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眼科临床路径宣传资料
18.眼科临床路径(5个)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H40.203)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12.6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0.203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眼科临床路径 (2)
眼科临床路径卫卫政卫〔医2011〕74号文件附件白障囊外摘除卫合人工晶植入卫内体卫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障囊外摘除卫合人工晶植入卫卫床路卫准住院流内体径程;一,适用卫象。
第一卫卫老年性白障;断内ICD-10,H259,。
行白障囊外内(ICD-9:13.59,卫合人工晶植入手卫体;ICD-9:13.71,。
;二,卫依据。
断根据《眼科卫床指南》;中卫眼科分卫卫~医学会学会2006年,。
1.症状:无痛性、卫卫性卫力下降。
2.征体:卫卫可卫晶皮卫、晶核、晶后囊下明卫混卫~卫致卫体体体力低下, 眼前卫卫卫基本正常。
3.眼底超卫卫无明卫常。
声异;三,治卫方案的卫卫。
根据《眼科卫床指南》;中卫眼科分卫卫~医学会学会2006年,~符合以下件可以卫卫白障囊外卫合人工晶植入手卫条内体,;1,晶混卫明卫卫致卫力低下不能卫足患者需要~而行白体内障手卫能提高卫力。
;2,眼卫及眼前卫卫卫正常。
;3,直接或卫接眼底卫卫无明卫影卫后卫力提高的眼底疾响病。
;4,眼底B超卫卫无明卫常。
异;5,晶核卫硬;四体–五卫核,患者不具卫行白障超内声乳化人工晶植入手卫件体条,或无超乳化卫卫卫的基卫院。
声医;四,卫准住院日卫5–7天。
;五,卫入路卫准。
径1.第一卫必卫符合断ICD-10,H25.9老年性白障疾病卫卫内。
2.患者同卫具有其他疾病卫~但在住院期卫不需要特当断殊卫理也不影第一卫的卫床路流程卫施卫~可以卫入路。
响断径径;六,卫前准卫1–2天。
1.必需的卫卫卫目,;1,手卫前全身常卫卫~体;2,卫科卫卫:卫力;裸卫及卫正卫力,、眼卫、洗道~裂隙冲泪灯体况卫卫、晶混卫情、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卫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卫卫:角膜皮卫卫卫、光相卫卫卫描、激光内学断卫力。
;七,治卫方案卫物卫卫。
与卫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卫原卫病;高血卫、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卫日卫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卫行心卫卫卫。
zuixin上睑下垂临床路径(带医嘱信息)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2014年版)一、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Q10.10)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1.病史: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 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体征: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02.4,Q10.10上睑下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全麻患儿)。
2011版眼科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 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a眼科临床路径护理常规 Microsoft Word 文档
术日
1.观察病情变化(切口)。
2.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3.正确执行医嘱。
术后1~3日
1.观察病情变化(切口)。
2.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3.正确执行医嘱。
术后1~3日
1.观察病情变化(切口)。
2.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3.正确执行医嘱。
术后第4天~出院
1.观察病情(切口愈合)。
3.观察病情变化(分泌物、泪道近物情况查。
6.备皮,术前指导。
术前
1铺床,测生命体征,身高,体重。
2入院(人员、环境、制度)及住院宣教(饮食、治疗),基础护理。
3正确执行医嘱。
4完善检查。
5备皮,术前指导。
术日
1.观察病情变化(切口)。
2.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眼科临床路径护理常规
白内障临床路径护理常规
青光眼临床路径护理常规
时间
主要护理工作
时间
主要护理工作
术前
1.铺床,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
2.入院(人员、环境、制度)及住院宣教(饮食),基础护理。
3.正确执行医嘱。
4.完善各项检查。
5.备皮,术前指导。
术前
1.铺床,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
2.入院宣教(人员、环境、制度)住院宣教(饮食、治疗、体位),基础护理。
2.正确执行医嘱。
3.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4.出院指导。
术后第4天~出院
1.观察病情(切口愈合)。
2.正确执行医嘱。
3.健康指导(饮食、治疗、体位)
4.出院指导。
3.观察病情变化(眼压,情绪,失眠)。
应用临床路径对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健康宣教
1 . 医护及环境介绍。 2 . 订餐、 作息、 探视 、 陪伴 事宜 、 注 意事项 。 3 . 有 隐患者需建立 压疮登 记表 , 做好 防跌倒坠床 的告知。 入院第 1 天 4 . 疾 病知识介 绍 : 通过文字 图片教育 、 集体 口头宣教。 5 . 示 范教育 : 点眼液 的正确方法 。 6 . 留取标本 和各种检查前 的告知。
年龄 4 2 岁~ 8 3岁。合并 原发性高血压 8 0例 , 糖尿病 4 2例 , 脑
血栓 1 2例 , 陈 旧性心肌梗 死 1 3例 ; 学历大专 以上 l 5例 , 高 中
1 8 例, 初中2 0例 , 小学 7 7例 , 文盲 2 0例 。均行 白内障囊外摘 除 +人工 晶状体植入术 。由家属陪同完成健康教育 。
1 . 3 实施方法
健康 宣教路径在 电子病 历 中,责任 护士
体化 , 护士长可依据路径表执行 护士签字及时间 了解健康宣教 落实情况 , 保证 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
根据路径表上 的的时间 , 如同执行 长期 医嘱一样 , 有步骤 地逐 项执行并 打钩 , 最后签字 。由于多数患者 为老年人 , 因此 , 家属 是我们的主要 宣教对象 。护士长查看 电脑 , 定期考核责任护士
1 . 2 内容制定 根据 主管医生诊疗计划及 白内障手术患
现各种并发 症 , 也增加 了护 理的工作 量 , 因此护患配 合对疾病 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而有效 的健康教 育是密切护患配合 , 降 低并发症 , 促 进早 日康复 的关键环节 , 为使 健康教育 达到最佳 效果 ,我科应用临床路径对 白内障手术 患者 实施 健康 宣教 , 取
应用I 临床 路 径对 眼科 白内障手 术 患者 实施 健康 宣教
2024版临床路径知识培训课件
•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制定流程•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管理•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方法目•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挑战、问题及对策建议录01临床路径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发展历程临床路径起源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来逐步应用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在临床路径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目的和意义目的意义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实施原则与要求实施原则实施要求02临床路径制定流程确定病种及诊断标准依据病种特点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明确治疗目标,如缓解症状、治愈疾病、延长生存期等。
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使用、手术操作、护理措施等。
制定治疗方案和计划确定治疗周期和关键治疗阶段的时间节点。
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变异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评估所需医疗资源,如人员、设备、药品等。
评估资源与时间需求编写路径文档并审核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写临床路径文档。
组织专家对路径文档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将审核通过的临床路径文档发布到相关部门和科室,供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03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管理组建多学科团队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培训与教育030201团队协作与沟通机制建立关键环节监控与风险防范识别关键环节制定监控计划风险防范措施变异情况处理及记录要求处理措施变异情况识别针对变异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记录要求改进措施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数据分析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word参考模板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一、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 编码:E14.304+H36.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ZYYXH/T3.4-2007)。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ICD-10 编 码 : E14.304+H36.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8)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视野、视觉电生理、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眼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泪液蒸发过快型泪液分泌不足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肺阴不足证气阴两虚证肝经郁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泪河(4)泪膜破裂时间(5)泪液分泌试验(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眼科临床门路
卫办医政发〔2011〕74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 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眼科疾病临床路径汇总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
项 □ 预约复诊日期 □ 将出院记录副本及诊断证
明交给患者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 □ 抗菌药物滴眼液 □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 必要时应用降眼压药物 □ 促进上皮生长的药物 临时医嘱: □ 眼压 □ 眼前节照相 □ 今日或明日出院 □ 出院用药:同在院用药方
□ 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估 □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术期注意事项 □ 继续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
案
□ 住院医师完成术前小结和术前讨论,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住院第 3-4 天
(手术日)
□ 手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准备手 术的眼睛、手术方案
的问题
□ 按医嘱执行护理治疗 □ 介绍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介绍相关检查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介绍相关用药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护理记录单书写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1.
1.
2.
2.
5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 2-3 天
(手术前 1 日)
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
正。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
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
脱离、眼 内炎),不进入路径。 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
眼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1.玻璃体积血090823
玻璃体积血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玻璃体积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症状:急性视力下降2-3个月;2.体征: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或不入,2-3月不吸收;3.辅助检查:B超示玻璃体混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混浊致使眼底模糊或不入,无法进行相关眼底治疗;经治疗2~3月混浊不吸收。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玻璃体积血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心电图;6.眼部B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二代头孢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时间为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利多卡因。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1.术后用药:通常抗生素二代头孢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为1-3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眼压正常范围;2.前房正常,无明显炎症反应;3.伤口愈合好;4.玻璃体腔无明显混浊,可见视网膜在位。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积血患者不进入路径。
2.术中需剥膜或进行眼内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不进入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16个)
眼科临床路径(16个)1. 门诊接待- 病人到达眼科门诊,由护士接待并获取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资料和病史。
- 护士会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如视力检查和眼压检查。
- 接待员会为病人安排初诊时间,并发放相关的预约单据。
2. 初诊检查- 病人在初诊时,将由医生对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 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诊断工具,如眼底镜和角膜地形图等进行检查。
- 在初诊检查后,医生会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向病人解释病情。
3. 补充检查- 根据初诊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或进一步明确诊断。
- 补充检查可能包括视野检查、眼部超声检查或角膜地形图等。
4. 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后,医生会确定最终的诊断,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 医生会向病人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回答病人的疑问。
5. 治疗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
- 病人需要按时服用或使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医生会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
6. 长期治疗和维护- 某些眼科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定期维护。
- 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来院复诊,以确保疗效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 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康复和康复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评估,以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和健康状况。
- 医生会根据康复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8. 家庭护理指导- 医生会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家庭护理指导,以帮助病人更好地管理眼科疾病。
- 家庭护理指导可能包括眼部清洁、药物使用和注意事项等。
9. 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建议- 医生会向病人提供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建议,以减少眼科疾病的风险。
- 这可能包括定期眼部检查、避免眼睛受伤和正确使用眼睛护理产品等。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8号)中有关要求,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继续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胡鹏、张文宝电话:、68792730附件: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doc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 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眼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ICD-9-CM-3:(13.2:13.5)+13.71]。
(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除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外,其余眼前段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晶状体混浊程度已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至不能满足患者日常需要的程度,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生活质量、满足心理需求。
(2)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条件, 如晶状体核较硬(Ⅴ级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过少或晶状体不同程度的脱位。
(3)无白内障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酶免疫分析及心电图,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记录晶状体混浊发生部位及程度、眼底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A+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4次/天,连续使用3天(可在住院前就开始点用)。
眼科临床路径培训记录及内容
眼科临床路径培训记录及内容
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良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患者告知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归入病历中,在病历首页左上角用铅笔标注“临床路径入组病历”,要求入组临床路径病历认真填写以上内容,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zuixin上睑下垂临床路径(带医嘱信息)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2014 年版)一、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 ,Q10.10)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1. 病史: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 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 体征: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 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 鉴别诊断:(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艾格眼科医院临床路径资料2011年3月武汉艾格眼科医院临床路径宣传资料一、临床路径是什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该模式罗列了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
临床路径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范围涉及调查报告、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护理措施和患者教育。
二、临床路径的目的及好处: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同时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遵循疾病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细则,使之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减低费用;实施临床路径,还可以为无相关经验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机会;同时,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内容。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或是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或不同的治疗疗程,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治疗时间(发病时间)、不同的治疗地点甚至同一地点不同的治疗组间出现不同的治疗结局,治疗方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其费用、预后具有的不可评估性。
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组织内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
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每一例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患者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
三、临床路径的适用病种是那些?临床路径适用于诊疗明确、处理方式较单一、诊疗过程变异较小的常见和多发、能突出代表专科水平的病种,如尿结石症、阑尾炎、胆结石症、剖腹产等疾病,主要集中在外科和产科等手术科室。
四、临床路径包含内容或执行流程: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患者病历及病程记录,以日为单位的各种医疗活动多学科记录,治疗护理及相关医疗执行成员执行相关医疗活动后签字栏,变异记录表,分开的特殊协议内容。
五、临床路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临床路径所设立的内容应当不断更新,与疾病的最新治疗标准或治疗指南保持一致,同时临床路径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行之有效的记录模式,该模式允许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
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涉及医生,护士,及整个医疗团队。
施临床路径并不能提高医疗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性,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共同建立团队合作。
六、临床路径具有的要素:1、其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操作,如针对某个ICD码对应的各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等;2、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学科包括临床、护理、药剂、检验、麻醉、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甚至有时包括法律、伦理等,3、路径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规定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4、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七、临床路径与临床指南的区别:临床路径不同于临床指南,临床路径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实施临床路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遵循疾病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细则,使之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从而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加强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减低费用;实施临床路径,还可以为无相关经验人员提供教育学习机会;同时,改善病人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内容。
八、临床路径执行的现状如何?在美国、欧洲、亚洲都受到重视;主要集中在外科(近80%)、产科(近10%)、护理学(10%);研究结果都认为,可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我国也于2009年在全国开展试点工作。
九、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参照本指导原则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第三条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
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六条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七条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第八条医疗机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一)常见病、多发病;(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三)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第九条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循证医学的运用应当基于实证依据,缺乏实证依据时应当基于专家(专业团体)共识。
制订临床路径的专家应当讨论并评估实证依据的质量和如何运用于关键环节控制。
第十一条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一)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1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2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第四章临床路径的实施第十二条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二)临床路径文本所列诊疗项目的可及性、连续性有保障;(三)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管理文本和训练;(四)关键环节具有质控保障;(五)具备紧急情况处置和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能力评估。
第十三条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对有关业务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一)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二)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第十四条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一)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二)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三)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五)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第十五条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第十六条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应当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第十八条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