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流行起来的?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命制:孙秀英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它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向轻便方向发展。

它的演变和发展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政治动乱、国家分裂,则货币混乱。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1、战国: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如齐国的刀形币、赵国的铲形币、楚国的蚁鼻钱以及秦国的半两钱等。

这是各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2、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后世历代都仿照秦钱样式。

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3.两汉:(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

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评价:①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

五铢钱重量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媒介,历经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

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

2.知道中国古代货币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的影响。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大致经过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的贝币第二阶段:战国时期的铸币第三阶段:秦朝开始的方孔圆钱第四阶段:汉朝的五铢钱第五阶段:唐朝的开元通宝钱第六阶段:始于北宋的纸币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

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

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的贝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贝币。

贝币是古代流通较广的实物货币。

这主要是因为牛、羊、猪等牲畜充当实物货币不能分割,五谷充当实物货币容易腐烂,珠宝玉石又太少了,海贝就成为了古人首选的实物货币。

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

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海贝----我国最早的货币,也是夏商周时期最重要的实物货币。

第二阶段:战国时期的铸币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活动不再限于剩余生产物的偶然交换。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物向商品形态转化。

商人阶级的出现,使产品发展成商品,这是经济方面的重大转折,反映在货币方面,就是铜铸币的发展极其广泛流通,又由于政治上各诸侯互相争雄,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因而各地区基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铸造出各种不同的铜铸币,即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中国货币变迁的历史

中国货币变迁的历史

中国货币变迁的历史:中国货币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经历了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以及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等重要阶段。

在商朝时期,中国出现了铜币,这是中国货币的最初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货币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

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这导致了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这种杂乱状态,实现了货币形状的统一。

此外,中国货币还经历了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中国货币一直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进行统一管理。

同时,中国货币的名称和形制也发生了多次演变。

唐代时期,开铸开元通宝,以“文”作为货币单位。

随后则先后铸有乾封泉宝、乾元重宝等铜钱。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铸有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两种大钱。

宋代时期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所取代。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的变迁历史非常复杂而丰富,每一次重大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从商朝铜币的出现,到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的杂乱形状,再到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形制,以及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实现中央统一管理,每一次历史的跨越都在推动着中国货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一、货币的起源与初期
1. 原始货币:原始社会采用一定物品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换,如贝壳、
兽牙、兽皮等。

2. 货币符号:商代开始出现青铜器上的“贝”、“印”等符号作为货币代替实物货币。

3. 刀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铁刀作为货币的现象,此类货币
被称为刀币。

4. 钱币:秦朝时期,开始使用以铜为材料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刀钱”或“布币”。

汉朝时期继续使用“刀钱”,还将“布币”改进为“五铢钱”。

二、货币的发展与壮大
1. 钱币大量发行:唐朝时期,铸造钱币的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钱
币数量大幅度增加,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

2. 钞票的兴起:十七世纪明朝时期,出现了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币,这
是人类货币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 钞局体制的建立:清朝时期,钞局体制得到了完善和规范,各地方
的钞局都收归财政部管理。

三、货币的走向现代化
1. 加入国际金融体系:1912年,中国加入了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

2. 新式货币的铸造: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铸造新式银元、贯、角、分等货币。

3. 国民党时期货币统一:1948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货币统一
政策,统一发行新的国民党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
进行货币改革,建立了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货币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是,货币从最初的原始货币到青
铜器上的货币符号,再到以铁刀、铜钱、纸币等多种形式存在,货币
的数量和流通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货
币体系。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内容如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出现专门的货币。

当时人们只能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物品。

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和保值功能的物品,如贝壳、玉器等就成为了当时的"货币"。

2. 铜钱时代
公元前6世纪,秦国开始铸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铜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钱时代。

铜钱统一了全国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之后的历代朝代也广泛使用铜钱。

3. 纸币时代
公元960年,北宋政府下令全国通行纸币,标志着我国进入纸币时代。

纸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后元、明、清等朝代也广泛使用纸币。

4. 近代货币时代
1890年,清政府开办中国第一家政府银行——湖北官钱局,发行银元券,标志着近代银行券时代的开始。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首次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开启。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此后,人民币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货币。

我国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近代银行券,直至今天的人民币时代,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使用金属币作为货币交换的媒介。

在古代,中国的钱币主要是青铜制成的。

最早的钱币形状类似于铲子,称为铲钱,上面通常刻有文字和图案。

后来,钱币的形状逐渐演变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方便穿线以便挂在绳子上。

到了秦汉时期,钱币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铸币技术的发展使得钱币的形状更加规整,图案也更加精美。

而且,钱币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官方铭文,比如皇帝的名字、年号等等。

这些铭文不仅使钱币得以辨别真伪,还帮助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在中国的钱币发展历程中,一些特殊的钱币时期也值得提及。

比如北宋时期,有脆钱和活钱两种类型的钱币,脆钱容易断裂,而活钱则相对耐用。

明代时,出现了铜元和银元,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清朝时期,辅币逐渐减少,铜元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钱币逐渐与世界接轨。

20世纪初,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铸币技术,铜元的制作也更加精细。

此后,中国的钱币历程经历了辗转的时期,从被西方文化影响,到金圆券的发行,再到建国后的人民币改革和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钱币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最早的青铜币到现代的纸币,每一种钱币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钱币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历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货币演变3篇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货币演变3篇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货币演变3篇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货币演变1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众所周知,货币是一种交换工具和价值尺度,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货币也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

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及相关文化具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中的相关考试题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早期的中国,贝类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换物品的一种货币形式。

从殷商时代开始,这种贝类被用作交换货物的代替品,比如贝壳、蚌壳、海螺壳等都是当时的交换货币。

周朝时期,铜钱开始出现,这种独特的货币形式使用广泛,成为周朝时期的主要货币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

在先秦时期,铜钱的大小、形状、重量都不尽相同,铜钱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但大致都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黄金"、"鲁国"、"泉硬"、"呀史"、"仿越"以及"蟹爪钱"等。

到了汉朝时期,铜钱的种类更加丰富,如五铢钱、方孔钱、布币等。

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铜钱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质量也日益下降,铜钱的价值也发生了剧烈变化。

到了宋朝,货币的流通越来越不便,需要新的货币形式来代替铜钱,于是在北宋的时候,纸币首先在中国作为流通货币出现。

“交子”这种纸质货币首次出现于960年,被用作当时的货币形式,通过它可以在不带铜钱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然而由于当时的流通货币不能保证货币的价值,因此在宋朝中期,纸币也被 galloping inflation(快速的通货膨胀)所摧毁,所以在南宋时期纸币的发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明朝时期中国又恢复了铜钱的生产,虽然在其产量、规格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比如“万历通宝”就成为了明朝时期的流通货币之一,但随着贸易的增加和商品的多元化,明朝时期出现了银锭、金锭等大量新的货币形式,并逐渐推广到社会上。

我国的货币发展历程

我国的货币发展历程

我国的货币发展历程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在古代,贝壳、铜钱和银元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货币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汉朝时期,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

这些金属货币由铜铸成,形状类似于圆盘。

此后,铸造钱币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交易媒介。

到了唐代,纸币开始在中国流通。

唐朝政府发行了第一批纸币以方便交易和纳税。

然而,由于制造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纸币的价值不稳定,最终导致了纸币的贬值和失去信用。

宋朝时期,银元开始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

银元的发行量逐渐增加,取代了许多以前的钱币。

银元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到了清朝,纸币再次出现。

清朝政府发行了一系列的纸币,以应对军费开支和政府财政需求。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外部干预的原因,这些纸币的流通价值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到了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后,货币制度开始逐渐规范。

民国政府发行了新的纸币,统一了货币的形式和价值。

此后,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主要的法定货币。

随后,中国货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人民币逐渐稳定,成为中国的国家货币,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使用,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总的来说,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贝壳、铜钱、银元到纸币和现代人民币的演变。

货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变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货币领域的管理和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我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使用的货币形式多样,包括贝壳、布帛、铜器等等。

然而,这些形式的货币并不便于交换和储存,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方便的货币形式。

到了周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大量的铜钱。

这些铜钱的形状很像一个方孔的圆环,通常有文字和纹饰。

这种铜钱在我国历史上流通了数千年,成为我国最早的钱币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货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唐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

这些贵金属货币的发行数量相对较少,由官方控制,与铜钱不同,它们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方便。

到了宋朝时期,我国的货币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钞票开始流通,成为宋朝的主要货币形式。

这种纸钞与现代纸币非常相似,有一定面额,在经济交易中使用。

然而,随着宋朝政府的不断发行钞票以满足财政需求,通货膨胀问题逐渐严重,导致纸钞失去了交易价值。

元朝时期,我国发行了一种新的货币——钱币。

这些钱币在形状、大小和重量上都非常规范,通行于全国各地。

元朝的钱币也有文字和纹饰,记录了当时政府的标志和宣言。

明朝时期,我国开始发行铜质的方孔钱。

这种钱币相对于以往的铜钱和钱币来说,更加规范,重量和面值也更统一。

明朝还发行了一些特殊形状的钱币,如壶口钱、花钱等等。

清朝时期,我国的货币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清朝开始发行银元和铜元,支持外离银行,统一了货币制度。

清朝的钱币在质量和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成为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20世纪初,中国闯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我国的货币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本统一发行的银元和铜元被废弃,一系列新的纸币被发布。

这些新纸币的设计和样式充满了时代特色,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发展继续迅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方便、安全的电子支付方式的需求与日俱增。

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我国货币历史中新的一章,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金属货币的演变

古代金属货币的演变

夏商周既是货币起源也是货币发展时期1,夏商时期根据出土的文物考究,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在夏朝时期诞生的,当时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海贝特别美观,极具观赏价值,于是被夏朝的人们收藏起来当装饰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发现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其实是因为人们发现一个重大问题,即一只鸡与水果没办法以同等的价值进行交换了,所以需要一般等价物,即具备货币的物品。

于是立即付诸行动,至此诞生石头所制作的贝币,接着陆续使用骨头、陶瓷等原材料仿制贝币,即我国最早的人工制作的货币诞生了。

这个时候的计算不似后世以重量为计算单位,商朝的货币计算单位是“朋”,以五个贝币串在一起为一串、两串即为一朋。

2,周朝时期我国的周朝时期,因为当时的实际发展状况将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战国。

西周属于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巅峰阶段,所以货币的发展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但是西周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贝币,只是发展到中期之后,西周诞生了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即用青铜制作的贝币。

与此同时,西周在这个时期还诞生了用金银玉石制作的贝币,只是这些货币不用于流通,只是作为周天子对王公贵族的赏赐物。

西周不仅诞生金属货币,还针对贝币制定统一标准,即用作货币的只能是小型海贝,而大型海贝只能当作装饰品。

而且西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西周后期,石贝、骨贝、陶贝等贝币被陆续淘汰,这些货币本身的原材料已不具备重要价值。

在西周的周孝王时期,货币计算单位也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以重量计算的方式,单位是“寽”,一“寽”大概是十二铢,这个计算方式的出现,为后来奠定基础。

东周的春秋战国阶段,我国的货币发展和变化如雨后春笋一般。

在当时除青铜贝币以外,开始诞生以生产工具为模型的货币,例如布币和刀币,这两种货币在诞生之初不仅可以当作货币使用,还能作为生产工具使用,到春秋战国后期更是诞生我国第一枚圆形铜钱。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展变化1,秦汉时期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定下统一的标准,其中货币也是,秦始皇先是以之前秦国发行的圆形圜钱为形制基础,统一演变成圆形方孔铜钱,在铜钱上面铭刻着重量,这就是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秦半两”。

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货币的历史演变过程非常复杂,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金属铸币,随后经历了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等货币体系。

在秦汉时期,中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如秦朝的半两钱、汉朝的五铢钱等。

唐朝时期,货币制度发生了变化,开始使用通宝、元宝等货币,同时出现了纸币“交子”。

宋朝时期,纸币成为主要货币,但金属货币仍然在流通。

元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银元和铜元。

明朝时期,银元和铜元成为主要货币,但同时仍然使用纸币。

清朝时期,银元和铜元继续使用,但货币制度变得更加复杂。

在现代,中国的货币制度变得更加简单和统一。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随后,人民币经历了多次改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简述中国汉朝至清朝的纸币和硬币

简述中国汉朝至清朝的纸币和硬币

简述中国汉朝至清朝的纸币和硬币
纸币: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汉朝。

此后,随着货币的不断发展,唐
朝开始使用银元、铜钱等货币,宋朝时期开始使用“交子”等纸币。

元朝时,出现了著名的“元宝纸币”,清朝也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比如“宝泉券”、“大清银行券”等。

硬币:钱币史上,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货币交换时代的石斧、贝类、铜
贝及形如牛形、刀剑等器物。

春秋时期是铸钱之始,当时流通的多是黄金、银、铜质货币,这些货币成为古代贵族、商人和官员的代表性品牌。

汉朝
时期是中国钱币史上的黄金时代,汉时流行的主要是铜钱。

唐朝初期,出
现了银钱。

明代时期,银元逐渐成为货币主力,直至清朝时期才逐渐被纸
币所替代。

清朝还铸造过各种不同材质、形制、纹饰的钱币,包括铜器、
慈禧钱等。

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历程可以追溯至商代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是贝壳、青铜器等物品来进行交换和储蓄。

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左右开始出现了刀、布、印等货币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货币形式不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银铜币。

汉代时期,出现了铜钱,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其后还出现了贮藏十文铜钱的“元宝”。

随着唐代的到来,人们开始使用银币来进行交易,铜钱逐渐退出了市场。

宋代时期,银锭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时期,铸造过程得到了改进,钞票也开始被大量生产。

清朝时期,钞票逐渐取代了银钱,成为主要货币形式。

近代以来,货币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今,中国的主要货币形式是人民币。

关于元宝的典故

关于元宝的典故

关于元宝的典故
元宝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朝。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有大臣劝阻道:“铜钱乃华夏阳明政权之用,我们起于北方草原地区,属于幽阴之地,不能和华夏阳明之区相比,我国适用纸钞。

”忽必烈深以为然,便决定取而代之,在汉地大量使用纸钞(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金银则多被运往西亚地区用于商贸(实际上应为蒙古统治者对汉地的一种经济掠夺,阴阳之论仅是为其行为的合法性背书)。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央政府下令将各地平准库中的金银悉数收缴国库,并颁布《整治钞发条画》严厉打击民间的白银流通,强制百姓将手中白银全部兑换成纸钞,还鼓励百姓检举、揭发私自收藏和使用白银的人。

至元三年(1266年),《元史·杨湜传》记载:“以湜为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

”与此前铜钱上的钱文不同,这里的“元宝”为大元朝的宝货之意,这也是截至目前发现的银锭“元宝”的最早文字记载。

目前所见最早的“元宝”实物是上海博物馆藏的至元十三年(1276年)“扬州元宝”银锭,该锭长14厘米,首宽9.8厘米,腰宽5.8厘米,重1876克。

古钱币名词解释(3)

古钱币名词解释(3)

古钱币名词解释(3)古钱币名词解释省陌----指以不足百数之钱当百行用。

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飞钱----唐代官办的汇兑业务。

商人外出经商,可将铜钱交给京城有关机构(诸道进奏院及诸军),然后轻装去四方,凭券取钱。

交子----北宋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由张永发行于四川。

每交面额一贯,每三年调换一次,称作一界。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钱引----北宋的一种钞票。

《宋史.食货志》记崇宁四年(1105)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刷,四川如旧法。

小钞----北宋的一种钞票。

《文献通考》卷九记崇宁五年(1106),诏当十钱惟京师及陕西两河许行,诸路并罢,令民间于诸县镇寨送纳,给以小钞,自一百至十贯止,令通用行使,如川钞引法。

关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绍兴元年(1131),有司因婺州屯兵,请椿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婺州。

公据----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二十九年(1159),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会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三十年(1160),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

湖会----湖广印造的会子,创始于宋隆兴初年。

盐钞----又称盐引,宋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盐钞每一席领盐116.5斤,价6贯。

茶引----宋代的取茶凭证,性质和盐钞同,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坐龙----中国银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蹲坐之态而得名。

立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状而得名。

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飞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飞翔之势而得名。

官局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

因币正面纪地文字铸官局两字而得名。

用于福建、四川两省本省铜元背面龙图的区分。

就龙图本身而言,其应归属坐龙类。

大清龙----中国清代机铸币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

元宝的制作方法

元宝的制作方法

元宝的制作方法摘要元宝是中国古代货币,由黄铜制成,具有独特的形状和设计。

本文将介绍元宝的起源和制作方法,以及现代人如何制作仿古元宝。

1. 元宝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元宝最早出现在中国秦代,当时的货币形状主要是实心铜锭,没有规定的重量和标准。

到了汉代,元宝开始流通,并逐渐成为正式货币。

元宝的形状与货币的重量和价值相结合,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铸币技术,元宝的制作主要依赖手工。

从材料选择到制作工艺,经过多个步骤,制作出的元宝才能符合相应的标准。

2. 元宝的材料选择元宝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黄铜,黄铜是一种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黄铜的比例通常为铜70%和锌30%。

制作元宝所使用的黄铜必须是经过精细选取和处理的优质材料,以确保最后制成的元宝质量优良。

3. 元宝的制作工艺3.1 设计和铸模在制作元宝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设计和铸模的工作。

设计师根据历史文物和古代元宝的特点,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元宝形状和图案。

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原型铸模。

3.2 铸造铸造是制作元宝的关键环节。

在铸造过程中,先将黄铜材料熔化,然后倒入铸模中。

待黄铜冷却凝固后,取出铸模,即可得到一枚新制的元宝。

3.3 抛光和处理新制的元宝通常会有一定的瑕疵和毛边,需要进行抛光和处理。

抛光可以使元宝表面变得光滑,并去除表面的氧化物。

处理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对元宝进行清洗和防腐处理。

3.4 包装和标记制作完成的元宝需要进行包装和标记。

常见的包装方式包括纸盒、木盒和塑料袋。

标记可以包括制造商的标志和产地等信息。

4. 如何制作仿古元宝现代人也可以通过仿古元宝的制作来了解和体验古代的制作工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仿古元宝制作方法:4.1 准备工作准备一块黄铜板材和一套金属工具,如锤子、凿子和锉刀等。

4.2 设计和制作铸模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设计出元宝的形状和图案。

然后,使用黄铜板材制作出铸模。

4.3 制作元宝将黄铜板材放在金属工作台上,使用锤子和凿子将黄铜板材打造成元宝的形状。

元宝的描述

元宝的描述

元宝的描述
元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货币。

(一)元宝的历史
元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元宝本来是现代货币的存在,当时它是用来发放给官员的薪酬的。

它也用于交易,尤其是手工业的工人购买原料时,元宝就被用于付款了。

从古至今,它已被认为是一种稳定、值得信赖的货币。

(二)元宝的特征
元宝一般有面值,形状是圆形,主要由金银合金制成,里面镌刻有相关纪念性文字与图案。

元宝的外形有不同类型,比如佛钞、如意钱、宝瓶钱等,每一种元宝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意义。

现代的元宝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作,一般都是由金
(三)元宝的文化价值
元宝不仅仅是用来交易用途,它在文化上也有特殊的含义,象征着古老的历史足迹,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它代表着和平、友好、
和美好未来,也象征着丰富、幸福、繁荣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它代
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漫长的传统,也意味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文化。

(四)元宝的象征
元宝不仅在我国的历史中拥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元宝也被认为是祝福
的象征,它给家庭带来和睦,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它表达了父
亲对子女的无限爱护和希望,也被认为是消除灾难、驱逐邪恶的信物。

(五)元宝的市场价值
现在,元宝的市场价值也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经不再仅仅是现
金抵付而已,而是成为投资品、收藏品。

它也在投资界崭露头角,价
值越来越高,投资者也更加关注它。

古钱市场上的元宝也被一时的买进,买家们把它当作财富的象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收藏。

古货币历史上的金元宝

古货币历史上的金元宝

古货币历史上的金元宝金元宝由贵重的黄金制成。

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

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元通宝”的。

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金元宝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

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

而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伯颜以将士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

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

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

“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14.5厘米,厚3厘米。

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专家认为,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炼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

因此,白银作为币材是汉武帝以后的事,作为称量货币熔铸成各种形状以便支付,始于唐宋。

认识白银,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当时蒙古与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贸易关系密切,商队往来也十分频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银币;入主中原后即提高了白银的货币职能。

虽然元初时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间流通和买卖金银,但百姓之间的借贷、日常交易甚至劳务报酬的支付等等以银计价,已成家常便饭。

银钱的重要性体现在政府确立纸币制度后,是以白银为本钱来保证纸币发行的。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最初行用宝钞时还以折合银锭计算,后来索性径直用锭为单位来衡量宝钞。

元帝国爱银之甚,由此可见。

元宝的前世今生

元宝的前世今生

元宝的前世今生(转自金银流霞)说起元宝,大众并不陌生。

它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民间年画、古装电影和电视剧中,那胖胖的形状、高高的肚子已经深深印在现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财富的化身。

然而,古代人们真正使用的元宝却不是这个样子。

元宝名字的由来元宝,正式的名字是金银锭,属贵金属称量货币。

它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媒介。

为什么把金银称量货币称之为元宝?这要从元代说起:“元宝”两字源于元代银锭背面上的“元宝”铭文。

《元史·杨湜传》中谈到:至元三年“以湜为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

”这就是“元宝”一词出现在银锭的最初记载。

“元”即元代,“宝”即宝货。

元宝就是元代的宝货。

在银锭背面錾刻“元宝”两个大字,有强调大元宝货的意义。

后来,元代虽然被明代取代,但元宝的称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

之后凡是金锭银锭都被俗称为金元宝和银元宝。

元宝的历史演变黄金在被发现和冶炼之后,最初是以装饰品的形式存在的。

真正用于贮藏和支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目前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当时唯一使用黄金货币的国家。

充裕的黄金资源、富庶的国家财力使得楚国首先将黄金制成货币——爰金,应用于皇室收支和大宗商业贸易。

《韩非子》和《韩诗外传》都记载了楚王用黄金百斤作为报酬聘请能人贤士为国家出力的故事。

爰金是楚国经济发达的产物,是楚国商业繁荣的象征,它孕育在春秋中期,产生于春秋晚期,直到西汉中期才逐渐消亡,存世约四百年,是中国货币史上极具影响的黄金货币。

西汉的黄金货币是以圆形为基本形状的。

主要有金饼和马蹄金。

在安徽阜南、河北燕下都、满城贾庄、陕西,西安、临潼、北京怀柔、湖南长沙、衡阳,江苏铜山、河北满城汉墓和窖藏中发现。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金银铤实物是唐代的,唐代金饼制作极为粗糙,无铭文,形状似圆非圆,背面低凹,成色仅80%,唐代银饼,极具特色,制作开始规范,且凿刻或墨书铭文,内容涉及铸造部门、人员、重量、年月、白银来源、官员职务姓名、工匠名等等,如“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十两、专当官王问乐、典陈友、匠高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流行起来的?
本文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百姓的力量大,这么一读,竟然就开了后世铜币以“元宝”为名的先河。

安史之乱中,叛军登基做皇帝,也要发行钱币,但他们可能文化不够高,你看,史思明在洛阳铸了“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不知道“通宝”是正名,“元宝”只是俗称,竟然也得到认可,于是后来唐代宗时有“大历元宝”;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间有“天福元宝”,宋太宗的“淳化元宝”、徽宗的“圣宋元宝”,以至清末的“光绪元宝”等等,这些“元宝”都是铸有“元宝”字样的钱币,并不是你看到的和财神爷在一起的金银锭。

那唐朝时就不用金银吗?非也。

唐朝时,朝廷赏赐大臣,商人支付大额货物,会用到金银。

比如买马,马在任何朝代都很值钱,要用铜钱买,铜钱能比马重。

所以,常用银子交易。

但不是元宝,叫银铤,形状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的船形。

到了宋朝,银铤变得立体,就变成了银锭。

而再变成我们现在印象里面的银锭,那是在元朝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元朝时,元宝终于实至名归——元宝元宝,元朝之宝嘛,这不是开玩笑,没错,元朝以“元”为国号,元宝这个词
最对元朝皇帝的胃口了。

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

黄金做的大家就叫金元宝,银锭呢就称作银元宝,其中既有政治含义,也或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灭南宋后,返回扬州,丞相伯颜因为士卒掠夺无度,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花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

经办此事的销钱官制成重五十两的银锭,还特别起了个名儿“扬州元宝”,呈献给忽必烈。

当时的元宝形状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拍扁了就和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代时律令规定,各行省转交至户部中央的税款,必须以五十两银元宝为一单位,因此行省衙门会把从百姓处收集来的散银,熔铸成五十两银锭才上缴。

五十两雪花银,才能铸成一只元宝,难怪元宝那么贵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