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溪--对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现代立体构成教育革新新思路
现代立体构成教育革新新思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立体构成教育也开始逐渐被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立体构成教育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视为辅助性的科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立体构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教育革新,注重立体构成教育的教学。
教师是立体构成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师由于教育观念和认知方法的不同,对于立体构成教育的认知也存在偏差。
因此对教师的培养也是革新必备的一步。
在教育革新中,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
教师需要有能力改变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
培养教师的立体构成理念和教育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立体构成教育也可以成为教师培养的一种教育内容。
学生也是立体构成教育重要的职能。
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孩子在儿童时期,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对未来成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现代立体构成教育革新的新思路,应当注重解决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层面的需求。
首先从学生需求开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模型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立体造型能力和思维方向。
其次,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量体裁衣地设计学生的学习计划,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考模式。
最后,应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和创造力。
教师作为立体构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针对现代教育的需要更加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教师才能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方法下具有适应性。
家长作为教学与学习之外的第三个主体,更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力度,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在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提供外部帮助。
此外,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应该适度干预孩子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立体构成课程现代教学方法的探讨
立体构成课程现代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立体构成的教学应该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并对立体构成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一种适合的、有专业倾向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立体构成艺术设计教学与改革“立体构成”教学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历经20世纪近100年的教学和设计实践的考验,在新世纪之初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分量。
立体构成课现在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雕塑等现代艺术设计和造型艺术教学共同的基础课,是对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前的思维启发与观念传导。
在构成教学当中,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
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方法, 提高其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 提高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为基础课,立体构成不受现有材料、用途与功能的羁绊,完全站在自由的立场去追求造型的可能性、材料的开发性和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艺术设计设专业立体构成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达到立体造型训练的目的。
一、立体构成教学当中面临的问题首先,学生对于该课程缺乏深刻的认识,感觉只是简单的切割,折叠。
立体构成作为基础课往往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所以许多同学误认为该课程等同于小学的手工课,只是玩玩折纸,切切块面而已,认识不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因而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谈不上创意和构思,更谈不上对于空间想象力和形体抽象能力的培养。
其次,学生缺乏思维的转变。
很多学生一直习惯于二维空间即平面思维的思考,因此在进入三维空间的学习时,很难理解空间的概念,缺乏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入的领悟力。
具体表现为:① 不善于从抽象、纯粹的几何形体出发去考虑形态构成,而往往局限于物化的思考范围,比如:要象某个东西、表示某个东西、模仿某个东西;② 不善于用恰当的构成手段去处理形态构成,而往往堆砌过多的形体,导致作业的形式太过于表面。
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 5 ・ 6
现代 立体 构 成 教 学 改革 的新 思路
Ne Th u h fTe c i g Re o m fM o e n Th e ・ i e so a n tt t n w o g to a h n f r o d r r e - m n i n lCo s i i d u o
Absr c : I ie e d sg e c i g t r ed me so a o si to a r a y b e nr d c d frma y y as b tn w ti a i gt e ts n t e t a t n Chn s e in ta h n ,h e i n in lc n tt in h sa e d e n ito u e o n e r u l u o i sf en h e ti h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2 0 6 — 2 1 0 — 3 1 2 1 0 — 15 0
应该 由内而外地通 过材 料、 术、 能 自然地传达 , 技 功 包豪斯 的许 多成 立体构成起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格 罗皮乌斯创建 的德 国包豪斯 就 就 是 通 过 构 成 教 学 奠 定 了 基础 。 这 一崭 新 的教 育 方法 在 战 后 迅 速 ( ahu ) B u a s设计 学 院 。 校 之 初 , 以建 筑 为 主 干 , 渐 扩 展 到 工 业 设 向欧 美 各 国 扩 展 , 艺 术 与 设 计 诸 领 域 产 生 了重 大 的 影 响 。 建 它 逐 在 计 领 域 , 立 起 技 术 与 艺 术 新 统 一 ” 主 导 思 想 与理 论 , 除 了传 统 树 的 废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 规律、 培养空间 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 ”立体构成是一切立体 造 。 的教学模式 , 开设了处于雏形期 的三大构成 ” 全新课程。包豪斯艺术 如 工 视 服 教 育 家 们 曾 提 出 了“ 艺术 技 术 相 结 合 ” 设 计 驾 驭 理 念 , 为造 型 美 型 有 关 专 业 的 基 础 课 。 建筑 专 业 、 业造 型设 计 、 觉 传达 设计 、 的 认 装设计等都需要对此 门课程进行学 习。 中国设计教育中 , 在 立体构成 已经 被 引进 多 年 , 是 它在 教 学 内容 、 学模 式和 教 学 手 段 方 面 正 面 但 教 作者 简介 : 吴淑晶(9 7 )女 , 16 -, 黑龙江哈尔滨人, 学士, 主任, 高级工艺美术 师, 临着考验 , 立体构成教学 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 , 这样才能培养 出 从事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的教学与研究 : 常虹 (9 3 , , 18 一)女 黑龙江 优 秀 的设 计 师 。 黑 河 人 , 究 生 , 事视 觉 传 达 设 计 的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 丙 娜 研 从 闰 本文对立体构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 从多媒体介入、 创新能力 (93 , , 1 8 一)女 山东临沂人 , 研究 生 , 从事视 觉传 达设计 的理 论与 培 养 、 设 辅助 课 程 与 实践 相 结 合 和 教 学 模 式 多 样 化 等 几 个 方面 , 开 提 实践研 究。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的改革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的改革作者:曾小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9期摘要:当前我国立体构成教学已经严重的陷入了“鸡肋”的境地,课程教学模式的僵化和脱离现代设计的需要被大部分学生认为立体构成教学是可以有可无的。
学生虽然都学过立体构成,但能把学习过的立体构成很好的运用到专业设计中的并不多,因此我国立体构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赋予其新的模式、内容与理念,让它与时俱进,让立体构成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合现代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新思维,加入具有时代感的手段和技术,以便立体构成教学能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现在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对立体构成教学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立体教学新模式的改进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方法;改革作者简介:曾小艳,女,壮族,广西百色,广西财经学院,助教,硕士,数字动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047-02科学与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开始注重精神生活,“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质量功能的需求。
立体构成教学从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开始,历经近100年的教学和设计的考验,在21世纪初的艺术设计教学中,立体构成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分量。
在当今诸多设计领域中,大到建筑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小到家具与日用品的设计,无论作品的功能属性、工艺材料,还是外观造型与体量尺度等方面,都是设计师精心研究与设计的,设计的不断更新促使设计师不断创意,而恰好就是立体构成研究与训练的本来目的。
1、立体构成的现状1.1、立体构成教学未能联系专业设计我国艺术教育把立体构成课程引进高等学校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30多年的立体构成教学,我们已经发现我国高校立体构成教学出现了违背构成原则和构成训练目的,已经步入行驶主义和城市僵化的弊端。
服装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新模式教学改革之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服装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新模式教学改革之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摘要】本文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以知识结构体系为出发点,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比较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以促进、带动后期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完善服装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新模式教学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立体构成;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知识结构体系立体构成课程是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开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意在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设计审美意识和三维形态的设计创造能力。
学生针对此课程学习,有助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创造能力的提高。
然而,从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来看,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学生的创造性和专业性的培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其一,知识结构体系的链接性和针对性不够,缺少对本课程前后期课程的衔接以及对后期服装专业课程的接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其二,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陈旧僵化,教学形式模式化,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引导挖掘学生的主体意思,无法起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立体构成课程的新模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终生发展及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能结合服装专业的专业特色进行本课程学习,并在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本教学改革首先从知识结构体系入手,着重解决两大难题:一是服装专业立体构成课程如何与后期服装专业课程接轨的问题;二是解决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三结合问题。
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重新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转化思维方式,深化构成理念明确学习目的本阶段属于总述部分,意在探究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解析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建立立体构成的思维理念,明确学习的目的。
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探索作者:肖玲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8期肖玲杨林林牛丽艳(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摘要:文章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背景下,以立体构成教学改革为例,探索调动学生学习基础专业课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可行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后续设计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创业实践;立体构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1-0217-021.基于创业实践探索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路创业作为人类发现机会、创造财富的社会行为,其本质是一种创新行为、活动和过程,特征就是实践。
大学生创业实践是为就业寻找出路,创业比拼的是专业技能、智能等的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实力与创业能力,已经是高等教育新内容。
不可否认,当前情况下,专业实践就是最好的出路,通过专业实践提高设计艺术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也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立体构成课教学是设计艺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离不开对材料特性的认知、对设计对象美的形式法则的探索,无论对材料的创新应运,还是对造型的创新设计均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并且都是立于实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设计思维能力。
创业实践与立体构成课程的创新性、自主性、目的性等内涵特征在实践层面存在一致。
本文正是基于二者的一致性,提出改革立体构成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需要,探索通过专业教学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型、创业型的有用人才的教学改革之路。
2.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及弊端剖析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安排为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一门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为教学目的。
教材及参考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教学知识点围绕纸塑半立体构成、点、线、面、综合构成开展;教学对象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课时安排一般保持在36-48学时之间,并且在一学期结束,或者一个月时间段结束。
立体构成教学之我见
立体构成教学之我见作者:吴玉萍申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7期[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艺术与设计也随之发展、变化。
反思以往的教育体系与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立体构成亦不例外,如教学方法单一,材料开发利用不足,知识前后联系脱节等模式已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为改变这种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材料利用上大大拓展,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增加了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等手段。
新的教学模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有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立体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艺术与设计也随之变化、发展。
反映在造型设计艺术领域中,有新造型、新形式、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新行业的产生及许多与时代同步的审美理念与艺术情趣的新发展,行业的界限在日趋模糊,社会生活对我们培养学生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学生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就需要及时的改进,对以往的教育体系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梳理、调整我们的教学结构与体系,去完善这个体系中的具体课程。
以往立体构成教学的某些方式已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基础上改革以往的立体构成模式。
一、以往立体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立体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三维形态中相对的点、线、面等不同形态,以及体积、空间与材质的宏观与微观的宽泛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这些因素的相互联系、组织关系、形式法则,,培养对体积、空间形态的塑造与表现能力和在体积、空间形态中对材质、色彩的应用能力,力图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创造三维形态造型的规律并研究如何赋予这些造型以生命与寓意的可能性。
以往立体构成教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㈠作业形式机械,缺乏创造性以往作业包括点材、线材、面材以及点、线、面综合这四种练习,学生在统一的规定下去折一个球体或去切割一个块体,再者就是去组合连接它们,形式机械而且呆板,不利于学生思维,严重阻碍了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拓展和深化。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立体构成》课程是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立体构成能力。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不仅仅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以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为题,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体构成》课程简介《立体构成》课程是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立体构成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构图基本原则、透视法、空间关系、光影效果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创作奠定基础。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如“美的内涵和外延”、“美与生活”等,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2. 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或时事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学习《立体构成》课程时,也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班级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创作任务,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现实问题《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或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探议
美感等作 出快速反 应 , 通过心理 活动产 生丰 富的联
想, 激发 出设计灵感 , 从而获得创作上 的突破 。能从 看似平凡的 、 司空见惯 的事物 中发现有趣 的、 有价 值 的东 西, 这不 仅能让 学生在学 习三维设 计基础立 体
构 成课程 后更好地进 行立体 形态 的研 究与创造 , 而 且 这种能力也是学生 以后成为 一名 出色 的设 计师的 重要素质之一。
一
、
让 学 生 明确 立 体 构 成 课 程 的 学 习 目
2 . 掌握立体形态各元素构 成规律 立体构成是一 门研 究在三维 空间中如何将 立体
造 型要素按 照一定 的原 则组合 , 赋 予其 个性 的美 的
的, 掌握正 确 的学 习方法
1 . 培养 学生立体 形态的思维 意识 , 增 强立体形
依, 但 学生更多的是 用平面的思维思考和表现 它们 ,
审美 能力是指对美 的事物鉴别 、 评价 、 欣 赏的能
力, 即人 们在对 自然界和社会 生活 的各 种事 物和现 象作 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具备 的感 受力 、 判断力 、
这就使学生 的三维创造 能力 受到很 大的影响。平 面
想象力和创 造力。人们不仅要感 受美 , 识别美 与丑 , 而且要 能对美 加 以理解 、 分析、 评价和 判断 , 掌握美 的性质 、 种类和程度。人们在 幼儿 时期, 对美 的现象 是 无意识的反应, 随着年龄 的增 长, 逐渐 能够模仿周
识程度 有多大, 如何扩大对立体形 态的认 识范围, 解
决这 些问题都是进行 立体 形态创造的基础。 因此必 须培养 学生立体形 态的思维意识。
训 练敏 锐的观察能力 比传授大量 的知识 更为重 要。 立体 构成作 为一 门艺术设计 类的基础课 程 , 学
论立体构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现代审美能力
神州教育论立体构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现代审美能力丁翊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广泛。
而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与艺术等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现代审美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本文主要对立体构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现代审美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现代审美能力;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有了较大的改革与进步,但是部分学校还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还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教授,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致使一部分学生的习作陈旧、小气没有新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
虽然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基本相同,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与能力却大不相同。
因此,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以立体构成这一艺术专业学科的教学情况为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与分析。
一、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
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1]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
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点学科,也是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
二、立体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现代审美能力的具体内容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特别是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探索与实践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立体构成”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首先介绍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立体构成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分析了立体构成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并探讨了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立体构成课程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对立体构成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总结了本研究的收获并提出建议。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立体构成课程来培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探索与实践,基本概念,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效果评价,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探索与实践引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领域中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视觉传达、动画制作、游戏设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立体构成”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涉及到立体的空间构成、形体结构、透视关系等内容,对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在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导致学生在立体构成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存在不足。
有必要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立体构成”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立体构成”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和应用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以期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深入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分析,总结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doc
对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作者:汤士东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1期[摘要]立体构成作为设计艺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设计教学体系占据重要的位置。
文章结合现代高校中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思考[作者简介]汤士东(1968- ),男,河南开封人,中原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河南郑州 450007)[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134-02一、教学现状分析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于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首先把构成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当时的构成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内容偏重于对现代艺术创作经验和形式规律的总结,后来经过日本设计研究人员的整理总结,逐渐形成现在的学科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共时性话题,立体构成教学也不例外,各种教改思想层出不穷。
经过长期教改争鸣和教改实践,我们要对热闹的、纷杂的教改思想进行梳理、过滤、反思和总结,把其中一些偶然性的、断裂的、漂浮的、无序的思想方法结构化和系统化。
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整合出一条更科学、更合理的知识链,使知识链中的每个知识点环环相扣,贴近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精神;如何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精准有效的知识含量,使之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设计方面的教改思路,炒作最为火爆的应是学生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挑战意识的培养。
立体构成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提倡学生天马行空式的想象、暴风骤雨式的情感宣泄,提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探求问题的主动性。
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创意的过程完全处于一种混乱、无序和偶然化的状态,常常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作业成活率低、缺乏内涵和深度等问题。
所以,传授给学生一套基本的思维方法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关键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建构,传授给学生一种动态的、能自我调节和延伸的动态系统。
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新尝试
尽 量避 免无 意 过错 而造 成 失败 。
3 运用归 因理论应 注意的 问题
在 中学化学实验过程中 ,当学生完成实验 的 过程与结果 出现偏差或者错误时 ,教师要引导学 生正确进行实验归因 ,克服不 良情绪体 验 ,切忌 把 实验 成败 只 归 因 于 自己可 控 制 的 因素 ,而 对 实
展至今 ,已有 9 O多年的历程。如今 ,世界各地的 艺术设计基础课仍沿用包豪斯体 系,该 门课 程主 要是运用手工制作为 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 ,电脑辅助艺术设计成为主流 ,传统的手工艺 技术 已不能适应 时代 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 教育 已成多元化格局 ,教育手法多样 ,电脑设计 已成 为主流 ,而现代立体 构成课仍采用传统 的手工艺 手法已存在不少弊端 ,要发展 ,就要借助科技力
面 发展
收 椭 }期 :20 0 2 = l 0 6— 2— 3
( )有稳定 的、不 可控制的外 因:本实验步 7 骤 过 多 。要求 较 高 ,再 加 上学 习 条 件 有 限 ,实 验
小组人 数 过 多 ,有 的 组 甚 至达 到 了六 人 一 组 ,这
严重影响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
量 ,运 用 新媒 介 。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
1 学生对传统 的手工工艺制 作不 感兴趣
对材料的加工是又苦又 累的活 ,学生不愿意 深入的去做 ,有 的学生理直气壮地说 : “ 我又不 是工匠 ,当然不 会用手工去做作业 ,也就不可能 把作业做 得很精致 了。 ”结果 导致所做 的作品手 工粗糙 ,影响作 品整体效果 。特别是学设计 的同 学 ,认 为 自己只要掌握好 电脑设计就好 了,对于 手工作业向来就不感兴趣 ,只是应付 ,久而久之 , 养成了理论与实践 的脱节 ,对 每一门手工基础课 程都一知半解 ,从 而影 响了 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审
由观念到装置——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
学报,2018(03):100-103. [7] 吴微微.刍议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优化[J].财会学
习,2018(21):64-6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 2017 年度院级科研项目 “新时期影响艺术类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因素及对策”(项 目编号:2017FL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丹(1982),女,辽宁开原人,硕士研究生, 科员,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很快 , 新建艺术设计专 业的院校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 , 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基 本相似 , 结构相同 , 缺乏特色。而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性 基础课,其研究的范围是在三维空间范畴内,点、线、面、体
的变化与构成 [2]。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的立体构成课程内容 大多是围绕立体构成在要素应用材科、色彩,以及设计思想等 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设计作品的制作。然而,在国外的 专业性基础课程教学中,观念艺术早已被提及,并且作为艺术 的前沿领域被推崇,装置艺术作为观念艺术的衍生方向,也会 以各种各样的创作方式呈现观念艺术的精髓 [3]。随着装置艺术 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许多专业类课程汲取了装置艺术的特点, 许多艺术作品通过装置和现成品艺术在表达上引入一种观念形 态,从而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领域。
170 艺术家 The artists
该领域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从根本着手,从观念入手, 进行深入浅出的探索。立体构成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 程,从现阶段来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该逐渐 调整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当代艺术语境,同时适应当下社会 人才的需求标准。
关于“立体构成”课实现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于“立体构成”课实现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思考作者:刘洪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7期摘要:立体构成课在整个艺术院校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属于一项基础性的训练项目。
本文针对立体构成课中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从观念、材料以及主题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键词:立体构成;创意能力;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05-02一、前言创意能力培养属于立体构成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
要想实现对学生创意构成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空间意识能力,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立体构成教学工作,为学生的设计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始设置设计专业,选择设计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这就要求学校教师针对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不断丰富具体教学内容,提高立体构成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目标,不断挖掘科学的立体构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课属于不同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开展设计基础训练的一大关键途径。
长时间以来,大家都认同将立体构成视为创意构成能力以及空间意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其在实际基础训练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立体构成教学第一任务是要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需要奠定什么样的基础大家并不明确。
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明白,立体构成课程学习到底是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还是要为其学习能力奠定基础,而立体构成教学的实施目的和目标也值得大家进行讨论。
设计专业在设置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同时,我们应该要研究如何针对不一样的设计专业进行需求调查,同时科学实施立体构成教学工作,进一步挖掘新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通常较重视空间能力训练以及构成能力训练。
所以,针对立体构成具体教学内容,仍包含有很多抽象作业以及空间构成任务。
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新尝试
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新尝试
田志梅
【期刊名称】《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年(卷),期】2006(016)002
【摘要】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之一的立体构成发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程.如今,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仍沿用包豪斯体系,该门课程主要是运用手工制作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辅助艺术设计成为主流,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已成多元化格局,教育手法多样,电脑设计已成为主流,而现代立体构成课仍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手法已存在不少弊端,要发展,就要借助科技力量,运用新媒介.
【总页数】2页(P2-3)
【作者】田志梅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43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谈谈"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 [J], 陈基才
2.浅谈立体构成教学的新尝试 [J], 王晓松
3.现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影响——双语教学新尝试 [J], 王宇
4.浅谈高职教育中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新尝试 [J], 陈春华;罗艳蓓
5.新的选择新的尝试——《西方后现代绘画》编后 [J], 任肖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现代立体构成教育革新新思路 精品
现代立体构成教育革新新思路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与理论,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
包豪斯艺术教育家们曾提出了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驾驭理念,认为造型美应该由内而外地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地传达,包豪斯的许多成就就是通过构成教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崭新的教育方法在战后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在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
立体构成是一切立体造型有关专业的基础课。
如建筑专业、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都需要对此门课程进行学习。
在中国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正面临着考验,立体构成教学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本文对立体构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多媒体介入、创新能力培养、开设辅助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教学中的新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1立体构成教学现状分析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前苏联现实主义画派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正引进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才30多年,它由大学里的一门造型基础必修课发展到一些中专、职校也开设这门课,甚至连小学也有类似的纸工课,然而从我们的高等艺术学院的立体构成教材和授课内容方面看,似乎千篇一律,就是完成几个点、线、面、体的构成作业而已。
不少是以折纸操作为主导,在教师的灌输要求之下,学生集体统一去折一个球体或切割一个柱体,再就是线的组合、方块的组合。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这框架的规定之下做好这件作品,无须过多地思考和发挥想像。
由于立体构成的特殊性,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在上立体构成课时,缺乏创造性,缺少积极性,主要表现在11学生缺乏对新材料的挖掘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已被用到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而我们的学生在作立体构成作业时,仍停留在一般材料的使用上,不愿意对新材料多加研究。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
杨喜生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15
【摘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艺术设计类院校正式引入三大构成课程,这也是我国设计类教学开始与国际化接轨的关键时期.三大构成的引入使我国的设计类专业教学焕然一新.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源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教学对于设计的各个领域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任何设计门类都无法缺少这些基础性知识.立体构成的教学在我国艺术类高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分析自己关于立体构成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立体构成课程有所帮助.
【总页数】1页(P139)
【作者】杨喜生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立体构成与家具设计——以家具设计的立体构成教学为例 [J], 雒丹阳;唐喜亮;杨军侠
2.浅谈高校立体构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空间审美意识进行培养 [J], 李俊
3.用立体构成拓展服装创意设计思维——浅谈立体构成教学改革 [J], 蒋红英
4.《立体构成教学随想》图例装潢三年级立体构成作业选登 [J],
5.从“包豪斯”对立体构成课程教育模式的再研究——立体构成的教学改革研究[J], 宋佳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考福建省安溪陈利职业中专学校----李清溪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
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逐渐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与理论,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设了处于雏形期的三大构成”全新课程。
包豪斯艺术教育家们曾提出了“艺术技术相结合”的设计驾驭理念,认为造型美应该由内而外地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地传达,包豪斯的许多成就就是通过构成教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崭新的教育方法在战后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在艺术与设计诸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塑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是一切立体造型有关专业的基础课。
如建筑专业、工业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都需要对此门课程进行学习。
在中国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正面临着考验,立体构成教学必然要经历改革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
《立体构成》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一门设计基础必修课,学生在初中,甚至连小学也有类似的纸工课,然而从存在着千篇一律,就是完成几个点、线、面、体的构成作业而已。
不少是以折纸操作为主导,在教师的灌输要求之下,学生集体统一去折一个球体或切割一个柱体,再就是线的组合、方块的组合。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这框架的规定之下做好这件作品,无须过多地思考和发挥想像。
由于立体构成的特殊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在上立体构成课时,缺乏创造性,缺少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学生缺乏对新材料的挖掘。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已被用到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而我们的学生在作立体构成作业时,仍停留在一般材料的使用上,不愿意对新材料多加研究。
恰当地运用不同材料做立体构成作业,是取得好效果的关键。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停留在艺术形态的视觉美上,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运用,因为材料与环保息息相关。
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立体构成对材料的运用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如:在对材料的加工体验过程中,看重追求形态创造的可能性,特别是对新型材料,特别重视人类感官对材料的刺激反应等。
由此可见,立体构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材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把牢这一环节。
二、学生作品缺少生命力感,缺少空间感。
包豪斯教师克利认为,所有复杂的有机形态都是从简单的基本形演变出来的,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同时赋予自然形态的生命力感。
要创造一个立体构成形态,首先要赋予它设计意念,赋予它生命,这样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而我们的学生所做的作品恰恰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作品看上去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依托。
三、学生在做造型设计时兴趣度不高,有一定难度的。
美术功底不扎实,艺术领悟力和审美水平有限,在立体构成这个要求在三维空间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让他们一下子应对立体构成中大量抽象元素,并用这些抽象的元素来设计是有一定难度的。
四、学生缺乏时空观念。
现代的时空观念不再单纯是三维空间,人们已把时间作为空间的延续、生命的跨越。
一件好的立体构成作品,让人们看了之后,能产生广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是源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学生的作品远没有达到这一步,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时空观念。
五、学生的创作与实用脱离。
创作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陶冶情操、故强调健康美好的形式,并使艺术性与实用性统一在一件作品上。
学生目前却处于仅仅去完成作业。
这也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关,统一的教学模式内容、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练习,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脱离现实容易让学生产生学无至用的心理。
随着时代的激变,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速,在当今信息媒体的数码时代,后现代艺术潮流,全球化的语境,多元化价值观念又劈头盖脸的扑面而来。
原有的价值观现已难以复命,是固守往日精英模式,还是拥抱兼容主文化,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为改变传统教学手法存在的弊端,为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突破现代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试着提出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一些新思考,并根据学生实际做一些以下新的尝试:一、从分利用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多媒体介入立体构成的教学。
从分利用设计专业教室,配置了便携式视频投影机、笔记本电脑、扩音喇叭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的直观性进行教学。
立体构成课堂教学应采用电脑操作与手工艺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先虚拟的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增加信心度。
正像装饰装修一样,先用电脑制作好效果图,然后按照效果图进行施工制作。
课堂教学上,先让学生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也就是创造新形态,然后确定新形态的材料表现,还可以确定光、色、势等。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专业特点,以深度为主,广度为辅,深度是增设主体性课程,使立体构成与后续课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它们相互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广度指课程涵盖所有基础知识,包括构成要素、构成方法和美学原则。
打破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把立体构成的基础设计课程发展成为一门充满生机活力的形态造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采用课题设计的形式,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推理法等逻辑思维进行联想,向造型之外扩展的方法讲解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把原来框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引导式、发射式,以造型基础原理为基点,向社会学、哲学、材料学、心理学等领域发射,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去进行联想创造,结合课程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近年来,如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学院,正在整合整体设计教育模式,打破基础与专业界限,力图建立立体构成教学在新世纪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加强立体构成创意构成的训练,掌握点,线,面,体空间构造的基本原理后,提升观念,把纯粹的构成组合再转升为有意味的创作形式,锻炼创新意识思维,完成基础训练向专业设计的过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态的素材观看,我会经常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分析,根据情节进行立体构成的作品创作,深入挖掘学生的想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意识到,一门专业基础课,也能设计出生动的作品来。
有时候我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来刺激教学,要求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完成的课堂练习,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并添加了装饰,使作品上升为一件工艺品。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和求知欲望。
立体构成课程应不拘形式,重在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点、线、面空间构造原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鼓励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避免成为纯技术训练,其中教师引导和理论指导作用至关重要。
可以与现代雕塑造型和后现代装置观念衔接,从材料学、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这门这程的意义。
三、立足本课程的特色,发挥课程的创新点。
(1)对于传统构成教学观念的创新,加强对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的重视学生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不少学生在没有很好的领悟和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的前提下即开始学习,思想上又急于求成,想越过基础课直接学习设计类专业课。
其实他们对艺术的感悟、对色彩的搭配、审美能力、基础造型能力等都很薄弱。
上课时要力求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开阔设计视野,对今后的设计创作受益匪浅,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要提高重视程度。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目前,许多学校在开设立体构成课程时,不同的专业选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艺术设计是一个大领域,其中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认知程度、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过程等。
应该依据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拓宽。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对立体构成的教学和社会应用的就是一种知识的外延与拓展。
(3)选择合理的材料进行制作目前,学校的设计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缺乏开设材料课,学生对材料的品种、性能、力学等特性不了解,缺乏多元化的创作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开阔的想像空间,而材料实验课正具备了创意所需的条件。
材料实验表达在培养学生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始终强调材料的实验性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表达个人感受体验的良好习惯,而这一做法恰恰是培养学生创作原创性艺术和设计作品的根本。
在立体构成的创作中,材料是一个主要因素,对材料的体验和理解是学习立体构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材料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能,也决定了立体构成造型物的强度、加工性等物理效能。
采用一些简便、基本的材料,进行立体制作,方便学生的材料选择。
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或镀金、镀银等方法学生追求新材料所带来的效果。
(4)从分提供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我们经过大胆的一些尝试,成果多多,及时地把学生作品展示出去,是让学生能力的综合表现。
当学生自己的作品在展厅灯光的渲染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辉,深受参观者得青睐的时候,学生是最具有成就感得时候,是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候。
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展示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已经成功了,就我们感受很多: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对立体课程这门专业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大多利用一些平常的材料来设计完成每一个作品。
每一个作品的精心制作与老师的讨论,对立体设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为以后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自己亲手操作去做一些构成,对原本不太熟悉的的结构有了很好的了解。
在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感觉立体构成还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可以自己去动手去制作,让它变为一件精美的物品。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对立体构成设计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与了解,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最大限制的,更好的开发学生的设计想象力,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样一个全新的组合,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材料的热情,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我们不能太注重探究结果的正确性,而要强调过程的引导性。
因为结果之前所经历的漫长时间,是探索,体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所隐藏的设计灵感,智慧的火花,正是设计师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