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第一题论语中的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
第二题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答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第三题论语最早是由谁编纂成书的?答案:论语最早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进行编纂。
第四题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什么?答案: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和行为示范。
第五题论语中的“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研究而时常温,不是很快乐吗?第六题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去做。
第七题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八题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
第九题论语中的“人不学不知义,不问不知耻”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研究就不了解道德,不思考就不知道羞耻。
第十题论语中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引人注目。
第十一题论语中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未能尽力帮助人,怎么可能去帮助鬼?第十二题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生气。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大学论语十二章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论语十二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老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论语》中提到的“三纲八目”?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D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知识的广泛性B. 知识的深度C. 诚实的态度D. 学习的重要性答案:C5.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是指什么?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修养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二、填空题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恰当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_________。
答案:到处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或事8. “温故而知新”是说通过_________来获得新的认识。
答案:复习旧知识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
答案:向优秀的人学习,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尊重人、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包含了对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12. 解释《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礼”在《论语》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它规范了个人行为和社会仪式,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维护。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良好教养的人。
君子不仅要有道德修养,还要有智慧和勇气,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礼相待,对待自己则要求严格。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1.《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
两者的“省”有什么不同?答: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
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内的,“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
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该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比喻论证。
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
孔子强调,人与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答:“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用“礼”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4.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答:①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则。
②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试题(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
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答案:
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里的“周”指的是________。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坦荡荡”形容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积累B. 学习的兴趣C. 学习的方法D. 学习的态度答案:B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A. 启发式教育B. 应试教育C. 填鸭式教育D. 放任式教育答案:A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中“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什么意思?A.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谨慎B.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迅速C. 做事要迅速,说话要迅速D. 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谨慎答案:A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中“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但不会盲目附和他人,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小人则表面上看似一致,实际上内心并不和谐,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通假释义①可谓好学也已“已”同“”,_____②知者不惑“知”同“”,____二、古今异义①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 ________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②《诗》可以兴古义: _____今义: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①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形容词,衣食所安.动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②归天下归.仁焉动词,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动词,臣请完璧归.赵动词,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动词,天下同归.而殊途名词,③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名词,.不学《诗》,无以言.动词,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名词,④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助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助词⑤而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就有道而.正焉连词,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四、翻译下列加点字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③君子喻.于义④其.“恕”乎⑤勿施.于人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⑦迩:迩.之事父⑧焉:见贤思齐焉.五、词类活用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请事.斯语矣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④见贤思齐.焉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譬如平.地六、文言句式①克己复礼为仁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七、课外拓展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奔。
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
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
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
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
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
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於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宣公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
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甲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略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
..(),六十而耳顺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
..(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