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合集下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文物陈列展示的场所,是博物馆最直接与公众沟通的界面。

为了保护展品不受损坏,博物馆展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控制和文物保存措施。

首先,博物馆展厅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文物展览的理想温度为18℃至24℃,湿度为40%至60%,并且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应该被控制在±5%以内。

在具体的展厅中应设置温湿度监控仪,实时对展厅进行监控,发现温湿度变化异常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调节措施,以保护文物展品。

同时,展厅中应配备空调、加湿、除湿设备等机器设备,维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

另外,博物馆应严格控制自然光的进入。

过多的自然光会破坏文物颜色、组织结构和表面结构,同时还会引起温度上升和紫外线辐射等问题。

因此,博物馆展厅应尽量避免自然光进入,通常会采用磷光灯、LED灯等非自然光源取代自然光源。

在使用灯光时也要注意灯源类型和亮度的控制。

此外,博物馆展厅还需要实行空气净化和防火措施。

博物馆的展厅内通常有很多人员进出,不可避免地会带入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因此,展厅内应配备空气净化器和粉尘机等设备,确保展示环境的清洁。

防火也是展厅环境的重要部分。

展厅内通常都有照明、插座、电线等电气设施,电气设施的故障可能会引起火灾。

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执行防火措施,如安装灭火器和防火排烟设备等。

最后,展品管理也是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的关键部分。

要保证展品安全保管,需要博物馆考古部门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易损粘土文物进行特殊保护和温湿度控制;对于金属文物进行腐蚀保护和防锈处理等。

总之,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和调控措施是博物馆保护文物重要的一环。

只有保证稳定的环境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保护好珍贵的文物展品。

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馆内展陈布展要求

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馆内展陈布展要求

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馆内展陈布展要求引言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机构,承载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

对于博物馆来说,展陈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布展展示馆藏文物和展品,向观众传递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价值。

因此,科学合理的展陈布展要求对于博物馆的发展与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博物馆馆内展陈布展的要求进行详细讨论,包括藏品保护要求、展陈主题设计、展品陈列方式、展览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藏品保护要求1.环境控制:博物馆展陈场所应具备恒温、恒湿、低照度等环境条件,以保证文物不受湿度、温度和光线的影响。

2.防灰尘和污染:展品要求定期进行清洁,并采取有效的防尘、防污染措施。

展陈空间要做好通风排湿和防尘措施,避免灰尘进入展览区域。

3.恰当的陈列材料:选择无腐蚀、无污染、对文物不产生化学反应的陈列材料,以避免对展品的损害。

4.安全保护设施:配备安全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等设施,确保展品的安全。

展陈主题设计1.确定展览主题:根据馆内的藏品和历史背景,确定展览的主题和内容,确保展览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合理安排展览顺序:根据观众的浏览习惯和展览内容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展品的陈列顺序,使观众能够顺利地理解展览内容。

3.采用多样化的展陈手法:展览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以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提高展览的吸引力。

4.注重展品与场景的协调:结合展览主题,选择合适的展陈道具、照明和背景装饰,与展品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5.考虑观众需求: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设计展览内容和展览方式,使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展品陈列方式1.分类陈列:根据文物的种类、时代或地域等因素,合理进行分类陈列,方便观众了解和比较。

2.时空背景展示:根据文物的历史属性和时空背景,创建恰当的展陈环境和场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

3.重点突出展示:对于馆内重点藏品,可以通过突出展示的方式引起观众的关注,如单独设立展区或采用特殊的展陈手法。

文物收藏品的保存要求和方法

文物收藏品的保存要求和方法

文物收藏品的保存要求和方法2011-04-25 17:56:05 点击数: 87由于文物收藏品种类繁多,质地不一,性能有别,因此对它们的保存要求是不一样的。

收藏家可根据自己的居住条件和藏品的性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做好藏品的保管、养护工作。

1、温度和湿度为了使藏品能长久保持良好的状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般来说,15~18℃的湿度和50~65%的相对湿度对各类物品都比较适宜。

在温度太高时,应进行降温;温度太低时,应进行加温;湿度太大时,采取除湿措施;湿度太小时,进行加湿,在室内须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加以观察,根据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应注意放置藏品的架、柜、箱等均不能紧贴地面或墙壁摆放,应将其垫置到适当高度,或离墙有一定的距离,并要时常检查挂在墙上的绘画、挂毯等背面的墙壁是否有潮湿现象。

2、有害气体和灰尘现代社会空气中的污染十分严重。

当大气中含有微量臭氧的时候,能使铜、铁、铅等金属氧化,使织物、纸张和彩画上的颜料褪色或变色。

许多有害气体,如煤中、腐败的食物及厕所中散发出的硫化氢(有臭蛋气味)气体对银器、铜器和铅器等均有害处;氯气能使染料褪至无色、对织物、纸张和皮革等都有破坏作用,并引起金属腐蚀;飞机、汽车、烟囱、煤炉等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就更不必说了。

空气中还常混杂有极微细的硬质颗粒,它们与湿气结合降落并沉积在物品上,易于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对各种有机质地的收藏品的危害尤大。

为防止有害气体和灰尘对藏品的影响,应将藏品放在空气较为清新处,尽量减少煤烟及粪便气味等可能对藏品造成的损害。

室内注意清洁,经常用微湿的软抹布消除灰尘,用吸尘器定期清扫房屋,甚至可将藏品用玻璃、盒子等封闭起来。

有条件的,应采用空气净化设备。

3、霉菌和虫害防止霉菌生长的有效办法是自然通风,并想方设法消除室内的生霉环境。

已发现有霉菌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也可用一些消毒剂如麝香樟脑、苯酚等制成杀菌溶液,进行喷雾。

博物馆文物保管规章制度细则

博物馆文物保管规章制度细则

博物馆文物保管规章制度细则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代表,博物馆承载着保护、传承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完整以及方便观赏,博物馆需要制定严格的文物保管规章制度细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物保管规章制度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博物馆应建立起完善的文物登记和核查制度。

文物登记是指将文物的基本信息、归属、来源、目录号等进行详细记录的过程。

在登记文物时,必须严格遵守证据链的原则,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了防止文物流失、被盗或损坏,博物馆应定期对所收藏的文物进行核查。

核查的目的是确认文物的存放位置、状况以及防火、防盗等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其次,博物馆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文物储存制度。

对于大型、重要的文物,博物馆应尽量采用专用的储存设施,以确保其安全保存。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文物的酸碱度、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对于易腐、易变质的文物,博物馆应采取特殊的保管方式,如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使用专用的酸碱中和剂等。

此外,博物馆还应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安全状况,并采取必要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以确保文物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博物馆应建立起严格的文物调拨和借出制度。

文物调拨是指将文物从一个博物馆转移至另一个博物馆的过程,而文物借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文物借给其他博物馆、展览馆或特定机构进行展览、研究等。

在进行文物调拨和借出时,必须严格审核申请人的身份、资质和展览、保管条件等。

在运输和展览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安全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完好无损。

同时,还应建立起详细的文物调拨和借出记录,充分记录文物的流动情况,以便于追踪文物的去向和确保其归还。

最后,博物馆应建立起健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制度。

文物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文物免受损害,如防火、防潮、灭虫、防盗等。

在保护过程中,博物馆应加强对文物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博物馆文物保护规范

博物馆文物保护规范

博物馆文物保护规范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载体,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展示文物的重要职责。

为确保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制定博物馆文物保护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文物保护的目标、措施、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物保护的目标文物保护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文物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保护文物的完整性意味着保持文物的原始状态,严禁毁坏、损伤或偷盗。

保护文物的真实性意味着展示文物时要求做到真实性,不得篡改或伪造文物的历史或形态。

保护文物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既要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又要使文物能持久地被观众所欣赏和学习。

二、文物保护的措施1. 恰当的环境控制:博物馆应确保文物储藏的环境条件恰当,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方面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对文物造成损害。

光线应避免直射,并控制光照强度,以减少对文物的光化学反应。

2. 定期检查和保养:博物馆应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保存状态良好。

对于易受损的文物,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如补强支撑结构、进行防腐处理等。

对于表面有污物的文物,要进行清洗和修复工作,以恢复其原有的外观。

3. 谨慎的展览和操作:在展览文物时,博物馆要确保展览环境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对于易碎的文物,要进行专门的加固和保护,确保其在展览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害。

同时,在观众接触文物时,要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对文物造成损伤。

4. 安全的存储和运输:博物馆应确保文物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文物的储藏要采取防火、防水等措施,避免突发事件对文物造成损害。

文物的运输要注意规范,采用专业的包装和保护手段,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对文物造成损伤。

三、文物保护的管理1. 规范的管理制度:博物馆应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制定文物保护的各项措施和标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博物馆应加强对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文物陈列的重要场所,展厅内的文物保存环境直接关乎文物的安全和持久。

为了保护展厅内的文物,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调控措施。

博物馆展厅应进行恒温恒湿控制。

文物对于温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博物馆展厅应配备空调系统和加湿器,保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

通常来说,温度应控制在18-22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博物馆展厅要保持足够的光线。

光照对文物也有一定的影响,过强的光线会导致文物的褪色和破损。

博物馆展厅应采取合理的照明措施,使用柔和的光线,并且限制照明时间,以减少光照对文物的影响。

博物馆展厅还要注意防止灰尘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侵入。

灰尘和其他微小颗粒不仅会污染文物,还会对文物表面造成划痕。

博物馆应定期清理展厅,使用吸尘器或者其他适当的清洁工具清除灰尘。

博物馆还可以在展厅设置空气过滤器,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

博物馆展厅应加强安全监控和防火措施。

在展厅中设置安全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文物的安全状况。

安装火灾报警器,设置灭火器和喷淋系统,以提供火灾发生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博物馆展厅应做好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展厅内的温湿度、光线和空气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

还需定期检查展柜、展架等展品陈列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保护文物。

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温湿度、光照、防止灰尘和其他外来物质的侵入,加强安全监控和防火措施,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文物,延长其寿命,并使观众能够以更好的方式欣赏和学习文物。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解读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解读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解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民族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民族文物的重要场所,其文物收藏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确保文物收藏的科学性、合法性和规范性,就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建议。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建议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物收藏的合法性原则文物收藏的首要原则是合法性。

这意味着民族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必须来源合法,不能是通过盗窃、走私、非法挖掘等违法手段获取的。

博物馆在接收文物时,应当严格审查其来源证明,包括文物的出土记录、流传经过、合法交易凭证等。

对于来源不明或涉嫌违法的文物,必须坚决拒绝收藏。

同时,博物馆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得参与非法的文物交易活动。

只有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文物收藏,才能保证博物馆的声誉和文物收藏的合法性,为后续的研究和展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文物收藏的质量控制(一)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伪造或仿制的。

在收藏过程中,需要借助专业的鉴定技术和专家的经验,对文物的真伪进行鉴别。

同时,文物的完整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残缺不全的文物可能会影响其研究和展示价值。

(二)文物的代表性和稀缺性博物馆在收藏文物时,应当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能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发展脉络。

此外,对于稀缺的文物,更应予以重视,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更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文物的保存状况文物的保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寿命和价值。

博物馆应当优先收藏保存状况良好的文物,对于受损严重的文物,需要评估其修复的可行性和价值,在确保能够有效修复并保持其原有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收藏。

三、文物收藏的登记与档案管理(一)详细的登记信息每一件收藏的文物都应当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文物的名称、类别、年代、尺寸、材质、来源、收藏时间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对文物进行管理和研究,也是文物身份的重要证明。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保存、展示文物的地方,保护展厅内文物的保存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和灰尘等方面。

为了保护文物,博物馆需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

博物馆一般设置施封空调系统,保持展厅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温度的控制一般在18℃-24℃之间,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

定期检查并保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确保温湿度的稳定。

光照是文物保存的重要考虑因素。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文物颜色变化、褪色等问题,因此博物馆需要合理安排光照系统。

对于容易受光的文物,如纸质文物、织物类文物等,应尽量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使用低热和低紫外线的灯具。

定期检查灯具,防止灯光过度照射文物。

空气质量和灰尘也是文物保存的因素。

博物馆应定期对展厅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采取净化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需要定期清洁展厅,防止灰尘对文物的危害。

对于易受灰尘污染的文物,还可以采用覆盖保护措施,如展柜、封闭式展台等。

博物馆还需制定文物保存规划和紧急预案。

规划中包括文物的保存原则、调控措施的实施流程、文物轮换和修复计划等。

而紧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保证文物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得到及时保护和救援。

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合理的调控。

只有做好文物保存环境的保护,才能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展示。

博物馆还需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防止潜在的风险,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库房(贮存)管理制度

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库房(贮存)管理制度

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库房(贮存)管理制度1. 背景为了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博物馆内的文物,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文物库房的贮存管理,提高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3. 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包括库房的组织和管理。

4. 贮存要求- 文物应按照其特性和类别进行分类贮存,设立相应的存放位置和条件。

- 文物应妥善包装、拍照并做好相应的标示,以便于识别和查找。

- 文物入库前应经过鉴定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 文物的库房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应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控,确保文物的安全保存。

- 入库和出库文物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备案,确保文物的流向和安全性。

5. 库房管理- 库房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库房的日常管理和巡查。

- 库房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对文物的特性和保护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 库房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清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库房内应设立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确保文物的安全。

6. 可行性评估- 库房的建设和改造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估,包括预算、资源和技术要求等。

- 库房的可行性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建议。

7. 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 其他事项- 库房内的文物信息应定期备份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库房的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

结论本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库房(贮存)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有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一、文物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相关参数建议文物室内环境控制需严格依据《博物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66-2015、《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藏品的实际需求和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综合确定。

以下是某国家级博物馆的藏品环境参数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1.临时展厅环境要求临时展厅温度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5℃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2.5℃,相对湿度设置在45~65%,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

对于冷热源的要求,冷热源供水温度波动度为±0.5℃,并采用PID调节方式对表冷器冷冻水进行流量及温度控制。

为实现节能,可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空气处理机组除恒温恒湿模式外,还可根据需求设置恒湿模式,包括新风和回风的恒湿模式。

2.文献库、油画、古籍、家具、工艺品类环境要求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5℃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1℃,相对湿度设置在50~65%,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2.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冷热源温度波动度为±0.5℃。

为实现节能,应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

3.青铜、金银、印章类环境要求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8℃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1℃,相对湿度设置在50%以下,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2.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冷热源温度波动度为±0.5℃。

为实现节能,应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

4.文物库有害气体限量要求各类文物库的有害气体限量标准,见表4.2-1表4.2-1 文物库有害气体限量要求5.文物修复等实验室要求国家级博物馆必将涉及到文物修复、装裱等实验工艺,对此要求如下: (1)满足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实验工艺建设要按照人体工程学理论,尤其针对国人的工作习惯和身材情况进行设计和合理布局。

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既要科学,又要可行:制定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既要建立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又要考虑到博物馆环境监测、控制、治理的可行性;治理、控制技术和经济所允许的承受能力。
01
制定的文物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能否实施受到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承受能力所制约。不应过分强调影响文物保护的各种环境质量基准的科学性,提出过于严格的标准,而根本无法实施,也不应过分强调“可能性”,而迁就现有大批设备简陋的低标准的文物博物馆环境现状。
壁画保存环境湿度不稳定,是促使壁画变形的外部因素,因此实施了陈列环境控制。目前该壁画保存于铝合金框架的密封展柜内,为降低壁画对支撑材料的剪切力,支撑框架上部向后倾斜5度。采用空调进行恒温恒湿控制、智能调节系统对光照进行控制,具体环境环境条件为:空调采用室外安装方式,以减少对壁画的震动,空调连续工作,温度20℃±1℃; 湿度 45%±3%RH;送风采用风道与室内展柜连通,风道传输距离约2.5m;保证展柜内温湿度均匀;风流不能直接吹向壁画。展柜基础照度50-100lux之间可调,观众走入5米范围内,光源渐变至系统最大安全亮度,观众只要在运动状态,灯光就会维持在系统规定的控制亮度;当观众离去,控制区域无红外和运动信号,可控光源部分在10秒钟内逐渐熄灭,最终恢复到无观众时规定的基础亮度;光源显色指数Ra≥95。紫外线输出小于50µW/lm;光源光通量2400lm,色温3800K。
但这些数据的得来往往是单项因素或者二项因素试验的结果,而实际状况却是非常复杂的,文物是处在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围之中,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与环境因素类型、浓度(或数值)密切相关,加之文物材质种类较多,材质不同(即使材质相同,其组成、结构、所附基质等等亦有不同。
1
2
1
例如石质文物中有砂岩、石灰岩、大理石;纸质文物中有含木质素、各种添加剂;染料附着的基质棉、丝等),其受环境影响因素的程度、受损速率也就不同。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

博物馆展品管理与保护规范第1章展品管理基本原则 (3)1.1 展品管理目标与任务 (3)1.1.1 目标 (3)1.1.2 任务 (4)1.2 展品管理规范与要求 (4)1.2.1 展品收集与征集 (4)1.2.2 展品保存与维护 (4)1.2.3 展品陈列与展示 (4)1.2.4 展品信息化管理 (4)1.2.5 展品教育与推广 (5)第2章展品征集与登记 (5)2.1 展品征集途径与方法 (5)2.1.1 征集途径 (5)2.1.2 征集方法 (5)2.2 展品登记流程与要求 (5)2.2.1 登记流程 (5)2.2.2 登记要求 (5)2.3 展品分类与编号 (6)2.3.1 展品分类 (6)2.3.2 展品编号 (6)第3章展品保管与维护 (6)3.1 展品存放环境要求 (6)3.1.1 温湿度要求 (6)3.1.2 照明要求 (6)3.1.3 空气质量要求 (6)3.1.4 防潮、防虫、防霉要求 (6)3.2 展品包装与运输 (6)3.2.1 包装材料 (6)3.2.2 包装方法 (7)3.2.3 运输要求 (7)3.3 展品日常维护与保养 (7)3.3.1 清洁与除尘 (7)3.3.2 检查与修复 (7)3.3.3 记录与归档 (7)3.3.4 安全防护 (7)第4章展品修复与保护 (7)4.1 展品修复原则与技术 (7)4.1.1 修复原则 (7)4.1.2 修复技术 (8)4.2 展品保护措施与方法 (8)4.2.1 环境保护 (8)4.2.2 物理保护 (8)4.2.3 化学保护 (8)4.3 展品修复保护档案管理 (8)4.3.1 修复保护档案的建立 (8)4.3.2 修复保护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8)第5章展品研究与评价 (9)5.1 展品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研究 (9)5.1.1 历史背景研究 (9)5.1.2 文化价值研究 (9)5.2 展品科技价值与艺术价值评价 (9)5.2.1 科技价值评价 (9)5.2.2 艺术价值评价 (9)5.3 展品等级划分与重点展品认定 (9)5.3.1 展品等级划分 (9)5.3.2 重点展品认定 (9)第6章展品展示与宣传教育 (10)6.1 展品展示原则与布局设计 (10)6.1.1 展品展示原则 (10)6.1.2 展品布局设计 (10)6.2 展品展示方式与技术 (10)6.2.1 展示方式 (10)6.2.2 展示技术 (10)6.3 展品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 (11)6.3.1 活动策划 (11)6.3.2 活动实施 (11)第7章展品安全防范与风险管理 (11)7.1 展品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11)7.1.1 确立安全防范目标 (11)7.1.2 制定安全防范策略 (11)7.1.3 安全防范设施配置 (11)7.1.4 安全防范队伍建设 (11)7.1.5 安全防范制度制定与实施 (12)7.2 展品风险识别与评估 (12)7.2.1 风险识别 (12)7.2.2 风险评估 (12)7.2.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12)7.2.4 风险监测与预警 (12)7.3 展品安全应急预案与处理 (12)7.3.1 应急预案制定 (12)7.3.2 应急预案演练 (12)7.3.3 处理流程 (12)7.3.4 责任追究 (12)7.3.5 档案管理 (12)第8章展品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共享 (12)8.1 展品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12)8.1.1 展品信息采集 (13)8.1.2 展品信息整理与分类 (13)8.1.3 展品信息数据库建设 (13)8.2 展品数字化展示与技术应用 (13)8.2.1 展品数字化展示 (13)8.2.2 展品数字化保护 (13)8.2.3 展品数字化互动体验 (13)8.3 展品信息共享与开放利用 (13)8.3.1 展品信息共享机制 (13)8.3.2 展品信息开放平台 (13)8.3.3 展品信息利用与推广 (13)8.3.4 展品信息保护与版权管理 (14)第9章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培训 (14)9.1 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素质要求 (14)9.1.1 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14)9.1.2 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14)9.1.3 沟通与协作能力 (14)9.2 展品管理与保护培训内容与方法 (14)9.2.1 培训内容 (14)9.2.2 培训方法 (14)9.3 展品管理与保护人员考核与激励 (15)9.3.1 考核内容 (15)9.3.2 考核方法 (15)9.3.3 激励措施 (15)第10章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与改进 (15)10.1 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15)10.1.1 展品保存状况评估指标 (15)10.1.2 展品管理流程评估指标 (16)10.1.3 展品保护技术评估指标 (16)10.2 展品管理与保护评估流程与方法 (16)10.2.1 评估流程 (16)10.2.2 评估方法 (16)10.3 展品管理与保护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6)10.3.1 改进策略 (16)10.3.2 实践措施 (17)第1章展品管理基本原则1.1 展品管理目标与任务1.1.1 目标展品管理的目标为保证博物馆展品的安全、完整与持续传承,充分发挥其在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价值,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历史文物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展厅被建立起来,用以展示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博物馆展厅中的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为,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文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展示出最佳的状态。

本文将对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进行浅论。

一、文物保存环境的重要性文物的保存环境是指文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文物的保存状况,而且往往相互交织影响。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文物的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文物的破损和变形;光照过强会导致文物颜色的褪去或者表面的裂纹;气流过大会导致文物表面的尘土积累过多,影响观赏效果。

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控,对于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

二、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温度和湿度是文物保存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文物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博物馆展厅中的文物保存温度应当控制在18-22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当控制在55%-65%之间。

湿度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大的湿度会导致文物发霉,而过小的湿度则会导致文物干燥开裂。

需要安装恒湿设备和空调设备,进行温湿度的调控。

在大型博物馆中,还需要进行分区调控,以适应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

三、光照的控制光照是另一个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文物颜色的褪去和表面的变形,同时也会加速文物的老化过程。

博物馆展厅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光照控制,一般采用遮光罩、窗帘、调光灯等设备进行调节。

一些特别敏感的文物可能还需要采用UV滤光板进行保护。

四、气流的控制不良的气流不仅会导致文物表面的尘埃积累,影响观赏效果,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文物的霉菌生长。

对博物馆展厅的通风设备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控,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在一些特别敏感的文物展厅中,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的净化,保持空气的清洁和湿度的稳定。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完整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管理]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

[管理]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

[管理]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必须加强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工作,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以更好地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务。

第二条博物馆藏品必须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藏品应分为一、二、三级。

对一级藏品应重点保管;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在保管上应采取特别措施。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保护、整理研究和提供使用的责任。

保管工作要求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细、保管妥善、查验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的重要工作,必须健全岗位责任制。

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设立专门保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并办求稳定,加强队伍的培养,保证必要的物质设备。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守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做到又红又专。

二、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建档第六条进馆的文物、标本,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一并交保管部门接收。

然后,由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分级。

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填写入藏凭证,及时登帐、编目、入库。

各种凭证应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七条鉴定小组由领导、业务人员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入馆文物、标本进行认真鉴选。

要求对文物、标本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划分等级,做好详细记录。

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由专人负责整理,专件存档。

第八条登帐1. 总登记帐是国家的文化财产帐,应设专人负责,不得兼管藏品库房。

登记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规定的总帐格式,逐件、逐项用不褪色黑墨水填写,字迹力求工整。

如有订正,应用红墨水划双线,并由经手人在订正处盖章。

总登记帐应妥善保存。

2. 藏品计件:单位藏品编一个号,按一件计算。

成套藏品按整体编一个号(其组成部分可列分号),也按一件计算,在备注栏内注明其实际数量,以便查对。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完整版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完整版

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

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

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

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Izl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笫四条藏品保管是M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

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

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IJ和建档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

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

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

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一)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文物保存环境标准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英国国家美术馆科学顾问汤姆森( J . Tomson)1978,1986年所著的《博物馆环境》,全面地论
述了各种环境因素:温湿度、光线、污染气 体,对文物损伤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控制的
环境质量标准。
下几点: (1)对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在提高。 (2)对以纸保存为主的档案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更高。 (3)在环境质量的监控测定除温湿度,污染气体等数值外,还
发展了从金属腐蚀速率累积剂量划分空气质量的等级的评估方法。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长期监控馆藏壁画保存环境,使其处于安全、稳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十页,共四十三页。
1989年美国(Purafil)公司在长期的博物馆、档案 馆空气‘净化和环境对文物破坏潜能的检测、监 控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导出公式,从铜银挂片的 腐蚀程度进行空气质量分级,将文物保护环境分 为五级。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Purafil公司20世纪90年代又从温湿度、污染气体 以及腐蚀速率等项指标,建议博物馆、档案馆应 采取的环境质量标准。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壁画保存环境湿度不稳定,是促使壁画变形的外部因素,因此 实施了陈列环境控制。目前该壁画保存于铝合金框架的密封展 柜内,为降低壁画对支撑材料的剪切力,支撑框架上部向后倾 斜5度。采用空调进行恒温恒湿控制、智能调节系统对光照进 行控制,具体环境环境条件为:空调采用室外安装方式,以减
少对壁画的震动,空调连续工作,温度20℃±1℃; 湿度 45%±3%RH;送风采用风道与室内展柜连通,风道传输 距离约2.5m;保证展柜内温湿度均匀;风流不能直接吹向壁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博物馆展厅是文物展示和观赏的场所,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和调控措施对于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长期保存至关重要。

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温度和湿度是最为重要的。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要求展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18-22摄氏度。

湿度过高容易导致文物霉变腐烂,而过低则会导致文物干裂变形,因此需控制在50-60%左右。

光照也是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强光照会使文物颜色褪色、材质老化,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光源,并定期更换文物展示位置以避免阳光直射。

通风和气流也会对文物保存产生影响,过于潮湿的空气容易使文物变质,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除潮湿。

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设置专门的文物展厅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展厅的温湿度、光照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其次是加强对展厅的管理和维护,在展厅内设置自动风扇、除湿机、空调等设备,保持展厅的温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保护措施,如在展厅内设置遮光窗帘、橱窗遮光板,减少光照对文物的影响。

还可以采取化学措施,如利用干燥剂、除湿剂等控制展厅内的湿度,保护文物不受潮。

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保存环境和有效的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延长文物的寿命,降低文物保护修复的成本,保障文物的永久保存。

博物馆展厅是文物展示和传承的场所,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博物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

通过制定科学的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和有效的调控措施,保证文物在展厅内能够得到良好的保存,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的关注和重视,为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1】[ 摘要] 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关键性因素,环境因素中包括空气的湿度、质量、温度与光线等。

不同材质的文物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研究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其保存环境的质量保准应该受到严格要求。

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以及其他的物理、化学反应,能够有效的保障环境质量标准的准确性。

[ 关键词] 文物保存; 博物馆; 质量标准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世界都能用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同时也造成了污染物的过度排放以及资源的浪费,最终为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此种情况下,保护文物的工作便更加重要了。

因为文物不可能长埋于地下,终有重见光明的一天,为了保护文物使其具有更长的保存时间是目前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本文具体从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环境质量的分析入手,谈谈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标准。

1、我国文物保存及环境现状的分析我国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上至远古下至明清,其文物不计其数,现存于博物馆的文物也星罗棋布的分布着。

博物馆的工作由其性质决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环境造成了巨大伤害,博物馆的文物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环境污染对文物造成的伤害,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在短时间内对文物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各不相同,温度、湿度与光照决定了文物的保存程度。

北方地区的城市污染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取暖方式与供电方式,因为北方的冬季需要靠煤炭供暖,不像夏天别那样空气更容易流通,污染物排放不出去就会造成环境更加恶劣。

而南方地区的环境影响主要酸雨,选取适当修建博物馆的地址与建筑结构是保证文物完整性的关键。

若按照空气湿度划分,西北地区的空气较为干燥,东南沿海地区的空气温暖湿润,所以在建设博物馆的初期首先要进行实地检测,确保选取的地址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前言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

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3.4 藏品保存环境:藏品保存场所应该具备的适合藏品长久、稳定保存并能有效控制延缓其自然损毁,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

包括: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

3.5 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藏品保存场所主要由藏品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特定建筑物组成。

自然条件指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音、微振动和生物等。

3.6 藏品库房:藏品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

3.7 陈列室: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藏品的特定建筑物。

3.8 藏品保护修复室:博物馆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科学保护、保养、分析和检测的特定建筑物。

4 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4.1 藏品库房的自然条件4.1.1 藏品库区由藏品库、暂存库、周转库、保管设备贮藏室、藏品鉴赏室和保管员业务工作室、风淋更衣间等部分组成。

4.1.2 每间库房的使用面积以80~100?为宜,最小不得低于50?,最大不超过200?。

藏品库建筑不宜超过4层,每层净高2.4~3m。

特大体量的藏品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建造,适当调整库房面积和高度。

4.1.3 库房建筑均应避光。

提倡建密闭式无窗库房。

藏品库房有窗者,每间开窗不宜超过两个,每个面积不超过1?。

应加装防盗护栏,采取防尘及吸收紫外线辐射的措施。

4.1.4 库房建筑材料应采用无毒、无污染、无有害气体释放的材料。

藏品柜的制作材料宜用铝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优质木材。

甲醛、苯、氨、氡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空气污染物在藏品库房内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按表3执行。

4.1.5 藏品库房墙体内壁使用易保洁、易除尘并能增强墙体密封性的材料。

铺地材料应防滑、消音、无污染、易清洁、具弹性。

4.1.6 藏品库房应配置藏品柜架、囊匣等保管设备、风淋除尘消毒设备,温湿度检测调控设备、光辐射监测控制设备,空气净化过滤系统,微振动测试设备等。

4.1.7 藏品库房保存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标准按照表1执行。

藏品库房照明标准按照表4执行。

4.1.8 藏品库房空气质量按照表1执行。

4.1.9 库房应安装中央空调或分体式空调等空气调节设备,入口处应有风淋设备。

门窗要严密,防止尘埃从缝隙透入。

4.1.10 藏品库房内的声级不得超过35分贝。

4.1.11 所有藏品必须按材质分类保存。

一级文物藏品应设专库或专柜保存。

复合材质的藏品,可依其主要材料归类保存,但应不以损害其它材质为原则。

4.1.12 藏品应贮存于柜、箱、盒、匣、囊、袋中,进行封闭、避光保存。

大体量文物应根据材质采取防尘、防潮、防震和避光措施。

4.1.13 对泥质、陶瓷、玉器、玻璃等易碎易损文物,要采取防振、减振措施。

4.1.14 珍贵有机质地文物应选用除氧充氮密封的特殊柜保存。

4.2 陈列室的自然条件4.2.1 陈列室建筑功能应符合民用公共建筑物的设计规范。

面积不少于博物馆建筑总面积的40%。

陈列室净高为3.5--5m,面积不低于150?,陈列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陈列室单跨的跨度不大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小于6m。

4.2.2 建筑材料应采用无毒、无污染、无有害气体释放的材料。

制作陈列柜的材料应选择无毒、无污染、无有害气体释放的材料。

4.2.3 陈列室墙体内壁使用易保洁、易除尘并能增强墙体密封性的材料。

铺地材料应防滑、耐磨、消音、无污染、易清洁。

4.2.4 陈列室应配备有防尘、防震、防有害光线辐射和易拆卸功能的展陈设备,温湿度检测调控设备,空气净化过滤系统。

4.2.5 陈列室温度、相对湿度的标准按照表1执行。

陈列室照明标准按表4执行。

4.2.6 陈列室空气质量按照表1执行。

在建筑材料和展陈设备材料中,挥发性气体甲醛、苯、氨、氡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在博物馆建筑物内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按照表3执行。

4.2.7 陈列室的声级不得超过45分贝。

4.2.8 陈列室可安装中央空调系统,特殊陈列柜内应独立安装柜内温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设备。

4.2.9 对泥质、陶瓷、玉器、玻璃等易碎易损展品要采取防振、减振措施。

4.2.9 陈列丝质文物的展柜应采取除氧保存的措施。

4.2.10 陈列有机质文物的展柜应采取防止有害光线辐射的措施4.3 藏品保护修复室的自然条件4.3.1 藏品保护修复室宜为与藏品库房、陈列室分隔的独立建筑。

4.3.2 墙体、地面采用防尘、防滑、耐酸碱、易清洗的材料。

工作台要稳固防振,离墙摆放。

台面耐酸碱腐蚀。

4.3.3 藏品保护修复室应配备清洁去污设备,加热干燥设备,灭菌杀虫设备,小型分析检测设备,修复专用设备,通风排污设备,信息采集存储设备等。

表1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标准环境相对湿度日波动值不得大于5%环境温度日较差不得高于2-5℃表2 博物馆藏品存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3 博物馆藏品存放环境建筑材料污染物浓度限值表4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光照水平标准5.安全技术防范条件5.1 藏品保存场所风险等级的确定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设置按(公安部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执行。

5.2 藏品保存场所的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按(GB/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执行。

6 消防技术防范条件6.1 藏品保存场所的消防按(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6.2 藏品保存场所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6.3 藏品库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物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时,不得大于1000?;建筑物高度超过24m时,不得大于700?。

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

地下藏品库防火分区不得大于300?,陈列室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6.4 藏品库房、陈列室建筑的隔墙为非燃烧体。

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

6.5 避雷措施达到第二类防雷建筑之防雷要求。

6.6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系统与安防系统应独立设置,并通过设备接口建立通讯网络。

6.7 设立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包括: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和防火门:电梯应急控制;应急照明和电源控制;专用通讯和广播系统;消防栓及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等,并应在消防控制室按程序统一控制。

6.8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易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在1.3?1.5m,且有明显标志。

6.9 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

6.10 藏品库房、图书资料库,均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6.11 博物馆的消防供水系统由消防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组成,应覆盖博物馆建筑的各区域,保证水源供给和设备运转正常。

依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93?93)的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和室内外消防栓。

室外消防栓沿博物馆建筑物均匀布置,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小于5m,不大于40m。

在博物馆陈列室、走廊、楼梯等处合理布置消防栓,消防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防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6.12 应依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该系统的水源、消防水泵、管网、喷头、报警阀、水力警铃等设备性能和使用条件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随时处于准工作状态。

6.13 气体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人员安全疏散应设施配套齐备,形成完整的防护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应依据《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的规定进行。

7 藏品保存场所的环境监控7.1 应建立藏品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包括数据库、通用网络平台、局域网络系统。

7.2 应建立自动监测、调控系统或严格的定期监测制度,对库房、陈列室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即时或定期监控。

7.3 藏品保存环境的监测布点要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陈列室开放期间应对温湿度、粉尘、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每日2次以上的监测。

7.4应建立藏品保存环境综合网络平台,对藏品的信息、保存环境监测、安防和消防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