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

合集下载

从艺术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

从艺术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

从艺术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要以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前提,追求以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为主要因素的艺术美。

教师要通过读、情讲、品实现融艺术美于语文教学。

艺术美语文教学路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

”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一、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艺术都是相通的,语文之课堂教学中也要追求境界美。

这种境界就是指在教学过程所创造的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教学氛围,它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陶冶情操为目的,以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前提,以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为主要因素,是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形象美。

课堂教学中的形象美是通过生动教学活动感悟作品的艺术形象,或者将抽象知识、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作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对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函咏体味,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情感美。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如果说,创作过程是一个“情动而辞发”的过程,那么欣赏过程则是一个“批文以入情”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入情”,教师要必先“入情”,只有深刻的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才能深刻的感动别人。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室在上课前,必先要准确的把握每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首先让自己先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创造一种适合作品的基调的情感氛围,让这种感情弥漫于整个课堂之中,融汇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身心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达到最佳学习的境界。

二、语文教学中实现艺术美的路径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形象美与情感美呢?第一,读。

读——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

语文重感悟和积累,语文靠读。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可以通过声调和语气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传达出来,诗歌要读,散文要读,小说要读,议论文里的重点段落也要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情感语文--------浅谈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鸣鹤初级中学姚妙君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

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感知力、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等智力因素,而兴趣、习惯、性格、意志、审美观等人文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这些因素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铸造他们健全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方面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文学成份很多,可以说,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

”但是文章写得再有情,如果教师教得不动情,那么学生就很难入情。

我们知道,情感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它是蕴藏在作品之中的。

教师要深入教材,以饱满的情感对文字信息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渲染出情意盎然的氛围。

只有教师先投入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步入佳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凝思静想,心驰神往,甚至潸然泪下。

在情感的带动下,学生灵性被激发出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审美的能力,同时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六朝时期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他不仅阐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要贯穿于作品之中,而且还悟出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显要作用。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还独到地把美育称作“情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情感因素的激发,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入境,与作品产生共鸣呢,一、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吸引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同样是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易懂,更要生动风趣,富有情感。

语文教学不单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要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唤起学生惊奇、欣喜、热情、紧张、探索、向往等情感体验,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一、科学性特点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明确和规范性上。

语言的明确和规范主要是指符合思维逻辑、词汇语法的准确、读音语调的标准等。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的词汇使用准确性、普通话的规范性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语言的准确含义和感情色彩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向学生进行内容讲解时要清晰准确,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由于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口语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接受,要尽量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可接受性特点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选择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且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风趣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动画片有关的例子等。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抽象思维训练,当学生升入到高年级后再进行严谨的语言教学。

三、规范性特点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由于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职业,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产生影响。

教师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对小学生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使教师的榜样力度和示范效果得到体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智力的发展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对语言的规范性进行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力,超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而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模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审美教育研究作者:祁昌红来源:《神州》2011年第22期美的艺术造就美的民族。

杨德如《语文美育学导论》中谈到:所谓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的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1.文字之美。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汉字,正是这样一种美的集中体现。

汉字除了传承历史和文化外,它还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

汉字的结构和外形是非常有美感的,古代汉字有些形象逼真,如实物在前。

而随后的汉字,则朝着实用方向发展,字体方正。

而手写体则朝着书法艺术发展。

我国的行书和草书,在发展初期,都是为方便书写而创立的,之后则名家辈出,终成两类大书体。

王羲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都极具审美功能。

尊重汉字,体味汉字之美,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对于他们以后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帮助的。

写字是很需要涵养,很需要心静的,浮躁的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把字写得很好。

所以让学生练字,能培养他们静心做事的好习惯,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心静、处乱不惊的好心态、好气质。

2.语言之美。

美的语言给人美的享受。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欣赏文学的美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

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

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

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3.逻辑之美。

质疑——思维的启动器;分析——思维的深呼吸;整合——思维的三级跳。

集中笔墨论述一个问题是荀子议论性散文的一贯风格,《劝学》也不例外。

文章不枝不蔓,始终围绕学习展开论述。

意美·形美·音美——略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意美·形美·音美——略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意美·形美·音美——略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中学语文论文意美·形美·音美——略谈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项裕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做到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

即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凝练、诚挚感人;注意修辞手法、句型句式的灵活运用;注重语调语速、抑扬顿挫和避免语言杂质。

新近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说话“清楚连贯,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实现这些目标,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说话训练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和潜移默化也不容忽视。

鲁迅曾说过:好的语言能“意美以感心,形象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思是说只有把语言的音、形、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语言才会生动感人。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达到这“三美”的要求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和做法:(一)意美所谓“意美”,我认为就是老师的讲述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意义,传授知识准确无误,学生听后领会其意,学习热情高涨,甚至进入想象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1.准确。

福楼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性质、特征,语文教师上课的用语就是要注重字斟句酌,推敲琢磨,咬文嚼字,做到准确恰当地表述。

例如,汉语中表示“死亡”的同义词有许多,有亡、故、去、驾崩、捐驱、走长路等等,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用“停止了思想”“睡着了”等词语来表示马克思的逝世,就准确地表达了恩格斯对亲密战友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思。

这就是我们教学语言“意美”的典范。

2.凝炼。

我们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习惯性的不必要的罗唆话、重复语,力求语言简洁明了。

罗唆烦人的教学语言,谈何“意美”?它只会让学生兴味全无,昏昏欲睡。

(二)形美所谓“形美”,就是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讲述把事物或事件的情景讲述得生动具体,学生听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扪其形,如嗅其味。

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9篇)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篇110月11日上午,我有幸到双语实验小学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听课活动,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四堂课,第一节是刘娜老师执教的《颐和园》,第二节是卢西芳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第三节是孙秀霞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四节是侯新颖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

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侯新颖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

卢西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读__是心灵的对话讲课的四位老师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和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卢西芳老师执教时,告诉学生读__是心灵的对话。

通过读__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与人物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四条线路展开教学。

她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侯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突发事件的处理,彰显出了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语文教学中美的艺术

语文教学中美的艺术
【 摘 要 】 文 是 一 门工 具 性 和 恩 想 性 很 强 的 学科 。 课 堂教 学质 量 直接 关 系到 素 质 教 育 的 实 施 。 语 文 教 学过 程 中 , 何 提 高课 堂 教 学 质 语 其 在 如 量 必 将 是 探 索 素 质 教 育 之 路 的 永 久 性 课 题 。 对 此 , 文 老 师 要 加 强 学 习 , 力 改 变教 学 方 法 , 造 让 学 生 乐 于 学 习 的 气 氛 , 学 生加 以 引 导 , 语 努 创 对 让 学 生 享 受 到 学 习 的 乐趣 . 变被 动 为 主 动 学 习。 【 键 词 】 文 ; 学; 受 美 ; 象 美 ; 评 美 关 语 教 感 想 品
想 在 荷 时 通 在 中 学 语 文教 材 中 . 许 多 表 现 自然 美 、 会 生 活 美 、 术 美 的 内 描 写 , 象 差 役 的 凶 狠 。 教 《 塘 月 色 》 , 过 分 析 文 中缜 密精 巧 的 有 社 艺 容 , 样 从 完 美 地 完 成 语 文 教 学 的 目标 考 虑 , 人 格 的 和 谐 健 康 发 展 构 思 , 珑 剔 透 的结 构 , 朴 凝 练 的 语 言 , 密 真 挚 的 情 致 . 导 学 生 这 从 玲 质 缜 引 考 虑 , 文 教 学 中充 分 显 示 、 掘 、 大 美 的 色 彩 , 摆 在 中学 语 文 教 想 象 月 色 下 荷 塘 的 宁 静 幽 怨 。 师 的 启 发 对 于 学 生 想 象 力 的 发展 具 有 语 挖 光 是 教 师 面 前 的 一项 重要 任 务 。 重要 意 义 。 中 学 语 文教 材 中 许 多 选 文 的 作者 在 写 美 的 事 物 时 , 往 比 往 在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对 学 生 进 行 美 的 教 育 ,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能 较 含 蓄 , 的 突 出 美 的 效 果 而 略 去 了美 的 过 程 , 教 师 应 对 有 关 形 象 就 有 故 力 , 能 使 学 生 更 有 兴趣 学 习语 文 。 培 养 审 美 能 力 的途 径 是 多 种 多 样 从 整 体 上 加 以 补 充 修饰 . 一 些 内 容 还 要 进 行 显 现 。 才 对 这样 , 生 在对 文 学 的 。 我 认 为 主 要从 下 面几 个 方 面 着 手 , 能 收 到 明 显 效 果 。 更 字 描 写进 行 想 象 时 . 能 达 到 使形 象 具体 丰 满 的 效 果 。培 养 想 象 力 应 才 力戒缺乏根据的想象 , 就需要教师引入意境 , 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 这 对 否 则 , 谈 不 上 感 受 美 、 解 美 、 赏 美 、 达 美 。 在 教 学 中 , 师 可 凭 就 理 欣 表 教 如 图 , 使 感 受美 是 培养 学 生 审 美 能 力 的 必要 途 径 。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看 , 中学 借 各 种 直 观 的形 象 ( 音乐 、 碰 等 ) 结合 文 字 描 述 , 学 生 先 产 生 广 然 启 生 对 事 物 的 认 识 总 是从 感 知 开 始 , 过 感 知 形 成 表象 , 在 感 知 和 表 泛 的 联 想 . 后 通 过 范 读 以 及 对 有 关 部 分 的 重 点 讲 解 , 动 学 生 的形 通 而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需要“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指用诗意的表达方式和画意的构思手法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诗情画意的教学方法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

它使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生动的艺术体验。

诗情画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鲜明的视觉形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中,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情感。

在讲述一个小故事的时候,可以运用音乐、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呈现,使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的也能收获一种美的体验。

诗情画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和感知艺术作品中的细节,学生能够提高对语言和形象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意象、押韵、修辞手法等,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达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诗情画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模仿艺术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写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名画中的景物,并鼓励学生用文字来描绘他们所看到的美景。

这样,学生既能深入理解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又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诗情画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的美,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艺术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增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学习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并就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与学生展开探讨。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诗情画意是一种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诗意的表达方式和画意的构思手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的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的探索

备载导旎 r 、 一
镧I
话 支 课 堂教 学 艺 术 美
◎曹 芳
探 索
巾学 语 文 教材 选 了不 少 文质 兼荚 的文 章 , 它们 像
一 粒 粒
的 歌谣 ,使 学 生 受 到其 吸 引产 生 共 鸣 ,对 探 究 课 文 就会 产 生 极 人 的 兴趣 。 《 》 最后 春 ‘ 分 ,连 用 了 二个 比喻 “ 娃 、小 姑 娘 、 部 娃
春 》 : “ 院 才放 两 三 花 ,雪 吟香 弄粉 些 。 淡 淡着 煳 浓 着 富 的想 象 ,秋 极 思考 ,主 动 学 习 。 南
月 ,深 深 笼 水 浅 笼沙 。 ”学 生 术 来就 认 为 春 天 很 美附 ,赏 析
了这两 茸诗 ,心 更加 兴 合 , 认 为春 天关 不 可 吉 。 这 时 ,教 师 巧妙 地 把 话题 转 向 《 》 , 赞 其 “ 卜 层 楼 ”, 春 更 是惊 喜 ,迫 切 地 想 学 爿这 篇 课文 。 根据 不 I 章 的 不 H特 点 ,在 起 始 课 } 除 了引 用 诗 歌 文 , 熏 陶 以外 ,还 可 以讲 故 事 、引 佳 联 、猜 谜语 ,为 课 注 入勃
文 课 产 生 浓 厚 的学 习 兴 趣 , 认 为 语 文 课 是 ‘ 享 受 ?在 新 种
课 改 的背 景 下 ,笔 者 认 为 教 师更 要 注 意 语 文课 堂教 学 的 艺术 跃 性 稍 人些 。针 对 “ 年 ”有 力 的特 点 , 应读 的雄 浑 有 力 , 青
美 。 引 股 清泉 沁入 学 生 心 田 ,使 学 生 感 剑 语 文课 是 一 首醉 给 人 以希 望 和 生机 。
快 慢 ,抑 扬 顿 挫 ,喜 怒 哀 乐 ,适 时而 行 。 另一 方 面 要特 别注 一

论语文教学需要美的艺术教学

论语文教学需要美的艺术教学
教学肘空
=_ _ =ຫໍສະໝຸດ 论 语 文 教 学 需 要 美 的 艺 术 教 学
河北 迁安 市迁安 镇 丁官 营初级 中学(640 刘 增华 040 )
语 文教学 中的艺术创造 , 需要 长期不懈地探 索和创 新 。周 恩来同志说 :艺术是一种创 造性劳动 , 跟踪 的 “ 用 办 法是不能超越别人 的。” 叶圣 陶先 生也说 :要 是生搬 “ 硬套 , 学习好经验 , 可能得 到坏结果 。” 这就是说 模仿只 是手段 , 创造才是 目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苏霍姆林斯 基指 出 :只有你在其 中倾注 了 自己的智慧 、 “ 自己的活 的 思想 的教 学方法 , 才是最好 、 最有效 的教学方法 。” 体会 别人 的教学 艺术 的个性特点 ,结合 自己的个性特 点 , 进 行创 造 , 这样 产生 出来 的教 学艺术 , 是属 于 自己的艺 才 术 。 国启蒙时期 的美学家席勒说 :美育是通过艺术来 德 “ 进行 的。” 于上述思想 并针对语文是集 音乐 、 基 舞蹈 、 绘 画、 书法 、 文学等 的综合 艺术的特点 , 多语文教育工作 许 者都在 努力 寻求 各种 艺术形 式与教 材- 的因素 的最 中美 大切合点 。 我在进行 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在加强对 学生进 行艺术的即美 的教育。 美 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高 级的创造性 活动 , 需要一 系列必要 的条件 。如社会条件 、 学校条件 、 个人 条件等 。 然 而其关 键还在 教师 的 自身 条件 。要创造 美 的教学艺 术, 就要努力充实和提高教师 自身 的本质力量 。 首先 , 正确 的教育审美理想 和较高 的审美修养是创 造语文教学 中美 的教学艺术的前提 。 语文教学艺术 的创造 , 是教师根 据一定 的教 育审美 理想 , 照美 的规律而进行 的一种培 养人 的 自觉 和 自由 按 的活动 。 教师在教学艺术创造 中的一切思想和感情活动 都受着教育审美理想的制约。 所谓教育审美理想 , 是指教师对至 善至美 的教 育境 界描绘的一种蓝图。它体现了教师对 教育的审美要求和 愿望 , 反映教师 的教育 审美 态度 。教育 审美 理想体现 了 教师 内在 固有尺度 的要求 , 现着教师进行 教学艺术 创 体 造的 目标 ,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创 造教学艺术 的热情 , 吸 引着人们为创造美 的教学 而努力 。作为一名 语文教师 , 若 不确立正确的教育审美理想 , 就不可能 自觉 地去创造 语 文教 学艺术。正确的教育审美 理想 的确立 , 是教师 自 觉地进行语文教学艺术创造 的首要前提 。 语文教师 的审美 修养是指教师感 受美 、 赏美和创 鉴 造美 的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 的审美修养 , 才能更好 地感受美并获得美 的享受 。审美修养 越高 , 对美 的感 受 和理解就越深刻 。 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丰富 的审美 内 容。 教材 中, 每篇课文都体现 了作者复杂 、 热切 的情感体 验、 审美情趣 , 这些都 蕴藏在文章整体情境 中 , 而不是 从 文章中任何一词一 句中获得 。 初 中语 文教材 中写美好 如 事物 的有 : 安静 闲适 的苏州 园林 , 千姿百 态 的北 京立 交 桥 , 美 爽 口 的糖 葫 芦 , 伟 典 雅 的 北 京 图 书 馆 新 甜 雄 馆 ……写 美 的意境 的有 :背 影 》 中悲 凉 伤感 的情 调 , 《 《 春》里昂扬 清新的格调 ,香 山红叶 中》朦胧 纯真 的意 《 境 ,孑 乙 己》 《L 里阴暗灰冷 的氛 围……能否发 现这多姿 多 彩 的美 , 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适 当 的审美修 养 。教师 关 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艺术 的创造 。 一个优秀 的语 文教师应具有 较高的审美修养 , 而且 这种修养应 成为职 业素质 的有机 成分 , 深深渗透 于教学 思想和教学 行为之 中。教师不光 能运用 娴熟的技能技 巧 , 更重要 的是能 自 觉地使学生按 照美 的规律来进行 , 教学提高 到审美化 使 的境界 。让学 生在美 的沐浴 中 , 在轻 松愉快 的气 氛 中获 得知识 、 发展智力 、 陶冶情操 。 缺乏审美修养 的教师则相反 。在他们手 中 , 有魅 很 力 的教学 内容 也被他 们教得枯燥乏 味 , 根本谈不上 教学

小学语文教案:让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案:让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案:让学生体验文字的魅力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在小学阶段特别重要。

一方面,小学是孩子们接触语文的起点,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语言表达和文字阅读习惯非常关键;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帮助孩子们感知语言的美妙,发现文字的魅力的阶段。

本篇教案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感受文字的美妙和魅力;2. 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优质的诗词、散文或小说作为教材,准备图片、视频等辅助素材。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介绍与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语文的魅力,强调语文是一门美的艺术,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字的感受和喜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选择一篇有趣的诗词、散文或小说,指导学生快速通读,并提问学生对文章整体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在规定时间内仔细阅读和讨论。

学生可以一起探讨文章的内涵、情感和感悟,并选取其中一段或几句进行朗读或背诵。

4. 个人表达(15分钟)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以小组讨论的文章为基础,以所选取的段落为素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人风采。

5. 展示与欣赏(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互相欣赏。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的形式,如朗读、背诵、诗歌演唱等,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文字的美妙和魅力,并鼓励学生继续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2.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故事讲解比赛等活动,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艺;3. 引导学生写日记、心情随笔等作品,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第一章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的载体,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个美的载体,引导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章语文学科审美能力的内容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外延的概念,不能相互论同,也不能相互替代。

然而,二者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语文教学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施教者的活动到受教者的活动;从课内、校内到课外、校外,也无不“含有美育之元素”。

因此,语文教学中必然渗透和贯穿美育教育。

2.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由审美感觉上升为审美知觉的能力。

审美知觉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觉呈现与感观;二是整体形象体验;三是情感反应,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仅仅把语文学科教育中的自然现象作为自然形态,而不能识得其中的情与理,那么,即使唤起了学生的表象记忆或想象也只是一般性感知,而不是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学生矛盾力量的体现,是生命的体验。

语文学科美育必须培养学生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2.2培养审美想象力想象,在心理学上的意义是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智力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审美经验,就难以构成由此及彼的联想,难以发生想象活动。

因而,语文学科美育必须根据效应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获得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审美联想与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分不开,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把感知到的表象进行综合、创造,发挥想象在审美判断中的作用。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

[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下一句是什么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浸于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的美学蕴涵的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同时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语文这门学科集纳古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品味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使课堂涌动着真情,焕发着生命活力,绽放出美丽之花。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充满诗情画意。

一、诗意课堂,读中品味美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

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

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充满着音乐美、绘画美,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

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

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语言艺术发展的起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言艺术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

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浅析。

一、语言艺术的内涵语言艺术可以分为言语艺术和文字艺术两个层面。

言语艺术是指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主要包括语音艺术和语调艺术。

文字艺术是指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主要包括文字运用的形式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言艺术要求学生在表达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流畅的语音和语调,恰当的修辞手法等。

二、培养学生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艺术注重言之有物,表达丰富多样的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

语言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言艺术中的形式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言艺术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与他人交流的连贯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

2.注重练习。

语言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够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做语文练习题和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能力。

通过熟练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3.多媒体辅助。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语言艺术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7篇)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7篇)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7篇)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篇1】4月1日到二实小观摩学习了“适度教育课改大讲堂”活动,感觉受益匪浅,感受到二实小的适度教育抓得很实,课堂很精彩。

本次活动先向听课的教师呈现了三节语文课,一节是二实小张茹珂执教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节是鹤壁淇滨小学选送的《难忘的八个字》,另一节是新乡新区小学刘鹏执教的《长相思》。

然后是三个教师自评,最后是张自福主任进行综合评价。

参加这次活动,首先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节课都很精彩,都各有千秋。

第一节课张老师着眼于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语言。

她的课从单元导语引入新课,打破了以往从课文的内容上导课的传统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她重点抓住人物对话,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人物的对话为例子,练习仿写,实现读写结合。

这样的语文课堂既让学生“得意”,又让学生“得法”,非常值得语文老师学习。

第二节课的“三勤四环节”让人耳目一新。

三勤,就是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

这也是学习活动中学生有益的学习方法。

四环节,就是一读,二写,三练,四回顾。

三勤四环节,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进行教学,扎实有效。

尤其是最后一个回顾目标完成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课的所学、所获做了一个梳理、概括,打了一个捆儿,目标意识很明确。

第三节课执教的老师颇有王崧舟的风格,引领学生读词,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最后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

整个课堂是一个诗意的课堂,让人感觉很美,很舒服。

活动的最后是张自福主任评课。

听了张主任的评课,顿时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的理念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张主任谈到评课的标准应该是真语文,应该像《洗课精彩由此流淌》、于永正的《语文教育应为学生留下些什么》等文章中所提倡的观点。

他谈的“五重四真”让我深深地领悟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五重”指重积累、重感悟、重整合、重习惯、重语用。

“重积累”是要重视语言积累。

既要积累好词佳句,又要进行文化积累。

“重感悟”指理解、体会要通过感悟来达到,进入文本,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美化

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美化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3期
V0_ NO 3 l8 .
黄 河 科技 大 学 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T IY
20 06年 9月
Sp 20 e .0 6
论 语 文 教 师 教 学 语 言 的 美 化
流直下 , 给学 生一种 多姿 多彩 的飞 动美 ; 时如花 问一 壶酒 , 有 老友喜相逢 , 天南 地北 , 侃 而谈 , 教 学语 言具 有 和谐 悦 侃 使 耳、 铿锵有力 、 轻松活泼 、 节奏鲜明 、 深沉 庄重 、 变化整齐的特
最起码 的要求 。教 师要 以高度 的科学性 、 密 的逻 辑性 , 严 深
入浅 出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 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教学 才 效果 。许多优秀 的教师 , 他们 的教学语 言精 练严谨 、 环相 环
扣、 绝无废话杂语 , 做到 “ 丰而不余 一言 , 绝而不失 一词 ” 教 , 学质量很高。原南宁二 中特级 教师 田济川 老师就 堪称这 方
面的典范 。田老师向来主张语 文教学给学生 以乐趣 、 以艺术 享受 , 让学生在轻 松愉 悦 中获取 知识 , 发展 智能 。难怪 他 的
掉变化整齐之美的声调错乱和话语错乱 的教学语言 , 那种失 去和谐悦耳之美的音响错杂和频率过快过 慢 , 调过 低过 高 音 的教学语言 , 不仅影 响着 学生语 言表 达能力 的培养 , 也影 响 着思想品质的培养 。所以 , 我们强调教学语言要音 、 意统一 。
四 、以情 感 人
学生称赞 : 听田老 师的语文课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 ”
教学语 言具有美 的特 征 , 必须是 “ 音美” “ 和 意美” 高 的
度统一 。教学语言的语音本身就具有 审美价值 , 而语言所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调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调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调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世界。

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几乎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教材内容的美,同时也包括其展现传感这些内容美的教学艺术美。

就教材内容而言,众多名著佳篇,犹如色彩绚丽的各种奇葩,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又如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优雅动听。

就教学艺术形式而言,色彩纷呈的教法、课例活动,正如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画卷,气象万千,各臻其妙;又如渐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语文教育如花,如歌,如画,令人赞叹和神往。

语文教育内容的美,除课文内在的思想美、意境美、人性美、情感美等外,还有其外在的语言美、结构美、风格美。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悟、涵咏、欣赏这些美,让学生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增长见识,同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艺术的美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美、结构美和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美、流畅美、语言美、板书美。

高中前已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美育教育。

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提出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也有美育的任务和要求。

在感受鉴赏这方面特别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语文知识的教学,实际上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语文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表现出人的审美倾向;语文智力的开发,实际上体现出人的审美创造,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和谐美
许毅敏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

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

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

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的和谐美。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比如在讲《荷花淀》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人物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的说理由。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

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

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

我们
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还应该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

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

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