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9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机械能的形态?A. 动能B. 势能C. 热能D. 声能答案:C2. 在平视镜中看到的图像是A. 竖直放大的B. 横向放大的C. 跟实物一样大小D. 左右颠倒的答案:D3. 热传递方式包括下列哪几种?A. 对流、传导、辐射B. 浸渍、传导、蒸发C. 对流、冲洗、辐射D. 反射、传导、导热答案:A4. 以下哪种材料是好的导热体?A. 水B. 棉花C. 金属D. 木材答案:C5. 音速取决于哪些因素?A. 声源的频率B. 声源的振幅C. 介质的密度D. 介质的温度答案:D二、填空题1. 加热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分子动能相应地(增大/减小)。
答案:增大2. 机械能守恒是指在一个(封闭/开放)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封闭3. 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耳朵)。
答案:眼睛4. 长途传输电话采用的是(声纳/光纤)通信原理。
答案:光纤5. 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Hz到(20/200)kHz。
答案:20;20三、解答题1. 请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答案: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当有物体沿着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时,它的势能和动能会相互转化。
当物体向上升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当物体向下降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总机械能等于势能和动能的和。
2. 请简要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振动源、空气振动和声波传播三个过程。
首先,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
振动的空气分子会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最后,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碰撞传播,最终到达听者的耳朵,使听者感受到声音。
四、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固体导热性质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提示:准备两个不同材料的棒状固体,一端加热,另一端测温,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八()班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小东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小东骑的自行车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2.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5.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6、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图6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8.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1)和(2)B .(2)和(3)C .(2)和(4)D .(1)、(2)、(3)和(4)9.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A .猎豹最大B .旗鱼最大C .褐海燕最大D .三者一样大10. 衬衣领口上标有38或41等数字,它表示衣领的周长,其单位是( )A. mB.dmC. mmD. c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1.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2.如图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我国已进行“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景海鹏、刘旺、刘洋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也沿该公路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 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B. 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C. 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D. 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8.在运动场上的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在计时时( )A.听到枪声同时按下跑表B.看到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C.听枪声和看到白烟都有可以按跑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少由于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C、减少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产生的错误10.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90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11.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 的值为()A.32km/hB.345km/hC.56km/hD.90km/h 12.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d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dmB、1mmC、1cmD、1μm 1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14.下列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西瓜是否成熟可以用手轻敲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用超声波加湿器湿润空气D.用超声波来清洁牙齿1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6.让钢琴和手风琴都发出C调的“do”,我们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手风琴的声音,这是依据()A.它们声音的高低的不同B.它们的音调不同C.它们的响度不同D.它们的音色不同1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下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m B.m/s C.s D.km/h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房屋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1.8m B.3.3m C.4.8m D.5.5m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6km/h=3600m/s B.1.5h=90sC.200cm=2m D.36m/s=10km/h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B.一支普通新铅笔的总长度约为28cmC.普通教室的门高约为5mD.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6.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B.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D.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走2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8.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张小球从右向左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B.C.D.9.关于声现象,下判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0.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11.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音调和响度12.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给学生配备防噪声的耳罩C.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D.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13.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长跑运动员在15min内跑完50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汽车、运动员、羚羊14.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的乙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A.1:6B.6:1C.3:2D.2:315.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A.5m/s B.4.8m/s C.5.8m/s D.无法确定16.下面哪一个数的单位是cm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的为9 B.教室宽约为60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的为168 D.一支铅笔的长度物为1817.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速度是80k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18.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八年级上物理月考试卷考试总分:92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27分 )1. 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B.短跑成绩约为C.步行速度约为D.正常秒钟呼吸次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3. 以下单位中,表示长度单位的是( )A.秒B.米C.分贝D.摄氏度4. 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在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A.160dm100m 6s1m/s160B. C. D.5. 汽车以的速度匀速驶上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B.C.D.6. 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7. 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调的波形图,能得出(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C.音调、音色都相同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8. 如图所示,甲、乙是先后两次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m/s 6m/s 4.8m/s5m/s4.25m/s2.75m/sC 1(do)A.甲的响度大,乙的音调高B.甲的响度小,乙的音调低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D.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9.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乙的平均速度为C.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时甲在乙的前方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3分 )10. (3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歌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所涉及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折射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卷II (非选择题)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11. 单位换算:(1)________________μ;s −t 2∼4s 0∼4s 2m/s4s 3s 2.54m =cm =m 72km/h =m/s(2)________;(3)________.12. 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13. 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14. 义安初中在举行登山比赛时,小明上山速度为,下山速度为,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15. 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A.5.2m=5.2×100cm=520cmB.6.5×106μm=6.5×106×10﹣6=6.5mC.36μm=36×1000cm=36000cmD.480mm=480÷1000m=0.49m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dm ()A.一支铅笔的长度1.75 B.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3.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 B.只有b C.只有c D.a车和c车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5.用两支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可能是()A.38.8℃B.37℃ C.37.9℃D.38℃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8.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9.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厘米(2)1.87×102毫米(3)1.87×102毫米(4)0.187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1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将一块﹣10℃的冰放在一杯0℃的冰水混合物中,置于0℃的环境中,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冰将全部熔化成水 B.只有部分冰熔化成水C.将有部分水结成冰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变14.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15.如图所示的两条图线A、B是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都是晶体B.80℃的B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B凝固过程持续16minD.8min时B是液态二、不定项选择题16.如图所示,试管甲和烧杯乙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乙容器缓慢加热,当乙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甲中的冰一定不会熔化B.试管甲中的冰熔化一半C.试管甲中的冰全部熔化D.试管甲中的冰可能熔化一部分,可能全部熔化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脆如银铃”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色好18.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以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t19.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2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三、填空题21.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物体的长度是cm,某小组测量另一木块长度,得到下面几个数据13.24cm,13.27cm,13.48cm,13.26cm,则木块长度应是cm.22.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23.一辆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3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3s,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m/s.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25.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探测专家利用超声波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波速是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16s,则该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是m,此事例说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四、综合题2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27.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两个如图的实验装置: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2)v AC、v AB、v BC的大小关系是,v AB= m/s.28.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写出推导过程)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A.5.2m=5.2×100cm=520cmB.6.5×106μm=6.5×106×10﹣6=6.5mC.36μm=36×1000cm=36000cmD.480mm=480÷1000m=0.4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单位换算包括过程与进率两个方面.据此做出判断.【解答】解:A、“5.2m=5.2×100cm=520cm”过程正确.故A正确;B、“6.5×106×10﹣6”,少单位.故B错误;C、36μm=36×10﹣4cm=3.6×10﹣3cm,故C错误;D、“480÷1000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D错误.故选A.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dm ()A.一支铅笔的长度1.75 B.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7.5cm=1.75dm左右,故A符合题意;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4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0mm左右,所以1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4m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3.5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 B.只有b C.只有c D.a车和c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因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b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所以a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b车的车速;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那么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a车;故选C.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答】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m/s;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12m/s;显然,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故选B.5.用两支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可能是()A.38.8℃B.37℃ C.37.9℃D.3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甩一下,并且甩到35℃以下,倘若不甩,由于体温计有特殊的结构,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个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只能上不能下,体温计只能准确测量比原来温度高的,低于原来温度的体温是无法测量的.【解答】解:使用体温计之前没有甩,两只没有甩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出现37.8℃和38.8℃,(1)倘若病人体温低于37.8℃,两只体温计分别保持原来的示数,37.8℃和38.8℃;(2)倘若病人37.8℃,原来37.8℃的体温计正好准确显示体温,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3)倘若病人体温在37.8~38.8℃之间,原来37.8℃的体温计会升高到和体温相同,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4)倘若病人的体温是38.8℃,原来37.8℃的体温计示数会升高到38.8℃,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5)倘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8℃,两只体温计都会升高到和体温相同.故选B.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考点】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30s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v=求出自行车的速度.【解答】解:72km/h=20m/s;汽车运动的距离s汽=v汽t=20m/s×30s=600m;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600m﹣450m=150m;自行车的速度v===5m/s.故选A.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解答】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选B.8.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解答】解: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音调最高的水少的.故选A.9.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答】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3)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的;(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固体传声比气体好,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厘米(2)1.87×102毫米(3)1.87×102毫米(4)0.187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解答】解:(1)18.74cm=187.4mm,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2)1.87×102mm=187mm=18.7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符合题意;(3)1.874×102mm=187.4mm,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4)0.187m=18.7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符合题意;故(1)(3)正确.故选A.1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的;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④.故选A13.将一块﹣10℃的冰放在一杯0℃的冰水混合物中,置于0℃的环境中,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冰将全部熔化成水 B.只有部分冰熔化成水C.将有部分水结成冰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解答】解:在0℃的环境中,当把﹣10℃的冰投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热量会从0℃的冰水混合物传递给﹣10℃的冰,0℃的水放出热量会凝固成冰块,﹣10℃的冰温度升高不会超过0℃,所以不会熔化,冰的质量会增加.故选C.14.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使劲拉弓会增大弹性势能,这样可以使箭射的更远,不符合题意;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选D.15.如图所示的两条图线A、B是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都是晶体B.80℃的B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B凝固过程持续16minD.8min时B是液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象上来看,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熔点,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B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是晶体,A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晶体,故A错误;B、由图象知,B的熔点是80℃,80℃时B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C、由图象知,B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完全凝固完,经历了8min,故C错误;D、8min时,B在凝固过程中,故为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故选ABCD.二、不定项选择题16.如图所示,试管甲和烧杯乙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乙容器缓慢加热,当乙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甲中的冰一定不会熔化B.试管甲中的冰熔化一半C.试管甲中的冰全部熔化D.试管甲中的冰可能熔化一部分,可能全部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晶体熔化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熔化.【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冰吸收火的热,冰的温度还远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块会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热温度不变,恒为0℃;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和试管中的冰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无法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熔化,故A 正确,BCD错误.故选BCD.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脆如银铃”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色好【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A正确;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比较大,即响度大,故B正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惊吓了天上的人,这里的“高”指响度大,故C错误;D、“脆如银铃”说明声音非常清脆,即其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AB.18.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以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t【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轨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可求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轨的长度;进一步求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解答】解: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则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A正确,B错误;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t2==t=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19.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