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的秘密》教案
小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
小班科学水的秘密教案【篇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玩水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所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导入活动。
二、1、除了喷泉这里有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2、那水是什么样子的呢?3、今天,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
”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5、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6、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7、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8、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
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中的秘密》精品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水中秘密》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水中秘密》是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水世界》中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解水性质,探究水浮力和水吸附性,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水中秘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水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液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水性质,解水浮力和吸附性。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水中秘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色素、玻璃瓶、橡皮泥、小船、石头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色素、玻璃瓶、小船、石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水外观,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它是什颜色?”2. 例题讲解讲解水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
讲解水浮力,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船在水中浮起来现象。
讲解水吸附性,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色素在水中扩散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船浮力和色素扩散现象。
引导幼儿表达实验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语言描述观察到现象。
提问:“你们还知道水有哪些神奇地方?”六、板书设计1. 水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 水浮力:小船浮在水面上3. 水吸附性:色素在水中扩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水,看看它在不同容器中状态,记录下来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用自己语言描述观察到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体验水中秘密,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水三态变化,让幼儿解水更多秘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水使用情况,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方式吸引孩子们注意力。
例如,在展示装有水玻璃瓶时,我可以这样操作:1. 准备一个透明玻璃瓶,确保水质清澈,以便让孩子们清晰地观察到水外观。
《水面的秘密》优选公开课精品PPT
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八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有人会指责"城府太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 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物质贫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贫困。贫困常与挂历潦倒相连,人穷常与志短想关,心理贫困,富也会沦为贫穷,心理富足,穷也能转为富裕。物质贫乏加上万念俱灰,会很快摧毁一个人的身体,自信自强,虽暂时物质贫乏,但好日子也会很快到来, 人穷志不短,自强不息。
第十九个安慰: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忪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 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柴芸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水面的秘密》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 小学 2,学科:科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的水面 4,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烧杯、试管、滴管、曲别针、硬币(一角、五分) 、小 叉子。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能针对生活中水面现象提出问题。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 3、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育方面: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会用掌握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猜想假设能力、实验验证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 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水里的科学”中的一课。本课是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 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并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教学 难点是认识并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之前,学生对水面进行细致的观察。我在上课之找到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为了学方法 《水面的秘密》一课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 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 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教学要点: 通过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我这里有一枚硬币,你们猜一猜把它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 象? 同学们猜想。 师:我们来看一下(把硬币轻轻放入水中,硬币浮在水面上) 。谁来猜一猜这与什么有关? 生:„„ 师:水面?水面究竟有什么神秘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水面的秘密。板书:水 面的秘密 二)、感知问题,猜想验证. 师:谁来说一说,平时你见到的水面是什么样子的? 生:„„ 1、观察试管中的水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管中的水面,看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注意观察时 一定要小心,不要把水碰洒了。 学生自由观察。 学生汇报。 2、往盛满水的水杯中放曲别针。 师:刚才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水面并不是平的。现在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你们看水杯中的水满 不满,你怎么发现的? 生„„ 师:往这么满的水杯中放曲别针,猜一猜放多少水会溢出水杯? 生猜测 师:做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生:„„ 出示实验要求,师读。 1、轻拿轻放 2、边放边数,放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量。比如放入第 9 枚的时候, 水流出来了,那么最多的数量就是 8 枚。 3、边放边观察,水流出来以前水面有什么变化 4、小组合作,小组长做好记录,完成实验记录 1 (1) 小组实验 (2) 汇报交流 小组长读实验报告单。 3、硬币装水 这是什么?我们平时用它干什么?今天我们不用它买东西, 我想用它来装水, 你们认为能行吗? 如果我们用滴管在硬币上装水,你认为能装几滴?猜一猜 生回答。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精选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班科学领域的内容,主题为“水中的秘密”。
教材选用的是《幼儿园科学探索》第四册,涉及第四章“水的世界”中的第二节“水中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水的性质,探究水的浮力,观察水中的生物,以及简单的水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培养幼儿对水浮力的认知,理解物体浮沉现象。
3. 培养幼儿观察水中生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浮力原理的理解,水中生物的观察。
重点:水的性质、浮沉现象、水中生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盆、色素、小船、石头、塑料瓶、水中生物图片等。
2. 学具:小碗、水、色素、小勺、小船、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鸭子在水中游玩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10分钟)(1)展示水的性质,让幼儿观察、描述水的外观、味道、透明度等。
(2)进行浮力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船、石头、塑料瓶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船为例,讲解浮力原理,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出示水中生物图片,让幼儿观察、描述生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 浮力原理:物体浮沉现象及原因。
3. 水中生物:图片展示,特点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水,描述水的性质,并与父母分享浮力实验的经历。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作业题目:与父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水中生物,明天向同学分享。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水的性质,与父母分享浮力实验的经历。
(2)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寻水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听课评课记录-乔廷强
《水面的秘密》听课评课记录
教师提出和典型性问题及学生应答分析
这次课例打磨,我们七位老师重点参与了逻辑推理观察量表的设计。
关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一研究问题,主要从教师提出的典型问题、学生应答、集体回答、教师如何对待思考中的错误及思维目标达成来设计观察量表的。
我们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入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教师提出的典型问题、学生的应答及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应答错误。
本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统计如下:其中引导性问题共计14次,分析性问题6次,理解性问题10次,类比性问题2次。
学生的应答情况统计如下:清楚规范17人次,不全面19人次,错误4人次。
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应答错误统计如下:教师引导13次,教师纠正7次,同伴补充16次。
整节课下来思维目标达成度100%。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典型问题设计至关重要,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推理的基础,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
问题是现象的罗列,便于学生思考有序性的习惯养成,问题层层递进,为学生在头脑中经历完整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学生应答方面,我们认为这样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及推测能力。
尤其是教师在引导方面的设计更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目标达成度较高。
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各种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年级《水面的秘密》
13 水面的秘密【教学内容】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生活现象,并勤于思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想与实验,认识水的表面有张力现象【教学难点】对实验中观察到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具、学具】胶头滴管8个、试管8组,烧杯8个、曲别针数枚、抹布8块。
塑料小叉子1个、矿泉水瓶盖1个、水桶、玻璃烧杯1个、肥皂1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上课前想和同学们猜个谜语:大于号,小于号,全靠小心别去掉 (谜底:水)那同学们玩过水吗?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玩法)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面吗?(学生自由汇报)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玩玩水,观察水面,看能发现什么。
(板书:水面)2.现在想玩水吗?(想)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老师这里有一些水,看谁会按要求装水?3.引导学生从观察试管里的水开始探究。
(1)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一组试管,谁愿意帮老师把水装到试管里?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有试管、滴管、抹布等)你打算怎样装?(学生自由简单汇报)(2)装水时,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根据实验经验自由汇报)(3)那好,我们现在就选用试管装水,装时注意不要把水流到桌面上。
装好以后要放在试管架上,以便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水)(4)(学生装完后)现在每个桌上都有水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试管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预设:有两种可能。
一是有的同学没有把水装满。
二是有的同学用滴管把水装的满满的。
这时学生会发现试管里的水面有的是“凹”进去的;还有的学生会发现试管里的水面是“凸”出来的。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5)学生猜测:是试管的原因,试管太细长了,空间太小,换个大杯子就不这样了。
(6)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在想法验证一下。
通过玩水学科学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教案
通过玩水学科学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教案。
在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中,老师将会通过游戏和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全面认识水的性质,水的作用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这个教案的特点。
一、认识水的性质
在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中,老师会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性质。
孩子们会看到水是透明的,是流动的,是无味的,是无色的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的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全面、直观的认识水的性质。
二、认识水的作用
水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作用,比如说:可以饮用、可以洗我们的衣服、可以洗我们的身体等等。
在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中,老师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水的作用。
孩子们会亲自体验到水在扫地、拖地、清洗衣物等方面的作用,也可以亲身感受到水洗面的舒适感觉。
三、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在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中,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孩子们将通过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水从地球上升腾,形成云,再由云中的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等
循环过程。
孩子们看到了如此美妙的循环过程会对保护环境产生更深刻的体会,而且更有意识地爱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中班科学活动《水的秘密》,孩子们可以全面认识水的性质、了解水的作用,以及认识到水循环的过程及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游戏,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教师都要推崇这个教案的原因。
水中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
水中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水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水杯、水壶、水龙头等。
3. 准备一些简单的游戏道具,如骰子、棋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水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水的认识和看法。
例如:“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什么作用?”
2. 讲述: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水的故事,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
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3. 实验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教师为每组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一个与水相关的实验活动。
例如,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测量水的容量等。
4. 交流展示:各组完成实验活动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展示。
让每组的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进行的实验活动,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等特点。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表面张力的概念;2、知道水的表面张力有限度;3、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张力现象及应用;4、了解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的现象。
教学准备:塑料杯10个,滴管10个,回形针100个,食用油4杯,牛奶3杯,饮料3杯,药匙10个,抹布10块,铁盘10个。
教学过程:一、激发原有经验,初始水的表面张力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猜一猜游戏,好不好?生:好师:邓老师这里有三种物品:钩码,铁钉、回形针。
如果把他们投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生1:它们会沉下去。
都是铁做的。
生2:我觉得回形针不会,它比较轻。
师:你认为钩码、铁钉会沉下去,他们比较重。
那你认为回形针不会,它比较轻。
同学们能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做判断非常好。
那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找个同学上来试一试。
好,你来。
学生演示。
师:钩码、铁钉和回形针都沉下去了。
但是会不会有奇迹发生呢?睁大眼睛看好了。
教师演示。
竖直放入回形针。
师:沉下去了。
看来奇迹还没有到来。
再来一次,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教师演示。
横着放入回形针。
师:呀!回形针停留在水面上了。
为什么呀?师:哦,你知道!老师的方法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老师是怎样放的?生:竖直放入就沉下去了,横着放就待在水面上。
师:为什么横放它能停留在水面上?师:都摇头啦。
你想说,你感觉到水的表面好像有什么力把它托住了。
水面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面的秘密。
出示课题:水面的秘密二、深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出张力概念。
师:我们先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水杯、一个滴管以及若干个回形针。
我们就来做个满杯水放回形针的实验。
出示实验一满杯水中放回形针师: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回形针吗?杯中的水表面会是什么样子?一起来看实验要求。
读实验一实验要求:1、在杯中装满水,让水面与杯沿相平。
如图:师:仔细看图,如何确定水面与杯沿相平?我们的视线要侧面观察。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13 课《水面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本节教材试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学生准备:塑料小叉子;一元的硬币; 1 分、 2 分、 5 分或 1 角的硬币;抹布。
教师准备:回形针(每组一盒)、水槽、烧杯、平口玻璃杯、滴管、滴1 / 13瓶、水。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看到桌上的物品,能猜出咱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吗?生:水。
师:非常聪明,咱们今天就是要研究水,也可以说是玩玩水。
以前玩过水吗?生:玩过。
师:不错,玩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谁说说平时你是怎样玩水的?生:(自由汇报)师:那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玩法,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把你们桌上的这个空杯子装满水,不难吧?生:不难,太简单了。
师:那利用桌上的材料,你准备怎样装满呢?生 1:直接把杯子放入水中把它灌满。
生 2:用桌上的滴管一滴一滴的往里滴。
生 3:用烧杯来倒。
---------------------------------------------------------------最新资料推荐------------------------------------------------------ 生 4:把水槽里的水直接往杯子里面倒就可以了。
青岛版(2013修订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
青岛版(2013修订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五个单元,共25个课题,28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
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年级科学组【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太阳与时间”“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等五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17 水面的秘密》知识清单
《17 水面的秘密》知识清单一、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什么是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皮肤”,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就像它们有超能力一样,其实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就像有一次我在小池塘边看到一只水黾,它的腿又细又长,在水面上跑来跑去,它的脚并没有陷到水里去,这就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能够支撑住它的身体。
表面张力让水的表面尽可能缩小。
如果我们把一些回形针轻轻放在水面上,会发现回形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立刻沉下去。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像一个无形的“网”,托住了回形针。
2、表面张力的表现水滴的形状。
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滴是近似球形的,这就是表面张力的表现。
因为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球形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水的表面张力会使水滴的表面积尽量小,所以就形成了近似球形的形状。
就像我们吹泡泡的时候,泡泡也是球形的,这也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水在容器边缘的形状。
当我们把水装在一个容器里的时候,会发现水在容器边缘的水面是向上弯曲的,这也是表面张力在作怪。
它使得水的表面不会平平地贴着容器边缘,而是有一点向上凸起。
二、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水的表面张力是有影响的。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的时候,水的表面张力会减小。
就像我们烧开水的时候,当水开始变热,水的表面张力就慢慢变小了。
如果我们在热水和冷水中做同样的小实验,比如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小纸片,会发现小纸片在热水中的漂浮状态可能和在冷水中不太一样,在冷水中可能漂浮得更稳一些,这就是因为热水的表面张力相对较小。
2、杂质的影响如果往水里加一些杂质,也会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比如说,如果我们往水里加一点肥皂液,就会发现水的表面张力明显变小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一个干净的水盆里,水的表面可以让小针漂浮,但是当我们往水里滴入一些肥皂液后,小针就会很快沉下去,这是因为肥皂液破坏了水原本的表面张力。
三、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清洁用品的原理很多清洁用品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原理。
《水面的秘密》 学习任务单
《水面的秘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面的物理特性,如表面张力、浮力等。
2、探究水面上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引起的涟漪、雨滴形成的水圈等。
3、理解水面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水面的反射和折射。
4、培养观察和分析水面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一)水面的物理特性1、表面张力(1)定义: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2)实验观察:观察硬币在水面上漂浮、水黾在水面行走等现象,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3)影响因素:温度、液体的种类、杂质等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浮力(1)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阿基米德定律: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测量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3)应用:解释船舶漂浮、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二)水面上的自然现象1、风与涟漪(1)观察:在有风的天气里,观察池塘或湖泊水面上的涟漪。
(2)形成机制:风对水面的摩擦力导致水面波动,形成涟漪。
(3)影响因素:风速、风向、水面的平整度等对涟漪的形状和传播的影响。
2、雨滴与水圈(1)现象描述:观察雨滴落入平静水面时形成的水圈。
(2)原理分析:雨滴的冲击力和水面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形成水圈。
(3)水圈的特点:水圈的大小、扩散速度与雨滴的大小、下落速度的关系。
(三)水面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1、反射(1)定义:光线照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空气中。
(2)观察与分析:在不同角度观察水面反射的物体,理解反射规律。
(3)应用:利用水面反射拍摄美丽的照片,解释镜子成像的原理。
2、折射(1)概念: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实验探究:通过将筷子插入水中观察“折断”现象,了解折射原理。
(3)实际应用:解释水中物体看起来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在渔业中利用折射原理捕鱼。
三、学习资源1、在线课程:推荐相关的物理科普视频网站,如《科普中国》《网易公开课》中的物理课程。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幼儿园中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1.水样本:自来水、盐水、糖水等。
2.实验工具:透明容器、滤纸、吸管等。
3.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幼儿
思考水的性质和特点。
2.实验探究(2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水样本
的性质和特点。
b. 给每个幼儿提供实验工具和水样本,让幼儿自
由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c.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
和观察到的现象。
3.总结分享(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过程,让幼儿分享
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教师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4.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其他与水相关的问题,如
水的循环、水的净化等。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延伸:
1.带幼儿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
2.组织幼儿参与水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水晶、水车等。
3.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相关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增进亲子互动
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表,评估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3.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问答,检查幼儿对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水的秘密教案
水的秘密教案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
然而,水的秘密却不为人所知。
本文将介绍水的一些神奇特性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的秘密。
二、水的神奇特性1.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这意味着1毫升的水重1克。
然而,当水温度降到4℃以下时,水的密度会变得更大,这是因为水分子在这个温度下开始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当水温度继续下降时,水会变成冰,密度会进一步增加。
这种特性使得冰能够浮在水面上,保护水下的生物免受寒冷的侵害。
2.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水面能够形成一个薄膜。
这种特性使得水能够在一些生物体表面形成水珠,从而防止水分进入生物体内部。
此外,水的表面张力还使得水能够在一些物体表面形成凸起的形状,如水滴和泡沫。
3. 水的热容量水的热容量是指水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的能量。
由于水的热容量很高,因此水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不会显著升温。
这种特性使得水成为一种优秀的冷却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机械设备中。
4.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氨等。
这种特性使得水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命基础,许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
三、水的应用1. 水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每个人每天都需要饮用足够的水来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很大,有些地区的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细菌等。
因此,饮用水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需要经过严格的水质检测和处理。
2. 水的农业应用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许多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长。
然而,全球水资源短缺,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限制。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等。
3. 水的工业应用水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冷却剂、清洗剂、溶剂等。
然而,工业生产也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和浪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废水处理、水资源回收等。
四、结论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具有许多神奇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
《水面的秘密》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
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枚硬币放在水的表面,然后慢 慢移出叉子,试试看!
自然界中的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
拓展活动
课下做实验研究其他液体是否有表面张力。
1.不要碰撞课桌,不然杯子装满水时,水面高 度不一致,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2.想装满水的杯内放曲别针时,注意小心轻放。 3.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记录员记下枚数,画出水表验记录表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
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 的力,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
水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硬币能装水吗?
1.硬币在桌上要放平。 2.滴管离硬币近一些,要慢慢地滴,滴在硬币
的中间,同时记下水流出前的滴数。 3.在滴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在硬币上的形状,
要与硬币成水平方向观察,记录员记下滴数, 画出水表面的形状。
杯中还能放进几枚曲别针?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的秘密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水杯、透明玻璃杯、塑料杯等。
2.水、热水、冷水。
3.测试用的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纸张、木头、胶水等。
4.物品浮沉实验用的小容器。
5.水的演示实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水,并问:你们平时都在哪些地方看到水呢?2.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特点和性质:水是什么颜色的?水有味道吗?水能漂浮吗?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水的性质(25分钟)1.给幼儿准备几杯水,分别是冷水、热水和常温水,让幼儿轻轻地尝一尝这些水,询问他们感觉有什么不同。
2.将透明玻璃杯放满水,让幼儿将手指伸进水中,观察自己的手指在水中的样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3.给幼儿展示一些漂浮和沉没的物品,如纸张、木头等。
请他们预测这些物品会漂浮还是沉没在水中,然后一起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三、水的变化(25分钟)1.给幼儿展示一些水的演示实验,如用水蒸馏器提取纯净水、用冰制作冰块等。
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并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结果。
2.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可以变成什么形态?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给幼儿分发小容器,让他们尝试将水变成冰,观察和比较变化前后的水的状态。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组织幼儿在黑板上绘制自己的观察图,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发讨论和互动。
教学拓展:1.可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和探索更多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池塘等。
3.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尝试提纯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面的秘密》教案
【教材分析】
《水面的秘密》是在青岛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水的特性,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已经发现了水滴在玻璃片上会呈水滴的形状呈现弧形,初步向学生介绍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鉴于水的表面张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就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首先是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活动,进而初步认识水有表面张力;其次是硬币容纳水滴及水杯中加玻璃球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水的表面张力大小;第三是将洗洁精滴在水中,观察水面曲别针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会改变。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②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⒉过程与方法:
①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②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③进一步培养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的科学习惯。
②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认识水的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进行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视频及图片,并制作课件。
2.分组材料:水槽1个、玻璃杯1个、烧杯1个、玻璃球、硬币、大头钉、曲别针、小块滤纸、剪刀、水、滴管、洗洁精、镊子、叉子、试管架、试管、尺子、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先请同学们说一下已经知道的水的相关知识。
2.播放水黾在水面运动的录像,使学生产生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是科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本课中,学生对熟悉的水已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但对水的表面张力却很陌生。
教学就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始,但通过观察水黾在水面上的运动将他们引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讲述:我们首先借助曲别针来研究。
如果把曲别针直接放进水里,它就会因为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的问题而下沉到水底。
但是,现场表演的小魔术,可以让孩子们打破对以前只是的依赖,产生新的问题。
2.汇报讨论:为什么将大头钉放在纸片上再一起放入水面就可以成功地使它不沉下去呢?大头钉的重量有没有变化?水有没有变化?那是什么力量使大头钉待在水面上的呢?
3.出示水的表面张力概念:“水表面是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
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4.提问:水的表面张力有什么特点?(板书:紧紧靠拢、相互吸引)
【设计意图: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曲别针丢在水里会沉在水底,而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却对其已有经验构成了挑战。
学生的内心一定十分想弄明白其中的奥妙,自然就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的材料,积极动脑思考实验的方法。
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上,教师顺势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喜悦,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将曲别针托在了水面上。
这时,将水的表面张力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三、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讲述:水的表面张力不仅可以托起像曲别针、水黾这样比较轻的物体,有时还可以使水的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形状。
2.从一滴水开始观察,然后是多滴水,一杯水的研究。
3.要求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分组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结果:都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才把水收缩、拉紧成圆球形的。
4.试着把硬币、曲别针、大头针等物品借助叉子放在水槽的表面上,体验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对表面张力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可以托起一些轻微的物体这一层面,本环节的活动却使学生惊奇于表面张力的魔力——在装满水的杯中居然还可以加进数量很大的其他物品。
在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方法、操作的要求、记录的要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而在充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来解释自然界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则是水到渠成的安排了。
】
四、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1.讲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还真不小,可以使水面鼓得这么高都不溢出来。
那如果我们在刚才漂浮着曲别针的杯中加一滴洗洁精会怎样呢?
2.观察后小结:原来是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导致曲别针下沉。
3.联系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进一步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似乎对水的表面张力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教学却来了急转弯,让学生感受了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改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
五、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
2.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有表面张力现象,那么其它的液体是否有表面张力呢?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请大家在课后自己研究其它液体的表面张力。
【设计意图:科学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的探究过程、使用的探究方法都是学生自行探究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探究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一反三,在课后广阔的时空中开展有目的、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
【教学反思】
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许多现象,真想全部用自己设计的实验一一展示给学生们看,首先是使曲别针留在水面上的活动,进而初步认识水有表面张力;其次是硬币容纳水滴及水杯中加玻璃球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水的表面张力大小;第三是将洗洁精滴在水中,观察水面曲别针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会改变。
这一课涉及的实验太多了,都是小实验,虽简单却繁琐。
但是,我试着找一条线串起这堂课的许多实验时,还是省去了好多,总不能面面俱到吧!
《水面的秘密》教案
昌乐县宝城街道小学
赵彩霞
TE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