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讲课稿
课公开课精品教案比赛讲课获奖精品教案
课公开课精品教案比赛讲课获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第二册第四章“数列”,具体内容为4.2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
主要围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其性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2.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并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6. 知识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知识拓展。
六、板书设计1.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1、3、5,求该数列的第10项。
(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1、2、4,求该数列的前5项和。
答案:(1)a10 = a1 + (n1)d = 1 + (101)×2 = 19(2)S5 = a1 × (1 q^n) / (1 q) = 1 × (1 2^5) / (1 2) = 312. 课后思考题:(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有哪些应用?(2)如何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性质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说课稿件汇编
全国高中数学讲课大赛获奖优异讲课稿汇编一、教课理念教师的教课方案一定成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单要考虑教课自己的特色,更应依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课活动一定成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易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以为教课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想实质出发,激发研究知识的梦想,不一样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向上存在差别,处于同一阶段的不一样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向上也存在着差别。
人的智力构造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想,有的人擅长计算,有的人善于逻辑思想,这就是学生的实质。
教课要越切近学生的实质,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研究知识,包含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指引学生感觉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松手让学生试试,让学生主动、踊跃地参加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合时调换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方法,而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想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碰到讲堂中学生剖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想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方学生在办理商的小数点时遇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
教师针对这类状况,是责备、简单否认还是鼓舞勇敢讲话、畅所欲言,而后让学生发现错误,考证错误?自然应当是鼓舞学生勇敢地发布自己的建议、见解、想法。
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认。
这样对教课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并且学生经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剖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怀疑,自我否认,有益于学生促使反省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课活动应当是一个从详细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识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剖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取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优异的思想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觉教课创建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1 / 12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资料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一、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
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
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高中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精选6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精选6篇】高中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1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由学生口述证实)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例4已知: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如图.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总结、扩展1.小结:(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思考题:已知:如图4△中,,平分,,,交于.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八、布置作业高中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高中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体会并感受数学的美丽和奥妙。
教学内容:圆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3. 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
3. 给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互相交流和学习。
6.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教学手段:板书、讲解、讨论、实例分析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和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得到了加深,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
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发现
数学之美。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和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得到了加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获奖(精选7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获奖(精选7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获奖(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二)实践动手作图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课本P12练习1、2P18习题1.2A组1(四)归纳整理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五)课外练习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稿获奖(通用5篇)_1
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稿获奖(通用5篇)高中数学优质课说课稿获奖(篇1)一、教材简析1、地位和价值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第一章第5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同学在学校已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肯定值不等式(高中),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和核心,它在高中代数中起着广泛应用的工具作用,隐藏着“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已成为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综合题的热点。
2、教材结构简介教材首先以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出图象法,然后给出一个二次函数,通过详细画图象,提出问题。
再一般地给出了二次函数图象解二次不等式的结论。
课本精选了四个解不等式的例题,并配有相应的练习和习题。
它的后一小节为解可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
二、教育教学观1、同学为主体,重同学参加学习活动。
2、重过程。
根据认知规律及同学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
体现由“实践……观看……归纳……猜想……结论……验证应用”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
3、重力量与态度的培育,在活动中培育同学自主、沟通合作、探究、发觉的力量。
重科学严谨的共性品质。
重参加学习的爱好和体验。
4、重指导点拨。
在同学自主探究、实践的基础上,相机启发,恰当点拨,促进同学学问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详细到概括抽象,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上述熟悉,及不等式的基本学问,同时同学在学校已学过二次函数,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间的联系,及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力量目标: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二次函数图象解不等式)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问题解决,培育同学自主参加学习,以及严谨求实的态度。
四、教与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图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获奖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平面几何知识,能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图书馆的设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
几何知识的兴趣。
二、示范
通过具体的例题,示范如何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求解一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房屋的面积等。
三、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在一旁引导和指导学生,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四、展示成果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
在展示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五、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六、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展示成果中的表现,教师评价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小结和习题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几何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获奖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获奖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分享我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这份说课稿在不久前的一次教学竞赛中荣获了奖项。
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展开。
首先,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图形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性质。
接着,详细讲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对称轴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自主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动态的二次函数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抛物线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清晰阐述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3. 图像分析:展示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和特点。
4.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和增减性。
5. 实践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较好的理解,但在应用到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同仁的聆听,我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和进步。
谢谢大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中册,共10课,含点评)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中部)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准备、新课引入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 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α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下)
整理:mengxueliang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汇编
(下 部) 19、正弦定理(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5》 (人教 A 版)第 一章,正弦定理第一课时,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显然是对三角知识 的应用; 同时, 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 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 因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又十分广泛。 根据实际教学处理,正弦定理这部分内容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师通过引 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并大胆提出猜想;第二层次由猜想入手,带着疑问,以及 特殊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的验证,通过“作高法” 、 “等积法” 、 “外接圆法” 、 “ 向量 法”等多种方法证明正弦定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第三层 次利用正弦定理解决引例,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 的探索、发现和证明,感受“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 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普高高二的学生来说,已学的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向量等知 识,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有一定 难度,因此思维灵活性受到制约。根据以上特点,教师恰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 性,多加以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品尝劳动成 果的喜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 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正弦定理的发现 和证明”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 力。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 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共同探 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 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理解三角形 面积公式,并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
高中数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10 篇一各位领导和教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资料是苏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一课时《交集、并集》,下头我想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想:一、教材分析:与传统的教材处理不一样,本章在学生经过观察具体集合得到集合的补集的概念后,上升到数学内部,将"补"理解为集合间的一种"运算"。
在此基础上,经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间的另外两种运算—交和并。
设计的思路从具体到理论,再回到具体,螺旋上升。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后续的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集合语言来描述相应的数学资料。
有了集合的语言,能够更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
所以,集合是整个数学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经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本事,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经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本事,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上。
而把如何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针对我们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本着低起点、高要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的原则,采用"五环节教学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头我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经过实例:学校举办了排球赛,08小教(2)56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之后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之马矢奏春创作一、传授教化理念教师的传授教化筹划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根本之上.新课程尺度指出,“数学课程不但要推敲传授教化自身的特点,更应遵照学生进修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传授教化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成长水平和已有常识经验根本之上.”笔者认为传授教化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容身于学生的“学”.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常识的愿望,不合成长阶段的学生在认知程度、认知气势和成长趋势上消掉差别,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合学生在认知程度、认知气势和成长趋势上也消掉着差别.人的智力机关是多元的,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传授教化要越切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本身来探索常识,包含创造问题,阐发、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到传染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罢休让学生测验测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介入新常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应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本身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本身去比较方法的精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本身的思维方法,既明于心又说于口.2、碰着教室中学生阐提问题或解决问题消掉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方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照样鼓舞鼓励大胆讲话、畅所欲言,然后让学生创造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舞鼓励学生大胆地颁发本身的意见、意见、设法主张.学生对本身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传授教化常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且学生经由过程对本身提出的问题,阐发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才能与自我监控才能.数学传授教化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措辞阐发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常识与方法,形成优胜的思维习惯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感到传染传授教化创造的乐趣,促进学生进修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周全的体验与理解.是以,学生是数学进修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进修积极性,要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忙他们掌握底子的数学常识、技能、思惟、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二、传授教化思路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常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规.其关头是按照“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1、查询访问阐发在传授教化小数除法前一个礼拜,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查询访问,(查询访问成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计在很大的传授教化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传授教化的按照,传授教化的本钱.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根本掌握的比较稳定.(2)学生运用新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消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不合的学生具有不合的潜力.(3)优秀学生与进修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程度上有较大差别.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假如按照教材墨守成规传授教化是很不合理的,不但浪费传授教化时间,并且晦气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控小数除法,晦气于常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晦气于学生对常识的建构.是以,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路)2、运用迁移,明确转化道理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规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地位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更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规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道理,可设计如下环节:(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3)、移位演习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明确转化道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根本上引导学生进行不雅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规.具体做法如下: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②.学生试做例8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根本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规.在得出计算法规后,还要留心强调:(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3)要留心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理解余数是2.2,而不是22.4、专项演习,提高“转化”技能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消掉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正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演习:①.竖式移位演习.演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地位时,要肄业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演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②.横式移位演习.演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地位时,因为“划、移、点”只反响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传授教化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辨别把它们扩大若干倍?小数点若何移动?2.把下面的数辨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若干?1.342, 15, 0.5,2.07.3.填写下表.按照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更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按照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情由.(1)5628÷28=201;(2)56280÷280=();(3)562800÷()=201;(4)562.8÷2.8=().(重点强调(4)的情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照样201,即562.8÷2.8=5628÷28=201)(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经由过程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道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二)商量算理归纳法规1.进修例6:一根钢筋长3.6米,假如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1)学生审题列式:3.6÷0.4.(2)揭示课题:这个算式与我们以进步修的除法有什么不合?(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今天我们一路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量算理.①思虑:我们进修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若何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若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②学生试做:板演学生做的成果,并由学生讲解: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解法2:答:可以截成9段.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辨别扩大10倍?)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按照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经由过程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①改写单位名称;②运用商不变的性质.)(3)演习:完成例7思虑: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自力计算后,校勘.例7里的余数15暗示若干?强调: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若干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设计意图:在试做的根本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到传染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立概括法规作铺垫)2.进修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若干元?学生列式:3.3÷0.75.(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若何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若干?(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敷在末尾补“0”.)(3)学生试做:(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合?(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敷在末尾用“0”补足.)(4)演习:教材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自力完成后,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比较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不雅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合点与计算时的留心点.引导学生阐发、比较,慢慢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根本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规,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三)展开演习深化熟习1.(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若何更正?2.按照10.44÷0.725=14.4,填空:(1)104.4÷7.25=();(2)1044÷()=14.4;(3)()÷0.0725=14.4;(4)10.44÷7.25=();(5)1.044÷0.725=();(6)1.044÷7.25=().3.(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483÷7 0.483÷7 48.3÷7225÷15 2.25÷15 22.5÷154.口算:1.2÷0.3= 0.24÷0.08= 0.15÷0.01=2.8÷4=2.6÷0.2= 4.6÷4.6=3.8÷0.19= 2.5÷0.05=(设计意图:旨在经由过程各类形式的演习提高学生进修兴趣,稳定法规,强化重点,冲破难点)(四)回忆总结思虑: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若何计算?谈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规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敷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高中数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最新9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
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 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
式。
(2)教学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 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 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知识及 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三、说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感受程度不同,学习热情、身心特点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主要运用引导、启 发、情感暗示等隐性形式来影响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想、去做,给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通用5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通用5篇)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通用5篇)说课稿的撰写和演讲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非常重要。
说课稿是教师与听课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精选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__,来自__。
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
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的点数=1﹜,c2=﹛出现的点数=2﹜c3=﹛出现的点数=3﹜,c4=﹛出现的点数=4﹜c5=﹛出现的点数=5﹜,c6=﹛出现的点数=6﹜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上册,共9课,含点评)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上部)目 录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对数的概念…………………………………………………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1、循环结构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14、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18、正弦定理(1)……………………………………………………19、正弦定理(2)……………………………………………………20、正弦定理(3)……………………………………………………21、余弦定理………………………………………………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07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高中数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精选11篇)
高中数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高中数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头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景的概率打下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令狐采学一、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
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
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
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讲课比赛高中数学获奖教案
讲课比赛高中数学获奖教案
主题:高中数学竞赛讲解
时间:60分钟
目标:通过本次讲课,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竞赛的特点、要求,以及提高数学竞赛的解题技
巧和策略。
教学内容:
1. 竞赛类别介绍:数学竞赛主要分为数学建模、奥数、竞赛数学三类,各类别的特点和要求。
2. 数学竞赛解题技巧:讲解数学竞赛中常见的解题技巧,如归纳法、倒推法、递推法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
3. 解题策略分享:分享数学竞赛中的解题策略,如选对题目、把握时间、注重细节等,帮
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4. 答疑环节:针对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讲解竞赛类别介绍、解题技巧和策略分享。
2. 实例演示:选取一些经典的数学竞赛题目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解题方法。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讲课过程中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评价与奖励:
根据学生在讲课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选出优秀学生,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备注:本次讲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数学竞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竞赛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
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
获奖作品汇编
部)(上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目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y ?A sin(?x ??) 的图象…………………………14、函数15、
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5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27………………………………………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前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和科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教学观
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
题,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2007年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活动。
这次活动数学学科高中组共收到组织,举办了一次教学设计大赛
有49篇教学设计文章。
获奖文章推荐评审专家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经过认真的评审,全部作品均评出了相应的奖项;专家组还为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撰写了点评。
本稿收录的作品全部是参加此次福建省教学
设计竞赛获奖作者的文章。
按照征文的规则,我们对入选作品的格式作
了一些修饰,并经过适当的整合,以飨读者。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获奖文章的排序原则,并非按照获奖名次的前后顺序,而是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5的内容顺序,
进行编排的。
部分体现大纲教材内容的文章则排在后面。
不管你获得的是哪个级别的奖项,你们都可以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你
们用心、用汗浇灌出的果实,它记录了你们奉献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心路历
程.书中每一篇的教学设计都耐人寻味,都能带给我们许多遐想和启迪.
你们是优秀的,在你们未来悠远的职业里程中,只要努力,将有更多的辉
煌在等待着大家。
谢谢你们!
编者
2008-3-23 于福州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 A 版)第44页。
-----《实习作业》。
本节课程体现数学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进一步感受
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
的理解;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带给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该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 A 版)第44页。
学
生第一次完成《实习作业》,积极性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
师精心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
特别在分组时注意学生
的合理搭配(成绩的好坏、家庭有无电脑、男女生比例、口头表达能力等),选题时,
各组之间尽量不要重复,尽量多地选不同的题目,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共享的过
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的熏陶。
三、设计思想
《标准》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的价值。
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逐
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精神,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
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3.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准备】
1.分组:4~6 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题目。
教师应该到各组中去了解选题
情况,尽量多地选择不同的题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