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教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语文1《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剧中叙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关汉卿的资料。
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冤窦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
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在温存娇柔的背后闪耀着中国古代女子桀骜不驯的锋芒。
《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学习本文,要在了解元杂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戏剧的“本色”语言,了解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
请同学自读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剧情,重点分析第三折。
二、结合注释,朗读第三折,整体感知思考: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2、课文一开头的舞台说明对写窦娥“冤”有什么作用?3、作者写了窦娥临刑前的哪些场面来展现窦娥之“冤”,试用七个字概括场面。
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窦娥的基本性格是什么?4、结合注释(1)中戏剧梗概介绍,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明确:1、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4、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学习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疏通字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哪一位同学说说其中蕴含怎样的道理。
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元杂剧简介。
2、关汉卿简介。
3、《窦娥冤》剧情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这折戏可分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并分析每个场面中窦娥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性格?在途中:指天斥地(怨)在后街:婆媳诀别(悲)善良、抗争在刑场:三桩誓愿(恨)四、重点研读(一)、自由朗读《滚绣球》一曲,想想窦娥被贪赃官吏屈判死罪时,为何要指天斥地怨鬼神?明确: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间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窦娥生在窦天章这个落魄书生之家,深受政权与神权的影响。
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给窦娥时,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只是在临上刑场时,她才清醒过来,看清了丑恶的社会现实。
于是在《滚绣球》中,她猛烈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
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上是对现实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二)、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浪漫主义色彩。
1、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2、它们化用了什么典故?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3、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讨论明确:不可以。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窦娥冤》教学设计1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教学重难点1、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2、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3、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拨——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
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1、了解全剧剧情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绕过后街怕见婆婆(二)婆媳告别婆媳见面补叙原委婆媳离别悲声动地血浅白练指天发誓六月飞雪(三)刑场受戮亢旱三年誓愿应验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重点段落【滚绣球】一段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窦娥被绑赴刑场,无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窦娥冤》的故事梗概及人物塑造。
2.作品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窦娥冤》文本,理解故事梗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窦娥、张驴儿、王生等,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窦娥冤》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黑白颠倒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如戏剧结构、语言风格等。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窦娥冤》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后作业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关汉卿的作品。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窦娥冤》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黑白颠倒等。
2.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如何将《窦娥冤》中的正义、善良、忠诚等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如何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作出贡献。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教案(5篇)
窦娥冤教案(5篇)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壹五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博苑02-17 0855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教案(2课时)
窦娥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能力目标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戏曲知识接触少,对《窦娥冤》会感觉比较生疏,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熟悉课文结构,了解有关杂剧的及作者的生平和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重点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教学难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语蓝脸的窦尔礅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喳哇……由《说唱脸谱》导入本课,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不久前,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试点工作。
京剧属于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大家对它有哪些了解呢?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我们今天学习的《窦娥冤》属于元杂剧。
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二知识积累出示投影:1.元杂剧简介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三篇】
【导语】《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窦娥冤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窦娥冤教案⼀ 导⼊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祝福》展⽰了⼀位勤劳、善良的⼥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悲剧之中亦⽆愧⾊”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了⼀位精神⾼尚的善良⼥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被毁灭是令⼈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进《窦娥冤》⼀探究竟! 设计意图:让学⽣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课⽂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活动:学⽣⾃由朗读,教师点拨学⽣找出重要信息,师⽣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并⽤简洁的语⾔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书⽣窦天章因连本带利⽋蔡婆四⼗两银⼦,被迫把七岁的⼥⼉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折:庸医赛卢医⽋蔡婆本利⼆⼗两银⼦,⼼⽣⽍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俩搭救,张驴⼉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俩,蔡婆⽆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在家中住下。
第⼆折:张驴⼉为达⽬的,⼼⽣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亲喝了,张驴⼉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
于是,两⼈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刑前许下三桩誓愿:⾎溅⽩练、六⽉飞雪、亢旱三年。
以⽰冤屈,窦娥死后誓⾔⼀⼀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 明确:第⼀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神,揭露世道不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代盛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2、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2、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同学们相信不相信六月能下大雪?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京剧《窦娥冤》就是讲的与此有关的事。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它属于京剧。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这实际上是由地方戏曲演变出来的,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元曲简介]1、元曲的分类:①、散曲:a、套数(散套)b、小令②、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教学设计
课
后
反
思
1.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其对戏剧内容的理解之上,所以给时间读很重要。
授课难点
合作探究,把握本剧的主题。
授课用具
多媒体
规范要求
合作学习必须要在独立思考之后。
板
书
设矛盾冲突——主题
(社会环境)
善良美好 官府昏庸 批判社会黑暗
刚烈坚贞 人性冷漠
勇于反抗 金钱至上 歌颂美好心灵
课后任务
新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过 程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及学习过程)
总 课 题
古代戏曲
分课题
《窦娥冤》
课型
新授课
单元课时
(3)个课时
分课时
第(2)节课
课时目标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合作研究,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把握本剧的主题。
其它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重点
合作研究,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深度不够。
②窦娥还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宁愿自己屈死也要保得婆婆不受伤害,“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而在去往刑场的路上,她要求走后街则是怕婆婆伤心,“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窦娥冤》教案设计3篇
《窦娥冤》教案设计3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了解元杂剧的体制。
4、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
二、学情分析:由于这是本学年第一次接触古代戏曲,学生会感觉比较生疏,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熟悉课文结构,了解有关杂剧的基本常识及作者的生平和一些背景资料。
三、教学方法:诱思探究三段式研究性阅读教学四、媒体设计: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五、学法指导:先自主探究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合作探究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然后拓展探究浪漫主义手法和本色当行语言。
最后精彩文段朗诵或表演。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戏中有文文中有戏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
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今天,让我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王国维称赞《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二)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元杂剧有关知识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准确把握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
(三)自主探究:元杂剧相关知识及关汉卿学生展示元杂剧相关知识及关汉卿,老师相机补充。
(四)合作探究:窦娥形象大家谈1、小组思考探究:本文篇名“感天动地窦娥冤”,那么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其冤在何处,是如何造成的?为何会感天动地?作者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什么?2、小组展示窦娥形象探究结果,老师相机补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讲析第三部分;作文指导。
这一部分写血浅白练、三年亢旱,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
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
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小结】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总结课文〗[二]、主题:见提示。
[三]、写作特色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诀别,哀婉缠绵——誓愿,激越奔放。
[四]〖作文练习〗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作文题1、戏曲。
小品。
戏曲小品之比较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林冲开店》3、浅谈继承与创新——读《林冲开店》(任选一题)参考资料:1、戏剧知识;2、《窦娥冤》;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水浒传》有关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窦娥冤》教案4
《窦娥冤》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元杂剧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熟读重要曲辞,把握人物个性,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吏治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正确认识窦娥的放抗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历经唐诗宋词的繁荣,元朝以“元曲”这一崭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辉煌。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文,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冲突,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3.品文化,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品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难点:品文化,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概括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展示法、比较归纳法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戏剧,尤其是元杂剧非常陌生,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六、教学设想: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用“品文——品人——品文化”一条线串联起教学环节,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进程。
“品文”环节运用概括法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品人”环节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品文化”环节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追求有审美意味,有文化深度,有诗意语言,有成长效能的语文课堂。
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戏剧,它以社会与生命的双重悲剧震撼人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女性,她以善良和美好的品格感染读者。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一起去感受文学之美、文化之深!一、品文——故事情节与曲词特点(一)梳理故事情节1.一名同学概括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冲突;2.教师板书人物冲突关系表教师过渡小结:既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折,去欣赏《窦娥冤》的悲剧之美吧。
(设计意图:第三折是全剧冲突最激烈的部分,也是曲词最具美感的部分,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教学的大门,后面的鉴赏水到渠成。
)(二)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1.分角色朗读片段;教师过渡设问:你觉得哪一部分曲词或念白让你震撼或感动?教学预设:《滚绣球》2.品味《滚绣球》(1)齐读《滚绣球》(2)反复朗读,品味手法:呼告、对比、对偶、感叹、反复、押韵(提醒学生做笔记)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美直抒胸臆、高亢激越——抒情性(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过渡问:从这些曲词、念白和情节中,你品出了怎样一个窦娥?(设计意图:本文的形象与主题的震撼力主要通过曲词表现,教学要突出文体特征,所以教学本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窦娥“冤”的悲剧力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了解剧情,了解戏曲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3、鉴赏作品的悲剧中的喜剧色彩,理解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理解其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作品的社会意义及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1、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的感天动地。
2、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先观看电影《窦娥冤》;2、研究性阅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观看电影《窦娥冤》,了解其故事情节。
二、导入新课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是中国戏曲的顶峰之作,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窦娥冤》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窦娥冤》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窦娥冤》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窦娥冤》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分析】1、单元分析: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窦娥冤》为第一课,所以教师应在第一课时简介戏剧常识:1戏剧的定义。
2剧本构成。
3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窦娥冤》属于元杂剧,有其不同于一般戏剧的特点,故也应在进入文本之前简介元杂剧的特点:本、折、宫调等。
3、文本分析:⑴ 《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故教学重点之一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本剧的悲剧性及其悲剧效果的形成,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
⑵ 《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剧本解读,分析她的性格应为本文学习的又一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1、由回顾初中所学戏剧导入。
2、简介戏剧、元杂剧常识,简介关汉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学生(教师)复述情节,概括大意。
板书情节: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4、突破两个教学重点:教师关键两问⑴窦娥身上哪一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结合文本回答。
例:反抗性、刚强、善良、孝顺等。
重点引导体会其反抗性,师生可共同划出本剧的矛盾冲突示意图,看清窦娥这一弱女子对抗的对象──地痞流氓和昏官,体会窦娥在冲突中没有丝毫犹豫、退缩和畏惧。
尤其是临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更让我们类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亚歌。
窦娥就像这位老人一样,她可以被消灭,但恶势力却不能将她打败。
(这一解读较成功,学生对窦娥形象的光彩开始有所领悟)⑵ 《窦娥冤》这出悲剧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造就了本剧的悲剧效果?问题分解为:①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对“三桩誓愿”的理解
教学难点:1、“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二、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