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OBE理念指导下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2022年2月第6期Feb. 2022No.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OBE理念指导下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关跃奇,魏克湘,关汗青,陈乐尧(湖南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摘 要] 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趋势,针对机械行业特点,在OBE理念指导下,按照湖南工程学院“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强应用”的人才培养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等课程建设内涵,积极探索,从顶层设计入手,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新工科及智能制造,大胆创新,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湖南工程学院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OBE理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作者简介] 关跃奇(1964—),男,湖南湘潭人,硕士,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复杂轨迹加工及机械类专业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9-01引言工程教育认证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创新与改革,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重构我国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架构,进而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1]。
2016年6月,教育部有关专家第一次提出“新工科”这一新的概念,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是我们解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里所说的新工科内容的“五新”[2]。
《通知》要求不同类别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新工科建设,结合新兴产业与新经济的需求,引领新兴产业与新经济的未来发展。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法新王金凤王利红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8年第04期摘要:加强对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高校应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技能、加强创新实践、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下工夫,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技能;实践收稿日期:2008-01-02作者简介:李法新(1970-),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创新教育;王金凤(1963-),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王利红(1962-),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
基金项目:(1)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2006年河南省教育研究省级项目,项目编号:182)(2)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006年河南省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6)(3)普通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6880004)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作为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
尤其对于机机械类工科专业,尽管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但其素质距离企业的要求似乎越来越远。
如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就显得更为迫切。
多年来,我们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和创造性比知识更重要。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发明的源泉是人类思维的创造性,也即创造性思维。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就是要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跳跃性的思考能力,并能在认知、思辨的过程中捕捉设计灵感,构想优于现存产品的新的设计方案。
创新型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研究
创新型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研究摘要:针对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该文以蜗杆设计创新实践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过程的设计中来,偿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机械设计创新实验二次开发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91-01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机械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感知,而且在学习中还要牢固树立工程设计计算的思想。
这些都需要实验教学来辅助完成。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完善机械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作用,对提高机械设计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对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实验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验证性、单一性、简单化的实验项目多,而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少。
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实验项目则更少;(2)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少,实验效果不理想;(3)实验学时少;(4)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
以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传统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有着很大的障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只是按照给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来操作,很少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的设计中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不高。
2 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探索机械设计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是一门设计性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应用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公差技术测量等先修课程的知识,解决机械的设计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受到有关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系统训练,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今后从事机械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趋势;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 ,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
工作,奠定必要 的基础。 既然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从属于工程训练课程体 系 ,其工程特色是显而 易见 的。然而 , 《 机械制造基 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既含有科学理论知识,又含有工艺
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课程改
~ @2 .
7 5
中 现代款肴 备 国 装
课外结合”;课程的定位是 “ 专业知识深化的基 础”
“ 理性思维训练的平 台” “ 工程素质 内化 的载体”:课
2 8 第2 (第0 ) 0年 1 总 7 0 期 期
展及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延伸 ,不仅具有一般图书馆 的共性特征,更重要的特点是突出工程这一主题 ,体现
工程的社会性、伦理性、系统性和跨学科性,诠释工程
的科学内涵、技术 内涵、实践内涵和人文 内涵。网络工 程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载体,极大地拓宽了教学 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工程素质 赋予了广阔而 i由的空间,有效的贯彻了 ‘ 内与课外 l l : 课 结合” “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网络工程 图书馆由八个资源库构成,每个资源库的功能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在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教学改革 中,建立了网络工程 图书馆,增加 了
工程 实践 综合 作业 、科 技 文 献综述 报 告与答 辩 和撰 写 工程 创新 思 维报 告 教 学环 节 , 为培 养 学生工程 素质 与
创 新 能 力做 出了重要 的贡 献 。
关键 词 :机械 制造基础
() 4模仿真资源库: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材 料成形工艺过程,揭示其基本原理,加深学生的工程理
性思维 。
() 5工程英语资源库:工程英语资源库包含机械制
行业特色高校机械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研究
K y e W o d : i e sf o i du t y h r c e i t c i no a i e u t r o r l qu l t d v r i y s e s n ; i n v t v t l nt r s Un v r iy f n s r c a a t r s i s n v t v c l u el ve a l a i yl i e s t a s s me t n o aie ae s
Wa g n W e r . n n uiYa Xi o in Ch n a q a g, e Big, u Zh h n S n iui
( co lo c aia E gneig U iest f ce c n eh oo y B in ,ej g 1 0 8 ) S ho fMehnc l n ier ,nv ri o S ine ad T c n lg ej g B in , 0 0 3 n y i i
a lz s nay e ma h n r C le e c i e y o l g S ud n s nn v to s a u i Uni r i y f n u t y h r ce i t c , w i h t e u h r’ e c ng r c i e t e t i o a i n t t s n ve s t o i d s r c a a t r s i s t h a t o S t a hi p a t c ,
行 业 特 色 高 校 主 要 指 在 高 教 管 理 体 制 类大 学 生对 于 创新 能 力塑 造 的 基本 现状 。 问
改革 中划 人 教 育部 或 省 区市 等 为 主 管 理 的 题 主 要 采 取 封 闭 性 的 问题 , 个 问题 给 出 每 ~4 另外 设 计 了5 开 个 原 行 业 部 门所 属 、 业 特 色 鲜 明 的 高 等 学 2 个 答 案供 学 生 选 择 , 行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增开设创新性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考核等几方面阐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出发,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性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类、车辆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整个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该环节,一方面,学生能够加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实验项目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比较单一,主要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偏少,虽然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缺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实验项目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并且有的学生不是主动去做实验,而是在看实验,主动思考较少,积极性不高,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较好的分析与解决。
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达到当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增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中,演示性或原理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内容相对狭小,使得实验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授课班级:农机、机制授课教师:林金龙学时54(周4学时)教材:《机械原理》东南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54(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实验课内容:1、机构认识实验(课外)2、机构简图测绘;3、齿轮范成实验;4、转子动平衡。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一.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三、按时交作业,每周一上课前交作业,晚交扣分,欠作业1/3者不得参加考试。
?本课程有3个选作的大作业,需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100分的基础上加分,但不得抄袭。
?四、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各班选一名课代表(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收发作业,及时反映同学意见与建议。
《机械原理》教案1《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教案3《机械原理》教案4《机械原理》教案5《机械原理》教案6注:本章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及平面连杆机构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7《机械原理》教案8注:本章中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9《机械原理》教案10《机械原理》教案11《机械原理》教案12《机械原理》教案13《机械原理》教案14《机械原理》教案15《机械原理》教案16《机械原理》教案17《机械原理》教案18《机械原理》教案19。
浅谈如何提高技师学院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热情 . 在接下来 的两个 星期 中. 有 四个学生在我 的指导 下 , 纷纷交出 了 较好的创新作品 . 其中管金 龙等同学制作的“ v型活 动镗孔刀夹具 ” 作 品在后期 的反复改进 中 . 脱颖而 出得到 了“ 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 ” . 极大 的提高了学生的创 新热情 和创新 能力 在全体学生 中引起 了强烈的正 面示范效应 所以适时地 开设创新技能课 堂对提 高我 院学生创新素质 将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 摘 要】 创新是人 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 因素 , 创 新意识 和创新 能力的高低直接 决定着一个 国家国际竞争力和 国际地位。技工 院校则是 培 养技 工人 才的主力军, 担 负着培养社会主 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任 , 所 以技 工院校 学生的创新 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教 育过 程中不可忽视 的一 个 重要方面 。 我们需要在 营造创新氛 围、 开设创新课堂和主动参加创 新大赛等多种手段 来提 高我 院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 关键词】 创新 素质 ; 创新氛 围; 创新技能
创新 素质在青少年教育过程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 性 青少年是祖 国的未来和希望 . 青 少年是否掌握 一定 的科技知识 . 能否掌握对知识 的实际运用能力 .能否在工作 中用创新的思维来武装 自己的头脑 . 直 接关系着 我国未来 建设 的发展 , 少年强 , 则国强 . 开展青少年创新 素质 和创新能力 的培 养工作对我 国培养科 技人才工程梯 队及在 国际竞争 中处于不败之地都具有 十分重要 的战略意义 笔者从进校 工作的 1 0 年里 .见证了我院在培养青少 年创新 素质
和创新能力方面所付 出的不懈努力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 . 目 前我们仅 仅处于探索期 间。 下面我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和对我院学生的 闭关锁国只能落后 . 走 出去看世界才能取长补 短 . 不断进步 . 近年 实际调查 , 谈谈 培养 我院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 的几点设想 。 . 来, 各级各类 的创新 大赛 层 出不穷 , 有常州市 的 、 江苏省 的 , 有 时还有 全 国性的优秀教科 研创新 作品的创新大赛平 台。 我们江苏省常州技师 1 积极 营造 创 新 氛 围 学院对各级各类创新大赛非常重 视 . 在学 院和科研 处的指导下积极 主 1 . 1 设 立 创 新 工 作 室 动参加 了各级各 类创新大赛 , 取得 了骄人 的成绩 . 这对 提高我 院学 生 创新氛围的营造对 创新教 育的发展将起着积极 的推动作用 . 在校 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 良好的学习平台 , 如在 2 0 1 1 年6 月份 . 园里 , 尤其在我们的新校区 , 可以积极鼓励设立 系创 新工作室 . 并且可 我们参加 的常州市创新大赛 中. 我校师生在参展现场主动学 习其他 学 以根据专业方 向的不 同 . 设立个 性化的工作室 风格 和展现形 式 . 在工 校 的优 秀作品的创作思路 . 探究作品灵感来 源 。 鼓励学 生与兄弟学校 取经学经验 。 在参展结束后的总结会 中, 我们得 到了非 作室 内部布置各类激励 创新的名言警句 . 让青少年 能够 置身于浓烈的 的青少年交流 . 创新环境 中. 在创新工作室的内部 , 我们 可以发 挥我们的主管能动性 , 常大的收获 并且将有意义 的“ 金点子” 融入到了后期 的作品设计和制 布置各类展示柜 . 将优秀 的作 品置于展示柜 中 . 并且把作 品的相关数 作 中。 像这样的例 子还有很 多很 多。 创新大赛对于我们提高创新 能力 , 据通过卡片的形式展现在作品的旁边 。 并且将作 品的获奖证书置于作 增强创新 思维灵动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品的上方 。让学生看到鲜活的作品 , 直观地激励学 生的创新热情 4 走 出校 园接触社会 1 . 2 积极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校 园是学 生生活 、 学 习和活动 的主要场 所 . 校 园文 化建设潜移默 企业 的需要 . 就是我们 的追求 , 这是技工院校学生培养 的 目标 , 只 化 的影响着学生 的精神世界和情商 .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 有 得到企业的认可 . 我们 所培养 出来 的学生才是受欢 迎的 . 我们 的教 能力 . 校园文化建 设 中的创 新要素不可少 . 我们可 以在校 园文化布置 育 才能算 是成功 的,同样创新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得到社会 的认 可 , 企 的过程 中 , 有机的融人创新元素 , 如设立科技之窗 , 结合 当前热 门技术 业 的认证 .我们 的创新教育 同样需要在企业发展 的轨道上 向前 推进 , 热点 . 如 中国首艘航母舰载机起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技新 闻来创 对 我们青 年学生 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 . 我们可 以主动邀 造兴趣点来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关注 . 用兴趣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 请 企业技术专家前来我 校作“ 企业需要 什么样 的创 新人才” 等 主题讲 欲 座。 让企业技术高管和青年学生面对面地来进行 对话 , 互相 交流 。 我们 还可以向企业 申请部分技术难度适 中的创新工作让师生共 同来 完成 . 2 开 设 创 新 技 能 课 堂 让学生通过完成企业 的创新项 目 亲身体会企业 的实际需要 将校企合 有 了浓烈 的校园创新氛 围的营造 . 我们还需要将创新技能课堂 的 作的人才培养模 式发展到技校学 生与企业员工 的无缝对接 。走出校 开设作为系统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我们知道 . 园. 接触社 会 , 踏进企业 是我们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终极认证 。 任何- N功课 的学 习、任何一项能力 的掌握和培养都是 由激发兴趣 、 5 结 束 语 主动学 习到逐步掌握 的循序渐进过程 . 而开设创新技能课堂则 是系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2013级一、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个性良好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1。
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工程职业素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 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正确运用本国语言和文字阐述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熟练地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现代工具获取技术信息的能力。
4.系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制图、工程材料、计算机应用等,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5.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工艺操作基本技能,具备解决机械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
6.系统掌握机电控制基础知识,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系统控制,测试基础等,具备解决机电系统控制问题的能力。
7. 掌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
8。
系统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特定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该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9。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研究、开发、管理能力.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制授予学位名称: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西南交通大学的机械类专业始建于1919,历史悠久,学风严谨,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目前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四川省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及四川省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快机械大类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
以笔者所在院校机械大类专业为例,阐述了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措施,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大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我院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我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大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我院机械大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
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使我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1 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起很大的作用。
过去机械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
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于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
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注意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
所以,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械类相关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二、机械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2.材料力学:学习材料的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机理等,并能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3.热学:学习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内容,并能分析机械系统中的热工问题。
4.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性质和流动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流体有关的问题。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1.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和优化。
2.机械制造工艺:学习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制造工艺,熟悉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装夹具的设计。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能够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工作。
四、控制与自动化技术1.控制理论: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能够进行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2.自动控制: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3.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电气和机械的基本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五、实验与实践能力1.机械实验:进行常见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实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2.项目实践:参与机械相关的项目实践,掌握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工程伦理与安全1.工程伦理:学习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了解知识产权和科研诚信等问题。
2.安全知识:学习机械工程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方法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机械类知识和能力。
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活动 , 使学生 的知识来 源渠道 多样化 , 能力培养 多
元化 。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 、 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 的 培养 , 不断完善以培养 学生综 合素质 、 提高工 程实践能力 和 创新精神 为主要 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 系。
械制 图、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 。
科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 体系对 培养 什么类 型的人 才有
很大作用。过去机械类专 业的课程 体 系过度注 重基础课 和
三、 构建机械 类专业创 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 程体 系主要 是由人文素 质和科学素
质相结合 的通识教育平台 , 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 的学科 基础教育平台 , 精深 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 的课
“ 填鸭式” 教学 , 学生 注重 死记硬 背 , 忙 于应 付考试 , 培养 出
来的学生 高分低能 , 缺少灵活性 , 缺少创新精 神。所 以, 制定
践 。目前机械类 大学 生在 校 的专 业实 践大 多 是传统 的车 、 铣、 刨、 磨、 钳, 或者重 复一些教 师设计 好 的实验等 。这些 固
一
2 2 —
程模块所 构成 。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立 , 对教师的创新与实践
能力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 要精通所 教学科 的专 业 知识并懂得相应的教学方法 , 而且还要通晓创新 教育的方法
专业课 , 忽略了学 生兴趣爱 好 、 个 性特 长方 面的课 程。教学 内容往往过 分依赖 教 材 , 教材 往往 相 对滞 后。对学 生 采取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0— 2 0 . 作者简 介 : 门艳 忠( 1 9 7 0一) , 男, 黑龙 江勃 利人 , 教授 , 工学博 士 , 从事农 机化工程及机械设计等研究 。
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改革与实践 ・
机 械 类 专 业 学 生创 新 素 质 培 养 的探 索 与 实 践
宋 继 忠 ,喻 子 敬
( 海军S 程 大学 - 船 舶与动力学院 ,湖北 武 汉 403 ) 30 3
[ 摘
要] 对机械类专业 学生创新 素质的综合培养 进行 了探 索,在 人 才培养模 式、教 学 内容及 实践性 教
S N ih n ,Y iig O G j— og U Z—n z j
( oeeo aa Acic r n oe,N vl n . E gnen C lg l fN vl rhet e dPwr aa i o n/e / tu a U vf rg,W h n403 , hn ) ua 303 Ci a
国内一流高校 的新形 势 ,满 足在 机械设 计创 新 理论 、创 新 教育方 面 的急 需 ,提 高 学生 的 创新 思 想 和 能力 ,近几 年 , 海军工程大 学在机 械类 专业 人才 培养模 式 、教学 内容及 实
践 性教 学 体 系 等 环 节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的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在
Ab ta t T e c mpe e s e c l v t n f c aii o h a es f me h nc l n r g i td e S c e s l sr c : h o rh n i ut a o o r t t f te c d t v i i e vy 0 c a ia e 璀 i s u id. u c s f n s u in v t n i c ri u n te mo e o u a o ,t et a hn o tn n e t ii g s s m.t m ̄d ss c esu x e e c n o ai s are o t d fe c t n h e ig c ne t d t ann y t I p ie u c sf l p r n e o d i h d i c a h r e e i frte c t a o fp a t a a d ce v ae t. o ui t n o rc c l n i h l vi i '  ̄t e tlns
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工程类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
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创新素质。
机械工程类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意愿,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好
奇心、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提升创新能力。
二、知识结构。
机械工程类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和
相关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CAD、CAE、CAM、
PLC等先进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够熟练地进行3D建模、仿真和制造。
三、能力结构。
机械工程类学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现实中能够独
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调试等任务,同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大
型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
能力,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客户和上级领导等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总之,机械工程类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在
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机械相关的任务。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研究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首先概述了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特点,然后详细解析了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
结论部分探讨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未来研究展望,总结了全文的重点。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提升途径、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械类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现有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脱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等。
对于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探讨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具体表现和提升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揭示其在现实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机械类专业人才概述、核心能力解析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研究,旨在为相关专业教育培训和人才选拔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挖掘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提升途径,为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促进我国机械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机械工程学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机械工程学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试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学校关于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精神,结合机械工程学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纲(一)指导思想1.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着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四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2.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相衔接,采取申报与认证相结合的方法;3.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发展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奖选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4.评价方案力求科学、简单、操作性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校贯彻“以教育为中心,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办学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措施。
它是通过设立德智体测评指标,确立评价标准,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激励的一种机制。
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内容(一)测评内容简介指标体系设为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等4项。
A.思想品德1.评价依据主要依据学生日常关键行为进行评价,着重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以及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
思想品德评价通过“申报”、“认证”两个环节实施,“申报”是指学生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程序上报个人的关键行为,“认证”是指对学生申报的关键行为进行审核和确认。
需“申报”和“认证”的关键行为主要如下:1)参加或组织各项集体活动,如班团活动、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学园活动、学院活动、学校活动和校外活动,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研究、课外创新发明、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传媒网络等文化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2)担任校内外各级组织的社会工作;3)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好人好事;4)在宿舍的表现;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
在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下,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的素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尤为重要,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规划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教育肩负培养在21世纪发展我国高水平机械工业人才的重任。
做好高等机械工程教育是工科院校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关于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界定
新时代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现代机械工程学生需要创新的素质、扎实的知识还有与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能力结构。
现代机械创新设计是利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械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
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它更加强调人在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总体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
二、机械工程类学生的素质结构
科学思维是创新的灵魂。
现实中所产生的一切具有创新性的事物,都是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结果。
只有自觉地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于创新思维中,才能有效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造性思维既包括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也包括非逻辑思维(直觉、灵感)以及二者结合的综合思维。
创造性思维过程通常自觉不自觉地综合各种思维方法,比如逆向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科学的哲学思维具有其他具体思维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作用。
哲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普适性,哲学既可以高屋建领,又可以洞幽探微,从联系和发展、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中去进行创新思维。
哲学的思维方式最主要体现为反思和批判,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本身是一种创新精神。
三、机械工程类学生的知识结构
机械类本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成工字形。
其第一横向知识,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数理化基础知识;纵向知识是保证学生专业方向的力学和机械等基础课知识;第二横向知识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入门、开阔视野和培养学生运用和综合能力的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应具有科学性和整体性,教学安排应有良好的流程,使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具有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行业转换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与知识密切相关,不存在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创造力。
只有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思想深邃、经常探索未知世界的人才能钻研得更深,做出高水平的创造和发明。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以一般知识为基础的,没有广阔坚实的基础,也很难灵活运用。
因此,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并系统学习光、机、电、液、材料、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具有弹性、灵活地更新并应用知识的能力。
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补充自然辩证法、形式逻辑、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要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气质。
四、机械工程类学生的能力结构
实践是能力的体现,是创新的根本,创新源于实践。
不参加实践,客观事物的运动和规律不会显现,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寻求规律和领悟真谛。
实践产生需求,不参加实践,就不能产生和积累经验材料,触发灵感、创造发明。
创新最终要归根于实践,创新的价值在于指导或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成果不断被实证,乃至被否定,就是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人的创造性不断得到提高和发挥。
五、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初步探索
1、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是推进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创新改善育人环境,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人才作用辐射到社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大环境。
高等教育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从创新精神的培养来说,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
2、改善育人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体系重视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的教育,匮乏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导致培养的人材缺乏独立思考、质疑前人的能力,缺乏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建设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育人环境,要特别注重科学家、教授和老师的启迪和熏陶作用,教学过程中,将讲解知识与讲解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教书育人。
要经常开设高水平的讲坛、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和提高境界。
要大力开展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形式逻辑、科学哲学方面的知识。
建设好育人环境,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做学术、人文讲座,大力宣传、展示和介绍创新作品,举行隆重的颁奖晚会,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实践积极性。
3、开展全程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开展多层次的全程创新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素养和科学素养。
改革课程实验为实践课,进行学分制管理,实验室全程对全员开放,鼓励开展“设计型试验”和“研究型试验”。
改革课程设计模式,以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为牵引,促使课程设计由单纯设计型向设计研究型转变。
比如,“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设计均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主题,寓兵于民,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竞赛效果,共取得可喜成绩。
参考文献:
[1]罗自荣,尚建忠,梁科山,杨军宏,现代机械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2009—纪念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
[2]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与创新型时间基建设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