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创新与改进策略

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创新与改进策略

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创新与改进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高校需要采取创新与改进策略。

本文将围绕此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和趋势,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应包括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并提供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技能。

二、建设高校就业信息平台高校可以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

该平台可以包括实习招聘、校园招聘、就业政策信息等,旨在方便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了解各类企业的需求。

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将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提高就业率。

三、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学校可以设立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等,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实现梦想。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重要环节。

高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企业导师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

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和交流。

五、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中,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就业能力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求职技巧、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高校可以建立就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规划和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建议。

六、建立校友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建立校友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通过与校友的联系和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行业知识。

同时,校友网络平台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导师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操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严峻,就业工作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

建立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模式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通过就业信息网建设、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17-02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是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知识,合理自身定位的有效途径。

他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特长,增加自信,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是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也是为建设大美中国和实现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促进就业指导模式创新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内在需求职业指导工作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有效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理论指导、咨询和全方位服务,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就业和生存能力,找到个人发展的理想岗位,施展个人才华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方面有效的工作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对自己有个合理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

并对毕业生提供终身就业的指导工作,实现个人梦想和价值。

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要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方式,教育广大学生及时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业指导模式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各部门协调统一,相互配合,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提高资金、场地和各项服务工作,还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

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经常性工作,长期开展,要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不能只满足于读读文件、召开动员大会等做法,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课程,重点要向学生讲清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自身完善和提高,详细介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会会遇到什么问题,毕业生本身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和特点,以及能力和知识结构。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

点问题 , 本文分析 了目前的就业指导教 育工作状 态, 对
就 业指导教育创新进 行 了研 究。 关键 词 : 大学生 就 业指 导 创 新
随着就业形势 的 日益严峻 ,毕业 生 的就业是 目前 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 构建和谐社会 的主题下 , 大学生能否很快就业, 系到 关 社会 的稳定与发展 ,对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就 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加强对 目前的工作状 态的分析和创新工作展开研究 。 1.就 业指 导工作 中存在 的偏 差 当前 , 对于毕业生就业 , 少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部 门 及社会存在着的一些认识偏差 , 表现 了一定 的滞后性 , 就业 指 导工作存在 的 主要 问题表现在 以下方 面 : 1.1就业指导形式较单一 , 缺乏活力 目前一 些高 校 多采用 开设就 业指 导课 、集 中做报 告 、 题讲座 、 专 组织 校园招聘 会 、 提供需 求 信 息等形 式 对 毕业 生进 行 就业指 导 。中国人 力 资 源 开发 网调 查 显 示 ,就业 的专题 讲座是 目前高校就业 指导 的最 主要形
[3 ] 章达友. 职 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厦 门大学 出版
杜 , 2005. [4 ] 穆松.浅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滁州职业技 术
变 期 。学生有 了一 定政治思想觉 悟 、 会 责任感 和 自我 社
控制能力。但随着毕业的临近, 思想压力增大, 有种 紧 迫感 、 无所适从感 。此时要配合教学 , 强对学生职业 加 道德 教育 、 习纪律教育 、 业就 业政 策学 习 、 实 择 就业 信 息搜集和求职常识教育 , 指导他们解决好个人志向、 职 业理想与社会需 要的矛盾 , 克服不切实 际的想 法 , 立 树 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 调整好心态 , 作好职业定位 , 顺 利完成最后的冲刺 。 总之 , 在大一 , 主要是要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 目标和就业方 向的认识 , 增强其学习专业 的自觉性 , 并 拓宽专业知识面 , 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 、 相近的若 十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 要为每个学生建立“ 人才库” 档 案 , 录其特点 、 记 兴趣 、 职业能力 倾 向等 内容 。大二 时, 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 , 锻炼 自己的各种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服务。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缺乏岗位信息、简历写作与面试技巧等方面,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研究的建议。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及时准确的岗位信息。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生急需了解并把握就业机会。

由于信息渠道和渠道的限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往往无法及时提供最新的岗位信息。

这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错失一些宝贵的机会。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取岗位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向毕业生传达。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的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培训。

简历和面试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的重要渠道,但很多毕业生在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方面欠缺经验和知识。

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只是提供一些通用的简历模板和面试常见问题,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在提供通用指导的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的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具体的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培训。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

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从教育行业转岗而来,缺乏实际的就业经验。

他们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主要基于理论知识,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深入了解。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该鼓励工作人员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就业指导知识和方法。

除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进行探讨,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研究的建议。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岗位招聘和人才派遣等活动,亲自感受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和创业的课程,培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和创业者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研究的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的关键环节。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新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研究方法。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1. 学生就业观念不够成熟目前的一些高校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对就业的重要性和方法不够理性。

一些学生还存在着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偏差,盲目追求热门行业,而忽视了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2. 就业指导资源不足由于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动员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资源普遍短缺。

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3. 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技能培训上,缺少发展学生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的内容。

一些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心理调适和自我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就业障碍。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缺少系统性和长期性,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够明显,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二、创新研究方法1. 建立多元化就业观念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和培养,开展多元化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和职业规划,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追求热门行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指导中心的设施和师资力量,引入一些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企业资源,丰富就业指导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还应该拓展就业指导内容,包括职业规划、心理健康、职场礼仪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高校就业指导是指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指导、岗位推介等一系列服务的工作。

它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停留在指导学生制作简历、面试技巧等简单的层面上,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导致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缺乏的实际指导和帮助。

高校就业指导的方式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仍然采用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模式,面对骨干学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这限制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发展空间。

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就业市场的需求脱节。

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出现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改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研究。

高校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了解,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就业形势的动态,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指导和信息。

高校可以采用创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引入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搭建在线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网络咨询、在线培训等方式,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资源和帮助。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走上创业道路。

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企业开展双向选拔和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与企业合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推动高校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方式和方法相对单一以及内容过于理论化。

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21 0 0年 1 0月
江 汉 大学 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u a o aga nv ̄t( oi cecs o r l f i hnU ic i Sc l ine) n Jn y aS
V0 . NO 4 1 27 .
0c .201 t 0
定》, 这是 发展我 国教 育事 业 的纲领 性 文件 , 我 国 在
的教育史 上树起 了一座 里 程碑 。它 指 出 , 国家招 对
生计划 内的学生 , 其毕 业 分 配实行 在 国家 计划 指 导 下, 由本人选 报志 愿 、 学校 推荐 、 人 单位 择优 录取 用
的 制度 。这 项 决 策 使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制 度 的改 革 迈 出 了关 键 的一 步 。 然 而 时 至 今 日, 于 种 种 原 因 出 由
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 就 业 指导 服务 体 系创新 研 究
李 燕冰 ,罗三桂
( . 州 大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1广 广东 广 州 500 ; . I 学 高 教 所 , 东 广州 50 0 ) 10 6 2 广卅 大 广 10 6

要 : 州地 区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 指 导服 务 体 系 目前 的运 行 状 况 是 : 共 就 业 指 导 服 务 体 系初 步 建 立 , 功 能 广 公 但
收 稿 日期 : 0 0 — 4—2 2 1 0 2
其主要 包括高校 就业指 导部 门和参与就业 服务
现 了大学毕业 生就业 难 问题 , 果 不能 很好 地 解决 如
这个 问题 , 它就会成 为我 国高等教育 发展 的障碍 , 并
有 可 能 对 我 国 社 会 稳 定 与 发 展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据 20 0 9年 3月 1 日《 州 日报 》 6版 报 道 : 截 至 3 9 广 A “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学位。

然而,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一些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相关服务系统。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环境中,大多数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更为突出。

加之一些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或者缺乏就业技巧和经验,进一步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二.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原则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现状,我们需要开发一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具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 聚焦实用性。

系统设计应以用户为核心,着眼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2. 多元化服务。

系统应为毕业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模式和方案,以满足不同毕业生的不同需求。

3. 信息化服务。

系统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毕业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更加高效地帮助毕业生就业。

4. 客户满意度。

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需求和感受,并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开发与实现方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的实现中,需要遵循开放、服务、协同和分层的原则,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连接起来,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1. 系统软件和硬件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设计需要采用现代化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展示、发布等功能,建立大学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并制定大学毕业生数据库管理规范。

• 招聘平台:提供全面的招聘信息,自主发布、在线审核、系统分析、智能匹配、跟踪反馈、管理绩效、辅助决策等智能化服务。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成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以便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就业技能和就业规律。

但是目前在我国,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较为滞后,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就业指导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过去,高校就业指导主要通过宣讲、招聘会等方式来开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却没有及时跟上步伐,导致指导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缺乏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都不同,而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多地是批量化的指导,缺少个性化的服务。

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计划,导致学生不能得到更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就业指导工作与企业对接不够紧密。

高校应该与企业紧密对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

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企业对接还比较僵硬,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机制。

这样,既不能让企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能让学生迅速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

一、探索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指导模式。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途径,高校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将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相结合,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

二、多元化就业指导方式。

高校应该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渠道,将就业指导服务延伸到更广泛的范围内,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化、实效性的指导服务。

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深入了解其个性、能力和兴趣爱好,针对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计划。

四、与企业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

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导师制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机会和就业信息。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不 同专业各 自不 同的就 业方 向及 就业 形势 ,讲述职 业 适 应 与 发展 ,内容 应 该 包 括 职 场 环 境 、 职 场 文
生 的差 异性 和市 场对 学生 的不 同要 求 。 目前 ,独立 学 院的就 业指导 主要 以课 程 的形式开 展 ,使用 统一
教材 ,其 课程 的教学 以理 论知 识讲 授为 主 ,授课老
部 门和 参 与就 业 服 务 的 各 个 部 门 。 主要 的职 能包 括 :对 学生 进行 职业观 、就业 观 、职 业生 涯规划 和
就 业思 想教 育等全 程性 就业 指导 ;为 学生 提供 系统 的技 能培训 、职业 测评 、求职 训 以及 专业化 的咨 询 和心理 辅 导 ;为用 人单位 提供 招聘 场地 、设 备等
化、 职业 素 养 、 主要 技 能 、 企 业 氛 围 等方 面 的 内容 , 教 学对 象 为相 应 专 业 的学生 。三 是 实践 操 练部 分 ,
这 部分 内容 以操 练 、实 战为 主 , 教学 的形 式 可 以为 各 种 技 能训 练 、拓展 训练 ,也 可 以与学校 的各 类社
社会提供工作岗位 , 为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 择 优录 用人 才 ;另一 方 面 ,通 过实 习 、实训 等多元
化 的 形式 ,与学 校进 行校企 合 作 ,提 高 大学生 的就
业 能力 。另 外 ,此体 系也 要为应 届 毕业生 办理各 种 接 收手 续 ,及 时反馈 毕业生 到 岗后 的工作情 况 ,为 学 校确立 调 整人 才培养 的方 案 以及制 定就业 政策 提
高校就 业指 导服 务体 系主 要包括 高 校就业 指导
大学 生就 业不 是 单一 的问题 ,需 要全 社会各 个 方 面的通 力配 合 ,政府 、高校 和用 人 单位应 该成 为

构建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就业指导体系

构建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就业指导体系

构建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就业指导体系[摘要]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构建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 就业指导体系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建言,这将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就业指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大量增加。

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及高校工作的首要目标。

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建设以及毕业生生存质量等诸多方面,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可以说,只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终极目标。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作为我国就业的主要群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由2001年的114万增长到2013年的699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行业人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就业需求下降。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高校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提出了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存在七大趋势,笔者总结如下:1.就业跨地区跨省份趋势明显。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扩大,全国地域性人才流动、跨区域就业、网络异地求职已然成为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2.单位青睐订单式培养趋势明显。

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陆续发展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阶段性实行顶岗实习,设立学生实训实验室,开辟就创业基地。

不少企业利用这些创新培养机制,更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青睐具备一定经验的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就业 指导工作存在 问题
1 、学校对 就业 指导认 识存在 误 区 就 业指 导 ,包 括预 测要求 就业 的劳动 力资 源,社 会需 求量 ,汇集 、传递 就业信 息 ,培养 劳动技 能 ,组织 劳动力 市场 以及推 荐、介 绍 、组织招 聘等 与就业 有关 的综合 性社
会咨询 、服 务活动 。在 我 国多数高 校所谓 就业 指导课 就是
在学生 大三 的时候 ,提供 一些 企业 招聘 的信息 ,介绍 就业 形势 ,帮助 学生找 实 习实训基 地 ,给 学生 讲授 找工作 的技 巧和方 法等 。就业 指导 的课 时少 ,讲授 内容受 时间 限制 , 往往采 取讲 座的形 式 , 传达 的就业 信息 内容有 一定局 限性 , 不够全 面 ,不够系 统 ,招 聘信 息的宣传 力度 欠缺 。



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就 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 :本 文 以洛 阳 师范学 院为例 对 当前 高校就 业指 导工 作现 状进行 分析 ,借 鉴 国外就 业指 导工作 的 成功经 验 , 提出改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为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g就 业指导 创 新 引文 :1 9 9 9年基 于 解 决 经济 和 就 业 问题 的 扩大 普 通 高校 本 专 科 院校 招 生 人数 的教 育 改革 政 策 实施 后 ,大 学 毕业 生人数 逐年递 增 。1 9 9 9 年 ,当 年招 生人数 增加 5 1 . 3 2 万人 ,招 生 总数 达 1 5 9 . 6 8 万 人 ,增 长速 度 达到 史 无前 例 的4 7 . 4 % ,之 后 2 0 0 0 年 的扩 招 幅度 为 3 8 . 1 6 % ,2 0 0 1 年 为2 1 . 6 1 % ,2 0 0 2 年为 1 9 . 4 6 % ,到 2 0 0 3 年 , 中 国普 通 高 校本 专科 生 在校 人 数超 过 l O O O万 。2 0 1 0 年 :录 取 6 5 7 万 人 考生 9 5 7 万 。录 取 比例 6 9 % 。2 0 1 1 年 :录 取 6 7 5 万 人 考生 9 3 3万 。录取 比例 7 2 % 。2 0 1 2年 :录 取 6 8 5 万 人 考 生9 1 5 万 。录取 比例 7 5 % 。与此 同时 ,我 国大 学 毕业 生就 业难 的 问题 已经 日益突 出 ,毕 业生群 体庞 大 ,就 业压 力 巨 大 ,引起政府 、社会 、用人单 位 、高校 与学生 的极大 关注 。 普通 民众普遍 认为 由于扩 招政 策造成 的严 重的 就业 问题 , 但 也有 观点 认为 :失业 率高是 因为私 企受 限缺 乏空 间、 国 企改制 、金 融和 高科技 产业不 活跃等 原 因造成 的结构 性失 业 ,大 学扩 招本 身并没 有导致 就业 问题 。大学 扩招提 高 了 中国大 学生 比例 ,普及 了高等 教育 ,对 中国的长 远发 展有 好处 。在我 国就业 指导 工作起 步较 晚,很 多高校 就业指 导 工作还 都浮于表 面 ,指导工 作不够 细致 ,不到位 , 不全 面 。 我们从 我 国就业市 场 的实际 出发 ,借 鉴 国外就业 指导 的经 验 ,促 进我 国大学 生就业指 导 的创 新与 发展 。

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

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

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设计类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设计类专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与此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与传统专业相比,设计类专业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难度较大,导致一部分设计类大学生面临就业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创新的就业策略,可以帮助设计类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

本研究旨在以就业指导为导向,通过研究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探讨提升其就业意愿的创新方法,为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此处是背景介绍的内容】1.2 研究意义设计类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支非常重要的人才队伍,他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对设计类专业的需求和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发展规划。

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错配现象,提高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研究如何提升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可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推动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对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创新人才。

对于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价值。

2. 正文2.1 现状分析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设计类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一些挑战。

设计行业的竞争激烈,许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问题,如岗位招聘要求较高、竞争对手众多等。

一些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较为欠缺,这也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行研究,探讨了其概述、存在的问题、提升方法、建议和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当前就业指导体系存在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个性化等问题,建议加强实践教育、开展多元化就业指导和个性化服务以提升指导效果。

结论指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研究为学校提供了启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就业指导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是当前和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研究、问题、提升、实施、建议、发展趋势、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许多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就业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指导内容有限,指导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亟待改进和完善。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讨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研究,为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就业挑战,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校提供可行的指导体系改进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对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2013 年 5 期
· 高教
· Shaanxi Jiaoyu Gaojiao
大学生之窗
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综述及评价
刘廷民
【摘 要 】 文 章 通过 对 国 内外大 学生 创 业 政 策 、 创 业理论 、 创 业 法 律 制 度 及 创 业 与 就 业 关 系 研 究现 状 的 综合 考 察 , 作 出 评价 , 旨 在 探索 大 学生 创 业 与 就 业 的 关 系 , 为 制 订 科 学的 大 学生 业 带 动 就 业对 策 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 】 大学生 创业 政策 就业 基 金 项目 : 陕 西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科 项目 《 陕 西 省 大 学生 创 业 实 证 调查 与 法 律 对 策 研 究 》(12JK0009 )。
国内研究综述
1. 对 创 业理论 和 创 业 政 策 相 关 理论 的 研 究 “创业” 由 18 世纪著名的作家和经济学家理查德 · 康替龙首 次提出,主要指在寻找机遇的过程中扮演积极承担风险角色的 人。到 19 世纪前期, 吉恩 · 巴普蒂斯特 · 赛提出创业过程是一系 列特有活动的观点。到 20 世纪 30 年代, 经济学家约瑟夫 · 熊彼 特提出创业包括创新和未尝试过的技术的理论,强调创新在创 业活动中的作用。20 世纪末期, 彼得 · 德鲁克提出创业理论主要 到目前为止, 不同学者还在不断地丰富 是使机会更大化的观点。 创业理论。 与此同时, 国外对创业政策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比 较有代表性主要有: 斯蒂文森和伦德斯特罗姆, 他们对创业政策 进行深入研究, 主要集中在政府税收政策、 创业融资及政府支持 凯尼认为创业 计划方面的研究, 并提出创业政策的类型和框架。 政策应该包括创业共识、 税收和规制环境、 资金的获取、 创业教 育及知识资本五个方面。创业机会协会认为创业政策应该包括 建立创业社团、 创造竞争优势、 有形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金融支 持、 开展创业教育及进行网络建设六个方面。 芬兰贸易与产业部 提出创业政策主要包括法律制度, 税收政策, 创业初期 、 成长阶 段和全球化过程, 创业教育、 培训和咨询及地区创业五个方面。 2. 关 于 创 业 的 法 律 对 策 研 究 在国外, 为了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投身到创业活动中, 政府主 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支持大学生创业,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为大学 生创业活动保驾护航。美国在 1962 年颁布 《人力开发与培训 法》 、 1963 年 《职业教育法》 、 1974 年 《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 法》 及 1993 年 《劳工保障法》 等规定加强创业培训。 另外, 美国为 了支持创业, 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 小企业投资公司并颁布相 关融资、 风险投资等相关法律制度。英国 2004 年成立大学生创 业委员会,在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立中小企业委员会和中小企 业管理和发展工作组, 并成立国家风险投资机构, 并出台一系列 规范中小企业运营的法案,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务。 75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究 者们似 乎有 意无意都 在 回避 ,不敢 或 者 不愿承 认政府 应当担 当起第 一责任 主
体 系创新 的研究 范 围比较单一 ,研究 角
度 是非 多维的 ,缺 乏针 对将高校 置 于社 会 大环境 中进行分 析 ,组 成政府 、高 校
用人单位作 为社会 各界的主要主体 , 多指 以营利 为 目的的经 济主体 ,这类 主 体 乐 意直 接从 人力 资 源 市场 上 “ 进 ” 购
和服务工作即便做得很好 , 也很难解 决毕
业生就业难 和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 。 事 实上 ,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 导服务工
和 就业市 场视 角下进 行就 业指 导服 务工
作, 明确就业 指导 服务 的属性 , 以学生 须
作 内容 中一项最 为重要 和 困难 的工作 被 忽 视 了, 就是就业 意识 的教育 。 这 创新 高
服 务 的观 念 。
业指导 服务机 构在部 分高校其 实 已经有 了一定的探索基础 , 成了一些有益 的经 形 验。 各高 校可 以在 组建专 业化 的院系 ( 系
部) 二级就业指导 服务 团队 , 明确 院系 ( 系 部) 二级就业指导 服务 团队工作 人员的归 口管理 , 健全 院系( 系部 ) 二级就业指导 网
观 念体 系对于 具体 工作 的开展 具有 导 向 和指引作用 。
( ) 业指 导服 务 的 观 念 一 专
高校毕 业生 就业指 导服 务就 其工 作 性质 而言 , 涉及 的面特 别宽广 , 仅仅依 靠 政府 、 高校 、 用人单 位是不 能很好 地 实现
指导 服务 目的的 , 因此需 要树立合作 指导
业指 导服务体 系 中第 一责 任主体 ,高 校 和社会各界均为第二责任主体 。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为例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为例

营销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思路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某省属高校为例孙苗苗(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求职选择与就业心理日趋保守,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从省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际出发,分析当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困境及背后原因,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从省属高校主观视角出发,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思路与应对措施,旨在从实操层面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现实困境;提升路径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大学生作为每年最大数量的新生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群体,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

随着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如何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将成为下一阶段高校工作的重点。

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158万人,较2022年增加了82万人,就业总量继去年突破千万大关后仍保持增长。

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并未随着就业总量的增加保持同速增长,相反,受新冠疫情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等的影响,部分高薪互联网“大厂”连续数月降薪裁员,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极大冲击。

企业面对庞大的求职市场,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学历内卷”情况比较严重。

现实层面上,用人单位学历要求的提高、本硕学历在岗位选择和薪资待遇上的明显差异,加剧着本科毕业生投身考研大军。

据研招网统计,2023年研究生报考总人数约为474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7万人,增长幅度为3.72 %。

全国高校研究生即使过去五年连续扩招,2023年录取率不超过20%,这也意味着2023年的考研落榜人数将超过300万。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创新研究[摘要]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应当实施全程化与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与职业发展特点,就业指导内容应各有侧重。

要贯彻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与多元化,必须构建新型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五维立体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多元化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主要是按照以下两种模式建设的:一种是纯粹就业中心模式,只设校一级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不设院系级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直接对全体学生开展工作;另一种则是“学校就业中心+院系就业辅导员”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校就业中心与院系就业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各有侧重,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为全体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与咨询等服务,而院系就业辅导员则主要为毕业生提供辅导和咨询。

两种就业指导体系各有优缺点,但从目前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来看,不论按哪一种模式建立的就业指导体系,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高校应在后一种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组织体系。

这种全新的体系是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一种模式,它既是一项学生工作,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在这个体系里,就业指导人员是由学校领导,就业中心的专业工作者,院系的专兼职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组成,各类就业指导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

2.就业指导教师存在诸多局限性。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存在几个典型的误区或缺陷。

一是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仅把就业辅导当做找工作的应急性指导,存在着信息提供多、观念教育少,支招多、解惑少,商业性指导多、教育性指导少,讲择业多、讲敬业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的少等诸多现象。

二是指导内容的封闭性,职业指导课主要讲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心态和原则的指导。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创新

文化视野459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创新姜军亮 黄河科技学院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社会用人岗位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

尤其是在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牵动广大师生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高校就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创新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459-01在高校持续扩招情况下,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多,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都无法就业,人才市场拥挤,一方面是由于毕业生人数多,社会岗位不足;而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就业管理体制,做好高校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基于此,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及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必须做出改变。

从近几年公务员报考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岗位都是近千人同时竞争,就算如此,也无法阻挡大学生公务员备考热情;另外,考研也是大学生热点,每年考研人数、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增多。

通过考研、报考公务员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毕业生求职期望值正在不断降低,广大毕业生都希望通过降低期望值获得工作机会;不少学生都树立了现代化的就业意识,并没有一次到位的传统就业想法,对于一些不太稳定的工作也可以接受。

但总的来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依然很大,很多毕业生依然不能顺利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二、新形势下高校就业管理体制暴露出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工作质量、维持工作秩序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亦是如此。

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作者:邹莉
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0期
摘要: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于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当前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仍存在颇多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指导服务主体体系,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运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问题;创新研究
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对于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有些高校对就业指导的对象认识不全面,导致服务机构的相关配备也不到位,加上缺乏合理的统筹管理体系,影响就业指导机构功能和作用的积极发挥。

二,内容片面,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多局限于时事政治和技巧引导,忽略了对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

三,途径单一,当前高校主要是面向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和相关系列讲座,缺乏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虽然有些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展职业测评、电话咨询、建立就业网站等,但仍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执行力度也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目前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偏低,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更不利于整个服务体系的发展。

甚至有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由辅导员及管理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流动性强又缺乏专业培训。

五,信息不对等,单向的信息传递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主体个性化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一,就业指导服务主体体系创新。

政府应为第一责任主体,高校和社会各界均为第二责任。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般而言有三类主体,即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其中社会各界主要指用人单位。

三大工作主体中独有政府有可能也有能力成为第一责任主体。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是高校的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是配角。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确属于高校的工作内容,并且是高校一项主要的工作,但相对于灵活多变的就业市场而言,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的能量毕竟有限。

在这样环境中,能担当起第一责任主体角色的,只有政府。

尤其是在就业情势日渐严峻的今天,完全仰赖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以实现充分就业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且将高校作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第一责任主体,可能导致高校的职责本末倒置,过分倾斜就业服务,而忽视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核心工作,教学和科研。

总而言之,政府应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第一责任主体,高校和社会各界均为第二责任主体。

二,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创新。

所谓观念体系是指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那么,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观念体系其实就是要确立正确的观念体系,这主要包括:专业指导服务的观念和合作指导服务的观念。

首先,专业指导观念创新。

确立专业服务的观念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专业化层次较低,多数工作人员不具备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立专业服务的观念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要在毕业生视角和就业市场视角下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明确就业指导服务的属性,须以学生为本,淡化管理,强化服务,努力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

其次,合作指导观念创新。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涉及的面特别宽广,因此需要树立合作指导服务的观念。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要明确该体系中各主体并非独立行事,而是密切相关、必须高度合作。

要注意在政府第一责任主体的宏观调控和安排下,以市场需求视角,以政府为导向,以高校为基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其他机构高度合作,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全员式、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

三、就业指导服务运作体系创新
首先,组织机构创新即高校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需要在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公共政策体系的框架内,在明确就业指导服务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范畴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其次,工作内容创新,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课,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政策,教授一些面试技巧。

这些工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职业发展错位等问题,却忽略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最至关重要的内容,即就业意识的教育。

就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实际上是一个意识群。

而在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中,一直忽略了义务意识的教育。

强化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诚信为人,诚信就业,同时为学生将来依法维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所以就业意识群中义务意识,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基金项目:本文为市社科联郑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ZSLX20164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