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故 都 的 秋
“故都”的秋,“孤独”的秋——《故都的秋》再读
郁 达 夫 在 《 国 的 微 音 》 慎 重 写 道 :我 觉 得 人 生 一 北 中 “ 切 都 是虚 幻 , 真 实 在 的 , 有你 说 的 ‘ 切 的孤单 ’ 真 只 凄 。倒
独 ” 字 。 直 认 为 . 达 夫写 故都 的秋 , 际是 写 “ 独 ” 二 一 郁 实 孤
愿 意 说 话 似 的 只 沉 默 着 在 看 远 处 … … 这 小 孩 才 回 转 了 头 ,仰 起 来 向她 露 了 一 脸 很 悲 凉 很 寂 寞 的 苦 笑 … … ” 这 “
的 秋 ,孤 独 ” “ 都 ” 这 是 一 种 谐 音 , 代 文 人 都 喜 用 “ 与 故 , 历
些 不 幸 让 其 日 后 拥 有 了 不 灭 的 孤 独 感 ,他 的 性 格 中 已 深 深 打 上 “ 独 ” 烙 印 . 深 化 为 郁 达 夫 自 言 的 “ 切 孤 的 并 凄
的 孤 单 ” 。
他 们无 聊 、 寞 , 正 有 作 者 自己的 影 子 , 者 孤 独 的童 寂 不 或
年 留下 的长 长 的背 影 吗 ? 是 在 《 剧 的 出生 》 , 也 悲 里 他说 :
“
… …
在 我 这 孤 独 的 童 年 里 … … 太 阳 光 漏 过 了 院 子 里 的
有些 学 者 同仁 认 为 《 都 的秋 》 一 篇 悲 秋 之 作 , 故 是 我
树 叶一 丝一 丝 的射 进 了水 . 得 缸 里 的水 藻 和游 动 的金 照 鱼 , 平 时 完 全 变 了样 子 … … ” 种 感 觉 我 们 是 否 很 熟 和 这
候 , 经 写过 一 篇 《 都 的秋 》 对这 北 平 的秋 季 颂 赞过 一 已 故 ,
遍 了 , 以在 这 里 不 想 再 来 重 复 ; 是 北平 近郊 的秋 色 , 所 可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根据散文特点,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散文是最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这种个性化体现在文本形式的个性化和文本内容的个性化。
所谓文本形式的个性化,指的是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语言风格和用语特点。
语言风格指文字是清新淡雅还是凝练厚重,是简约朴素还是华丽秾艳,是含蓄蕴藉还是豪放畅达。
用语特点指作者喜用长句还是短句,多用散句还是骈句,用什么修辞手法是否使用叠词等等。
文本内容的个性化,则是作者对世界独特的看法,这里包含独特的情感和独特的思想。
散文的价值,主要就在于其个性化上。
“艺术性散文并不是科学小品,它的生命就是审美的,而审美的特点就是作者主观的感情,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感情。
如果在这一点上含混不清,就失去了欣赏的前提。
”(《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因此,对散文的学习,多从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两个角度进行。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现存的问题主要有: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教成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
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含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途径》)这些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针对《故都的秋》一课,其实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比如本文的结构、“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写秋的角度、个性化的语言、遣词造句的技巧、典型事物的选取;比如独特的审美情趣、知人论世等等。
关于本文的一份学情调查很有意味:根据调查,91.5﹪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基本把握;47﹪的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是郁达夫个性化语言中表达的独特审美情趣,即“作者对秋清静悲凉的态度”。
由此可见,把这篇文章独特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教给学生,应该成为本文的学习重点。
马庆强老师的《故都的秋》一课,虽然没有明确点明教学(学习)目标,但如果梳理其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学习)目标基本上是“围绕鉴赏语言,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来进行的。
故乡的秋作文
故乡的秋作文故乡的秋作文(精选2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的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秋作文篇1倘若单单只有温暖和煦的天气,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仔细想想,一个地方,车水马龙,在温暖的环境下,人们悠闲的散散步,或是同同伴谈笑,这一切多么令人陶醉?仿佛已被秋天唤醒,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像坚强守卫着这地方的士兵。
夏天为人乘凉,秋天为人遮风,人们个个面上含笑。
最妙的是那小山的景色!看,山上那一个个光脑袋,风儿也真够调皮的,居然把树爷爷最后的几根头发给拔掉了,那一片片树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跳着跳着,仿佛在庆祝秋天的到来。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这里可没有蓝精灵,有的是日夜而息,日出而作的人们,那一座座小山,好像摇篮,对着人们轻轻的说:别担心,在我这里睡吧,我这儿可暖和了!瞧!那是什么!一个小湖!这时候水怎么还没冻上呢?那水不但没冻上,反而还有点暖和。
那些水藻可真绿啊,仿佛把终年贮蓄的绿色都给拿了出来;一棵棵柳树还正在梳妆打扮呢,这里梳梳,那里看看,真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
就凭这点,那水也不舍得冻上,你说呢?由着湖面,再到天空上,这样看去,仿佛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正卧在古城之中,周围跟着房屋,大山,像一幅的画卷一样;像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这就是故乡的秋天!我爱你,我的故乡!故乡的秋作文篇2故乡的秋天没有香山红叶的烂漫;没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胸怀;更没有陶渊明漫漫无际的菊花海,但在我心中它仍然占据很大的分量。
朦胧之中依稀听见达达的响声,这响声蕴含着一种欣慰,一种踏实,一种亲切之感,这响声蔓延、蔓延,直至内心深处,像一条奋斗、翻腾的小溪流过悬崖瞬间成为壮观瀑布的快感。
伴着这种感觉一路前行、前行,终于抵达了那种感觉萌发的源泉之处,终于可以把内心的冲动“爆发”出来了。
《古都的秋》
作业二:以“风”或“太阳”为对象,参考上面地组 第②句的方式,使用语气词和短语排比,描写一种感 受。
(二)赏析结构,借鉴写法
秋晨静观图
写 景 部 分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闲人图 秋枣佳果图
也 是 更 是 还 有 也 是
五种体现“清、静、 悲凉”特点的景观 分别用“也是”等 关联词缀联,没有 主次,由作者随意 而又精心选来并精 心安排,这是一种 随意点染的写法。
随意 ①用“也”“还”“更”等关联词 借鉴: 缀联 点染 ②不同的景物,相同的情调(悲?喜?静? 闹?……) 课外练笔:运用随意点染的写法写一篇关于家乡或 其他地方景物的散文。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 寞人在古都。
编制
凤翔县西街中学 辛引兰
准确识记文中词语(作业一)
混混沌沌 ( hù n) ndù 一椽(chuá)破屋 n 潭柘(zhè)寺 落蕊( ruǐ )
夹( jiá)袄
椭( tuǒ )圆 萧索( suǒ )
故乡的秋作文(精选29篇)
故乡的秋作文故乡的秋作文(精选29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乡的秋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故乡的秋作文篇1故乡是每个人记忆最深的地方,也是每个人的童年。
故乡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果子,很甜。
我经常和奶奶一起上山,摘野果子,在衣服上擦几把,一口五六个,满嘴都塞满了,嘴边红红的,像嘴巴流血了一样。
故乡的秋是美丽的。
我家旁边是一个广场,广场旁边就是一片树林,树叶黄了,这时候大门开了,供人们进去欣赏。
“沙沙沙”的响声,是树叶在唱歌。
“呼呼呼”的风声,是风在与树叶高谈阔论。
树叶踏上去松松软软的,像在一块大棉花糖上散步。
一阵微风吹来,地上的金蝴蝶腾空而起,在空中婆娑起舞,为树林里的景色做上点缀。
故乡的秋,有美丽的风景,有美味的野果,有金色的田野,还有我美好的回忆。
故乡的秋,你是美丽的化身,是我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也是我念念不忘、记忆犹新的秋。
故乡的秋作文篇2秋天到了,一切都变了。
没有了冬天的冰雪天地,没有了春天的鸟语花香,没有了夏天的知了唱歌,但这是农民伯伯丰收的季节。
周末,我和妈妈回到故乡,刚下车,就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凉意。
走在小路上,旁边的杨树高大挺直,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纷纷落了下来。
两旁的玉米地里,都结满了一颗颗饱满的大玉米棒,有些人家已经在地里收玉米棒了,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我和妈妈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放眼望去,一大片火红的杏树被周围墨绿色的松柏包围着,显得格外抢眼。
山脚下,连片土豆地里,人们在各自分工挖的挖,运的运,大家忙碌地劳作着。
不知不觉,已经到家门口了。
故乡的秋天真美丽啊!故乡的秋作文篇3故乡的秋秋,已悄然而来。
应该再也没有比这时更美的早晨了吧。
天空碧空如洗,没有一丝混浊的气息。
草叶上露珠滚滚,似乎鸟儿婉转地歌声就能震落下来。
古都的秋
故都的秋一、导入当秋天到来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秋天一方面会给人以丰收的感觉,田野里,各种庄稼都陆续成熟了。
果园里,各种果树都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天高地广,金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秋也会给人带来破败、凄凉之感。
西风渐紧,北雁南飞,满天枯枝纷飞,田野里,收获后,一片狼藉,没有了茂盛碧绿的景象,西北风中已夹杂着冬天的寒意,让人心绪悲凉。
因此,在历代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写秋景状秋物的篇章数不胜数,名篇迭出,上至我们才学过的《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下至唐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宋词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再到毛泽东笔下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北京的秋天在郁达夫笔下又是怎样一番情致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著名的散文《古都的秋》二、作者及时代背景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浙江省富阳人。
1913年留学日本,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由于作家身处的时代在作家内心投下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者冷落之感的阴影,因此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和姿态,自然的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作者:王子安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9年第09期昨日在后海,今日在故宫,脑海中总闪过几个字:故都的秋。
于是请允许我的这段文字借用郁达夫老先生的题目。
秋天,本是由暖转寒、清冷凄凉的季节。
唐人有“自古逢秋悲寂寥”,宋人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民国有“秋风秋雨愁煞人”。
但在看到“故都的秋”时,我会感到凄凉中有温存。
也许是故都北京带来的?也许仅仅是“故”带给我的幻觉?但我更愿意相信,北京的秋天本就是温存的。
清晨站在后海的白玉栏杆处,凝望着这朝阳下的一泓。
想起一个词“望穿秋水”,把眼眸比作秋水,这是极形象的。
我想,那一定是女子的眼眸,也许含着几滴思君的清泪。
清澈透明、灵动欲滴的眼眸中透出望眼欲穿的思念,那是多美的一幅画!眼前的这一泓秋水,静静地在古老的池中泛着不变的波,天边的朝阳在空中映着千年不变的光,早晨行人不多,我在这里感受着自然的博大。
千百年不变的固执中,有一种久远悠长的温暖。
我愿拥抱这一泓秋水,以及故都的一整个秋天。
午后站在故宫的红墙黄瓦下,仰视着这皇城中的一阙。
红色是暖色,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满眼暖意,琉璃瓦反射过来些许古意,尘封在历史中的故宫有股厚重感。
金水河的潺潺流水洗去了陈旧的楠木味,换为秋天的阳光的味道。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我原本一直不理解水如何生烟,如今看到金水河,竟猛然想起这句诗。
水不多,就淺浅的一个底,汉白玉河床扭曲了太阳的光线,让我有机会看到“水澹澹兮生烟”的美景。
确实很美,我体会到了诗仙描绘的意境,有了一种久违的、孩子般的快意。
我愿拥抱这一座深宫,以及故都的一整个秋天。
晚上站在中秋的皎洁月光里,欣赏着这天空中的一轮。
圆月洁白,夜色凉凉。
这本是“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时节,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节。
小区花园中路灯上缠绕的彩灯,告诉你这更是举国同庆的时节。
想到我的家人,他们正在家中等我回去一起赏月品茗呢。
中秋节是家的团圆,而这团圆正寄托在天空这一轮满月上。
《故正式都的秋》课件
红枫叶
在秋季,正式都的天空和山上布满了落叶红色,枫叶 如火般艳丽。
夕阳之下
秋天日落的场景也是非常迷人的,尤其是在大型湖泊 或其他水域上的晚霞映照。
历史和文化底蕴
正式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秋天,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场所更加充满活力。
1 古城墙
2 宫殿博物馆
3 古城门
正式都的城墙迄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也是秋 季游客经常拍摄的景点之一。
中秋节
正式都也像中国其他地方一样, 庆祝中秋节,秋季中期,社交 和娱乐场所都会举办活动。
采蘑菇
这个季节是进行采蘑菇的好时 节,当地人会外出采摘,花一 天时间收获大量新鲜的蘑菇。
美食之旅
正是时候来一次正式都的美食之旅,在秋天伴随着独具特色的美食,真是一种享受。
1
烧鸭
在秋天,烧鸭真的能让你大快朵颐。非常具
苏东坡喜欢在画和诗歌中描绘4个不同季节的景象。对 于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是一个充满古典的主题。
李清照的画
秋季传说与故事
正式都的秋季也产生了很多传说和故事,这些都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花好月圆
花好月圆是关于明代建炎三年吴 湾重耳流亡到建封,与槐树渡后 与范蠡子孙相识并向他借花圆月、 济贫济弱的故事。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正式都的秋天文化,这里有一些建议。
当地游览
尝试用古法制作饮料、参加当地 的聚会或者学习,可以更加深入 的了解当地文化。
本地市场
买特色手工艺品哦,比如后山红 铜器皿。
记日记
在赏枫叶逛古城墙的时候,可用 文人遗风,笔记下你的所见所闻
秋季旅游带动地方经济
正式都的秋季旅游正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枫,品尝美食和参加传统活动,并逐 渐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产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古都的秋》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古都的秋》课件古都的秋古都的秋,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个秋天的古都里,金黄的落叶在空中翩翩飞舞,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色。
人们走在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秋画中,惬意地享受着秋天的美好。
1. 经典课文欣赏在《古都的秋》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古都秋天的独特魅力。
通读全文,我们仿佛能够闻到空气中飘荡的桂花香气,感受到秋天给人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2. 古都的秋景古都的秋景如诗如画,各种颜色的叶子像彩虹一样装点着大地。
如果你走进古都的公园,一片片红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金黄色、红色、橙色的叶子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3. 古都的秋风古都的秋天带来了清风习习的凉爽。
漫步在街头巷尾,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令人舒心放松。
人们走在街上,感受着秋风,思绪也不禁飘到远方。
秋风吹起了树叶,它们像是自由的舞者,在空中尽情地翩翩起舞。
4. 古都的秋天人文景观古都的秋天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在夜色中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秋天的夜晚,人们在古都的街巷间漫步,欣赏着美丽的夜景,感受着古都的历史氛围。
5. 古都的秋天文化活动古都的秋天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季节。
各种文化活动如赏月会、诗歌朗诵、书法展等在这个季节里举办。
人们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体味着秋日的艺术和情感。
6. 古都的秋天美食古都的秋天离不开美食的陪伴。
丰富多样的秋季特色美食如月饼、柿子、葡萄等琳琅满目。
人们品尝着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也增添了秋天的浓郁气息。
总结起来,古都的秋天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无论是景色、风情、文化活动还是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景,用心感受秋天的魅力,体验古都的秋天带给我们的无尽惊喜与感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古都的秋》课件完整版下载请参见教材购买渠道。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故都的秋课件4 人教版第三册
静
,
悲 凉一
九 三
。四 年 八 月 北 平
秋
秋
小秋
果闲 蝉槐院
奇话 啼树清 景
景秋 唱落晨
雨
蕊
图
情 景 一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驭 景
体
选词填空: 静 夜 四 无 邻, 荒 居 旧 业 贫。 雨 中 (黄 )叶 树, 灯 下 白 头 人。
A.绿 B.破
C.黄
D.残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写作背景:
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 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 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 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 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 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 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工制 作作 单人 位: :李 唐志 山强 市 开 滦 一 中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一 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五岁开始创作 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一九一三年 留学日本, 一九二一年,与郭沫若、 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七月,发表 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 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 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5日星期六2022/3/52022/3/52022/3/5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52022/3/52022/3/53/5/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52022/3/5March 5,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52022/3/52022/3/52022/3/5
故都的秋原文
故都的秋原文《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相信很多人对原文的文字和情感都非常喜欢,下面,将为您带来“故都的秋原文”,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古都的秋(公开课)
如何写好一处景物? 1、注意画面情调的一致 2、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3、要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比喻、拟人等) 4、注意语言的音乐美 5、注意动静结合,使画面有灵动之美。
如何来描写一个季节?
1、色调情感要统一 冷色调(景) 清、静、悲凉(情) 2、景致的选择要与情感相合 ——破落的院落、落蕊的扫痕 衰弱的蝉声、清凉的秋雨 3、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 ——视觉、听觉、触觉、心理感 受 4、注意画面的动静结合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八声甘州》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叶绍翁《夜书所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秋有声——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秋有色——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秋有形——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秋有情——
落寞悲凉、寂寥伤感
10
作业布置: 观察校园秋景, 或描写校园一隅的景 色特点,或描写校园 之秋,不少于800字
郁达夫
1
赏秋之人的情感—— 悠闲、寂寞、伤感
古都之秋的特点—— 清、静、悲凉 (清闲、恬静、安谧、细腻、幽 远、幽静、深邃、落寞、衰落、 萧条)
秋
秋
秋
蝉 残
秋
秋
庭 院
日 胜
果
雨
话 凉
槐
落 蕊
景 图
秋: 景 人
手法
破落的院落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树缝漏下的日光 蓝色的牵牛花 疏落的秋草 泡、坐、数 色调与情感统一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清寂 悠远 衰落
故乡的秋
故乡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些风光了一夏的绿色都黯
然失色。
故乡的秋天正是这样。
走在故乡的小路,寒冷的风迎面向我跑来,我
不禁缩了缩头,继续在这条街道上寻找着那一抹
熟悉的绿。
可它似乎有意躲着我,它是逃跑了吗?它是走丢了吗?哦!它一定是被春姑娘藏起来了。
取而代之的恰好是这凄冷而又刺骨的风,难道故
乡的秋风真的这般凄冷吗?
下雨了。
漫步在街头,忽然觉得头发湿了大半,夹杂着风的侵袭,让人心生悲伤。
风很安静,像
一位端庄的妇人;像一个没有朋友的孩童。
它轻
轻下着,下着。
雨点落在地面的声音很小,它似
乎在向大地倾诉他的孤独。
它缓慢而沉默,静静
的来了,又静静的离开了。
可,我记忆中的故乡
不是这样的啊,我记忆中的雨也不曾这样孤独
俗话说的好:风雨过后总会出现彩虹。
但秋雨
过后,我徘徊在这条街上,却发现原本美丽的枫
叶正在慢慢地下坠,我想伸出手去挽留它,可当
它从我手边擦落时,我才明白,它有属于自己的
归宿。
尽管这不是我想要的。
啊!似火的枫叶,
你可不可以不要凋零,让我再欣赏一下你的高贵。
故乡的秋天啊,你来得太匆忙,停留的时间又
太短。
你带走了我原本很喜爱的绿色,只希望它
能陪伴你,使你不再忧伤。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②必修《故都的秋》教案韩梅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 梳理文脉,了解作者缘情写景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方法目标探讨、鉴赏、领悟、揣摩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意,感受文章借秋寄意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2. 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徐志摩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秋天呢?秋天是“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伤,还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今天我们就来品味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什么颜色的。
二、文本解析1. 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浙江富阳人。
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
后流亡到苏门答腊。
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主要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 背景简介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烈
北 国 之 秋
味润
味深
味浅
味淡
味浓
南 国 之 秋
味久
(厚重)
味短
(轻佻)
五: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景是清的,是静的,而给人的 感受更多的是悲凉的,那么是什么原因 让郁达夫对这秋景情有独钟呢?又是什 么原因让他有这悲凉的情感呢?要回答 这问题,必须知人论世。下面我们来看 看郁达夫的简历。
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抑郁善感的个人气质ຫໍສະໝຸດ 反映。郁达夫是一个悲剧色彩很浓,但又富 有浪漫特质的人。内心极其纤细的他 需要这样的景物来排遣内心的忧郁烦 闷,把复杂微妙而又难言的情怀寄寓 在自然景物之中,委婉而又曲折地表 现出来。
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的 体现。 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 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 似的通世文学”。艺术上侧重 表现自我真性情,带有较浓重 的主观色彩。
5.文化传统:
悲秋情结
秋日凄凄——《诗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为变衰。 ——宋玉《九辩》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故 都 的 秋
璧山中学 凌晓亮
郁达夫
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 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 会从景物描写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情选景;体会作者在景 物的细致描写中融入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 的融合。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壮丽)-毛 泽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凉)——杜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们怅饮无 绪……杨柳岸,晓风残月。(凄 苦)——柳永 自古逢秋多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豪放)——刘禹锡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 1896年12月7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年夏考 入之江大学预科,不及半载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 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1年 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 造社。1930年作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同年3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 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 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 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是他第一部小说, 在当时影响很大)《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 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 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 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 美,自成一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
思》
小 结:
现实的苦难,内心的苦闷,闲散安逸的 生活,离群索居的寂寞,让他多了许多 感伤,而这感伤,使的他有了许多人生 无奈的悲凉,再加上传统文化悲秋情结 的熏陶,于是这悲凉,便在他的秋景中 再现出来。因此,他选景就选的冷清的 景致,这是为情服务的,即“以情驭 景”。而景中有处处渗透着他的情,使 文章情景交融,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 景语皆情语”。
四:精读赏析
★ 阅读13、14自然段,思考:
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 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 酒之与白干,稀饭之 与馍馍,鲈鱼之 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的比喻是 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
◆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 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 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 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 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 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 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 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 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这 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 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 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 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I:\2014级高一教案\故都的秋视 频朗读.flv
故都的秋的特色是什么呢?在第几段?
清
静
悲凉
在文章的第一段
三:品味揣摩(教师讲前两景,学生讨论分析后三景)
南国之秋 慢 润 淡 不饱 不透 不足 (衬托对比) 故 细长的秋草 (悲 凉) 小院清晨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牵牛花的蓝朵 (静) 都 细数的日光 (清闲) 秋槐落蕊 花铺满地 无声 无味 的 (静 落寞) 树影下扫帚的丝纹 (悲 凉) 秋蝉鸣叫 衰弱的残声 秋 灰沉沉 凉风 息列索落 (悲凉) 雨话秋凉 悠闲 微叹一层秋雨一层凉 (悲凉) 秋果奇景 淡绿微黄 西北风 一椽破屋 一碗浓茶
二:朗读感悟
字音词义
厦(xià )门 浑浑沌 (dὺn)沌 潭柘(zhè )寺 一椽(chuá n)破屋 点 缀(zhuì 落蕊(ruĭ) ) 细腻(nì ) 啼(tí )唱 著(zhuŏ)着厚单衣 平平仄(zè )仄 歧(qí ) 韵 橄(găn)榄 颓(tuí ) 废 廿(nià n)四桥 房檩(lĭn) 譬(pì )如
1、黑暗社会环境的折射。 30年代的旧中国,连年战乱, 民生凋敝,读书人也食无所 安。“悲凉”心境是那个时 代动荡风云的投射,写出的 是那个时代的感伤与悲凉。
2、作者的生平经历所致。
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 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 痛。因此,景物描写中融入了 作者自己的主观情绪。他描写 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 故都赏秋时的心态,而是整个 人生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情景交融
六:课外延伸:
孟郊《秋怀》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一问: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秋天的哪些景呢? 明确:诗中写到了月、露、风和梧桐。 二问:这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月——冰,露——冷,风——寒(峭),梧桐——枯, 梧桐甚至是“声响如哀弹”,意思是秋天梧桐脱落,风吹枯叶,瑟 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三问:那么,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