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1.酶的催化效率特别高,可比无机催化剂高10^7——10^15倍。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
3.酶的活性可以调节。
酶的活性调节:
1.共价调节。酶蛋白的某个氨基酸残基上,加上或取下一个共价结合基团,导致酶的构象改变。
2.非共价调节。调节因子与酶蛋白分子并无共价结合,而只是形成非共价结合,也能够使酶的蛋白立体构象发生变化。
8、比较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答:1.简单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蛋白质协助。如水,气体分子。
2.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要专一的载体蛋白协助。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专一的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进入小肠细胞。
4.基团转移。需要能量,需要特异载体蛋白协助,还需胞内几种酶或蛋白质的参与。10、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录和翻译。
答:转录:DNA→mRNA(DNA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mRNA)翻译:mRNA→蛋白质(氨基酸由tRNA按照遗传密码的顺序搬运到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经过盘绕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第三章
1、细胞分裂周期由哪四个阶段组成?染色质染色体分别出现在哪个阶段?
答:M期,G1期,S期,G2期。染色质出现在M期的末期。染色体出现在M期的中期。2、说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
答:1.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2.前期:核膜消失,染色体逐渐形成,纺锤体显现。(核仁消失显两体)
3.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板上,着丝粒逐渐分为两个,意味着姐妹染色单体准备分开。(形定数晰赤道齐)
4.后期:随着与着丝粒相连的微管蛋白的收缩,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被拉向细胞的两极。与此同时,连在两侧的纺锤体极上的另一套微管使细胞被拉长。(点裂数加均两极)
5.末期:以被分开到两侧的两组姐妹染色单体逐渐恢复到染色质状态,核膜重新形成,可以看到两个细胞核和核内的核仁。(两消两现重开始)
3、简述减数分裂的几个特征。
答:1.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时,DNA复制一次,细胞却连续分裂两次,(从二倍体(2n))细胞开始,DNA复制后有一个短暂的4n阶段,再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4个单倍体(n)细胞。
2.同源染色体配对。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即来自父源的和来自母源的同源染色体双双配对)
3.染色体交叉——基因重组。相互紧贴在一起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来自父源的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一段和来自母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应一段,互相交换和重接。)
4、什么是细胞分化?什么是分化决定因子?
答: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分化决定因子:是一些核糖核酸大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决定细胞分化发育。
8、细胞凋亡有哪些特点?
答:1.生理性。2.主动过程。3.有基因调控。4.不引起炎症。5.质膜不破裂。6.染色质DN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