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有利时机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 制定《对华政策纲领》。
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 通过了《国策基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 折 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 战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以及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共合法 地位
国民党阵亡少将: 高志航、姚中英、司徒非、 邹绍孟、赵渭滨、范庭兰、 刘桂五、黄启东、付忠贵、 林英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 (1892-1937) ,河北高 阳人。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 峰口抗战。同年筹组察哈尔抗 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 理察哈尔省主席。后任国民政 府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 日在南苑抗战中阵亡。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5.11.28,发表类似“八一宣言”的《抗日救国宣言》
1935,“12.9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0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 略
1936.5,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 蒋抗日的口号; 同东北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
1936.9.1,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1936.8,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
“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华北事变
华北危机
《何梅协定》
“攘外必先安内”
1937,“7.7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3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 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38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 1.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
辅的方针。 2.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中后期,更采取了避战观战、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的政策。 3.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腐败(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导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国民党政府 陷入深刻危机之中。
6
1904-1905,日俄战争,南满成其势力范围
1915.5,迫签“二十一条”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开始在华驻 兵
1927.6,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田中奏折》, 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敌对状态,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
成了民族统一战线。
27/ 51

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936年5月、《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9月, “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蒋介石的政策
对蒋介石的政 策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起止时间 1931年9月中旬—1936年5月初 1936年5月——同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40


日本的大陆政策
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 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
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1927年 “东方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


1927年7月 “田中奏折” ,宣称:“惟欲征服支那,
28/ 51
4.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46

“停止内战,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
29/ 51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47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 (后改18集团军)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22 ,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
52/ 51
中国最后取得胜利,“亡国 论”是错误的
(2)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战略防
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 的发展规律,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 北效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 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动进攻,9月19日 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 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威胁重庆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和云南西部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 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正面战 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 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
杨靖宇
赵尚志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公推杨靖宇为总司令,赵尚志为副总司 令。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 抗日同盟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约300人。 (2)和十九路军签订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 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 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推行奴化教 育和愚民政策。
目的:消磨、摧残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 现其同化政策。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 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 美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导读本章讲授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国各族各界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洪流中。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学习指导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第一节日本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Ⅰ、大陆政策:(领会)1、政策出台: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独霸亚洲“大陆政策”,这是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东北)与日本国防和国民利益相关。

日本军国主义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就是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具体体现。

2、具体实施:(识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条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签订了割地 赔款的《中日马关条约》,使日本成 了“暴发户”。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01年《辛丑条约》日本从 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 日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占 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整套 殖民机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 目的
1、在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 运动中,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才是发展方向。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促使第二次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使学生进一 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1、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前是中国局部抗战阶 段,主要包括东北军民的抗战、一二八 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
1、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部抵抗日军 揭开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序幕 1932年义勇军发展到40多万,活 动范围达到102县
苏维埃政府对日宣战红军再三提议与各军队共同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艰苦奋斗十九路军及民众的淞沪抗日血战察哈尔长城及滦东各地军民英勇杀贼福建人民政府接受红军提议联合抗日罗登贤徐名鸿吉鸿昌邓铁梅伯阳童长荣潘洪生史灿堂瞿秋白孙永勤方志敏等民族英雄为救国而捐躯刘崇武田汉杜重远等爱国志士为抗日而入狱蔡廷楷锴蒋光鼐翁照垣陈铭枢方振武等抗日部队艰苦斗争宋庆龄何香凝李杜马相伯等数千人发表中华民族时日作战基本纲领数年来我工农商学各界同胞为抗日而进行排货罢工罢市罢课示威等救国运动尤其是我东北数十万武装反日战士在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恭泰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吴义成李华堂等民族英雄领导之下前仆后继的英勇作战在在都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在在都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战兴起与统一战线的形成(一)日本入侵中国的根源日本入侵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日中两国综合国力的悬殊差距,以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根源作用的后果。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四岛组成,面积37.2万平方公里。

在19世纪后半期,日本都面临着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时受到了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使其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1、政治方面1872年,日本强迫琉球国其承认是日本的藩王,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琉球为日本的冲绳县。

1876年,强迫朝鲜与之订立《江华条约》,日本势力渗入朝鲜,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次年,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除向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的“赔款”外,还霸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及附属岛屿。

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引爆了日俄战争,获取了沙俄南部库页岛之外,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面积3460平方公里),改名为“关东洲”;获得了南满铁路(大连至长春、奉天至安东等路段共计1100多公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以及控制了这些岛屿附近的海面。

到这时,日本的版图便由37.2万平方公里扩张到68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与美、英、德、意等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以武力侵占东北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认为掌握东半球大陆与美国平分世界的时机业已成熟,敦促军部早日对东北采取行动。

至此,进攻我国东北,已势在必行。

2、在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到1930年,日本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1.7%。

到1929年,日本钢产量为15.7万吨,生铁产量为111万吨,煤产量为3440万吨,发电量为151亿度。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陈舒颜
概况
• • • • • • 两个政党&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约35000000人伤亡 抗日战争在大陆地区也称“八年抗战” 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日本侵略中国的期间 为十七年。
九一八事变1931
国际形势的变化
•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法、英向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珍珠港,美国参战,日 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 •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参加开罗会议, 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 • 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抗日主题影片
• • • • 南京南京 鬼子来了 金陵十三钗 一九四二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 武汉、广州失守。中国东部大部分沦陷。 • 日军重新调整战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 辅的,以求尽快结束所谓的“中国事变”。 • 日军开始重视对华北共产党武装的进攻
中共武装的抗日活动
• • • • • • 改编:第十八集团军、新编第四军 国共合作:平型关战斗 大规模作战的尝试:百团大战 敌后根据地的快速发展 日军扫荡 国共摩擦
• 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 • 东北军与日军短暂交火:东北军伤亡300余人, 日军伤亡24人。 • 不抵抗:东北军16万,日军5万 • 东三省沦陷:4个月,128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 3.5倍),3000多万人口 • 满洲国建立:1932年3月1日西安事变1936• • Nhomakorabea • •
西北剿共战事 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局面展开 张学良、杨虎城的后半生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 习。日军借口一名土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 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南京门户),攻击卢 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 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 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 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
为解决化学武器遗留的问题 付出艰苦的外交努力
• 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谈判中,我国政 府坚持未来的公约中应该包含“解决遗弃化学武 器问题”的条款。 • 90年代初,联合国《禁化武公约》谈判取 得重大进展,该公约也明确了化学武器遗弃国的 销毁义务,并于1997年4月正式生效。
“细菌战受害对日索赔二审诉讼声援大会”

日本政府和军部很清楚怎样利用日本人 的这一自我“补偿”、自我疗伤的心理来麻 醉士兵,鼓励日本士兵去“牺牲”,同时转 移并发泄士兵为天皇、为国家上缴血捐充当 炮灰的不满。 对于被激起兽性的日本士兵来说,暴 力发泄是最大的满足,强奸和玩弄从军慰安 妇对于他们不仅是冲锋陷阵的奖赏和补偿, 还是证明自己依然存在的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犯下了三大 反人道罪行,分别是:
恶名昭彰的细菌部队——七三一用活人做实验;
南京大屠杀——屠杀三十四万中国同胞;
日军 “慰安妇”——军队性奴隶制度. 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3)迫害致死中国劳工近千万人 • 日本从1931至1945年的14年的侵华战争 期间,在东北和华北为修筑众多的军事工程 和办厂开矿,大量奴役中国劳工,其总数达 到3700万人。 在这些军事工程和厂矿中,中国劳工惨 遭虐待,被迫害致死者近千万人。这些被奴 役和迫害致死的劳工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从 加害者那里讨回公道。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密林雪原驻英魂 Nhomakorabea—杨靖宇
她是一位出色的共产主义战
士,多次领导妇女、工人进行 大罢工,指挥游击队抵抗日军 侵略,即便在身受折磨的时 候,仍然不忘宣传抗日 。
她是一位无比坚强的女性,在
狱中无论是敌人的“怀柔政
黄埔美女: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策”,还是红烙铁、灌煤油、 老 虎凳、辣椒水等, 她都没有一点屈服。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 “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 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 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 的电报: “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 战!”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合全 会国 的各 抗界 日救 要国 求联
恩起 中 和 中 来) 央 一 共 、毛 主 致 中 博泽 要 抗 央 古东 领 日 发 。、 导 》 表 朱人通《 德:电停 、(时战 周右的议
1935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成立并举行游行示威
抗《 中 日停 共 》战 中 通议 央 电和 发 一表 致的
日本侵略军的装甲兵在进攻
日本采取的主要政策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扶植傀儡政权,建立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用主要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请思考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改变对 中国的侵略政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考点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考点 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一二·九运动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幅员。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1)发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根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中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5.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说明抗战立场。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成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7.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课件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危急!!!
1、 “速战速决”战略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向华 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占领了中国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以及 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上海、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在中国领土 上推进了1800多公里。 2、“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1938年10月 【1】国民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占领区 扶植傀儡政权 发展汉奸组织 【3】中共抗日根据地 扫荡 3、1944、4—1945、1 豫湘桂战役 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 线 平汉、粤汉、湘桂铁路
1940年3月 南京 “中华民国国民府” 汪精卫 苏、浙、皖等省大部 ﹐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
1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广东商学院
【2】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 官松井石根指挥下,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东北 1931-1945
1932年3月1日,日本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扶持溥仪为 “满洲国”执 政,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1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华北、华中:策动、拼凑地方傀儡政权
A、1937年7月 北平 “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 北洋军阀江朝宗 B、1937年8月 天津 “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 直系军阀高凌蔚 C、1937年12月 北平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王克敏 山西、河北、河南、 山东、北平、天津 “华北政务委员会” D、1938 年3月 南京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梁鸿志 苏、浙、皖、宁、 沪 E、1938年12月 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识记)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本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来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2.华北事变。

(识记)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

日本还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

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

(识记)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伪“满洲国”。

(识记)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

早已被中国人民革命赶下台的清代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

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

5.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领会)日本推行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是作为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一步。

①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②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其侵略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又开始向中国华北地区渗透。

制造华北事变。

③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6.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简单运用)①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极端残暴的军事殖民统治。

②在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

③大肆掠夺站领区的土地及其农产品。

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治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为伪政府。

7.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综合运用)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②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背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大陆政策”的提出炮制者丰田秀吉“大陆政策”的完成者田中义一、广田弘毅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逐步得逞的原因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

它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

国民党政府却将其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

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则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态度。

华北事变过程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

中国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

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卢沟桥事变背景华北事变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

1936年8月,法西斯军人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旗号结成了反动同盟。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展开论述:日本在台湾设立总督府。

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烛台的日本军队。

建立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掌握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之权。

日本还在台湾进行疯狂的经济略对,攫取台湾的资源和财富。

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稻米的供应地。

殖民当局还接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2、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展开论述:扶持伪“满洲国”,它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借口下,确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

大屠杀
•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 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 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 死者达30万人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 大屠杀”。日军在其他许多地方制造的屠杀中国 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 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其居民, 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的“三光政策”。


3.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 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 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 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 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 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945.8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抗日战争
•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 • •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
九一八事变
• 背景 • 经过 • 各方态度
背景
各方态度
• 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的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 • 中国共产党主张发动群众抗日 • 国联变东三省为各国共管 • 日本趁机扩大侵略
华北事变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 华北地区。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 权大部丧失,话被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 的“真空地带”。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 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制运动”, 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第二节从局部康占到全国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当局的基本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主义。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2.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3.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中坚力量。

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惊醒了局部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同这部分国民党军官的抗日合作。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2、华北事变:(1)日本侵略者从九一八事变后,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企图独占中国。

(2)国民党统治者在倾全力围剿长征中的工农红军时,仍然对日本侵略者节节退让。

(3)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抗日的态度,华北事变后也在发生变化。

•蒋介石对日本一再退让,是建筑在依靠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问题的幻想上的。

•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蒋介石的本心还是要反共;他所说的中共问题的解决,其实是要共产党向国民党投诚,接受改改编,特别是必须解除武装,才能以政治方法来解决。

•这自然是办不到,因此,他仍企图用武力来解决。

•蒋介石把中共的联蒋抗日政策误认为由于处境困难,急于同国民党妥协,企图抓住时机消灭红军。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率领国民党一批大员、将领亲自坐镇西安,布置剿共军事。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020/4/11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 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名将杨靖宇
2020/4/11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英雄赵一曼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 中国共产党开始与部分 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20/4/11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0/4/11
进军南京途中“百人斩”竞赛的元凶
2020/4/11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 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 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 伤亡人数近10 万人。战后, 至今还遗弃在 中国的200万发 毒气弹,继续 给中国人民造 成严重伤害。
100多年来,日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 走下去: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先夺得台湾;以 后又灭亡了朝鲜;九一八事变后,先后蚕食了 满蒙,七七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本部。五步 已经走了近四步,如果不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早就开始征服世界了。
自"东方会议"以来,田中的罪恶侵华计划 已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一步一步地变成 了现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意义
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迎来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

3、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祖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三、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四、对世界人民战争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期势力作出了
重要贡献,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团结和英勇的抗争,是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基本经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实现抗日胜利的力量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也不惧怕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1)国际因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 斗争日益尖锐。 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而这与美、英垄断资 产阶级的支持密切相关。
2、20世纪30
意大利虽然是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但其法西斯政权形成较早,对外扩张野心勃 勃。 日本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但仅靠经济实 力还不足与美国等国竞争势力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概述
基本特征: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 和两个战场
国 共
片面 全面
正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的分段
防御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到1944年1月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 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 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 深重灾难
第一,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 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屠杀我同胞 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 南京惨案死难者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300000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 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 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 抗日合作。 1、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 体的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中奏折》
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 一又向日本天皇呈奏一份题 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 政策》的秘密文件,这就是 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奏折极其露骨提出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 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 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 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 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 “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 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
1.战略进攻阶段: 1937年7月七七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 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 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 灭亡全中国。
4.1937年到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 2.战略相持阶段前期: 1938年10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将其军事打 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 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的国家根本政策,是日本近代长 期奉行的最高国策。
大陆政策的发展
裕仁天皇时期,大陆政策 仍被奉行并有所发展。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受命 组阁,一改前首相币原在对 华政策采取和西方列强协调 的原则。他宣称:日本为东 洋之盟主,负有增进东亚和 平之责任,对于中国则应 “特别的措置”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4.全民族抗战局势的形成。
西安事变的爆发 及和平解决,成为扭 转时局的关键。
张学良
杨虎城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4.全民族抗战局势的形成。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国 共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1937年至1945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E 1937年10月12日, 原活动在湘、赣、闽、 粤、浙、鄂、豫、皖 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 和游击队,除琼崖红 军游击队外,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 军(简称新四军) , 全军1.03万人。
1.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F 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 中央所在地。原陕甘宁工农政府,改称为陕甘宁 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辖23个县,面积约36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多万,首府延安。
1.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计划的制定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迅速在东亚对外侵略扩 张,制定了“大陆政策” “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 拓万里至波涛,布国威于四 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不甘处岛国之 境”,而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 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后来,日本政府将该方针制定为可资操作的“经略大 陆”的战略:那就是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 世界的“大陆政策”。
二、中国社 会各阶层的 反应(按时 间段来分)
三、抗日战 争的胜利及 其意义
考研要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及其意义 2、比较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异同 3、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
第一节、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计划及实施步骤
1.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计划的制定 2.1869年到1931年日本侵略回顾 3.1931年到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 4.1937年到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
1.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 3.共产党及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敌后战场
1.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 1937年7月 7日,卢沟桥 事变爆发。 中国守军奋 起抵抗日军 的进攻。中 国的抗日战 争进入全国 性抗战的新 阶段。
B 同月8日,中共发表通
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团
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抵抗日本的侵略。
C 1937年8月,朱德、周 恩来、叶剑英应邀到南京 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 议,同时与国民党谈判。
D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 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等 协议; 8月25日,中共中 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9月 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将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 团军,全军共4.6万人。
3.其他爱国人士及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官兵。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部分东北军在马占山的领导 下顽强抵抗。
B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
蒋光鼐指挥下奋起进行淞沪抗战。
蒋光鼐
蔡廷锴
C 1932年12月18日,以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 杨杏佛为总干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
日本概况
日本国,古称“大和”。七世 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 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 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 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 计的小岛组成。其与中国、朝鲜和 俄罗斯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 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的 1/3。
3.其他爱国人士及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官兵。 4.全民族抗战局势的形成。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1.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
(1) 九一八事变至华北事变前,国民党实行对日不抵抗政策:
(2)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逐步向抗日方面的转变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2.广大爱国官兵与人民群众在中日战事中英勇抗 击日本侵略者,掀起一次次的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众运 动。如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 争;义和团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等等。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1.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 2.共产党及中华苏维埃政府代表的工、农、小资、民族资 产阶级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沉重灾难
1.政治:“以华制华”建立伪政权,实行法西斯统治。 2.经济:“以战养战”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文化:“思想战”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4.军事:野兽性的作战,杀人竞赛;大屠杀;灭绝政策; 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慰安妇。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2.共产党及中华苏维埃政府代表的工、农、小资、民族资 产阶级
(1) “反蒋抗日” 1931年9月中旬—1936年5月初
(2) “逼蒋抗日”1936年5月—同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 (3) 实行“联蒋抗日”政策阶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2.1931年至19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 2.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上海。
3.1932年3月,日本扶持清废帝溥仪成立伪“满州
国”。1934年改为帝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4.1933年至1936年华北事变,日本开始蚕食中国华 北地区,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4.1937年到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是其主要一国。
2.1869年到1931年日本侵略回顾
6.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霸占中国南满地区。
7.1912年到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期间,日本独霸 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侵 占中国山东。
3.1931年到1937年日本局部侵华
《田中奏折》
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 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 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 之罪也。” 田中义一还主张对中国东北和内蒙采取“铁血主 义”——武力征服的手段。 《田中奏折》勾画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为基本 国策的“大陆扩张政策”的一个总蓝图,以后日本对外侵 略战争的发展,正是按照这一轨道而运行的。
第二节、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按时间段划分)
1.1931年以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2.1931年至1937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3.1937年至1945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1.1931年以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1、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成 立初期,对于日本的侵略,均采取“避战求和”的方 针,对于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及制造一些事端,妥 协退让、姑息养奸,力避与日本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D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 盟军”。
E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及国 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在福州发动反日反蒋的福 建事变。随后和共产党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F 1936年5月31日,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 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 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日本概况
1928年,其人口约6210万人,相当于当时中国人 口的1/8强(截至2005年10月1日,人口达1.2776亿)。
基本居民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 族人 。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 京。1972年9月29日与我国建交。
它是一个资源小国,作为近代经济发展和战争所需的 铁、煤、棉等主要物产均不能自给。
大东亚共荣圈
1938年11月3日,大日本帝国首 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二次近卫声 明”,号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 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 环的关系”,以大日本帝国、东亚 及东南亚“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为 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