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1=教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1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1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重点)2.通过填图了解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
3.运用先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重点)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要求:看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结合课本P4—5页内容和图6-1-4、6-1-5,1.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南北跨纬度最广,拥有东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3.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大约11个小时。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针对训练读图填图师问:1.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把它划分成几大地理单元在图上填出亚洲的各大地理单元2.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各属于哪一地理单元读图回答:1.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把它划分成六大地理单元,在图上填出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
2.由图可知:中国属于东亚,印度属于南亚,哈萨克斯坦属于中亚,沙特阿拉伯属于西亚。
通过填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几个国家地理单元的归属,加深学生的印象。
过渡承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的面积最大,那么人口的情况是怎样的哪展示亚洲人口相关图片:要求:1.2021年亚洲人口数量阅读课本第6页及左图,1.2021年亚洲人口数量学会利用统计图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及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重2.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亿的国家中,亚洲有几个3.在图2中找出人口超过亿的亚洲国家,并说出这些国家所在的地理单元4.对比课本第6页图6-1-8和图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图1)(图2)12.9210.642.912.15 1.771.48 1.43 1.38 1.36 1.281.022468101214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2004年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图3)展示:人口问题图片约4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1%。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概况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球上的位置、与其它大洲的关系、亚洲地图的识别。
2.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
3. 亚洲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饮食习惯。
4.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5. 亚洲的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运动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主要国家。
2. 难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和体验。
3. 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4.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亚洲各国的文化场景,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重点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
3. 讨论: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讨论亚洲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发展。
4. 探究: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亚洲地图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2. 举办亚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兴趣。
3. 组织亚洲美食分享会,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的饮食习惯。
4. 开展亚洲旅行计划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完整版)亚洲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稿1.教材编排的用意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灯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2.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理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教学重难点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5.课时安排2课时6.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经验迁移导入新内容。
例如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3)结合课本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6.1和图6.3,用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
7.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新课讲述(雄踞东方的大洲)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指导)描述半球位置时,应看大洲的主体部分;描述纬度位置时,应看大洲位于那些温度带(五带);描述海陆位置时,应正确使用方位词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
2、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1%,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六个。
(2)民族众多,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积极参与知识的归纳。
有助于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对知识来源进行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一、地理位置
(2)亚洲六大地理单元: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2、人口最多的大洲。
(1)人口占世界总人口61%,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
(2)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三、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教学反思
计算:4400/(4400+3000+2400+
1800+1400+1000+900)
=0.295=1/3
学生回答:
北至切柳斯金角
西至巴巴角
东至杰日尼奥夫角
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
通过面积的对比和比例计算用数据来说明。使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师生互动
提问: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把亚洲细分为6个地理单元。请各位看课本第5页图6—1—6并结合课本第2页图6—1—1小组讨论完成下面连线。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赤道自亚洲南部一些岛屿穿过,北极圈与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北部和南部。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4、相对位置:亚洲的西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连,东北与北美洲相望。
二、亚洲的特征
1、面积最大的洲。
(1)亚洲的四至:北至切柳斯金角、西至巴巴角、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地形特点
评价方法:读图应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评价指标:(1)读图并正确分析出亚洲的地形特点
评价
(2)能举一反三,读图说出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
要点 2.地形与河流流向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分析出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2)应用练习海南岛如图,
请回答问题: ① 图中的短线可能是什么? ② 海南岛地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气候特点 评价方法: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1)读图正确说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适用年 级
七年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2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学习 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运用于某一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 略。通过对这一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 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 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不光是对亚洲的 学习,更是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单元主要选择了亚洲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学习,共有 三个专题,专题一:位置和范围;专题二: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 专题一,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重点要让学生学会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一个大 洲的地理位置,重点在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描述。专题二在 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本专题的学 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
活动二:学以致用: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 高,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比河为扇形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 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2.利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 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 响。 4.通过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对比亚洲和 非洲气候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大洲气候特点的分析方法,在分析 非洲气候的活动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总13-20课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教案(1-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南北半球中的;2.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来描述?3.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东半球,南半球。
2.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新课导入: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1. 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案新部编本1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说明依照。
2.认识亚洲基本概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3.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及范围。
学会概括亚洲地形、河流、的特色及地形与河流散布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点特色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育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感情。
教课要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并实现知识迁徙。
教课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概括出某一大洲的地形、天气、河流特色及互相关系。
教课方法指引法读图剖析法教课设施多媒体教课挂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 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 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此中的哪个大洲?( 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讲解新课(一)雄踞东方的大洲发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从海陆地点看亚洲所在的大陆和所濒临的大海是?(学生回答 )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海,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向。
评论:从半球地点、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方面下手,能够较全面的认识大洲自然环境形成的基础。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老师展现课本世界七大洲面积比较。
板书:世界第一大洲老师发问:面积最大的特色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因为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红几块地区。
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地区?这是依据什么区分的?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其余地区是否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地区。
初中地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基础目标)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基础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
(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基础目标)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升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片、地球仪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
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情景导入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兵马俑、泰姬陵、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 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
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生:(异口同声)东半球。
师:(引导)是完全位于东半球吗? 生:(有争议)不是,是主要位于东半球,其东北部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师:再看看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生: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师:(总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半球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图中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看图回答)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
师:再找出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生:(讨论后回答)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面;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1课大洲和大洋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人类在大洲和大洋中的活动。
3.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难点:
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人类活动对大洲和大洋的影响。
解决办法:
1.利用地图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
(3)人类在大洋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航海、捕鱼、探险等。
2.判断题:
(1)大洲是指地球上面积较大、地理环境相对一致的陆地。(×)
(2)大洋是指地球上面积较大、地理环境相对一致的海洋。(√)
(3)大洲和大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2.通过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在大洲和大洋中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深入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4.提供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地图、地球仪、白板。
2.课程平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材。
3.信息化资源: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在线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问答、辅导和答疑。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关系。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第1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位置和范围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 教学内容分析《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鲁教版初中六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本学期第一章节内容,学生由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总论内容的学习转入区域内容的学习,因此本章教学内容是过渡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章。
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析大洲(地区、国家)位置及范围及自然环境的思路、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章节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确定(1)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并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2)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素养。
(3)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3.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4.学习评价设计评价方法:1、自评(当堂记忆)2、同学互评(小组)3、老师评价(提问)4、测试评价(当堂检测)本节课要注意结合地图,运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掌握分析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合格:说出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并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优秀: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一师生交流简单回顾上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并结合目录,启发学生总结出“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例如:传统民居)。
呈现“初中地理课程体系”,说明本学期将从整体到局部,开启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并结合地图简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且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区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学生活动一活动设计意图:在开学第一课的起始环节,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温故知新,初步理解区域地区的学习思路,理解位置在认识区域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课程体系让知识更系统。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现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意识。
一、概述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500字左右)1. 亚洲人口众多,城市分布密集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位于亚洲,如中国、印度等。
亚洲的城市发展较快,尤以亚洲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如东京、上海、首尔为代表的城市最为发达。
2. 非洲人口集中分布,城市发展不均衡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人口较为密集,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非洲的城市发展也不均衡,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尼日利亚的拉各斯等城市相对发达,而一些内陆地区的城市相对较少。
3. 欧洲人口稀少,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相对于其它大洲,欧洲的人口相对稀少。
欧洲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伦敦、巴黎、罗马等是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4. 澳洲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城市规模较小澳洲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悉尼、墨尔本是澳洲最大的城市。
澳洲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但生活质量较高。
5.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现状北美洲的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美国和加拿大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北美洲的城市发展非常发达,纽约、洛杉矶、多伦多等都是国际大都市。
南美洲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但其中巴西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
二、通过地图了解各大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800字左右)1. 亚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通过分发亚洲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标注亚洲各国的主要城市,并了解各国的人口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亚洲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现状。
2. 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同样,通过分发非洲地图,让学生标注非洲各国的主要城市,并了解各国的人口情况。
八下《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林燕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
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新课教学]【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自然,人文),why【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2.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个大洲吗?它们分别是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 提问: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大洲呢?4. 学生回答:亚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打开地图册,自主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亚洲时区主要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五个时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2. 强调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地图,练习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自主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
一、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大洲是哪个,并掌握该大洲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
二、知识点:
1. 第一大洲:亚洲
2. 亚洲的基本情况: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
3. 亚洲的特点:自然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等
4. 亚洲的重要人文地理知识:文化、宗教、经济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呈现一张世界地图,询问学生世界上第一大洲是哪个,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确定一个大洲的大小。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亚洲,问一些问题,例如亚洲有多大?亚洲有多少人口?亚洲有多少个国家?等等。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查阅资料,找到关于亚洲的数据,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4. 分享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找到的信息和答案。
5.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老师提供完整的信息,概括总结亚洲的基本情况、特点和重要人文地理知识。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亚洲的文化多样性,并从食物、传统服饰、习俗等方面举例说明。
7. 练习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以检验他们对亚洲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亚洲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讨论等形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进一步拓展延伸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在教案设计中,避免使用过多的标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内容,而非形式。
我们生活的 亚洲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章节名称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学科地理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数2课时设计者朱国冬所属学校内蒙古乌海市第四中学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依据标准●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②了解亚洲在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力目标①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②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④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⑤初步掌握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①通过对亚洲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加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的辩证观。
②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
③培养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这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开始引用图片欣赏。
预想学生对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在解决新课的问题之前,比较系统地复习地球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
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示范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亚洲的面积、人口、国家等图文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重点难点通过相关图文资料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根据上节所学,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10°S-80°N,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接非洲,东北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课程引入】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七大洲吗?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呢?生:(可能的答案)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
师:是的,我们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除了面积大,还有复杂的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同时亚洲各国的经济也在蓬勃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亚洲。
(板书)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二、面积最大的大洲1.面积活动:结合教材,找出亚洲的面积,并与其他大洲做个对比找出亚洲的地理优势。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师: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2.经纬度跨度活动1: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四至点(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位置。
生:(上台指图回答)亚洲四至点: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
活动2: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所跨纬度,思考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纬度:11°S——81°N。
师:亚洲南北跨纬度92°,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使亚洲拥有从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活动3: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所跨经度,思考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经度:26°E——170°W师: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小时,东西距离18000多千米长,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同时,亚洲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使得亚洲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一年级地理课教案认识不同大洲的位置
一年级地理课教案认识不同大洲的位置引言:地理是一门让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大洲的位置和特点。
本次课堂,我们将学习如何认识不同大洲的位置,并介绍一些有趣的事实。
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爱上地理课程,拓宽他们的视野。
一、认识五大洲地球上共有五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我们首先介绍亚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
欧洲是亚洲的邻居,它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有很多古老的国家和城市。
接下来是非洲,它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大洲。
北美洲是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大洲,而南美洲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所在地。
二、了解各大洲的位置1. 亚洲亚洲位于欧洲的东面,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隔。
亚洲北部有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脉,南部有热带雨林和沙漠。
亚洲的气候和地形多种多样。
2. 欧洲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与非洲通过地中海相接。
欧洲地势较为平坦,许多有名的河流如多瑙河、伏尔加河等穿越欧洲。
欧洲的气候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异。
3. 非洲非洲位于亚洲的东南面,是被大西洋和印度洋所包围的大洲。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和最高的山峰——基韦斯特山。
非洲的热带雨林是数以百万计的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4. 北美洲北美洲位于亚洲的西北面,被大西洋和太平洋所环绕。
北美洲有着壮观的落基山脉和尼亚加拉瀑布等自然景观,并拥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城市,如纽约和洛杉矶。
5. 南美洲南美洲位于北美洲的南面,它和南极洲之间隔着很大一片海域。
南美洲有着壮丽的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河流域,是很多奇特动植物的家园。
三、交互互动部分1. 使用地图: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地图,让学生用手指指出各个大洲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彩色图片:出示一些彩色图片,介绍各个大洲的自然景观、特产,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了解各个大洲的丰富多样性。
3. 故事分享: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如非洲的大象、南美洲的美洲虎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③表演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