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6.探访古代文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文明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比分析不同文明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此外,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弱,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难点:对比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素材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2.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深入学习。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 教案
了解认识文化遗产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关于它们的故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猜一猜:
和同学一起猜猜这几个甲骨文怎么读吗?
(PPT呈现甲骨文)
知识拓展
中国西周晚期的铜尊最早见于商代,主要形制有圆尊、方尊、鸟兽尊等,鸟兽尊种类繁多有羊尊、牛尊、鸮尊、象尊等。妇好墓同出两件,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鴞形尊体稳稳地站住。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此尊整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
播放视频——舞蹈:《一梦敦煌》
知识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问题:你知道5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是我国的哪个景点吗?
提示:布达拉宫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可以怎样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呢?
提示:
我们可以: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不盲目寻宝盗宝;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

(精品)最新部编版2020年春季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案(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2020年春季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6.探访古代文明(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了解殷墟、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奥林匹克遗址、古罗马斗兽场、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等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懂得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谈话导入:师: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本课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了解殷墟、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奥林匹克遗址、古罗马斗兽场、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等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懂得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一)“活动园”探访殷墟。

1.阅读47页“阅读角”中内容,初步了解殷墟。

殷墟: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3.完成47页“活动园”。

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的历史意义。

4.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5.学生交流。

6.教师补充资料: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简述细节和时代背景。

2、通过学习,了解到古代文明不同于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对文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2、理解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教学难点:1、能够深刻领会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识,体会文化的珍贵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互动法。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提供几幅古代文明的图片:如神话传说、农耕文明、商贸文明、科技文明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下自己对这些图片的考察和想法。

2、询问学生对文明的理解,与其它普通的科技、宗教有什么不同。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1、掌握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A、神话传说:黄帝、炎帝。

B、芝麻开花节节高:夏朝。

C、鼎力玩艺:商朝。

D、勤劳的人们竟在土地里发现了水银: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2、课上安排讨论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发现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Step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价值和影响。

1、以夏朝时期作为例子,向学生展示当时社会的生产、文化和社会发展,启示学生夏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设一个情境:考虑如果自己是古代的一位居民,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Step 4 拓展思路,调查并比较多元文化的异同。

1、让学生寻找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邀请他们尝试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拓展思路的能力,并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Step 5 提供各种资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1、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资料、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

6《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6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六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情感,以及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

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古代文明的丰富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主要介绍股墟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存的代表意义。

教材内容比较生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股墟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了解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

教学重点:1、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念和种类。

2、股墟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

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准备教材和课件。

3、准备小组介绍文物的任务。

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探访古代文明。

我先向大家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播放视频或图片)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知道有哪些文化遗产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种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25分钟):教师: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国家有很多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吗?(等待学生回答)教师:世界遗产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或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因其独特性、稀有性和重要性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六年级下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定稿)(2课时)

六年级下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定稿)(2课时)
1.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体会古代劳动中的智慧。
2.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法:史料法、资料法、小组讨论、情境体验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我们人类的文明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作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活动(三)了解早期文明区域文化
1.我的发现:P46活动园。
不同地域的早期文明都有文字的出现,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除此之外,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一条狭长的河谷,并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广阔的三角洲,这是古埃及人的家乡。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城建成了“粮仓”
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看图发现规律
指导观察: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多数都在中国。
师小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们的长江流域河姆渡和河流域的半坡文化
活动(二)我是小小考古学家
阅读P45活动园
出示河姆渡人生活环境复原图
1.师提问: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与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一样,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如何建造的,使用什么工具,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知道股墟遗址是我国世界遗产之一,感受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

(重点)2.激发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情感,愿意为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难点)3.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知道不同文明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图探究,守护中国遗产1.回顾导入课前,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组微课。

(出示课件:三件文物的图片,即甲骨文残片、鸮尊、妇好玉凤)提问:微课中介绍的这三件文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大家知道是哪里吗?预设:殷墟。

2.思考质疑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殷墟遗址的价值吧。

(1)阅读感知,初识殷墟。

引导:请同学们打开教材,阅读第47页“阅读角”关于殷墟的介绍,交流自己对殷墟的最初印象,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殷墟位于中国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点评:你找到了殷墟的地理位置、朝代等相关信息。

预设2:我看到这里被誉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说明这个地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一个地方。

这里标志着什么,我很好奇。

点拨:是啊!你阅读得非常仔细,很快捕捉了一个关键信息。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给子这个地方很高的评价。

引导:大家是否也产生了这样的好奇?你们还对这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人们给子这里如此高的评价?预设2:我想补充。

你们俩想了解的,应该正是这里被外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吧。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1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探访古代文明和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对古代帝国的探访,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和历史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文明体系和历史文化渊源,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识别能力,为其日后的社会交往和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和制度的重要性,并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3.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未来接触的文化进行辨别和识别。

4.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快速适应和沟通。

2.1 教学重点1.辨别和分析古代帝国的文化特点和制度组成,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明和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得到了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去认识和解读古代文明和制度,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3.2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发放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了解古代帝国和文明的基本情况。

2.知识探究:通过分组、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分析古代文明和制度的特点和组成。

3.视频展示:通过播放视频,生动再现古代帝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和制度。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2.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明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课时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 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 教案
⑴了解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⑵探究分享: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6.小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灿烂的文明史,有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环节二其它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名录
1.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但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探究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2.出示金字塔图文资料。
观看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图片吗?它们分别是哪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观看图片,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环节一中华文化遗产名录
1.观看视频《殷墟遗址宣传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殷墟。
2.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反馈预设:①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万里长城、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湖北武当山古建筑、北京故宫等。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2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②保护文化遗产应做到:A。国家要是加强执行力度,严厉惩处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的行为;B.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C.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统编版六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及人类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3.掌握资料查找、归纳、总结等学习技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知识导入:文化遗产导语:同学们知道文化遗产的含义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任务:什么是文化遗产?(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哪些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概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一:继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导入: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们是传承中国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它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出示任务1:出示关于三星堆的报道新闻。

引导学生分享所知道的中国文化遗产。

上图为视频“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获新发现”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除了殷墟古址,我国还有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等珍贵的历史遗址,以及众多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为保护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教学设计
3.出示图片,了解殷墟: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4.考古发现:你知道殷墟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
反馈预设: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①建筑特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②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③青铜器。A.共四五千件,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第五号墓——妇好墓,竟有468件之多,而且种类齐全(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B.青铜器中铸造技术工艺最为精美的是礼器。最大最重的是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此外,出土的牛鼎和鹿鼎、两件司母辛方鼎等,也是重型礼器。④此外还有鸮尊、玉龙、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等。A.鸮尊: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B.玉龙: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精品教案

第 6 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目标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图片激趣引入1.课件播放图片: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2.师: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二、新知探究(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1.殷墟(1)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鼓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了解殷墟股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2.金字塔(1)了解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

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2)尝试探究: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探究。

(3)探究分享:据史料记载,至少有10万人参加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仅墓室和拖拉石料道路的修建就用了10年,其建造过程采用了最简单的工具——坡道、滚筒和杠杆。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以探访古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这些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点、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等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如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文字的演变过程、印刷术的发明原理、古代科技成就的意义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物资料等,直观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国外案例:介绍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等国外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挑战。
2.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 国内法律法规: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 国外法律法规: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文件。
3. 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活动
- 国内公益活动:介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影响。
答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
(5)请简述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答案: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例如定期检查和维护、修复和加固、数字化保护、环境监测和控制、文化遗产展示和教育等。
2. 例题二:请举例说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答案: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有很多,例如中国的长城、故宫,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这些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重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
3. 例题三:请简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答案: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国外案例:探讨国外如何通过文化遗产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旅游。
6. 文化遗产教育与文化传承
- 国内教育:探讨中国文化遗产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如北京四中的文化遗产课程。
- 国外教育:介绍国外如何通过教育传承文化遗产,如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的遗产教育项目。
7. 学生的课后探究任务
(2)视频:选取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统编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板书设计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的意义
2.认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3.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部编六下道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
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使学生了解殷墟
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而增强爱国情感。
使同学们了解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让学生认识到金字塔代表的文化水平
帮助学生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师:你知道殷墟吗?
出示幻灯片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殷墟吗?
学生介绍殷墟,
播放殷墟视频
师总结: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师: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重点
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难点
1.体验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2.知晓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你认识这些吗?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这些都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你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让学生认识一些古代文明成就
使学生认识古代文明成就
帮助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视频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讲授新课
活动一:探秘《三千年前的帝都——殷墟》
1.课件展示殷墟遗址的世界地位和考古价值。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视频深入了解——殷墟遗址
2.观看视频再次解读——殷墟遗址
3.深入学习殷墟“甲骨文”
(1)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并解释甲骨文的含义。
(2)欣赏甲骨文字,说一说对甲骨文的认识。
殷墟遗址的学习有老师主导,后面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不追究完美的效果注重培养一种行为和意识。
形成强大民族自豪感。
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无一不展示我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从问题中找到答案。
系统规范的简述常识性知识便于学生积累对今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视频展示胜于枯燥的讲述和苍白的图片堆积。
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早期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流域,你们还记得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在哪儿吗?
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文明的摇篮,去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一起去游览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板书: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活动三、中国文化遗产的世界地位
1.出示ppt文化百科讲堂
2.出示数据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迹。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案)
学生根据所知,介绍如: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
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文化百科讲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55项)。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在介绍时,教师借助幻灯片,较详细的对学生进地介绍,使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有更多一些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神秘探秘,通过出示一系列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与现代建筑有什么区别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在介绍完比较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设置小讨论:请同学们收集还知道的古代文明成就,并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古波斯帝国虽然名震一时,建立起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是却没有留下多少具有参观价值的遗址,而波斯波利斯是古波斯帝国留给伊朗唯一的一个大型宫殿遗址。她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意识,珍惜、保护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搜集、分析相关的资料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价值。

3、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学会保护文化遗产。

重点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学会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抢答:你知道下面的图片中都是哪些地方吗?我们一起来抢答,看谁又快又准吧!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小小导游:(1)你知道这些地方都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文化世界文化遗产)(2)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你还去过哪些?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推荐给大家吧,要说清楚你推荐的理由哟!2、名词小卡片:文化遗产3、总结: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4、殷墟介绍。

5、小组合作:(1)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3)你也了解国外著名的文化遗产吗?6、中国文化遗产:故宫、兵马俑……7、国外文化遗产: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石柱8、深度思考:(1)了解了这么多的文化遗产,你感受到了这些文化遗产的作用了吗?(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9、总结: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它就像一位认识文化遗产,感受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

从不同的文化遗产中感受它的历史价值,从而萌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知道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从远古走来的老人,向我们低低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在它们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在我们面前重现。

10、小贴士:怎样保护文化遗产11、文物故事会: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就?请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2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 单元 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学习并掌握中国五大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3. 感知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宝藏,勇于探索未知奥妙。

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2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看视频 回答
文明的辉煌历 史。
使学生了解殷墟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畅所欲 言
帮助学生认识到 中华文明历史悠 久,从而增强爱 国情感。
学生观看并 思考
使同学们了解如 何保护文化遗 产。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到金 字塔代表的文化 水平
学生观看并思 考
帮助学生了解汉 谟拉比法典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古波斯帝国的宫殿的图片并讲述 教师提问: 你从这众多的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师提问: 在众多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一种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 要源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 世界人民的骄傲。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在交相辉 映的早期文明中,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 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 文化遗产的意义 2. 认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3.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文化遗产有一个
世界的文化遗产,你了解这些文化遗产吗?今天我们
概念认识,从而
一起来学习《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学生们发言后
同学们积极 使同学们认识到
老师继续提问:这些文化是某一个国家的人民创造的
发言
人类的文明史是
吗?
由世界人民共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创造的,文化遗
世界这些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是世来自人民的骄傲,更产见证着劳动人
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民的聪明才智,
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
展现着早期人类
师:你知道殷墟吗? 出示幻灯片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殷墟吗? 学生介绍殷墟, 播放殷墟视频 师总结: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 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 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有文献可考、 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 代都城遗址。 师: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 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 的珍贵历史文物、历史遗迹。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 的中国文化遗产?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 师:面对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幻灯片。 播放金字塔视频 提问:你从上面的视频中了解到了什么? 点拨: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建造充 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 平所达到的高度。 展示图片汉谟拉比法典 你能说出这这部法典的名称吗?你了解它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展示 提问:除了上面提到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 些古代文明成就,并讲讲它们的故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奥林匹亚遗址、古罗马斗兽场、
重点 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难点
1. 体验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2. 知晓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频
观看图片
通过展示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你认识这些吗?我
使同学们对世界
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这些都是闻名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一些 古代文明成就
学生思考畅所 欲言
学生回答
使学生认识古代 文明成就
帮助学生增强中 华文化自信力 总结语中既有对 本节课的总结和 升华,也为下一 节课的内容做好 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增强 学生的理解能 力,检测学生对 本节课掌握的情 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 2 课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 2课 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 单
课题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 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 2. 了解殷墟和金字塔 3. 结合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够讲述古代文明的故事。 4. 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并增强中华文 化自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