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合集下载

常用金属材料对应国标

常用金属材料对应国标

常用金属材料对应国标
1.钢材:
-GB/T700-2024一般结构用热轧钢板和钢带标准
-GB/T1591-2024低合金高强结构钢
-GB/T4171-2024大气腐蚀性耐候结构钢
-GB713-2024压力容器用钢板
-GB9948-2024石油石化工业用高压合金钢管
2.铝材:
-GB/T3190-2024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GB/T5237-2024建筑铝合金型材标准
-GB/T6892-2024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标准
-GB/T3619-2024铝及铝合金冷加工型材表面质量标准3.铜材:
-GB/T2059-2000铜和铜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GB/T5231-2024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
-GB/T4677-2024焊接用铜及铜合金棒材标准
4.镁材:
-GB/T5153-2003镁合金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5.锌材:
-GB3091-2024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标准
-GB/T9791-2003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6.钛材:
-GB/T3620.1-2024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3621-2024钛合金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7.镍材:
-GB/T2054-2005镍化学分析方法
-GB/T1234-2024镍钛合金冷轧薄板标准
8.铁材:
-GB/T5578-2024无缝钢管标准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金属材料在中国国家标准中的对应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确保了金属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如下:
1.强度。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屈服点。

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
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时应力值。

3.抗拉强度。

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4.延伸率。

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断面收缩率。

指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
比。

6.硬度。

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

7.冲击韧性。

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代号为“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字母 “GB",编号由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如GB/T 700一1988《碳素结构 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在GB后带“T”的为推荐性标准,如GB/T 1591-1994《低合金高强度 钢》;在标准后带“△”者为强制性标准,如GB 1220-1992△不锈钢棒。 但1990年以前的代号标准未划分强制性和推荐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3.企业标准 由企业制定的,在本单位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技术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
没有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都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已有国家标准、部标准的产品为了提高质量,赶超先进水平,满足不同 使用要求,国家鼓励企业制定比国家标准或部标准更先进的企业标准, 提倡企业制定内控标准和专用标准。企业标准的代号,一律以“Q”为分 子,其分母按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企业,分别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 方主管部门规定。如Q/BB 133-2002《低碳钢》,对于有必要区别的地 方性的企业标准,<,”前加省、市、自治区简称汉字,如北京市为“京 Q”。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了解金属材料检验的标准
4.使用加工类别 不同使用加工方法对材料的化学成分、性能、表面质量要求不同。标准
中根据钢材用途可将加工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热压力加工、冷顶锻及 冷拔用钢;另一类是供切削加工用钢。 优质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材一般都要注明所需材料的使 用加工类别,否则按切削加工用钢供应。 5.质量级别 有些材料(如带材)不但有精度,还按边缘状态和表面质量分类(质量级 别)。例如,自行车冷轧钢带,按边缘状态分为切边钢带和不切边钢带; 按表面质量分I组表面和II组表面。

有色金属材料标准

有色金属材料标准

注:1 单向偏差为表中数值的 2 倍。 2 棒材直径或对边距允许偏差等级应在合同中注明,否则按普通级精度供货。 表 2 矩形棒材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紫黄铜类 高精级 普通级 ±0.08 ±0.08 ±0.08 ±0.11 ±0.18 ±0.25 ±0.30 ±0.10 ±0.10 ±0.10 ±0.14 ±0.21 ±0.30 ±0.35
H85
0.50~3.0 软(M) 、 1/4 硬(Y4) H68 半硬(Y2) 、 硬 ( Y) 、 特硬(T) 、 弹 硬 ( TY) 软(M) 、 半 硬 ( Y2) 、 H62 硬(Y) 、 特 硬 ( T) 软( M) 、半 硬( Y2) 、硬( Y) HPb59-1 特硬(T) 软(M) 、 1/4 硬(Y4) QSn6.5-0.1 半硬(Y2) 、 硬 ( Y) 、 特硬(T) 、 弹 硬 ( TY) 软(M) 、 1/4 硬(Y4)、半硬 QSn8-0.3 (Y2) 、 硬 ( Y) 、 特 硬 ( T) QAl9-4 标注示例 硬(Y) >0.15~1.2 >0.15~2.6 >0.15~2.0 >0.20~2.0 0.32~1.5 0.50~3.0 >0.15~0.20 0.50~3.0 >0.15~<0.50 >0.15~<0.50
H62 M、Y2、Y、T R HPb59-1 M、Y2、Y R QSn6.5-0.1 M、Y4、Y2、
QSn8-0.3 QAl9-4 QCr0.5 标注示例
M、Y4、Y2、Y、T Y Y
0.2~5 0.4~12 0.5~15
≤600 ≤1000 100~600
≤2000 ≤2000 ≥300
用 H62 制造的,供应状态为 Y2、厚度为 0.8mm、宽度 600mm、长度为 1500mm 的定尺板材 , 标记为:铜板 H62Y2 0.8×600×1500 GB/T2040-2008。

金属材料试验标准及样条要求

金属材料试验标准及样条要求

奇瑞公司金属实验试样规范一、引用标准:GB2975-82、GB6397-86二、说明:1. 板材:力学性能样条:矩形试样Q1或Q2。

特殊情况下(如本体取样)可以采用比例样Q3。

数量:3根化学成分样条:与力学性能样条一样(表面有氧化皮或脱碳层的需将其打磨掉);数量:1根2. 棒材、线材(≥4mm):力学性能样条:采用圆形试样Q5、 Q6、Q7或Q8(根据棒材外径而定),优先采用Q5,Q6;数量:3根化学成分样条:加工成小圆柱形状,平面最小直径不小于16mm,圆柱高度5mm~40mm,以10~20mm为佳。

数量:2块3. 管材:(1)无缝管材:力学性能样条:采用钢管试样Q9,需附加塞头加塞于试样两端。

数量:3根化学成分样条:与力学性能样条相似(不需要加塞头),数量:1根(2)焊管:力学性能样条:同无缝管材一样取样,但要注明焊管的具体技术要求。

数量:3根化学成分样条:与力学性能样条相似(不需要加塞头),数量:1根4. 热处理件:力学性能样条:在工作部位按厂家自检时的取样方法取样(规格按厂家自检时的取样规格,无需制样)。

除提交所取试样外,将取样后母体剩下的部分也一同提交(数量一套)。

数量:1套化学成分样条:需提供未处理前的毛胚或原材料,试样加工要求需符合后面“备注”要求,数量:1根5.(压)铸件:力学性能样条:采用圆形试样Q5;若为零件本体取样,可采用试样Q4、Q6、Q7或Q8。

数量:3根化学成分样条:试样要至少保证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工作面,且其中一平面最小直径处不小于16mm ,两平行面的高度5mm~40mm ,以10~20mm 左右为佳。

数量:1块备注:1. 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试样规格和数量厂家均应按照上述要求提供;厂家的自检报告中在“备注”栏里一定要注明引用标准号,铸铁、铝合金铸件要注明牌号及具体成分要求。

不合要求者材料科将不予接收。

2. 上述化学成分样条均是做光谱分析的标准,特殊件(如:小件、薄件)等不易做光谱分析,要取成化学分析的试样---试样应大于所需分析试样量的4倍,所送样品可取样量应在20g 以上。

判定金属材质的标准

判定金属材质的标准

判定金属材质的标准
判定金属材质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密度:金属材质一般具有较高的密度,通常远高于非金属材料。

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密度来初步判断是否为金属。

2. 导电性: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流能够在其内部或表面自由流动。

可以通过使用导电测试仪或进行电导率测试来验证材料的导电性。

3. 热传导性:金属材质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迅速将热量传导到周围。

可以通过观察材料的热传导速度或使用热传导测试仪来检查材料的热传导性。

4. 磁性:某些金属材质具有磁性,可以被磁场吸引或排斥。

可以使用磁铁或磁力计测试材料的磁性。

5. 熔点:金属材质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可以通过熔点测试来确定。

6. 吸湿性:某些金属材质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腐蚀现象。

总的来说,通过对以上特性的测试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材料是否为金属材质。

但是要进行确切的材料鉴定,需要进一步使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分析等高级分析方法。

有色金属质量规范

有色金属质量规范

有色金属质量规范1. 引言有色金属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通信等领域。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制定有色金属质量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色金属质量规范的要求和相关标准。

2. 产品标识与标准2.1 产品标识有色金属产品应在包装上标注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 厂商名称或商标;- 产品规格型号;- 批次号或生产日期。

2.2 相关标准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有色金属的标准参考:- 铜材料:GB/T 5231-2012;- 铝材料:GB/T 3190-2017;- 镁材料:YB/T 5231-2013;- 锌材料:GB/T 470-2008。

3. 外观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3.1 表面平整度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凹凸、皱纹和裂缝等明显缺陷。

3.2 表面清洁度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应干净、无油污、无锈蚀等杂质。

4. 尺寸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4.1 尺寸精度有色金属产品的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2 尺寸测量尺寸测量应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并按照相应的测量方法进行。

5. 化学成分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以下要求:5.1 主要元素含量有色金属产品的主要元素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2 合金成分有色金属合金产品的合金成分应按照比例配制,严禁使用与合金产品不符的材料。

6. 机械性能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机械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6.1 强度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2 延伸率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延伸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7. 表面质量要求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7.1 表面光洁度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应光洁、无划伤和刮痕等明显缺陷。

7.2 表面氧化膜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应无氧化膜或氧化膜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8. 包装与运输有色金属产品的包装与运输应符合以下要求:8.1 包装防护有色金属产品的包装应有足够的防护,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损坏。

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镀锌层打磨掉后再焊接。用在户内时可不做表面处理,用在户外产品
上裸露在外的部分必须做表面处理。
不锈钢 201(1Cr17Mn6Ni5N) 材料规格:1000X2000、1220X2440
304(0Cr18Ni9)
分拉丝不锈钢与镜面不锈钢两种类型。201 俗称不锈铁,适用于
户内产品的装饰设计。不锈钢焊接性能差,焊接时只能同种材质的不
4.3.1 冷轧碳素结构钢板材质及机械性能应符合 GB/T 699 规定,尺寸应符合 GB/T708 规定普通级,对角线差
不超过对角线长的千分之二。热轧碳素结构钢板材质及机械性能应符合 GB/T 699 规定,尺寸应符合 GB/T709
规定普通级。
4.3.2 冷轧不锈钢材质及机械性能按照 GB/T 20878 规定,尺寸应符合 GB/T3280 规定普通级。热轧不锈钢材
编制
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版次
A/0
页数
8
1.0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某产品的结构设计图中的金属材料标准、表示规则和质量检验。(其中所标注的材料质量等
级要求由其它材料标准进行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奇尚商业设施系统有限公司结构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验和储运。
2.0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小。可用冲压、剪切、折弯、焊接等制做工艺。表面处理有镀锌、镀
铬、镀镍、喷漆、烤漆、喷塑。冷板易氧化,在产品中用冷板制成件
裸露表面必须做表面处理,用在户外产品时表面处理应选择有户外防
锈的处理。冷板按品质分有 SPCD、SPCE、SPCC。具体如下:
1) SPCD:压延、成形用品质 电脑机箱、录影机壳,电器箱,托盘,

金属材料检测规范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检测规范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X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4698.X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GB/T 5121.X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GBT 6987.X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GB/T 13748.X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246.2—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GB/T 14999.1—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2—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3—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GB/T 14999.4—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GB/T 4158—1984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2—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4341.1—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GB/T 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233.1—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12604.7—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12604.10—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GB/T 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15970.X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

金属材料检验标准

原材料检验规范1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产品主要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产品原材料的进货检验。

顾客对产品原材料有特殊要求的应根据合同约定,参照本规范另行规定特殊要求的检验规范。

2 引用文件GB/T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2006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3618-2006铝及铝合金花纹板GB/T15575-2008钢材产品标记代号3主要检验项目内容、及方法7钢板和钢带7.1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注:a、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为<280Mpa~360Mpa的钢板和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比表列规定值增加20%;b、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为>360Mpa的钢板和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比表列规定值增加40%;c、不切边钢板和钢带在距离轧制边≮40mm处测量;切边钢板和钢带在距离剪切边≮25mm处测量。

11铝及铝合金花纹板12钢材化学成分12.1 钢材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值见表19和表21。

12.2钢材成品分析所得的值,不能超过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上限加上偏差,或不能超出规定化学成分范围的下限减下偏差。

同一熔炼号的成品分析,同一元素只容许单向偏差,不能同时出现上偏差和下偏差。

12.3钢材化学成分允许偏差除在产品标准或订货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均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12.4如供方保证并可提供质量证明书时,一般各类钢材化学成分主要检验元素分别如下:碳素结构钢:为C、Mn、P、S四项,优质碳素结构钢为C、Si、Mn、Cr、四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为C、Si、Mn、P、S五项。

12.5在保证钢材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情况下,碳素结构钢A级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A级钢中的C、Si、Mn化学成分可不作为交货条件,但其含量应在质量证明书中注明。

表20碳素结构钢材料的化学成分(摘自GB/T700-2006)注:若需方同意,Q235 B的含碳量可不大于0.20%。

5052-h32铝金属材料标准

5052-h32铝金属材料标准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5052-h32铝金属材料标准在工程领域中,金属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金属材料中,5052-h32铝合金因其优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深入探讨5052-h32铝金属材料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主题。

1. 5052-h32铝金属材料概述5052-h32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铝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耐腐蚀性和强度。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成为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2. 5052-h32铝金属材料的标准规范5052-h32铝金属材料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加工工艺要求等多个方面。

按照国际标准,其化学成分包括铜、镁、锰等元素的含量要求,力学性能则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指标的要求。

标准还规定了该材料的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和质量。

3. 5052-h32铝金属材料的优势5052-h32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优异的可焊性,使其在海洋工程、航空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静载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能够满足复杂构件的要求。

4. 5052-h32铝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5052-h32铝合金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领域。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材料在3D打印、建筑装饰等新兴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5. 5052-h32铝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随着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5052-h32铝合金在强度、耐磨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与展望5052-h32铝金属材料作为一种优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通过了解其标准规范、优势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材料,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5052-h32铝合金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加优异的性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通常用来衡量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耐划伤性能。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是对金属材料硬度进行评定和分类的依据,是保证金属材料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对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金属材料硬度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通常包括硬度测试方法、硬度等级和硬度标准等内容。

其中,硬度测试方法是评定金属材料硬度的关键步骤,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巴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这些硬度测试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能够准确地反映金属材料的硬度。

在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中,硬度等级是对金属材料硬度进行分类的依据,通常分为软、半硬、硬等级。

不同等级的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工程和生产的需求。

硬度标准是对金属材料硬度进行评定的标准,通常包括硬度值和硬度误差范围。

硬度标准的制定能够保证金属材料硬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金属材料的选用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能够规范金属材料硬度测试方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能够对金属材料硬度进行科学分类,便于用户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最后,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水平,促进金属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是保证金属材料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对于金属材料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金属材料硬度国家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金属材料标准

金属材料标准

≤0.50 ≤0.45 ≤0.40 ≤0.30 ≤0.30
≤0.035 ≤0.030 ≤0.025 ≤0.020 ≤0.020
≤0.025 ≤0.025 ≤0.020 ≤0.020 ≤0.020
≥0.020 ≥0.020 ≥0.015 ≥0.015 ≥0.015
≤0.20 ≤0.20 ≤0.20
140~270 120~240 120~210 120~190 110~180
≤0.006 ≤0.008 ≤0.008 ≤0.08 ≤0.10
≤1.00 ≤1.20 ≤1.20 ≤0.80 ≤1.00
≤0.08 ≤0.10 ≤0.12 ≤0.12 ≤0.12
≤0.025 ≤0.025 ≤0.025 ≤0.025 ≤0.025
≥0.015 ≥0.015 ≥0.015 ≥0.020 ≥0.020
JFS A 2001-1998
JIS G 3135-1986
Q/BQB409-1999 BZJ411-1999
B170P1(超低碳钢) 加磷高强 度冷连轧 钢板及钢 带 B210P1(超低碳钢) B250P1(超低碳钢) B180P2(BP340)(低碳钢) B220P2(BP380)(低碳钢
冲压用 一般用 结构用 一般用 结构用
冷成形用(低 合金高强度 钢)
≤0.1 ≤0.1 ≤0.16 ≤0.16
1~1.5
0.03
0.025
0.015
0.15
300~520
380~590
23~17
DIN 1623-(1)-1983 GB/T5213-2001 Q/BQB403-1999 1999 BZJ407-
DC01(ST12) DC03(ST13) 冷连轧低 碳钢板及 钢带 DC04(ST14、ST15) DC05(BSC2) DC06(ST16、ST14-T、BSC3)

T金属材料的常用试验标准GB2280—87金属拉伸-旧GB228

T金属材料的常用试验标准GB2280—87金属拉伸-旧GB228

T.金属材料的常用试验标准:GB2280—87(金属拉伸-旧)GB228-2000(金属拉伸-新)GB7314-87(金属压缩)GB/T14452-93(金属弯曲)GB/T232-1999(金属弯曲)GB10120-1996(金属松弛))GB/T4338-1995(金属高温拉伸)GB5027-85(金属薄板r值)GB5028-85(金属薄板n值)GB3355-82(纵横剪切)GB8653-1988(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方法)GB3851-83(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的测定)HB5143-96(金属拉伸)HB5195-96(金属高温拉伸)HB5280-96(金属箔材拉伸)HB5177-96(金属丝材拉伸)HB5145-96(金属管材拉伸)ASTM E8-99(美标金属拉伸)ASTM E290-97a(美标金属弯曲)JIS Z2241-1998(日标金属拉伸)JIS Z2248-1998(日标金属弯曲)BS 4483-1985(英标金属拉伸)BS 1639:1964(英标金属弯曲)DIN 50125-1991(德标金属拉伸)DIN 50111-1987(德标金属弯曲)ISO 6892-1998 (E)(国际标准金属拉伸)ISO 7348-1985 (E)(国际标准金属弯曲)橡胶材料常用试验标准:GB/T528-92(橡胶拉伸试验)GB/T529-1999(硫化橡胶或热塑橡胶撕裂强度测定)GB530-81(硫化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方法)GB1684-85(硫化橡胶短时间静压缩试验方法)GB9871-88(硫化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GB/T15254-94(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度剥离试验)GB/T1701-2001(硬质橡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GB/T2438-2002(硬质橡胶压碎强度的测定)GB/T1696-2001(硬质橡胶弯曲强度的测定)GB11211-89(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HG4-852-81(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扯离强度的测定方法)HG4-853-81(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剪切强度的测定方法)HG/T2580-94橡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13936-92(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剪强度的测定方法)GB/T1700-2001(硬质橡胶抗剪强度的测定)GB/T7757-93(硫化橡胶压缩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2942-91(硫化橡胶和织物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GB/T7544。

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

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

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量使其发生变形的能力。

硬度检验是评定金属材料硬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用于判断材料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切削性能以及可加工性等指标。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硬度检验的流程及标准规范。

一、硬度检验流程1. 样品的准备:从钢材原料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试样,通常使用直径为6mm的圆柱形试样。

将试样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将试样的两个端面研磨平整。

2. 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染料中进行清洗,确保试样表面无油渍、铁屑等杂质。

3. 硬度测试仪调零:在硬度测试仪上进行调零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进行硬度测试:将试样放在硬度测试机的工作台上,使其与硬度针头保持垂直,然后通过加载力使试样与针头接触。

根据针头的压痕深度,在硬度计上读取硬度值。

5. 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为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将多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硬度值。

6. 结果的分析和评定:根据标准规范将硬度值与相应的硬度等级进行对比,评定样品的硬度性能。

二、硬度检验的标准规范硬度检验的标准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试样的准备: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制备试样。

试样的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明显的缺陷和凹痕。

2. 硬度标尺的选择:根据不同材料的硬度范围选择合适的硬度标尺。

常用的硬度检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等。

3. 进行硬度测试:按照测试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硬度测试,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性和标准化。

4. 硬度值的计算和记录:读取硬度计上的示值,并根据标准规范将示值转化为相应的硬度值,同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5. 硬度等级的评定:根据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对硬度值进行评定,判断材料的硬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测量结果的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是确保硬度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通过遵循规范要求进行硬度检验,可以更好地评定材料的硬度性能,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API 6A 金属材料要求规范

API 6A 金属材料要求规范

1.目的为了确保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材料满足API6A-2010标准,制定本标准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涉及到的API6A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材料的检验3.职责质保部负责按以下标准进行检验4•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的材料性能要求a)拉伸性能要求所有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应由标准或非标准材料制作。

标准材料应满足表1规定的性能。

非标准材料部件应具有设计应力强度Sm为API6A433.6节规定的至少等于在该使用工况所允许的最低强度标准材料的要求。

b)冲击韧性要求标准和非标准材料的冲击韧性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

当使用小尺寸试样时,夏比V形缺口冲击韧性值应等于10mmX10mm试样的冲击韧性值乘以表3中列出的相应调整系数。

PSL4不应使用小尺寸试样。

5.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的材料化学成分要求5.1总则材料的标称化学成分及成分公差值按照本标准执行,以炉次为基础(重熔级材料以重熔锭为基础)确定。

5.2成分限制---PSL2〜PSL4要求表1和表2列出了PSL2〜PSL4要求的职责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所要求的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绣钢(沉积硬化型的除外)的元素限制(质量百分数)。

当成分是由公认的工业标准规定时,若工业标准中对残留量或微量元素的限制是在本国标标准的限制之内,则作为残留量或微量元素不必报告。

表1和表2不适用于其他合金系。

为了使本公司遇到复杂要求时能自由的使用合金系,这些表中有意略去了对其他合金系的成分限制。

表1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材料的钢成分限制(质量百分数,%)(PSL2〜4)表3仅对PSL3〜4列出本公司规范所述材料成分所用元素的公差范围要求。

这些公差仅用于表1涉及的材料。

当工业标准对PSL3〜4的材料规定化学成分时,材料应符合所参考的工业标准中的公差范围。

当材料化学成分不包括在工业标准内时,公差要求范围应满足表3。

astm a240m-19标准

astm a240m-19标准

astm a240m-19标准ASTM A240M-19 标准概述ASTM A240M-19 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简称 ASTM)发布的针对金属材料的标准规范。

该标准具体规定了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旨在保障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一、ASTM A240M-19 标准的适用范围ASTM A240M-19 标准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金属材料,包括不锈钢、耐热合金、镍基合金等。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电子、制药等领域,并且在建筑和汽车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二、化学成分要求ASTM A240M-19 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规定了各类元素的化学成分要求,以确保材料的合格性和性能稳定性。

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通过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

三、机械性能要求ASTM A240M-19 标准对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

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和检测。

四、热处理要求热处理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ASTM A240M-19 标准针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规范,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要求。

热处理的目的是优化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五、标准测试方法ASTM A240M-19 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这些测试方法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通过标准测试方法的应用,可以准确评估金属材料的性能。

六、ASTM A240M-19 标准的应用示例ASTM A240M-19 标准的应用广泛,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示例:1. 不锈钢板材制造:ASTM A240M-19 标准规定了不锈钢板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热处理要求,用于制造化工容器、压力容器等设备。

金属材料试验标准及样条要求

金属材料试验标准及样条要求
化学成分样条:需提供未处理前的毛胚或原材料,试样加工要求需符合后面“备
注”要求,数量:1 根 5.(压)铸件:
力学性能样条:采用圆形试样 Q5;若为零件本体取样,可采用试样 Q4、Q6、Q7
奇瑞汽车
—— 工艺材料科
或 Q8。数量:3 根
化学成分样条:试样要至少保证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工作面,且其中一平面最小直
奇瑞汽车
—— 工艺材料科
奇瑞公司金属实验试样规范
一、引用标准:GB2975-82、GB6397-86 二、说明: 1. 板材:
力学性能样条:矩形试样 Q1 或 Q2。特殊情况下(如本体取样)可以采用比例样
Q3。 数量:3 根
化学成分样条:与力学性能样条一样(表面有氧化皮或脱碳层的需将其打磨掉);
数量:1 根 2. 棒材、线材(≥4mm):
1.无缝钢管 应取整个管段作为拉力试样,采用全截面试样 Q9(见图 5、表 3)。需附加塞头加
塞于试样两端。
2.焊管 同无缝管材一样取样,但要注明焊管的具体技术要求。
图 5 全截面钢管试样
表 3 钢管试样规格
试样号 试样名称
a0
b0
D
D0
l0
l
L
r
Q9
全截面
——
——
——
管外径
50
100
220
——
4. 所有加工好的光谱分析试样要至少保证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工作面,且其中一平面 最小直径处不小于 16mm,两平行面的高度 5mm~40mm,以 10~20mm 为佳。
三、力学性能试验样条规格: (一)矩形试样:
图 1 矩形试样
表 1 矩形试样规格
试样号 试样名称 a0 b0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金属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制造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各种标准规范被制定和实施。

本文将就金属材料标准规范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解释。

一、标准规范的基本概念
标准规范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标准要求和规范规定。

这些要求和规定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性基础上,经过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论证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以确保特定产品或服务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互换性等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

标准规范及其严格的制订过程,可以从根本上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

二、金属材料标准规范的种类
在金属材料标准规范中,常用的标准规范种类有以下几种:
1.产品标准:对于同一类产品,规定其性能和质量特征,以便生产时选择原材料和检验产品。

2.试验标准:对于需要检验的产品,规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3.方法标准:对于某个特定的、重要的生产工艺或材料特性,规定其检验和试验方法。

对于某些技术性的业务和服务,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

4.技术规范:对于某种特殊的技术问题,规范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

该类标准有助于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5.术语标准:对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语言术语,规范了其使用范围和含义。

该类标准有助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金属材料标准规范的作用
制定和执行金属材料标准规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质量:标准规范可以是生产过程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从而保证金属材料的质量。

2.促进技术发展:标准规范可以规范技术规范和试验标准,从而促进技术发展和转化。

3.保障生产安全:标准规范可以规定生产过程的安全要求,保障工人的工作安全。

4.提高生产效率:标准规范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促进国际贸易:标准规范可以保持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互换性和技术交流,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现行金属材料标准规范
在我国,钢材的标准规范非常多,包括产品标准、试验标准、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

其中,GB/T和YY/T是国标和行业标准,它们制定的标准规范是适用于国内的金属材料生产和使用。

同时,还有许多国际标准,如ASTM、ISO等,它们适用于国际材料生产和使用领域。

总结:金属材料标准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对于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是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组织协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金属材料标准规范的研究和推进,并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以进一步推动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