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进程回顾与教材编写的多元化
2014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分析
行有不得求诸己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历史试题的评析与反思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201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等省(区)均使用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题(Ⅱ)(以下简称全国卷(Ⅱ))。
综观2014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文综卷(Ⅱ)的历史试题,可以发现,试题与往年相比题型、难易程度、试卷组卷的顺序(按照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近现代)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材料第一、能力为主,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提供教材之外的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这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迁移、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试题凸显综合性、开放性与探究性,重视创新思维,以鼓励考生有创见性地答题。
试题命制非常灵活,选择题部分难度较大,考查的能力要求深,思维含量高,主观题部分表面看较为平稳,但命题选材精当、角度新颖,设问灵活,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有利于规避“一标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的问题。
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的复习备考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一、高考真题---检验我们的教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
每一年的高考都是对我们教学的一次大检阅,研究高考试题既是总结过去、反思现在,也是展望未来的大好时机,切不可小觑。
2014年全国文综卷(Ⅱ)大致有如下特点:①试题总体坚持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②试题重视使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在试题中活化,迁移和升华。
③试题以学科主干历史知识为依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基本史实、历史阶段特征等知识点的考查,注重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探究性问题的考查。
④试题体现了课改理念,从新角度、新情境、新模式入手,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过程和深度。
突出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主干知识选择性的考查。
2014年高考语文总结
关于2014年的高考语文何丰慧杨想录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2014年高考已经离我们而去,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显示出新课标的渐变特点。
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新思路。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坚守近几年的基本命题思路,在卷面结构、选文标准、测试方向等方面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
卷面结构稳定。
试题结构、分值稳定。
现代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2句翻译,每句5分,共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道主观题,共11分)、名篇名句默写(3题6空,共6分),选做题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1道多选题,3道主观题,最后一个主观题为探究题,共25分),语言文字运用(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计20分),作文(60分)。
全卷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32分,主观题118分今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的变化比较多。
1.文言文阅读题首次考查了断句题。
新课标全国卷连续五年没有考查过断句,今年舍弃了信息筛选选择了文言断句的考查。
2.古代诗歌阅读选择了对比鉴赏。
对比鉴赏同样是多年没有考查过的内容。
3.名句名篇默写出现了理解性识记的新题型,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4.13题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辨析,与以往的考查形式不同。
虽然出现了这几点变化,但是考生得分率不会受太大影响。
一般来说新出来的东西难度都不会太大,因为命题者一定会给考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家遇到新的题型,新的考查角度的时候只要冷静、沉着去应对它,看清楚它的要求是什么,问的问题是什么,再去做答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2014年的试卷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1.文言文阅读题首次考查了断句题。
2.古代诗歌阅读选择了对比鉴赏。
3.名句名篇默写出现了理解性识记的新题型。
4.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辨析。
这四个考查内容都属于近几年没有考查过的考点,在复习备考时很多人会忽略的部分,比如说对比鉴赏,这几年全国18套试卷都不怎么考查这个内容,很多学生备考时候就会忽略这部分内容,考场上一看见这样的题目,就慌了,就会导致读题不细致,从而失分。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考各学科试题分析
语文:体现正能量,注重考查语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语文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语文试卷的考查目标符合国家《考试大纲》,试卷结构符合本省《考试说明》,全卷延续了我省自行命题以来逐渐形成的特色,稳中有变。
试卷选材合理多样,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
1.文本多样新颖,全面考查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文本是人物传记和元曲,现代文阅读文本有论说文、散文和通讯;古诗阅读文本首次采用元曲,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采用通讯。
这样的选材布局合理,考查全面,又有一定的新意,有利于命题的多样化,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
2.加强正面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功能,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阅读题继续关注深度阅读的考查,如选考的探究题,要求阅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古诗尝试关联阅读,引导高中教学关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作文题继续关注思辨能力的考查,立意导向积极向上,写作空间较大;保持“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引导高中进一步落实好相应文体的作文教学。
3.关注正能量,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在突出语文核心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古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和作文的考查,内容充实,立意积极健康,分别体现出对为人处事、道德修养、阅历与读书、亲情与“大爱”、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
英语:突出语用能力,体现人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英语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英语试卷紧扣《考试说明》要求,紧密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试题科学、规范,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1.突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命题充分体现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重视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交际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语篇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基本文化素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试题及答案分析 粤教版高三总复习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试题及答案分析粤教版高三总复习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语文试题分析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高三中心组前言2014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语料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贴近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涉及人物传记、哲学审美、文学作品、名家访谈等,有助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情况,符合新课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第一,整体保持稳定,积极引导教学。
今年全卷阅读量约为9004字,比去年8286字略多。
全卷的整体结构、基本考点和能力考查等方面保持了历年的面貌,与2007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广东高考试卷基本一致。
2014年语文高考全卷6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
考生须回答共18小题的必考内容和3小题的选考内容,合计回答21道小题。
各板块题量、分值比例保持不变。
语言文字运用6题,共24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6%;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7题,共3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23%;现代文阅读4题,共16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1%;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共1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0%;写作1题,共60分,约占全卷分值的40%。
全卷的考点设置与历年基本相同,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稳步发展。
因此,相对稳定的高考方向,对中学的一线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第二,局部变化调整,体现创新精神。
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一些试题的题型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中,词语辨析试题没有延续2013年对现代汉语虚词的考查,回归到2012年考查现代汉语实词的形式,形成现代汉语虚词和实词轮考的特点;文言文阅读今年变化较大,其中文言虚词的考查出现重大调整,由延续多年的文言虚词组对辨析的形式,改为选择最恰当的虚词填入对应语句的形式。
2014考纲变化解读
语文变化1、“名著阅读”地位提升,由以前隶属于“文学常识”,到今年二者并列。
2、古诗词考查中,《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走了,《观沧海》、《行路难》、《破阵子》来了。
3、《孟子》列入今年考试范围,并增加《谈美》作为备选内容。
备考建议1、命题者对高中语文教材非常青睐。
考生对教材资源的利用上,一方面应注重字音、字形、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分析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应通过这些基础知识提升相关的语言文字能力。
2、“题型示例和参考答案”中,部分题目的命题意图和题型特点与前两年有差异,考生应在重视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关注这些变化。
一些考纲中有要求、但近年来较少在湖北试题中出现的题型,如标点符号、语意衔接、小说阅读、修改病句、看图作文等,应适当强化训练。
3、附录三明确规定《孟子》、《呐喊》、《雷雨》、《论语》、《红楼梦》、《哈姆莱特》等六部著作将纳入今年高考范围,意味着考查将不仅针对作家作品,还包括著作本身的内容,可能涉及到文中细节。
数学变化1、不等式中,“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的联系”由“了解”改为“理解”。
2、导数及其应用中,新增“定积分的简单应用”,要求是“了解”。
3、立体几何初步中,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的考查内容,“空间图形的公理和定理”调整为“公理1、2、3、4和定理”。
4、立体几何初步中,点、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考查内容,新增“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的“了解”。
5、概率与统计中,变量间的相关性内容,新增“相关关系与散点图”的“理解”。
备考建议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
以课本例题、练习题和习题重组为中心,切实抓好基础题型和常规方法,提高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不熟练的知识和题型的训练。
重视答题的规范性,在细节处下功夫。
英语变化1、汉语提示和英语句子空白相匹配的部分增加了下划线,突出汉语提示的辅助答题功能,降低了完成句子的难度2、短文写作对于字数的要求由往年的“120词左右”改为“不少于120词”,对考生写作能力要求提高。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备考对策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与备考对策在新课程改革和分省命题的推动下,高考历史命题的“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国有强弱之分,但终究自成一体。
从2013年各地试题看,仍分为新课程标准和大纲两种,也同时存在单科试卷和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两类。
总体看,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占绝大多数。
就有关历史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主要立足于新课标试题。
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总结近三年各类试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以利于广大师生制定备考对策。
一近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1.近年新课程历史试题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核心,稳步推进高考命题改革,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选择题为例,各地试题考查纯记忆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下降,而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调动等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上升。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分值有所上升,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分值下降,反映了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
2.在能力考查形式上,新课程高考尤其重视“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强调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
最典型的就是对选修教材的命题,往往不局限于教材内容。
3.对能力的考查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是“调动和运用知识”:①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②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③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①客观叙述历史事物;②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①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②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③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分析2五篇范文
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分析2五篇范文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分析 2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分析:体现六大变化纵观2014年的高考课标一试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分值上继续保持了150分的总分值。
在稳定形式的基础上做了适度调整,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3年保持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
一、2014年高考语文课标一卷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第一题以往是以考查概念为主,2014年变成了“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是在暗含着考查概念,呈现出理论在文内,选项在文外的特征,有效地让试卷向学生的思维和平时知识积累延伸。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选取《旧唐书?于休烈传》,文章在字词上基本不存在难度,第四题由以往的单个实词变成了“双词语”其所考查的四个词中“属文”和“践祚”相对简单,“励精”和“荡覆”还是有点难度;第五题由以往的考查人物性格特征变成了文言断句,文言断句对课标一卷的省份而言,属于陌生题型,目的在于告诉广大师生要全面备考。
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选取了一首“闺怨诗”,在理解诗歌内容上应该比较简单,从题型来看,第八题问道“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是典型的篇章结构题,第九题“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是一道考查情感和手法的综合题,就手法而言,实质上考了一个动作描写,难度不大。
名篇名句默写。
这道题在2014年试卷中变化较大,侧重了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给出语境,要求考生结合平日对诗词的理解来填充语句,难度增大。
所考查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应该说在书写上难度不大,但要结合语境联想到,还是很困难的。
新中国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也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更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1.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的多元化呈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需求。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致力于将多元的知识和观点融入教材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重要特点。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的教材编写改革着眼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3. 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随着跨学科知识的日益重要,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科之间往往是割裂的,而新的教材编写改革试图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以更全面的视野来看待问题,并且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特点的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不仅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强调课程融合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发展。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新的教材编写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将会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我国教材编写改革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对策
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高考命题的三大趋势和对策————研究3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后我的体会谨以此和2014年高三全体师生共勉高中历史教研组高三备课组刘永安一、第一大趋势及对策:趋势:命题逐渐回归学科的考点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换句话说,以前的试题很少直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即使考查知识点也非常隐蔽或考查宏观的历史阶段特征和教材不涉及的文史常识,倾向从题干所给的新材料中直接得出结论,倾向于考查基于大语文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说明、论证和表达能力。
倾向于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如:比较分析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多史观评价的能力。
给考生的感觉是做高考题和教材的基础知识没有什么关系,考的东西都没学过,历史老师也不知道该怎样教了。
老师和学生都是怨声载道,这种声音自然反馈到命题人那里,命题人开始照顾“民意”,越来越结合高中历史的实际。
现在的题目越来越“亲民”,虽然还是新材料、新情境,但材料涉及的很多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文字、图片)都比较直接指向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做起来的感觉是难度下降了。
但问题是历史高考的平均分并没有相应提高,湖南的平均分反而越来越低,2013年更上创新低——42分。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考点并没有真正的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忽略了很多细节。
其次,很多考生并没有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思路。
最后,命题回归教材和基础知识,不等于回到哪一个版本的教材。
有的题目岳麓版的教材有现成的描叙,而其他版本则没有。
如2013年全国卷1第28题.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对策:基于以上分析,我们2014的师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备考:1、老师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先要根据课标和考纲,确定每节课的复习目标——考点。
2014年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解读与命题趋势预测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命题趋势分析一、《考试说明》解读2014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和2013年相比,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默写范围、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难度等方面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只是题型示例有两处变化:(1)201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样题的篇目为《林冲见差拨》《二十年以后》,一篇中国小说,一篇外国小说。
2014年换下了外国小说《二十年以后》,而换上了中国小说《孕妇和牛》;即2014年样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两篇中国小说。
(2)语用题在2013年题型示例基础上,增加了一道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应用文中语言表达得体。
二、2014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预测、备考方略)【一】现代文阅读【高考预测】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
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
题料长度为1000字左右。
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注意选材的精当性。
要注意传统文化领域的材料,并关注在新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忽视的领域,无须求新求异。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高考预测】2014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50字左右。
题型固定:文言实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
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高考预测】2014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以唐宋诗词为主,也不排除唐宋前后的诗歌。
2014年语文高考分析及策略-4页word资料
2014年语文高考分析及策略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总体特点是试卷结构稳定,试题内容鲜活,试题考查明确,强调能力提升。
一、高考试卷变化2014吉林省高考语文试题显示出新课标的渐变特点,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创新理念。
题型稳定:无论是辨析病句、语意连贯的语言运用题型,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选考类文本的大阅读,甚至是语言应用中的语言衔接题较之2013年都未有实质性的变化。
创新:今年的文言文、名句默写、辨析成语加大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诗歌出现了比较鉴赏的样式。
文言文阅读题首次考查了断句题。
新课标全国卷连续五年没有考查过此题型,今年舍弃了信息筛选,选择了文言断句的考查。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了对比鉴赏。
同样是多年没有考查过的内容。
名句名篇默写考查了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情景识记的新题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高度重视。
成语题考查了近义成语辨析,不同于以往的考查形式。
内容上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又能贴近社会热点时事,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真正反映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打造完美人生。
虽然出现了这几点变化,但是考生得分率没受到太大影响。
一般来说新变化难度都不会太大,因为命题者一定会给考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家遇到新的题型,变换新的考查角度的时候只要冷静、沉着应对,看清题干,再去做答应该是没问题的。
二、考生失分及应对策略根据考生反馈,有如下体会。
2014新课标Ⅱ论述类文本阅读语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学者的治学精神。
相对去年的选材今年更加生活化、时尚化,易被考生接受,从文章结构看,时间线索尤为明显,结构划分更清晰;就细节看,文本逻辑性以及文言文部分仍是考查的重难点,文言语段引用从2011年开始呈逐年递增趋势。
考生失分体现在不能快速在文本中检索定位可疑信息原点,缺乏谨严和自信的判断。
其实应该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弃置不理。
教材多样化简论
教材多样化简论课程教材研究所石筠弢一、教材多样化的本质二、教材多样化的客观基础三、当前教材多样化建设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教材多样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面向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务。
这一方针实行以来,教育部(国家教委)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措施,逐渐改变了一种教材"统一"大半个中国的局面,各地积极探索教材改革的环境正在形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教材多样化建设的现象,如"地方保护"和"简单模仿"等。
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课程教材多样化建设,切实提高教材质量和教育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课程教材多样化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依然是大有必要的。
一、教材多样化的本质什么是教材多样化?这是推进课程教材多样化建设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
对它的界定,会直接影响教材建设实践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具有多样性,而事物的本质或性质是由其内部特殊的矛盾决定的,这种特殊性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殊性决定和形成了事物的多样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材的多样性所反映的是教材的特殊性,是教材的特殊本质,教材的特殊性形成教材的多样性。
因此说,教材的多样性,就是教材的特色。
只有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才能形成教材的多样性。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或角度来理解教材的多样化。
第一,"教材多样化"作为一种课程教材发展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情所制定的一定时期内课程教材发展的大政方针,是指导课程教材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
作为一种文件,它具有法规性质。
第二,"教材多样化"作为课程教材发展的一种状态,在现实情况下,体现出教材的多样性和共时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
当教材集中起来进行展览或展示时,教材的状态会得到集中表现。
2014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分解
(六)作文
• 1. 高考36年作文的几种题型:
• 命题 / 半命题作文(1977—1989)13年
• 材料作文(1990--1998)
9年
• 话题作文(1999--2005)
7年
• 新材料作文(2006-- 2013 ) 8年
• 2014年高考作文推断——
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型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年年年年年年年
属、怀、易、阙、代、(属)、昧、 恣。 • 出自《大纲》——属、易
• 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 文章内容考查形式是概括和分析:
如: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
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 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2.古代诗歌阅读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3年吉林省高中语文新课程高考教学培训会报告
2014年高考
新课标Ⅱ卷命题趋势分析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赵秋羽
(2013年9月15日)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一)现代文阅读
新课标卷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书法 社会科学类·诗经 自然科学类·黑箱 社会科学类·凤文化
材料 寓言 现实 寓言 现实 寓言 现实 类型 型 型 型 型 型 型
材料 小鸟 捐助 小鱼 中国 船工 同学 内容 放生 乞丐 与狼 崛起 补船 关系
谢谢聆听
赵秋羽·2013
2014年高考大纲解读(新课标卷):历史
2014年高考大纲解读(新课标卷):历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新鲜出炉。
我省今年仍然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由此新大纲将是我省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
此次出炉的新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是否有变化?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大附中的高三老师对大纲进行解读为考生支招。
据介绍,今年《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高考命题将保持稳定。
历史:树立“三新”突破思维定势兰大附中高级教师吕磊【大纲解析】2014年历史学科大纲几乎与2013年的一样,说明2014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将继续保持稳定。
特点为:1.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
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2.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3.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更具人文色彩。
4.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5.将更具有开放性,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6.将进一步体现学术性。
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新成果会被大量引进高考命题。
同时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或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
7.选做题45、48题考查仍将远离教材,46、47题还将与教材紧密结合。
【备考建议】1.树立“三新”,即关注新理念、新史观、新成果。
既需要了解传统的阶级分析等观念,更需要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新观念。
2.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即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研究;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
3.突破思维的定势。
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
4.多研究新课标省份的高考典型题,从中了解命题的思路、方法、规律与趋势。
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
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1. 本文概述教材建设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国家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在本文概述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教材建设的历史沿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材建设起步,到改革开放后教材体系的不断完善,再到21世纪以来教材建设的现代化转型,这一过程凝聚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同时,我们也将总结我国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等原则,这些经验不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如何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变化、如何更好地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何加强教材内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文章将展望未来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推动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2. 我国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我国教材建设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近现代的教育改革,教材始终是教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教材建设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演进。
古代教材建设:我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强调道德修养和经典文化的传承。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现代教材建设: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材建设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尤其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科学知识和现代文化的教育,教材内容逐渐从经史子集扩展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材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4届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罗田县三里畈高中黄万书童晓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
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仅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梁启超论古代专制政治城市信号灯的历史四古代到近代海洋的(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考考查的内容为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的教材内容比重分析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4*2=从模块内容分布角度分析可以知道,高考考查内容以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主,占77分。
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而且侧重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
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从通史体系内容角度(必修):从通史体系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几乎是各占一半;中国史的中国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多,主要以选择为主,但也有大题出现(如2011年、2013年高考);中国现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也主要以选择为主;世界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近年来选修1基本不在考查教材上的内容,而且基本是考查古代史文言的内容3、近几年高考历史各题型变化分析:(1)选择题题型的变化分析:24.27.29.30.31.34.3524.26.29.30.32.33.3425.26.27.28.29.31.32.34.35近几年的高考经历了2009年—2012年从重视教材史实到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变化,而2013年又经历了从材料获取信息回归到重视教材史实的运用的重大变化!此趋势一旦出现,将会延续几年;理解材料的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新高考下的学科融合
新高考下的学科融合在教育领域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带来了诸多变化,其中学科融合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模式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限制,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灵活组合选考科目。
这种变革的背后,蕴含着对学科融合的深刻需求。
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逐渐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愈发明显。
学科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物理和化学为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同时运用这两门学科的知识。
比如在研究新能源材料时,既需要了解物理中的电学、光学原理,又要掌握化学中的反应机制和物质结构。
通过学科融合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科融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碰撞时,往往会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路。
比如生物学与数学的融合,在基因研究中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新高考下的学科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需要更新和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专注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有限。
在学科融合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出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其次,教材和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目前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学科分割的现象,不利于学科融合的开展。
因此,需要编写更加综合性的教材,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科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
再者,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地改革。
现有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单一学科知识的考查,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学科融合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高考进程回顾与教材编写的多元化
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与教材编写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试卷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必须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为命题依据,才能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地检测出考生的现代文阅读知识、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素养。
第一节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或“课程纲要”,“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与以往的大纲相比,它有了较大的变化: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萼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提m 了量化的萼求,如萼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背诵20篇古文;50首诗、词、曲;阅读不少于300万字的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耍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与2000年的教学大纲相比,总体上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对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的阅读及其方法的阐述。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这些新课程理念将引领着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与重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限定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难度及考查的内容。
从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卷谈高三复习阶段“多元互动”高效课堂的创建
从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卷谈高三复习阶段“多元互动”
高效课堂的创建
赵立多;梁静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2014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本次高考改革亮点之一,是《意见》称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即对于一些省份,要收回其自主命题权。
的确,在“分省命题”制度下,不同省份的教育教学各自为政,高考命题力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相当多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方案逐步推行后,未来可能出现语数外命题统一性增强。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赵立多;梁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6.9
【相关文献】
1.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命题特点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2.扎实稳健,有效推进高三历
史复习——2013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特点与2014届高三复习建议3.从阶段序进
的角度谈阶段考试命题--以某地七年级上学期统考统测试卷中的部分命题为例4.教
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马金科——谈’99高考“3+x”、“3+2”命题情况5.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同04年比无原则性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就《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答记者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
高考前牵动着亿万学子的心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18亿人参加了这场事关个人命运和前途的考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统一考试积淀下来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在三年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实际上已经对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设计和要求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 各科考试大纲
化学:与去年比没有变动 化学变化:今年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但在例 题分析部分新增了10道题,都以“工 业流程”为主,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 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认真复习。
生物:个别知识点微调 生物变化:生物高考考试范围与 要求大体没有改变,只对极个别知识 点做了调整。如必考内容“1-3细胞的 代谢”一节中,将去年的知识点“物 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变为“物质出入 细胞的方式”,“进”变成“出”一 字之差,更贴合教材大纲,对知识点 的阐述也更全面更准确。
物理:新增5个考点考题分量增加
物理变化:今年物理高考题型、分值没有变动,但 在《考试说明》中,新增了5个考点。 第一是必修模块中,“交流电流”中,知识点 “理想变压器”由去年只要求了解概念,提高到要掌 握理解应用,由“了解”到会“算”的转变,证明了 这部分内容变得更加重要。二是主题“光”中,增加 了“相对折射率”考点。三是在主题中“碰撞动量守 恒”中,“只限于一维两个物体的碰撞”变为“只限 于一维”,不强调物体个数说明这个考点增加了解题 难度。四是“碰撞与动量守恒”下增加了“动量定理” 新考点,并要求考生会运用这个知识点计算。五是 “原子核”的说明中,增加了计算有关半衰期的问题。
单跃明
高考前牵动着亿万学子的心,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1.8亿人 参加了这场事关个人命运和前途的考 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统一考试 积淀下来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显现, 在三年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实际上已经对高考做了方向性的制度 设计和要求,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源自政治:主观题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与教材编写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试卷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语文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必须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为命题依据,才能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地检测出考生的现代文阅读知识、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素养。
第一节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或“课程纲要”,“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与以往的大纲相比,它有了较大的变化: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萼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提m 了量化的萼求,如萼求高中阶段的学生背诵20篇古文;50首诗、词、曲;阅读不少于300万字的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耍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与2000年的教学大纲相比,总体上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对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的阅读及其方法的阐述。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这些新课程理念将引领着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改革与重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限定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难度及考查的内容。
在考试内容方面,主要测查考生是否能够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否能够理解作者的感情、观点及思想;是否能够跟据语境揣摩句子的含义;是否能够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是否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等。
在此基础上检测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第二节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新课程语文考试大纲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是对语文课程进行学业验收的纲要性文件。
语文考试大纲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但又不拘泥于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而语文考试大纲是规定高考语文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的考试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
自2004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全面展开。
目前,全国多数省市区己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006年,教育部于颁布了新课程的各科《考试大纲》。
从2007年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首批实验区实行新课程高考.到2010年为I卜,除了卜^海、江西、湖北、四川和重庆五个省市外,伞国R 有15介省市区加入了新课改高考大军。
在这期间,新课程语文考试大纲经过了多方面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作为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特定过渡时期的评价方案,它在我国语文高考历史上迈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
一、2007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新变化《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2007年新考纲)的制订是新课程实施后第一次语文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
2007年新考纲遵循“渐变”的原则,在旧考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创新。
(一)增设了选考内容2007年新考纲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必考”部分为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选考”部分由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组成,且它们的试题数量及总赋分相同,让考生任选一类作答。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平等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更不等于每门学科都要优秀,合格加上特长就是有用人才。
因此,我们既要补短又要扬长。
高中新课程开设了选修课,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的需要。
与之相对应的高考阅读试题就出现了“必考”和“选考”部分。
“必考”是针对所有学生,从发展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学习的终身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选考”对应的是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和特长。
同时,“必考”和“选考”部分的设置,让学生有了选择答题的机会,尊重了考生的差异性,有利于考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标“选择性”的课标精神。
(二)增加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2007年新考纲在2006年考试大纲“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审美能力一起,构成了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2007年新考纲指出:“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俐新,是存识记、珲解、分析综合的基础卜^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①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是语文课程的重大进步,体现了“培养学生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新课标精神。
(三)重构了文体考查体系2006年考试大纲笼统地分为对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
2007年新考纲以课标中的文本类别来统领阅读,必考内容部分包括对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选考内容部分包括对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的分类,对应了高中语文“探究”、“审美”、“应用”三种能力目标。
过去的高考阅读只考社科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很少涉及自然科学,这是高考语文的一大缺陷。
新课程实施后,新课标强调建设具有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要求语文与其它学科交叉整合,包括文理渗透。
语文教学涉及自然科学类文章,这就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把学语文、用语文渗透到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中去,即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又有助于帮助理解自然科学知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自然科学类文章正是适应了语文新课程这一改革的需要。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要加强文理渗透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四)将实用类文本列为考试内容2007年新考纲增加了对实用类文本考查,它包括访谈、新闻、传记、社科论文、调查报告等文体,要求考生了解这些文体的特征及表现手法,能准确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并能分析其思想内容,探讨其反映的时代精神及人生价值。
这一考查要求可以让高中生对实用类文本文体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并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帮助,同时也突出了语文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切合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五)考试内容增加了“新”考点《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大纲》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考点为9个。
2007年由于增设了选考内容、重构了文体考查体系,《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中,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增至23个。
新考纲考点与传统考纲相比更细化,这使考试的内容更详细,更有利于对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测查,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2009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新变化2008年新考纲写2007年新考纲相比,总体上没有变化,只是在细微处作了调整。
而2009年新考纲与2008年新考纲相比,则进行了多处调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调整如下:(一)对“探究”能力中的“疑难问题”作了修订2008年新考纲对探究能力的表述为:“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
由于探究题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在考试中“疑难问题”通常只有一个答案,而且什么是“疑难问题”,疑难的标准是什么,这些认定比较模糊。
这就导致了新课程高考中的探究题类似简答题,失去了探究的意味。
所以,2009 年新考纲将其修改为:“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这一修订更加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
(二)对选考内容中的“探究”能力作了修订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2009年新考纲将2008年考纲中的要求(1)(2)合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①;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2009年新考纲将2008年考纲中的要求(1)(2)合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②。
此外,2009年新考纲在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都增加了“探讨作者的创(写)作背景和创(写)作意图”,这一修订体现了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
(三)语言表达方面作了微调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08年考纲的要求为:“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2009年新考纲将其修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这一修改,体现了由低到高的考试要求,更符合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此外,2009年新考纲将2008年新考纲中的“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改为“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修改使考纲的语言表达更加全面、科学。
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2009年的相比,没有变化,在总体上保持了稳定。
综观2007年至2010年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其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陈了在局部做了微调以外,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变化。
这是由于施行新课程高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的高考试卷需要几年的时间保持稳定,后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更需要一个平稳过渡的时期。
同时,课改区的新课程高考对非课改区的高考起着引领作用,新考纲的稳定,也意味着全国高考的稳定。
所以,2007年至2010年这四年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新课程改革中稳步前行,遵循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适度创新”的新课改精神。
第三节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与语文新课标教材一、语文新课标教材呈“一纲多本”格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后,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如雨后春笋,精彩纷呈。
到目前为止,全国普遍使用的新课标教材主要有以下7种:人教版(袁行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版(史习江、张万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人民版(童庆炳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苏教版(丁帆、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沪教版(王荣生、倪文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山东版(谢冕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粤教版(陈佳民、柯汉琳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