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长。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
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
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
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
“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
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
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
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重点知识整理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P1-P71.生命的定义: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生命的内涵:(1)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2)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3)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3.生命的物质基础:(1)构成元素:60/109,主要是C、H、O、N、P、S,其次是Ca、Mg、Na、Cl等,与无机界相同,生命并不存在特有的元素。
(2)分子成份:70%的水和无机物,多种有机分子,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等,虽然其组成和结构可能不同,但它们的单体,如葡萄糖、ATP、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所有生物几乎都一样,因此,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
4.生命的组分:(1)蛋白质是主要成份,蛋白质是由多肽链状分子折叠、盘绕而成有序结构(一到四级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功能多样。
(2)核酸是遗传分子,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由A、C、G、T组成,以双链形式存在。
RNA中T替换成U,多以单链形式存在(局部折叠配对)。
DNA能自我复制,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各种性状,按照基因程序实现生长、发育、繁殖和进化等生命活动。
5.生命的基本特征:(1)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的组织化、每个层次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2)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命体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
(3)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
新陈代谢和稳态,稳态是指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如温度、pH 等)恒定的特性。
(4)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5)生长和发育: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
生命科学导论提纲
一、生态学与进化第1讲、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成因)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2.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2)动物多样性(3)植物多样性(4)海洋生物多样性3.遗传多样性(概念)4.生态系统多样性第2讲、生态学基础1.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辩证法。
植物对外界物理刺激的响应)(1)温度(生物对温度适应的三个规律。
生物学零度与积温)(2)光对动物的信号作用(3)水和土壤(物候与物候定律)2.为什么要研究种群(种群的概念)(1)数量特征(i)不连续增长模型(ii)种群指数增长(iii)逻辑斯蒂增长模型(2)生活史对策与升值价(动物摄食能量的策略)(3)种内关系(4)种间关系(捕食、寄生、共生、互惠、共栖、抗生、协同进化)3.群落的生态功能与结构(群落的概念)(1)群落的基本特征(2)植物群落的分布(3)植物群落的结构第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管理1.生态系统的功能2.生态系统的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3.可持续发展及面临的问题(1)可持续发展概念(i)减量化原则(ii)再使用原则(iii)再循环原则(2)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i)物种的绝灭与保护(多样性保护公约。
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ii)森林锐减(iii)粮食不足问题(iv)环境污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消费理念。
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第4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生命的起源(1)批判神创论(2)中国古代人对生命的理解(3)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4)生命起源三个阶段(5)遗传系统的起源:RNA(6)原始的地球和最早出现的生物(7)真核生物的起源(8)生命单一起源证据2.生物进化论(1)重新认识拉马克(拉马克学说的新曙光)(2)达尔文进化学说(达尔文学说内容)(3)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达尔文进化论面临的挑战)(4)新物种形成的机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5)进化的动力在哪里3.生命进化的证据(1)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2)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i)生物地理学证据(ii)比较解剖学证据(基因可调控同源器官)(iii)比较胚胎学证据(iv)分子生物学证据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什么是人(2)人类的进化历史到底有多长(3)人类原始祖先(4)人类家族的进化史(5)现代人类如何发展而来(非洲起源学说和多地区起源学说。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化学组成:Lipid, protein, glucide(二)细胞质(cytoplasm)细胞器:ER、GC、lysosome、Peroxisome、Mitochondrion、Ribosome、cytoskeleton 内膜系统:是位于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结构的总称。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以及核膜等。
细胞基质endoplasmic reticulum,ER粗面内质网: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修饰、转运, 光面内质网:解毒作用、运动Golgi complex,GC蛋白质修饰、分拣和分泌等溶酶体(lysosome)含酸性水解酶(pH5)自体消化,异体消化,例如:蝌蚪尾巴退化,乳腺的退化,矽肺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所含酶类: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功能:解毒作用(如酒精中毒)Mitochondrion,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核糖体(Ribosome),成分:蛋白, rRNA功能:合成多肽链,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微丝,微管,中间纤维(三)Nucleus,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核膜,核仁,核骨架,染色质与染色体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2、性染色质3、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类型和数目4、核型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chromatin:指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分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chromosome: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的染色质,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
(一)分离定律(二)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
生命: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突现属性:依赖于组成物质的层次的特征,不存在于低层次组织中。
稳态:生命体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如温度、pH 等)恒定的特性。
发育:遗传调控下的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建成。
稳态:调节并维持内部环境(温度,PH等)恒定的特性。
生命的内涵: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林奈,系统分类生命体的七个最显著的特征: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组装能力;生长和发育;生命体结构的等级秩序;群体中变异的遗传,进化S,P, Cl, Ca, K, Na, Mg (Cl, Ca, K, Na, Mg 调节离子浓度和酶活性)最早原核生物:蓝细菌化石(34.50 亿年前)生命起源假说:地外起源、超自然力或神创造、化学进化奥巴林-霍丹理论:1. 原始大气主要是由H2, H2O, NH3, CH4, CO2, 等组成的还原性大气,没有游离氧气。
水蒸气冷凝汇流成原始海洋。
2.火山爆发、闪电、紫外线等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汇入海洋,形成原始汤。
3. 原始汤中简单的化合物溅到岩石上,受辐射、热等聚合,如:氨基酸聚合肽链,核苷酸聚合形成核酸,冲刷回到水中。
在水中大分子聚合成多分子体系(团聚体)。
4.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团聚体和细胞的形成。
氨基酸:含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统称,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也叫初级结构或基本结构。
共价键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也称空间结构或三维构象,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的走向。
非共价键DNA的一级结构:四种碱基ATGC在DNA上的排列顺序。
功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清白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运输脂肪酸、Ca2+、Na+、K+等乳糖酶: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肌球蛋白:帮助肌肉收缩胰岛素:降低血糖血红蛋白基因突变:β链的第6个氨基酸是谷氨酸,突变后,翻译出来的就成了缬氨酸,正常圆盘状扭曲变形成镰刀状,脆弱,容易破裂造成贫血病。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如何判定一种元素的营养学意义?常量元素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认识。
微量元素的营养学研究较难。
要证明某一种微量元素在营养学上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需要利用实验动物做以下三个方面的饲养实验:(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3)进一步阐明该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2、生物小分子(六种)水氨基酸单糖核苷酸脂类维生素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核苷酸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碱基:嘧啶、嘌呤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DNA RNA脱氧核糖核糖有胸腺嘧啶有尿嘧啶无尿嘧啶无胸腺嘧啶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本讲摘要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命的形态多变,但是化学成分是同一的。
生物体中C、H、O 、N 元素的总和超过了96%。
构成生命的小分子主要包括:水、氨基酸、糖、核苷酸、脂和维生素等。
构成生命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学说的内容1.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3.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4. 所有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5. 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内质网由单层生物膜围成。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1“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2 生命的涵义: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3生命的本质特征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应激性和运动、内稳态、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适应第二章生命物质基础1生命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核酸*遗传信息的表达者——蛋白质*生命过程的催化剂——酶*生命过程的碳源和能源——糖类*生命体的重要构件和储能物质——脂类*维持生命的重要小分子物质——维生素2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功能、结构功能、防御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运动功能、其他功能3,如何巧识大米的蛋白质含量:(1)从外观上看,白斑多(淀粉为主),说明蛋白质含量低(2)蛋白质含量高的米要少加水。
4 DNA双螺旋模型的意义:*能够有效地解释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送和自我复制*提出了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复制DNA ——转录RNA ——翻译蛋白质(中心法则)5 酶的作用特点:(1)只是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2)只加快反应速度,不改变反应平衡点(3)対正逆反应催化作用相同(4)降低反应活化能6 酶的催化特点:(1)反应条件温和(2)高效(3)专一(4)多样(5)受多因素印象7 酶的生理意义:*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反应都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各种反应的综合就是生命8维生素对生物有何意义缺乏维A 患夜盲症;皮肤缺少维A 毛囊硬化,皮肤粗糙;儿童缺少维A,易患呼吸道感染;缺乏维D 易患佝偻病;维E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第三章细胞1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a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区。
b没有细胞器真核细胞——a细胞中有核膜包着细胞核。
b有多种细胞器2 细胞学说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完整遗传单位;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3 什么叫克隆,克隆的基本技术过程克隆——指从同一个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来的,具有与母体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的后代以及由这些后代所组成的群体。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第1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生物学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1、前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活力(隐得来稀——亚里士多德)2、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机器,是生物大分子机器3、基因组时代——生命是信息只不过是一组碱基编码基因数不对应生物体的复杂性越是高等的生物,非编码DNA在不断增加(人类基因组中,有95% DNA不参加编码蛋白质)生命是单一起源(共相同源)●1、DNA是遗传物质;●2、DNA复制使用模板和碱基配对机制;●3、将DNA转录成RNA使用有同源催化机制的RNA聚合酶;●4、使用三联体密码子把RNA翻译成蛋白;●5、使用rRNA、tRNA和核糖体蛋白的混合物来翻译蛋白质;●6、ATP作为细胞内能量储存和合成DNA、RNA的能量来源;●7、细胞质被包在膜内,营养和废物可以通过;8、生命起源于海洋,并是热起源。
二、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一) 神创论(二)胚种论(Panspermia)只是一种猜测该理论认为,地球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宇宙空间(三)深海烟囱起源假说这种生命形成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口,最初富含氢气的有机微粒便是从这个口中喷出。
然后,热泉边的岩石凹陷处将这些有机微粒集中到一起,并给它们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
即便是今天,这些海底热泉依然富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热能,滋养着充满生气的生态系统。
(四)泥土造物假说与土壤形成机理相矛盾一些科学家认为最早的有机生命体应该起源于泥土。
他们认为泥土不仅使有机微粒聚在一起,更帮助它们逐步形成我们今天的基因模式。
DNA的一大作用就是储存分子如何排列的信息,DNA的发生次序对于蛋白质内氨基酸的排列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泥土中的矿物晶体将有机分子按照某种模式排列起来。
逐渐的,有机分子自己也具有了自我组织的能力,并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万物。
然而,土壤是群落发育的产物,除非是火山灰(四)电火花形成假说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水、甲烷、氨气和氢气通过化学作用形成氨基酸和糖分。
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与蛋白质等物质组成得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得能力 ;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得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与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得物质与贮存在化学键中得化学能分解作用 :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得得反应,反应得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 :生物体在没有强烈得外界因素得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得结构都适应于一定得功能(2)生物得结构与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得生存与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得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与蛋白质等物质组成得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得能力。
从生物物理得角度,生命就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得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得变化、协调与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得或超物质得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得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得与化学得规律,认为生物得一切都可用分子与分子相互作用得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得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得精髓就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与米勒做得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 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得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与化学得过程,把生物系统瞧成就是一架结构极复杂得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得。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得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得规律,这种说法就就是。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B生命科学研究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得异同与内在联系得一种重要方法就就是:A 描述法B 比较法C 实验法D 历史法C在一定得人工控制得条件下,从事对各种生命现象得观察及对生命本质得研究得方法就是 ,常常要借助于精密得科学实验技术与物理仪器。
生命科学导论
狮子与马消化系统差异很大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也保证和促进了动物与环境之 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也保证和促进了动物与环境之 间的物质交换。 间的物质交换。
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专门的体 内交换表面(右图) 具有复杂结构的动物体 大部分细胞不与外环境 直接接触,依靠内部机 构所提供的表面和液体 环境来实现与外部环境 中化学物质的交换
水的功能:体液的组成成 分;介质和参与生化反应 体液的性质:咸味,无机 盐离子 平衡:调节进出水量;排 除代谢废物 陆生动物主要靠控制饮食 和排泄、呼吸和出汗来调 节体内的水盐平衡。 水生动物有调节体内水盐 平衡并稳定内环境的特殊 机制
水盐平衡的调节
排泄
排泄系统和排泄过程
动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不断产生身体不需要或有毒的代 谢废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含氮废物等。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它是一个需要消耗 能量的过程。 哺乳动物的排泄途径包括呼吸排出CO2、出汗和由肾脏 排出尿液等。 通过肾脏以 尿液的形式 排出的代谢 废物即主要 是含氮废物 的排泄。
排泄
人和哺乳动物的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由肾单位、集合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组成。 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的功能结构。肾单位包括相互连通的肾 小体、弯曲的肾小管以及与之结合的毛细血管网。
排泄 肾单位包括相互连通 的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弯曲的肾 小管以及与之结合的 毛细血管网。 尿在肾单位中的生成 过程:重吸收、分泌 和浓缩。 肝脏支持肾的调节功 能,可以将NH3转变成 尿素通过肾排出体外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质少 分布:上皮组织是指覆盖身体 表面和体内器官内表面的 一层层呈膜状的紧密排列 的细胞。皮肤、肺、肾小 管、消化道 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 泌、排泄和吸收等功能, 分布在动物体不同部位的 上皮,其功能各不相同。 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感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生命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严整有序的结构3、新陈代谢4、生长、发育与生殖5、遗传、变异、进化6、感应性和运动生命科学的发展:1、直观和经验阶段2、实验生物学阶段3、现代生物学阶段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对比、描述:用感官或借助工具客观地反映和记录结构和现象。
2、实验: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表现出的现象进行的观察。
3、人工模拟:在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的情况下,用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和抽象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化学基本:1、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常量元素:C、N、P、S、Na、K、Ca、Mg、Cl十一种;微量元素:Fe、Zn、Cu、Mn、Mo、Co、Cr、V、Ni、Sn、F、I、B、Si、Se十五种。
2、生物体的主要分子:①无机分子:无机盐(离子—调节生命的环境;对细胞的渗透压和pH 起着重要作用;酶的活化因子和调节因子Mg2+、Ca2+;合成有机物的原料,合成磷脂核、苷酸;动作电位、肌肉收缩等, Na+、K+、Ca2+)和水(生命的源泉)。
②有机分子:蛋白质(遗传信息的表达者、生命机器、生命过程的催化剂(酶))、核酸(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生命信息载体)、脂类(生物体的重要构件和储能物质、构件、储能)和多糖(物体主要供能物质、生命过程的能源)是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遵循共同的建成和分解规律:生物大分子由简单的单体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分解时是通过水解反应;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分子多样性的基础;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或成环,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
(碳原子具有不同寻常的成键能力,提供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不对称性;含碳化合物共价键中贮藏大量的能量。
)重要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1、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首尾相连缩合而成的共价多肽链,但是天然蛋白质分子并不是走向随机的松散多肽链。
生命科学导论
1.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
2. 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材料一:.必须要知道生命或生物具有哪些特有的基本性质或特性。
概括起来,生命具有如下特性:(1)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个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我们的手触到热源会缩回,昆虫晚上会向光源聚集,都是对刺激的反应,即生物具有应激性。
(2)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生物个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从外界摄入物质(如我们吃食物、喝水),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将外来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如构建我们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并把能量储存在自身的物质内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个体内的物质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并释放出能量,以供活动所需的过程。
生物个体正是通过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过程维持生命。
个体的新陈代谢停止,生命即告终。
(3)生长与繁殖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把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吸收到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后成为其自身的物质,而使生物个体长大的过程。
生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即具有繁殖能力。
由于任一生物个体有朝一日总要死亡,生物的繁殖保证了种族和生命的延续。
(4)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进行繁殖时,具有“类生类”现象,如狗生狗、猫生猫。
这种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它保证了各个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但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会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生物有了变异,通过自然选择把有利变异在群体中固定下来而成为新类型,使生物得以进化。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仅使得生物界的各个物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使得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上的逐渐进化。
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B生命科学研究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A 描述法B 比较法C 实验法D 历史法C在一定的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从事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及对生命本质的研究的方法是,常常要借助于精密的科学实验技术和物理仪器。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生命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anabolism)是指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储存于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代谢(catabolism)是指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3.有序性(order)所有的有机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原子组成分子,分子构筑细胞内的细胞器。
4.应激性(sensitivity)所有的生物体都会对刺激产生反应,如植物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当你走进黑暗的房间时,你的瞳孔会扩张。
5.生长、发育和繁殖所有生物体的形成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生长。
有性生殖的生物,从生殖细胞形成.卵受精、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个体,这一过程称为发育。
当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生命功能称为生殖。
6.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生殖所产生的后代常常与亲代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体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遗传、变异,加上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了整个生物界的向上发展,即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7.自稳态( homeostasis)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相对恒定的内环境,而区别于它们所在的外环境,这个过程叫做自稳态。
2.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原称生物学(biology),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生命科学导论整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
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有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
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
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对其核定最早命名对象,而其他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
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
“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原则。
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首创双名法(拉丁字):属名 + 种名 +(变种名)+ 定名人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常用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首字母大写,如人 Homo sapiens L.智人聪明的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它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有机体,它们中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五界系统(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 真菌, 植物, 动物)得到现代分子生物学资料的有力支持,很快被广泛接受,目前已成为生物分类的基础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同功器官(analogous organ)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与基本结构均不同。
如蝶冀与鸟冀均为飞翔器官,但蝶冀是膜状结构,由皮肤扩展形成,而鸟冀是脊椎动物前肢形成的,内有骨骼外有羽毛。
又如鱼腮与陆栖脊椎动物的肺,均为呼吸器官,但鱼腮的腮丝来自外胚层,而肺来自内胚层。
同源器官(homologous organ)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的分泌等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导论
1、我国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及挽救的建议?2、治疗和预防癌症的方法和措施。
3、禁止近亲结婚体现生物学的哪些知识。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用生物学的知识解释。
(一)濒临灭绝原因: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
外在原因则是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导致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颁,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
以及近些年来,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尚时有发生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大熊猫的保护措施:1.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
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径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大熊猫密集的地区和栖息地实施有效的保护。
在保护区内,坚持常年巡逻检查,抢救生病和挨饿的大熊猫,制止和惩处危害大熊猫的犯罪行为。
同时进行治山治水,恢复植被,防治各种自然灾害,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野外生息的干扰,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加强抢救性保护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大熊猫吃的竹子大面积开花,引起大熊猫数量的减少。
这些年,由于对大熊猫的抢救工程,保护区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恢复,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野外大熊猫数量明显增加。
4.加强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不断进行野外训练,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中国卧龙、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大熊猫救护中心和北京动物园为重点的全国圈养大熊猫的基地。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学院 邢茗
• 生命的起源 • 进化论 • 生物多样性
生命起源的学说
• 神创论
• 自然发生学说
• 生源论
• 天外胚种论
生命起源的条件
• 化学起源学说 • 两个阶段 • 四个步骤 • 第一个步骤:无机物到生物小分子
• 原始大气
• 原始海洋
• 第二步骤:形成原始生物大分子
• 裸子植物 • 松树,杉树,银杏 • 东北红豆杉
• 被子植物 • 双子叶 单子叶
• 动物界:
• 门: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 索动物,
• 脊椎动物亚门 • 鱼 两栖 爬行 鸟 哺乳
生物多样性
• 分类 • 遗传多样性:基因 • 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 •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境
• 特有植物 • 药用植物 • 裸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脊索动物种类 • 鱼类数目
进化的证据
• 化石 • 遗体化石 • 模铸化石
• 地层层序律
• 代、纪、世
•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 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 新生代 :第三纪、第四纪(更新世 全新世)
• 古生代之前 • 寒武纪时期,大约是5.7年前 • 中生代时期,约2.3亿年前 • 新生代时期,为6700万年 • 新生代的末期
•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构成的综合 体
•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内生物群落 的多样化,生物栖息环境的多样化,以及 生态过程的多样化,最终构成生态系统的 多样化。
• 生态系统: •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大进化
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导论1. 生命的特征(1).物质成分基本相同C、H、O、N、P、S、Ca…..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核酸:由8种核苷酸组成。
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2).严密的组织和高度的统一性各种生物编制基因程序的遗传密码是统一DNA--RNA--Protein(3).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组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4).生长特性,Growth生物体能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影响(5)遗传和繁殖能力,genetics生物体能不断地繁殖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续。
生物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某些性状会发生变异;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6) .应激能力,irritability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发生反应。
生物的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7).进化2. 生命的定义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负熵”: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变化。
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3.主要的进化学说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综合进化论、中型选择学说。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神造论自然发生论宇生论。
4. 人种的迁徙四种:蒙古利亚人种(Mongloid)或称黄种高加索人种(Caucasoid)或称白种尼格罗人种(Negroid)或称黑种澳大利亚人种(Australoid)或称棕种56几种重要的生命物质有机物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核酸生命信息载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者——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运载和贮存协调动作机械支持免疫保护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生长和分化的控制)生命机器生命过程的催化剂(酶)酶的特点1.催化特点– 生物膜的组成,磷脂、胆固醇– 储存能量– 生物表面的保护层– 很好的绝缘体,保温– 生物学活性,维生素Va、Vd,激素:前列腺素2.作用特点• 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只加快反应速度,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对正逆反应催化作用相同• 降低反应活化能生物体主要供能物质—— 糖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源;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构成生物大分子;分子识别作用。
)生命过程的能源生物体的重要构件和储能物质——脂类(由C、H、O组成,H:O远大于2,不溶于水,能溶于非极性溶剂,类别较多,结构差异很大)功能:生物膜的组成,磷脂、胆固醇储存能量生物表面的保护层很好的绝缘体,保温生物学活性,维生素Va、Vd,激素:前列腺素无机物水(water)—生命的源泉无机盐(mineral) 一般以离子状态存在,Na+、K+、Ca2+、Mg2+、Cl-、HPO4 2-作用:(1)对细胞的渗透压和PH起着重要作用(2)酶的活化因子和调节因子,Mg++,Ca++(3)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PO4 3 -合成磷脂、核苷酸(4)动作电位、肌肉收缩等, Na+、K+、Ca2+内环境稳定:PH值生物生存3~8.5,各种生物、各种组织均有适宜的PH范围,细胞中的离子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6.元素基本元素:C,H,O,N,S,P,Ca 等占人体99.35%。
其它元素:Na,K,Fe,Mg,Mn,Zn,Cu,Cl,I等数量少,但作用大。
如很多金属元素是酶的辅助因子。
偶然存在的元素:V、Mo、Li、F、Br、Si、As、Sn、等7. 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信号从一种物理的或化学的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或指通过一种胞外的信号与受体结合而引发的一系列过程,并最终触发一种或多种特意的细胞应答。
Ò 细胞信号分子(singnal molecule):指任何存在于胞外或胞内可以介导细胞对其外界环境或其他细胞做出应答的分子。
Ò 第一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Ò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
跨膜信号转导过程包括:胞外信号被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识别,受体被活化;通过胞内信号转导物(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等) 的相互作用传递信号;信号导致效应物蛋白的活化,引发细胞应答(如激活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
步骤1.cAMP信号通路(1)细胞外信号结合所诱导的G蛋白的活化(2)G蛋白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合成cAMP(3)cAMP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4)被活化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转为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cAMP应答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磷酸化的基因调控蛋白与靶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靶基因的表达。
8.G蛋白Ò G-蛋白(G-protein)是一种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β和γ亚基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功能单位GβγÒ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的机制:G-蛋白循环。
Ò Gα亚基可分为Gs,Go,Gi,Gq等,其活性可被霍乱毒素(CT)或百日咳毒素(PT)修饰。
Ò G-pr的效应物:离子通道、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磷脂酶A2等8. 信号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号:蛋白质、多糖、核酸的结构信息物理信号:电、光、磁化学信号: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与神经肽、局部化学介导因子、抗体、淋巴因子细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cAMP, cGMP, Ca2+, IP3, DG、NO10.受体功能两个功能:1、识别特异的配体;2、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准确无误的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产生特定的细胞反应。
结合特点:1、同一配体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受体;2、配体与受体结合的饱和性受体数目恒定;但是相对的10举例:配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活化基因表达的过程:(1.配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腺苷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2.cAMP活化蛋白激酶PKA;(3.进入细胞核的活化PKA在ATP参与下使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4.磷酸化的CREB蛋白与含有CRE的靶基因结合,并与CBP/P300相互作用控制基因的转录。
11. 遗传病及诊断12.常显:HINTINDON舞蹈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常隐: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先天性高度近视镰刀状贫血性决定:指个体性的基因基础,如XX决定女性,XY决定男性。
性分化:指雌性或雄性生殖器官是由个体的基因修饰所决定的。
诊断(1)检查特征的异常代谢成份如:镰刀状贫血病血红蛋白血友病凝血因子Ⅷ(2)调查家族病史,以查明遗传病的遗传特征(3)检查异常基因是遗传病确证的关键步骤。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多态性技术(RFLP)技术的应用,使异常基因的检查有可能从研究实验室进入医院。
12.遗传病的治疗分为三个层次:(1)生理水平的治疗——对症治疗如:苯丙酮尿症——限制膳食中苯丙氨酸含量白化病——戴帽子和墨镜(2)蛋白质水平治疗,向病人体内补充缺失的蛋白质。
如:血友病--补充凝血因子Ⅷ。
有时,补充必要的酶也很起作用。
纤维性囊泡化病(CF)是美国白色人种中较为常见的遗传病。
病儿从肺、胰腺等处分泌粘液,阻碍呼吸、消化等功能。
5岁前可能因呼吸阻碍致死。
(3)基因治疗遗传病的根治应该是基因治疗,但是基因治疗的难度很高。
1990 年第一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使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进入骨髓细胞,再送回病人体内,治疗严重综合免疫缺失症(SCID)获得初步效果。
实施基因治疗的必要步骤如下:找到致病基因克隆得到大量与致病基因相应的正常基因采取适当方法把正常基因放回到病人身体内去进入体内的正常基因应正常表达13干细胞的应用细胞或组织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来自骨髓或新生儿脐带血神经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综合症定向分化干细胞移植:治疗所有组织坏死性或退行性疾病14.基因工程的概念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目的:是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能稳定遗传。
重要特征:1、可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与其毫无关系的任何其他受体细胞中,可以任意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2、某一段DNA可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为制备大量纯化的DNA片段提供了可能15. 基因工程技术路线1、 DNA片段的取得(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1、从基因所在的生物体直接取得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2、人工合成DNA片段(DNA合成仪)3、PCR反应合成DNA4、 mRNA反转录成cDNA5、用机械的方法超声波、)2、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重组体DNA3、外源DNA片段(重组体DNA)引入受体细胞——基因克隆和基因文库4、选择基因(目的基因)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基因序列遗传学方法:性能免疫学方法:蛋白质探针(probes):根据所需基因的核苷酸顺序制成一段与之互补的核苷酸短链,并用同位素标记合成,蛋白质——核苷酸顺序mRNA——cDNA原位分子杂交5、目的基因表达基因工程技术路线216. 应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农林牧副渔中的应用1.增加农作物产品的营养价值,2.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能如: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除草剂等性能。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4.生物固氮的基因工程。
若能把禾谷等非豆科植物转变为能同根瘤菌共生,或具固氮能力,将代替无数个氮肥厂。
5.增加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率。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构成全世界药物原料的25% ,如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白血病的长春新碱、治疗高血压的东莨菪碱、作为麻醉剂的吗啡等。
6.运用转基因动物的技术,可培育畜牧业新品种。
工业中的应用啤酒酿造、白酒和黄酒的酿造和酒精生产、干酪、“吃油”工程菌、纤维素酶在医学中的应用1.基因工程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2基因工程用于疫苗生产3基因工程用于基因治疗.负面效应1、伦理2、不可预见性危害18人类进化阶段早期猿人(200万年前左右)非洲“能人”晚期猿人(24~150万年前)直立人、猿人亚洲中部和南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欧洲西部,早期智人(4~25万年前)远古智人、古人亚洲、非洲和欧洲晚期智人(4~5万年前)现代智人、新人全球各地19.细胞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