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

合集下载

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并全椎板减压治疗急性颈椎损伤

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并全椎板减压治疗急性颈椎损伤

颈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并全椎板减压治疗急性颈椎损伤【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

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

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

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total laminectomy and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techniques and a thoroughly decompression with a three column fixation device on the early cervical spine cord injury. Methods 72 patients were operated successfully with total cervical laminectomy through transpedicular screw techniques. Results 535 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 expect for the excursion in 15 pedicle screws on the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ic and CT scans. All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s experienced improvement after operation with follow up of 12 to 45 months. Conclus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total laminonectomy decompression through cervical screws techniques to reconstruct spinal alignment c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Spinal cord; Cervical vertebrae; Transpedicular screw; Laminectomy急性颈椎损伤往往因高能量损伤、损伤涉及节段多而伤情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或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减除脊髓压迫,有利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死亡率。

颈椎过伸伤的16例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颈椎过伸伤的16例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关 键 词 :颈 椎 过 伸 伤 ; 治疗 ;疗 效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1 1 6 8 7 .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用 下 或 由于 颈 椎 的挥 鞭样 动 作使 得 颈椎 过度 仰 伸所 致 颈椎 及 其 支持 结 构 和脊 髓 的损伤 。手 术 治疗 与非 手术 治 疗 是 目 前 治疗 颈椎过 伸伤 的主要 方法 。我 院从 2 0 1 1 年 9月至 2 0 1 3 年 6月 共 收治 1 6例 颈椎 过 伸伤 的患者 , 其 中采 用手 术 治疗 的患 者 1 4例 , 剩 余 2例 采 用 颅 骨牵 引 治 疗 , 均达 到 了较好
体 次 全 切 减 压 、椎 间植 骨 +钢 板 固定 术 。6例 行 颈 椎 后 路 全椎 板 切 除 减 压 侧 块 螺钉 固定 术 . 1 例 使 用椎 体 前后 路 联 合 减
压 内固定术 。2例采用保 守治疗即颅骨 牵引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1 2月 , 6个月,手术病人 的 内植 骨全部达到骨性愈合。 没有发 生铜板 、螺丝钉松动 、断裂拔 钉等情 况。牵引的病人无 坠积性肺 炎、褥 疮、泌尿 系感 染等并发症 的发 生。全部 治疗 患者 的脊髓感 觉与运动功能 比治疗前改善显著 。结论 合理、准确的选择 治疗方法 ,能显著的达到颈椎过伸伤的脊
成 漏 诊 】 ,影 响 及 时 的 治 疗 。
后 ,1 4例 行手 术 治疗 ,两例 行 颅骨 牵 引治 疗 。手术 方 法分 颈 前 路 、颈 后 路 和前 后 联 合 入 路 。8例 患 者 颈 椎 MR I 呈 现
前 路压 迫 , 做 颈前路 椎体 次全 切减压 、 自体髂 骨植骨 、钢板 内 固定 术 。6例 颈椎 MR I 呈后 路 广 泛 黄韧 带 骨 化 ,多 阶段 狭 窄 ,行颈椎 后路 全椎 板切 除减压 侧块 螺钉 固定术 。1 例病 人 的颈椎 前后路 均有 明显 的压迫 , 同时该病 人全身 情况 良好 , 采 用前 后路联 合减 压 内固定术 。2例 患者伴 有严 重 的胸腹联 合伤 , 行 颅骨牵 引 。应用 大剂量 的甲强龙 冲击 、弥可 保对 神 经 进 行 营养 、给予 高 压 氧进 行 治 疗 。牵 引 时 间达 到 3周 以 后 改成 头颈胸石 膏 固定 ,共 3月解 除 。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李鹏飞;贾楠;王立红;靳宪辉;李家承;杨建博【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our different posterior operative ways on 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and axial symptom(AS)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CSM).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MCS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 this study.34 patients underwent traditional laminectomy,35 patients underwent open-door laminectomy,33 patients underwent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32 patients underwent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X-ray,CT and MRI.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recovery time,ner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CCI and AS were compared in 4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recovery time among 4 groups(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recovery rate among 4 groups(P>0.05). The CCI loss rate of open-door laminectomygroup,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laminectomy group,the CCI loss rate of 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open-door laminectomy group (P<0.05).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lateral mass screw group and pedicle screw group was lost&nbsp;less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laminectomy group and open-door laminectomy group(P<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4 groups in the axial symptom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S(P>0.05).Conclusion Lateral mass screw and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made a good clinicaloutcome.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ate,the stability of cervical spin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postoperative curvature los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AS.%目的:通过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观察不同术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临床意义。

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作者:郭建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加以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中不同类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

结果全部患者并没有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症状,手术之前的JOA评分平均为5.8分,手术6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8.51分,12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10.13分,24周之后的平均评分为12.14分。

结论依据不一样的病理类型,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选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有效减压,进行融合与内固定,能够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由于近些年来MRI检查的普遍运用,临床医生已经开始逐渐清楚认识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疾病,极大的降低了漏诊的概率[1]。

然而对于该类损伤的机制以及治疗方式等,依然存在着一些争议。

笔者将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0例进行手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30-52岁之间,平均年龄42.5岁。

从受伤到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7d。

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MRI、CT以及X线片检查,以便对患者的病理类型加以确定。

检查发现有7例为段节段(小于等于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23例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其中有合并C5-6髓核游离于椎管2例。

脊髓MRI具体体现为受压、出血以及水肿等。

1.2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取不一样的手术方式。

其中,对于7例短节段(小于等于2个阶段)颈椎间盘脱出或者是突出,并且存在合并相对应阶段脊髓腹侧受压T2高信号变化的患者,可以采取颈前路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有3例为单节段,实行切除颈前路病变阶段盘的手术,并且切除上下椎后缘骨,加自体髂骨块植骨,并且内固定前路钢板;另4例2个阶段病变患者,首先切除颈前路的病变椎间盘,之后进行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内固定椎间钛网植骨[2]。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该文将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术前常规麻醉以及手术准备后,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结果。

结果 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joa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率>50%人数为22例,所占比例为84.62%,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为7.69%,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脱出等情况,患者植骨愈合率为100.00%。

结论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植骨愈合情况良好,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内固定脱出以及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013-02该文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就诊的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来就诊的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5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0.7)岁,患者病情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5±6.9)个月。

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ct医学影像检查以及mri医学影像检查均确诊为多节段颈椎狭窄症,患者病变节段为:c3~c6节段病变患者为16例、c3~c7节段病变患者为10例。

Klippel-Feil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Klippel-Feil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Klippel-Feil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李鹏鹏;牛国旗【摘要】Klippel-Feil综合征(KFS)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伴有颈椎椎体融合畸形,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短颈、颈部活动受限和低发际线.KFS的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颈椎X线检查;对于不能明确诊断或需鉴别诊断时,可行多层螺旋CT或核磁共振检查.KFS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后路切除减压或椎板成形术、常规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前路切开减压和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内镜经前方入路减压和(或)内固定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导航辅助内固定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同,各有优缺点.【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48【总页数】4页(P97-100)【关键词】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短颈综合征;颈椎畸形;颈椎先天性融合;手术治疗【作者】李鹏鹏;牛国旗【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Klippel-Feil综合征(KFS)又称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该疾病包括骨和(或)内脏的畸形,胎儿出生时发病率为1/42 000~1/40 000。

目前认为,KFS是由于在妊娠3~8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节不良导致[1~4]。

我国早期文献报道临床上KFS的误诊率高达74.5%[4]。

KFS患者因骨的发育畸形,常导致颈椎不稳和(或)神经损伤等[2~7],国内外对KFS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佩戴支具和牵引等,手术治疗是指针对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行减压和(或)重建、固定。

本研究根据文献总结出KFS的诊断及其6种手术治疗方式,并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KFS首先于1912年被Klippel和Feil报道,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颈椎分节发育障碍,导致不少于2个椎体和(或)椎体附件的融合。

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 Centerpiece 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胡勇;董伟鑫;赵红勇;袁振山;孙肖阳;马维虎;徐荣明【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ty of posterior unilater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ethods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2,32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ere treated by posterior unilateral open door la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ere were 20 males and 12 females,with a mean age of(60. 4 ± 7.6)years(ranged 49 to 77 years). The neuro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 The cervical curvature angle(α)was demonstrated by the cross angle between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margins of C2 and C7 on cervical radiographs. Calculated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angle of α between hyperex-tension and hyperflexion cervical radiographs. Calculated shoulder and pain VAS scores assess the range of axial symptoms.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respectively 140min(100 ~ 160 min)and 460 mL(250 ~ 800) mL.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2 to 38 months with an median of 22 months. The JOA scores was(9. 26 ± 3. 16)be-fore surgery and(12. 95 ± 2. 35)at 1 week after surgery,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 05). The improve rate of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scores was(56. 4 ± 9. 3)% . The JOA scores was(13. 30 ± 2. 46)3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13. 16 ± 1. 39)1year after surger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JOA scores at 1 week after surgery(P ﹥ 0. 05). The cervical curvature angle were(18. 1 ± 3. 8)° before surgery an(16. 7 ± 5. 4)° 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no significient differences(P ﹥ 0. 05). The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was(35. 46 ± 11. 54)° before surgery and(30. 65 ± 8. 95)° 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no significient differences(P ﹥ 0.05). The VAS scores were ((3. 8 ± 1. 8)before surgery and(1. 6 ± 1. 5)3 months after surgery,which had significient differences(P ﹥ 0. 05). Conclu-sion Posterior unilateral open-door laminoplasty combined with Centerpiece 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euro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conserve cervical curvature and activ-ity. I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结合 Centerpiece 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

脊柱内固定基本原理王先祥脊柱内固定最初是从下肢体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构思而来的,作为临时复位系统并辅助脊柱融合。

上世纪60年代,Harrington 和Luqne问世后,扩大到脊柱创伤治疗上世纪70年代,椎弓根螺钉装置,例如Dick钉、RF钉杆装置上世纪80年代,由法国的Cotrel 和Dubousset发明了C-D钉棒结合装置系统。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脊髓脊柱病变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重点介绍临床常用的与神经外科关系密切的的神经脊柱内固定的前路和后路常用的方法技巧,仅供我们共同参考学习。

一、颈椎内固定1. 颈椎后路固定颈椎后路固定可通过颈椎重建固定板或钉棒系统来完成。

这些技术均基于侧块螺钉的应用。

C2 侧块峡部做骨膜下剥离,显露侧块的上下椎间关节和侧块内外侧缘,进针点为侧块中点。

矢状面上位于C2关节突中垂线的上下关节面连线的中点,钻头向上倾斜约25°,向内侧倾斜15° -25。

,一般选择3.5mm 螺钉。

1.2下颈椎侧块螺钉置入(C3-C7)下颈椎的C3-C6, —般均置入侧块螺钉,极少经过椎弓根。

手术是经后路显露,先辨别侧块的界限,内侧界限为椎板和侧块交界处的沟,上下界限分别为上下关节面,方法较多,以Mager法I最常用。

Magerl方法:进针点位于侧块中心点内侧和上方各约2mm处,进针方向为向外侧倾斜20° -25°,向头端倾斜35° -40。

基本与关节突关节面平行,这也术中X线定位的参考标志(与关节突关节面平行)。

或通过关节间隙插入一细的剥离子来确认头端的角度。

进针点确认后,用2.5m m钻头进行皮质钻孔,可将钻头导向器深度开始设置为14 mm然后每次增加2mm直至穿透前缘皮质,探测器确认深度,采用3.5mm对皮质进行攻丝。

C7椎弓根螺钉的置入。

由于颈椎椎弓根横径较小,一般情况下不常用,然而C7阶段,椎弓根的横径较大,且椎动脉也不穿过C7横突孔。

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论著.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 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蒲川成、高大新%周勇2,陈东21.广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638500;2.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骨科摘要:目的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 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 —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 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

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6、9、12个月J0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

结果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观 察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9、12个月J0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CC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矫正伤椎Cobb角、促进颈 椎曲度恢复,但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术后(: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935(2021)05-0449-03Clinical efficacy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flxation and open-door laminoplasty in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PU Chuan-cheng*, GAO Da—xin, ZHOU Yong, CHEN Do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People’s Hospital o f Guang’ an City,Guang’ an,Sichuan 6385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fixation with open-door lami­n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cases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ifty-f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door laminoplasty (observation group), and 5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in­ternal fixation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C5nerve root paralysis, JOA score, Cobb angle and CCI index of injured vertebra at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en case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The number of C5 nerve root paraly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JOA scores at 3, 6, 9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2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bb angle and CCI index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fixation and open- door lamin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nerve function, cor­rect the injured Cobh angl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ervical curvature; but open-door laminoplast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5 nerve root paralysis.Keywords: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Posterior laminectomy and lateral mass fixation; Expansive open door laminoplasty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常见,患者多因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就诊,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活动功能障 碍,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各有 1 例 出现 严 重 轴 性 症 状 , B组 2例 术 后 出现 C 5神 经 根麻 痹 , 经治疗后均缓解 , A组 无 C 5神 经 根 麻 痹 出
现 A组 随 访 l 1 2 3个 月 , 平均 1 8 . 5 + 2 . 7个 月 ; B组 随访 1 0 ~ 2 2 个月 , 平均 1 7 . 9 ± 3 . 2个 月 , 两 组 比较 无 统计 学差 异( P > 0 . 0 5 ) 。 A组 末 次 随 访 时 J O A 分值 平 均 改 善 率 为 ( 5 5 . 7 8  ̄ 1 . 2 3 ) %, B组 为 ( 5 4 . 2 5  ̄ 1 . 4 8 ) %, 两 组 比较 无 统计 学差异 ( P > 0 . 0 5 ) 。 A 组术 后 2周 颈 痛 V A S分值 增 加 1 . 1 0 + _ 0 - 3 1 , 与 B组 ( 1 . 2 0 + _ 0 . 2 7 ) 比较 无 统计 学 差 异 ( P > 0 . 0 5 ) ; 末 次 随访 时 A组 V A S分 值 为 2 . 1 3  ̄ 0 . 1 6 , 与术前( 3 . 2 3 + _ 1 . 2 8 ) 比较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P < 0 . 0 5 ) ; 末 次 随访 时 B组 V A S
值及颈痛 V A S分 值 ,观 察 术 后 是 否 出 现 C 5神 经 根 麻 痹 。在 X 线侧 位 片 上 测 量 C 2与 C 7椎 体 后 缘 切 线 夹 角
( O t ) . 以 中立 侧 位 X线 片 的 1 3 . / 为颈 椎 曲度 , 以过 伸 过 屈 位 的 差 异 计 算 颈 椎 活 动 度 , 颈椎 C T片 上 测 量 椎 板 掀
9 6 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 0 1 3年第 2 3卷第 1 1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却 i n e a n d i n l a C o r d , 2 0 1 3 , V o 1 . 2 3 , N o . 1 1

颈椎后路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现状

颈椎后路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现状

第三章颈椎后路固定技术的方法与应用现状上海长征医院贾连顺对脊柱外科而言,重建与融合一直是脊柱外科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颈椎外科也不例外。

在颈椎创伤、不稳、肿瘤、畸形、退变、炎症等疾患治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需要进行外科技术的重建与稳定,以及在内固定技术辅助下的最终融合稳定。

离开这些必要的技术与固定的支持,众多的颈椎外科手术将无法开展或将留下缺憾。

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的内固定技术发展迅猛,并在内固定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颈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也顺应了这一趋势,节段性固定与融合的固定理念同样适用于颈椎后路固定。

从某种意义来讲,脊柱外科的迅猛发展史,也是内固定器械与技术的发展史。

在技术与信息交流空前广泛的今天,一切新技术、新疗法、新术式的发明与推广都相当迅速,颈椎外科领域尤是如此。

但对固定理念理解的偏差、技术掌握的熟练与否、手术适应证选择的恰当与否,都限制了颈椎内固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也造成一定比例的翻修手术。

本章就颈椎后路固定技术与应用现状做一较为全面的论述。

由于颈椎解剖、功能上的特异性,一般将颈椎分为枕颈连接部(C0~C1~C2)、下颈椎(C3~C6)、颈胸结合部(C7~T1)三部分。

对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的不同解剖部位,临床上所采用的内固定技术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其原则是一致的,即追求尽可能短节段的固定来达到安全有效的稳定,促进植骨的融合,纠正畸形,重建稳定性。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颈椎后路3个不同节段的现有固定技术做一介绍。

第一节枕颈部(C0~C2)后路固定技术枕颈连接部在解剖功能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颈椎外科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枕颈部创伤(骨性或韧带性)、退变、畸形、肿瘤、炎症、感染等很多伤患可影响寰枕、寰枢之间的稳定性,此时寰枢之间、枕枢(颈)之间的固定与融合是必要的。

由于内固定技术的飞速发展,枕颈融合术在单纯植骨的基础上引进内固定技术,减少了假关节和不融合的发生率,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目前,临床上用于枕颈融合的内固定系统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以钢丝结扎技术为基础的内固定系统;以螺钉技术为基础的钉板和钉棒系统。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对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与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择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的观察组及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无论在JOA评分方面,还是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AS)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固定法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轴性症状;颈后路;椎板成形钉板系统;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脊髓型脊椎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由于患者脊髓或者其硬膜囊平面多处受压及脊髓血供缺乏而导致的脊髓功能进行性退变的一种疾病[1]。

脊髓型脊椎病在临床实践中一旦被确诊,并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原则上应该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2]。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钉板系统内固定手术和侧块固定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对比性分析上述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其中男13例、女1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及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1例)与观察组(12例)。

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36~72岁,平均(56.8±4.2)岁;观察组男7例、女5例,年龄37~71岁,平均(56.4±4.6)岁。

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痉挛、亢进等临床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李创吴斌郑启新摘要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

前路手术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切除颈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植骨融合率高,可减少生理曲度丢失发生率;缺点在于颈脊髓前方严重长节段压迫存在减压不充分的问题。

后路手术适合多节段颈脊髓重度受压患者,属于间接减压,减压较为充分且安全;缺点在于可引起颈后轴性痛、C5神经麻痹、颈脊髓神经损伤、颈椎生理曲度难以保持等并发症。

颈脊髓前后同时严重压迫的患者通常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围较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DOI:10.3969/j.issn.1673-7083.2020.06.005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邻近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对脊髓或其供血的血管产生直接压迫,以及剧烈活动或不良姿势的影响,导致相应节段脊髓受压或缺血,从而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术式复杂多样,其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颈椎前路手术1.1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金标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由ACDF衍生而来,可以更加充分和广泛地解除颈脊髓压迫,但手术操作较ACDF更困难,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也更大,包括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钛网塌陷甚至移位等2°Banno等3报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时,行ACCF的临床结果较ACDF差°Katz 等4报道,与ACDF相比,ACCF术后30d的再手术率和再发病率均显著增高°Wang等5的meta作者单位: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通信作者:郑启新E-mail:****************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但适应证较严格,应用范分析研究发现,行ACDF和ACCF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ACDF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obb角、融合率、移植物沉降等指标均优于ACCF患者,其原因在于ACDF提供了更多固定点°同时,就减少并发症而言,采用ACDF的效果更满意°1.2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传统的前路ACDF和ACCF手术常需使用钛板固定,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为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Xiao等报道,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使用传统钛板cage°Shen等7报道,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与传统的颈椎钛板cage 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降低°对于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且符合前路手术条件的患者,从生物力学和手术结果考虑,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能是更好选择°1.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F和ACCF虽然可以通过减压和融合有效保护颈脊髓的神经功能,但却使颈椎活动度显著降低,同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增加。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74虫垦塞旦医型垫!Q生!旦筮!!鲞筮!!翅£塾!塑塑!』螋!堕型堡型壁熊丛鲤i垡堡垒竖:垫!Q:!!!:i!:丛!:!鱼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李宏九李志伟曹海云周献伟张晓辉【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 PL L)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加例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结果随访8个月~3年,平均20个月。

按J O A疗效评定标准,平均改善率为70%,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l例。

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后路减压侧决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有效改善颈椎管狭窄。

避免全椎板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抬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减压术;内固定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 PLL)的有效术式,然而其破坏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随着侧块螺钉的应用,明显减少了单纯后路减压的诸多弊端,提高了手术疗效。

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O PL L20例,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7~65岁,平均52岁。

病程3个月一4年,平均20个月。

累计3个节段10例,4个节段7例,5个节段3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躯干的感觉减退,双手握力下降.双下肢行走不稳,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

1.2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x线、C T及M R I,根据影像学表现,确定O PLL的类型、形状、纵向及横向生长范围,并测量椎管前后径及骨化灶厚度。

1.3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保持头高脚低。

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根据脊髓受压的节段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

采用M ager l方法,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2眦,,钉的走行方向约向外侧倾斜20。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病, 我科自2003年4月—2008年6月,采用此手术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68例,经过护理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5岁。

发育性椎管狭窄13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4例,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31例。

发病原因: 缓慢发病29例,无诱因突然发病20例,外伤后发病19例。

病程最短4 h,最长21年,平均2年1个月。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颈肩及肢体麻木,肢体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等。

1.2手术治疗方法病人在全麻下呈俯卧位颈后部正中入路,切开皮肤、分离各肌层、显露C2~T1棘突及椎板,保留C3~T7棘间及棘上韧带,于病变侧椎板基底部用尖嘴咬骨钳槽形咬除椎板,将对侧椎板外皮质咬开形成一活页,由病变侧向对侧掀起形成单开门,切开病变侧黄韧带显露硬膜,开门约1.0 cm左右。

为防止掀起的椎板回返,将棘突固定在开门侧相应的侧快螺钉上,检测固定可靠后,止血、放置引流管、冲洗后,缝合各层,术毕。

术后给予颈托固定。

1.3结果本组患者均获6~66个月的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标准计算评定:优41例,占病例总数60.30%;良22例,占病例总数32.35% ;好转5例,占病例总数7.35%;差0例,优良率89.50%,无并发症发生。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病人因为病情较重,易出现悲观、焦虑情绪,在心理上处于高度紧张[1]。

护士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里,给予关心、安慰和解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安全、顺利地渡过围手术期。

2.2 体位练习术前1周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

要求患者取俯卧位,不枕枕头,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同时屈颈收下颌,利于手术操作;垫高肩部、髋部及小腿处,约高20cm~30cm,使腹部悬空,利于呼吸能力。

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术式的对比

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术式的对比

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术式的对比张彦;张春霖;严旭;王闯建;宁永明;郭俊杰【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lamionplasty,CMI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应用后路内窥镜下CMIL治疗CSM患者62例,其中应用普通微型钛板31例(A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后移再固定”的方式;应用新型微型钛板31例(B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曾岩等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术后即刻及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B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5.0%和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AS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2种CMIL治疗多节段CMS的临床疗效相似.内窥镜下应用新型微型钛板,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行CMIL,具有更为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操作简便的优势.【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13)006【总页数】4页(P369-372)【关键词】颈椎病;减压术,外科;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作者】张彦;张春霖;严旭;王闯建;宁永明;郭俊杰【作者单位】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450052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1颈后路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目前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单开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24期(总第428期)2019年8月①宜昌长航医院 湖北 宜昌 443000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郭建利① 张芝亮① 杜远立① 郑之和①【摘要】 目的:探究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抽样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

对照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指数、颈椎轴性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CCI、术后曲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末次随访CCI 显著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曲度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AS 总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 <0.05)。

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观察组无内固定松动等现象,对照组螺钉松动2例。

结论: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相比,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更有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AS 发生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 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9.24.0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4-0042-03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GUO Jianli,ZHANG Zhiliang,DU Yuanl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4):42-44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s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posterior cervical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 for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5 were enrolled.According to the sampling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posterior cervical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pos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The neurological recovery,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ervical axial symptoms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surgery,the changes of CCI and curva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final follow-气导听力、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且同时间段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6、12个月两组患者同频率骨导听力与术前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听力改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该研究说明钛质人工听骨相对于自体听骨而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钛人工听骨可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李冬,韩德民,邓萍萍,等.自体听骨与钛合金人工听骨在听骨链重建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7,32(1):39-41.[2]张建鹏.HRCT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6,22(21):4339-4342.[3]杨学敏,唐安洲,尹时华,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听骨链状态的评估方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37-739.[4] Aarhus L,Engdahl B,Tambs 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hood hearing disorders and tinnitus in adulthood[J].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5,141(11):983-989.[5]孙建军.听骨链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理论与实践[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4):215-217.[6]史敏,刘闽,梁建平.开放式及完壁式鼓室成形一期钛人工听骨植入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1):33-36.[7]吴松林,李茜,肖章建,等.一期人工听骨植入临床疗效研究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3):214-216.[8]梅雪霜,郭红梅,张扬,等.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应用钛人工听骨近期及远期的听力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22):1803-1805.[9]方敏,李朝军,杨莉,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1):1496-1498.[10]徐建中,马超武,赵勇,等.耳内镜下鼓膜后部大穿孔夹层法成形术的术式改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1(4):357-358.[11]何益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患者听力受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0):1362-1363,1365.(收稿日期:2019-06-20) (本文编辑:马竹君)《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24期(总第428期)2019年8月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为临床上常见颈椎病,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行走困难、下肢各组织肌肉发紧等[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老年化问题的加剧,M-CS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目前,临床上治疗M-CSM 的有效方法为手术治疗,颈后路减压手术主要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椎弓根螺钉(CPS)及侧块螺钉(LMS)两种技术[3]。

两种技术均在临床上取得了较理想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但是否均可降低AS发生率,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4]。

基于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6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CPS与LMS治疗的临床效果,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M-CSM患者为试验对象。

纳入标准:(1)经专业医师确诊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有颈椎前路手术史;(3)有颈椎后路手术史;(4)颈椎肿瘤;(5)合并硬膜内病变;(6)类风湿关节炎。

按照抽样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

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60.23±11.53)岁。

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0~72岁,平均(60.33±11.21)岁。

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完全知晓研究内容和治疗措施,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进针点为显露的颈椎侧块中央,采用开口锥将骨皮质突破,待准确定位探针后,选择适合的侧块螺钉固定。

采用全锥板减压,置入长度和曲度适宜的固定棒,在透视下,矫正颈椎曲度并固定。

观察组行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

将椎体侧块外缘充分显露,进针点为C3~6侧块背面中上1/4水平线与中外1/4垂直线的交点,进针方向和矢状线呈40°~45°夹角,水平面与上下终板平行。

采用开口器将进针点扩大,突破皮质后在C臀透视下调整进针方向,将定位针置入,选择适合型号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压迫节段全锥板减压,置入合适长度和曲度的固定棒,在透视下对颈椎曲度给予矫正并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复查,并随访3年。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指数、颈椎轴性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

(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JOA颈椎评分:包括上肢运动功能4分,下肢运动功能4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3分,总分0~17分,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康复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

(2)颈椎曲度指数(CCI):C2与C7椎体后下缘作一条连线,视为A线,C3~6椎体后下缘到A线的垂线分别记a1、a2、a3、a4,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