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学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立足于对立体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立体构成的学习、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完善现代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某些立体造型设计的内容做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立体构成在各类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认识立体构成学习的重要性。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形,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同时,纸材料又具有种类繁多,价格便宜,对加工工具要求简单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也是使用机会最多的材料。各种卡纸、手工纸.艺术纸和铜版纸都是立体构成中常常使用的纸张。
用纸材料做立体造型加工方便、简捷,通常的加工方法是:
立体构成过程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作用
3.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

立体构成的三要素一、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它是研究立体形态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是将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富有美感的立体形态的过程。

1. 形态要素- 点- 在立体构成中,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具有吸引视觉注意力的作用。

点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小物体,如一颗珠子、一个小立方体等,也可以是相对概念上的点,比如在一个大的立体造型中,某个局部的小凸起或小凹陷部分可以视为点。

点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不同,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多个点存在时,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如等距排列、疏密排列等,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 线- 线在立体构成中是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的元素。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直线给人简洁、明快、稳定的感觉,如垂直的直线有挺拔向上的感觉,水平的直线有平静、稳定的感觉,倾斜的直线则带有动感和不稳定感。

曲线则富有变化和韵律,如螺旋线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自由曲线则充满了灵动和活力。

线在立体构成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构建出各种立体形态,如线的交织可以形成面,线的聚集可以形成体。

- 面- 面是由线的移动所形成的,具有长度、宽度和一定的厚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平整、稳定的感觉,不同形状的平面具有不同的视觉特性,例如正方形的面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三角形的面具有稳定性和指向性,圆形的面则给人柔和、圆润的感觉。

曲面则具有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如球体的表面是曲面,它具有全方位的动态感。

面在立体空间中的折叠、弯曲、组合等操作能够创造出丰富的立体造型。

- 体- 体是由面的移动或者旋转等方式形成的,是立体构成中最具实体感的要素。

体可以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

规则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它们具有明确的几何特征,给人简洁、整齐的美感。

正方体具有稳定、厚重的感觉,球体则是全方位对称的,充满了圆润和饱满感,圆柱体既有垂直的稳定感又有水平方向的延伸感。

立体构成的名词解释

立体构成的名词解释

立体构成的名词解释立体构成是指通过形体、颜色、材质等元素的组合与变化来创造出具有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设计以及建筑等领域,立体构成被广泛应用,以传达出独特的观感和情感。

一、立体构成在艺术中的应用立体构成在绘画、雕塑以及装置艺术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绘画中,立体构成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光影效果以及透视等手法来营造出立体感。

例如,画家可以运用明暗对比来制造出形体的凹凸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同时,透过透视法的运用,画面中的元素可以被创造出一种近大远小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远近景物的距离差异。

在雕塑领域,立体构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雕塑作品的立体性是通过对材料的刻削、雕刻以及组合等方式来实现的。

雕塑家可以通过对雕塑的材料进行切割、雕琢和连接,创造出各种形状、层次和空间感,从而赋予作品丰富的立体结构。

同时,立体构成在装置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装置艺术更加注重对观者的空间感知和情感的影响。

通过对空间的占用、元素的组合以及材质的变化,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与观者互动的立体空间,使观者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中。

二、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立体构成也在设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立体构成的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在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可以通过空间划分、家具布局以及装饰物的摆放等手法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动感。

室内设计师可以运用不同材质的墙面、地面和天花板,构成有机的空间结构,为居住者提供独特的居住环境和感官体验。

在产品设计中,立体构成能够使产品更具立体感和美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形体的变化和组合,将产品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用户呈现出丰富的立体观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增强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平面设计中,立体构成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海报和标志等设计作品中。

立体构成可以通过设计元素的干扰、重叠以及阴影等效果,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动感的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知识点总结一、概念立体构成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在二维平面上利用光线和影子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它是造型艺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对立体物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光影处理,使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立体感,给人以立体视觉的错觉。

立体构成是艺术家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三维形态和体积感的一种技术。

二、历史立体构成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雕塑艺术家通过对光影的处理来表现雕塑作品的立体感。

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中也开始出现了立体构成的技法,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光影处理就极具立体感。

随着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立体构成技术逐渐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造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原理立体构成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几何形状、光影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物体的三维形态。

在立体构成中,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光线处理可以使物体在平面上呈现出逼真的立体感。

此外,色彩的运用也是立体构成中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色彩可以对物体的立体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方法在立体构成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实现立体感的表现,如透视法、阴影法和明暗法等。

透视法是一种常用的立体构成方法,通过透视原理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大小关系。

阴影法则是通过光与影的对照来表现立体感,合理的阴影处理可以使物体在平面上呈现出清晰的体积感。

明暗法则是通过色彩的明暗变化和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通过明暗对比的处理可以加强物体的立体感。

五、应用立体构成技术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通过立体构成的技法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使画面更富有动态和生动。

在雕塑中,立体构成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使雕塑作品更具有真实感。

在摄影中,立体构成可以帮助摄影师用相机捕捉到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的画面。

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构成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在数字艺术领域,立体构成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电影动画、VR和AR技术中,立体构成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虚拟世界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名词解释

立体构成名词解释

立体构成名词解释立体构成是指利用多个几何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构图。

一般而言,这些几何体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空间之中形成立体的效果。

这些几何体可以是体形分明的立方体,也可以是更为现代和精巧的几何体,比如穹顶、圆锥、圆柱、球体、圆锥体等等。

在现代艺术领域,立体构成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比如雕刻、建筑、建筑设计和装修领域。

立体构成结合了多种定位、绘图和计算技巧,能够着重表达出建筑空间的特性和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立体构成开始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当时古希腊大建筑师Pythagoras用它来探究空间关系并建立空间模型。

之后,许多著名的建筑师、雕刻家等对立体构成有深入的研究,其中尤以琉璃、瓷器和拱形建筑体系最为著名。

现代的立体构成继承了历史上的几何空间构想,并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使得立体构成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和灵活性。

现代的立体构成主要通过数学方法,将空间模型转化为实体的几何体,利用计算机设计、运算和模拟,以灵活的方式来创造出各种几何体,使之在建筑、装饰和艺术领域有许多应用。

立体构成还被用于视觉艺术和摄影作品中,以体现出作品的空间维度和风格,并形成独特的表现效果。

在摄影作品中,摄影师可以利用对比、空间位置和运动的关系,通过立体构成来表达构图意图,从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构图效果。

此外,立体构成在游戏开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利用投影技术、灯光效果、道具和其它设计元素,制作出经典的立体微型模型,从而使游戏场景变得更加真实、逼真。

总而言之,立体构成是一项在建筑、装潢和艺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技术,它能强有力地表达出作品的空间感,构成出各式各样的空间体系,起到重要的视觉效果。

未来,立体构成将会发展得更加完善,应用得更加广泛。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构成的知识点总结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对空间的运用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处理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对三维空间的处理,通过对物体的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能够呈现出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既可以体现在平面作品中,也能够在立体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是艺术表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2. 立体构成的要素立体构成的要素包括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处理。

在透视方面,通过合理的透视规律来表现远近的空间关系,使得作品呈现出立体感。

在大小方面,对物体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立体感。

在位置方面,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和布局进行处理,使得作品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

在比例方面,通过对物体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处理,使得作品能够有适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立体构成的基础,是艺术家在立体构成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3. 立体构成的作用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立体构成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立体构成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另外,通过立体构成可以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使得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和感染。

总之,立体构成在艺术表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

二、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1. 立体绘画立体绘画是指在平面作品中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和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安排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立体感的效果。

在立体绘画中,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大小、位置和比例等方面的手法来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立体绘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法。

2. 立体雕塑立体雕塑是指以立体空间为载体,通过对物体的雕刻和塑造来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式。

立体构成课件完整版

立体构成课件完整版
雕塑与装置艺术
雕塑与装置艺术是立体构成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艺术家 们通过运用各种材料和造型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和 深刻内涵的立体艺术作品。
2023
PART 02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REPORTING
点、线、面、体
• 点: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具有聚集视线和标明位置的作用。点在空间中 可以起到标明、强调和突出的作用,通过点的疏密、大小、明暗和层次等变化, 可以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学生作品解析
作品二:《海洋之心》
该作品以废弃塑料瓶为材料,通过切割、打 磨和组合等手法,创作出一件具有环保主题 的立体构成作品。作品呈现出一颗晶莹剔透 的“海洋之心”,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生态问 题。该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创意和环保意 识,也体现了立体构成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学生作品解析
作品三:《星空遐想》
作品一:《空间之塔》
该作品以钢材和玻璃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构造和光影效果,展现了立体构成的 独特魅力。作品高耸入云,仿佛连接天地,引导观者思考空间与人的关系。
经典作品欣赏
作品二:《流动的水滴》
这是一件以金属丝为主要材料创作的立体构成作品。作者通过精细的编织和弯曲处理,将金属丝塑造成水 滴的形态,呈现出一种流动、轻盈的美感。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材料的精湛掌控力,也体现了立体构成 的无限可能性。
韵律
韵律是指图形或物体在视觉上的起伏变化。 与节奏不同,韵律更加关注于元素之间的起 伏和变化。在立体构成中,韵律可以使作品 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景观设计 中,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和植物的疏密变化 可以创造出韵律感。
2023
PART 06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与解析
REPORTING
经典作品欣赏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图形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美术等领域中,立体构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立体构成概念。

一、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定义:立体构成是将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效果的过程,是通过线条、阴影等手段来表现物体的深度和空间感。

2.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明暗和空间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3. 立体构成的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将立体构成分为透视法、投影法和拼贴法等。

二、透视法1. 透视法的定义:透视法是指利用人眼对物象产生错觉的原理,在画面中使用不同长度和角度的线条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透视法的种类:透视法按照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单点透视法、双点透视法和多点透视法等。

3. 透视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的位置和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三、投影法1. 投影法的定义:投影法是指将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投影法的种类:常见的投影法有正射投影和斜投影两种。

3. 投影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确定主视图方向、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位置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四、拼贴法1. 拼贴法的定义:拼贴法是指将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接,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拼贴法的种类:常见的拼贴法有层叠式拼贴和立体式拼贴两种。

3. 拼贴图制作步骤:确定主题和构图方式、选择素材并进行处理,利用剪刀或电脑软件进行组合拼接,调整色彩明暗等效果。

五、实例分析通过对建筑设计中使用立体构成技巧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应用。

1. 梵高博物馆:该建筑采用了透视法和拼贴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使建筑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2. 上海中心大厦:该建筑采用了投影法来表现其高度和立体感,通过斜投影的方式使其更加立体化。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立体构成是指在视觉艺术中,通过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等元素的组合与组织,创造出具有体积感、深度感和空间感的形象。

立体构成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效果的技巧,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其他绘画技法,使观者在二维作品中感受到三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引观者的眼球,使他们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立体构成可以使平凡的景象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形体,使画面更加丰富。

立体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

形状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外形,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范围和位置,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比例可以构建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色彩是指物体的颜色,通过运用明暗、冷暖色调和色彩的渐变可以使物体具有立体感。

光影是指物体所产生的明暗效果,通过反光和阴影的处理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真实、更有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是透视原理。

透视是一种可以模拟人眼视角的绘画方法,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使平面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感。

透视分为线性透视和空间透视。

线性透视是指通过运用水平线、消失点和边缘线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远近与大小关系,使画面中的物体具有透视感。

空间透视是指通过模糊和虚化远处物体,强调近处物体的清晰和细节,使画面呈现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立体构成的技法包括近大远小、前后重叠、远近变化、明暗对比等。

近大远小是指近处物体较大,远处物体较小,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模拟出远近的距离感。

前后重叠是指物体之间的重叠关系,通过重叠可以表达出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远近变化是指远处物体较模糊、较暗,近处物体较清晰、明亮,通过这个变化可以表现出真实的景深。

明暗对比是指通过光影的处理,突出物体的明暗效果,使物体看起来更有体积感。

在实践中,立体构成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建筑和设计等艺术领域。

立体构成不仅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在现代的设计和数字艺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构成ppt完整版

立体构成ppt完整版
选择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材料,降低立体构成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
在立体构成的设计、制作、使用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设计理念
将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立体构成的始终,倡导简约、实用、 美观的设计风格。
跨界合作与创新实践
1 2 3
跨学科合作
立体构成需要与建筑学、艺术学、机械工程等多 个学科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立体构成的创新 发展。
形态与空间的关系
形态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立体构成中,形态的 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空间感的塑造,而空间的大小和虚实也会反 作用于形态的表现。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形态和空间 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03 立体构成的创作原则
功能性原则
01
02
03
满足使用需求
立体构成应首先满足其使 用功能,确保作品的实用 性。
美观度。
最终呈现与效果评估
最终呈现
将制作完成的模型进行展示,配以文字说明 和效果图等辅助材料。
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设计 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效果评估
从形态、结构、材料、色彩等方面对模型进 行全面评估,分析其优缺点。
推广应用
将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进行推广应用,促进 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实践平台 建立立体构成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设计师、艺 术家、工程师等共同参与,推动立体构成的实践 创新。
跨界合作模式
探索跨界合作的新模式,如产学研合作、众创空 间等,为立体构成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01
智能化设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立体构成的智能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量感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其形象的处理,可有所变化,这种造型会使人感到活泼,变化丰富。
4.5 形象的特异 特异,就是处在秩序很强的设计形象群体中,有个别异质性的形象,就会突出的显
示出来。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局部范围破坏这种规律,使这个局部显得很特殊,而引 起观者的注意。
这种构成形式,在设计整体中,使人感到富有变化,而且容易突出重点,表现的活 泼跳跃,视觉冲击力强。
2.4肌理 肌理是指物质材料表面的质感,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们的心理感知反映。
这种感知一般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人们通常通过物质材料的表面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 特性,比如光滑与粗糙、软与硬、轻与重、干与湿等等。
在立体构成中,不同材料的选用,不仅仅是因为材料的性能和加工程序,更大程度考 虑肌理给人的心理感受。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调 和: 在对比中,找出统一的因素。使作品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一定得联系,相互起到配 合的作用,使作品的整体协调。
4.4 构图的平衡 平衡,是指一件作品的整体布局,能够安定、平稳。在人们的视觉经验里,不平衡的状
态是不稳定的。给人的感觉是不舒服的。所以要求我们设计的作品,必须达到平衡的形式。 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就是对称。它表现稳重、大方,形象庄重和谐。 对称形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过于完善,欠缺活泼,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平衡形式,在

立体构成的含义和特点

立体构成的含义和特点

立体构成的含义和特点立体构成是一种艺术构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和形体关系,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以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

立体构成具有以下特点:一、空间感突出。

立体构成通过使用透视法、近大远小等手法,使画面中的物体具有空间深度和远近关系,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这种空间感让观众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远近距离和位置关系,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造型注重轮廓和体积感。

立体构成要求画面中的物体形态清晰,注重轮廓线和体积感的表现。

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渲染,使物体在空间中有立体感和体积感,并且能够准确地展示其形状和结构。

三、重点突出和层次分明。

立体构成在画面中通过布局和排列,对物体进行重点突出和层次分明的处理。

通过放大、缩小、重叠、遮盖等手法,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前后、上下和左右的远近关系,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分层次的立体感。

四、透视规律运用。

立体构成运用透视法的原理,通过消失点、线条的收敛等手法,使画面中的物体按照透视规律合理地安排位置和大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物体的远近距离和空间位置,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五、空间色彩的运用。

立体构成在运用色彩时,注重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明暗和色彩关系。

通过光影的处理和色彩的渐变,使画面中的物体在空间中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感,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六、观众与作品的互动。

立体构成通过虚实结合和透视效果的处理,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位置和远近关系,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视线、改变观看角度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互动,进一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构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可以用于绘画艺术中,也可以应用于雕塑、建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中。

它通过对空间和形体的处理,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

灯具设计
对称与均衡
1
对称
2
在立体构成中,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形体,如果以形体的垂直或水平线为轴,当它的形态呈现为上下、左右或多面均齐就称之为对称。
3
对称形式的特点是整齐、统一,具有极强的规律性。
4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形式法则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形式法则
法国里昂歌剧院
在立体设计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均衡形式是获得形体表现的重要法则。
01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
02
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需求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审美需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立体构成以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教育重点。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接、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立体形态。
04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占据三维空间,可以产生较强烈的空间感;
相对于点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更具重量感、充实感;
具有稳重、秩序、永恒的视觉感受;
不规则块立体具有亲切、自然、温情的感觉;
块立体的语义表达与其体量有关 。
块立体的视觉特征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增加视觉效果,如果将面重复叠加,能产生厚重感,并增强实用功能 ;

立体构成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立体构成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重复节奏
同一元素反复出现,形成强烈的秩序感和统一感 。
渐变节奏
元素在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逐渐变化,形成 柔和的过渡效果。
节奏与韵律
交错节奏
01
不同元素相互穿插、交错排列,形成复杂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韵律原则
02
在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起伏、旋转、波动等变化,营造
出动感和生命力。
起伏韵律
03
元素在高低、大小等方面呈现起伏变化,形成波浪状的视觉效
对基本形态进行分解
形态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重新组合和变化形态 评估新方案 注意事项
形态分析法
01
掌握形态变化的规律
由面围合而成,具有三维空间的特征。体 的形态、大小、方向、色彩等变化可以产 生丰富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与肌理
色彩
在立体构成中,色彩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 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从而影响立体构成的整体效果 。色彩的对比、调和、渐变等手法可以丰富立体构成的视觉 效果。
肌理
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不同的肌理可以产生不同的触感 和视觉效果,从而影响立体构成的整体效果。肌理的粗糙、 光滑、软硬等变化可以丰富立体构成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的特点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 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构成的起源
立体构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手段 来创造三维形态的艺术品和建筑物。

立 体 构 成

立 体 构 成

未来主义 赞美机械世界,而且在革命和战争中看到社会的理 性,探索机械化,现代工业技术以及速度的美
波 丘 尼
构成主义 塔特林 从立体主义拼帖转化成三度的点线面抽象构成。 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是一个金属的螺旋式框架,成一个角度倾 斜,环绕着一个圆柱。以工业材料为造型媒 体,探索新的雕塑空 间。 追求机械美学。
风格主义 强调几何形抽象和简化,以数学式结构直线, 横线与斜线去追求纯粹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凡· 杜斯堡
一、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关系 1 超现实主义
二、立体构成与装置艺术的联系
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 实性联系,确信梦幻万能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
亨利 · 摩尔
6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对于形式和哲理之 间的联系导致了它们之间的 作品大部分是各种体积的排 列和组合。从视觉上看,充 满着直线线条和曲线线条的 趣味。极少主义是美术上的 又一次革命。
罗伯特 · 史密森 波依斯
一是扩张艺术观念, 按照艺术创造力的方 式来进行社会活动和 社会秩序。 二是社会雕塑的概 念,所有人的思想行 为的出现,都是" 雕 塑" 的过程。
贾戈梅蒂 (勺匙女人) ( 两口子)
立追来 2 体求自立 主体于体 义积方主 的、块义 雕量风 塑感格 构,几 成抽何 形象学 式的模 受空式 原间, 始, 艺拼 术凑 的形 影式 响。 (cubism)
毕加索
为寻求立体造型语言,他试图从非 洲木雕原始艺术中吸取养料, 用几 何形体的表现方式。采用木、铁、 纸片、绳子以及拾来的 废品材料自 由组合,拼凑装配对象。
7 废旧材料 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 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 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 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 等。通过“相面法”创作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第二章 立体形态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关于立体形态
形态,一是“形”,即外貌、样子、实体、形状、显露;其二是“态”, 有形状、样子的含义,如 姿态、神态,也有说话和动作的神情、状态和形势的含义,态势或神态。形态不仅仅是指形体的外在 形状,还包括形体给人的感觉以及形体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在艺术活动中,形态还是作者情感意识的 传达物与载体。
概念 形态
纯粹 形态 有机 形态
形态
自 然 形态 无机 形态 现实 形态 具象 形态 人 为 形态 抽象 形态
人为形态也可能是有机形态。有机形态的设计理论 是设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机形态被认为是有 生命的、充满人性温情的形态。丹麦设计领袖 凯·博杰森说 “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 有心脏在其中跳动,应该是有生机的和温暖的”。 设计师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而创造出的新形 态又被称为仿生形态。仿生形态是创造新形态的重 要手段。正如著名设计师卢吉·科拉尼所说:“设 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 之中”。
图25比例与尺度(Christophe Pillet灯具设计)
比例与尺度(李新建作品:方尖塔)
4、节奏和韵律
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节奏, 是音乐中的节拍,是 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 变化的运动方式。节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 活之中,车轮声、呼吸声、心跳声、歌唱 声都合乎一定的节奏。元素如线条、色块、 构件、空间、体积的有变化的重复易于取 得节奏韵律感。在造型艺术中,重复、渐 变、交替是常用的节奏形式。


构 成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这个词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就是立体形态的造成方法或创造立体形态的方法。 “构成”(Construction)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成”、“造成”,“立体”是对于 空间形态的一种认识。 立体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含义就是将形态元素,按照视知觉规律、力学原理、审美法则在空间中 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立体和空间是紧密相联系的,认识到空间就会有立体的感觉。 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三维立体形态的创造规律,并为基于此之上的种种现代设计 艺术提供创造视知觉形态的经验和规律。 其研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其创作过程是一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的过程。

构成设计—立体构成

构成设计—立体构成

构成设计—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是指在设计中运用了三维空间的概念,使设计物体具备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一种设计手法。

立体构成是一种更加复杂和富有创意的设计形式,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下面将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立体构成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首先,立体构成的形式是设计中最基本和直接的表现形式。

立体构成通过运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

在形状方面,可以使用立方体、球体、锥体等常见的几何形状,也可以运用更加抽象和独特的形状来表达设计的目的和主题。

在颜色方面,可以通过利用明暗对比、色彩搭配和渐变等手法来增强设计物体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质地方面,可以运用不同材质的组合和纹理的运用来创造出丰富的触感和立体感。

通过合理运用形状、颜色和质地的变化,可以使设计作品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增加观众的美感和惊喜。

其次,立体构成的结构是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立体构成的结构要求具备稳定性和均衡性,使整个设计物体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保持稳定的形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力学原理和重心的平衡,以确保设计物体不易倾倒或变形。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物体更好地实现功能,并增加其使用寿命。

在立体构成的设计中,可以运用分层、重叠和错位等手法来增加设计物体的立体感和动态感,使其更富有变化和趣味性。

同时,还可以运用空间的压缩和延伸来创造出视觉上的变化和张力,使设计物体更具有观赏价值和表现力。

最后,立体构成的功能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立体构成不仅要求设计物体具备立体感和空间感,还需要兼顾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在立体构成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使设计物体能够更好地实现其预定的功能。

例如,在家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座椅的舒适性和坐姿的支持性;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流动性和功能的合理性等。

立体构成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和结构的表达,更要关注设计物体的使用和体验,使其在功能上具备实用性和便利性。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的概念三维结构,又称立体构成,是指一种具有深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的结构。

它涉及到一个综合性而复杂的几何概念,其分叉模式与二维图案对比拿捏分明,必然会在几何、测量、构思等方面引发新的发展思路,为建筑带来转换性思维,从而改变我们审美体验的不可逆转的潮流。

三维结构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探索宇宙及地球,促进人们的联系和求知的野心。

当探究过程发展到对宇宙规模变化的逻辑描述,甚至形式丰富的几何体时,三维结构的完整性就浮出了洋相,可以令我们的思维随着不同的视角跨越时空界限—这是一份充满活力且源于宇宙的特殊创意,它拥有强烈的构思性。

三维结构本身具有满足归纳及分析空间中构件关系的能力,又有引用与理解空间结构构造方式的潜力。

从形体、空间角度及其展示观点,三维结构是一种有趣而精致,具有极端多样性且充满心思的视觉体验,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几何空间结构中的普遍规律,从而探索现实的空间结构机制。

三维结构的创新性也对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立体概念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物体形态中具有抽象意义的几何特征,从宏观几何到微观几何的理论运用,均受其影响,帮助解释现代设计新技术的空间表示,引领未来的空间审美。

三维结构也为加强抽象性思维促进更大范围的设计理念施加了催化剂。

它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虚拟模拟雕塑作品eq展示出来的立体感,重新思考人们的审美体验,唤醒新概念从而引领未来设计审美风格的潮流。

总之,三维结构是一种专注于洞察和研究宇宙形态规律的几何结构,它把简单的形态关系可视化,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空间构成和维度的复杂关系,让人们的思维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促进了设计创意的拓展。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块立体是以三次元的形态在空间构成的完 全封闭的立体,它富有厚实和浑重的感觉。
比较:面体构成和块体构成的区别。
人体
许多时尚品牌的审美与真实世界有着极大的“代 沟”。
质感
质感(Texture)是展现材质本身的实体感 觉,如软硬、冷暖、光滑、精糙,是一种 透过触觉而得到的视觉效果。 各种材料都有其特殊的材质特性,然而, 材质就是一般物体的組成及及性质而言, 例如:金属、木头、竹子、钢、石头…。
c.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 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 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 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 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 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 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 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 间的立体造型。
线、面、块的立体构成形式
体可分为:半立体、点立 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 立体
半立体是以平面为基础而将其部分空间立 体化,它的特性在于平面凹凸的层次感和不同 变化的光影效果;
点立体是以点的形态在空间产生的视觉凝 聚的形体,它富有玲珑、活泼的独特效果;
线立体是以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所产生 的形体,它富有穿透性的深度感;
面立体是以平面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 它富有分离空间或虚或实或开或关的局限效果;
块立体是以三次元的形态在空间构成的完 全封闭的立体,它富有厚实和浑重的感觉;
罗丹《思》
布朗库西 《亲吻》 这件作品中人物 形象被极度简化 为长方形的造型, 与条石粗励的肌 理形态形成了完 美的契合。
雕塑艺术
雕刻
按照制作方 式和材料分
以金属、木、 石作材料,如 石雕、木雕、 玉雕、骨雕等
以粘土、蜡泥 等作材料,主 要是泥塑
塑造
程允贤《孙中山》
曾竹韶的浮雕《虎门硝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 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

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

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

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

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物像——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1、视觉的基本特征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

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

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

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

2、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

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

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

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

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3、形态本身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

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

第二章立体形态概况一、现代构成雕塑1.超现实主义(Superrealism)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

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

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

2.集合艺术(Assemblage)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

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

3.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

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

4.动态艺术(Kinetie Art )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

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

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波普艺术(Pop 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

6.极少主义(Minimalism)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

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

7. 大地艺术(Earth 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

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的、固定的地景。

把艺术搬到荒野去的目的意义,首先是改变了以往艺术行为只是在博物馆室内封闭的空间里的观念,其次目的是由现代世俗的社会,联想到原始宗教行为的神秘领域,意义在于呼吁挽救环境和挽救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二、后现代装置艺术如果说立体构成与现代构成雕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它和装置艺术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装置艺术(Instal Art)又称“环境艺术”,在当今西方的艺术中已成为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形式。

它广泛存在于公共环境和室内建筑中,又展示在美术馆、画廊和许多媒体上,还在许多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上占据重要位置。

它不受艺术门类限制,拥抱兼容造型之外,去表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后现代艺术的象征。

而今,我们学习立体构成这门课时,如拒绝发掘装置这个“宝藏”,似乎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

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

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

形态的分类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方面二、形态的空间意识什么是形态的空间意识?立体构成中除了造型形态的实体之外,还有一种虚拟的空间形态。

这种空间形态几乎涉及一切艺术设计领域。

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就十分强调“空”、“无”的美学观念,认为“无”形比有形更富有表现力。

中国古典建筑中最讲究通透,这种内外合一把建筑的实体与空间自然融合的方式,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对景物的情思。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1.点的元素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

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

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在三维立体造型中,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非常重要。

材料的种类很多,各种材料的材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

材料的构成可唤起时代的联想,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塑料时代与合金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还在不断出现,丰富的材料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使材料的构成具有造型的生命力。

既可在构思计划后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材料,也可先有材料,采取“相面法”审视材料,在玩赏之中得到灵感的升华。

尤其是对现成品和废品材料的使用上更是如此。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

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1.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

2.组合与重建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

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3 .变形与扭曲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

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1.纸类材料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

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

2.泡塑材料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3. 布绳材料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

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

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4.竹木材料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

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

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5.泥石材料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