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第【1】篇〗课内比教学,教学大比舞活动,在我校有计划进行着。
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这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第【2】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学习有点困难。
它要求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通过创设情景,是顺向思维,学生掌握得还可以,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对中差生来说,理解有点困难。
我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多创设情景、多摆小棒、多说摆的过程。
出示主题图:如:在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把小朋友按3人一组,分成了3组,还有2人。
学生很快想到3个3,再加上多的2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3+3+3+2,3×3+2=11,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
但是乘减算式4×3-1=11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基本的算术运算,是学生掌握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反思首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
在乘加乘减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形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结合。
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引入更多的操作性活动,如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理解程度的反思其次,反思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乘法和加法的顺序上存在混淆。
例如,一些学生在解决“3乘以4加2”的问题时,会先计算加法,再进行乘法,这违背了数学中的运算顺序规则。
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强运算顺序的强调,并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算顺序习惯。
课堂互动的反思再次,反思课堂互动是否充分。
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乘加乘减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但是,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缺乏自信。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在课堂上设置更多的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资源的反思此外,反思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
在乘加乘减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来辅助教学。
然而,我发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性较强,有时忽视了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平衡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的反思最后,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
评价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做好复习铺垫。
学数学就是用数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此,我认为在教学新知时,先做好复习铺垫还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复习时,我结合前面初步认识了乘法的知识上,让学生看图乘法列式。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口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哪个口诀来计算得数的。
而这两部分内容正是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用到的知识。
2、解决问题,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运算顺序,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因此,我教学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而是让学生求生物组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要求先把同样多鱼缸里的金鱼先求出来,即34,再加上不同条数鱼缸里的1条金鱼是13条,得出乘加的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课件演示,解决难点。
看例题图列出乘减算式并计算,学生理解上是有较大难度的。
教材没有特别要求这里要列乘减,而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难点正在这里,可以拓展开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于是通过课件演示情景来简化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在这之前,第四个鱼缸里也有4条金鱼,这时一共有几条,学生很容易得出有4个4条,即44,接着说:后来从第四个鱼缸里送走了3条金鱼,(课件演示第四个鱼缸里少了3条)现在有多少条。
这时学生很快就知道从44里去掉3条,得出44-3这个乘减算式了。
不足之处:1、难点知识还应多强调、多巩固。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在进行乘加乘减教学的反思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一、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需求。
乘加乘减的运算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无味。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将乘加乘减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乘加乘减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使用图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乘加乘减运算的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另外,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环境营造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我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思考。
首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表达,对于他们的提问,要耐心倾听,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
课堂上,我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结来说,乘加乘减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第1篇今天做了一节乘加乘减的公开课,现结合课堂教学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如下: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
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
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圈、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
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
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小熊走进课堂,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小熊掰玉米棒的情境图,并伴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而且,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中,我巧妙地利用主题图,设计玉米棒的秘密问题,以及创设了“丰收联欢会”、“参观森林果园”、“小小设计家”等活动,同时采用赠予小礼物的方式,为枯燥的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五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乘法这节课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根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情况列出算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1)3×3+2=11;(2)4×3-1=11这两个算式。
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生1:我看见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只有两个玉米,所以我用第一个算式。
生2:我看见小熊拿走了一个,如果不拿走这一个,那么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所以原来有4×3个玉米,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所以我认为是第二个算式。
我接着问:你觉得哪个算式好一些?为什么?生:我觉得第二个好一些!因为小熊拿了一个所以减一个,与图意相符合。
生:我觉得这两个算式都可以。
师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肯定。
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图上的玉米总数?这时有一部分学生才想到:3332=11这一算式。
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前面两个算式比第三个算式怎么样?生:简便!。
对只要简便就是好的方法,所以我同意这两种算式都是很简便的。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
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
生: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师出示算式124×3,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受到前面的影响(依次计算)。
师问:乘3,谁乘3?是124的和乘3还是4乘3?学生这时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究竟是谁来乘3?。
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识:是4乘3,那么12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题应该怎样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原则。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6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6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9月18日上午,我进行了加入教师行列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课:小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于老师、曲校长和我们实验二小的各位前辈在我教课结束后,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实用、有价值的建议,使我在数学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天,我的收获颇丰!以下是几位前辈的评课及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其整理如下:1、课堂的放与收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研究这一点不错。
但是,在总结学生成果,呈现学生作品时存在问题。
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随意的,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
而且也会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节课呈现的内容也出现了。
这使得本节课信息量大而不精。
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节课我要重点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数学的抽象化思维。
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我都是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如玉米被一个一个掰走,小汽车开走两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的体会到乘减是一个优势,但是却过于强调生活化,没有把乘减的数学抽象化思维展现出来,不能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数学算理,假设思维。
3、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与乘加乘减运算的梯度、联系没有诠释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连加、加减混合运算如何上升为乘加乘减运算,前后缺乏对比、总结与升华,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
由于乘减的出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从乘减的角度设计本节课,这使得原来很顺应学生思维的乘加被忽略了,这也体现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缺乏经验,顾前不顾后,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这一需要我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磨练。
5、问题的提出方式。
出示情境图后,所提出的问题应是玉米地里还剩多少个玉米?还是现在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玉米?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9月18日上午,我进行了加入教师行列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课:小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于老师、曲校长和我们实验二小的各位前辈在我教课结束后,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实用、有价值的建议,使我在数学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天,我的收获颇丰!以下是几位前辈的评课及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其整理如下:1、课堂的放与收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研究这一点不错。
但是,在总结学生成果,呈现学生作品时存在问题。
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随意的,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
而且也会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节课呈现的内容也出现了。
这使得本节课信息量大而不精。
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节课我要重点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数学的抽象化思维。
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我都是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如玉米被一个一个掰走,小汽车开走两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的体会到乘减是一个优势,但是却过于强调生活化,没有把乘减的数学抽象化思维展现出来,不能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数学算理,假设思维。
3、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与乘加乘减运算的梯度、联系没有诠释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连加、加减混合运算如何上升为乘加乘减运算,前后缺乏对比、总结与升华,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
由于乘减的出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从乘减的角度设计本节课,这使得原来很顺应学生思维的乘加被忽略了,这也体现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缺乏经验,顾前不顾后,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这一需要我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磨练。
5、问题的提出方式。
出示情境图后,所提出的问题应是玉米地里还剩多少个玉米?还是现在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玉米?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对《乘加乘减》的教学反思
对《乘加乘减》的教学反思2017年10月27日,今天给孩子们讲了《乘加乘减》。
课后老师们提出很好的建议,自己也反思。
首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孩子的学情掌握的不准确。
这节课在新授环节,没有给孩子讲清楚乘加以及乘减算式的算理,造成孩子在之后的练习中只会列式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并且对于对于这节课来说,理解乘减是一个难点,需要很好的引导孩子,但是自己在这个环节而对于乘减的讲解不够清晰。
其次,情境创设不太合理,没有很好的将这节课的知识很好创设在合理的情境中。
然后,评价语言比较单一,缺少针对性。
语言不够精简准确,使用太多的口头语。
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加油!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A.225 B.900 C.1000 D.40002.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正数都大于0C.0.1是一个正数D.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一个奇数,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A.质数B.奇数C.偶数4.张老师有3件衬衫、4条裤子、2双皮鞋,用它们一共可以搭配( )种不同的穿法。
A.9 B.14 C.24 D.65.由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列立体图形不符合的是( )。
A.B.C.D.6.一根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在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A.35段 B.34段 C.33段 D.32段7.掷3次硬币,有一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下,那么,掷第4次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A.14B.13C.12D.168.甲2小时做14个零件,乙做一个零件需16小时,丙每小时做8个零件,这3个人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比较9.如图,桌子上一共有()个棱长1dm的小正方体,这个组合体的表面积是()dm2(不计算接触桌面的部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反思第【1】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
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
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最新《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
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积极评价,增强参与的信心。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晰、完整,语言严密。
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
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
因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想法时应认真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案: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通过单元主题图中的“骑木马”这一情境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1.谈话:(出示熊大戴生日帽图)大家看,这是谁?(熊大)再仔细观察——(熊大过生日)(出示动物)这些小动物们给熊大送来了好多的生日礼物呢!我们一起来吧这些礼物整理一下。
2.复习看图写算式:(1)出示萝卜图这是小兔带来的胡萝卜,我们一起把它整理好。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通用4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9月18日上午,我进行了加入教师行列以来非常重要的一次讲课:小学二年级乘加乘减,于老师、曲校长和我们实验二小的各位前辈在我教课结束后,对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实用、有价值的建议,使我在数学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天,我的收获颇丰!以下是几位前辈的评课及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其整理如下:1、课堂的放与收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研究这一点不错。
但是,在总结学生成果,呈现学生作品时存在问题。
我在授课时随意找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使得呈现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随意的,缺乏目的性,没有层次。
而且也会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节课呈现的内容也出现了。
这使得本节课信息量大而不精。
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节课我要重点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数学的抽象化思维。
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我都是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如玉米被一个一个掰走,小汽车开走两辆等,让学生直观具体的体会到乘减是一个优势,但是却过于强调生活化,没有把乘减的数学抽象化思维展现出来,不能从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出数学算理,假设思维。
3、连加、加减混合运算与乘加乘减运算的梯度、联系没有诠释好!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从连加、加减混合运算如何上升为乘加乘减运算,前后缺乏对比、总结与升华,使得学生过于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
由于乘减的出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从乘减的角度设计本节课,这使得原来很顺应学生思维的乘加被忽略了,这也体现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缺乏经验,顾前不顾后,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
这一需要我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磨练。
5、问题的提出方式。
出示情境图后,所提出的问题应是玉米地里还剩多少个玉米?还是现在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玉米?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背景介绍《乘加乘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组合运算,是学生扎实掌握基础数学运算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理解乘法、加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 熟练运用乘法、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形式。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开始前,应当明确阐明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在讲解知识点时,应当注重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律,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练习设计不够巧妙: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应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明确教学目标: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阐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让学生清楚知道学习的方向。
2.深入浅出讲解:讲解知识点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设计多样化练习: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的知识。
结语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每一堂课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6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6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1)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数学思考。
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力图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图文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乘加乘减的本质意义和算理,启迪学生思维。
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也正如应老师说到的,我感觉这节课在算理上太强调了,而解决问题的中心就显得不够突出了。
另外,在学生如何理解2+4×4上,本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图就能理解的,我没想到学生会不赞成这样的算式,梁老师的一说也给了我不少的启迪,让我受益非浅。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是我该努力的方向。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
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亲和力,富有童趣,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
我的这节课评价显得重复,单调。
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
因此,正如王老师的建议,多看少儿节目,多听少儿广播,增加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图文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放开了让学生想,却显得有些散,课的主次目标也欠考虑周到,今后的教学中该引以为戒。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 首先,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
首先是备课环节上考虑的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差距。
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最新】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
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
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
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_1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上完《乘加、乘减》一课,对本堂课教学进行了小结,发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玉米主题图——图二”理解,从而解决今天所学的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主题图设计了“图一”、“图三”的教学内容,这样跳出了课本的框框,不拘泥于课本,实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如: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有:“4×3-2=10;3×3+1=10;3+3+3+1=10;3×4—2=10;3+3+3+3—2=10:3×2+4=10……。
等算式。
这种不同的解题策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例如:本节课的“给杯子盖盖子”、“夺红旗”、“摘苹果”、“给小狗戴帽子等”的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同时,使学生感受在乐中学。
当然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如: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留给学生空间,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
所以,我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使数学教学活在动中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
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
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