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趋势_董才生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经济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视野——科尔曼关于信任的研究

当代西方经济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视野——科尔曼关于信任的研究

诺 维 特 、 山 等 其 他 新 经 济 社 会 学 家 所 持 的 单 一 视 福
角 , 不 是 直 接 从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 用 社 会 学 的 理 论 即 运
委 托 人 给 予 受 托 人 信 任 的 情 况 下 , 期 获 得 的 利 益 预
等 于 可 能 所 得 与 成 功 机 会 的 乘 积 ( × ,) 去 可 能 G )减
NOV ..20 06
V01 4,No.6 .3
当代 西方经济 社会学信任研究 的新视野
科 尔 曼关 于 信 任 的研 究
董 才 生
( 吉林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吉林 长 春 1 0 1 ) 30 2
摘 耍 :当代 西 方 新 经 济 社 会 学 家科 尔曼 独 辟 蹊 径 , “ 任 ” 对 信 问题 展 开 一 种 “ 综合 研 究” 他 认 为 . 易 中 的信 任 行 交 为 虽 是 一 种 风 险 行 为 , 却 是 一 种 有 目的的 理 性 行 为 。 目 的是 获 得 利 益 的 最 大 化 , 而应 “ 予 信 任 ” 信 任 还 是 但 其 因 给 。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1 第3 4卷 第 6期
新疆大学学报 ( 哲学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 ni g Unv r i P i s p y Hu nt s8 S c l c n e ) o r a o Xij n iest a y( hl o h . ma i e L o i i c s o i aS e
国 主 义 ” 身 份 , 用 “ 性 选 择 理 论 与 方 法 ” 究 信 的 运 理 研
任 问 题 。 如 经 济 学 家 阿 罗 ( r w ) 赫 西 ( rc ) Ar o 与 His h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顾杰.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邓泽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丁宇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周均旭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何应龙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魏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雷德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李秋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吴汉军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石秀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卢珂.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程红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刘文波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张彦英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王哲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张雅勤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唐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董登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张智勇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熊吉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周云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王伟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罗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胡荣芳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刘珺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卢敏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邱莉丽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程妍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陈秀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彭惠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张英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李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柯燕.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讲师】冯晓平2013-07-08教师系统分析与集成社教社社数社社常社。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概述-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概述-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信任的研究概述-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西方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由来己久,最早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圣贤的经典着作,但对信任的进行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始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

一、心理学视域下的信任研究心理学的信任研究是现代信任研究的逻辑起点。

这一研究更多地是依照心理学的传统范式,以微观社会个体的心理为基础,从人的个性特点入手,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个人的人格特质、个人的行为。

换句话说,在心理学家的眼中,信任是一种存在于个人内部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质或者说人格特点,是个体的概念,信任被认为和信仰、期待或感觉一样是深植于个体的个性之中,并且源自个体早期社会心理的形成,不是两人相互的概念,信任的达成只是一个心理过程。

心理学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 在着名的囚徒困境实验中从探讨如何解决冲突入手,由人际信任角度得出:在人际关系中,信任是人们面临不确定时的一种非理性选择。

在Deutsch看来,在人际关系中,信任其实是人对特定场景做出反应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与否由特定场景的具体相关变量和约束决定。

也就是说,信任是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当情境刺激发生变化时,信任程度也随之而改变。

在后续的研究中,Deutsch 着重对信任的场景进行描述和界定。

Deutsch 指出,信任的决定涉及到以下场景变量:在未来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行动;结果的发生基于他人的行为:负面后果带来的伤害超过正面后果的得益。

在另一篇文献中,Deutsch 进一步就何种条件下做出何种信任选择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着重分析了信任决策要面临的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在Deutsch 之后,心理学家霍斯莫尔、怀特曼等,循着人际信任研究的思路,从人际信任特质上个体差异、人格特点的角度,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借助测量、统计、比较,得出结论:信任就是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2008-07-25 14:46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中,表现出了八个不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加;(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其不仅是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而且相互之间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其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相对狭隘的社会学理论愈来愈融会在更为宽泛的社会理论之中,社会学理论无论在理论旨趣和思维方式,还是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理论,以至于许多社会学家不再宣称自己从事的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是社会理论的研究;二是在主流与非主流理论的问题上,两者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不仅是由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并逐步渗透到了各种主流社会学理论之中,从而形成彼此交错、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也是由于主流社会学理论内部本身开始发生分化,其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再也很难维持长期以来的一贯统一的面相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各种非主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当代理论境遇和社会脉络(contexture)中,都开始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当今社会科学中已是如此分化和多样,以至于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整体性,使理论研究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也使主流社会学理论家难以对社会世界获得整体上的概念。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150
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特色
董才生 邬全俊
(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
摘要: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当代时期。 当代西方社 会学理论家在批判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展开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不 仅扩展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创立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方法,而且形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 “综合范式” ,实现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从而促进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乃至整个社 会学在当代的大发展。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具体实践; 综合范式; 社会学理论家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C91-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46 ( 2012 ) 05-0150-05
152
社会科学战线·2012 年第 5 期·社会学
相关的问题,一般来说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即使到了当代,社会秩序及其基础、社会 结构及其变迁、社会变迁的动力等问题, 仍然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福柯的 “考古学 ” 社 会学理论主要研究了癫狂、 性、 惩罚、 监狱等一些边缘的社会问题。 加芬克尔的 “常人方法学 ” 社 会学理论、哈贝马斯的 “交往理性” 社会学理论研究了被传统西方社会学理论所忽视的人们的 “日 、个人的社会交往等问题。 常生活世界” ( 2) 当代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或当代日显重要的社会现象。如风险、信任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现代 性及其后果问题等。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风险、信任等社会现象逐渐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 的焦点问题。吉登斯、贝克的 “风险 ” 社会学理论以 “现代性 ” 理论为基础, 将风险社会产生的原 因归之于现代性的扩展。他们将现代性区分为两种形式,即第一现代性与第二现代性或简单现代性与 ① 风险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反省现代性,认为这两种形式也是现代性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简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回复

简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回复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的趋势,其中一些主要的趋势包括:
1、跨学科和交叉研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强调跨学科和交叉研究。

学者们倾向于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探讨复杂问题。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以及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2、数字化和大数据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和大数据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方法可以帮助学者更深入地研究社会现象,发现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全球化视角: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越来越强调全球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等全球性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同议题。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逐渐关注环境问题,探讨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文化多样性和身份认同:文化多样性和身份认同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碰撞,以及个体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

5、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致力于研究社会不平等、贫困、歧视等问题,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6、科技与社会互动: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代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探讨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挑战。

总的来说,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是多元化、综合性和全球化。

这些趋势推动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断创新,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迪尔凯姆_韦伯_吉登斯社会学之比较_董才生

迪尔凯姆_韦伯_吉登斯社会学之比较_董才生

第25卷 第5期2003年10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zhou T eachers Colleg eVol.25 No.5Oct.,2003迪尔凯姆、韦伯、吉登斯社会学之比较董才生,徐晓海(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深刻理解西方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学本质的前提。

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三位经典社会学家的主要的社会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希图通过这种比较来揭示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脉络。

关键词:迪尔凯姆;韦伯;吉登斯;实证社会学;理解社会学; 结构化 社会学中图分类号:C9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3)05-0102-03迪尔凯姆、韦伯与吉登斯的社会学分别是实证社会学、理解社会学与 结构化 社会学的典型代表,是它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分别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三条基本路径或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三种基本取向。

下面我们就他们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做一比较,并希图通过这种比较来把握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理论脉络。

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面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是针对孔德、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中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

孔德与斯宾塞都主张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但在实际的建构过程中,他们背离了要建立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关于 社会 的、实证的经验科学的初衷,没有采用像实证的自然科学那样的方法,而是采用了类似于思辩哲学那样的方法,这是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中的矛盾。

迪尔凯姆首次尝试克服这一矛盾,他在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一书中,通过规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这一矛盾做了初步的解决,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

迪尔凯姆本人也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迪尔凯姆社会学是一种具有实证倾向的社会学,是一种典型的实证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是针对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中共同的矛盾而建立起来的。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信任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信任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信任问题研究社会信任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社会信任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他人、组织、机构、政府等的信任程度。

在一个社会中,信任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它也是基于满足个体需求而形成的。

尽管信任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信任的定义、来源、建立等。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信任问题,包括信任的类型、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及信任问题的应对。

一、信任的类型信任的类型可以分为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和文化信任三类。

人际信任是指对某个具体的人或人群的信任。

如对朋友、家庭成员、同事等的信任。

制度信任是指对政治、教育、经济、社会管理等制度的信任。

如对司法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信任。

文化信任是指对某种文化价值观的信任。

如对社会公义、社会公平等的信任。

不同的信任类型对社会的运行方式和社会关系都有着从不同角度的影响。

例如,人际信任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制度信任可以促进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使国家运行更加顺畅;文化信任可以提升社会共识,促进人民对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发展。

二、影响因素影响个人对信任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多因素,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1. 社会经济地位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影响他对信任的态度。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会对社会中各种制度和人际关系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

2.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对信任的表现上有所不同。

例如,家长式的文化背景会促使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而基于自由主义的文化则更加强调自由和自治。

3. 社会关系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也会影响他的信任度。

一个拥有大量信赖、支持和帮助的个人,会更加容易表现出对他人的信任。

4. 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影响信任度的另外一个因素。

如一个人的性格开放,会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而习惯性的冷漠和猜疑,则可能导致信任的缺乏。

三、影响机制信任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需要以下机制:1. 相互了解在真正建立信任之前,双方需要进行相互了解,并发现彼此共同的利益。

论制度社会学在当代的建构

论制度社会学在当代的建构

主 流 经 济 学 与 主 流 政 治 学 因 无 力 解 释 这 种 现 实
的变 化而 不 断地 受到 质 疑 , 是 在 经济 学 与 政治 于 学 领 域 内 兴 起 了 一 种 重 视 制 度 分 析 的 新 的 研 究 取 向 或 路 径 , 新 制 度 主 义 。 而 新 制 度 主 义 可 即 因 以 看 成 是 在 对 主 流 经 济 学 与 主 流 政 治 学 研 究 取 向 或 路 径 进 行 反 思 与 批 判 的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一 种 新 的 制 度 研 究 取 向 或 路 径 , 质 上 是 对 经 济 学 与 实 政 治 学 中 的 制 度 分 析 的 地 位 与 作 用 的 “ 新 发 重
维普资讯
制度社会学研究
= 度 i 会 学 在 当 代 响 建 构 i [ 仑制 i i 士
董 才 生 吉林 大学社会 学系教授 10 1 302
自 2 世 纪 7 8 年 代 以 来 在 西 方 产 生 与 流 0 0、 0 行 的 新 制 度 主 义 , 其 本 质 而 言 , 是 一 种 新 的 就 只 制 度 分 析 范 式 、 究 取 向或 研 究 路 径 , 至 只是 研 甚
于 与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知 识 交 流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而
也 直接 影 响 了政 治 学 中的新 制 度 主义 的兴 起 。 虽 然 社 会 学 与 经 济 学 之 间 也 因 知 识 交 流 而 相 互 影 响 , 与 政治 学相 比 , 会 学对 新制 度经 济学 的兴 但 社 起 所 作 出 的 反 应 则 显 得 没 有 政 治 学 来 得 敏 感 1 。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 着新 制 度 主义 这种 0 0 随 新 的 制 度分 析 范 式 的进 一 步 扩展 , 会 学 开 始作 社

信任、现代性与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

信任、现代性与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

信任、现代性与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作者:翟学伟来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翟学伟收稿日期:2020-09-26作者:翟学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本土研究。

邮编:210023编者按:2020年9月26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举办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五届地方治理青年论坛,翟学伟教授受邀在论坛上做了一场主题演讲。

此稿根据翟教授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已经本人修订。

在此鸣谢!摘要:信任是社会构成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它原本具有的自在性,人们一般视其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不会刻意将其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

信任作为热门话题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产物。

对此,西方学者在现代性视角下提出了多个信任的定义、理论及研究框架。

由于"信"在中西方语境中存在明显的不同表达形式,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对于人与社会的思考方式,如果照搬照抄西方信任定义或理论,会造成在研究中国社会信任时迷失方向。

其实,信任的本质是附着性的。

其中,关系性、时间性和约束力是理解其内涵的三个要点。

而讨论社会治理,则要讨论信任背后对人性善恶的不同假定,由此带来因信任(或不信任)所引发的不同社会控制模式。

一个国家究竟应该选择哪个角度开展社会治理,是社会科学研究最为根本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信任现代性风险社会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20)06-0004-007一、信任话题为何兴起?信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而发生的,甚至只要动物有群体生活,它们也有信任的存在,只是其未必自知。

信任是人类所表现出的有意而为之的行为。

因为人们意识到了,于是人们会有觉悟地借助信任建立起更为活动顺畅且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组织。

只要人类活动是顺畅的,信任就没有必要作为独立领域加以关注。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施德林等新维斯特派思想家和当代学者在西方社会学中提出了“新政治文化”(NPC)的概念,它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新的政治文化,由社会的日常活动和经验形成的,不能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当代政治权力结构的控制,只能从行动和体验着手,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流动。

这种概念的出现使当代西方社会学家意识到,他们原来以为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结构,其实是一个多元的、多形极变的社会史苑,同时也凸显出了社会运动的重要性。

施德林一行人给西方社会学家指出了社会改革的另一条道路,即从新政治文化出发,这条道路更重视人民的参与,认为人民的参与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

他们倡导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社会改革,根据社会的日常生活形式建立一个新的政治文化,实现更加公平、正义和民主的社会。

它也反映了一种社会认知的转变,即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社会运动视为社会结构重塑、社会转型和新政治文化产生的重要触发器和决定因素。

施德林等人提出的这种新政治文化构想,影响了许多当代学者和社会改革家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在社会改革的实践中注重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把改革的核心放在增强人民社会参与意识和人民自治的精神上。

比如英国学者唐纳德查普曼,他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概念就受到了施德林的思想影响,他认为由民众参与产生的新政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对政治的自主。

由于当代西方社会经历了社会变革的重大变化和挑战,新政治文化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在欧洲,由于欧盟的影响,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新政治文化理论在促进欧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政治制度如何实现民主;二是欧洲社会如何完善社会结构;三是人民的参与意识如何提升;四是如何将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五是如何处理社会不均衡问题。

新政治文化理论也受到了美国政治和社会改革家的重视,他们积极探索新政治文化的实践方法。

如美国哲学家霍布斯,他认为民主的核心在于政治参与,他主张政府应把民众的主动参与作为政治改革的核心,增进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以保持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类互动和行为的科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进步,社会心理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多元化的研究主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关系和行为等传统领域,它已经拓展到很多方面,包括:新兴科技、健康与生活方式、文化交流与多元化等。

在新兴科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影响智能手机使用对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在健康与生活方式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睡眠、营养和体育锻炼对于个体幸福感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跨文化互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同化以及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的影响。

这些研究方向的拓展使社会心理学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互动。

第二章: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心理学科研成果的融入现实生活,许多研究者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医疗卫生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临床诊断等方面。

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员工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这些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丰富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计算机模拟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的进步,社会心理学者正在采用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社会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社会调控策略。

例如,在群体行为研究中,社会心理学者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群体中个体的互相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的变化和演化。

另外,在社会网络研究中,社会心理学者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以便更好地探索网络的发展和演化。

计算机模拟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可谓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潜力。

第四章: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马克思的信任异化观及其启示

马克思的信任异化观及其启示

作者: 董才生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78-79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任异化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社会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信任异化观",认为信任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资本主义信任异化是资本主义深刻的信任危机,资本主义信任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公正.因此,克服资本主义信任异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对于信任异化的扬弃,建立共产主义信任.马克思的"信任异化观",不仅深化了其异化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信任的基础、建构信任危机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对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对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对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王建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提要: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心理学先进的理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在心理学多流派、多专题研究中都有新进展,其研究成果必然对我国管理心理学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管理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体系建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领域的拓展化等主要问题的探讨、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

关键词: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进展;管理心理学;影响中图分类号:B8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9)06-0245-04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极为迅速,针对传统心理学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弊端,经过长期不断地分裂、反思和整合,经过心理学内部各种思想观点、理论流派的相互冲突斗争和吸收融和,其在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西方心理学已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建立了大心理观。

在心理学研究上借鉴了其他领域的发展成果,如科学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后现代文化思潮、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技术等,学术上呈现出百家争鸣、不断更新的蓬勃景象,众多新颖富有创新性、开拓性理论不断产生和发展。

无疑,这些重大理论流派和重要的专题理论在当代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发展中的不断加强和深化,给予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启示我们如何把这些新成果学习吸收、借鉴应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1],从而改变我国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

一、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的新进展1.自我效能理论。

它是新的新行为主义者代表人物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动机理论。

理论将科学和人文渐趋融合,重视自我信念等个体内部因素的重要作用,对自我现象研究分析,其应用性研究方向引人注目,从管理教育到职业培训,通过提高个人自我效能感,发挥个体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校社会科学学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社会科学学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董应才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编辑之友
摘要:江泽民主席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谈话和教育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给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高校社会科学学报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但是,我国目前高校社会科学学报却面临着诸如受众面窄、发行量少、广告空间小、分布不均、社会背景不一、文化底蕴不同、发展时期各异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

因此,高校社会科学学报在良好的机遇和现实的挑战中如何发展壮大自己是学报办刊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社会科学学报面临的问题1.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现象普遍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都是探索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者不同的是,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而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

人类的使命是既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又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为此,人类既要探索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又要探索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渐次便形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但是,二者又是相互渗透和紧密联系的。

因此,不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和对立,厚此薄彼。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常发生在身边。

例如:自然科学科研资金来源渠道、研究资金数量、成果数量都较社会科学研究的多;自然科学成果较容易获得,而社会科学成果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信任社会的制度建构”(项目批准号:06JA840009)。

收稿日期:2006-10-28作者简介:董才生(1964-),男,江苏无锡人,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

2007年9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39卷 第5期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9 No .5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趋势董才生(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信任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将信任作为自己的一个专门研究课题,并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出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三大新趋势,即信任研究的理论自觉性日益增强、范围日益集中以及主题日益具体而系统。

这三大新趋势预示了信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在当代西方即将形成。

研究与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新趋势,不仅将推进社会学信任理论的研究与建构,而且也将为构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内在支撑的社会信任提供直接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文化;信任;秩序;“法人组织”;“道德性社团”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7)05-0101-05 许多古典与现代西方社会学家很早就对信任以及与信任有关的现象展开了研究,如迪尔凯姆(Durkhei m )、帕森斯(Pars ons )分别探讨了与信任有关的“社会团结”与“承诺”等现象,而韦伯(W e 2ber )与齐美尔(Si m mel )则直接研究了信任问题。

虽然韦伯与齐美尔只是一般而零散地研究了信任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信任的基础、本质、类型与功能等),但他们却取得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信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当代西方社会已开始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使得社会团结、社会合作等基础受到“侵蚀”,因而为社会团结、社会合作寻找新的替代物,为社会秩序寻找新的整合基础成为社会学界的一种新的共识,于是,信任问题进入了社会学的视野。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也发生了转向,即由过去着重“硬变量”开始转向关注“软变量”,[1]即主要聚焦于文化研究。

社会发生的重大变迁的现实激励以及社会学本身具有的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与积极关注的品格使得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自然将信任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于信任问题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并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掀起了一股信任研究的热潮。

其主要标志是,许多社会学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卢曼(Luh mann )的《信任与权力》(1979),巴伯(Bar 2ber )的《信任的逻辑与局限》(1983),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 )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问题》(1985),祖克尔(Zucker )的《信任的产生:经济结构的制度来源》(1986),科尔曼(Cole man )的《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吉登斯(Giddens )的《现代性的后果》(1990)与《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普特南(Putna m )的《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1993),福山(Fukuya ma )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1995),佩雷菲特(Peyrefitte )的《信任社会———论发展之缘起》(1995)以及米斯兹塔尔(M isztal )的《现代社会中的信任:社会秩序基础的探求》(1996)等。

从以上这些当代西方社会学家的信任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信任研究正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趋势。

一、信任研究的理论自觉性日益增强信任研究的理论自觉性指的是社会学家自觉地以某一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去研究信任问题。

这种研究最早开始于“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尔(Garfinkel)。

他在《常人方法学研究》与《作为稳定的协同行动的条件的信任:概念和实验》中,从“常人方法学”角度研究信任,认为应从“一些使普通事物具有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特征的期望”[2]入手开展信任问题的研究,因而信任就是“对普通的和日常的道德世界的持续、规则、秩序和稳定性的期望”[3],信任是稳定的协同行动的条件。

加芬克尔自觉地以“常人方法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信任,这在西方社会学信任研究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如卢曼、吉登斯等继承了加芬克尔信任研究的思路,也以自己创立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开展信任问题的研究。

卢曼在《信任与权力》中以新功能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信任,认为信任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微观的个体信任或“私人信任”,而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意义上的宏观的“系统信任”,一种靠着超越可以得到的信息所概括出的期望:“在其最广泛的涵义上,信任指的是对某人期望的信心,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

”[4](1-2)“每一天,我们都把信任作为人性和世界的自明事态的‘本性’。

在这个最基本的层次上,信心是世界的自然特征,是我们借以过日常生活的视域的必要部分,但它不是意向中的(因而是易变的)经验的构成因素。

”[4](10)卢曼还将信任的问题界定为社会复杂性,将信任看成是人与社会复杂性遭遇时所出现的心理状态,认为信任是“构成了复杂性简化的比较有效的形式。

”[4]由于社会复杂与理性有限,人类无法获取完整的信息,因而可以通过信任来弥补理性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的不完整的缺陷,来减少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复杂性,从而确保内心的安全感。

因而信任是“简化社会复杂性的机制之一”,而“复杂性的简化因为其主观性而采取了特殊的形式。

我们可以把这些形式描述为不确定性被吸收,或被容忍的程度变化。

系统用内在的确定性代替外在的确定性,因而提升它对外部关系中不确定性的耐受性。

复杂性如何减少的问题,与它在环境中的存在有关,因而转变为这种内在确定性次要问题的一部分。

”[4](35)总之,卢曼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信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本身从属于特殊的规则系统。

信任在互动框架中产生,互动既受心理影响,也受社会系统影响,而且不可能排他地与任何单方面相联系。

”[4](6-7)卢曼从宏观的社会关系结构角度研究信任,为社会学开展信任研究提供了范例。

其后的社会学家基本上沿袭了卢曼的研究思路,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规范角度展开信任的研究。

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和《现代性的后果》中,以现代性理论研究信任,代性制度与信任之间的关系。

吉登斯从现代性理论出发对现时代信任的本质、类型、作用以及信任产生的基础与机制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属于制度层面的,“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5]而信任就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技术知识)之正确性的信念。

”[6]很明显,吉登斯对于信任的看法是比较宽泛的,既包括“人对物的信任”,又包括“人对人的信任”。

“人对物的信任”不是指对某一事件的信任,而是指对某一系统的信任。

系统指的是抽象系统,它由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所组成。

吉登斯认为,一般而言,随着现代性制度的发展,“人对人的信任”将会逐步被“人对系统的信任”所代替,在当今晚期现代性的全球化风险时代,“人对人的信任”在实现个人的自我认同以及抵御全球性风险中将起到独特的作用。

因此,在当代虽然信任基础、机制与过去有所不同,但“人对人的信任”与“人对系统的信任”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吉登斯还进一步将信任分为一般信任与基本信任。

他认为一般信任是对个人或抽象系统所给予的信任,这种信任产生于无知或缺乏信息时的“盲目信任”;基本信任是对其他人的连续性及客观世界的信任。

[5]这种基本信任产生于儿童早期的经验。

吉登斯认为,在儿童生活的早期就存在“本体安全感”的需要,在正常环境中,儿童对于看护者所产生的基本信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抵御“存在性焦虑”的情感疫苗。

基本信任以一种本质的方式与时空的人际组织相联结。

从早期生活开始,在潜在空间中,在婴儿和看护者之间关系的锤炼过程中,习惯和惯例扮演着基本的角色。

在个体的后期活动中,惯例、协调性的习俗与本体安全感之间的核心联结得以建立。

[5]吉登斯强调了惯例、习俗等制度在塑造信任、获取安全感、克服焦虑方面的基础作用,因而他的信任研究是卢曼信任研究的一种展开与具体化。

二、信任研究的范围日益集中在当代西方社会,“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创建的社会组织正在取代社会赖以发展的各种原始社会组织”,[7]原始社会组织的衰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普遍存在的是现代社会组织。

具体而言,家族早已衰落,家庭规模也在不断缩小,而“道德性社团”与“法人组织”等现代社会组织普遍存在。

因而家族或家庭无法充当当代西方社会信任产生与存在的基本载体。

于是,人们纷纷从类似于家族或家庭的“道德性社团”与“理性化程度高”的“法人组织”中获取信任。

从“道德性社团”中获取的信任产生和存在于“道德性社团”中,它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可以称之为“道德型”信任。

从“法人组织”中获取的信任产生和存在于“法人组织”中,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可以称之为“法制型”信任。

当代西方社会大量存在的是“法人组织”,它们主要是一些经济、政治组织,因而在当代西方人们除了从“道德性社团”中获取“道德型”信任之外,主要从这些“法人组织”中获取大量的“法制型”信任。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信任研究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而日益将信任研究的范围集中于这两种类型信任的研究,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研究成果。

福山与科尔曼是研究这两种类型信任的主要代表。

福山在《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中重点研究了“道德性社团”的信任问题。

福山认为信任指的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

”[8]因此,在社团成员之间产生的相互信任、相互期待,是基于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为基础。

社团成员具有先天的道德共识,是他们将社会道德内化之后形成的,它们使社团成员之间形成了自愿结合的“自发社交力”。

因此,社团成员彼此之间做出的信任行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信任的自愿性源自于内化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社团成员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基础。

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直接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了“法人组织”中的信任问题,强调了即时的利益以及委托人与受托人的成本———效益的计算在信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信任是一种在风险条件下的理性行为,是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理性博弈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