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洁文献-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推广过程中的问题

合集下载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传统种植模式落后、种植业技术水平不高、市场监管不到位、农民种植技术水平较低、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种植业生产和市场秩序;三是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四是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有效解决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推动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种植业生产问题分析渭南市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域,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种植方法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民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产量不稳定。

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不匹配,农产品定价混乱,农民收益较低,缺乏竞争力。

还有,种植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渭南市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渭南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来提高渭南市种植业的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接下来,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方法。

2.2 对策一: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种植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节水灌溉、智能化设备、高效肥料等,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种植方式常常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是陕西省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农业生产对渭南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种植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农业耕地资源总量不足。

渭南市的农业耕地面积有限,且受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压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而且,农业耕地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的土壤肥力较差,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2.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

渭南市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普遍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施肥、灌溉等管理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效率低下。

3.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

渭南市农产品加工业相对薄弱,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营销方式了解不够,导致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

4. 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在追求短期效益的情况下,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策1. 加大农业耕地保护力度。

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业耕地保护的力度。

对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 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农民培训,向农民普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和应用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高产高效的作物品种。

加强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作业效率。

3. 建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

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调研和营销策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推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并提倡农业有机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其农业经济主要依靠种植业。

在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耕地资源的争夺和浪费: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农民之间争夺耕地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耕地资源的浪费。

有的农民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大规模开垦荒地,导致荒漠化和土地质量下降。

对策:加强农田整治,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倡农民走集约化道路,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植。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渭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

对策: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抽检。

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残留和化肥使用量。

3.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渭南市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技术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对策: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4. 农业供销体系不完善:渭南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的收益较低,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不稳定。

对策:建立健全农业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推动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

5. 灌溉水资源紧缺:渭南市地处半干旱区,灌溉水资源紧缺,导致农业生产受限。

对策:加强水务管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鼓励农民节约用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着耕地资源的争夺和浪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供销体系不完善以及灌溉水资源紧缺等主要问题。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渭南市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种植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种植业生产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够成熟、生态保护和资源整合不到位、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渭南市可以从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整合、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为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未来,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加大对种植业的投入和支持,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渭南市、种植业、生产、问题、对策、农业技术、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产业化发展、生态保护、资源整合、政府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建议、展望。

1. 引言1.1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现状渭南市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在当地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导致农产品竞争力不足,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较缓慢,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偏向传统模式,影响农业产值的提升。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

以上种种问题,制约了渭南市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升渭南市种植业生产的发展水平,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渭南市种植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1.2 对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升。

作为渭南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繁荣。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生产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资使用不当、种植结构单一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优化种植结构等。

渭南市的土地资源有限,种植面积较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划拨的方式,将零散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劳动强度大。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农业机械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供农民使用。

加强农民的农业机械化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技能和操作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资使用不当是渭南市种植业生产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可以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等,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资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渭南市的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种植品种集中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上。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加强农业调查和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科学确定种植品种。

加大对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种植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种植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探讨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利用问题渭南市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被大量占用,导致农业面积不断减少。

农村居民又将大量土地流转给城市,导致小农户的土地规模不断减小。

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农地流转,鼓励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气候变化问题渭南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气候干旱、多风、降水不足,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不均匀,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气候变化也带来了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暴雨、冻害等,给种植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做好灾害防范工作,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抗旱、抗涝、抗灾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三、农业生产方式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渭南市仍然占主导地位,种植业生产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对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鼓励农民参与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

四、市场销售问题渭南市种植业产品主要以小农户为主,产品流通渠道狭窄,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产品销售难题。

对策:政府部门应支持农产品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开拓市场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相信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域,种植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渭南市种植业生产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当,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规范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控制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农田废弃物处理站点,推广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

传统的人工劳动力依赖度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对农机具的维修和保养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机具的技能水平;推广农业合作社模式,提高农田规模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渭南市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

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行农产品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第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农民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推动农民就业转移,加大城乡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渭南市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渭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种植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渭南市的土地资源呈现出供需矛盾。

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供给不足,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明显,农业生产的耕地减少,不少农民流失了自己的土地,更不用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园区用地。

因此,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是渭南市农业发展的关键。

解决方案:1.合理利用土地,避免恶性循环,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地利用率。

2. 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租赁闲置土地,防止土地荒芜。

3.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风景区。

二、缺少高效的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渭南市的农业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技水平相对较低,耕作方法简单,品种选择单一等。

解决方案:1. 支持专业机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如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技术,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

2. 支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攻关,鼓励农民利用新技术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3. 加强与相关国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引进有力的外部技术支撑。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渭南市的农产品尚未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农业供给依然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投入较少,市场机制构造不畅,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大,市场状况较为动荡不稳定。

解决方案:1. 支持农业精准扶贫,推动农业走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2. 创新农业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产品收益并加强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3. 支持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价值,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种植业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该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主要问题1.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农田资源丰富,但由于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大量农田被征用用于发展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短缺。

特别是一些优质耕地被用于建设用地,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了种植业的发展。

2.传统种植业模式落后渭南市的种植业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植业模式传统落后,缺乏科技支持和专业化生产管理,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3.农业生产环保问题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农作物残留物、农膜、养殖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田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也危及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

4.市场营销不畅渭南市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难以获取稳定的收入。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很多农产品无法加工出口,降低了利润空间。

二、对策建议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政府应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保护农田,加强土地承载力和科学利用,避免盲目征地和农地流失,保障农田面积不降低。

2.推进种植业现代化应加大对种植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农机、生态种养殖等,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业生产环保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化肥和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推进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

4.优化农产品市场营销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农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出口。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土地污染、水资源紧张、种植结构单一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渭南市的土地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土壤中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累较为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土地污染问题:1.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建立土壤质量数据库。

通过定期采样和分析,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土壤治理和修复。

2.提倡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

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加大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打击力度,严惩违规行为,保护农田环境。

渭南市的水资源紧张是影响种植业生产的又一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渭南市的水资源供应面临严峻的压力。

下面是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的对策:1.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合理规划农田灌溉和农村饮用水供应。

2.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建设农村集中供水设施,减少农村自备井的开采。

3.加大水源保护力度。

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沿岸污染源的建设和排放,确保农田用水的安全性。

渭南市的种植结构单一也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渭南市目前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其他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比例较低。

应采取以下对策打破种植结构单一:1.科学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

通过土壤调查和作物适应性研究,为农民提供种植作物的科学建议,鼓励种植多样化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

2.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

向农民推广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深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渭南农业现存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

渭南农业现存主要问题和发展路径

渭南农业现存主要问题及发展路径郑杰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大,渭南市的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白水、蒲城等县的果品产业,韩城市的花椒产业等,闻名省内外。

生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布局缺乏长期性,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等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渭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解放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富农政策,走出传统农业的老路子,才能实现渭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联模式;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渭南市农业现状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省和和西部地区进入中原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渭南市辖临渭区和大荔、富平、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华县、潼关8个县和华阴、韩城两个地级市。

面积1.3万平方公里。

人口547万。

拥有可耕地817万亩,适宜的温度和降水使渭南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业产区,向来有“陕西粮仓”的美誉。

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惠及农民的政策下,渭南市的农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陕西粮仓”和“陕西棉库”的作用在不断加大。

“十一五”来逐步形成来牧、果、菜三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农村社会经济保持了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棉粮油生产稳定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秦川肉牛的养殖和奶畜养殖发展迅猛,逐渐形成区域优势。

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以粮油、果蔬、饲料、乳品为加工的农产品企业,白水县苹果产业化工业园区、临渭区渭北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但是渭南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渭南农业走上一条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广大农民增收,是未来几年内要做的重要工作。

二、渭南市农业现存主要问题(一)基础设施不到位,农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强我们过去讲农业是靠天吃饭,旱涝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由于渭南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呈现季节性特点。

旱季雨季较明,夏秋季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春季和冬季容易受干旱影响,严重制约了渭南的农业发展。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城市,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业发展较为成熟。

但是,在这个行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于渭南市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简要阐述渭南市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渭南市的土地面积不小,但是国土资源不是无限的。

过度掠夺和使用土地的方式会导致大面积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一些农民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的土壤污染,这将严重影响到今后的农业发展。

此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1. 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加强对于地区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2. 推行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使用无污染的农业技术,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 增加土地的复垦,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持农田的基本质量。

二、市场化程度低渭南市农民多为小规模耕者,由此品牌建设不足,在市场上缺少优质的种植产品和对市场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在这一问题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平台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完善市场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农民对市场动态的了解。

2. 加强市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光投向国内外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发挥市场优势。

3. 强化种植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渭南市的种植规模较小,投入的生产要素相对较少,所以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亟需提高。

以下是应对措施:1. 增加农业科研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

打造多元化的技术渠道,全面提升科技公益服务的覆盖面和对社会的支持度。

2. 整合农业资源,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作用,加强农民互助合作,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3.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研发更合适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益,更加合理地利用农业生产要素。

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由于一些农民不注意生产环节的问题,导致农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西部开发中渭南“三农”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开发中渭南“三农”问题与对策研究

【 部 大 开 发 论 坛】 西
西 部 开发 中 的渭 南 “ 农 ’ 三 ’ 问题 与 对 策 研 究
高 敏 芳
( 南 师范 学 院 社科 部 . 西 渭南 740 ) 渭 陕 1 0 0
摘 要 : 文 简 要 分 析 了 渭 南 地 区 的 “ 农 ” 西 部 开 发 中 面 临 的 困 难 和 问 题 , 调 了 “ 农 ” 开 发 中 的 基 础 地 位 . 本 三 在 强 三 在 指
出 解 决 渭 南 “ 农 ” 题 的 根 本 出 路 在 于 尽 快 创 造 条 件 . 现 “ 农 ” “ 化 ” 也 就 是 农 业 的 产 业 化 或 现 代 化 、 民 的 市 民 三 问 实 三 的 三 , 农 化或 居 民化 、 村 的 工业 化或 城镇 化 。 农 关 键 词 : 部 开 发 ; 南 ; 农 ; 题 ; 策 西 渭 三 问 对
维普资讯
2 0 年 7月 02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en n Te c e sCo J l 0 2 uy2 0
V ol N o.4 _1 7
第 1 7卷 第 4期
19 9 9年 , 部 1 西 2个 省 区 市 的农 民人 均 收 入 , 全部 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中有 7个 省 区市 的农 民人 均 收 入 , 其
不 足 全 国平 均 水平 到 2 3 由此 可 见 , 部 的 落 后 , 根 本 的原 因 就 在 于 西 部 的农 村 、 业 发 展 更 为 滞 后 , /。 西 最 农 农 民生 活 更 为 贫 困 。 此 缩 小 东 西 部 的差 距 , 是 缩 小 东 西 部 农 业 和农 村 的差 距 ; 施 西 部 大 开发 , 快 西 因 就 实 加 部 地 区 的发 展 , 关 键 的就 是 加 快 西 部 地 区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 须 使 西 部 农 民 的 收 入 有 更 大 幅度 的 最 必 增 长 。 如果 农 民不 脱 贫 、 增 收 、 致 富 , 终 西 部 大 开发 的 战 略 目标 也 难 以实 现 。 不 不 最 渭 南 市 地 处 我 国西 部 地 区 , 是一 个 典 型 的农 业 大 区 , 民大 区 总人 口的 8 生 活 在 农 村 。由于 我 国农 农 0/ 9 5 业 一 直 是 国 民经 济 中 的 薄 弱 环 节 , 此渭 南 地 区 尽 管 近 2 因 0年 来 农 村 经 济 有 了 长 足发 展 , 农 业 落后 、 村 但 农 贫 穷 、 民辛 苦 的 状 况 至 今 没 有 得 到根 本 改 变 。表 现 在 : 业 方 面 增 产不 增 收 , 产 品加 工 程 度低 , 农 农 农 附加 价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农业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种植业是农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管理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通过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并逐渐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 加强土壤养护管理,合理进行土壤改良。

通过调整土壤的pH值、添加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发生退化的风险。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还存在着农作物品种单一化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一些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过度倚重,导致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

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还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广多样化的农作物品种。

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种类,提高市场的多样性。

2. 加强农作物轮作和间种技术的应用。

通过合理安排农作物在同一块耕地上的轮作,或者将不同的农作物在同一块耕地上间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产量。

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还存在着农残残留的问题。

由于一些农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使用不当,导致农作物上农药残留严重。

这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

建立健全的农药登记、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度,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督和检测,严厉打击农药滥用行为。

2. 提倡绿色耕作技术。

引导农民采用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渭南市的种植业生产还存在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的问题。

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导致种植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地区。

种植业是渭南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对策来解决,保障渭南市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一、主要问题:1. 土地资源受限:渭南市的耕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部分农田土地退化严重,农地面积不足以支撑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存在着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

2.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渭南市部分农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技术滞后,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

3. 农业企业化水平较低:渭南市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主,缺乏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导致农产品供给不足。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渭南市农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下,质量不稳定,存在着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5. 市场营销渠道单一:渭南市农产品市场营销多以传统的农贸市场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农产品滞销问题突出。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保护和改良: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和合理的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提升土地资源的质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

2.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和企业,引导农民参与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5.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发展电商平台、农产品专卖店等多元化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袁杰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我国人口众多的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扔较低,农村的发展要靠农业,农业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要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施肥技术、种植技术、收割技术等都属于此范畴,应充分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本文从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发,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现今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农业领域也不例外,每年都会取得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但是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却少之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国的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是一种自上而下垂直的农业推广体系,大量的科研成果的推广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农业技术推广遇到了瓶颈。

2、农业推广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农民专业素质偏低首先,农业技术作为高新技术要想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农业技术专业人员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虽然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众多,但专业素质整体偏低,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先进的农业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其次,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生产者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这些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使得新技术的效果大打折扣。

3、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中专业人才缺乏,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水平偏低,归根结底在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以下影响:首先,农业技术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不高,进而影响学生专业及就业方向的选择,从而专业技术人才数量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水平;其次,由于资金缺乏,农业技术的转化和农业设备购置受到影响,农业技术从理论转化为造福农民的实用技术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农业技术的存在也就失去的存在的价值。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1、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目前,许多农民对新的种植技术比较陌生,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在应对各种 agronomic 生产问题时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农作物品种单一。

在传统种植模式下,每年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很单一,以小麦、玉米、豆类、蔬菜品种居多,品种选用比较单一,导致很多生产环节发展不能完全体现出发展的特点和成果。

3、土地、耕地资源短缺。

由于地球生态资源分布不均,农业资源分配也是非常不平衡的,土地和耕地的资源短缺是当地农业部门与农民长期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难度比较大。

4、农村人口流失。

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增加,但专业技能不够;农村人口流失迅速,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种植业需要人力,人力流失不仅导致农业生产下降,同时也直接导致农业、非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5、种植业市场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目前,市场规模不够大,供需矛盾突出,合作社组织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市场都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完善的细分市场体系,导致毛利率降低等问题。

6、土壤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需要地表、地下水等资源,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非法采矿、加工化学品污染了地下水源,同时兴建一些城市高楼大厦等工程,占用了大片土地,导致当地的土壤质量严重受损,长期的生产效益受到影响。

二、对策:1、加强技术推广。

加强科技支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果。

2、多样化种植品种。

在尊重地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多样化种植品种,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增加品种的利润空间。

3、扩大农业土地资源。

通过开展土地整理技术改良,保障土地、耕地资源的多样性、地理位置、土壤水质等多种因素,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4、改善农村环境。

为农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增加社会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5、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渭南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种植业生产在渭南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渭南市种植业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渭南市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主要问题1.气候变化影响渭南市气候多变,时而干旱,时而水患,这对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得渭南市的农作物种植周期不稳定,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农业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渭南市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的污染和酸化,减少了土壤的肥力,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和土壤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渭南市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主要种植的作物以小麦、玉米和油菜籽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轮作和轮种,容易使土壤养分失衡,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品质。

4.市场营销难题渭南市农产品市场营销难题突出,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导致很多农产品难以销售,甚至因为过期而无法变现。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加强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研究针对渭南市多变的气候特点,应加强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以适时适地的方式进行种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推行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针对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应推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取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持续利用率。

3.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多样化渭南市应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

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开发新的经济适应型作物,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减少对土壤的耗损和养分失衡,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合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高洁摘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参合率偏低、新农合管理成本较高、资金筹集总额偏低、管理机构经费和编制难以落实、部分地区新农合基金没有实行封闭运行、收取农民参合费用成本高昂、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缺位、西部农民的贫困等原因引起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政府需要从承担农民参合费用、实行差别补偿制度、政府主动承担职责、鼓励市场机制适度介入、对新农合进行长远规划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成本政府职能市场机制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农村卫生形势,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接着卫生部、民政部和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能覆盖全国农村地区,在农村建立起医疗保障制度。

《决定》颁布以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试点,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国家用统一的模式嵌套于全国的农村地区,显然忽略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因此,也忽略了政策在不同地区执行的成本。

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东部以及中部某些省份的农村来说,执行起来较为容易,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西部农村来说,执行的成本远远超出了收益,而且制度设计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也影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

一、新农合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截至2005年底,国家在西部12省的210个县进行新农合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农业人口的参合率约为69.98%,户参合率为72.82%,共筹集参合资金13.98亿元,住院补偿达到118.92万人次,门诊补偿达到2079.22万人次,体检351.21万人次,①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但是,新农合在西部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1.西部地区农民参合率低而且不稳定2004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率分别为75.27%、74.89%和75.58%,西部地区农民的参合率最高,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

一年之后的200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率分别为79.54%、71.53%和69.98%。

西部地区农民的参合率从2004年的最高跌倒最低水平,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68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上升了 4.2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也下降了3.36个百分点。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哪一年参合率的取得都是在试点地区政府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宣传和说服工作以后才取得的成绩,如果真正按照国家要求的农民完全自愿的原则,这些参合比率还可能更低,尤其是西部地区。

另外,还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东部很多比较的富裕的省份农民对新合疗的参合率低是因为农民收入较高,由于家庭收入完全可以对家庭成员的疾病风险予以化解,所以没有参合的积极性。

比如广东省2005年的参合率只有57.91%,很大程度上是这种高收入因素的影响。

2.西部新农合管理和运行成本较高在2005年我国不同区域县级新合疗管理机构的支出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用于公用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5.82%、57.91% 和48.9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03%达23.88和14.9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中部地区近60%的管理机构收入和西部地区近50%的管理机构收入用于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的开支。

这些开支分别相当于人员开支的2.25倍和2.30倍,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农合的管理和运行成本较高。

而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约1.14亿近56.28%的管理机构收入用于新农合的建设上,这个数值相当于中部地区该项开支的19.30倍和西部地区该项开支的10.38倍,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东、中、西部在新农合建设上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部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困难和阻力。

3.西部地区新农合筹资总额偏低2005年,仅从筹资总额来讲,西部地区是最少的,绝对数为139786.40万元,但是比较绝对数值没有意义,因为筹资总额与中央政府的补贴、地方政府的补贴以及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密切相关,当然东部地区在没有中央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依然筹集了三个比较区域中最多的资金,但人均筹资额就有了比较的价值。

在三个区域中,东部地区人均筹资额最高,为60.50元,中部和西部都比较低,分别为38.27元和41.92元,如果剔除中央政府对西部很多贫困地区大量转移支付的因素,西部地区的人均筹资额和中部估计不会有差异。

西部地区的平均筹资水平比全国人均水平要低10元。

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人均40元左右的合作医疗筹资只能解决30-40%的住院费用,随着医药费用和物价指数的上涨,农民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增长,医疗服务费用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筹资水平过低,报销比例就会下降,这就意味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水平会在当前低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对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伤害。

4.西部地区新农合管理机构编制和经费难以落实西部新农合试点地区县级新农合管理机构缺少编制278个,而且平均每个县只有大约5名工作人员。

在全国范围内,不管是县级新农合管理机构的编制数量还是实有的工作人员数量,西部都居最低水平。

人员的缺乏会造成服务提供力量的不足,从而影响到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不利于新农合在西部农村地区的推进。

如果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成本及经办机构人员配备标准》专家研究报告提供的参考建议:以10万参合农民为基数,编制为5人,每增加10万参合农民增加1.2个编制。

姑且不论各县参合人数与10万人的出入,考虑到西部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等情况,每个县5个编制应当是合理配臵,而西部地区县人均编制数只有3.72个。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西部地区县级新农合管理机构总收入最低,为3824.47万元,而县经办机构平均收入只有18.21万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和东部地区水平的1/3。

这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其一,影响西部地区与新农合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二,会影响经办机构人员的待遇水平。

西部地区县级管理机构人员的收入与其他区域同类人员的收入相比是最低的,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300多元。

这会对这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5.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和服务质量差根据陈迎春于2003年对四川省的仪陇县、苍溪县,陕西省的镇安县、安康市汉滨区63个乡镇、629个行政村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医院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抗生素联用和昂贵抗生素使用。

②笔者2006年12月对韩城市340名新农合住院患者进行了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调查,有120名患者认为医院服务态度差,占调查人数的35.2%,有143名患者认为医院服务态度一般,占调查人数的42.06%,如此看来,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对医院医生技术水平的调查中,153名大约45%的患者可能是因为对医疗知识的不熟悉选择了“不知道”。

对这项指标的评价很多患者是根据医生治疗速度的快慢、结果的好坏甚至医生、护士的态度好坏来进行评价的,可能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但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应当是自身的切实感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6.西部地区新农合医疗基金沉淀率较高2004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有较大的资金沉淀,东部结转约9.51亿元,资金沉淀率15.07%,中部结转约3.42亿元,资金沉淀率21.70%,西部结转2.96亿元,资金沉淀率约为21.20%。

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资金沉淀率较高,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58和4.08个百分点。

尤其是中部地区安徽省的铜陵县合作医疗基金的结转率居然高达72.23%。

过高的结转率说明地方政府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的保守态度,可能由于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缘故,地方政府害怕对农民的补助力度过大会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的亏空,财政要承担补贴责任,所以,宁愿尽可能给农民少补也不能让基金运转出现困难。

这会影响农民从新农合中的受益程度,从而进一步对新农合的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这同时还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的管理部门没有对本地农民的就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预测需要补偿的大致金额,而是盲目地采取保守的态度,体现出县级管理机构态度的消极和水平的低下。

7.西部部分试点地区新农合资金没有实行封闭运行2004年7月,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带领调研组到贵州进行调研时,发现贵州的平坝、凯里和普安等一些试点县还没有做到合作医疗基金的封闭运行,这些县还没有做到让定点合作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制度,而是合作医疗基金的代理银行直接将报销资金划拨到乡镇合管办,并由其直接将现金发放到报销农民手中,既管钱又管账,使得资金的使用存在着被套取和滥用的风险。

这些情况在很多刚刚开始进行试点的县比较常见。

8.农民参合费用收取成本巨大陕西省韩城市2005—2007年收取农民参合费用的成本分别为:899.6万元、558.96万元、和388.64万元;而每年的收费总额分别为:174万元、219.02万元和238.32万元。

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管哪一年都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说所得不足以弥补所失。

二、新农合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中央政府职能的缺位与错位⑴中央政府投资职能的缺位与错位2005年西部地方政府的筹资组成中,中央政府的投资责任在弱化,有着“缺位”的表现。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文件要求,2006年以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个人实际上各自承担了合作医疗基金的三分之一,那么他们资金供给的比例应当大致相等,但是,除了西藏、新疆、甘肃和青海三个在西部地区比较贫困的省份外,其他各省地方财政补偿比例和农民缴费比例大致相当,大约在30%左右,就西部地区的总体水平而言,西部地方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缴费比重也基本持平,大约为25%。

而中央的政府的补助行为却非常意外,不仅比例较低,而且差距较大,最低的西藏地区中央财政的合作医疗补助只相当于西藏各级政府补助的二分之一,中央补助最高的陕西省其比例与当地政府补助比例相差6.69个百分点,与农民个人缴费比例也大致相差10个百分点。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央政府的补助比例都低于其他两种比例而且差距较大。

总体相差大约10个百分点左右,这样计算的话,中央政府仅在2005年就少向西部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投资”1.4亿左右。

这可以成为西部地区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合作医疗中群众受益覆盖率低的一个注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