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基于职业教育4.0_的高职院校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组群逻辑与思路——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
前沿视角西聚焦产业振兴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32.4亿元,同比增长79.3%,数字经济存续企业共11242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到6930家,在西部省区中排名第3位,全国排名第17位。
(二)广西高职院校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建设情况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之一,教育政策的本质是对资源的配置,是一种价值选择。
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变化,国家为了适配产业人才的供给侧改革,从教育政策的层面上对职业学校适应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引导和支持,广西高职院校经过“示范校建设”“优质校建设”“双高院校建设阶段”的职业教育提质进程演进,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正加快由“适应产业发展”过渡到“引领产业发展”阶段。
根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广西高职院校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1.新信息技术产业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和布点从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情况(表1)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数量增多,其中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院校由2019年的11所增长到2021年的24所,连续两年保持高位增长。
计算机信息管理由于就业问题和产业需求问题已经停止招生。
表1广西高职院校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情况单位:所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专业名称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2021年2421191616151311108765432020年15191918141612101087554362019年111919191417121188855436(数据来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2.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规模逐步增大从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规模数据(表2)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人数规模增长最快,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连续两年增长,反映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增多,招生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而计算机信息管理由于专业停招,2021年该专业人数已经为0。
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信技术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通信技术专业已成为高校重点培养的方向之一。
而如何更好地结合校企合作,提高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华为ICT学院作为国内领先的ICT教育机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
在当前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融合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在通信技术专业中的实践和效果,对于推动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模式和实践效果,为通信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校企合作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对于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信技术专业领域,校企合作更是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同时也能够促进校企双方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探索出更加适合通信技术专业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为推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多维度合作模式,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具体实践方式和合作内容,从案例分析和成果评估角度全面探讨校企合作对通信技术专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华为ICT学院与通信技术专业合作模式华为ICT学院与通信技术专业合作模式包括多种形式。
高职院校融合通信专业教学的探索
操 作 类及 综 合 性 的 内容较 少 ,这 种 的 “ 只看 不 练 ” 的传 统 实训 方法 很 难激 发 学 生 的创造 性 及 实验 兴趣 ,不利 于 高职
2 . 3 . 1 改革 实训 基 地 结构 模 式 。通 信规 章 、信 道 、 设 备共 同组成 了现 代 通信 这 一有 机整 体 ,并 与相 连 通 的用户 中端 设 备进 行有 效 的信 息 交流 ;通 信 专业 教学 应 具备 叮以
义 、配置 自己的教 学任 务特 征 ,无 需 关心 承载 业 务的 终端
2 高职 院校 通信 专业 教学 的 改进措 施 2 . 1更新 教育 理念 始 终坚 持 “ 就 业 为导 向,做 到产 学பைடு நூலகம் 结 合 ;培 养学 生
终 身 学 习的 能力 、培 养 学 生身 心 、能 力 、 品德等 相 关 的综
设通 信 实训 基地 要将 电子信 息 技术 基础 知 识 、数 字通 信 原
手 能 力差 的情 况 ;经过 多 年 的理 论学 习 后 ,学 生在 进入 工 作 单位 后 无法 适 应专 业 工 程 。实 训指 导 书详 细给 出 了实验 要 求 、步 骤及 其 原理 ,学 只 需依 照实 验指 导 书就 能 按步 骤 使 用 准备 好 的仪 器 设备 ,整个 过程 中学 生可 以发挥 的 空 间 较 小 ,且 该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也制 约 了通 信 专业 的 人才 培 养 ,浪 费 了学生 学 习 的时 间及 精 力 ,无形 中加大 了学生 的
教育 信息化 应 用 研 发
高 职 院校 融 合 通 信 专 业 教 学 的探 索
谢莹 / 苏 州 工 业 园 区 工 业 技 术 学 校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 日 新月异的发展 ,这向高职院校通信专业教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 时代发展及需 要 ,我们探究 了通信专业存在 的不足,并提 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将通信技术融入到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信专业;教 学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35期160㊀㊀作者简介:刘和剑(1971-),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传动与控制.产教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探索刘和剑㊀赵㊀峰(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325)摘㊀要:指出了当前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专业学习与用人单位期望之间差别,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办法,并展示了阶段性建设成果.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35.0711㊀引言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企业方越来越倾向于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立即工作的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同时高校毕业生也面临对自己所学知识应用领域不熟悉,毕业后不知道能做什么,就业目标不清晰,导致工作行业与学习专业关联度低的问题.分析原因,在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015年10月教育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就是坚持需求导向㊁服务地方,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从2006年设立以来,以建设品牌专业为目标,经过不断摸索尝试,逐步确立了通过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专业建设.2㊀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思路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及应用型㊁实践型办学的目标,在2015年申报了 教育部-中兴通讯I C 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项目,引入中兴通讯在行业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校企共建通信行业实训基地,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以培养移动通信方向准职业人为目标,通过优化专业顶层设计㊁建设专业实践基地㊁混编师资团队组建㊁建设完整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㊁准职业化学生管理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来具体实现.图1㊀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校企双方经过深入探讨,确立了产教融合战略化㊁培养方案精准化㊁理论实践一体化㊁实践环境实景化㊁师资团队混编化㊁课程内容案例化㊁学生管理准职业人化的七化一体,培养移动通信准职业人的定位.在此方针下,学院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落实.2.1㊀专业建设顶层设计在专业设计过程中,确立了校企双主体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路.基于对人才培养目标变化㊁培养模式改革㊁专业内涵改造升级㊁课程结构体系优化㊁学分制改革等的系统思考,重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在设计与修订中,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方案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在新技术应用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升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在校企合作机制方面,专业合作实施与服务协议确立了三项原则:校企共建二级学院; 校企共管二级学院; 职业发展双轨制.经校企双方协商,企业方承担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专业方向课程教学㊁职业素质教育㊁部分学生工作管理㊁就业及相关工作,内容如下:(1)专业设计.由企业方根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结合中兴通讯行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并依据国家教学规范要求和学院发展特色,制定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方案及专业授课计划.(2)专业教学.企业方承担除公共课程㊁专业基础课程之外的专业方向课程教学㊁职业素质课程教学㊁课程实践.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毕业设计工作.(3)专业管理.在学校的统一管理统筹下,企业方承担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专业教研室管理,并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运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4)学生职业管理.企业方承担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全体学生的职业素质体系建设与教学㊁职业辅导㊁就业支持工作.并开展将学生日常管理丰富为职业管理的创新与实践.(5)社会服务.校企双方利用实训基地共同面向苏州及昆山地区中小企业㊁政府和事业单位开展相关行业社会培训服务,协助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共同开拓苏州及昆山地区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市场.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35期161㊀2.2㊀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专业能力重在真实的环境中以典型项目或任务为载体进行训练,为此在实践条件设计阶段就提出了要满足实境实验的要求,对于一些难以在校内进行实境实验的项目,应用虚拟技术开发相应的实验系统.(1)按照培养I C T 卓越工程师的需要,在基地建设了技术先进㊁行业领先的数据通信㊁基础通信㊁通信工程实施㊁云计算㊁信息技术体验中心五个实境化实验室,能够满足现代交换㊁光传输㊁4G 通信等134个项目的实境训练.基地采用电信运营商真实商用设备,与当前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完全同步.(2)搭建了以虚拟现实(V R )为特征的4G 全网仿真平台,主要包括网络拓扑㊁容量设置㊁设备配置㊁数据配置㊁业务调试五部分内容,可以完成无线网络规划与开通配置㊁E P C 核心网开通配置等十多项教学项目.基地在2016年11月建设完成,并通过教育部专家团队的验收,投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2.3㊀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共建行业学院㊁共组混编师资队伍的协定,双方于2016年3月25日成立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院长由学院一方担任㊁副院长由企业一方担任.双方分别选派优秀师资,组建了一支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20人的高水平团队,包含混编教学团队,混编学生管理团队,混编科研团队,混编大赛㊁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将师资队伍混编,双方人员融为一体㊁取长补短㊁共同成长.2.4㊀教学资源建设为适应产教融合2.0时代的发展需求,以I C 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基础,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了教育大数据㊁专业运营㊁课程建设㊁互联网+创新创业学院四大专业资源建设(线上)平台,形成学院智慧学习工场,全面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㊁案例教学㊁项目教学提供全方位体验服务.通信工程专业全面推行案例教学㊁项目教学,用实际工程案例解释知识点应用场景;用企业一线案例替代现有的课程内容,组织混编团队编写8本校企合作教材;并且通过远程视频教学,将企业一线真实的施工过程引入课堂.在编制应用型教材时,以案例作为项目,采用 模块化 架构,分为知识准备㊁任务训练㊁思考与练习三部分.例如«数据通信技术»教材,设立了局域网建设㊁局域网互联建设㊁承载骨干网建设三个模块,其中局域网建设下设完成小型局域网规划建设㊁小规模局域网规划建设2个案例.2.5㊀学生管理模式建设通信工程专业为了让学生体验及尽早进入职业人角色,实现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学生实施 准职业人管理.为培养移动通信工程师准职业人,特成立了以企业职业素质讲师㊁企业人事高级经理为成员的职业素质讲师团.一是开设企业走进校园㊁准职业人导向训练㊁职业定位与发展㊁求职能力提升等课程.二是开展职业活动,如成立创业公司㊁专业社团等,应用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三是参照职业人标准,借鉴企业K P I 考核制度,以学生管理为依托,制定适合于学生的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学生进行K P I 考核㊁评价和反馈,促进从 学生管理 到 职业管理 的转变.3㊀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果在 七化一体 建设移动通信准职业人的定位下,经过2年多的共同建设,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3.1㊀基地建设方面基地在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实践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并且同步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培训,2017年7-8月举办了面向全国的行业技能培训,培训课程设置以项目案例化的模式安排,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培训效果得到来自全国80多所高等院校200多位教师的认可,为其他校企合作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基地在2018年正式申请成为昆山市区镇公共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3.2㊀资源建设方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融合企业培训教材和学院原有教材,以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为契机,全面建设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完成了通信工程课程群的规划,进行了课程知识图谱与技能图谱的规划,计划用1个教学周期完成全部课程群的开发及验证工作.目前已完成«数据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概论»等5门精品课程资源㊁含在线视频资源的建设.同时利用校企共建的 智慧学习工场 平台,不定期举办在线直播,现场案例教学,将工程现场引入课堂.3.3㊀团队及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融合,校企双负责人制的混编教学团队初见规模.校企联合教学17人的团队中,校方9人,企业8人,师资力量均衡,企业方师资全部是5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校方师资均具备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2名老师通过了专职培训,获得了中兴通讯行业技能认证资格.3.4㊀学生培养成果以准职业人为培养目标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通过«企业走进校园»㊁«准职业人导向训练»等课程的开设及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职业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以2106级通信工程班级为例,累计获得各级社科类荣誉奖项20项;专业类奖项15项,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以及省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㊀结语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实境化专业教学基地㊁案例化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取得成效;我们看到了企业化㊁职业化管理对学生加深职业认知㊁培养准职业人心态的成效,我们也看到了基于I C T 行业基地㊁校企师资资源融合后,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提升.但总体上讲,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仍在持续探索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在继续坚持七化一体培养通信行业准职业人的方向上不断积累,不断改进.参考文献[1]阮娟,赵艳莉.创新创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以福州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03).(2)高萍萍,陈义辉,唐雪.高职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转型的基本举措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2).。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概念和特点、建设目标和重点、发展现状分析、建设路径探讨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在当前时代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为高校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与发展、产教融合、教育、技术、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案例分析、发展趋势、建设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应运而生。
这种基地是高校与行业合作的平台,旨在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在产教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研究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其概念特点、建设目标和重点、发展现状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
1.2 研究意义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有效促进高校与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产学研之间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强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
一方面,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紧密跟踪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还要适当引导学生在通信技术领域寻求个人特长和发展方向。
此外,应该建立完善的通信技术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环境。
总之,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通信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 1 -。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摘要】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高校和产业界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ICT产业发展背景和产教融合模式,然后分析了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定义与特点,建设思路与路径,发展现状与问题,成功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探讨了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对策。
文章旨在探讨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促进产学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定义、特点、思路、路径、问题、成功案例、趋势、展望、重要性、对策、总结。
1. 引言1.1 ICT产业发展背景ICT产业是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简称,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涉及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电子等领域的产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ICT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CT市场之一,ICT产业发展迅猛,涵盖了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ICT产业的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了ICT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趋势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了ICT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推动ICT产业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为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ICT产业的发展背景是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下,不断壮大和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 产教融合模式介绍产教融合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在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壁垒,促进了产业和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高校产学研结合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析。
1.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接受培训与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3. 提升高校产学研结合能力当前,我国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1. 合作企业广泛目前,我国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已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支持和合作。
许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项目合作日益频繁3. 成果转化效果显著1. 深化产学研合作2.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高校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和支持,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3. 拓展国际合作1. 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项目难度较大、资金渠道不畅、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等方面。
2.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建议,例如加强政策支持、拓宽资金渠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等方面,共同推动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指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平台,旨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校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的参与也可以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企业的参与也能够为高校提供更多的科研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的参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际项目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行业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设双师型课程,引入实际项目和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校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ICT技术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本文将探讨高校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及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高校在教育中采用ICT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高校借助ICT技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教与学的信息、资源和知识。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利用ICT技术提供的各种教育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针对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助。
其次,高校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为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ICT技术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其次,ICT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全球范围的学习资源和合作机会,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全球范围内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教育交流。
最后,ICT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和教学支持,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
然而,高校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速度很快,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ICT技术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整合ICT技术,确保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同时,高校还需要投入资金和资源来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以支持ICT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
最后,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利。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当积极推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搭建更为优越的平台。
本文将就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对于学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启动相关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验室,搭建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是与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
在发展方面,一些高校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基地不仅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还积极参与产业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了与企业的产业对接和合作发展。
这些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实习机会,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尽管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整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整合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参与。
与企业合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合作模式、项目对接等方面的深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基地运行和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加专业和规范,包括人才培训、项目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强化。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并形成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资源整合机制。
学校也需要加大对基地的管控和支持力度,推动基地向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趋势展望尽管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发展的态势依然向好。
随着政策支持和产业对接的不断加强,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将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
高职院校ICT领域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论述ICT领域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和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知识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ICT领域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183-03ICT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网络化、云存储等方面,通过信息的准确收集实现云计算和管理,达到节能环保、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行业各种业务的增多,不断要求电信运营企业提速和降低资费,促进通信运营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这给运营商建设、维护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通信技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几年来ICT领域通信行业各种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通信三大运营商也都投入巨资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迅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市场,包括各种增值服务企业、手机终端制造商、设备制造商等相关企业。
移动通信网络质量不断完善,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网络质量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覆盖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高职院校ICT领域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高职院校ICT领域通信技术专业主要服务于通信运营与管理、通信设备制造及通信网络设计与维护等行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通信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岗位需要,具有通信网络设计与维护、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通信工程建设常用工具设备,利用网络规划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能进行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并可从事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ICT领域通信行业主要工作岗位有网络优化工程师、通信工程项目工程师、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师、通信基站维护工程师、通信运营客服人员,主要职业岗位如表1所示。
根据ICT领域通信行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主要职业岗位专业知识要求如表2所示。
根据ICT领域通信行业专业能力要求,主要有专业综合技能、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专业能力要求,能力要求如表3所示。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一、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发展背景ICT 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简称ICT ),是IT 信息技术与CT 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ICT 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应用产业。
从产业技术角度来说,ICT 产业是IT 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跨界竞争引发的技术创新和相互融合;从产业构成角度来说,ICT 产业是应用导向的信息服务业;而从更广义的经济模型角度考虑,ICT 产业则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新应用模式、新商务模式为核心竞争,以社会化和行业化服务为价值目标的新型产业,由于ICT 产业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又被称为“第四产业”。
[1]总体来说,ICT 产业是一个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不断衍生的新型产业。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
互联网+通信,将成为通信新未来,是通信改革的机遇。
虚拟运营商、宽带运营商和铁塔公司,让电信化渗透各行业实现移动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为全国手机用户提供智能生活的入口。
[2]二、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目标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 与CT 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
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
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应该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为思想,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基于融合创新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探究
基于融合创新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探究摘要:伴随着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通信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电脑网络的关联度在日益加深。
以融合创新为背景之下,高职专业建设改革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还应当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针对高职通信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这样才能够促使职业教育成效得到进一步增加,并且这样还可以促进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融合创新背景下对于扩大学生规模以及提升学生就业方面有一些推动力。
关键词:融合创新;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如今,学校教学过程之中基本理论以及实践作业联系还是依然不直接以及不直观,学生也难以将基本理论与实际工作实现相结合,对于如今专业教师而言,自身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面对枯燥基础理论,很少有教师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的局面之下,会导致学生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大部分学生会越来越不积极。
同时,大部分教师也表示教得辛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学生能力以及素质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一、目前通信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不佳的主要原因(一)人才培养体制落后,学生积极性偏低对于当前大部分的学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是存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虽然很多的高职院校会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大部分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单纯模仿本科院校的模式,比较关注保障学科系统的全面性以及完善性,这样,生搬硬套,往往不能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需要。
如今,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之中,有效减少了对理论知识部分的过度讲解,同时,对于实践的内容有所增加。
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因其认知特点相对而言不够成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入和透彻,甚至有很多的学生会认为理论学习过于困难、乏味以及枯燥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以,基本上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当要让学生将所学通信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1]。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作者: 史红彦
作者机构: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出版物刊名: 教育观察
页码: 73-74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技术 平台共享+岗位定制
摘要: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ICT行业人才的知识体系与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融合、技能跨界已成为评判合格ICT人才的新标准。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学生职业能力迁移为目标,构建"平台共享+岗位定制"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资格认证,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按照ICT岗位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依据华为ICT国际认证标准要求,以认证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对照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开发课程资源;以七维度通用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多样化考核方式。
ICT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ICT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程建
设探索与实践
丁晓慧;汪文涛;孙琦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卷),期】2024(20)15
【摘要】“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信息技术(IT)与通信技术(CT)持续融合的背景下,围绕通信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内涵建设问题,在工程教育趋势下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文章以“移动通信”课程为例,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方式、协同育人等多个方面,对ICT融合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评价分析,可知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且高效的,同时也为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建设与探索提供了参考路径。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丁晓慧;汪文涛;孙琦
【作者单位】淮北理工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淮北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TP39
【相关文献】
1.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2.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以"广东石
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建设为例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全生产法规"课程为例4.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建设的改革实践探索5.应用型本科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的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飞速发展,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指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打造的技术创新平台,旨在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本文将从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对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进行探析。
(一)政策支持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
(二)合作模式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模式。
高校可以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创新能力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
这需要高校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独立开展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一)产学研结合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需要实现产学研结合。
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二)人才培养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培养。
这既包括高校学生的培养,也包括企业员工的培训。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示范导向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发展需要具有示范导向作用。
通过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其他行业和地区提供示范和借鉴,促进产教融合的发展。
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华为ICT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中国的高校和企业之间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作为通信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华为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其中华为ICT学院作为华为公司在高校中的培养基地,更是以其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华为ICT学院的多维度合作模式华为ICT学院是华为公司在高校中的教学实践基地,旨在培养优秀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才。
学院不仅提供学术教育,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实践训练、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这种多维度的合作模式,使学生在校外实践和企业合作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挑战,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实践训练华为ICT学院与华为公司及其他通信技术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训练机会。
学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让学生在校园中即可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设备和技术。
学院还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提升了学生成为优秀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
2.科研合作除了教学实践,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华为ICT学院的教师团队与企业的技术团队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学院的科研水平提升,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接触到更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人才培养华为ICT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到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来。
学院定期举办企业讲座、职业规划指导、招聘会等活动,邀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企业内部的最新信息和就业机会。
而企业也通过与学院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培养适合自己的通信技术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指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新型ICT技术为引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
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创新与转型。
一、建设背景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学校面向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兴,高校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校必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市场化运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三、建设内容(一)产业对接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业对接。
通过与企业的对接,了解企业的需求,开展技术研究与合作,推动产业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人才、推广新产品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技术研发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另一项关键任务是开展技术研发。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研发更加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成果转化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也必须注重成果转化。
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技术孵化、科技成果推广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实现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人才培养高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还要注重培养人才,并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和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强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基础。
四、建设要求(一)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转化效率。
(二)注重产业对接,了解市场需求。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水平。
(四)注重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五)注重市场化运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案例分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例,其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也在不断地推进各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作者:孙秀英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46期
摘要:结合通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高职宽带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指明高职院校应该依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ICT职业岗位的宽带通信技术专业。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46-02
一、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发展背景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是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ICT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应用产业。
从产业技术角度来说,ICT产业是IT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跨界竞争引发的技术创新和相互融合;从产业构成角度来说,ICT产业是应用导向的信息服务业;而从更广义的经济模型角度考虑,ICT产业则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新应用模式、新商务模式为核心竞争,以社会化和行业化服务为价值目标的新型产业,由于ICT产业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又被称为“第四产业”。
[1]总体来说,ICT产业是一个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不断衍生的新型产业。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
互联网+通信,将成为通信新未来,是通信改革的机遇。
虚拟运营商、宽带运营商和铁塔公司,让电信化渗透各行业实现移动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为全国手机用户提供智能生活的入口。
[2]
二、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
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
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
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应该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为思想,深
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
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宽带通信技术专业建设措施
探索ICT产业变革形势和新技术发展趋势,依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符合ICT职业岗位的宽带通信技术专业。
根据产业调整完成专业设置改革,形成与产业技术进步对接的课程体系,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
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
面向市场调整改造供过于求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学层次、办学质量与需求不对接的专业,重新构建反映ICT技术发展的宽带通信专业。
高职院校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质量和数量的具体要求,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入手,结合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建设有发展前景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
2.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
传统计算机网络专业已不能满足ICT发展技术需求,网络技术必须与通信技术整合,将相关的IT课程整合嵌入到CT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
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通过真实应用驱动实施教学改革。
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当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
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
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4.建立专业教师新技术知识更新机制。
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师队伍建设是跟踪行业前沿技术的保证,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或通过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熟悉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并通过参加实际工程项目锻炼工程实施能力。
另外,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5.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创新。
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构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做”合一。
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内涵建设,整合企业资源,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坚实的支撑。
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完善与技术理论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选择合作企业,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6.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学生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再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再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和前期学习结果,选择职业岗位,最后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核心。
[3]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贴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增强专业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江楠.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J].科学导报,2015,(2).
[2]朱祥贤.行业高速发展背景下通信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08).
[3]周金业,谢晓鸣.工业园区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实践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