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门和思打一成语的答案

门和思打一成语的答案

门和思打一成语的答案闭门思过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过,过失。

原作“闭阁思过”。

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闭门思过,中国古代典故之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

”后引用为成语。

本义为关起门来思考自己的过错,比喻自我反省,改过自新。

1.闭门思过恐怕不是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

2.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闭门思过。

3.小明犯了错误,妈妈不准他出去玩让他闭门思过。

4.今天,您和我,转向耶稣,闭门思过,悔改。

5.这句话假设张三明白耶稣基督的真理,相信耶稣,已经闭门思过而下了决心要改邪归正,转向耶稣。

6.72小时闭门思过成效如何?7.你在干什么?你应该在家里闭门思过。

8.事故发生后,他追悔莫及,几天来一直闭门思过,情绪相当低落。

9.由于这次考试成绩落了一大截,爸爸让我闭门思过,好好检讨。

10.由于将军的指挥不当,造成这次战败,皇上让他闭门思过。

11.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12.在这里,那些不守校规的调皮捣蛋学生,就要在这里闭门思过一段时间。

13.我不会做这题,老师就真的把我关黑屋子里闭门思过了。

14.最近,我考试失利了,老师天天把我抓到办公室里闭门思过。

15.小仙自知身获重罪,追悔莫及,惟有闭门思过,敬听天命。

16.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只靠闭门思过,收效是不会很大的。

17.犯了错误应当争取大家的帮助,闭门思过恐怕不是好办法。

18.经历这次失败,班长闭门思过一整天,一直在检讨自己。

19.然而,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应该开始着手结束十年来的闭门思过局面,改变机构改革上的纸上谈兵形势。

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解决如何让欧盟变得更好。

20.他妈妈知道他在外面打架的事后,严厉的惩罚他,并让他闭门思过。

语文命题研究(答案)

语文命题研究(答案)

新形态下的高考语文备考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周京昱阅读(一)[示例一](2002年高考北京卷试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示例二](2004年高考北京卷试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从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汉书|韩延寿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百姓遵用其教。

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

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

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

由是入为冯翊。

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

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

”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

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8.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舍奸人:放走坏人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子:小子C.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待用:等待任用D.传相敕厉,不敢犯敕厉:告诫勉励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韩延寿治郡注重教化的一组是①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②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

③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

④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⑤令行禁止,断狱大减。

⑥是日,闭阁思过。

A.③④⑤B.①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⑥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延寿治理颍川期间,根据当地俗多怨仇的情况,教民以礼让为先,并制定各种法律,导民向善,使颍川得以大治。

韩延寿传详解

韩延寿传详解

• • • • • • • •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 侮辱 •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 规 •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 答案 A • 【解析】 欺负:两个词,欺骗,违背。
传主:韩延寿
主要事迹
更改风俗,教以礼让
重教化,约誓明
出处:《汉书》
人物品性
教人以善
教化百姓,对下属要求严格, 常自省自身 误罚骑吏,门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 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 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延寿任谏大夫,(后来) 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 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难以 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任太守,担忧那里的习俗是同一类人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 大都为私利勾结成团伙,所以就结合串通官吏和百姓,让他们 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 相互告发隐私,颍川从此以后把这样作当作俗尚,百姓之间有 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 许多仇怨。延寿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用礼让来教导百姓。担心 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百姓不听从,就把郡中受到乡里信任拥戴的几十位年长的人一 个个召请来,备办酒饭,亲自跟他们一起吃饭,用礼敬之心对 待他们,向他们询问民间风俗和百姓感到疾苦的事,给他们陈 说和睦亲爱、消除仇怨的办法。这些年长的人都认为不难做到, 可以施行,于是就跟他们议定嫁娶丧祭的仪式用品,大略依照 古代的礼仪,不许逾越法规,老百姓都遵循他的教谕。几年以 后,他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他在颍川任职,黄霸承袭他的 做法使颍川治理得很好。

一篇文章贯通文言阅读必备语法

一篇文章贯通文言阅读必备语法

一篇文章贯通文言阅读必备语法文言文究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好好对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纳绝对是很有帮助的。

但并不是把这些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全都背下来了,就能把题做对。

语法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语法能力,他说起话来就会有问题。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子,说话要动脑才能把话说清楚。

这个“动脑"动的就是语法之间词与词之间的排列关系答题技巧测试,满分是100分。

文章中画线句子应该怎么答题?文章中画线的句子什么样的作用?中间画线的句子有什么结构作用?语法测试一个人是不是知道答题技是不是背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不是区分中等水平和高等水平的标准。

他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答题的角度就与众不同,这个东西就是语法。

都会跟“会"字的意思差不多。

因此,这句话翻译为“。

这里不需要将“构”的意思译出来,因为“构”就是“会”。

“令相告讦"这四个字要打上两个着重号,同时需要在“令,,之后添一个“之”字。

为何说“令"后省略了“之”?“令"在此处可能是动词或者介词p那“令”是“命令”、“让”的意思,因为赵广汉把老百姓们聚集在一起,好像没有强制性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命令,那就是“让”的意思了。

我们刚刚也讲过非常重要的词汇之间、词性搭配问题:动词后面可以跟名词,介词后面也要跟名词,论“令"是动词还是介词,..。

它后面一定要串名词。

“令”后面的“相”是“相互"的意思,“相互"一不是名词。

换句兑,这个句子在法上是否命矩的,一定说日这个句子省略了内容,就是个标准的省略句,而此处经分析,省略二星尘刍词。

而在古汉语中规定,汶卜词后面所省的名词,最好用“之"来代替。

小提示:介词后面要跟名词,一旦你发现后面、有名词,这就是省略口而代替名词、在古汉语中一般“之"“构会吏民,令相告讦”,(赵广汉)使颍川的官吏和百姓聚会在一起,然后让官吏和百姓相互告发(对方的问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 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ǔ) 闭目塞(sè)听B. 芯片钩玄题要豢(juàn)养车载(zài)斗量C. 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D. 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雕铺呈贴B. 塑铺像画C. 塑摆像贴D. 雕摆呈画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 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08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08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韩延寿传(含答案)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韩延寿传(含答案)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韩延寿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共15分)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若属皆且为所.虏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3分)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 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 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选择题刷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所有权的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

这说明汉代()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政府倡导礼法结合2.据《汉书·韩延寿传》记载,“民有昆弟讼田”,时任左冯翊(官职)的韩延寿认为是自己“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当即“闭门思过”,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基层治理依靠宗族自治B.司法实践的儒家化倾向C.地方施政排斥法治手段D.理学思想渗透社会生活3.《明史·烈女传》记载:“乌头绰楔(称乌头大门,是旌表节烈妇女的牌坊建筑),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

······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该现象表明()A.政府法治建设收到显著功效B.儒家伦理道德的世俗化趋势C.贞节观内化为女性行为准则D.社会教化的强制化和法治化4.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

这说明唐朝()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已经近代化5.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

据此可以认定,当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6.下表是荆州胡家草场12号汉墓所出律典M12《□律》“目录”。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百姓遵用其教。

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

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

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

由是入为冯翊官名。

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

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

”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

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8. 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舍奸人:放走坏人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子:小子C.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待用:等待任用D. 传相敕厉,不敢犯敕厉:告诫勉励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韩延寿治郡注重教化的一组是①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②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

③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

④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⑤令行禁止,断狱大减。

⑥是日,闭阁思过。

A. ③④⑤B. ①⑤⑥C. ①②④D. ②③⑥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延寿治理颍川期间,根据当地俗多怨仇的情况,教民以礼让为先,并制定各种法律,导民向善,使颍川得以大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部编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韩延寿,燕人也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韩延寿,燕人也素材

韩延寿,燕人也,少为郡文学。

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

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

治甚有名,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延寿为吏,尚礼义,好古教化,广谋议,纳谏诤,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

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之,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之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首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

(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颍川多豪强,难治.治:治理B.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率:给……做榜样C.敕功曹议罚白.白:告诉D.微.子,太首不自知过微:地位低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B.①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C.①设酒具食,亲与.相对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①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韩延寿政绩突出的一组是()①设酒具食,亲与相对②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③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④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之,奸人莫敢入界⑤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寿刚担任颍川太首时,由于豪强大户在背后怂恿挑拨,致使工作难以展开。

汉书文言文阅读

汉书文言文阅读

汉书文言文阅读1. 《汉书班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汉书》班固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注释】: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

②饬(chì)厉:整治、激励。

③更怪: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好学,通《春秋》通:通晓B。

亲自饬厉,遣诣京师诣:派往C。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荣:以……为荣D。

文翁之化也化:教化2。

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2)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3。

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4。

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

课外文段答案1。

(2分)B(“诣”意为“到……去”)2。

(4分)(1)(2分) 看见蜀地边远偏僻,有蛮夷的风习,文翁就想去引导进化(或引导改进)它。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陋”“诱”意思的各计0。

5分。

)(2)(2分)就下令天下各地都设立学宫,是从文翁开始设置的。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立”“为”意思的各计0。

5分。

)3。

(2分)文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倡导学习;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让其安心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答案
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①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②,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③,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注】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官: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答案 A
解析欺负:欺骗,对不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 B
解析 A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

C项他们/你。

D 项于是/乘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 D
解析亏:对……有损。

大化:良好的社会风气;D句应译为: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 D
解析 D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

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

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

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

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

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

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

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
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

修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姓严肃畏惧而跟从。

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

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

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

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

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哑巴说不出话来。

延寿听说了,对着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

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

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

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

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任用他。

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