镜可以通过一个阀门同时注入气体和液体,从而扩张幽门,使医生得以更好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双向刷内窥镜对于胆总管结石、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
5.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将超声探头嵌入内窥镜的一种技术,可以用来观察内脏器官如胃、肠和肝脏等的实时图像,并辅助发现和诊断一些病变。
内镜超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病变定位、大小测量和深度判断,对于肿瘤、肝硬化等疾病的检测和分析有很高的价值。
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是内镜下消化道黏膜病变切除的一种微创技术。
emr术操作步骤
emr术操作步骤
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一种内镜黏膜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早期的消化道黏膜病变,如早期胃癌。
以下是一般的EMR术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麻醉或镇静,以确保患者舒适。
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的禁食和禁液时间内。
内镜检查:
进行内镜检查,通过口腔或直肠插入内镜,观察病变的位置、形状和范围。
病变定位:
定位需要进行EMR的黏膜病变。
这通常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或者在术前使用染色剂标记病变区域。
预测病变深度:
评估病变的深度,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EMR。
深度评估可以通过内镜超声(EUS)等技术进行。
黏膜抓取:
使用内镜配备的专用工具(如抓取夹或抽吸器)将黏膜抓取到内镜下。
升压注射:
在病变周围注射生理盐水或黏膜升压剂,以分离黏膜病变并提供更好的视野。
切除:
使用电刀或切割线圈等内镜手术工具,将病变黏膜切除。
切除的范围通常包括病变和一定的安全边缘。
止血:
在切除后,进行必要的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或使用止血夹。
黏膜缝合(可选):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黏膜进行缝合。
这通常是在较大或深的切除后进行。
术后观察:
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并发症。
可能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切除组织的性质。
请注意,EMR是一项专业技术,由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或消化内科医生进行。
手术步骤和工具的选择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特性而有所不同。
患者在EMR前会接受详细的评估和讨论,以确保手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区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
除术(EMR)区别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两种常见的内镜手术。
ESD是一种先进的技术,通过使用
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在内镜下逐步剥离胃肠道病灶及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
ESD是EMR
的发展,已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对于像香菇一样有茎的小病变,可以简单地使用圈套器套住蒂部切除,这被称为息肉切除术。
对于像披萨一样平坦的较大病变,必须先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使用圈套器电切病变,这被称为黏膜切除术(EMR)。
然而,对于
超过2厘米的平坦病变,黏膜切除术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这可能导致病变的遗漏和复发。
因此,ESD逐渐发
展为更可靠的方法。
ESD有一些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
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症阴性以及缺乏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
对于状态较差的患者,不建议使用ESD治疗。
ESD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出血、穿孔、腹痛和
感染。
术中出血和迟发型出血是常见的出血类型,前者是由于局部黏膜抬举欠佳而导致的,后者则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
穿孔是ESD的常见并发症,治疗时应密切观察镜下图像和患
者的生命体征。
腹痛是ESD术后典型症状,可以通过常规剂
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
感染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白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需要对症处理并使用抗生素。
总的来说,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手术,比EMR更可靠,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并发症需要注意。
消化内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疗精要
消化内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疗精要1984年日本多田正弘、竹本忠良等首先报道了所谓黏膜剥脱活检术,它是一种对常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对胃癌浸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较大块活检的方法,后来又将此法应用于早期黏膜层胃癌的切除,又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o一、适应证胃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如下。
(1)常规内镜活检不足以做出诊断的某些病变,如早期胃癌到达深度、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症、黏膜下肿瘤等。
(2)癌前病变的切除,如重度异型增生病灶、扁平隆起型腺瘤等。
(3)治疗早期黏膜层胃癌:对小于2cm的高分化型腺癌或小于ICnl的低分化型腺癌,多可一次性完全切除;如果病变范围较大,患者因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亦可行内镜下多次分割局部切除治疗。
(4)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法不仅适合于隆起型病变,也适合于平坦型及凹陷型病变。
二、禁忌证如果病变表面有明显溃疡或溃疡瘢痕,提示癌肿已累及黏膜下层,内镜无法安全切除,属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可依据病变的形态及在胃内部位的不同而不同,若病变呈有蒂或亚蒂状息肉样隆起,单纯用息肉切除法切除即可,但对于扁平隆起型、平坦型、IIc样凹陷型者,则需用黏膜切除法进行,它是一种内镜黏膜下注射法与息肉切除法结合起来的方法。
(一)抓提圈套切除法经超声内镜或染色确定病灶的范围,为了防止遗漏,保证完整切除,切除前可进行病灶周围标记,常用方法为病灶的四周黏膜下注射美蓝或墨汁。
治疗时首先将内镜注射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病变边缘的黏膜下层,可一点或多点注入0.05%肾上腺素生理盐水2~4mL,使病变组织连同周围黏膜呈黏膜下肿瘤样隆起,然后用夹持钳穿过圈套器将该病变提起,同时用圈套器套住隆起之病变并缩紧,然后放开夹持钳再接通高频电凝波或凝切混合波,先弱后强切下局部病变组织,并取出体外。
操作时可用双腔治疗型胃镜或两根细径胃镜替代双腔内镜。
一般2.8mπι的通道插入鼠齿钳,3.7mπι的通道插入圈套器,对不同部位的病变可选用不同型号的胃镜:如病变在胃体、胃角或胃后侧壁,选用侧视型胃镜进行观察、注射和前视型内镜圈套器切除;病变在胃窦,则可用双钳道前视型治疗内镜或两根前视型内镜。
内镜完整切除的标准
内镜完整切除的标准
内镜完整切除是指通过内窥镜(内镜)技术彻底切除组织中的异常病变或肿瘤,并确保周围的正常组织未受影响。
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描述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手术,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以下是内镜完整切除的一些标准:
1.肿瘤完整切除:内镜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完整切除异常病变或肿瘤。
手术结束时,应确认所有可见的异常组织已被完整切除。
2.切缘阴性:切缘是指切除组织的边缘。
内镜手术后,切缘应该是阴性的,即不含有异常细胞。
阴性切缘有助于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
3.手术边缘无溃疡:在内镜手术后,手术边缘应该没有出血、穿孔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
这有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病变类型确定:通过病理学检查,确保对异常病变或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进行准确的鉴定。
这对于确定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5.无淋巴结转移:对于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通过内镜手术时,通常需要评估淋巴结的状态。
如果内镜手术后确认无淋巴结转移,说明手术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6.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没有术后复发或并发症的出现。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内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标准可能会因
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和手术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综合考虑这些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是一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方法,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
该方法使用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在内镜下逐步剥离胃肠道病灶及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
ESD相比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ESD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其次,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ESD 的优点还包括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
此外,ESD能够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ESD的适应证包括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和胃肠道早癌。
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均可以应用ESD切除。
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ESD 都能够进行治疗。
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
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病变直径<30mm;sm1浸润分化型腺癌,无溃疡发生,无淋巴即血行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0mm。
在抬起的黏膜下层切缘,使用IT刀或钩形电刀进行切割,渐进式切除病变组织。
EMR、ESD
术前护理
1、术前谈话、签字 2、心理护理 3、患者准备:预约、登记、核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术 前常规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者术前同胃镜检查;对肠道病 变者同结肠镜检查;术前备好留置针等。 4、术前用药 5、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 6、小儿、耐受差及不合作者可申请麻醉下进行 7、贴电极板
术中护理
患者监护 1、耐心解释 2、体位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麻醉者做好监护,血压,脉搏,血氧等 医护配合 1、粘膜染色:食管用复方碘溶液,肠道用0.2﹪~0.4﹪靛胭 脂8 ~10ml进行染色。 2、必要时做标记
EMR、ESD
省立医院消化二科
路英菊
什么是EMR及ESD?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 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 (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一假 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全 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c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病 变。 ESD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 2cm的 癌前病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 病变。 禁忌症: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 超声内镜提示癌已侵润粘膜下 2/3以上者。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一般生活指导;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 ~ 7天,术中出血者需适当延长卧床天数。避 免用力过猛的动作,防止穿孔及出血。 2)对上消化道病变者,应向患者解释可能1 ~ 2天的咽痛及咽后壁异物 感,几天后可消失。加强口腔卫生。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变化,观察呕血、黑 便的次数及量、性状及伴随症状。 4、术后及时补液:抑酸药、抗生素。 5、饮食:一般禁食2 ~ 3天,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48h后进流质饮食, 72h后进无渣饮食1周。 6、出院指导: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按时作息;定期 复查,术后第6及第12个月复查内镜。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护理查房
ESD较EMR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难操作。EMR术中很少出血,但在ESD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视野就会被血液覆盖,要不断地止血和冲洗视野。ESD较外科手术容易剥离不干净。
病例
5月15日入院情况: 患者XXX,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诉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泛酸嗳气,无呕血、无黑便,纳差,睡眠可,二便如常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可见斜形长约6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局限型隆起,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柔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微压痛,余腹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莫非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3-5次/分,无明显亢进。双肾区无叩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查血、尿、便常规、大生化、凝血功能、全胸片、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因胃窦部病变考虑病灶较小,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胃镜下治疗,5月16日由外科转入我科。入科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剧烈腹痛,无腹胀腹泻,无心慌胸闷,无畏寒发热,食纳可,二便如常。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增强,双下肢不肿。入科诊断: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西医:1.慢性胃炎,2.胃窦部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诊疗计划:拟行镜下治疗。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2017年5月16日3P:焦虑:患者自知心动过缓,担心术中风险3I:遵医嘱予阿托品试验3O:阿托品试验阴性,向患者解释其意义,患者能理解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EMR集ift总洼入乂木孑花护忖看切BS上灯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l、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工程科技]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 是在息肉电
切术和黏膜注射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的治疗手段,具体操作是通过黏膜下注射肾上腺 素或生理盐水使得病变组织抬高,使粘膜层与肌 层分离,然后行高频电刀切除。利用此项技术 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
的发生,除了能够获得完整标本作病理检查进 行确诊外, 还扩大了以往内镜下切除病变的适 应症。
变、黏膜内癌、直径< 20 mm的sm1癌。
• 对sm2癌或浸润更深的癌变,由于病变残留
及淋巴结转移几率大,尚需追加外科手术。
EMR适应症
• 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
2004年4月版规定EMR治疗胃癌适应症为:
• (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 • (2)内镜下判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限于粘
膜层
大肠EMR 适应证
• 结肠EMR 的绝对适应证:分化良好或中分化的腺
癌,局限于m 层,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大小2 cm 以内;小于2 cm 的各型LST。
• EMR 的相对适应证:分化良好或中分化的腺癌,
局限于m~sm1 层,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大小2 cm 以内;2 cm 以上的颗粒均一型LST-G;2 ~4 cm 的混合结节型LST-G。
乳头癌,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 局限于黏膜层,IIa 病变,直径小于2 cm;(2)局限于 黏膜层,IIb和IIc 病变,直径小于1 cm,胃镜和/ 或病理 确定无溃疡或溃疡瘢痕。
• EMR 的相对适应证:分化良好或中分化的胃腺癌和/ 或乳
头癌,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 ) 直径超过2 cm 的无溃疡及瘢痕形成的局限于黏膜层的病 变;(2)直径小于3 cm 的有溃疡或瘢痕形成局限于黏膜 层的病变;(3 )直径小于3 cm 的局限于黏膜下浅层 (sm1)的病变;(4)弥漫型分化差的直径小于2 cm 的无 溃疡及瘢痕形成的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此种情况尚需进 一步的研究证据支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用、麻醉费用、检查费用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常比传统开放手术费用更低。
2. 医疗资源利用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来说,需要占用更少的手术室时间、床位和护理人员,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3. 恢复时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较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减少了住院费用和康复时间。
4. 住院时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住院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数天,这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降低了医疗费用。
5. 并发症发生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降低了后续治疗和康复的费用。
总的来说,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具备更低的医疗费用、更高效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更快的恢复时间和较短的住院时间,因此在经济效益和患者体验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内镜下声带切除术分类标准指南
内镜下声带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声带疾病的手术方法。
在进行内镜下声带切除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管理措施。
为了规范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分类标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分类标准指南,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手术分类和术后管理。
一、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分类标准内镜下声带切除术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病变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内镜下声带切除术可分为局部切除和全切除。
(1)局部切除:适用于声带上的小肿瘤或息肉等局部病变,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对声带功能的影响较小。
(2)全切除:适用于声带上的大肿瘤或广泛病变,需要切除声带的大部分组织,对声带功能的影响较大。
2.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内镜下声带切除术可分为冷刀切除、激光切除和电凝切除。
(1)冷刀切除:采用手术刀片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切除范围不易控制。
(2)激光切除:采用激光器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切除范围易于控制。
(3)电凝切除:采用电凝刀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适中,切除范围易于控制。
3. 根据术后管理的不同,内镜下声带切除术可分为门诊手术和住院手术。
(1)门诊手术:手术后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术后恢复和管理,通常适用于局部切除和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
(2)住院手术:手术后需要在医院进行术后恢复和管理,通常适用于全切除和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
二、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术后管理内镜下声带切除术的术后管理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包括局部伤口愈合、声带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1. 局部伤口愈合: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进行喉部护理,保持声带休息,避免嗓子干燥和过度用力说话,定期复查声带伤口愈合情况。
2. 声带功能恢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声带功能锻炼,包括发音训练、呼吸训练和吞咽训练,帮助声带尽快恢复功能。
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准入申请表
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准入申请表(实用版)目录1.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2.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优势和特点3.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4.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正文一、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是一种通过内镜进入人体消化道,对粘膜层进行切除的治疗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早期癌症、腺瘤、息肉等。
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相比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创伤小: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操作,无需开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2.恢复快: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术后恢复快,一般术后 2-3 天即可出院,恢复工作和生活。
3.疗效显著: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对早期消化道癌症、腺瘤、息肉等病变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4.并发症少: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并发症相对较少,且较轻,如出血、感染等。
三、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术前准备:包括病人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2.麻醉: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3.操作:通过内镜进入人体消化道,对病变部位进行粘膜切除。
4.术后处理: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
注意事项:1.术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防止感染。
2.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确保安全。
3.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消化道早期癌症。
2.腺瘤。
3.息肉。
4.其他需要内镜下治疗的病变。
禁忌症主要包括:1.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
内镜完整切除的标准
内镜完整切除的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镜完整切除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内镜完整切除是指在内镜下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在进行内镜完整切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内镜完整切除的标准。
一、适应症内镜完整切除适用于早期胃肠道肿瘤、息肉、腺瘤等病变的治疗。
具体适应症包括:1. 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2. 直径小于2cm的食管、胃、结肠息肉;3. 早期结直肠腺瘤;4. 结直肠小于2cm的早期肿瘤。
二、术前准备在进行内镜完整切除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包括:1.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2. 术前准备适当的内镜设备和器械;3. 术前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和术中操作难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手术操作内镜完整切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1. 精准定位:通过内镜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确保完整切除;2. 精准标记:在病变周围做好标记,以利于手术操作;3. 精准切除: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如电切、剔除等;4. 精准止血: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点,确保手术安全;5. 精准封闭:在切除完毕后要及时封闭切口,预防感染和出血。
四、术后处理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术后处理和随访,包括:1. 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出血、感染、疼痛等并发症;2. 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3. 术后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和预防复发。
内镜完整切除是治疗早期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2000字】第二篇示例:内镜完整切除是一种治疗内镜切除术后的一种重要方法。
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有哪些
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息肉内镜切除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经内窥镜黏膜切除术(EMR):通过内镜将切除术直接施行在息肉上,常用于较小的息肉。
2. 剥离术(ESD):通过内镜将息肉的黏膜和深层组织一并切除,适用于较大或有浸润的息肉。
3. 多极切除术(MPR):通过内镜配备的多个电切、凝结功能进行切除,适用于具有不同形态或大小的息肉。
4. 剪切内镜切除术(EMRC):通过内镜配备的切割夹进行切除,适用于扁平或腺瘤性息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肠道息肉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良性或恶性程度等因素。
其中,EMR是最常用的切除方法,而ESD适用于需要完整切除息肉及深层组织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变来源更深,穿孔的发生率更高。 对于巨大粘膜下肿瘤,可与腹腔镜联合治
疗。
女 63岁,胃窦平滑肌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对于突向浆膜下生长,与浆膜层紧密 粘连的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不可避免 的结果就是穿孔,一般可以通过内镜得到 修补,所有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 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成为可能。
ESD在日本已开展十余年时间,技术 成熟。
ESD系列配件在2008年进入国内。 ESD一般要求气管插管全麻。
ESD优势:
适用范围更广,对较大范围的复杂肿瘤具有更高 的整块清除率
抬举征阴性病变可切除 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评估 术后复发率操作时间长
纵形切开黏膜约2cm,显露黏膜下层 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 上而下纵形切开环形肌至GEJ下方2cm。切开过
程中由浅而深切断所有环形肌束 隧道内冲洗创面并电凝创面出血点和小血管 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
优势
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 微创 并发症少 患者恢复快
操作方式类似活检 钳,适合实施预切 开
ESD步骤
1
喷洒染色
2
作标记
3
注射/隆起
4
切开黏膜
5
按圆周切开
6
剥离
7 电凝止血
8
冲洗/隆起
According to Rösch et al.
Endoscopy 2004
男,62岁,胃窦重度非典型增 生
出血的处理
血管的处理
穿孔的处理
粘膜粘膜下挖除术(ESE)
隧道内镜技术
内镜在消化道粘膜下建立位于粘膜层 于固有肌层之间的一条通道,通过该通道 进行的粘膜侧、固有肌层侧、穿过固有肌 层到消化管腔外的诊疗技术。
隧道技术带来了什么——防穿孔
隧道技术应用粘膜病变切除 ESD
经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
适用于固有肌层来源的粘膜下肿瘤 保持消化道粘膜层完整性 避免胸腹腔继发感染和消化道漏
针形刀
ESD电切刀
IT刀 钩形刀
螺旋伸缩刀
Duel刀
三角刀
ESD专用止血钳
带旋转功能,钳杯具有 防滑功能,能够精确地 抓住出血点,实现快速 高效的止血。 在ESD以外的其他操作 中也可用于止血。
先端的爪型钳能够稳 固地抓住黏膜组织, 且先端的旋转功能可 向各个方向实施切开 操作。实现高效的切 开和剥离
病变 > 2cm – 怎么办 ? 分块粘膜切除术(EPMR)
EMR 优点:
技术成熟、易于掌握 安全、有效 使用并发症少。
EMR缺点:
适用于较小病变 标本无法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 组织学评估病灶残遗 复发率较高 抬举征阴性无法切除
粘膜下剥离术(ESD)
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 内镜治疗技术。
内镜切除技术
张月寒
内镜切除技术
内镜粘膜切除术(EMR)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粘膜粘膜下挖除术(ESE) 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适应症
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消化道早癌 粘膜下肿瘤
上皮层(m1)
粘膜层 固有层(m2) 绝对适应症
粘膜肌层(m3)
sm1
相对适应症
粘膜下层 sm2
sm3
※ 低分化癌一般不做ESD
EMR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 初为粘膜剥脱活检术 ,主要用于常
规活检难以确诊的病变或对肿瘤浸 润深度难以估计的病例进行大块活 检的方法,后来逐步运用到早期消 化道肿瘤的切除。
EMR技术
粘膜下注射法切除术(标准EMR) 透明帽辅助法切除术(EMR—C) 结扎式EMR术(EMR—L) 分块粘膜切除术(EPMR)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黏膜下层注 入生理盐水
高频电切割
注射-切除
病变大小非常有限 平坦病变不易圈套 圈套钢丝易滑脱导致切除不完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套扎器法(EMRL)
注射-套扎-切除 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透明帽法(EMRC)
注射-吸引-切除 切除的病变大小受透明帽限制 切除较大病变时需分次切除,可能导致切除不完全或局部复发
熟练的掌握内镜下止血和缝合技术
熟练完成ESD和ESE
于外壳、麻醉科、病理科良好的团结、协 作,共同处理术后并发症。
经口内镜贲门括约肌开术(POEM)
日本井上晴洋教授于2008年采用POEM治 疗贲门失迟缓获得成功,国内上海中山医 院周平红教授于2010年首先报道。
手术过程
距离胃-食管交界处(GEJ)上方约8cm-10cm处 行黏膜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