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模拟卷 (3)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凡是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②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③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一位在张北研究语言的朋友说,这一带不但语言上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④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名师专用【部编人教版】江苏省徐州市官湖中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一语文试卷

名师专用【部编人教版】江苏省徐州市官湖中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一语文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官湖中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高一语文试卷说明: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和作文请写在答案卷上,答卷结束后只收答案卷。

一、课内阅读:(23分)(一)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

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帐。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___________________”,再请门官送进去。

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由此可见。

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1、孙中山为什么要去拜见张之洞?(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帐。

”“不恭”表现在哪里?(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中山是如何回敬张之洞的?请你按原文回答。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

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是生机勃勃,绿是苍翠欲滴。

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一语文:第3讲 离骚(屈原) 含解析

破题致胜期末复习检测高一语文:第3讲 离骚(屈原) 含解析

2、主要作品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3、故事背景《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关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4、通假字与假错字的分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本文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语文知识,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诗句的诗人是谁?“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牧答案:B2. 下列作品是鲁迅创作的是:A. 《霜》B. 《入夜》C. 《荆轲刺秦王》D. 《红楼梦》答案:B3.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下一句是:A.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B. “有爸的孩子像个豆腐”C.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宝”D.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逃”答案:A4. 下面哪位不是明代的文学家?A. 杨慎B. 杨时C. 杨荣D. 杨生答案:D5. 下列古代诗歌中,不属于汉赋的是:A.《关山月》B. 《前出塞》C. 《塞上曲》D.《边塞风光》答案:A6.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四字成语的是:A. 爱屋及乌B. 过五关斩六将C. 杯弓蛇影D. 抛砖引玉答案:B7. 下列文章的体裁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集?A. 《桃花源记》B. 《全唐诗》C. 《三国演义》D. 《孙子兵法》答案:B9.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篇典籍?A.《礼记》 B.《孟子》 C.《论语》 D.《尚书》答案:C10.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古道西风瘦马”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朝辞白帝彩云间。

”答案:C二、阅读理解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题目:下面哪部作品是鲁迅的小说?阅读材料:在一次地震中,唐亮的家被房屋压塌,唐亮不幸去世。

他的母亲失去了孩子的依靠,悲痛欲绝。

她认为地震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她嘱咐其他家人也要择日迁徙,不料其他人却并不相信。

A. 《祝福》B. 《孔乙己》C. 《狂人日记》D. 《草地》答案:C2. 题目:下列哪部作品是《红楼梦》的续书?阅读材料: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表现了封建贵族世家的兴衰历程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默写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默写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默写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课文《劝学》中直接指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使自己智慧明达”意思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用俗语来形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种做法可用韩愈《师说》中提到的“_______,____”来评价。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两句借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4)《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5)东风在古诗中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 。

”(6)龙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描写“龙”的语句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皆是,如“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小学而大遗④.吾未见其明也⑤.东船西舫悄无言⑥.唯见江心秋月白⑦.苍山负雪⑧.明烛天南⑨.相见时难别亦难⑩.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⑪. 积水成渊⑫.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博”“知”“舫”“唯”“堪”“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诵《短歌行》的形象。

银川一中校服_银川一中-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校服_银川一中-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校服_银川一中-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银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王娅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熅(yún)火弋(yì)射单(chán)于B.劾大不敬(hé) 缪(miào)贤乞骸(hái)骨C.衣褐(yì) 纺缴(zhuó) 辟(pì)公府D.属文(zhǔ) 天雨(yù)雪礼节甚倨(jù)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⑥武等实在⑦卧起操持⑧常从容淡静⑨衡下车⑩伺者因此觉知A.①②③⑤⑦B.②⑥⑧⑨⑩C.①⑥⑦⑨⑩D.②③④⑤⑦3.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君幸于赵王③效死于前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举孝廉不行⑥以勇气闻于诸侯⑦为降虏于蛮夷⑧幸蒙大恩⑨终不能加胜于赵A.① ② ④ ⑤ ⑥B.① ③ ⑤ ⑦ ⑨C.② ③④ ⑥ ⑧D.③ ⑥ ⑦ ⑧ ⑨4.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子卿尚复谁为乎?B.信义安所见乎?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

2023—2024高一下语文期末新课标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从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宫,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建筑都是如此。

功能复杂,需要更多建筑,就增加更多院落,而很少建高楼。

所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实体的构造和装饰上,一方面表现在院落与建筑室内形成的空间里。

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

它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外围是防御体系,包括筒子河、守卫围房和城墙及其城楼、角楼。

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

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太和门东的协和门,到达外朝东路文华殿。

太和门西的熙和门到西路武英殿。

太和殿周围用庑房和大门组成院落,殿前两庑中部,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四角立崇楼。

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分别是外东路的南三所、宁寿宫;东路的奉先殿、东六宫;中路的后三宫、御花园;西路的养心殿、西六宫;外西路的慈宁宫与花园、寿安宫和英华殿。

另外,外朝和内廷的外围和城内零星地块,安排内阁、内官衙署和手工作坊等服务性用房。

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

这些用厚重的琉璃瓦、泥灰和椽子建成的屋顶,屋角却微微翘起,显出轻盈面貌。

我们可以观赏屋檐下形状特异、凹凸有致的斗秩,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形成明清古建筑檐下的装饰带,又标志了建筑的等级和性质。

我们可以观察成排的大木柱之间安装的隔扇和槛窗,它们虽然只不过是门窗而已,但是玲珑剔透的窗格棂花也是造就中国建筑特色的因素。

用青砖砌就或用汉白玉包砌的高大台基,庄重地衬托着建筑物,而自身也形成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一部分。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复习时要牢抓基础,从课本上的例题入手、习题入手、从最简洁的入手,每一道题都亲自动手做一做,千万别眼高手低。

下面是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供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建,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全部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

国外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征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

比如日本的动漫,尤其留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给予人物极强的民族特性特征,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头至七八十年头,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行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化人心。

比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起先学习好莱坞和日本。

缺憾的是,这种学习很多却变成了跟风和仿照,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之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丢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亟待重新建构。

分析中国一些不胜利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要是缺少幽默、诙谐、轻松的故事,缺少贴近现实、贴近常人情感的故事。

动画人物太过沉重,动辄挽救地球、挽救人类,无所不能,人物身上往往集合了全部人的品行,附加的东西过多,缺乏特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不过气,何况小观众?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胜利恰恰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宠爱。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名篇名句默写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名篇名句默写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名篇名句默写一.默写(共15小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写到诸葛亮“”的人生结局,引发后世英雄无限的感慨;陆游《书愤》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

(2)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并指出做到这一点的结果是“”。

(3)唐诗中不少诗歌用通感手法描写音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句子是:,。

②苏轼《赤壁赋》中,通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两句表明了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描写了江上的征帆,用“”写了江边的酒家。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2)《离骚》一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的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连用两个被动句,交代了屈原产生怨恨的原因。

(2)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老子就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指出过:“,。

”(3)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常会引发人们对时间逝去的感慨,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两句,孔子提出了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形象作镜鉴的修养方法。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

(3)自古以来,梅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借写梅花抒发高洁的情志或隐逸的情怀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精选汇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不是远去的风景,更不是孤芳自赏的盆景。

一首《赶时间的人》,获得数万点赞,2000万的阅读量,网友称为“劳动者之歌”;一本出自农村诗人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超过10万余册;一名自称“隔花人”的“地摊诗人”,社交平台圈粉数十万……或许(1),但简单、本真的文字,往往能直击心灵。

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选择以诗歌的方式,发现和创造更多诗意的瞬间,在奔腾向前的时代,留下普通人的见证。

有人说,在当下谈论诗歌,(2)。

当短视频的流行碰撞经典书籍的阅读,当人工智能一气呵成写出五言七律,人们是否还需要字斟句酌、赓续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是的,我们还需要诗歌。

学生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用诗歌倾诉青春的苦恼和甜蜜;上班族在手机备忘录里,用诗歌记录工作的点滴、家庭的温情;工人在视频号里朗诵自己的诗篇,用诗歌定格感悟和浪漫。

通过这些包罗万象的主题、独一无二的诉说,我们得以了解诗歌背后的个体,也得以倾听他人的声音,感受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更重要的是,多元的创作群体、丰富的诗歌主题、热情的文学讨论,让人看到诗歌的更多可能。

从“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到线上“斗诗大会”、读诗直播,互联网的新媒介新应用,形塑了诗歌生动的面貌、吸引了大众多样的参与。

在文学的广场上,需要有专业作家的笔触,(3),参差多态的声部,构成了时代的合唱。

去观察、去思考、去书写,让写诗成为追寻文学价值、思考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也为生活注入更多诗意。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上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B.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复习语文考试的时候要重视语文试题的训练。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穹顶(qiónɡ)偌大(nuò) 彻骨(chè)坠落(zhuì)B.重听(zhònɡ) 窗槛(jiàn) 晦气(huì) 愤懑(mèn)C.磨蹭(cenɡ) 寒颤(chàn) 攒够(zǎn) 殷切(yīn)D.朕兆(zhèn) 无辜(ɡū) 倘若(tǎnɡ) 差池(chā)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

B.尽管是清晨,清新空气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究竟是三月底了嘛。

C.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D.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被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连载时,那些国家的议会进行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

B.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每年以亿吨为单位的各种食物在世界上流动,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一环节只要出现漏洞,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C.我市已建成的1 554千米绿道,境遇冷热不均,有的绿道杂草丛生,几乎被湮灭,有的还长了厚厚一层青苔,或者被机动车占道。

如何提升绿道管理,避免公共资源浪费,成为城市管理新课题。

D.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响力,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人物、语言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0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年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试卷类型:B2020年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蹙.缩/撮.合悭.吝/铿.锵脖颈./长颈.鹿B.纶.巾/冠.军蚊蚋./口讷.更.深/不更.事C.驯.熟/殉.节银镯./蜀.国新正./正.经人D.险峻./郡.守凝噎./懿.旨间.或/不间.断2.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应依次填上一些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这个单元的议论文作者,他们或思索日常生活( )的丰富含义,或追问心灵( )的原因,或( )国家发展的方略,或( )美的存在。

A.蕴藏迷惘探究找寻B.隐藏迷茫探究找寻C.蕴藏迷茫找寻探究D.隐藏迷惘探究发现zxxk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造者的匠心。

《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

虽然,它没有金鼓大作的场面、兵血交飞的情景,但是,它不是平淡无奇的。

它和传奇式的作品分道扬镳,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而又注重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体现生活的波涛发展。

高一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一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

氾水高中15-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复习3—论述类文本阅读整理人:李彬责任人:王于2015/12/28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对应的题目。

(18分)禅与文学浅说罗登廉⑪禅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曾给多少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进入新社会,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对禅的了解却是茫然的,但禅机却悄无声息地融入古往今来的文人的字里行间。

不管是古典诗文中所描述的那种禅境,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渗入的那种禅意,都提高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意识。

⑫西方国家的作家对《圣经》有不同的论释,创作了以《圣经》为题材或借《圣经》之意境的文学作品。

他们认为《圣经》是上帝智慧的结晶,文学与它联姻,会产生高于艺术本身的艺术。

虽然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的牵制历史,但禅的出现其实是对儒家和道家的颠覆,使好多作家认识到,禅对文学这门艺术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

⑬基督教虽然与佛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作为人的信仰,具有同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信仰就不懂得敬畏,无论信奉哪一种信仰都凸显了一个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刻的思想内涵。

⑭传说2500 年前的佛陀曾在菩提树下顿悟,真正悟到了人间的情势,坚定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决心。

那么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

当我们内心充满适意与宁静、善良与诚朴时,我们便悟在其中。

这也是一个作家写好文章的先决条件,当然,这里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修养。

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看来,参禅是需要天分的,搞文学创作亦是如此。

尽管有些人学问渊博,写出的文章却不堪卒读,这是因为他没有那种境界、气派与胸襟。

有人出语成章,妙笔生花,这是因为他有禅的境界,有文字的般若。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说,我们在写某部作品时,一定要把它写成惊世骇俗的上品,可往往会事与愿违,质量平平。

有时候作家随意写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流传百世。

专题01:名句名篇默写-2023-2024学年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专题01:名句名篇默写-2023-2024学年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统编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专题01: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

(2)苏轼的作品中曾写到曹操军队的战船,如《赤壁赋》中“”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则形象描绘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3)李煜《虞美人》中“,”两句,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也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奈。

(4)悬挂在天上的月亮时常会进入我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这在必修上册课本所学的诗词中很常见,如“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借助对船上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琵琶乐声的巨大魅力的诗句是“,”。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3)《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的两句是“,”。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之景,“,”两句从声色方面描写惊涛骇浪,雄奇壮丽。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表现了李白寻仙访道、寄情山水的人生追求,也表现了他逃避现实的态度。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时,在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开阔江面上,“,”,好像凌空驾风而行,畅游之乐从笔下泉涌而出。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3)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行至半山,山云黑沉、山雨欲来、水汽蒸腾的诗句是“,”。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C项,“官盛则近谀”中“近”解释为“套近乎”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近乎”。此句的翻译:(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四个选项涉及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章的行文思路的以及论证手法的分析。题干是针对第一段的内容设题,考生要重点关注第一段,但也需要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选项的正误。
C.第3、4句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D.第5、6、7句阐述了择师的态度。正面提出择师标准,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答 案〗1. D 2. C 3. C
〖解 析〗
〖1题详解〗
C项,“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分析有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的意思是“(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作者采用了假设的论证方法,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而不是“正面”。
故选C。
〖点 睛〗文言实词备考方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此题是考查《师说》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题,考生要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实词的含义,即词的语境义。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1)以“本”为本。前一个“本”指课文。一定要把有限 精力用在“认真读好教科书”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考题取自课外,但考点均在课内。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独立地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才能从中真正掌握必备的知识,形成可靠的阅读能力。这一过程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复习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综合题三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综合题三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综合题(三)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神奇的“脑控”技术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

近日,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次人脑“意识融合”试验,让科幻成为现实。

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教授罗杰西•拉奥日前在该校进行了一次试验。

拉奥坐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头部通过电极与一台脑电图描记器相连。

此时,在校园另一侧,拉奥的同事安德里亚•斯托克头戴一顶装有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紫色游泳帽,线圈正好对准控制他右手活动的头部左运动皮层。

拉奥注视着电脑屏幕,想象自己正在操纵一个电子游戏,并在游戏中用右手发射火炮,此时他的手并没有动。

脑电图描记器录取了拉奥“发射火炮”的脑电活动信号,并传输到斯托克头上的经颅磁刺激线圈,斯托克随即移动起右手食指,敲打了面前键盘的空格键。

按照斯托克的描述,感觉右手不由自主地活动,就像神经抽搐一样。

其实,拉奥试验中的“意识融合”概念已出现了40多年,这一学名为“脑机接口”的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

在“脑机接口”概念中,“脑”指的是有机生命形式的脑或神经系统,“机”指任何处理或计算设备,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电路,也可以是复杂的硅芯片。

脑机接口研究,是指从大脑中捕捉电波信号,然后由计算机翻译成指令,从而可以完成移动计算机光标,乃至操纵一台机械臂等动作。

科研人员认为,随着脑机接口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迟早可以实现由一个大脑“影响”另一个大脑。

今年2月,美国的研究人员米格尔•尼古莱利斯采用电子传感器捕捉到巴西一间实验室里小老鼠的脑活动信号,并通过互联网将其传输到美国一只小老鼠的大脑,结果美国小老鼠获得信号后模仿出巴西小老鼠的动作。

最近,杜克大学实验室里一只猴子的脑电信号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日本后,操纵了一台机械人的手臂。

大多数此类研究的目标在于帮助瘫痪病人重新获得某些活动能力,但生物伦理学家也对这种“脑控技术”可能会被应用在引起争议的领域表示不安。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高一的学生平时多做一些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是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是查漏补缺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彼此是__________ 的,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

这一观点虽说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却相当荒谬。

看看钱钟书看看林语堂看看胡适,他们都是__________ 的文化大师,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的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他们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驳斥。

可想而知,随着高考英语分数的下降,学校对英语的教学将会弱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降低。

这一切,完全与时代的发展__________ ,是不折不扣的倒退。

这种倒退,令人担忧。

A.针锋相对学富五车南辕北辙B.针锋相对学贯中西背道而驰C.势不两立学贯中西背道而驰D.势不两立学富五车南辕北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3.下列诗句与“秋草独寻人去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 海燕双栖玳瑁梁B. 长堤春水绿悠悠C. 寒林空见日斜时D. 孤城遥望玉门关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__________ ,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90102 014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模拟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依偎.(wèi)烟垢.(gòu)桑梓.(zǐ) 绿.(lǜ)林豪客B.埋.(mán)怨磕.(kē)绊矫.(jiǎo)饰曝.(pù)背谈天C.打夯.(hān)偌.(ruò)大湖沼.(zhǎo)悄.(qiāo)无声息D.月晕.(yūn)悠邈.(miǎo)恣.(zhì)意量.(liáng)体裁衣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者!”这句名言的创造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B.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呼之欲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

C.陈寅恪先生的课讲得严谨平实,言必有据,有些史料相当冷僻,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惊骇。

4.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只填写句子的序号)(3分)①我反而认为,读书确乎需要一个幽静良好的环境。

②尤其读好书,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条件,读者最需要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

③人们常说,作家应当找一个僻静幽雅的去处,去进行创作。

④读《瓦尔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读者跑到一个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兴趣,就在那样的地方读它,就更是相宜了。

⑤信然,然而未必尽然。

序号:5.以“清福的机会”为开头,重组下列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改原意)(3分)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清福的机会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朱竹君先生传姚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

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

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

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

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

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

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

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

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

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

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

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

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

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

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3分)A、会.上下诏求遗书会:适逢B、且言搜集之道甚备.备:齐全C、所欲著书皆未就.就:靠近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耽.酒耽:沉溺7.与“以过降级,复为编修”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苟以天下之大B、学不可以已C、不赂者以赂者丧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

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

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分)(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3分)译文:(2)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3分)译文:(3)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

(3分)译文: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选出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一个“争”字表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一个“击”字准确地写出了鹰的矫健飞翔;“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

B.“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而“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C.“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2).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绪?(4分)(3).词的下阕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⑤、,;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⑥、,,卷起千堆雪。

⑦、,,雨打风吹去。

⑧、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五、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

①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

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

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②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

12. 联系上下文看,“这样想了好几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个长句表达的意思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 生和死都是上帝安排的B. 生和死都不是可以辩论的问题C. 不幸磨难和死亡没什么可怕的D. 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没必要去考虑13. “所以我常到那园子里去”的原因是:( )A. 因为园中有熨帖微苦的味道B. 因为园中孩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C. 因为园中有迷人的风景D. 因为园中的景物能使作者获得精神安慰,获得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14. 作者写“落日”、“落寞的时间”、“孩子的脚印”、“古柏”、“暴雨骤临”、“秋风忽至”、“早霜”等景物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下面能回答这一问题的一句话是:( )A.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B.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C.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D.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里去15. 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园子里获得了对生命的一些新的认识B. 作者思考的重点转到了“怎样活”上C. 作者的想法带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无奈D. 作者在园中审视了自己的心魂16.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迷恋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条件下古园里的景物B. 作者善于从各种景物中觅见生命的诗意C. 作者一定有长时间的沉静,否则难以发现那些细微得极易被人忽略的景致D. 作者到过古园中的任何一个地方17.“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一句中,“雕琢”原意是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