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我保护第1课:《保护自己,关爱生命》第2课:《遵守规则,确保安全》第3课:《拒绝,健康成长》2. 第二单元:尊重与关爱第4课:《尊重他人,和而不同》第5课:《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第6课:《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3. 第三单元:诚实守信第7课:《诚实守信,做人的根本》第8课:《信守承诺,履行责任》第9课:《珍惜信誉,创建良好形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保护自己、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大自然、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将道德观念和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列出每个章节的主题、重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第1课,谈谈如何保护自己,关爱生命。
(2)根据第4课,举例说明如何尊重他人,和而不同。
(3)结合第7课,阐述诚实守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保护自己,关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等。
(2)尊重他人,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观点,不嘲笑他人的缺点,关心他人的感受等。
(3)诚实守信:遵守承诺,不说谎,不作弊,珍惜信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山行》、《枫桥夜泊》、《浪淘沙》等古诗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开国大典》、《我的叔叔于勒》等现代文的阅读与理解。
3.语法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与理解,语法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的理解,对现代文中的主题、人物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山行》a.导入:介绍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b.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c.讲解: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d.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第二课时:《枫桥夜泊》a.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b.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c.讲解: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d.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第三课时:《浪淘沙》a.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b.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c.讲解: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d.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第四课时:《开国大典》a.导入:介绍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b.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c.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d.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第五课时:《我的叔叔于勒》a.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b.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c.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d.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第六课时:语法知识a.导入:介绍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o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通过仿写、续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之歌》。
2、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词、课文背景、图片等教学资源。
2、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3、黑板:书写重点、难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的感受。
o教师引入本单元主题“自然之美”,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习新课(30分钟)o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并标记生字词。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o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
o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o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巩固练习(10分钟)o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o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o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1、背诵指定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2.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认读;3. 精讲:教师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词语理解和句子仿写;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并进行仿写;6. 展示成果:各小组分享仿写成果,师生共同评价;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草原、辽阔、羊群、翠绿、奔驰3. 语文园地:词语理解、句子仿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句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幅草原美景;(3)拓展阅读:查找关于草原的诗歌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例:在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的羊儿悠闲地吃草,远处,骏马奔驰在翠绿的草地上;(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随堂练习中未能完成所有题目,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草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对于6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
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
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
【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会意-入境-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
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
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高》、《夜书所见》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感悟等方法,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品味诗词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a. 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b. 夜书所见:解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体会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登高意象:无边落木、长江情感:忧虑国家兴亡2. 夜书所见意象:银烛、秋光、流萤情感:思念友人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意象:僵卧孤村、戍轮台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秋天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秋天的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3. 了解有关茶的知识,培养对祖国茶文化的兴趣。
通过探究问题,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能干。
教学难点:1. 了解茶园美景、焙茶过程及品茶情趣。
2. 搜集有关茶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交流汇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碧螺春》的第一课时。
谁能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屏显字幕) ( )的碧螺春( )。
2、是啊,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具体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四小节1、请大家打开书,找出描写采茶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做批注。
)2、谁能说说,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体会)⑴ 除了“明媚”,还有什么词可用来形容江南春光?⑴ 相机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⑴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3、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屏显课文的插图),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给插图起题目)4、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它吗?自由朗读第四小结,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篇章:《草原》2. 课文:详细讲解《草原》这篇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草原》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标注生字、新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语言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草原》2. 内容:a. 课文结构:总分总b. 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富有诗意c. 思想感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c. 仿写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文字。
2. 答案:a. 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一碧千里:形容草原辽阔,景色优美。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郁,如同流动的溪水。
襟飘带舞:形容风吹动衣襟和裙带,翩翩起舞。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阅读与写作》中的文章《草原》、《丁香结》、《竹石》以及《文言文二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草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 《丁香结》: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会通过找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3. 《竹石》: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会鉴赏古诗。
4. 《文言文二则》: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 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阅读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2)学习《丁香结》,通过找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旨,进行阅读分析。
(3)学习《竹石》,体会诗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学习《文言文二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3. 随堂练习:(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巩固词语记忆。
(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4. 小组讨论: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草原》:词语积累,表达方法2. 《丁香结》:关键词句,文章主旨3. 《竹石》:诗的意境,情感表达4. 《文言文二则》:文言词汇,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原、丁香花、竹子和石头的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探究新知。
篇一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2/9×3。
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
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
(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1. 《草原》描述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生活。
分析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修辞手法。
2. 《丁香结》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和丁香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课文学习:(1)学习《草原》,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2)学习《丁香结》,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修改、评价。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板书:草原美景牧民生活修辞手法2. 《丁香结》板书:丁香描绘思念家乡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作文。
a. 《草原》中,作者是如何描绘草原美景的?b. 《丁香结》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答案:(1)略。
(2)a. 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辽阔、壮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作者通过描绘丁香的美丽,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劳动】六年级上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劳动项目一《使用洗衣机》教学设计内容评价互评家长评价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学会使用洗衣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拓展天地1.今天,同学们学会使用波轮洗衣机了,大家还知道其他种类的洗衣机吗?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操作要点吗?视频:全自动洗衣机使用方法2.洗衣前,要先按照衣物的洗涤标志区分洗涤模式。
你知道下面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水温注意标志,30、40、60、95是温度上限,超过或低于会损坏衣服。
手洗标志不可熨烫标志中温熨烫标志热水机洗标志学习拓展延伸,了解各种衣物的洗涤方法;手洗和机洗的不同。
知,并能对不足之处予以改进。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使用洗衣机刷牙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养成清洁、爱作价为讲的好习惯!低温转融干燥洗涤漂白标志不可干洗标志缓和干洗标志视频:认识衣服上洗涤标志是什么和衣服上的洗涤标志是什么意思。
3.说一说,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视频《各类衣服的洗涤方法》。
4.手洗衣物和机洗衣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比如说床单、窗帘等这些不好洗的大件衣物可以机洗,干洗就不行,会很累,而且洗不干净;内衣裤、袜子这些小件衣物可以手洗,省电又省水。
课堂练习说一说,第一次使用洗衣机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想一想,做一做完成随堂练习题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了解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洗衣机不费力气就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真是省时省力。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使用洗衣机使用洗衣机的方法步骤劳动收获劳动评价拓展园地劳动项目二《晾晒被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秋天的雨》一文。
该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绘了秋天雨前的景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描述了雨后的秋天景色。
详细内容涉及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秋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单、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
3. 课文解析:a.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秋天的美好。
c. 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句分析和讲解。
4. 实践活动:a. 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秋天景色,进行描绘。
b.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秋天主题的手抄报。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主要内容:a. 雨前的秋天:凉爽、干燥、丰收b. 雨后的秋天:清新、湿润、多彩3. 重点词语:清凉、丰收、湿润、五彩缤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解释其含义。
b.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描绘秋天景色时,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 拓展延伸:a. 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了解微生物的特点,知道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学习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活动一:水样、烧杯、放大镜、活动记录一,活动二:光学显微镜、水样玻片、活动记录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初步观察水样,激发探索兴趣1.谈话:课前请同学们从自然界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所选水样。
学生完成活动记录一并汇报。
(后附表)2.谈话:一杯水中除了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如果要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要借助什么工具?(显微镜)3.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二、了解基本构造,学会使用方法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3.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要正确安放显微镜,距离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防止掉落。
(2)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3)保护好镜头,不能用手触摸物镜和目镜。
三、仔细观察水样,走进未知世界1.谈话:显微镜下的一滴水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二上。
(后附表)2.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小结。
4.借助多媒体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四、拓宽认知视野,了解种类分布1.谈话: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不光在水中,空气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甚至是在90度的温泉里,0°的冰川下等极端环境里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微生物信息。
3.组织学生用多媒体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4.教师小结。
五、阅读人物故事,感受探索乐趣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故事拓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六、课后合作探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板书设计】1.水滴里的生物微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2.做酸奶【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方法。
4.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鲜奶、白糖、保温杯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 ℃—40 ℃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 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
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
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麻疹病毒等。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7.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了解细菌的功与过1.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有功之处。
2.教师小结细菌的有功之处,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3.学生阅读资料,并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一谈细菌的过。
4.教师小结细菌的过,并伺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
5.谈话: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六、课后拓展举行一次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小型宣传活动。
【板书设计】2.做酸奶细菌病毒病菌3.馒头发霉了【教学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菌。
2.能够用图或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3.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教学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一次性手套、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显微镜,发霉的食物和新鲜食物。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块馒头,它怎么了?(长毛了)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称作发霉了。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二、认识霉菌(一)初步观察1.这块馒头还能吃吗?2.对,发霉的食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的健康。
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带上手套,用镊子夹取,不要轻易品尝。
(教师演示)明白吗?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4.学生观察。
5.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细致观察1.放大镜观察A.其实,食物发霉是霉菌在作怪。
因为霉菌,新鲜的食物与发霉食物有了这么多不同。
那么霉菌到底什么样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这次要仔细观察霉菌,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
B.学生观察。
C.放大镜下的霉菌是什么样的?D.看来霉菌有很多种,形状各异。
2.显微镜观察(1)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有看得不够真切。
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
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就可清楚了。
想看吗?(2)老师在课前已经把霉菌切片做好并放到了显微镜下。
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好。
(3)我们来看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观察要求:1.不要随意调整显微镜,光线暗时只能调整最下面的反光镜。
2.观察霉菌时要闭上另一只眼睛。
(4)小组观察、汇报。
(5)老师收集了一些显微镜下的霉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视频)3.同学们通过肉眼、放大镜、显微镜逐步、详细的观察了霉菌。
那么你认为霉菌有生命吗?说出理由。
怎样才能证明?(学生提出想法)4.对,我们来培养一些霉菌。
三、设计实验1.你认为食物的发霉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理由哟。
2.说出你的猜测。
(时间、水分、温度、空气)3.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4.请同学们根据猜测的环境来设计一个有关食物发霉的实验。
食物任选,在小组内研究一下,并记录实验方案。
5.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
(各组提出异议。
)好,既然有了想法,各组就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吧!6.再次汇报,确定实验方案。
四、布置作业其实,食物发霉的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形式。
同学们课后可以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也可以自行再设计实验并完成。
[设计意图:放飞塑料袋的实验过程简单、现象明显,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惊叹,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3.馒头发霉了适宜环境:温暖、潮湿(?)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
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1.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