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态旅游资源(3)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复习题

生态旅游复习题

生态旅游复习题名词解释1、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游客。

根据这个定义,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3、休闲时间: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为了休息,为了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欲活动的总称。

4、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是"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5、综合型生态旅游者:综合型生态旅游者是指观光、参与或专门等旅游目的或方式两种以上的有机组合,这类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类型中的主体,占多数,主要原因是,生态旅游者的出游一般都是多种动机或方式并存,需求多样化。

6、狭义的旅游行为:主要指旅游者在旅游区内具体的游乐活动,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色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行为。

7、生态旅游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从定义不难看出,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8、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指水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能源等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也包括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活动的敏感程度9、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是指满足生态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切生态经济条件。

众所周知,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和质量好坏的关键,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设施条件以及对旅游投资能力大小和接纳旅游投资能力的大小等。

10、旅游资源中的“三S":热带优质沙滩海滨所特有的充足的阳光(Sun)、温暖的海水(Sea)及优质的沙滩(Sand)被誉为旅游资源中的上品“三S”。

生态旅游复习题

生态旅游复习题

生态旅游复习题一词解释了1,狭义的生态旅游者:指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旅游者根据这的定义,生态旅游者仅指那些来到生态旅游区并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负有责任的旅游者。

2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3.闲暇时间:指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和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这是他希望休息、娱乐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力的任何活动的总称,也是自发参与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总称。

4,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生态旅游“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5,综合生态旅游者:综合生态旅游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旅游目的或方式的有机结合,如观光、参与或专业化。

这类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者的主要类型,占大多数。

主要原因是生态旅游者的旅游一般具有多种动机或模式和多样化需求并存的特点。

6,狭义旅游行为: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区内的特定娱乐活动,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密切相关的部分行为7,生态旅游:它是一个综合产业,依靠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生态旅游游客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他们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生态旅游管理的三大要素。

8,自然资源与环境:主要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自然能源等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自然资源对生态旅游的敏感性9,以及外部生态经济旅游环境:指满足生态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所有生态经济条件众所周知,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和质量的关键,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旅游设施条件、投资旅游和接受旅游投资的能力等。

10.旅游资源中的“三个s”:热带优质沙滩特有的充沛的阳光、温暖的大海和优质的沙滩,被称为旅游资源中的“三个s”。

11,广义生态旅游者:广义生态旅游者,指所有到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者12,生态旅游者的权益:生态旅游者的权益有一个特定的范畴,即生态旅游者在购买生态旅游产品和接受旅游服务时所享有的基本权益13,国际生态旅游者:指名暂时离开居住国或长期居住国,进入其他国家进行生态旅游的旅游者14,观光生态旅游者:主要目的是参观和欣赏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者15,参与性生态旅游者:参与性生态旅游者是指积极参与旅游相关活动的生态旅游者16.广义旅游行为:指不愿意把旅游作为自己的砂浆的旅游者的空间运动、娱乐活动和相关的生活行为。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分类方法旅游资源是指各种旅游活动中所需要的、供游客观赏和利用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根据旅游资源的属性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1.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是指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环境,如山水、峡谷、河流、湖泊、瀑布、海滩、岛屿、草原、森林等。

这些景观因其独特性、美丽性、生态性和科学性而被广泛地利用和开发。

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提高游客的自然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是指人类在不同时期创造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如古建筑、古镇、文化遗址、民族风情、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景观因其独特性、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而吸引游客。

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和体验感。

3.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湿地公园、生态村庄等。

这些景观因其生态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而被广泛地利用和开发。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生态保护,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

4.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是指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的设施和服务,如度假村、温泉、健身中心、高尔夫球场、沙滩、农家乐等。

这些景观因其舒适性、娱乐性和休闲性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消费体验和品牌价值。

5.主题旅游资源主题旅游资源是指以某种特定的主题为内容的旅游资源,如文化主题、历史主题、艺术主题、科技主题、运动主题等。

这些景观因其主题性、独特性和创新性而吸引游客。

主题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主题设计,提高游客的主题体验和参与度。

6.商业旅游资源商业旅游资源是指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如购物中心、特色街区、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

这些景观因其商业性、品牌性和消费性而被广泛地利用和开发。

商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品牌形象,提高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三)省级旅游资源 • (四)市(县)级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查明旅游资
源的基本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组合 情况、开发价值和开发利用现状等,为旅 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和合理开发,以及旅 游资源的保护打下基础,为旅游业的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 (一)搜集现有各种有关资料
• (二)现场踏勘
• 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
• 1、首先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 2、根据以后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需要, 可以将调查地区分为若干调查小区。
• 3、在分区的基础上,采用旅游点调查和旅 游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小区的 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综合考察。
• 4、旅游资源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内容、所 采用的方法、评价结果等。
• 5、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 (一)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 (二)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 (一)客观真实原则 • (二)符合科学的原则 • (三)全面系统的原则 • (四)综合效益原则 • (五)动态发展的原则 • (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
• 1、观光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2、娱乐型旅
• 3、购物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4、专门型旅
• 三、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进行分类 • (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
•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 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态旅游资源分为⾃然⽣态旅游资源系统和⼈⽂⽣态旅游资源系统两⼤类型。

1、⾃然⽣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是地⽂⽣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态旅游资源,如岩⽯、矿物、古⽣物化⽯、⽕⼭、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态旅游资源,如⼭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

⼆是⽔体⽣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

三是⽓候天象⽣态旅游资源,包括宜⼈的⽓候、天象奇观等。

四是⽣物⽣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态旅游资源、草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
⼀是⼈⼯⾃然型⽣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态旅游资源、农业⽣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动物园)、⾃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

⼆是⼈造⽂化型⽣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什么是旅游资源

什么是旅游资源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1)地球的圈层构成自然旅游资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组合规律决定旅游区、旅游点的形成。

(3)自然旅游资源受地球景观带的分异规律控制。

(4)地质作用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本底。

(5)地球水体的水文特征。

①海洋:海滩、海岛、珊瑚礁、海洋生物资源。

②河流:上流急流峡谷众多;中游波涛滚滚;下游水网密布,形成不同的资源特色。

⑤瀑布:形、色、声三态变化,形成独具旅游资源。

④泉:千姿百态。

③湖泊: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6)气候的差异性①由于气候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康乐气候、避暑胜地、避寒胜地等旅游资源。

②与其它要素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如热带雨林景观、干旱沙漠景观、寒带冰雪景观。

③垂直变化可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旅游资源。

④气候要素变化:濛濛细雨、山间云雾、林海雪原、朝霞晚露、旭日夕阳、雾松雨松。

(7)地球生物的多样性①生物化石旅游资源②子遗动物和植物③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不同的景观④绿色植物是构成景区的重要要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历史遗存①古人类遗址:原始部群聚居、活动遗址、生活用具与生产工具、原始艺术及墓葬等。

②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

③古建筑:古城墙、堡垒、楼阁殿堂、桥塔亭榭等。

其它有石雕刻、伟大工程、古都、名人伟人遗址、遗迹,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及至神话传说所依托或附会的地点或建筑都以其独特的价值在今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人文旅游资源越古老,其价值就越高。

2、社会文化差异①横向差异:正是由于社会文化上的差异,使一地居民对另一地产生未知感,这是形成旅游者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重要原因。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教案(活动版)

《黄果树瀑布》精品教案(活动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1.3 教学活动:(1) 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外观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3)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4)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瀑布形成原理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水文条件。

2.2 教学内容: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水文条件。

2.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图示。

(2) 教师讲解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水文条件。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瀑布形成原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瀑布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2 教学内容: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图片。

(2) 教师讲解黄果树瀑布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理解。

3.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生态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瀑布保护的重要性4.1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4.3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果树瀑布保护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教师讲解瀑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瀑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4.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瀑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第五章:瀑布旅游与文化5.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旅游与文化价值。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定义: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背景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

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第一,人类要发展;第二,发展要有限度。

所以虽然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伦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不同的侧面理解,但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他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目标的改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经济的发展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及基础,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只有关心世代之间的平等,地区之间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才能从主观上为可持续发展的事实、实现提供可能;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源的可持续问题,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没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就体现在发展过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程度;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旅游资源地理复习知识

旅游资源地理复习知识

旅游资源地理复习知识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者行为地理第三章旅游资源地理第四章自然旅游资源第五章人文旅游资源第六章中国旅游景观分区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旅游地理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与地理学,旅游地理的关系;2. 从概念上与技术上解释旅游的含义,区分旅行、休闲与闲暇的不一致之处;3.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重点与难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基本内容及其进展。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旅游地理学的进展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它是地球表面的一种人文现象,一种为了消闲、娱乐等目的,从一地到另一地,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原地的闭合的人口流淌现象,为此着重研究三个问题:1、何处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旅游客源地或者旅游接待地?2、是什么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流的方向与强度?3、旅游现象将对旅游客源地与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一、旅游地理学要紧流派:休闲与旅游地理学游憩地理学闲暇地理学观光地理学由于各国经济进展水平不一致及学者对闲暇,游憩与旅游的不一致懂得。

二、闲暇、游憩与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与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者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通常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类活动。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类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旅游1、概念关于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各国学者都强调:(1)旅游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2)旅游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是物质文化生活的构成部分;(3)旅游是暂时的在异地的活动;(4)旅游的目的是游览、求知与娱乐;(5)旅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生态、就业等各方面。

第五章生态旅游规划

第五章生态旅游规划
第五章 生态旅游规划
1
第一节 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一、生态旅游规划的含义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 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 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 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2
二、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农场 生态果园 生态菜地 生态鱼塘 工艺小作坊
16
3、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
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是保护大自然、保护地方文化。保护大自然的 核心又是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始风貌, 而维护、控制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就是确定生态旅游合理容量。
地掩埋;建生态厕所(如九寨沟及国外流行的免水冲厕所)
14
(2)环境教育特殊设施的规划设计
为使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生态旅游区需要设 计一些特殊教育设施。
游客服务中心 标牌系统 展览馆 陈列馆 影视厅
必需设施 根据需要
15
(3)一些娱乐生产部门的规划设计
为了展示当地的传统资源特 色,并使游客从获得愉悦体验, 一般在生态旅游区还设一些生产 小部门让游客参与活动或购物。
行政管理用地
用于建造职工住宅
8
四、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程序
立项与调查阶段:
论证
9
评价与 规划阶段
评价
规划
10
实施与管理阶段:
11
五、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是一个由多项内容构成的系统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9大方面:
(一)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开发战略 (二)生态旅游活动范围及面积的圈定 (三)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四)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及特色规划设计 (五)对生态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作出限制性规划 (六)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 (七)生态旅游营销方案的制定 (八)导游培训规划 (九)生态旅游区的居民安游客身临其境,*珠海的蝴蝶公园 感受真切的田园 *随州的银杏公园 风光和自然生机 *木兰川的五彩田园

武夷山的教学教案设计

武夷山的教学教案设计

武夷山的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武夷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介绍武夷山的美丽风景。

2. 展示图片:展示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3. 简介武夷山的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南部,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

4. 简介武夷山的历史背景:介绍武夷山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

教学活动:1. 观看图片:让学生观看武夷山的图片,引发他们对武夷山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二章:武夷山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夷山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武夷山的山脉和植被: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2. 介绍武夷山的瀑布和溪流:武夷山拥有许多美丽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

3. 介绍武夷山的云海和日出:武夷山的云海和日出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让学生观看武夷山的自然风光视频,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力,绘制武夷山的自然风光。

第三章:武夷山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夷山的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武夷山的寺庙和古建筑:武夷山拥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精美的古建筑。

2. 介绍武夷山的茶文化和制茶工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3. 介绍武夷山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武夷山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武夷山的人文景观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色。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表演武夷山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第四章:武夷山的生态旅游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夷山的生态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武夷山的生态旅游资源: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生态旅游习题

生态旅游习题

单选选择题(40分)1.对于传统旅游而言, 旅游者的主要目标是()A.追求享受B. 追求刺激C.追求物美价廉D.追求知识2.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首先要提高旅游地的()。

A.可观赏性B.可进入性C.可创收性D.可持续发展性3、“生态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年, 由学者由学者贺兹特提出。

A.1955 B 、1965 C. 1975 D. 19854、第一个给生态旅游做出定义的时间是()年, 首次把“生态旅游”用英文组合成“Ecotourism”。

A 、1953 B. 1963 C 、1973 D. 19835、“生态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质量的提高, 即指的是()质量的提高。

A.经历、资源和生活 B、活动、资源和收入C.经历、景区和生活D.活动、景区和收入6、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把生态旅游资源改造成为(), 并使生态旅游等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A.旅游吸引物 B、旅游商品 C、旅游产品 D、旅游景区7、“生态旅游的内涵”中的“生活的质量”指的是()。

A.旅游者生活质量提高B.旅游经营者生活质量提高C.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D.旅游从业人员生活质量提高8、对于传统旅游而言, ()是旅游开发商的追求的最终目标A. 利润最大化B. 创旅游品牌C.使游客满意 D.为社会做贡献9、对于传统旅游而言, 调节供需的杠杆和游客与旅游点建立联系的纽带()。

A.服务B.产品C. 价格 D 、广告10、目前全世界倡导森林旅游, 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 可以杀灭有害菌, 消除病菌, 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A.癫痫B.胃溃疡C. 肝炎D.气管炎11、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界客观存在的生态旅游资源, 通过一定的(), 使之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 能够吸引生态旅游者来旅游的一种过程。

A.经济活动B. 技术活动C.经济技术活动D.技术改造活动12.我国武夷山景区采用“宜小不宜大、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宜隐不宜显、宜淡不宜艳”的做法体现了景区开发的()。

第五章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

第五章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
课题
第五章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
主备人
孙红玲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了解贵州气候特征
2、了解贵州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贵州的交通发展状况和特色产品
4、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方文化形与气候资料,分析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并了解该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板书设计
第三节“壮美高原”——贵州省
一、气候特征
二、地形及其影响
三、经济的发展变化
四、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
教学反思
(练习)100页活动
(小结)山区贫困的原因:山区耕地眇,土地贫瘠,人口众多,交通不便,使得人均耕地少,生活贫困;加上过度开垦荒地,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严重,造成贫困。
摆脱山区贫困的措施:植树种草,异地迁移,发展农副生产,开发旅游资源等。
(板)三、经济的发展变化
(读图)24页图1—30,结合课本99页
②为什么贵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南下的冷空气被云贵高原所阻而形成的准静止锋,叫昆明准静止锋,贵阳位于该锋下冷空气的一侧,经常有连续性的降水)
③高原地形对贵州的气候有无影响?(有,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
(板)二、地形及其影响
(自读)99页(问)贵州地形崎岖带来什么影响?(交通不便;人口和城镇多分布在山间平原和盆地;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严重)
(问)①贵州通过哪些主要铁路与外界沟通?(湘黔、贵昆、川黔、黔桂)
②贵州远销海内外的特色产品有哪些?
③贵州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之一——“西电东送”中的作用有哪些?(贵州的水电和火电资源开发送至广东沿海)
(板)四、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
(读图)99页图5—6、5—7

生态旅游考试资料

生态旅游考试资料

(一)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征1、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关于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一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提出的。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而目前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普遍的看法是:以自然或人文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环境优化组合、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象物。

2、滨海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特征:我国滨海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滨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区别于一般生态旅游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防护功能,如防护林、河口树林等既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是维护滨海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2)脆弱性:由于滨海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使得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等外界干扰承受能力较低,系统稳定性较差。

(3)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滨海自然条件的特点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决定了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永续性。

由于环境的脆弱性,一旦开发不当,极易使得旅游资源受到破坏。

(4)参与性:生态旅游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

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使当地居民确实在经济上受益,决不把当地人排斥在外。

当地居民在保护与利用当地自然与文化景观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二)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分析(1)特色性与综合性。

首先地处海边就是滨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与众不同之处。

因此将其作为开发的着力点,注意综合挖掘生态旅游区各分区潜力,进行自然谐调的区域整合,形成规模化开发,从而发挥生态旅游事业的综合优势。

(2)参与性。

为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全员的参与,包括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开发商和规划者、旅游经营者、当地社区居民以及生态旅游者。

旅游地理学——第5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旅游地理学——第5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要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要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
2、作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必须要能够通过对其利用而产 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有这样一些内涵: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
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 接待因素;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 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 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3)气候生物
天文/气象景观景型、日照景型、空气景型、 冰雪景型、雾/雾凇景型、气候景型、原始植 物群落景型、风景林景型、风景草原/草甸景 型、观赏花草景型、野生动物栖息地景型、游 憩性渔猎地景型、构景地表土壤景型
(4)其他
上述未包括的自然景观景型
2、人文景系
(1)历史遗产
人类文化遗址、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防御 体系遗址、古城与古城遗址、帝陵与名人陵墓、 皇室/官署建筑群、宗教/礼制建筑群、殿堂、 楼阁、古塔、牌坊/门楼、碑碣、传统建筑小 品、古典园林、近代西洋建筑、名桥、传统聚 落/田园、古井、古民居、石窟/摩崖石刻、 古代水利/交通工程、历史街区、历史纪念地、 革命纪念地
• 即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反映着一
定的地理环境、建筑艺术、民俗、宗教、文化的特点。
4、综合性
• 即在同一旅游地区内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是交错在一起的,很少
孤立存在。
5、季节性
• 即旅游资源受所在地理纬度、地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自然
景观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6、永续性
• 即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可以供人们永远利用,而旅游者所带走的只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案第一章: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1 地理位置1.2 历史沿革1.3 地理特点与气候条件第二章: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2.1 珊瑚礁生态系统2.2 岛上的植被与动物2.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3.1 海洋资源3.2 矿产资源3.3 生态旅游资源第四章:西沙群岛的人文风情4.1 岛上居民的生活与文化4.2 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4.3 民间传说与故事第五章:西沙群岛的保护与利用5.1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5.2 Sustnable tourism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5.3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第六章:西沙群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6.1 重点保护物种与生态系统的维护6.2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6.3 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措施第七章:西沙群岛的海洋资源利用7.1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7.2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7.3 海洋生物资源的加工与贸易第八章: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8.1 旅游规划与管理8.2 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8.3 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与提升第九章:西沙群岛的教育与科研活动9.1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9.2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9.3 教育项目与国际合作第十章:西沙群岛的未来展望10.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愿景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解析: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是理解西沙群岛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为学生建立起对西沙群岛的基本认识。

重点环节二: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解析:生态环境是西沙群岛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教学中的重点,需要详细介绍珊瑚礁的形成、种类及生态功能,以及岛上植被和动物的特点。

第五章生物旅游资源详解演示文稿

第五章生物旅游资源详解演示文稿

——《梅》 元·贡性之
51
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 花》 明·高启
2022/11//88
52
第五十二页,共170页。
2022/11//88
53
第五十三页,共170页。
日本的樱花
▪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东京的市花。日本樱花 有300多个品种,分为白、黄、绿、粉、淡红 等多种颜色,其中有一种五色樱,花瓣有五 种色彩,其形美不可言。由于受光照、水分 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遍布日本各地的 樱花,开花时间各不相同,每年,不少游人 都不惜财力、精力赏遍各地樱花。
▪ 人参 五加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名贵药材,仅产于我
国东北和朝鲜北部,栽植技术要求高,是有名的经济 植物。
▪ 秃杉 杉科常绿大乔木,是我国最有名的建材树种之一。
其木质轻软且密,纹理顺直,产于云南、贵州等地及缅甸 北部,但稀少罕见。
▪ 望天树 龙脑香料常绿大乔木。顾名思义它有望天之功
,树高可达70余米,是世界上最好的船舶、车辆用材的树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梅 陆游ຫໍສະໝຸດ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第一,誉为花魁
第五章生物旅游资源详解演示 文稿
第一页,共170页。
优选第五章生物旅游资源
第二页,共170页。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
1、生命性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形成的,其中尤以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最高。

世界及我国自然保护区中,半数以上均为森林生态系统。

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有较高生态旅游价值,尤其是牧业利用草原后更增强其旅游价值;荒漠似乎荒凉沧桑,但其广漠之美、生物为抗争不利生存环境而具备的适应特性中蕴含着生命活力之美,仍有生态旅游价值。

(一)森林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具有一定结构的特定功能总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则看重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二)草原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和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世界广泛分布。

温带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连绵成片分布,缺乏散生乔木,是最典型的草原,旅游审美价值极高,城市绿化中,多模仿此种草坪;另外还有一种在湿生条件下形成的草甸,草甸据其生境又可分为河流旁的泛滥草甸,次生的大陆草甸及高海拔山地上的高山草甸,其中高山草甸夏秋之际特有的“五花草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于温带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及新疆,高山草甸大面积分布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这些区域同时为我国牧场所在地,结合牧民浓郁民族风情,是一个生态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荒漠荒漠是指在干旱、极端干旱地区降雨量不足200mm,年蒸发量(对蒸发力而言)超过2000甚至5000mm(撒哈拉中央)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即所谓“不毛之地”。

荒漠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它一望无际的旷远之美吸引游客。

更为重要的是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丰富的“生态美”内涵。

我国的荒漠属中亚荒漠的一部分,分布于西北各省,其中尤以新疆分布面积最广,近几年新疆旅游业正积极开拓荒漠的生态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定量评价法(2) 、定量评价法( )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
○定义:在考虑多因子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较成熟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 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等。 A、综合评分法: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采用了该方法。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90分以上; 四级旅游资源: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30~44分。 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9分以下。 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 第五章 生态旅游资源(3)
(三)地貌要素的阅读 用等高线与地貌有关符号表示, 用等高线与地貌有关符号表示,根据等高线 的等高距、密度、 的等高距、密度、地貌有关符号以及等高线的 形态判读该地区地貌类型。 形态判读该地区地貌类型。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小山
评价分级标准和评价值 险峻的峡谷、台地、孤丘、火山 丘和冰丘;有趣的冲蚀形态或地 形的变化;虽不具支配性,但仍 有具趣味性的细部特征 (3) 有某些植物种类的变化,但仅有 一、二种主要形态 (3) 流动或平静的水面,但并非景观 上的支配因子 (3) 低而起伏之丘陵、山麓小丘或 平坦之谷底,有趣的细部景观 特征稀少或缺乏 (1) 缺少或没有植物变化或对照 (1) 缺少,或虽存在但不显目 (1) 微小的颜色变化;具对比性或 尚有趣;一般而言都是平淡的 色调 (1) 邻近景观对于整体视觉美感质 量只有少许或没有影响(1) 在其立地环境内具趣味性,但 在本区域内非常普通 (1)
300 200 100 0
陡坡
缓坡 300 200 100 0 等高线(米)
山顶
鞍部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 高线的表示
陡 坡
缓 坡
(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A、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即:每一条等高线都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等高线上高度不一样( 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 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因此,所有等高线都不相交。 ),因此 B、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等高距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等高距 C、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 D、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 用示坡线来表示坡的顷斜方向。
海平面
海岸线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500 1000
水平距离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300 200 100 0 山 谷
山脊
பைடு நூலகம்
300
200 100
山 0谷
等高线(米)
风景质量分级评价
评价因子 地形 断崖、顶峰或巨大露头的高而垂直的地形起 伏;强烈的地表变动或高度冲蚀的构造(包 括主要的劣地或沙丘);具支配性、非常显 眼而又有趣的细部特征(如冰河等) (5) 植物种类、构造和形态上有趣且富于变化 (5) 干净、清澈或白瀑状的水流,其中任何一项 都是景观上的支配因子 (5)
3、定性评价法(2) 、定性评价法( )
(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A、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B、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C、六大开发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 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3)“吸引力”、“开发条件”、“效益”三项评价方案 A、吸引力包括观赏价值(美、独特、新奇程度等)、文化价值、科 学价值、观赏内容、环境评价、季节要素、特殊价值(土特产品等) 等8个子项目; B、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地区经济条件、可进入性、依托城市、通讯条 件、地方积极性和已有服务设施情况等6个子项目。 C、效益评价包括投资与收入、客源预测和社会效益。
不妨一试: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 请把你手握成拳头,将它看成是一个地形区。右边是该地形区的平面 图,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左边是它的等高线图,用你的拳头对照着比比看,你会发现什么?
• 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峰、 盆地、峡谷,判断: 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 山峰 乙处 ; 是 陡坡 丙处是 盆地 丁处是 缓坡 ; ; ; 山脊 A处是___ B处是___C处是___ 处是___ 处是___C处是___ 处是 山谷 处是___C处是 鞍部
条件 评价因子 优美度 康娱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要素种类 规模度与特殊度 组合条件 集聚度 小计 空间容量 舒适性 安全性 卫生健康标准 小计 客源地区位条件 区域人口出游水平 与相邻旅游地关系 小计 区域发展总体水平 开放开发意识与社会承载力 城镇依托及人口劳动力条件 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物产物资供应条件 资金条件 建设用地条件 小计 计 权重(%) 10 8 8 2 8 2 2 40 4 2 2 2 10 10 5 5 20 5 2 8 10 2 2 1 30 100
(四)定量评价法(4)
各评价因子权重 C、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 第一步:因素分解和确定层次结构; 第二步:选择评价指标,构造判断 矩阵; 第三步: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指标 体系; n 第四步:结果处理。 E = ∑ Qi Pi i =1 式中:E为旅游地综合评估结果值; Qi为第i个评价因子权重; 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估值; n为评价因子数目。
植物 水体 色彩
丰富的色彩组合;多变化或生动的色彩;岩 土壤、岩石和植物之色彩与对比 石、植物、水体或雪原的愉快对比 (5) 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变化,但非 景观的支配因子 (3) 邻近景观大大地提升视觉美感质量 (5) 邻近景观一定程度提升视觉美感 质量 (3)
邻近景观 的影响 稀有性 人为改变
仅存性种类、非常有名或区域内非常稀少; 虽然和区域内某些东西有相似之 具观赏野生动物和植物花卉的一致机会(6) 处,但仍是特殊的 (2) 未引起美感上的不愉悦或不和谐;或修饰有 利于视觉上的变化性 (2)
等高线闭合, 等高线闭合, 数值中心高 中心高, 数值中心高 四周低
等高线弯 曲向低处 曲向低处 凸出
等高线弯 曲向高处 曲向高处 凹进
等高线闭合,数 值中心低,四周高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山脊与山谷等高线特征
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 同样的等高线形态, 同样的等高线形态, 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 程来区分, 程来区分,表示山脊 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 的低处,如图中A 的低处,如图中A 处.表示山谷的等高 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 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 如图中B 如图中B处。
景观被不和谐干扰,质量有某些 修饰过于广泛,致使景观质量 减损,但非很广泛而使景观质量 大部分丧失或实质上降低 完全抹杀或修饰,只对本区增加 (-4) 少许视觉的变化或根本没有(0)
4、定量评价法(1) 、定量评价法( )
定量评价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 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1)技术性单因子评价 ○定义: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 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 ○特点:运用大量技术性指标。 ○适用范围:自然旅游资源评价,如登山、滑雪、海水浴等专项 旅游。 ○较成熟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评价、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 候分析、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区 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前者影响可进入性,后者为互补或 替代关系。互补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替代产生竞争,相互取代,引起游客 分流。 (2)客源条件:本区与外地。一定数量的客源是维持旅游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空间分析: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最大半径、吸引客源层次及特点等。 ○时间分析:客源季节变化 (3)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要素构成自然环境。 (4)经济环境:投资、劳力、物产和物资供应及基础设施等条件。 (5)社会文化条件:政治局势、政策法令、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 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以及风俗习惯等。 (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 ○社会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人们智力开发、知识增长、眼界开阔、思想教育、科 技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等方面的作用; ○环境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四)定量评价法(3)
A、指数表示法 第一步: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 量分析; 第二步:调查分析旅游需求,主要包括旅游需求量,旅游者人口构成, 旅游者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向,旅游需求结构及节律性; 第三步: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 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 n 公式为: E = ∑ Fi M iVi i =1 式中:E为旅游资源评价指数; Fi为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 Mi为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 Vi为旅游者对第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 n为旅游资源总数。
3、定性评价法(3) 、定性评价法( )
(4)一般体验性评价 ○问卷调查、专家评判、资料统计等为旅游资源(地)排优劣顺序。 (5)美感质量评价——专业性旅游资源美学评价 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视觉美评价技术较成熟,目前公认的主要有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等。 ○专家学派认为:凡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对 风景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 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风景评价工作由少 数专业人员完成。评价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和有关生态学原则。学派 思想和方法的代表人物是R.B.H.Litton。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方法(简介) A、划分风景类型 B、评价亚型风景质量 A级——特异风景,评价总分19分以上; B级——一般风景,评价总分12~18分; C级——低劣风景,评价总分11分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