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致爱丽丝

合集下载

《献给爱丽丝 》赏析

《献给爱丽丝 》赏析

献给爱丽丝》钢琴曲赏析(2010-12-15 13:03:04)摘要:For Elise是首世界著名的小曲,但是对贝多芬稍有了解的人多半会觉得这首曲子和他的其他作品大异其趣。

很难想象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巨人会写下如此柔美的小曲。

应该说,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但有些器乐小品同他的那些大手笔相比,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下面本人以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原著《贝多芬传》为基础,再辅以其他资料来作以理解。

关键字:贝多芬献给爱丽丝钢琴曲鉴赏之前本人所听到的是对曲子有两种理解.一种说曲子的主题和动机,是描写少女的形象; 另一种是认为曲子的主题表达的是Beethoven本人的爱意. 这也是本人为什么要查这些资料来确定并且写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 那么, 在前文那些背景资料下, 本人觉得这两种说法本质上是不矛盾的. "love is the food of music",确定了ForElise的主题后,本人们来宏观分析一下这首曲子.下面的文字以转载为主,自己小改一些描述, 但即使这样和本人的理解也有些出入. 但本人文字匮乏无法完全靠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 其实本人觉得如果能用文字把音乐的感觉描述清楚的话,那还要音乐做什么。

一、《献给爱丽丝》背景与来源先来看ForElise这首曲子的出处。

1867年,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Beethoven 的学生Therese Malfatti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这曲子很明显是提献Therese的,但在手稿上有作者的手迹写道:“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4月27日,贝多芬”. 随后, 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For Elise而不是Fortherese.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

爱情札记之三十二——《致爱丽斯》
蓦然回首,再也找不到你。

少女的脚步,轻抚着小路,穿过芳草地。

你来到我身边,轻轻地,柔情似火,恍若梦幻。

你并不是那么陌生、傲慢,也并不总是对我薄情冷淡。

当我认识你,你孤独,我寂寞,你忧伤,我惆怅。

你我——浴于雨中,互相凝视,互相搜索。

女孩,你的面颊艳若桃花,大大的眼睛迸发出迷人的光。

当目光一点点,被你扯得抚远又迷离。

我知道,这不是距离。

送你,满溢的忧伤。

你纤纤作细步,是那么精妙。

谁要能和你生活在一起,都会觉得,世间还有什么比你更可爱。

可是,你不爱我。

命中注定我要失去你
在你鲜娇的脸上,有过我不曾吻过的遗憾。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阅读理解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阅读理解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阅读理解一、概述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xxx-1827年3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

他的音乐作品被誉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创作的《致爱丽丝》尤为著名,成为了经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二、贝多芬与《致爱丽丝》1. 《致爱丽丝》的创作背景《致爱丽丝》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14号“月光”》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801年,是献给他一位名为埃尔内斯特·冯·施特尔恩的学生,简称爱丽丝。

他和爱丽丝之间有着特殊的师生关系,因此专门为她创作了这首美妙的乐曲。

2. 《致爱丽丝》的音乐特点《致爱丽丝》以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音调和悠扬的节奏而著称,充分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

这首乐曲在表达深情的也展现出了贝多芬对于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独到见解,成为了经典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三、《致爱丽丝》的音乐内涵1. 对爱丽丝的思念之情在《致爱丽丝》中,贝多芬表达了对爱丽丝的深厚感情和思念之情。

通过柔和的音调和舒缓的旋律,他向爱丽丝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对她的思念和爱意,将这份情感深深地融入了音乐之中。

2. 音乐的情感表达《致爱丽丝》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充分表达了贝多芬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和音调的流动,他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表达出来,使得这首乐曲成为了一首富有情感,引人入胜的经典音乐之作。

四、《致爱丽丝》在音乐史上的地位1. 经典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致爱丽丝》作为贝多芬的经典之作,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优美旋律和深情音调,使得听众们对于这首乐曲爱不释手,并称之为经典音乐中的瑰宝。

2.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贝多芬创作的《致爱丽丝》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创作,许多作曲家受到了它的启发,并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的音乐元素。

可以说《致爱丽丝》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致爱丽丝心得体会7篇

致爱丽丝心得体会7篇

致爱丽丝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致爱丽丝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是让我们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致爱丽丝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致爱丽丝钢琴曲表达的意思

致爱丽丝钢琴曲表达的意思

致爱丽丝钢琴曲表达的意思
《致爱丽丝钢琴曲》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68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

这首曲子以缓慢、柔和的旋律为主,表达了勃拉姆斯对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的思念之情。

据说,勃拉姆斯在写这首曲子时,正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

但是,由于这位女孩的家庭背景和勃拉姆斯差距太大,他们的爱情最终无法得到认可和承认。

于是,勃拉姆斯将他对爱丽丝的深情压抑在心底,用这首曲子来表达出来。

整首曲子流畅优美,旋律舒缓,别有一番柔情之美。

曲子开始时,以悠扬的钢琴音符为开端,然后逐渐渐入佳境,音乐情感也随之升华。

整首曲子中,分别有两段不同的旋律,第一段柔和的旋律表达了勃拉姆斯内心深处对爱丽丝的思念之情,而第二段则更加激情,体现了勃拉姆斯对爱丽丝深情的表白和怀念。

总的来说,《致爱丽丝钢琴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内涵的经典钢琴曲,它不仅仅是勃拉姆斯对爱丽丝思念之情的表达,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音乐佳作。

- 1 -。

《献给爱丽丝》曲目介绍

《献给爱丽丝》曲目介绍

《献给爱丽丝》曲目介绍《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

因此,这类似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

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

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

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

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

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

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

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1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

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F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

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

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致爱丽丝听后感300字

致爱丽丝听后感300字

致爱丽丝听后感300字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的一首经典钢琴曲,其优雅的旋律和深情的内涵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这首曲子以轻快的节奏开始,仿佛是一个少女在阳光下欢快地跳跃。

随着旋律的展开,我仿佛看到了爱丽丝那纯真无邪的笑容,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用音乐描绘出了爱丽丝的形象,使她成为了一个生动的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情感世界。

在曲子的中段,旋律变得柔和而深情,仿佛是爱丽丝在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我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柔弱和渴望,以及她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贝多芬用音乐表达出了爱丽丝的情感,让我仿佛置身于她的内心世界之中。

整个曲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贝多芬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了对爱丽丝的敬意和祝福,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听完整首曲子,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总之,《致爱丽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内涵的经典之作,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时刻。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

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

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

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

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

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

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

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

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1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

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F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

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

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中外音乐鉴赏---赏《致爱丽丝》

中外音乐鉴赏---赏《致爱丽丝》

赏《致爱丽丝》第一次认真欣赏《致爱丽丝》是在初中的一个课间休息,那时学校放这首曲子然后我们来放松,不得不说这首曲子听起来确实让人从心底里感觉到舒服。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1、作者与作品的时代背景钢琴曲《致爱丽斯》是贝多芬献给恋人苔雷泽的生日礼物。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

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

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

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

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非常荡漾,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泽那里。

贝多芬逝世后,在他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个曲目,直到40年以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发表这个乐谱时,却把"特蕾泽"笔误为"爱丽丝",待要澄清的时候,人们已接收了《致爱丽丝》这个既成事实。

但我却认为,"特蕾泽"也好,"爱丽丝"要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贝多芬归根结底要献给的,是崇高的"爱情",是人类所有善良的女性.2、曲式与题材《献给爱丽丝》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A+B+A1+C+A2),主部(A) 先后出现了三次。

致爱丽丝作品分析和演奏分析800字

致爱丽丝作品分析和演奏分析800字

致爱丽丝作品分析和演奏分析800字《致爱丽丝》(Für Elise,WoO 59)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

此曲为a小调,3/8拍,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F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A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

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致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描写对象“爱丽丝”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

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爱丽丝”诉说。

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A段用的是A 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 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

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

表现热烈的情感。

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 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作为一首作曲家本人并未允许公开出版发行的钢琴小品,《致爱丽丝》在它的创作者——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去世30余年后,由一位与其同名的德国音乐学家与作曲家路德维希·诺尔(Ludwig Nohl)发掘并公开出版。

此曲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成为无数演奏者、音乐学者争相学习研究的对象。

人们随着探究,对此曲的接受者——爱丽丝的身份产生了疑问。

据考证,贝多芬的一生中少有弥足轻重的、足以让贝多芬献曲的名叫爱丽丝的人物。

有学者指出,该曲的接受者可能为时下贝多芬的倾心对象,特蕾塞·玛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

致爱丽丝钢琴曲指法

致爱丽丝钢琴曲指法

致爱丽丝钢琴曲指法《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有关《致爱丽丝》的相关资料。

《致爱丽丝》钢琴曲谱详细指法创作背景在1808一1810年间,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 (Therese Marfati)(有的翻译为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 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

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

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

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

从此,这首钢琴小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乐曲鉴赏人们喜欢把《献给爱丽丝》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

但这种微不足道凝聚了贝多芬强烈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他独具一格的创作思维。

乐曲还有其它种种的独具匠心之处,无一不显示了贝多芬创作中一贯的严谨精神。

所以尽管《献给爱丽丝》只是一首演奏时间只有3分多钟的小品之作,但也可以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一个浓缩体,同样渗透了他的精神表达。

《献给爱丽丝》仅仅是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小品,但是其中运用的和声手法仍然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作曲家的风格,不折不扣的体现了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方式,对后世仍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创作的灵感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

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

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每当听到《致爱丽丝》,我就会想起当我啃着烧饼去操场做早操时,学校广播里总会响起这首曲调。

我还记得烧饼的味道,带着一股微微的甜味和淡淡的烧焦的味道,我就这样和着风把烧饼吞下,然后跑向操场,跑向我的初三时光。

在我由农村转入这所城里的初中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教室楼道墙上雪白的瓷砖,像冬天村头地里厚厚的积雪。

而之前农村初中的墙上却因久未刷漆而起皮,上面满是乌黑的油渍,但却和我显得那样的协调。

而这里墙上的瓷砖,那么白,那么圣洁,让我不敢触碰。

爸爸又喝醉了酒,他大吼大叫,嫌转学去城里花了太多钱,他让我妈滚出去,让我滚出去。

临走时,妈妈说,孩子你要争气啊。

她晶莹的眼泪给了我勇气,去穿过这满是雪白瓷砖的楼道,而原本我不属于这里,我破烂的衣衫也不属于。

我坐在一个城市女孩旁边,她像村头路上绽放的牵牛花,我不想用别的比喻,因为我最喜欢牵牛花。

在上小学的路上,我会看到一路的牵牛花,花瓣上洒满露水,在晨光中发出动人的光芒。

可她却夸张地扭动着鼻子,嫌恶地斜了我一眼,大声对别人说:真土啊!继而是一阵哄笑。

我想起了村里的小孩总会围着乞丐作弄,像玩游戏,就和玩玻璃球一样。

而我不这样做,我只会悄悄从家里拿块煎饼然后偷偷塞给他。

而此刻我不奢望她也能给我塞一块煎饼,我只希望她不要像其他作弄乞丐的小孩一样,可她没有。

那时的我身高不到一米四,瘦弱得一阵风就能吹散。

所以我经常被人欺负,可我却继承了父亲的倔强,不懂得妥协,经常以硬碰硬。

有一次我就被高我一头的人给踹飞,我在空中漂浮了好久,最后像一片叶子落到地上,没有声响。

挣扎了好久,我爬了起来,我忽然看到睡我旁边的兄弟眼中泛起泪花。

我问他:你哭什么。

他说:我要是比那个人壮,我就帮你打他了。

我不惧怕艰难,却害怕别人的同情,会让我硬起的心肠突然变得柔软。

每天清晨五点东方还未泛白,我便已起床。

凌晨的空气里泛着刺骨的寒意,而我单薄的衣衫下却裹着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和火焰映照下那光明的前程。

我展开了书本,在路灯下一步步谱写这段前程。

致爱丽丝的美景作文怎么写

致爱丽丝的美景作文怎么写

致爱丽丝的美景作文怎么写《致爱丽丝的美景》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是一个充满奇幻和魔力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景色都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爱丽丝来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花朵的香气扑鼻而来,让爱丽丝感到心旷神怡。

花园里还有一个喷泉,喷泉里的水清澈见底,里面有许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爱丽丝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森林。

森林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树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叶子。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了一片片光斑。

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小兔子、小松鼠、小鸟……它们在森林里欢快地玩耍着。

爱丽丝走出了森林,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碧绿碧绿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

湖面上有许多鸭子在嬉戏,它们嘎嘎地叫着,仿佛在欢迎爱丽丝的到来。

湖边还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绿草,就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致爱丽丝的美景》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是一个充满奇幻和魔力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景色都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爱丽丝来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花朵的香气扑鼻而来,让爱丽丝感到心旷神怡。

花园里还有一个喷泉,喷泉里的水清澈见底,里面有许多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爱丽丝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森林。

森林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树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叶子。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了一片片光斑。

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小兔子、小松鼠、小鸟……它们在森林里欢快地玩耍着。

爱丽丝走出了森林,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碧绿碧绿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

湖面上有许多鸭子在嬉戏,它们嘎嘎地叫着,仿佛在欢迎爱丽丝的到来。

湖边还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绿草,就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
) 页6 共/ 页4 第( 丝 丽 爱 给 献
丝丽爱给献
lmth.144-upeuy/moc.cisum77.www: 自 来
moc.cisum77.www 网 琴 钢 蛐 蛐
> ?
96
MM
I MMMMI MMMM
d d
Id d M
M
MMMMMM
8va
101
3 3
MMMMMM M
3 3 3
MY d d
I e M
> ?
M I e M M M MY e M M M M M M M M M I e M M M M M M M M M e d M M e d MMM e d MM e d a M M M M M I e M M M MY B M M M MY B M M M MY B M M M M M M e d MM e d M M Me d M Me d M M e d M M M M M
41
4
I M
4
M
MM MM MM MM BB
3 1
91
M M M M M 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 M M M M M M M M MM M M MM M M M MY M B MBB B MM M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MMM M M
> ?
16
I e M
144: 号 编 谱 乐 ) 页6 共/ 页1 第( 丝 丽 爱 给 献 改 修noino 谱 打20ps-gnahz 芬多贝
lmth.144-upeuy/moc.cisum77.www: 自 来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

《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作者简介

《献给爱丽丝》⾳乐赏析-作者简介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其钢琴⼩品。

贝多芬⼀⽣没有结过婚,但是,他⼀直盼望着能得到⼀位理想的伴侣。

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活中也有些浪漫⾊彩的故事流传。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岁的⼈了。

他教了⼀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学⽣,并对她产⽣了好感。

在⼼情⾮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致特蕾莎》的⼩曲赠给她。

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曲⼦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从此,⼈们反⽽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称之为《致爱丽丝》了。

贝多芬是集西⽅古典派之⼤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作曲家。

⼈们都⽐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品,也同样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钢琴⼩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较著名的⼀⾸。

但在他⽣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

这⾸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名叫伊丽莎⽩·罗克尔的⼥⾼⾳歌唱家所作。

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

发表以后,不胫⽽⾛,⼏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之⼀。

还有⼀种说法贝多芬12岁时,到⼀个富商家⾥去教钢琴,贝多芬⾮常喜欢这家的⼥⼉爱丽丝。

这⾸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性的插段,其⼀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调,在F⼤调上呈现;其⼆则建⽴在低声部的6⾳持续⾳上,⾊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的烦恼情绪。

但这两个插段都⽐较短⼩,通过⼀连串的快速⾳型很快⼜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构成⼀个表现美丽、单纯⽽活泼的少⼥性格的⾳乐形象。

伊丽莎⽩·罗克尔是德国的⼥⾼⾳歌唱家,也是男⾼⾳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

1807年,14岁的伊丽莎⽩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边数不多的朋友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