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拟训练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1(含详解)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9题)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0题)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B.多极化趋势出现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欧盟增加新成员6.(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8题)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9.(2012年6月福建)“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 近现代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件
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 影响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续表
阶段 政治格局
具体内容
冷战 多极化 中国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后 趋势 地位 重要力量
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
①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
第一
求,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引
次世 凡尔赛— 两次 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华盛顿 会议
界大
②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体系 对中
战后
国的 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影响 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
2.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格局建立的重要步骤。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 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 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 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 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 “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 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考点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考点2 世界格局的演变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可编辑课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5.二战后
(1)时间:1945年至今。 (2)焦点: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3)主要矛盾:美苏矛盾。 (4)表现: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两大阵营 对抗、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5)影响:两极格局走向崩溃,由美苏操纵世界至多极化趋
(3)追随: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英国唯美国马首
是瞻。
5.美日关系:敌对→扶持→竞争与伙伴 (1)敌对: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20世纪初,在侵略 中国的问题上,美日矛盾比较突出。一战后初期,美国
加紧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美日矛盾尖锐。在华
盛顿会议上,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0世纪 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国支持蒋介石抵抗日本侵略。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
(3)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及美国推行世 界霸权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瓦解,进而形成以美国 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的对峙局面。
(4)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出现了美苏争霸的格局。
(5)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呈现多极
化趋势。
大国在发展过程中,有时结盟,有时敌对,有时关系 微妙,这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2)直接原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 (4)英法的绥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 成,疯狂侵略扩张。 政策。 (5)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
双
方
协约国与同盟国
世界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
一战 性 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和破坏。
质
(1)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
(2)摧毁了法西斯势力,打击了国际帝国主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 模拟演练专题十三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模拟训练1(含详解)
2012届高考历史真题演练+模拟演练:专题十三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模拟训练(含详解)一.选择题1.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但是直到20世纪初才演变为世界大战,这从根本上说明()A.英德争夺世界霸权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C.整体世界已经形成D.新科技使战争规模扩大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这一情况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就已经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B错误;D不能反映问题的根本。
答案:C2.(精选考题·南宁模拟)《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
这一规定主要反映了()A.法国的愿望B.德国的要求C.英国的愿望D.日本的心理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英国一战后在对德问题上非常矛盾的政策:既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但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允许德国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即为体现。
答案:C3.(精选考题·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C不符合史实。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体现了冷战时期美苏经济文化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4.(精选考题·全国卷Ⅱ)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12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上海卷] 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 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专题十二│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体系的性质。 1919年的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 分体系,反映的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性惩罚,激起了战败国的 复仇情绪,为后来法西斯国家撕毁条约提供了口实。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从考点分布看,本专题在高考考点中比重较大。考查内 容主要集中于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 系和国际组织等,特别是二战和雅尔塔体系每年所占的比重都 很大。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均有涉及。尤其以材料型 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所用材料多样,角度新颖。本专题与时 政联系最为紧密,因此每年都将成为命题的重点区域。
专题十二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专题十二│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主要包括大国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格 局的演变、重要的战争、重要的国际组织以及重要的外交政策 等知识,这些知识都属于国际关系史范畴。本专题主要内容可 以概括为“三三两两一”:即三个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种重要的外交政策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二战后的冷战 政策)、两场世界大战、两个主要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 国)、一个中心(国际关系的中心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 国→美苏两极→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 势的不断加强,国际关系在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就显得越发 重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皖北模拟)右图漫画中有四个人物形象,其中美国高大健壮,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美国正在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的女士用命令的语气说:“You try it,sister!”此漫画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不包括()A.美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B.英法当时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C.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D.苏联在铁幕后消极应对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
由漫画中“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看出A 项正确;由“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可知B项正确;由美国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女子的命令可知C项正确;该漫画不能体现苏联方面的态度或举动。
答案:D2.(2012·三亚检测)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根据所学,“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结合本题,“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应选D项。
A项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B项说法错误,“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C项说法明显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冲突。
答案:D3.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011年3月27日称,北约成员国已经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下列对北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C.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D.苏联解体后,北约向东扩张解析: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实行“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是为了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3.中国选择和平的原因 (1)历史教训: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教训。 (2)国情需要: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和平崛起符合世界人民的 利益。 (4)外交政策:和平外交的延续。 (5)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和为贵。
专题十一 风云变幻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微点1 有章可循——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及演变趋势 1.近代国际法的四大渊源和三大基础
2.国际法的三大演变趋势
微点2 谁主沉浮——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1.近代以来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演变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葡开启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大航海时 17世纪上半期,荷兰兴起,垄断全世界的贸易,占据 代的霸权 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并存的局面
2.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特点及表现 (1)近代世界格局演变(1500年到一战)
特征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殖民扩张最积极,国际关系 中心舞台在欧洲。
①15世纪到17世纪下半期: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西欧与亚非
拉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出现。
表现
②17世纪下半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通过英荷战争和 英法战争,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英、美共同 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
(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 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超级大国。
(5)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
(2)崛起方式: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
(3)大国衰落的共同因素:制度落后,不重视技术创新,战争失利, 别国崛起。
专题12风云变幻纵横捭阖——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国之间的协调。
大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5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依靠武力相继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事实。
中国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顺应世界大势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践行“国大未必强——国强未必霸——国强不应霸——国强决不霸——国强贡献大”的“五部曲”与新理念,打破所谓“国强必霸”的“定律”,开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大国崛起新境界。
一、有章可循——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1)区分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①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认同自身为一个团体的稳定共同体。
②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是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政治主张,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③民族国家:即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的政治实体。
(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①民族认同观念兴起: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加强。
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势力衰落,世俗王权强化。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②民族语言地位上升: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6世纪,法国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a.背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表现:个人忠诚于国家;各国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等等。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大国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
专题十二大国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嬗变一、知识归类1、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演变⑴16—18世纪中期:西、葡、英、法、荷争夺殖民霸权;⑵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欧洲国家与法国的战争⑶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国争夺巴尔干;⑷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为统一德意志与邻国的战争⑸19世纪末20世纪初: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规抗;⑹一战后: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日之间的矛盾;⑺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世界各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矛盾;⑻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⑼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美苏争霸2、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⑴维也纳体系①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②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③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是,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开会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④特点: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
⑤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9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后来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则表明维也纳体系荡然无存。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内容包括: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以及国家联盟的建立。
②维护机构:国际联盟③矛盾对待德国问题殖民霸权问题(势力范围)欧洲霸权问题扭结点海上霸权问题国际联盟问题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问题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主要矛盾)几对主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矛盾)要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矛盾)④调整:a.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b.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高考历史三轮考前体系全通关高考热点专练七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大国关系
专练七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大国关系与中国多边外交一、选择题1.(2013·南昌二模)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
众所周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针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中日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B.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C.洗雪了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
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项表述不正确;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因此C、D两项正确。
答案 B2.(2013·福州质检)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 )。
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由题干材料可知,“一边倒”的依据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因此,一边倒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A项正确;B、C两项是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背景,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一边倒的意义,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3·郑州预测)《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 )。
2012年历史高考历史 百日冲刺系列 第15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模拟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0年北京西城区模拟)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010年辽宁大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国际地位提升B.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苏联、东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7.(2010年吉林长春模拟)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④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的典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8.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
其最主要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9.(2010年江苏南京模拟)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10.(2009年江苏南京模拟)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11.(2010年福建师大附中模拟)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2012高考专题复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汇总
第一部分模块四专题十三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
”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
“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体现;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体现。
而A项中事件不能体现,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
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
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2012高三历史《真题 模拟 原创》复习专题9世界格局多极趋势(解析版)
09:世界格局多极趋势【考点定位】(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突出考查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美苏“冷战”的相关政策及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着重考查欧共体的形成、演变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突出考查多极化趋势下当今世界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三年】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①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②项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③项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④项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
2.(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C【解析】: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故选C项。
3.(2011年广东省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模拟训练(含详解)一.选择题
1.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但是直到20世纪初才演变为世界大战,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英德争夺世界霸权
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整体世界已经形成
D.新科技使战争规模扩大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这一情况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就已经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B错误;D不能反映问题的根本。
答案:C
2.(精选考题·南宁模拟)《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
这一规定主要反映了()
A.法国的愿望
B.德国的要求
C.英国的愿望
D.日本的心理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英国一战后在对德问题上非常矛盾的政策:既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但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允许德国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即为体现。
答案:C 高[考∴试﹤题∴库]
3.(精选考题·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学7优5高0考g网k]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C不符合史实。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体现了冷战时期美苏经济文化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学7优5高0考g网k]
4.(精选考题·全国卷Ⅱ)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高[考∴试﹤题∴库]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学7优5高0考g网kGkStK]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相关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说明能力。
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当时在经济上仍居绝对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也拥有核武器使用的主动权;D项也不符合史实,美国只是拥有对苏联的战略优势。
答案:B 学7优5高0考g网kGkStK]
5.“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1年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是六国在深化安全合作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学7优5高0考g网kGkStK]
公约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概念均作了明确的法律界定。
六国承诺将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循此前“上海五国”历次元首会晤签署的声明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精神,为打击威胁各国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
公约还规定了有关合作的具体方式和程序。
公约的签署有利于维护各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2: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签署的背景。
该公约就打击“三股势力”提出了怎样的斗争策略?根据材料1归纳该公约签署的重要意义。
(2)材料2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应坚持怎样的原则?GkStK
解析:本题围绕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设置问题情境,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联系。
第(1)题要联系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仔细审读材料,归纳出答案。
第(2)题从漫画信息“伊问题”、“美”、“俄”、“法”、“德”、“UN”归纳出历史现象;调用所学“世界政治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从俄、法、德阻挠和美国强行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两个层次分析原因。
第(3)题根据和平外交政策等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背景:两极格局解体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成为威胁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股势力”合流并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
策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进行有效的合作。
意义: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利于维护各国社会稳定;促进成员国间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
(2)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
(言之有理即可)
(3)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