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1 青花 教案

21 青花  教案

21 青花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

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

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沓、惘、嬉、窥”;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青花》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发展及特点。

2. 能够观察并描述青花瓷的外观特征。

3. 学会欣赏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培养审美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青花绘画技巧。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青花瓷样品、绘画工具(毛笔、颜料、瓷块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画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个著名的青花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青花瓷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青花瓷的制作材料以及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发展及特点。

学生可以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

3. 观察与描述(15分钟):教师将准备的青花瓷样品分发给学生,在指导下让学生仔细观察青花瓷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纹样、线条等,并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和描述写在笔记本上。

4. 艺术赏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几张青花瓷的图片,并向学生解读其中的艺术价值和独特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绘画实践(3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毛笔和颜料进行青花绘画。

学生们可以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尝试着在自己的画纸上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青花纹样供学生参考。

6. 作品分享与展示(15分钟):学生在绘画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特别出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了解青花瓷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总结: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强调青花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和研究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青花瓷的研究报告,包括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1青花(导学案)

21青花(导学案)

第21课青花考查式引导学习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4、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描写的青花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难点)【作者介绍】刘华,男,山东无棣人。

代表作品有小主《老爱临窗看风景的猫》、电视散文《井冈杜鹃红》及青花等。

【小知识袋】青花,瓷器釉彩名。

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

先在瓷器毛坯上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描绘纹饰,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以高温烧成。

元代已得到相当发展,明代达到成熟阶段。

以景德镇烧造的为最佳。

【字词学习】1、注意“鬓”字的笔顺与写法、部首与意思、拼音与结构等。

2、注意“沓”、“窥”字的读音与意思。

3、“惘”字里面的写法与意思、读音。

4、“沓”为多音字:沓tà()dá()5、近义词闻名天下()独树一帜()独特()企盼()困惑()肃穆()允诺()寻觅()凝视()迷惘()迫不及待()6、反义词完美()困惑()允诺()严厉()7、词语理解锲而不舍:嬉戏:瑕疵(cī):纷至沓来: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迫不及待:【课文学习】一、初读课文1、课文按的顺序,通过讲述“”的一家父子俩,父亲默默企盼,要儿子,儿子苦苦,终于得到的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精神。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二、精读课文1、课文反复交代青花配方有何用意?2、第3自然段第二句写父亲“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你认为父亲想要说什么?为什么又没有说?3、第5自然段在课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我”为什么会梦到开窑盛典?这说明了什么?5、第7自然段中“吻合”一词能否换成“符合”?为什么?6、第9自然段连用四个反问有何作用?7、“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8、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第14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进行赏析。

9、“我”茅塞顿开是偶然吗?为什么?10、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1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创新小故事?12、请合理完善以下课文图解。

青花 教案

青花 教案

青花教案青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花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掌握青花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青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青花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并学会欣赏青花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表达对青花的情感和审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青花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青花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 了解青花(10分钟)教师讲解青花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对青花的基本了解。

3. 欣赏青花(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青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作品的造型、色彩和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4. 制作青花(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青花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带领学生进行青花的实际制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瓶或盘子等容器,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表达(20分钟)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依次向全班描述作品的创意和表达感受。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邀请学生思考青花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

四、教学资源1. 青花作品或图片2. 制作青花的材料和工具,如陶瓷容器、青花彩料、刷子等3. 青花制作的参考书籍或资料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青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青花制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思考和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对青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制作青花的实践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制作过程可能会比较仓促,对于青花制作的技术细节和工艺流程的掌握还不够深入。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青花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青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描写来表达情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青花瓷的特点。
2.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你们的描述很生动,如果再加上一些比喻或拟人,会让作品更有趣。”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作者在描述青花瓷时,为什么使用了这么多比喻和拟人?”
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出青花瓷的美。”
(四)创作实践活动
1.教师指导:“现在,请你们独立创作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注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青花元素,如青花瓷瓶、青花桌布等,激发学生对青花的兴趣。
2.介绍课文背景,导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
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青花瓷的特点?
(四)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点语句。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讨论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青花瓷为什么能够传承这么多年?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学中要适时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内容。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案(教学设计)


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

“纯净自然的,温柔贴心的,素 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

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5 古诗实三。首
象最深的、最精彩的、最快乐的、最受感动的
等都可以写。
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
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这
6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 例文: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1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一)了解青花。 1.播放歌曲《青花瓷》片段,配合课件出 示青花瓷器的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教师过渡:(展示课件第四屏)北京奥运 会 的颁奖礼仪小姐的礼服,设计灵感也来自于 青花瓷。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这节 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花的动人故事,相 信一定能带给你很多启示。
1.生读教学目标后师提问:什么是转述? 2. 引导学生读指南针和泡泡框里的话。 3. 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转述别人的话应 该 注意的问题。
三、小组交流“寒假的生活” 要求:把最精彩、最快乐、最受感动的情
景说清楚;小组成员要有分工,要按秩序轮流 转述,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评价。
四、各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发言
3. 请学生交流“创作青花”这部分内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青花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

学会欣赏青花作品,掌握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简单的青花图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青花图案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青花的艺术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青花图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花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特点、制作工艺等。

2、欣赏法展示大量的青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其审美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青花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青花图案,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展示一件精美的青花瓷器,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知识讲解(12 分钟)介绍青花的定义、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讲解青花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成型、绘制、烧制等环节。

分析青花的艺术特色,如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

3、作品欣赏(15 分钟)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青花作品图片,如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等。

引导学生从色彩、图案、造型、寓意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创作指导(15 分钟)介绍青花图案的构成要素,如点、线、面、色彩等。

展示一些简单的青花图案创作示例,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强调创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构图、线条流畅、色彩搭配等。

5、学生实践(20 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纸上创作青花图案。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6、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2.讨论问题:
a.课文中的青花瓷具有哪些特点?
b.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青花瓷的?
c.你认为青花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教学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内容:
a.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选择题等。
b.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进行朗读练习,感受课文的韵味。
c.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思考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创意写作: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我心中的青花瓷”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要求字数在200-300字之间,尽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青花瓷的喜爱和赞美。
3.调查与研究:分组进行青花瓷的调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瓷、细腻、勾勒、窑、熏陶等,并能够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意写作。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绘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a.青花瓷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b.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
c.青花瓷在我国的分布和影响力。
d.青花瓷的鉴赏方法。
4.课堂展示:每组在下次课上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形式不限,可以是PPT、手抄报、小品等。要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展示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和形象表现。
5.情感表达: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学习,写一篇关于“珍惜传统文化”的感悟文章,字数在300-400字之间。可以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1《青花》教案

21《青花》教案

汇报(修复青花):(预设一个组)师:学着他的样子,读出这两个句子。

(出示课件5)(全班齐读)师:接着说!师:你说的很有画面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我的急切和无奈!父亲呢?(师板书:父亲)师:嗯,我听出来了,你不满意!(指着一生说)你这样苦苦寻觅,用心修复,(指着另一生)父亲他却不满意。

为什么父亲不满意呢?(指着一生)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儿):读“我已经找到了青花不是吗?……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师:一连串的扪心自问,一遍遍的自我肯定与否定,却正好看出了“我“内心的困惑和寻找答案的坚定。

父亲呢?师:(问全体)儿子好学、执着、坚定。

那你们说,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师:刚才这组同学在学习第一阶段作者通过修复青花来找寻祖传的配方这一部分,他们是如何学习汇报的呢?(师板书:方法)你们组自己说吧,总结一下!师:总结得很好。

你的思路是那么清晰,你的表达是那么流畅,不愧是我班的小名嘴!会读书,学习方法好等!其他的小组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的呢?展示一下吧!师:哪一组先来?汇报(复制青花):(预设两个组)师:这也是我们写作时遇到写人的文章要学习的地方。

你们组的同学也挺会读书的!师: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你又看出这是位怎样的父亲呢?师:那么到底父亲想要什么呢?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呢?接着汇报!汇报(创新青花):(预设两个组)师:这个句子理解得太好了,你们想的和老师想的一样,只有汲取古人的精华,只有创新,才能做出完美的“人间瑰宝”。

(出示课件7)请大家放声读-----“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

师:(如果学生读的不好,师可以说):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怎么没有一点底气呢?师:是啊,经历了这么艰难的一个历程,才找到了秘诀,作者的心里多高兴、激动、自豪呀,再读一下(课件句子)(齐读):“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师:你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师:是呀,“我”在实践中摸索、寻觅青花的祖传配方,这是----(出示课件8)齐读课件上两个句子师:(小结)父亲默默的期盼,经过儿子苦苦的寻觅求索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

《青花》教学设计2

《青花》教学设计2

《青花》教学设计2一、复习导入,初学反馈1.播放视频,说说节目里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师:是啊!在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长河里,有许多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人,他们的故事是那样感人!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21课《青花》。

2.师:首先我要检测一下你们上节课学习字词的情况(出示文中词语)两(鬓)斑白郑重其事企盼如饥似渴(锲)而不舍茅塞顿开师:这些字词在文中分别是描写谁的?(板书)生:父亲、“我”二、学法指导,理清脉络(出示句子)师: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话:“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师:看一看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生:这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承上启下)师:这篇文章比较长,但是在结构上很有特点。

(出示方法)读长文章有一个方法:先理清脉络,然后从重点段入手,抓住重点语句去突破,一定能迎刃而解。

师: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它把课文分成了两个部分。

老师想知道,“承上”讲了什么,“启下”又讲了什么?生:“承上”讲的是父亲交给了我一块残缺的青花,让我去找寻那一片残缺的部分。

“启下”是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青花。

三、重点突破,品读感悟1. 扣住“企盼”,品味“寻觅”的意义师:好的,我听懂了。

“承上”,讲父亲对我的一份企盼;“启下”,是我开始了苦苦的寻觅。

(板书:企盼、寻觅)看,文章的脉络就出来了。

课文写了作者寻找青花秘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1~4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苦苦地寻觅呢?(学生默读思考)师:想好的同学可以举手。

生:因为父亲知道这个青花有一种独特的祖传配方,这种祖传的配方使它独树一帜,我非常想知道,而父亲又给了我这个考验,所以我苦苦寻觅。

师:你一下子就找准了原因。

来看一看这句话,一起读:“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最新-《青花》教学设计 精品

最新-《青花》教学设计 精品

《青花》教学设计《青花》教学设计李艳设计屈建华指导彩色文字为指导建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父亲,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等的描写方法,去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艺术领悟力。

3了解我"我"是如何创作青花的,学习其刻苦认真,勇于超越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微写作课前播放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清新悦耳的歌曲,是不是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了一幅幅清新典雅青花瓷画面?"生"是"师"青花瓷是一种手工艺品,诸如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精雕细琢的石雕,创意无限的笋石画,浓浓乡情的竹编,以假乱真的折纸……这些都是一些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手工艺术!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更多精妙绝伦的富有诗意的手工艺品呢?那你有过自己引以为荣的手工艺品吗?是怎么制作的?请勾勒一下写一写你自己的手工制作吧!"感觉是在引导写说明文100字左右,时间3分钟首先时间设置上一分钟33个字,不包括思考过程,时间应该还是很紧张的。

所以,建议导课时间缩短一些更好。

其次是自己"有过自己引以为荣的手工艺品吗",如果没有怎么办。

3分钟写完后选取1~2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的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们也大都写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但制作过程,人物的刻画太过简单,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意到了提问与点评的呼应,但你转到了人物刻画,然后评说他们的作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道学生会不会不服气啊!。

那怎样才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突显好像平时都说突显人物性格,有的时候不知道凸显和突显的区别,鲜明,句子生动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从刘华的《青花》一文中找出写作的金点子吧!不知道这个怎么说,找出金点子,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组合的。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屏显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对父亲和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心理?等的描写方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1)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青花》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十八小学魏振福教材简析: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

陶瓷中的精品青花,被称之为“人间瑰宝”,《青花》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神。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透过人物的刻画来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从中领悟作者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之情。

2.了解“我”为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我”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中的儿子在“修复——复制——自制”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的含义和对青花瓷艺人执著创新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青花瓷》、视频《青花》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读感受1.播放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随即白板放映精美的图片,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欣赏。

2.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图片附带文字,了解青花被称之为“人间瑰宝”(相机板书:人间瑰宝)3.学习课后的学习链接。

4.继续走进“青花”,探寻独树一帜的祖传配方。

(板书课题:青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媒体让学生通过视、听感知青花瓷,帮助学生理解青花乃“人间瑰宝”。

(2-3分钟)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同时让学生懂得从课后学习链接中获取信息,加深对青花的认识。

)二、学法指导理清脉络1.出示句子“什么样的瓷片才配得上这样的青花?什么样的青花才是完美的?我开始苦苦的寻觅。

”2.齐读这句话。

思考: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3.引导学生明确承上启下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青花》语文S版

青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茅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是怎样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的。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

”这句话。

了解“我”的努力,读懂父亲的表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2、了解瓷器的起源。

3、了解青花瓷。

4、介绍青花。

(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名称。

其瓷,胎骨滑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青花瓷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5、了解青花的价值。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

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嬉戏纷至沓来迷惘窥破瑕疵昭示弥补毛坯教师指导:“鬓”是上下结构,写时上下要紧凑。

“锲”右半部记忆时,这样去记:“丰+刀+大”。

“惘”右半部是“同”字框,不要写成“门”字框。

2、理解词语:•两鬓斑白:两耳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

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

接连不断地到来。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

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3、他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们什么事?(文中讲的是一位“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承接他的瓷艺,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瓶,让儿子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

语文课文青花教案一等奖3篇

语文课文青花教案一等奖3篇

1、语文课文青花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

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

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

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

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

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

指名读生词。

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

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

接连不断地到来。

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

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

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

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

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21《青花》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21《青花》语文s版

《青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目标分析、学会本课“鬓、访、锲、沓、嬉、窥”个生字,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等词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的梗概。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两鬓斑白、迷惘、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内容,讲述文章梗概。

教学过程设计一、自主学习(一)谈话导入新课、从平常用到的瓷器谈起,引出本文的内容。

、板书课题,介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设计意图:从日常简单事例引入新课,意在使语文更接近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习题。

、读了课题,我最想知道的问题是:、我能把课文读通顺,都准确。

、我能根据拼音写出生字。

ǎìāáèéùěēìàá()()()àǎīìíǎīì()()()()、采集文中的四字词语,再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我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我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这是故事的前因);第二部分写(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将部分知识点以练习题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培养其带着问题看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合作学习同桌交流完成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合作的形式使学生明白获得知识具有多种途径。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1. 《青花》教学设计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3.品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企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一)交流第一部分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中的“完美”?)
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练习说话并填空。
3.体会作者对文中所写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过渡: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词。
注重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注重读中感悟。
板书设计
1.给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昭()示瑕疵()两鬓()斑白
教学反思
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很现代也很有中国味,配合精美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以青花为线索,按照“我”“寻找——创作”青花的过程进行叙述,赞美了青花艺人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的原因。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句,进行剖析,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课文:21 青花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代人为传承和创新青花技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青花瓷人身上的可贵精神。

3.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沓、昭、惘、窥”;会写“鬓、访、锲、嬉、沓、惘、窥”;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茅塞顿开”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四)请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五屏)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①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②用“郑重其事”说一句话。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一)默读第二部分。

思考:为了得到制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补白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

(展示课件第六屏)(三)自读第二部分。

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 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2)“终于,有一天……”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并试着读出来。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我”怎样的心情?②指导朗读句子。

(2)“我决心复制祖辈的青花……”“我”的心情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句子中的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呢?(3)“复制的青花……”①从父亲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②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此时你会有何想法?3.请学生交流“创作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1)“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一)通过人物对比走进人物内心;(二)抓关键语句的朗读、理解、品味,培养学生语感。

透过句式和标点,体会出“我”此时的心情,让学生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说的”,符合高段语文学习规律。

此时,“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透过“凝视”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2)“在绚烂的青花中,……”①请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我”站在古人肩膀上找到的青花呢?②你认为这青花仅仅是“我”找到的吗?(3)“我也终于窥破了当初……”①读了这句话,请学生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②请学生谈谈对“修复和复制都不是……”这句话的理解。

③请学生联系全文思考:父亲的祖传秘方究竟是什么?三、总结回顾,升华主题(一)(展示课件第七屏)练习。

(二)请学生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我”和“父亲”。

(展示课件第八屏)(三)通过学习本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关于青花的知识。

2.搜集关于锲而不舍付出努力,追求理想的故事、名言,制成卡片。

让学生明白此处的“找到” 深层的含义是“创新”,由此体会出“我”成功创作青花的艰辛。

使整个教学按“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顺序进行回归,目的明确,环节清晰。

用积累的词语形容文中的人物,既巩固了学过的词语,又深化了对文章人物的认识。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 个生字,会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的春天?(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板书课题)(四)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一)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熟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三)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通过背古诗比赛,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了解作者有助于帮学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儿童的爱。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整体入手,导入新课回忆,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复习第二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

第三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

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二)交流出示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三)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读一读。

(四)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五)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讲读第三至八自然段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讲读第 3 自然段。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文(S )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111. 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2. 大屏幕出示第 3 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 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二)引读第 4 自然段。

(三)讲读第 5、6 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1. 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交流,品读。

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展示课件六至十三屏)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 读第 6 自然段。

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

她赞叹什么?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 7、8 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