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财政学第一章
1-1-2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财政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 国家形态的更迭,财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 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 形态,都有与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国家形 态相适应的财政。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们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四.继承和发展 国际税收
(一)奴隶制国家的财政 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本课程以财政学基本理论为核心,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几方面的基本理论。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家族的收支没有严格划分; (2)国家财政以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收入为主; (3)国家财政收支基本上采取力役和实物 的形式。
1-1-3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二、财政的发展
(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
收入
支出
财政分配
十二 财政平衡
考查
合
计
学时分配 2 2 4 4 2 2 2 4 2 2 2 2 2 32
课程简介
五、考试安排
本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作业占20
%,考勤成绩占10%。
课程简介
六、使用教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导论
本 章 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目•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财政交流与合作录01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学定义及研究领域财政学定义研究领域课程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01教学方法02课程安排0302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收入概念及分类财政收入定义01财政收入分类02财政收入规模03税收原理与制度设计税收概念及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税种分类非税收入形式及特点非税收入定义非税收入形式非税收入特点03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概念及分类财政支出定义财政支出分类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01 02 03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比较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要点一要点二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综合评价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结果。
要点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04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预算概念、功能及编制流程政府预算定义政府预算功能编制流程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预算外资金定义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与检查1 2 3预算制度改革背景改革方向与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算制度改革方向与趋势05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等微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支出、税收和公债等。
公共支出政策通过调整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来影响总需求;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公债政策则通过调整公债发行规模和利率来调控经济。
财政学
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它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公共劳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行政管理支出: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财政学
导论财政: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现代基石:1公共商品理论(萨缪尔森等人)2效率理论(帕累托)3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阿罗)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当众多个人组成一个整体是所产生的需求。
特点:1公共需求满足的收益外在性2整体性(表现为相互依赖与不可分割)公共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
特点:1非排他性(技术、效率、成本)2非竞争性另外生产、提供不可分性,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大,具有自然垄断性分类:1纯粹公共商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混合公共商品:一定程度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满足私人需求(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投票悖论: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方案能获得多数票效率与市场资源配置: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
资源配置机制:(四部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资源与产品之间技术转换率或产出率交换效率: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益同时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
综合效率: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同时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效率(实现条件)也可以说任意两种商品边际转换率必须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市场失败的表现:1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商品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市场竞争不完全性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政府及职能政府:执行和表达国家意志的工具。
特征:1、人机构没有的政治权利2、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有选举产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的从而使其合法性直接或间接取决与公共选择的过程3、以盈利为目的,其行为目标是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追求政府失败:由政府内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率的现象。
原因:一、政府能力所限(1信息有限2对私人市场反映控制有限3 对官僚主义控制有限4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二、政府行为的越界(集中表现在本该选择市场交易的方式上却选择使用了政治交易的方式。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名词解释
6、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通讯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石油、原子能、钢铁等基本品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是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
二是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3、赤字依存度与赤字比率:
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指标有两个,分别反映不同的经济内涵。
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1、财政平衡:
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
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
三是收支相等。
2、预算赤字(又称“财政赤字”):
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2、国债发行市场:
是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3、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财政学
(三)特点⏹ 1.理论性强;2.政策性强;3.涉及面广。
⏹二、研究对象⏹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收支分配及其所特有的分配规律。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概念(财政一般)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要点:(一)主体----国家;(二)目的-----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三)对象----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四)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五) 本质----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奴隶。
(2)国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抗性的剥削关系。
(4)财政特点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
2.封建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私有经济。
(2)国家实质:是封建主阶级统治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4)财政特点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财政学重要概念
1.财政:从历史范畴来看,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从经济范畴来看,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
3.政府:政府是指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
4.一般属性的财政:一般属性的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5.特殊属性的财政:特殊属性的财政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
6.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7.国家财政: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9.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10.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过多刺激需求,而应当更加关注刺激供给。
11.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12.先扣后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应遵循“先扣后分”的顺序及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先根据生产性消费和集体消费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扣除,然后再进行个人分配。
13.六项扣除:经典作家所论及的六项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第四,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五,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六,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财政学
一、财政职能是什么答: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在政府的介入和干预下,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给予财力保障,引导资源有效和合理利用,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达到社会认可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的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就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适当的政策组合,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并求得稳定增长的职能。
二、市场是只无形的手,通过供需调节经济,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财政如何做好该做的事情?答: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解决垄断问题,不能提供公共,不能解决外部性,不能保证信息充分,宏观经济会失衡,收入分配不公,个人偏好不合理所以需要政府干预,财政要解决市场失灵部分,提供公共品,解决外部性,打破垄断,调整收入分配不公,纠正个人偏好,调宏观经济。
三、实现财政三大职能的具体措施手段答:资源配置上,通过财政支出保障公共品有效提供,对负外部性通过政府管制、征税、明晰产权等解决负外部性,通过财政补贴保障正外部性产品供应。
通过反垄断立法等保障充分竞争。
对鼓励类产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进行鼓励,对限制产业通过高额税收等进行限制。
收入分配上,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高收入群体征收高额税收,通过财政补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稳定经济上,经济不景气时采用扩张财政政策,通过列赤字增加政府投资政府购买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
四、假设一个商业性苹果园在苹果生产中使用防虫剂。
在这个过程中,有害的气味飘向附近的居民区。
为了把这种外部性内在化,政府应该对苹果园生产苹果进行征税还是补贴?为什么?答:对苹果征税,因为要使这种外部性内在化,就要使苹果的供给曲线一直向上移动到等于真实社会成本曲线为止五、污染最好的水平是零污染,零污染是最佳经济效率的状态,请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财政学
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1.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2.主要表现:(1)资源配置失效①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②竞争失灵③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④偏好不合理(2)收入分配不公平(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3.原因:(从政经上抄过来的)存在(正、负)外部影响;对公共产品生产的调节有限;产生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二、公共产品1.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2.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公共产品的特征):(1)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3.分类: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1)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2)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三、为什么由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
3.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
四、财政的职能1.概念: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2.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②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2)收入分配职能①含义: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③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税收(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③执行工具: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3.财政职能与市场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1)联系: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共有的职能,政府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职能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的。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学PPT课件•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收入理论与实践目录•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国际财政与全球治理挑战01财政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定义及研究对象财政学定义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科学。
研究对象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及其规律。
学科性质属于经济学范畴,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定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国防、公共安全等。
市场失灵表现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外部效应、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政府介入原因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政府职能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支出原则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量入为出、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030201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收入形式及特点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等。
财政收入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财政收入原则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公平与效率兼顾。
02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分类及功能财政支出分类按照政府职能、支出性质、预算管理等角度进行分类,如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等。
财政支出功能实现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等。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规模衡量财政支出总量的指标,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增长率等。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各类支出的比重和变化趋势,反映政府在不同领域的投入重点和政策倾向。
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经济价值,适用于评估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
成本效益分析法关注项目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法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03其他领域支出案例分析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领域的财政支出案例进行分析,如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财政学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财政学概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Program)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财政(Public Finance)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科学。
历史:财政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财富在国家、个人、企业之间的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等应用问题的学科,其诞生于18世纪,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财政学在18世纪成为一门科学,当时主要针对法国重商主义现象提出静态零博弈理论进行研究。
其次,财政学在20世纪已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实现了国家财政税务政策在宏观控和微观控制方面所起作用等问题研究的系统化。
从那时候起,财政学便成为人们研究经济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
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经济管理与调控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政策滞后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依照当前现有的科学知识,顺应市场的需要,研究出更先进的国民经济调控方法和技术。
所有这些都使本学科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3. 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对象: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外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具务经济法律知识和应用能力,另外还需要有从事财经类工作的基本能力,能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2024/1/25
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 公平和经济发展。
25
财政与社会保障
2024/1/25
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 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对财政的影响
化。
14
2024/1/25
04
财政管理
15
预算管理
1
预算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详细解释预算的定义,包括其分类(如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等)以及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3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深入探讨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公平性、透明性、可 预测性等原则,并介绍从预算准备到预算审批的 完整流程。
预算执行与调整
21
财政政策类型与效应
2024/1/25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 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如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减税或增税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财政与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26
THANKS
2024/1/25
27
无法开始。
04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是指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 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 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 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
财政学
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措施。
政府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特定部门和需要进行的一种特殊投资。
税收负担: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于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
国有经济收入:指国家凭借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从国有企业经营收入中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体制:通常指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用以解决各级政府之间的预算收支范围,财权、财力及财政管理权限的制度。
混合产品:指既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又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的一个范畴,这类产品一般是具有竞争性和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
绿色采购:是指政府通过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分税制;是国际上较为普遍实行的财政体制,是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将全部税收收入在上下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并以此来确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的财政管理制度。
BOT投资:建设-经营-移交,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方式的一种,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收回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
(TOT移交-经营-移交)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国际重复征税:是不同国家的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的结果。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财政学
财政学1.什么叫财政学?财政学,也称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并以此为分析视角考察现实中的各种财政问题。
2.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要会判断规范分析和财政分析)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实证分析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实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是当今最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比如,2003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而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规范分析确认什么是有利的结果,或者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有利的结果。
规范方法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
(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例子见P10.(1)规范(2)实证(3)规范(4)实证(5)规范1. 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效率(最优)(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状态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2.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边际社会效益(MSB):指的是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收益。
边际社会成本(MSC):指的是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成本。
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因为无论哪一种都不存在净收益。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国库管理的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管理、财政资金收付管 理、国债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等。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 则。
财政监督管理
财政监督管理的概念
财政监督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依法对财 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财政监督管理的原则
依法监督原则、公正公开原则、效率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
VS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 的影响,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
转移性支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 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政 策等方面。
财政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财政思想
古代财政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财政收支 的朴素认识,如“量入为出”、“节 用裕民”等。
近现代财政学的发展
近现代财政学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古 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经济 学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理论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财政学概述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管理 • 财政政策 • 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01
财政学概述
财政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 经济效应的学科,主要关注政府 如何筹集和使用资金,以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
研究对象
未来财政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
特征: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公共物品的提供2.外部效应3.垄断4.市场不完全5.信息不充分6.偏好不合理7.收入分配不公8.宏观经济失调三、什么是外部效应某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利益或损失,但没有因此而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
四、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1.信息不完全2.政府官员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差异3.政府决策机制的内在障碍4.政府运行效率问题5.寻租五、财政的基本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效应;消除不完全竞争;解决市场不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纠正偏好不合理;(2)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
a收入分配不公的衡量——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b收入分配不公的纠正——征税和支出安排(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a自动稳定器。
在财政实践中可以通过一些制度性安排来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
b相机抉择。
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财政政策。
c特别支出安排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公共物品的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混合公共物品的提供)(1)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a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b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结论:纯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来提供(2)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税收?收费?——比较其成本及效率损失公共提供的社会净效益=消费效益-生产成本-税收成本-税收的效率损失市场提供的社会净效益=消费效益-生产成本-收费成本-收费的效率损失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混合提供——外部效应的大小二、如何提高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1)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指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组合,即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a边际效用理论: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用b萨缪尔森模型: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对私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c林达尔均衡:每个社会成员愿意为公共产品分担的资金数额与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相等。
(二)财政支出的预算效率;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法;加强预算约束,“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预算法》(三)财政支出的决策效率;成本-效益分析法,步骤:(1)根据政府规定的公共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备选方案(2)计算项目可能带来的全部收益和成本(3)对成本流和收益流进行贴现(4)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后作出选择(四)财政支出的制度效率;政府采购制度。
a 政府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就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证。
b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c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 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平。
1、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2、收入再分配。
通过税收支出、补贴、社会保障制度及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收入差距。
三、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的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政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的结果。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在民主社会里,寻求一种既不会陷入投票困境,又是能将所有个人偏好转换为社会一致偏好的决策程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主要: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分类和按经济性质分类)1、按财政功能分类2、按支出用途分类3、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分类:a 维持性支出:用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支出,如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b 经济性支出:政府参与生产和投资活动的支出,如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
c 社会性支出: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健康水平、消除贫困、提高福利水平等方面的支出,如教育、保健、养老、失业及其他福利服务的支出4、按经济性质分类 :a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等价交换——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b 转移性支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资金单方面的转移——收入分配5、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6、国际分类方法7、按政府层次分类二、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GDP G Eg ∆∆=GDP G MGP ∆∆=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1)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政治因素:工业化使政府职能扩大。
经济因素:城市化产生拥挤和外部性现象;教育、保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3)经济发展阶段论第四章社会消费性支出一、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原因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1)行政管理费在各项支出中增长的速度最快,许多年份超过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2)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其他国家,增速也快于其他国家。
(3)影响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因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从1986年的22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512亿元,20年间增长30倍,年均增长率19.5%;同期财政支出增长15倍,年增长率15.4%。
1986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2005年则上升到20%,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超过15.6%即属于行政成本昂贵国家。
)原因:a行政管理费支出范围模糊;支出单位过多过杂;支出项目较为混乱b人员经费占比重大二、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服务?政府提供教育服务的理由a教育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b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c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信息不完全三、政府为什么干预卫生事业?a减少贫困b卫生服务的外部性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第六章转移性支出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怎么实施社会保障)a 调节收入分配“社会虽然不能制止老天下雨,但却可以生产雨伞。
”b内在稳定器c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救济;下岗职工生活补贴;灾民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三、什么是财政补贴,明补暗补的效果有何不同(1)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在我国政府财政统计中,主要有物价补贴(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冲减收入)。
此外,还有政府专项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等。
(2)按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分为明补与暗补。
明补又叫现金补贴,就是政府以现金形式直接将补贴给予最终受补贴者,其直接效果就是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暗补是通过对选定商品的生产或流通环节的补贴,使商品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来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a明补使消费者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暗补可能帮助政府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述一、财政收入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费、债务收入2.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3. 按收入级次: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a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b价格再分配机制c现行税收制度d产品比价的变动三、什么是通货膨胀税:如果通货膨胀是因弥补财政赤字造成的,国家财政就会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
第八章税收一、税收的三性及本质、分类(1)a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b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c固定性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2) 税收在本质上就是为我们享受的公共物品所支付的价格。
这种价格,法律上的用语就是对价。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公共物品的创造史,由此,美国著名法学家霍姆斯将其概括为“税收是文明的对价”,成为说明税收本质的名言。
(3)(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二)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与间接税(三)按课税标准,从量税与从价税(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与价外税(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中央税与地方税二、大问题现代税收原则:效率与公平(一)效率原则1、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
标准——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P228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降低税收超额负担的途径——保持税收中性2、制度效率:税收的制度效率是指政府设计的税收制度能在筹集充分的收入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
(二)公平1、税收公平的含义:a普遍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b平等征税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2、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a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b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三、什么是税收中性,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