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3_《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3_《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

第三节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学习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互动,能够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波动。

②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像,能够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并举例说出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重点难点】种群数量的波动;外源性调节因素;内源性调节因素【导学诱思】一、种群数量的波动1.概念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而变化的。

2.成因(1) 和的变动。

(2) 的改变。

3.种类(1) ;①特点: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的波动。

②举例:北极旅鼠的数量波动。

原因主要是由于的食料植物因旅鼠取食而发生。

(2)非周期波动①特点: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的波动。

②举例:如东亚飞蝗的数量波动及欧洲灰鹭在1928~1977年间的种群数量波动,原因都是。

二、调节种群数量的两种因素1.外源性因素(1)气候:是对种群影响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和。

如沙漠地区降雨量与啮齿动物和鸟类的数量关系。

(2)食物①调节过程②实例:雪兔数量很少时,长耳鸮只有20%的孵窝率。

(3)病源物和寄生物:种群密度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作用力种群数量。

(4)捕食:把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如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

【预习检测】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类型及其调节因素是()A.非周期波动,捕食B.周期波动,捕食C.周期波动,寄生D.非周期波动,寄生【解析】周期波动的曲线特点一般为曲线的两个波峰间的相邻时间相等,而非周期波动与此相反。

读图知这两个种群数量波动正好符合周期波动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因此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类型为周期波动,在种间关系中,一个种群数量随另一个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并且用坐标曲线表示时两者变化不同步应为捕食关系。

【答案】B2.下图是某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就是种群数量波动。

2.种群数量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3.大多数种群呈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呈周期波动。

4.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病原物和寄生物、捕食等。

5.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包括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

1.种群数量的波动(1)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系统。

(2)引起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

(3)波动类型: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值的上下波动,波动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周期波动,也可以是非周期波动,大多数属于非周期波动。

2.周期波动(1)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即波动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

(2)种群的周期波动现象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

1.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如何区分种群的波动是周期波动还是非周期波动?提示:根据该种群波动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是否相等。

相隔时间相等为周期波动,反之为非周期波动。

1.种群波动的原因种群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1)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引起种群数量波动,如干旱、酷暑、严冬、流行疾病等因素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温和、湿润、风调雨顺等年景会使种群数量增加等。

(2)种群自身特性也可引起种群大小波动,如种群增长率随密度改变而变化时,种群动态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稳定、有规则波动和无规则波动等。

2.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常见类型(1)季节变化:主要与环境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相关,同时也受种间关系(主要是食物关系)所影响。

高中生物 4.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DOC

高中生物 4.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DOC

高中生物 4.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案1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发展要求1、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

2、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讨论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说明“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和“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作拓展。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提示: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提示: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例1、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答案:C例2、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四种情况增长、稳定、波动、下降例、在南海岛上迁入某种动物,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生存环境优越。

若干年后,岛上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如下图曲线所示,请回答:(1)该岛在m年内,该动物增长是型曲线,当该动物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环境条件(2)当该动物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该动物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因素使遭到破环,加上该动物为了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

(3)若干年后,岛上该动物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以下,以上说明岛上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生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_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学历案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学历案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和原因。

2、掌握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

3、能够运用种群数量波动和调节的知识解释实际的生物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如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

(2)种群数量调节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

2、难点(1)内源性调节机制中激素调节和遗传调节的作用原理。

(2)外源性调节因素中气候、食物、捕食、寄生和竞争等对种群数量的综合影响。

三、知识回顾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四、引入新课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那么,种群数量为什么会波动?又有哪些因素在调节着种群数量的变化呢?五、知识讲解(一)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1、周期性波动某些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例如,旅鼠每隔 3 4 年就会出现一次数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这种周期性波动通常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比如季节变化导致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的周期性改变。

2、非周期性波动种群数量的波动有时是无规律的,即非周期性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或者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导致环境条件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引起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

(二)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1、内部因素(1)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当种群内个体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迁入和迁出:种群个体的迁入会使种群数量增加,迁出则会使种群数量减少。

2、外部因素(1)食物资源:食物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种群的数量。

当食物充足时,种群数量往往增加;食物短缺时,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2)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从而使种群数量增加;恶劣的气候条件则可能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教案2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教案2浙科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学生对有关种群的数量变化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继续探讨“种群数量的波动”,同时介绍了影响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包括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

通过具体实例中的相关数据和坐标曲线图,辨别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简述产生波动的原因,并能够说出种群的平衡密度。

而这一节知识是本章的最后,所以要做好对《种群》这章的复习指导。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有种群的数量增长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

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大,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围绕知识点提出问题,可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和原因,可以举出实例说出调节因素。

《种群的增长方式》这节中,学生已对运用数学曲线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曲线。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波动;②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③举例说出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2.情感目标:关注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增强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3.能力目标:据相关数据,尝试画出坐标曲线图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数量的波动;外援性调节因素;内原性调节因素2.教学难点:对全章的复习指导3.教学策略:以“资料”引入,出示“问题探讨”,然后通过学生浏览全文内容,从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产生的问题,结合“问题探讨”讨论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另外,利用多媒体,出示坐标曲线图,让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种群数量的波动的类型,进一步巩固所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启发学生从现象揭示出本质和规律,使学生认同运用恰当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达某些生物学规律。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1960)该种群数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过问)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非周)什么是种群平衡密度?平上的现象叫种群的自然平衡,概念种群数量波动范围非周期性波动类型周期性波动外源性调节因素原因内源性调节因素八、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教案1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教案1 浙科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导学诱思一、种群增长曲线1.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在理想条件下,包括食物空间充裕,气温适宜,没有敌害。

(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指数增长。

(3)增长曲线:“J”形曲线,指数增长。

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

(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

(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4)K值: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K值随环境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思考: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某种微生物,该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属于哪种增长类型?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种群数量增长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会达到K值?提示:由于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且不存在天敌,所以种群的增长将呈现“J”形增长。

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由于生存环境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

二、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1.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3.类型(1)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方式。

(2)周期性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方式。

4.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1.气候: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学历案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学历案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种群数量波动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3、了解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及特点。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内外因素。

2、难点(1)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

(2)分析实际案例中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及调节方式。

三、知识链接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四、学习过程(一)种群数量波动的概念种群数量波动是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1、周期性波动一些生物的种群数量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例如,北方针叶林中有周期约为 10 年的雪兔和猞猁种群数量的交替波动。

2、不规则波动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规则的。

比如,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干旱年份往往会爆发成灾。

(三)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1、内部因素(1)种群的起始密度:起始密度较高的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其增长往往受到抑制。

(2)种群的繁殖能力: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在适宜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2、外部因素(1)气候气候是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极端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等都会对种群的数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干旱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2)食物食物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种群的数量。

当食物充足时,种群数量增长;食物短缺时,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3)天敌天敌的存在会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例如,野兔的数量受到狼等天敌的制约。

(4)疾病传染病在种群中爆发会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四)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1、外源性调节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

(2)食物因素食物的供应情况会影响种群的繁殖和生存,进而调节种群数量。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1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素材1 浙科版必修3

第四章 种群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区别于物种,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物种包含所有一类的生物,种群只是生活在一起的同一物种。

2、种群的基本特征(个体不具有)(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②调查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抓捕→标记→释放→重捕→估算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越来越大 保持稳定 越来越小趋势(3)性别比例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无限条件/无环境阻力)(2)数学模型:N t =N 0λt①N 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 ②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③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3)特点:种群数量无限增长(4)适用范围:种群迁入新环境的开始一段时间;实验室理想条件下(5)意义:反映种群增长的潜力和趋势(能体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过度繁殖”这一观点)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判断是S 型曲线还是J 型曲线增长?阴影部分为自然选择下淘汰的个体(1)形成条件:(存在环境阻力)食物、空间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非理想条件有最大值:K 值(环境容纳量)(2)特点: 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K 值时,种群停止增长(K 值时环境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迁出率等于迁入率,各值都互相抵消)(3)适用范围:自然种群的增长规律三、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1.种群的非周期性与周期性波动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萧山区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复习学案(无答案)浙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萧山区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复习学案(无答案)浙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复习学案(无答案)浙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复习学案(无答案)浙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复习学案(无答案)浙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种群复习考点一种群的特征( Ⅰ)1。

概念:是指占有_ ___的______ ___的集合体。

2。

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________或_______内的_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很多,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法。

思考并完成以下表格:(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三种方式,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4)思考:种群有哪些存活曲线类型?(5)小结:在种群特征中,________ 是最基本的特征,________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________ 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_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例1】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典例2】(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名师导学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名师导学案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名师导学案一、考试要求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说出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的分类标准。

(2)举例说出种群数量调节因素的分类。

2.教学难点(1)说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曲线判断标准。

(2)举例分析内源性调节因素与外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机理。

三、教学内容(一)旧知回顾——种群特征1.辨一辨(1)图中所有桃树是一个种群。

()(2)图中的所有树是一个种群。

()(3)图中所有开花的桃树是一个种群。

()2.根据图片归纳种有关中种群特征(1)桃花为两性花。

(2)桃树均匀分布。

(3)外出采蜜的蜜蜂所属蜂巢中只有一只雌蜂。

(4)桃树叶子上虫卵不是都能孵化。

(5)桃花坞水坑里蝌蚪发育成青蛙才能繁殖。

Ps:蜜蜂种群密度调查用法。

桃树的种群密度调查用法。

(二)情境创设——种群数量增长方式1.某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是。

图中K值表示的是。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2.种群数量到达K值后就固定不变了吗?为什么?小结1:K值是种群在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当时,种群数量围绕K 值上下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按类型可以分为波动和波动。

波动幅度有大有小由决定。

3.据图回答:K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吗?为什么?(三)新知衔接——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旅鼠种群的波动方式为波动。

4.除旅鼠外,你还能举几个例子说明哪些生物的波动是周期性的?。

5.请尝试总结周期性波动出现的原因?。

小结2:自然环境(可能/不可能)一成不变。

大部分生物属于波动。

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引起灰鹭非周期性波动的原因?6.除了气候等环境因素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可能影响种群数量波动?7.仔细观察这幅图,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图像有什么异同?8.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应用练习:上图表示桃花坞中螳螂和黄雀种群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判断哪条线是螳螂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哪条线表示黄雀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3

第四章种群
一、课标内容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的教学重点是种群的特征。

通过种群的视频或图片,引出种群的概念,并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说明种群的概念。

通过具体生物现象与事例的列举,进行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特征的教学。

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教学重点是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环境容纳量;教学难点是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构建酵母菌增长的数学模型。

结合野鸭或其它实例进行分析,得出种群指数增长曲线和指数增长数学模型。

从资源、空间角度分析,结合绵羊、黄猩猩、果蝇培养实验得出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理解环境容纳量。

(3)“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的教学重点是种群的数量波动。

通过相关数据和坐标曲线图辨别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简述产生的原因,并能够说出种群的平衡密度。

四、活动建议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除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动手操作外,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草履虫、绿眼虫、衣藻代替酵母菌进行探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

这个探究活动可以扩展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项目。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4.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4.3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

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目标导航 1.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

2.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

3.讨论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1.种群数量波动: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________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它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动以及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2.______________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3.种群数量波动包括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____________,如欧洲灰鹭因____________而表现为非周期波动;东亚飞蝗也表现为______________。

二、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1.外源性调节因素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________,特别是极端的________和________。

此外,________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

________和________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因此对种群数量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________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低水平上。

在生物防治上,曾有很多利用捕食动物控制害虫的成功事例,如我国用____________防治蚜虫和用________防治松毛虫等。

2.内源性调节因素(1)领域行为对____________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调节:由于____________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______________的结果,就叫内分泌调节。

知识点一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1.如图为我国东亚飞蝗种群在1945年~1961年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指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A.周期波动B.非周期波动C.规则波动D.不规则波动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形曲线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形曲线知识点二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3.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1 •简述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波动和周期波动。

2 •说出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讨论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说明
“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和“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作拓展。

二、 知识网络 三、 导学过程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 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2.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
提示: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例1、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C
例2、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
(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
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A. 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
N,
柱稳定的坏境屮
时间
O 12 34
56789 10
时间/周
变态所需的绘小质量

均体重
(g)
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种群数量变化四种情况一一增长、稳定、波动、下降
例、在南海岛上迁入某种动物,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生存环境优越。

若干年后,
岛上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如下图曲线所示,请回答:
来越大,n是该岛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该动物数量强行增长到0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该动物剧增后,岛
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因素使____________________ 遭到破环,加上该动物为了争夺生活资源而发
生___________ 。

(3)若干年后,岛上该动物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以下,以上说明岛上生
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 是有限的,生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坐标曲线图、直方柱形图、数据表信息题
近年高考中关于种群部分常见题型为坐标曲线图、直方柱形图、数据表分析等,要注意总结不同信息题的解题规律。

I•坐标曲线图的解题程序
①识标:识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②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相应生物学
意义。

③析线: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

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

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若为多
(1)该岛在m年内,该动物增长是型曲线,当该动物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
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将相关的生物学
知识与数学模型结合,揭示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例、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H.直方柱形图信息题
①识图:一看纵横坐标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柱形分布特点。

②析图:分析柱形图反映的数据比例关系,或是将不连续点连成线,从曲线中寻找隐含问题。

③解图:与相关生物学知识链接,解析实质。

川.数据表信息题的解题程序
①读表:一读横竖标题,二读纵横数据。

②析表:分析数据变化规律,先纵横比较,再整体确定数据变化的因果关系。

③数形转换:结合问题,将抽象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直观反映;或用数学模型列出变量关系式,总结相关结论。

五、布置作业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能够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A.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B .气候、食物、被捕食者等
C.人类活动 D •以上都是
2•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生物种群“ S”型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B.“S”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3•如果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捕食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 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
D. 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 4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则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5.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哪一段曲线中食物
最可能成为鼠生长速度的限制因素
A. C — B B . B---D C . D — E D . E — F
7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
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 T 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地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
这一平衡系统就发生了变化。

据图回答:
(1)甲昆虫是 _________________ 食性昆虫,乙昆虫是 ______________ 食性昆虫,甲、乙两
种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乙昆
6 .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在 的环埔中牛
存而不会饥饿致死
()
1930年大约有多少只鹿能够在此特定
A . 12 000 B
关系。

A .明显增加B
-2X
計曲
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B
5. D
6. A
7. (1)植肉捕食(2)有抗药性捕食者昆虫的减少没有抗药性
六、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