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2020知到-思辨与创新教程期末考试
2020知到-思辨与创新教程期末考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问:灯塔在历史上被收归国有的原因是价格太过昂贵。
答:对2.问:Think out of the Box是不可培养的天赋。
答:错3.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取自()。
答:《金刚经》4.问:刘南平先生在《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中认为,认为中国许多法学博士论文的问题是()。
答:文章讨论的问题太多,没有立场。
5.问:主观证明强调观念的传递跟说服的达成。
答:对6.著名艺术家杜尚曾经在一次先锋艺术评选中提交了一个由自己签名的男性小便池,并命名为《泉》,引发的巨大的争议主要是()。
答:该物品只是一个工业品,是经流水线加工完成。
7.问:《细节》一书中圣诞礼品的销售策略主要是使用了()的方法。
答:从众8.问:“数”最本溯源,其哲学之根是()。
答:控制9.问:英国的很多创意迸发是源自咖啡馆的讨论。
答:对10.问:“我思故我在”是谁提出的?答:笛卡尔11.问:由哈佛大学三位著名学者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和布鲁斯·巴顿共同著作的冲突解决里程碑式的作品叫()。
答:《谈判力》12.问:对他人而言,对观点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答:对观点的质疑和挑战13.问:“学而时习之”的“习”按照朱熹的观点,“习”是复习的意思。
答:错14.问:利益是一个衡量,我们在对话中无法创造使其增加。
答:错15问:质疑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削弱可信度16. 问:如果我们归纳人类的历史,关于正当性的基础,一共有三种可能的论证维度。
答:对17. 问:一个真的问题是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有价值。
答:错18. 问:亭子的价值仅仅在于装饰。
答:错19. 问:逻辑上是对的,就证明事实上是对的。
答:错20. 问:“应该在‘双十一’多买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促销与打折”,怎样用“没有A也有B”来反驳?答:在其他时间段中也常有打折,商品也很便宜21. 问:无效的论证不等于错误的论证。
2020知到-思辨与创新教程期末考试
14.问:利益是一个衡量,我们在对话中无法创造使其增加。答:错
15问:质疑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削弱可信度16.问:如果我们归纳人类的历史,关于正当性的基础,一共有三种可能的论证维度。答:对17.问:一个真的问题是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有价值。答:错18.问:亭子的价值仅仅在于装饰。答:错
19.问:逻辑上是对的,就证明事实上是对的。答:错20.问:“应该在‘双十一’多买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促销与打折”,怎样用“没有A也有B”来反驳? 答:在其他时间段中也常有打折,商品也很便宜21.问:无效的论证不等于错误的论证。答:对22.问:有效的证明,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叫逻辑的自洽。第二个叫()。答:前提为真23.问:“人不知而不愠”如果理解为一种学习历程,它意味着反省的重要。答:对24.问:IQ是指智商,而CQ是指()。答:好奇商25.问:思辨的第一个作用是什么()答:它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决策。26.问:诉诸权威最关键的是断章取义的去找他跟我的观念,那种恰好的吻合。答:错27.问:对自己来说,对观点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答:更加严格的检视和反思
28.问:彼得·迈尔斯认为,理清一段演讲有没有观点的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明确的阐明你的观点。答:对29.问:《论语》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后一个是()。答:游于艺
30.问: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的心智状态。答:不确定31.问:笛卡尔论证所面对的问题是“世界的本源”。答:错
法理学课程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及阅读范围——候猛
法理学课程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及阅读范围(10级法律硕士专用)来源:侯猛的日志提交时间:结课周考试当天,带到考场。
答疑时间:周五上午9点50-11点20,地点:求索105。
特别说明:抄袭以零分计,意味着本课程的总评,很有可能不及格。
阅读范围如下,任选其中一本或一篇,如自选,请与老师协商决定。
一、“课程介绍”阅读:(4篇,略)二、“法律与政治”阅读:1、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4、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5、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三、“法律与司法”阅读:1、萨伯:《洞穴奇案》,三联书店2009年版。
2、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侯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四、“法律与经济”阅读:1、波林斯基:《法和经济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3、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杰夫雷·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开放时代》2000年第7期。
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五、“法律与社会”阅读: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六、“法律与文化”阅读: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载氏著:《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刘南平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S.D)。
现受聘于香港大学法学院。
本文在撰写中,香港大学普通法文凭资格候选人吴泉能先生帮助收集部分相关资料,特此感谢。
此外,香港大学研究基金(The Committee on Research and Conference Grants)(CRCG)也为本文的完成提供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引子1[i]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稿。
相信本文的观点会受到我国法学界同仁的非议甚至责难。
说它迟来,是因为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形。
那时,笔者正在美国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撰写已是一年有半。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底定,几个章节(包括导言)早已草就。
总之,对论文写什么,怎么写是胸有成竹。
在一次与论文主导教授的见面中2,[ii]笔者同时呈上拟好的几个章节,主导教授却有意识地单独抽出导言部分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似乎在寻找甚么。
阅后,他认真地说道:"不行。
这篇论文没有命题(thesis)"。
我当时被他这句话给蒙住了!心想,这老头真会捉弄人。
我随他做论文研究已一年有半,而且保持著经常的联系,他为甚么忽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为难我。
埋怨归埋怨,但心里很清楚:主导教授通不过,一切都免谈。
于是乎,我们就甚么是命题,怎样有可能寻到一个通得过的命题讨论了好半天。
这其间,我争辩道,在中国做博士论文是不要求有命题的。
他也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对不起,这个地方(指耶鲁法学院)要。
”其实,这只是教授的一时气话而已。
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
为了求证这一点,笔者参阅了一些欧洲出版的书籍,其中一本文献直截了当地指出:"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3。
[iii]这也就印证了耶鲁法学院的这位教授并非对笔者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并非是他的独创,而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4。
法学博士论文的精髓与皮囊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作者:刘南平引子[i]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稿。
相信本文的观点会受到我国法学界同仁的非议甚至责难。
说它迟来,是因为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形。
那时,笔者正在美国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撰写已是一年有半。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底定,几个章节(包括导言)早已草就。
总之,对论文写什么,怎么写是胸有成竹。
在一次与论文主导教授的见面中,[ii]笔者同时呈上拟好的几个章节,主导教授却有意识地单独抽出导言部分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似乎在寻找甚么。
阅后,他认真地说道:"不行。
这篇论文没有命题(thesis)"。
我当时被他这句话给蒙住了!心想,这老头真会捉弄人。
我随他做论文研究已一年有半,而且保持著经常的联系,他为甚么忽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为难我。
埋怨归埋怨,但心里很清楚:主导教授通不过,一切都免谈。
於是乎,我们就甚么是命题,怎样有可能寻到一个通得过的命题讨论了好半天。
这其间,我争辩道,在中国做博士论文是不要求有命题的。
他也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对不起,这个地方(指耶鲁法学院)要。
”其实,这只是教授的一时气话而已。
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
为了求证这一点,笔者参阅了一些欧洲出版的书籍,其中一本文献直截了当地指出:"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
[iii]这也就印证了耶鲁法学院的这位教授并非对笔者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并非是他的独创,而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
[iv]这番讨论使笔者深受启发,开始明嘹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
具体落实到博士论文上来讲,笔者总算弄清楚了"命题"是个甚么东西。
如是乎,接下来的事就是我的了。
说起来惭愧,为了这个"东西",我冥思苦索,茶饭不香。
读者或许不相信,足足费了我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找到了这个"东西"。
熊浩《思辨与创新》期末考试部分题库
智慧树知到《思辨与创新》2019期末考试答案1【单选题】(1分) 方法论是指()。
D A.研究的方案B.操作的技巧C.行为的准则 D.方法为什么可以操作的意识形态2【单选题】(1分) 控制人的理性和人的逻辑的部分位于()。
B A.人类大脑的内层 B.人类大脑的外层 C.人类大脑的中层3【单选题】(1分) 不吸烟你也有快乐,为什么?因为世间之逍遥事实在是太多了对吧?我们完全可以找那种,既健康,又合群又让自我长进的方法,来让自己变得快乐。
比方说到智慧树上选一门你喜欢的课程,这就是什么?没有吸烟我们也可能产生快乐。
以上的反驳属于哪种反驳方式?A A.没有A也有B B.A未必导致B 4【单选题】(1分) 亚当斯密认为创造效率的是()。
D A.封建制 B.资产阶级崛起 C.现代思想观念突破D.分工5【单选题】(1分) 便宜怎么会是浮云呢?我们每个人钱都是有限的,想买到好商品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我们有多少次后悔过?贪便宜买了一种只能用两天的商品,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价格,真正重要的是价格跟品质。
以上的反驳属于哪种反驳方式?A A.提供新的观点或者价值观 B.检查你的事实6【单选题】(1分) 天主教封圣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安排“魔鬼代言人”这样一个角色?C A.被封圣的人一定不是尽善尽美的 B.历史的延续 C.产生“质疑”的力量,让决策得到优化7单选题】(1分) 对自己来说,对观点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A A.更加严格的检视和反思 B.对观点的质疑和挑战8【单选题】(1分) 海绵式学习和淘金式学习是美国学者()提出的。
C A.约翰·穆勒 B.威廉·尤里 C.尼尔·布朗 D.亨利·克莱9【单选题】(1分) 断章取义是诉诸权威中的常见错误。
A A.对 B.错10【单选题】(1分) 质疑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A A.削弱可信度 B.使答辩者难受11【单选题】(1分) 在法庭当中,我们没有办法对对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质疑,我们没有办法对对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质疑,我们没有办法对对方证据的相关性进行质疑。
2020知到-思辨与创新教程期末考试
1.问:灯塔在历史上被收归国有的原因是价格太过昂贵。
答:对2.问:Think out of the Box是不可培养的天赋。
答:错3.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取自()。
答:《金刚经》4.问:刘南平先生在《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中认为,认为中国许多法学博士论文的问题是()。
答:文章讨论的问题太多,没有立场。
5.问:主观证明强调观念的传递跟说服的达成。
答:对6.著名艺术家杜尚曾经在一次先锋艺术评选中提交了一个由自己签名的男性小便池,并命名为《泉》,引发的巨大的争议主要是()。
答:该物品只是一个工业品,是经流水线加工完成。
7.问:《细节》一书中圣诞礼品的销售策略主要是使用了()的方法。
答:从众8.问:“数”最本溯源,其哲学之根是()。
答:控制9.问:英国的很多创意迸发是源自咖啡馆的讨论。
答:对10.问:“我思故我在”是谁提出的?答:笛卡尔11.问:由哈佛大学三位著名学者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和布鲁斯·巴顿共同著作的冲突解决里程碑式的作品叫()。
答:《谈判力》12.问:对他人而言,对观点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答:对观点的质疑和挑战13.问:“学而时习之”的“习”按照朱熹的观点,“习”是复习的意思。
答:错14.问:利益是一个衡量,我们在对话中无法创造使其增加。
答:错15问:质疑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削弱可信度16.问:如果我们归纳人类的历史,关于正当性的基础,一共有三种可能的论证维度。
答:对17.问:一个真的问题是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有价值。
答:错18.问:亭子的价值仅仅在于装饰。
答:错19.问:逻辑上是对的,就证明事实上是对的。
答:错20.问:“应该在‘双十一’多买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促销与打折”,怎样用“没有A也有B”来反驳?答:在其他时间段中也常有打折,商品也很便宜21.问:无效的论证不等于错误的论证。
答:对22.问:有效的证明,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叫逻辑的自洽。
《比较法总论》带来的思考
研读 《 比较法总论 》 ,学习 比较法 的研究 方法是 必不可少 的。它对 于我们在研究生整个阶段 的学 习是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的 。就像刘 南平 老师 的一篇指导 写作论 文的 《 学博士 论文 的 “ 法 骨髓” 和 “ 皮囊 ” 》, 在我们初涉研究生学习领域 ,刚刚开始起步读书与攒写论 文 ,是 受益匪 浅 的。自从西欧诸夫法典编纂 的创作 以来 ,在各种各样的 国内法 律和国 际法规的准备 下作 中,都进行了批判性 的比较展望 ,这不存在对 方法论 的疑虑 ,也就是说 ,比较法这门学科在 当今还很年轻 ,因此人们 不能要 求它具有一套确定 的方法 论的准则 。在本 书 巾,比较法学者告 诉我们 , 他 所 用 的方 法 不 能 预 先 及 详 细 地 确定 下来 ,通 常是 通 过 假 设 研究 然 后 验 证它是否符合实际 。在 比较法上 ,没有 比证据 和客观现实更 容易让人信 服 的准则 了。比较法是一种新方法 ,它是一种适合把法学建 立在现实主 义基础之上 的一种方法 。比较法彻底 摒弃教条 主义 的研究方 法 ,对此进
性原则 ,人们要在法律上完成相同任务 、相同功能 的事 物的 比较。功能 主 义 原则 可 以有 效 地 防 止 初 学 者 盲 目地 进 行经 验 估 计 。也 就 是 说 ,人 们 必须 对 自己的 “ 原始问题”进行反思 ,并且必须必须清除本 国体 系的一 切教条主义的成 见。原则上在深入研究外 国法 的时候 ,应 当避 免加 以任 何 限 制 。利 用 同样 的渊 源 ,认 定 同 样 的 价值 。人 们 必 须 在 这 个 范 围 和 界 限之内 ,研究制定法和 习惯法 、判例和法学 、各种类型 契约 和一般契约 条件 、商业 习惯和 习俗 。比较法学者还指出,如果想要在外 国法律制度 中找到某些在功能上 同本 国一定 的规则旗鼓相 当,就必 须在 某种程度上 具有系统上的想象 力。同时提出 了社会主义各国法律制度 同他国怎样 比 较 ,也就是不同意识形态 下对法律的认 识。社会 主义各 国同资本主义各 国的经济秩序 ,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整个 显菩 不同 ,并且法律秩 序 也 不 同 。但 是 尽 管 如 此 ,两 种 制 度 也 是 可 比较 的 。例 如在 社 会 主 义经 济体系中私人经济活动 的一定领域仍然存在的范围内 ,可以推定情况是 相似的。除了附有若干 限制条件之外 ,刑法和诉讼程 序法 ,还有涉外 贸 易 关 系 法 也 属 于 此 类 。著 作 权 法 和 非 契 约 责 任 法 也 同样 是 可 以 供 比较 法 研究 的。另外 ,应 注意调查所需资料的选择范周 ,这是 与比较法 的意义 和 目的及其思想 方法有着密切关 系的。提出各围报告应 放在 比较程序开 始之前 ,接着就是要建立 一个体 系,发展 自己的体系和体系 的概念 。对 通 过 比较 获 得 的 结 果进 行 批 判 性 的评 价 ,这 是 比较 法研 究 T 作 的 重 要 组 成部分 。我们读 比较法的书 目,学 习比较法的学习方法 ,最终是 为了将 这 种 方 法 学 以致 用 ,形 成 一种 逻 辑 思 维 ,这 对 于 学 法 学 的 学 生 来 说 是 非 常有必要的 。 三 、对 中国 法 治 建 设 的 指 导 本书 巾作者阐述的比较法对我有着深刻的启示 ,不仅对我全 面系统 了解 各 大 法 系 有 着 很 好 的 指 导作 用 , 而且 它 展 示 的 不 只 是 一 种 方 法 论 的 比较法 ,更是作为法学的一门科 学的比较 ,尽管它还很年轻 ,也 是 比较 边缘 的… 门学 科 ,但 对 它 的 研 究 却是 必 不 可 少 的 ,它 告 诉 我 们 一 种 全 新 的研究方法 :用 比较的方法审视法律 ,但在 比较外 国法的时候切 不可将 自己的法律价值观念融人其中。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他 国法律 的优 缺点 ,弥补本 国法律机制 的缺点和不足 ,更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法 律的公 平 、公 正 ,维 护 人 民的 根 本 利 益 。 目前 我 国 的 比较 法 研 究 还 很 稚 嫩 ,直 到 14 9 9年 巾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才有了进展 ,因此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学 习比较法对 于完善我 国法 制建设 ,充实法学方法论尤为重要 ,特别是 现如今我 国 “ 一囝两制 ” 的 构想 与实施 ,必将会引起我 国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与 大陆法系 的台湾法 、 澳门法及普通法系的香港法等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冲突,此时比较法的 深层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现如今在我 国的大学课堂上,比较法还处于从 属地位,它的功能和意义并不能完全发挥 。对它的研究不仅 要进行对不 同法 律秩序的精神 与样式 以及它们通常使用的思想方法与操作法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刘南平引子[1]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稿。
相信本文的观点会受到我国法学界同仁的非议甚至责难。
说它迟来,是因为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形。
那时,笔者正在美国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撰写已是一年有半。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底定,几个章节(包括导言)早已草就。
总之,对论文写什么,怎么写已胸有成竹。
在一次与论文主导教授的见面中,[2]笔者同时呈上拟好的几个章节,主导教授却有意识地单独抽出导言部份阅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似乎在寻找什么。
阅后,他认真地说道:“不行。
这篇论文没有命题(thesis)”。
我当时被他这句话给蒙住了!心想,这老头儿真会捉弄人。
我随他做论文研究已一年有半,而且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他为什么忽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为难我。
埋怨归埋怨,但心里很清楚:主导教授通不过,一切都免谈。
于是乎,我们就什么是命题,怎样有可能寻到一个通得过的命题讨论了好半天。
这其间,我争辩道,在中国做博士论文是不要求有命题的。
他也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对不起,这个地方(指耶鲁法学院)要。
”其实,这只是教授的一时气话而已。
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
为了求证这一点,笔者参阅了一些欧洲出版的书籍,其中一部文献直截了当地指出:“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
[3]这也就印证了耶鲁法学院的这位教授并非对笔者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并非是他的独创,而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
[4]这番讨论使笔者深受启发,开始明确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
具体落实到博士论文上来讲,笔者总算弄清楚了“命题”是个什么东西。
如是乎,接下来的事就是我的了。
说起来惭愧,为了这个“东西”,我冥思苦索,茶饭不香。
读者或许不相信,足足费了我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找到了这个“东西”。
[5]这其中的精神折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当时我就想,这段经历一定要记录下来,以便与国内的同仁分享。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在人类社会中,形貌往往是最直观的评价标准。
人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通过外表来判断的,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是否应该将外貌视为人的全部,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
我认为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而人的内在素质和个性才是更重要的。
皮囊的价值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它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导致人们对外貌有不同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白皙肌肤被认为是美的象征,而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浓重的黑色皮肤却被视为美丽。
随着科技的进步,外貌可以被改变和美化,比如整容手术等。
如果我们将外貌视为人的全部,那么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不稳定和不公平。
外貌是欺骗人的。
我们常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美图,但这些图片可能只是经过修饰的虚假形象。
在网络时代,人们有着各种美颜软件和照片处理技术,他们可以随意变换自己的外貌。
这种虚假的外貌往往给人带来误导,使人们对他人产生错误的判断。
事实上,真正值得尊重和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个性,而非表面的装饰。
皮囊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而内在素质却能够持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会变得皱纹纵横、肌肉会松弛、体形会发生变化。
但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却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一个外表普通的人可能蕴藏着出色的智慧和才能;一个容貌平凡的人可能有着善良和真诚的人格。
这些内在的品质才是真正与时俱进和深受人们喜爱的。
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审时度势、诚实守信、知识渊博等内在素质和个性才是更重要的。
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应该赋予外貌以适当的重视,而更应该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在这个物欲横流,外表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外在的容貌和形象,而很少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他们追求时尚潮流,注重外表装扮,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成长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皮囊是否真的是灵魂的附属品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外在形象确实对于一个人的社交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个人的仪表整洁、言谈举止得体,确实更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只是外在形象所能带来的短暂效果,真正让人敬重和仰慕的,却是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和思想。
就像一位名家曾说过的一句话:“皮囊是灵魂的容器,灵魂才是皮囊的主宰。
”而一个人的灵魂,往往是由内心的修养和思想的深刻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外在的形象,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世界,那么他的皮囊也只不过是空洞和虚假的外壳。
一个人的价值和魅力,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外表,更应该取决于他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内在修养的追求,也会对外在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往往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他们会注重锻炼身体、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内在品质而进行的。
他们的穿着打扮、仪表举止也更显得得体和大方。
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也会更容易取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和魅力,同样也会让自己的外在形象更有吸引力。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对立起来,而应该要在追求外在形象的更加注重内在修养的培养和提升。
仔细想来,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本质,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外在形象所带来的诸多便利,它可以让我们在社交场合更加得心应手,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空间。
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内在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只有真正地注重内在修养,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更加从容坦然地面对。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或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是赚取无数的金钱?抑或是学习到无尽的知识?再或者是体验到无数的快乐?这些东西只是人生中的垃圾,如果你把皮囊当成灵魂的附属品,那你已经注定一生只能空洞度过。
许多人都会把他人的外貌视为过于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它只反映出我们天生浅薄。
尽管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很多人的接受,但底线是:过多地关注外貌只是为了掩盖内心脆弱或不自信的情感。
相反,如果我们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以为为正确的眼光看待生命,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独立思考者。
自信是建立在内心基础上的,而这种自信不是第一个为你鼓掌的人给予的。
我们不能固守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像一切都会自然地发生。
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那就是生命中不同的体验才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能够坚定地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或金钱方面的缺乏信任而感到挫败。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追逐物质的社会。
这是我们往往看到的钻石项链、法拉利跑车、私人游艇等,却忽视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理想和价值观。
过分追逐物质和财富,我们似乎失去了自我的良知。
伟大的人物永远都是因其内心的魅力和价值而为人所知,而不是因其拥有多少财富或物质财富而知名。
当然,外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影响。
骄傲的外表和丑陋的内心定会让人望而却步,但相反,内心美丽的人却会得到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外表固然重要,但当我们的内心和外表都充满了美丽和充实时,我们才能真正舒适地去享受人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内心美才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和一双谦恭的眼睛时,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追寻更高的层次。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到外表,而是要重视内心的美丽和品格,以此建立牢固的自信。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
人类的美好应该始于内心,只有当我们内外兼修时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生命的旅程必须始于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地位、财富、权力或外貌。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现如今,外貌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在求职还是在社交场合,我们都会发现外貌的重要性。
外貌仅仅只是一个人的皮囊,真正决定一个人的魅力的还是其内在的品质和才华。
我们不应该过分看重外貌,而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内涵和实力。
一个人的外貌不是永恒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皮肤会松弛,容颜会变旧,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
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更加出色。
一个独具慧眼和洞察力的人会更加欣赏一个人的人品和眼界,而不是简单地以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那些反复地注重保养、整形的人来说,他们注定是在对抗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却不能逆转岁月的痕迹。
相比之下,一个内外兼修、有着独特思想和见解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引起他人注意和欣赏的。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外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不少人可能会因为自己貌美而沾沾自喜,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们在学业、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
相反,那些不以外貌为人生重心的人,却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品质。
他们用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来蜕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这些才是真正能够让人们尊重和喜爱的地方。
一个人的外貌只是表面的东西,无法反映出一个人的真正个性和魅力。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外貌平平甚至丑陋的人,却能够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幽默的人格以及真诚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而那些只顾追求外貌的人,在没有真正的内在修养支撑下,他们的魅力很容易就被时间所消磨。
一个人的个性、魅力和修养才是真正让一个人出类拔萃的原因,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的。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不应该只看重外貌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
相反,我们应该明白,人的内在才是决定一个人魅力的根本因素。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内涵的人,在社会中发展得更加有优势。
读《皮囊》有感:拓印在骨髓的生活
读《皮囊》有感:拓印在骨髓的生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拓印在骨髓的生活——读《皮囊》有感提弯刀看萝卜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好书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引用书后作者所引用的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与他内心的东西。
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初读这本作品,带着我自己一些稚嫩想法,本以为会像浏览新闻简讯那样点水一过,却用了漫长的时间细细将它品完。
读完后不忍再去翻看第二遍,即便我没有很多生活的经历,也在很多笔尖处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情感的共振。
我想如果不在读后将想法记录下来实属可惜。
这无疑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仔细想想它到底哪里好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自身文化的贫瘠让我无法盛赞其极,只能从小处细细品尝,梳理作品涓涓细流般流入心间的感悟,受益良多。
读书给我们与作者延时沟通的机会,虽然无法也无资格与作者盘膝共谈,却也是直面的一种形式。
这部作品的性质是作者多年来的随笔,由些许生活的小故事拼成,记录了作者半生的遇人、遇事,以及大量当时的想法与日后的感悟。
每个小故事都是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父母亲人的往事、小镇居民的生活百态、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碰撞、小男孩孩童时期羞涩的内心、成长的烦恼、亲人离世的挣扎痛苦、好友的生到死、回家的意义等等,包罗万象。
可以说作者的所闻所见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所闻所见,而作者的感悟却非常深邃,常人不能如法炮制。
我想我从作品的语言与感悟两方面来浅谈吧。
花架上的繁花读小说就像走过一片繁花似锦的花架,故事大半就像枯树搭成的花架。
花架的用处只是支撑住一团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而故事的文字描写就是花架上的花,如果读小说只看故事忽略了文字就像只看到花架忽略了架子上的繁花。
作者是一个操弄文字的高手,作品的语言朴实平淡,像讲故事一样用最简单的话说给读者听。
却时不时地在任何地方击穿读者的心,像一把有力的语言之剑。
你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是文眼,却能够在此驻足停留许久,慢慢回味,顿时意味深长。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当我们谈到美的时候,往往会讨论外表,如身材、皮肤、发型等。
然而,这些都只是
皮囊所给予的外在特征,真正的美,在于人的灵魂。
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
人的灵魂是由人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和信仰组成的。
这些元素是人类文明和精神的
基石。
当我们谈到美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个方面。
虽然外表可以产生瞬间的附
加值,但它们不是永恒的。
当你变老或受伤时,外表会逐渐消失,但灵魂却会一直存在。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培养灵魂。
首先,一个美丽的灵魂可以让人更加自信和魅力。
当一个人拥有内心的和谐和平衡时,他会在行为和言语中表现出自信和魅力,这是外表永远无法比拟的。
其次,一个美丽的灵魂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灵魂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决
定性作用,一个强大、善良、智慧和坚定的灵魂可以帮助人们克服障碍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内在的培养和成长。
最后,一个美丽的灵魂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当我们拥有积极的思想和价值
观时,我们会更加容易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这是外表永远无法比拟的。
总之,皮囊只是对灵魂的一个附属品。
重视和培养我们的内在美,可以带来更多的自信、魅力、成长和幸福。
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外表的美,更应该关注灵魂的美,因为它才
是真正的美。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们,那就是什么是人的本质。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流派都提供了各自的回答。
而在这些答案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和灵魂密不可分,而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
我们可以从外貌上看出,每个人的皮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面容、体型、肤色等特征,无一不展示出我们的个性和独特之处。
如果只是看表面的皮囊,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
有时候,我们会对一个人的外貌产生偏见和误解,而实际上,一个人的内心才是真正决定其个性和品质的关键。
皮囊能够给予我们许多便利,例如保护我们的身体、装饰我们的外貌等。
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肤浅的东西。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皮囊将会被抛弃,只有我们的灵魂才会永远存在。
而我们的灵魂才是能够流传下去的、真正代表我们的东西。
皮囊是虚无的,而灵魂才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物质至上的世界里,我们经常被追求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在的东西。
只有通过发展和培养我们的灵魂,我们才能真正地变得有价值和有意义。
皮囊只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形式,而我们的灵魂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的东西。
皮囊只是灵魂的附属品,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我们应该通过培养我们的灵魂,去关心他人的内心,去追求真理和美好,才能真正地找到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外貌如何,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珍惜。
让我们摒弃对外貌的偏见,真正重新审视人的本质,以追求内在的美和价值。
2020知到-思辨与创新教程期末考试
1.问:灯塔在历史上被收归国有的原因是价格太过昂贵。
答:对2。
问:Think out of the Box是不可培养的天赋。
答:错3。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取自().答:《金刚经》4。
问:刘南平先生在《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与皮囊》中认为,认为中国许多法学博士论文的问题是().答:文章讨论的问题太多,没有立场。
5.问:主观证明强调观念的传递跟说服的达成。
答:对6.著名艺术家杜尚曾经在一次先锋艺术评选中提交了一个由自己签名的男性小便池,并命名为《泉》,引发的巨大的争议主要是()。
答:该物品只是一个工业品,是经流水线加工完成。
7.问:《细节》一书中圣诞礼品的销售策略主要是使用了()的方法。
答:从众8。
问:“数"最本溯源,其哲学之根是()。
答:控制9。
问:英国的很多创意迸发是源自咖啡馆的讨论。
答:对10.问:“我思故我在”是谁提出的?答:笛卡尔11。
问:由哈佛大学三位著名学者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和布鲁斯·巴顿共同著作的冲突解决里程碑式的作品叫()。
答:《谈判力》12.问:对他人而言,对观点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答:对观点的质疑和挑战13。
问:“学而时习之”的“习"按照朱熹的观点,“习”是复习的意思。
答:错14.问:利益是一个衡量,我们在对话中无法创造使其增加.答:错15问:质疑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削弱可信度16。
问:如果我们归纳人类的历史,关于正当性的基础,一共有三种可能的论证维度.答:对17。
问:一个真的问题是指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有价值。
答:错18。
问:亭子的价值仅仅在于装饰。
答:错19.问:逻辑上是对的,就证明事实上是对的.答:错20。
问:“应该在‘双十一’多买东西的原因是因为促销与打折",怎样用“没有A也有B"来反驳?答:在其他时间段中也常有打折,商品也很便宜21。
问:无效的论证不等于错误的论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皮囊——灵魂的附属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而身体只是一具皮囊,一件承载着灵魂的容器。
我们都是披着皮囊而生活的灵魂,肉体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屏障。
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是的,肉体只是一个包袱。
它有美丑,强弱,但灵魂不分卑贱,它是智慧的源泉,是思想的掌控,只有灵魂才能塑造真我,引发共鸣。
在灵魂前的任何事物都是附属品,它们注定是为了灵魂而生,而伟大的灵魂也定能将它们发挥至极致,闪耀出非凡的光泽,带着圣洁灵魂的光辉,澎湃着气势的宏大,滋养着皮囊的强健。
华夏儿女的精神之所以成为了中国的国魂,不仅是因为那高尚的品格,更是因为这是中华人民灵魂的共鸣。
着这片广袤的土地氤氲着杰出的灵魂,也是这优秀的灵魂昌盛这繁荣的疆域。
中国似雄狮,它的灵魂是高傲的,它的身躯是矫健的,当灵魂驱使着这身躯突破天际时,便是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之日。
灵魂是生命的本源,它凌驾于一切信念之上,又不失任何的气魄。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
”这是灵魂的执拗和尊严。
文中的母亲即使房子快拆了,她也依然坚持着修造,虽是那么不可理喻,令人难以置信,但她为皮囊建造了一个值得骄傲的避风港,使一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的完整。
皮囊虽不金贵,但却能让人感到一份真挚的温暖,有家可归才是灵魂最好的归宿。
母亲对造房子深深的执念来自于灵魂,为了那份荣耀,母亲放弃了改变生活的机会,是灵魂对满足的渴望,对乡土的传承,促使母亲追求更高的信仰,渐而忘却了皮囊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
任何灵魂的超脱,都需要皮囊的奋斗。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面对残疾的父亲,无助的母亲和艰难的生活,作者发奋读书,利用假期的时间来挣钱,试图通过不懈的努力,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空,而与父亲一次次的生离死别,让他明白了:只有与爱的人一起生活,才是皮囊的用处,灵魂的享受。
若没有这番流血流泪的拼搏,他就不会有到北京筑梦的机会,也就得不到灵魂的升华,感受不到生命的酸甜苦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论我国法学研究之流弊刘南平引子[1]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稿。
相信本文的观点会受到我国法学界同仁的非议甚至责难。
说它迟来,是因为本文中的基本观点早在10年前就已成形。
那时,笔者正在美国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撰写已是一年有半。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大致底定,几个章节(包括导言)早已草就。
总之,对论文写什么,怎么写已胸有成竹。
在一次与论文主导教授的见面中,[2]笔者同时呈上拟好的几个章节,主导教授却有意识地单独抽出导言部份阅读起来。
他看得很快,似乎在寻找什么。
阅后,他认真地说道:“不行。
这篇论文没有命题(thesis)”。
我当时被他这句话给蒙住了!心想,这老头儿真会捉弄人。
我随他做论文研究已一年有半,而且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他为什么忽然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不是在为难我。
埋怨归埋怨,但心里很清楚:主导教授通不过,一切都免谈。
于是乎,我们就什么是命题,怎样有可能寻到一个通得过的命题讨论了好半天。
这其间,我争辩道,在中国做博士论文是不要求有命题的。
他也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对不起,这个地方(指耶鲁法学院)要。
”其实,这只是教授的一时气话而已。
法学博士论文应该有“命题”在西方是一项普遍性的要求。
为了求证这一点,笔者参阅了一些欧洲出版的书籍,其中一部文献直截了当地指出:“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
[3]这也就印证了耶鲁法学院的这位教授并非对笔者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也并非是他的独创,而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
[4]这番讨论使笔者深受启发,开始明确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
具体落实到博士论文上来讲,笔者总算弄清楚了“命题”是个什么东西。
如是乎,接下来的事就是我的了。
说起来惭愧,为了这个“东西”,我冥思苦索,茶饭不香。
读者或许不相信,足足费了我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找到了这个“东西”。
[5]这其中的精神折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当时我就想,这段经历一定要记录下来,以便与国内的同仁分享。
谁知道这一拖就是整整十年。
而且,如果不是清华大学法学院邀请笔者就法学的研究对学生们作一次讲演,恐怕这篇文稿的面世还会拖下去。
[6]讲演中同学们的反映极其热烈。
我们一起对研究生的论文标准,特别是对法学博士论文的标准,以及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的一般现状展开了推心置腹的探讨。
受同学们的鼓励,当然也是为了一了十年前的心愿,笔者释然在文本中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引起学界前辈与其他同仁,特别是在读的博士研究生的兴趣和探讨。
说这篇论文会遭到非议和责难,是因为本文旨在破除流行至今的法学博士论文的思维积习,并试图建立一套全新的研究方式。
[7]换句话说,本文中的观点一旦被采纳实施,或许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行法学博士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模式,从而也可能会间接地影响我国法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这似乎是一件非同小可之事,因为任何西方的“舶来品”最初都难逃中国传统习惯的抵制,只有哪些所谓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才最终被认可和接受。
笔者对此已有心理准备。
总而言之,本文的观点是否符合国情,只有仁智互见了。
一、什么是命题?命题就是本文题目中所说的“骨髓”。
简单地讲,它应该是贯穿整个博士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你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general issue)或基本观点(general position)。
[8]较远些的例子可举出16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改革运动中,其领袖人物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大门上提出的95项信条(theses),以便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
[9]手边的例子莫过于这篇论文所包含的命题:法学博士论文应该具有“骨髓”和“皮囊”。
[10]换句话说,一篇法学博士论文的全部内容必须是围绕着一个基本观点而展开的,否则它就不是一篇地道的博士论文,而更象一本冠以博士论文之名的教科书而已。
我们知道,教科书是不需要有中心论点的,它通常只是一门学科里相关内容的堆砌,如同一座门窗屋檐具备、千篇一律的楼房。
[11]当然,如果能将这楼房搭出一个独具匠心的创意来,就该另当别论了。
[12]为了对这一区分有更清楚地认识,笔者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阐明。
(一)博士论文是著书立说吗?毫无疑问,每一位博士生苦熬三年(在西方有时甚至需要七八年),当然期望其辛勤劳动的成果能公开面世,以此受到学术界更广泛的批评和认可。
如果其论文中的基本观点具有令人信服的论证,或者论文中提出了重要学术问题并获得了开拓性的探索,那么,这样的博士论文就应该具有“原创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撰写博士论文就是在著书立说。
实际上,目前我国博士论文做完之后,将它变成书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如果从西方的标准看,这博士论文里是否有“说”就难说了。
更准确地讲,这些博士论文是“说”太多,以致于弄不清楚他(她)到底想“说”什么。
用学术一点的话讲,读者不知道这类论文在论证什么命题,或者说不知道在探索一个什么基本问题。
由于这种情形是带普通性的,下面的例子也就随手拣来,笔者绝无针对博士候选人本身和他们的指导教授之意。
例一,《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13]作者:周小明;指导教授:江平。
据指导教授介绍,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
[14]而作者为完成这篇论文的确下了功夫,除了指导教授与作者本人到日本、美国了解、考察信托法律制度之外,作者也亲赴深圳、海南、山东、上海等地,对国内信托业作了大量调查,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15]当然,毫无疑问,论文的内容也很丰富,几乎是包罗万象。
这一点从该书“目录”中可以看出:什么信托立法观念,信托的功能与价值取向,信托的设立与生效要件及效力等等。
在“前言”中,作者还觉得不够全面,无不遗憾地说道,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包罗”进来,例如无效信托的法律后果,信托的变更和终止以及信托税制和信托会计等等。
[16]在笔者看来,这篇博士论文缺少的不应该是这些内容,而恰恰缺少的是西方对博士论文所要求的“命题”。
换句话说,把这些复杂生僻的概念、定义、描述、分析拼凑在一起,读者弄不清作者到底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或者说到底要论证一个什么主张,整篇论文看不到这样一个中心论题,即命题。
它读起来不象一篇论文,而更象一本关于信托制度的教科书。
[17]用通俗的话讲,叫基本观点缺乏。
该论文作者倒是提到了研究该课题的深层动机,即是“想为中国信托制度的继受提供一个理论模型。
”[18]但动机不是“命题”,而且这个动机也只是“提供”一个东西,即作者本人并没有论证这是个好东西,还是一个不好的东西。
说到底,这篇博士论文是一篇典型的介绍性的“东西”。
该论文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东西(指信托制度)我们国家还没有,现在我把它介绍进来了,而且是比较性的;是好是坏,要斤要两,你们(指学者和立法者)看着办吧!坦率地讲,这类“东西”长期流行于我国法学界,已经成为经典模式并广为我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所模仿,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来。
这类介绍性的文字对我国改革时期的立法创制以及学术视角的扩大起到一定作用,但它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界的主要研究模式,更不应该是法学博士论文的固定模式。
所谓论文,通常当然是指讨论、辩论、或论证等。
但博士论文首先是必须有一个基本论点或观点(即命题),否则,何“论”之有?又如何“论”之?笔者读到许多冠以“论XX法”为题的博士论文,外人误以为真的有个“论(点)”,但实际上是缺少基本观点的,只是论文题目听上去怪吓人的。
[19]其实,该论文作者在做“介绍性”的文章时大可向“二道贩子”学习,即在向路人“贩卖”时,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中心“命题”,明确肯定地说,这个东西是好(或不好),是符合(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20]我想,一般说来,“二道贩子”都会说好,否则就不会介绍进来了,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让你介绍进国门。
至于是否真的好,让人信服,这就看你的论证功夫了。
另一种方法是,该文作者也可以学究化一些,开诚布公地提出问题:不知道这个东西好不好?我(指该论文作者)现在就来研究它(指信托制度)。
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都是“论”,都有“说”,写起来和读起来才会象一篇论文。
[21]例二,《宪政的经济分析》,[22]作者:邹平学;指导教授不详。
[23]这篇博士论文读起来(或者准确地说看上去)还象一篇西方所要求的东西,因为至少论文作者知道写博士论文是要论证论文中所提出的观点。
因此,相较于上例来说,它至少应该算是一篇论文,而并不是拼图识字之类的“积木”或千篇一律的教材。
只是他要论证的学术观点太多了,至少有六个之多。
至于这些观点是否象论文作者所讲的“新观点”,我就不知道了。
总之,能理解到博士论文是要论证新观点就是一个难得的认识,这比太多的博士论文的昏昏然要好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该篇论文的导论和第二章写得中规中距,论述中回顾和评价了研究宪政的其他思维方式和方法,提出并且简要地论证了为什么要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宪政。
笔者不能确定在国内外学术界中用经济分析宪政的方法是不是该论文作者的首创,如果是,这篇论文应该具有原创性,即Originality。
[24]而要用这种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论证6个论点,甚至100个论点,在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因为作者的主张(或命题)是要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用其他的方法(例如政治,历史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宪政,这就足以达到西方对博士论文的基本要求。
可惜,论文作者本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下述两点。
第一,如果作者提出应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宪政,那么论文的通篇都应该围绕这个命题展开论证。
具体地讲,论文的分篇至少应该包括这些内容:什么是经济分析的方法?为什么其它方法靠不住?既然靠不住,为什么学者仍用这些方法?为什么一定需要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宪政?等等。
可惜,论文作者并非这样做。
而是在论文的主要篇幅中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实际论证了其它6个观点:诸如宪政的经济功能,宪政蕴含的经济逻辑等等。
这种论证或许对建立经济分析方法本身有某些辅助意义,但并无直接关联。
换句话说,论证的重点本不应该放在采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具体分析宪政的某些领域上,而应该放在经济分析方法的建立上,即为什么要这个方法,而不要其它方法?论文作者对论文分篇的安排和内容显然并没有朝着这个思路上走。
既然如此,那么其论文的“原创性”就会让人质疑,至少是会大打折扣。
[25]第二,西方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论证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中心命题,而不是多个。
[26]这道理不难理解。
因为,一多就无所谓“中心”了。
具体来说,首先,只有当你要确定或提出一个基本观点,你的论证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么样组织素材,安排结构,并提出围绕着基本观点而展开论证的分题研究(sub—issues)。
其次,博土论文不是一篇大学者或大教授的论文,它只是博士候选人正经八百尝试学术界探索的开始。
能将一个基本观点,或命题讲清楚就很不容易了。
大学者或大教授因有名气,一篇短文讲上十多个观点也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